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机理初探
浅谈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浅谈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人类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信息时代要求所有的公民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而我们作为教师,承担着培育学生、提高学生素质的责任,除了要具有公民信息素养之外,还应该具有能够在自己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步伐迅猛向前推进。
1当前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摒弃传统教学手段,而是要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在一起,发挥各自优势,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英语口语的学习,无论课件或学习软件制作得多么精美也比不上同学间的情景对话的训练效果好。
一些教师在立足于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会忽略这一根本目的,而是将关注的焦点全部放在课件的制作是否精美,画面是否漂亮,链接是否流畅,结构安排是否合理等方面。
一些教师还整个课堂从头到尾都是播放课件,完全忽略传统黑板一如以往静默地站立着,等待着教师去用简约的字或符号表达丰富的内涵,演绎动人的故事。
甚至出现一些教师离开多媒体课件后无法进行教学实践的情况,一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都不熟练,有天停了电,才惊觉自己如同突然少了手脚般不知所措,没有灵魂,沉寂下来后才发觉已然成了“电脑奴隶”!①忽视学生实际在考虑是否选择以及选择什么样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准备状态。
学生的年龄及心理发展水平、认知水平、注意力的特点以及知识基础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实现。
对于年龄较小,认识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可能要更多借助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形象、直观、动态的形式帮助其掌握较为抽象和复杂的概念或过程。
同时还要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意志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能力相对较低,因此在教学的哪一个环节上采用多媒体技术,以何种形式呈现等问题都要精心设计。
简论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
10思政1班巫春雨2010644145简论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一个社会的正常运作,对人们的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现实生活的经验中可以得知,我们每一个个体都不能离开信息技术,他们是密切相关的。
而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必须以教育为本,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的投入,资金的投入可以使教育教学的硬件方面得到强化,而软件方面只有在硬件得到强化的基础上才可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便发挥更大的效益。
下面我就现代教育技术为什么要与课程整合,怎样与课程整合以及与课程整合具体会有带来怎样的影响,也就是现代教育与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关系作一一论证。
首先,很有必要对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作解释。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既是新型的教育方式也是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它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将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改革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当然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被动地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将对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变革、影响和作用。
确切地说,教育技术本身不能自然地引发课程的变革,但是正是因为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学习革命,迫使人们改变各种观念有利于应在全方位的学习环境。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将促进课程内容的革新。
教育技术的本质发展,不仅可以利用新技术呈现学校课程内容,而且凭借以现代信息技术未手段的教育技术提供的资源,革新、充实原有的课程内容的同时可能会带动相关课程的兴起于发展。
教育技术与课程改革将带来课程实施的变革,带来传统教学策略和理念的革新。
信息化教育环境中,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地位将被削弱,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将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趋势,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以及强大的认知工具正在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正在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教学研究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教学研究随着现代科技不断发展,在生产生活中信息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
教育是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教育要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信息技术应该与其它学科整合。
学校要落实好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使其与其他学科的同步发展。
当今已进入信息社会,以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堂上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
在这个大趋势下,我国已经确定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教育的方针政策,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学科整合的教学理念,是新世纪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它是传统的学科教学的发展和有效补充。
它的研究和实施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学呈现自主,积极的新局面。
笔者认为要想使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达到最佳的整合效果,应当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教师要明确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从“计算机文化论”到“计算机工具论”,再到现在提出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变化和发展,正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对于新世纪的中学生来说,“信息素养”应包括:1.获得信息的技能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主动自觉地去发现信息,并能较好地通过各种媒体搜集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例如: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书刊报纸等获取信息。
2.分析信息的技能能够对获取的信息资料进行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有用的信息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
3.加工信息的技能把获取的同类信息,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综合、整理、存储,又能够顺利地传达给别人。
4.创新运用的技能通过对信息的归纳联想,总结规律发现本质,使有创新的信息形成。
简论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一)
简论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一)摘要:教育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将彻底改变现有教育教学的过程与模式。
本文从教育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指导思想,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意识和能力,整合的层面及过程等方面,论述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如何适应中国教育的现实状况。
关键词:教育技术;课程;整合;教育理论;教学过程教育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是教育、教学的大趋势,它将彻底改变传统教学的过程和模式,整合的过程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
怎样整合才能适应中国教育的现状,获得最佳效果,需要长期的实践和探索。
一、教育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指导思想在门派众多的教学与学习理论中,很难说哪一种十全十美,关键是要根据我国当前教学与学习的现状,批判地吸收,确定能有效地解决我国现行教学与学习的弊端,促进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课程整合的指导思想。
在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三大教学理论中,行为主义的利用多种感官(刺激)学习以获得好的学习效果的思想,是可取的。
但它只研究外显行为,反对研究意识和内部心理过程,把个体的学习行为归纳为个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反应系统,即所谓“刺激——反应系统”,学习的起因被认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人类学习过程被解释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而教师的任务只是提供外部刺激,即向学生灌输知识。
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外部刺激,即理解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这是不可取的。
在我国,几十年来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与学习思想根深蒂固,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在理论上主要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
认知主义,尤其是认知主义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比较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建构主义主张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应是受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应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不应是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而应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浅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浅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湖北省安陆市德安初中周敏摘要: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程的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构建的工具。
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将信息技术既作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又作为自主、探究学习过程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整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正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门必修课程而开设的。
它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的信息技术价值观,进而使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他学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工具。
由此可见,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当前教育改革浪潮中,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
它势在必行,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程,具有深远的意义。
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分析、加工、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
它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总称。
整合,即综合,是指使分化了的系统的各要素间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的过程。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指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把信息技术及其所承载的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的教学等要素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我国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整合的三个基本点是:⑴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⑵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⑶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初步探索-董梅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初步探索作者:董梅【摘要】21世纪, 是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都在以几何数字递增。
电脑、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更加快了信息的发展趋势,以致许多人面对“信息爆炸”不知所措。
人们每天都要接触到大量信息,必须不断地汲取并消化这些信息。
搜寻、筛选和加工信息成了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生存技能。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而陈旧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在知识上的需求。
而“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
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整合涵义整合误区初探之法【正文】当今社会是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信息量之大难以计数,信息跨越之范围无所不包。
电脑、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更加快了信息的发展趋势,以致许多人面对“信息爆炸”不知所措。
人们每天都要接触到大量信息,必须不断地汲取并消化这些信息。
搜寻、筛选和加工信息成了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生存技能。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而陈旧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在知识上的需求。
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导)说过:我国传统的教学结构是在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
这种教学模式对系统知识体系的传授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但因其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心理的发展和变化,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上有缺陷。
而“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
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浅议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
浅议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摘要】当今的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教学,为科学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营造了全新的学科教学氛围,用声音、图像乃至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极大地提高了科学的教学效果,教育信息化时代正向我们大踏步走来。
在乡村小学,由于软硬条件和学生家庭环境条件的限制,不可避勉地,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整合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我们无法想象得到,学生会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了多媒体技术而兴奋不已,学生会因为进行了计算机操作而感到自豪,相对电脑普及的城区来说,乡村的小学生更迫切的希望在科学课堂上能经常应用信息技术。
【关键词】调配;激发;能力;质量从城区学校进入乡村小学以后,有鉴于诸多不利的客观因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尝试,也能卓见成效,可以摸索出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
一、合理调配教材,选中教学目标。
由于设备资源不足,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善于统观教材,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只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而获取知识的课,尽量少用或不用信息技术,而对于十分抽象、又不便于学生实际观察、操作和理解的教学内容,则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充分体验和学习。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学生可以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研究各种物体,第二单元《环境和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关注日常行为习惯制定环保计划,第四单元《信息》引领学生将科学探究、搜集事实和证据、推理、寻找解释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对科学探究活动进行梳理,加深对探究本质的认识。
这三个单元的教学尽量少用甚至不用信息技术,这样,可以为其它单元的教学使用信息技术腾出了时间和空间。
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可以借助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引导学生参加有关太阳、月亮、星体的观察研究活动,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让学生体察月相变化,环形山的形成、日食、月食的成因,认识星座进而了解宇宙是在不断膨胀,充满活力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分析探讨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分析探讨教育论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分析探讨教育论文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把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学科教学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合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国为了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采用单独设课,仅仅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而忽略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才开始被一些国家试用。
在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经过整合、组合、相互融合,从而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分析探讨(一)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整合解决的是“学什么”的问题,随着“科学为大众”、“以学生发展为本”等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例如,对于大学课程而言,对不同专业的课程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
包括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教学计划的构成与课时安排、专业核心课程及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全过程时间分配表实习安排表等。
对于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要进行充分备课,并且写出每节课的授课教案。
浅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浅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主要是教师的讲授、板书以及课本上的文字、图像、教学挂图等,而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媒介以后,可以将各式各样的教学资源方便快捷地整合,构成新的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中美丽的画面、悦耳的音乐都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特别是对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事物,通过媒体呈现事物的外部形态和特征,容易使学生获得事物的表象,便于理解、记忆。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瀑布》一课时,为了进一步增进学生对瀑布“形状”的理解,教师先让学生朗读原文:“如烟、如雾、如尘”,然后在保留原意的条件下,将原句扩展为:“像烟一样飘渺、像雾一样厚重、像尘一样迷蒙”,在丰富学生对瀑布的表象的同时,配合视频影像,让学生身临其境那样地想“如烟、如雾、如尘”般的诗情画意,引导学生从不同层次感受文中所描写的瀑布的意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所达不到的效果。
(1)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向自主式、研发式的学习转变。
同时,还能实现分层次教学、个性化教学。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从基本技能的提高到综合使用相关知识、技能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都可以使用。
学生完成当堂的学习任务后教师还可以让他们利用互联网搜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让他们自主学习,完成课堂内容的延伸与拓展。
(2)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整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将信息技术融于学科教学的最佳状态,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堂不再是教师独揽大权的天下,而是学生通过先进的信息手段获取更多的信息,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这对教师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新课程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从传播者、权威者向组织者、辅导者转变。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体会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许多学校纷纷把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请进了课堂,进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实践。
为此,我就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1、“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总体来说我国的信息技术普及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教学,直到90年代中期才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间学校仍然千差万别,例如有的注重文字录入与处理;有的注重语言及程序设计……另外,在输入法的选择等问题上持不同意见的老师也颇有争议,无法达成共识,造成目前各校信息技术教育良莠不齐的现状。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兴趣和意识,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使用教学软件或教学游戏软件开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用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我认为:信息技术教育不仅包含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本身,还应包括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其他学科教育;对小学生兴趣和意识的培养,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学生智力的开发,就是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各种信息,最后内化为知识的能力。
这种知识的获取方法,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从被动接受转换到主动探究的学习主体上来。
这种对信息的获取和内化的能力我们理解为“信息加工”能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学习者有更高的素质,在知识量不断增加,更新不断加速的今天,那种“知识积累”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而“创造性”教学模式的出现正是顺应信息时代到来的产物。
2、现代信息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网络技术的发展成就了Internet,同时也为现代社会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信息观念和通道。
那么,面对我们学生未来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知识结构和获取途径呢?可以预见,基于因特网为基础载体的各种信息将成为未来知识的主体,而信息存储、信息交换、信息创造、电子商务等等各种活动均逐渐对因特网产生一定的依赖性。
科学与工程、技术整合教学的途径探索
科学与工程、技术整合教学的途径探索摘要:本文先阐述小学科学课程的课程定位以及工程思维,接着提出科学与工程、技术整合教学的具体途径,以此更好地发挥科学课程的作用。
关键词:科学与工程技术整合教学途径探索小学科学课程中增加了工程与技术领域内容,在实践性上相对比较强,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设计和制作方面的能力,也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为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科学地对课程进行定位,注重对学生进行工程思维方面的培养,以此更好地彰显课程价值。
一、准确科学把握课程定位小学科学课程中虽然已经对技术工程领域做了准确的定位,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可以发现很多教师存在模糊的认识。
为此,首先要能够准确把握课程的定位。
小学科学课程当中主要包括四个主要的部分,分别是物质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地球与宇宙、技术与工程等科学的相关内容,在教育教学中主要是以概念和知识性的学习为主,主要是对某种原理进行阐述。
而在技术与工程领域当中,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利用已经学习的知识内容去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非常注重对于知识的实用以及实践性,以此,为学生适应实际生活奠定相应的基础。
为此,在课程的实施当中更加注重学以致用,而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制作当中,会发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并最终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二、工程思维解读1.追求最佳方案。
在工程设计当中所采取的方案可能会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制作方案时要注重一定的引导,让学生能够综合地考量,保证安全以及科学的基础上,采用更加简便和快捷的工程方案。
并且在方案进行分析和改进的过程当中,要引导学生自然地产生一些建议,保证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以此更好地对工程进行完善。
应用完善的工程模式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主题词教育技术课程整合摘要学科课程与教育技术整合是指把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对某一知识领域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
教育技术使学生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法进行学习。
只有当学生能够选择工具帮助自己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与综合信息并娴熟地表达出来时,教育技术整合于课程才是有效的。
站在新世纪起跑线上的广大教师,应该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最新科技知识,更新思想观念,树立现代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只有如此,我国的教育才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教育、社会、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教育和学习的方式。
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现代教学模式,是教育界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
学科课程与教育技术整合是指把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对某一知识领域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
教育技术使学生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法进行学习。
只有当学生能够选择工具帮助自己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与综合信息并娴熟地表达出来时,教育技术整合于课程才是有效的。
教育技术应该像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课堂教具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成部分。
一、教师教育技术意识、观念的转变,提高现代教育理论水平的前提条件人类已跨入到21世纪,以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这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和改革机遇。
教育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育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和加强教育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工作,通过提高教育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效果,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
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效果还取决于教师主动应用教育技术意识和自身的能力及对教育技术理论、媒体、手段、方法的认识及情感态度,取决于教师是否愿意、会不会、善不善于用教育技术与各学科课程进行整合。
浅谈高科技手段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浅谈高科技手段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时代在进步,社会也在前进,如今已进入高科技的社会,学生们对现代高科技产品运用非常灵活,特别感兴趣。
那么我们作为现代的人民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地使用电脑、录音机、MP5 等高科技产品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而是把这些现代的工具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地整合起来,使它们为教学提供更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开拓学生的视野,吸引学生的兴趣。
同时,也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增添新的活力,创设和谐、愉悦宽松的教学环境与实施创新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当今教师尽快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全面地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快速地融入到新课改之中,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的深化改革,竭尽全力,奉献自我,为我们的文明进步的社会培养有用的、顺应时代的、新型人才,提高国民素质。
1 二者整合的功能1.1 创设生动、形象、趣味实足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充分地运用高科技智能化工具,能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的模式,使我们的教学内容的声情并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在教学中使用电脑等现代技术,将动、声、图、文等多种形态的知识带入高效的课堂之中,使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手、脑、眼、耳并用的课堂,这不仅能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对优化学生者的认知结构、建立知识体系具有非凡的作用。
1.2 激发兴趣和树立主人翁意识,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首先,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为当今的学生比七八十年代的学生见识广,懂得多特别是对高科技产品了解更广,有时甚至比大人们知道的多,基于此种现状,我们如果从学生喜爱的电子产品入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高科技手段能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单一教学工具截然不同,使枯燥的课堂增添了活力和生机新,充分调动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教学中学生是主人。
其次,二者整合的功能还可以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新课改所提倡的,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富有个性化的学习。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思路.doc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思路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思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正在中小学深入开展,其有效性也越来越明显,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并对教育教学的发展改革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信息技术是指包含信息收集、处理、传输、储存和信息伦理的总称;而学科指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门课,或者是一组相关的课程组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整合更多的表示使两者成为整体,使之一体化。
在目前的大多数中小学进行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来看,信息技术大多只是作为一个演示交流和个别辅导的工具,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
教师的教学策略已经不再是集中讲授的“填鸭式”教学,而是采取了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和个别辅导以及网络交流探讨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再是集体听讲、个体作业为主的被动式接受学习方式,而是采取了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和网络交流的主动建构式的学习方式。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在老师的指导和引导下,主动地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笔试、口试和计算机测试,而是从重视学习结果向重视学习过程的转变、并且弱化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分析功能、强调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本人在教学实践的尝试,我认为目前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整合方式:一、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目前大多数基础教育用户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和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现有多媒体课件或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搜集相应的多媒体素材,利用多媒体编辑系统等应用软件,编辑制作自己的多媒体课件或演示文稿,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难以解决的内容,或用文字、图表、动画和视频、音频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的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住”,在这里,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机、投影和录音机等传统教学媒体,集中实现了这些常规电教设备无法实现的教育教学功能。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因而在使用形式上要正确把握使用"度";,教学内容上,要本着优质高效的原则,教学方法上,守住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在应用上,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师生素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整合二一三年,是小学农村教育的重要分水岭,随着危改工程、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教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设施焕然一新,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悄然走进偏僻的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贫乏、形式单一的框架,拓宽了教学的空间,以其鲜明的画面、逼真的色彩、大容量的信息、生动的声音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具有事半功倍之效。
欣喜之余,通过近一年的探索、观察、总结、反思,也发现了有些农村小学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现提出与同事们共研。
一、教学形式上,要正确把握使用"度";1.有的老师,尤其是老教师,认为自己在从教的多年没有整合,效果也不错,所以不愿意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仍旧"穿新鞋,走老路";。
一是不敢用,怕用坏,宁可放坏也不愿意用坏;二是不愿用、怕麻烦,上网、查阅、下载、组合、制作、使用太繁琐了。
2.过分依赖信技手段,投影机成了"长明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并不能说明信息技术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适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所以在使用中,学生只顾看屏幕,而忽略了独立探究、阅读、实践。
浅析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
浅析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摘要】目前,随着教育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成熟,它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学校的教学当中。
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
在帮助教学活动的进行方面,教育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教育技术和课程的整合过程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关键词】教育课程课程整合教育技术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的课题:第一层面的第一类课题是,信息技术如何改造和创新课程?其实质就是课程信息化,它是教育技术专家们站在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立场上所特别关注的问题,追求的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单向整合。
第一层面的第二类课题是,课程创新中如何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其实质是信息技术课程化,它是课程专家们站在课程变迁创新立场上所格外重视的问题,追求的是“课程一信息技术”的单向整合。
第二层面的课题则是,怎样在信息技术与课程互动性双向整合过程中实现两者的整体化和一体化?实质是建构信息文化背景里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它是人们立足于旨在实现人与文化整合同一的当代文化哲学立场上所深入探究的问题,追求的是以教育情境中人的学习为本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双向整合。
一、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当教育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活动之后,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1、增加互动性教育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课堂授课模式,突破了传统教育无法实施有效沟通和交流的局限,它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教学与学习模式。
这就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具有互动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进师生的感情。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博客,一项新兴的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在博客当中,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解答疑问,而且可以与学生进行感情的交流。
因此,博客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教学之后,教学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这样,就使得原本单调的课堂内容变得生动起来。
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有效的调动起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