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合集下载

浅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浅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浅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摘要:当前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的研究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要正确认识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方法和适用条件的区别,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问题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劳动价值理论从狭义走向广义,就必须了解劳动价值的由来。

因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必须是建立在尊重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之上,以求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地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精髓。

关键词:劳动价值理论一、正确认识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方法和适用条件的区别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第一次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价值的本质问题,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

马克思正是从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出发,在剩余价值论基础上,进而创造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等。

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发展了劳动价值论,解决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即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

价值是商品的最大本质因素,所以分析商品实质上就是分析价值。

无论简单商品经济社会还是发达商品经济社会,商品都是最简单、最普遍、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的经济现象,只有从此入手,才能了解价值的内涵,才能进而说明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比较复杂、比较具体的范畴。

然而有的人却以此为依据提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是:原始的、纯粹的实物交换,没有资本的余地,除劳动外的要素都是无偿的,劳动是简单劳动而不是复杂劳动。

在超越了这些条件后,劳动价值论的有效性至少是值得怀疑的”。

显然他是把研究劳动价值理论遵循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认定为劳动价值理论的适用条件,从而混淆了价值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与价值研究方法这两个问题。

二、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创造商品的源泉问题。

马克思一再明确指出抽象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按照传统政治经济学观点,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体力为主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简述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简述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简述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石,它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和规律,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运行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劳动价值论主张,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里的“劳动”是指一般人类劳动,即在一定社会生产条件下,平均熟练程度和平均强度下的劳动。

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平均劳动时间。

1.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它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商品二重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如粮食可以充饥,衣服可以御寒等;价值则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二、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1.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劳动价值论指出,商品价值是劳动的凝结,揭示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2.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3.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劳动价值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按照劳动价值论,我们应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生产结构,提高劳动生产
率,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4.促进国际贸易公平:劳动价值论有助于我们认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的价值规律,从而在对外经济往来中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总之,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律、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促进国际贸易公平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引言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探讨了商品的价值是如何形成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劳动价值论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分析。

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满足人们需求的能力),还具有交换价值(通过交换获得其他商品的能力)。

而交换价值则由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

二、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与劳动价值论密切相关。

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而获得的超过工人工资的部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工人创造了商品的劳动价值,但只能获得其中一部分作为工资,而剩下部分则归资本家所有。

三、劳动价值论的实证研究劳动价值论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劳动时间与商品价格的关系、劳动价值转化问题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劳动价值差异等。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学者们发现,总体上符合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

然而,在具体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供求关系、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商品价格可能与其劳动价值存在一定偏离。

四、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尽管劳动价值论能够解释商品交换和剩余价值形成的基本原理,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劳动价值论无法解释商品价格波动和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差异。

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高,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很多产品已不再是简单地通过劳动时间来衡量其价值。

还有一些其他经济学派对劳动价值论提出了不同的批评和质疑。

五、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与实践意义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劳动价值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揭示了商品价值形成的根本原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劳动价值论提醒我们关注工人阶级的权益和劳动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还可以为我们探索更加合理和可持续的经济制度提供启示。

结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揭示了商品价值形成的基本原理,并与剩余价值理论密切相关。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2篇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理解商品价值、剩余价值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必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是围绕劳动的质和量来展开的。

劳动的质指的是人类用于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而劳动的量指的是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

根据劳动价值论,每个商品的价值由两个部分组成: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

直接劳动是指投入到生产中的直接劳动,如原材料的加工和产品的制造等。

间接劳动则是指为生产某种商品而进行其他间接劳动所需的劳动时间,如生产工具、设备等。

马克思强调,商品价值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而不是实际花费的劳动时间。

这是因为劳动价值论关注的是社会平均劳动时间,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同一种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将减少,从而导致商品的价值下降。

第二部分: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和争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一方面对于解释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深刻的分析,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

首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社会主义经济学和计划经济提供了一种基本原则。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价值论可以指导资源配置和生产决策,推动经济稳定和公平发展。

然而,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劳动价值论在解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现象时存在局限性,难以解释完全市场化的现象。

其次,劳动价值论也引发了关于商品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的争议。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其交换价值,即商品在市场上的价格。

然而,一些学者认为,使用价值也对商品的价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和满足程度也会影响商品的价格。

另外,劳动价值论也被人们用来批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剩余价值产生和剥削现象。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通过占有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价值来获取利润,从而剥削劳动者。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的总结和概括。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劳动价值观马克思认为,物质财富的产生只可能由劳动产生,而劳动能够改变自然物质,产生物质财富,是社会物质财富生产的基础。

劳动不仅能产生价值,而且还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有机组成部分,贯彻了劳动的“价值观”。

二、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认为,劳动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和在劳动过程中耗费的工作时间决定的,即劳动价值由两个部分组成:显性劳动和隐性劳动。

由此可以推出劳动价值理论,即劳动时间长,价值大,劳动时间短,价值小。

三、劳动力和资本的价值马克思认为,劳动力和资本都具有价值,这两者都是物质财富的组成部分,相当于一种劳动力的储蓄,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进行交换,发挥作用。

四、价值交换和价值分配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劳动者与资本家、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价值交换,即劳动者与企业之间交换劳动力和资本,企业以资本的价值抵以劳动的效用。

当劳动者把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到生产过程中,便可以换取货币财富,以实现价值分配。

五、价值理论马克思认为,劳动价值理论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理论,是唯一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物价和利润的改变,以及物价和货币价值之间的关系。

关于价值理论,马克思提出了许多概念,如价值的三个原则、价值的真实性、价值的流动性等。

总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的总结和概括,以劳动为财富生产的基础,价值是基于劳动和资本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并由此分配给劳动者。

此外,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并拓展了价值理论,据此可以解释价格和物价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分析价值变化的真实性。

解析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见解

解析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见解

解析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见解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解析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解析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劳动价值论进行深入的解析和探讨。

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商品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商品生产中,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价值的衡量是通过劳动时间来实现的,即所需劳动时间越多,价值越高;所需劳动时间越少,价值越低。

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深刻而详尽。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两个基本要素来决定的,即劳动时间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这里的劳动时间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则是劳动者的技能和技术水平。

二、劳动价值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价值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商品生产和分配的方式。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成为一种商品,劳动力的价值由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来决定。

资本家利用劳动者的劳动力来生产商品,并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然而,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它导致了剩余价值的不公平分配。

剥削阶级通过剥夺劳动者的劳动价值来实现自身的利益。

这种剥削关系使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的根源。

三、劳动价值论对于社会主义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超越和替代。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价值论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社会主义经济追求的是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力的价值不再被资本家所占有,而是为整个社会、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经济为特征,通过合理的调配和配置资源,实现社会财富的公有化和共享。

劳动价值论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劳动价值的正确衡量和评估,社会主义经济可以更好地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价值的源泉——浅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价值的源泉——浅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肯定服务性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2.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 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我们既不能简单地套用原理,因循 3.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 守旧。但也不能简单得以所谓的现 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 实已经超越了价值理论的使用条件, 识,大力发展科技; 而断章取义地曲解马克思劳动价值 4.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论,认为其已经过时,无论在理论 还是实践上都是有害的。
3.重视教育,鼓励科技创新,发展高新科 技和创新型工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4.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分配制 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完善社 会保障体制,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 展。
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 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统计局关于 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 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上对我国三次产业 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 划分的意见,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 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 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 业;
在知识、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当如 何利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推进我国经济建设?
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条 当今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人口数,但却远远不 件下的市场经济,还要建设市场经济条件下 能创造世界第一的价值和财富。 的社会主义;要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消解 社会矛盾,在化解矛盾的同时,又要保持经 济发展的动力。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 新科技和服务业的兴起,社会分配不公、贫 富分化问题日益严重。
我们熟知的第三产业包括IT、旅 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 游、餐饮、动漫、影视、家政等。 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观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揭示了商品交换背后的本质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观进行详细阐述。

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1.1 商品和使用价值商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或愿望的物品或服务,具有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所具有的直接满足人们需求的性质。

1.2 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指商品在市场上可以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的相对价格。

它是由供求关系和生产成本等因素决定的。

1.3 劳动价值劳动价值是指生产一种商品所需要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完成某种产品所必需的平均劳动时间。

二、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批判2.1 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李嘉图等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他们把劳动价值看作是自然规律,而不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矛盾的表现。

2.2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马克思认为,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没有认识到商品交换背后的本质规律,即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劳动力商品化和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他批判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关于劳动价值论的错误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三、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阐述3.1 劳动力商品化和剩余价值生产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售给资本家,成为一种商品。

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并支付工资。

但实际上,工人所创造出来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得到的工资。

这种剩余价值就成为了资本家的利润。

3.2 商品交换和等价物交换马克思认为,在商品交换中,不同种类商品之间是通过等价物交换来实现的。

等价物是指具有相同劳动价值的商品。

在交换过程中,每种商品的价值都是由它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3.3 商品交换和货币交换马克思认为,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商品交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使得不同种类商品之间可以通过货币来实现等价物交换。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劳动是价值的源泉: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只有人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

2.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马克思认为,一个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与价值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4.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5.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只有通过市场交换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从而形成价值。

6. 价值规律的作用:马克思认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通过市场竞争和价格波动来调节生产和需求,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揭示了商品经济的本质,而且阐明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它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阐释

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阐释

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阐释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它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深刻的阐释。

劳动价值论是指在商品经济中,商品价值的决定因素是商品生产所包含的劳动量。

在马克思主义中,劳动价值论是贯穿始终的核心概念之一,对于理解商品经济、剥削和阶级斗争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商品和劳动价值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单位。

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方面。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而价值则是商品的一种抽象社会属性,表现为商品生产所包含的劳动量。

在马克思看来,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以普通社会劳动能力和普通劳动强度进行生产所需要的时间。

马克思通过劳动时间的概念,揭示了劳动在价值形成中的核心地位。

二、剩余价值和剩余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剥削的现象。

剥削的实质是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的形式占有工人创造的价值。

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的超过其自身价值的价值部分,也就是劳动多余部分。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与资本家占有和支配着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密切相关。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工人出卖劳动力,而资本家占有并支配着生产资料,通过掌握剩余价值实现对工人的剥削。

剩余劳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源泉。

剩余劳动是指工人在完成劳动价值交换所必要的劳动后,为资本家创造的不属于其自身价值的劳动。

马克思通过对剩余劳动的分析,揭示了剥削的实质和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的根源。

三、价值规律和商品交换马克思主义将劳动价值论应用到商品交换中,分析了商品交换的规律。

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交换是通过市场进行的。

马克思认为,商品交换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规律,即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指商品在交换过程中以其劳动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

价值规律的本质是劳动价值论,它决定了商品交换中的相对价值和交换比率。

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商品交换中,劳动成为价值的量度尺度和交换的基础。

论述劳动价值论

论述劳动价值论

论述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它从劳动的角度解释了商品的价值形成和分配原则。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通过投入自己的劳动,利用生产资料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创造出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

这种劳动称为劳动价值。

劳动价值是一种客观属性,不同商品的劳动价值可以通过劳动时间来衡量。

劳动时间是衡量劳动价值的尺度。

劳动时间越长,劳动价值就越大;劳动时间越短,劳动价值就越小。

劳动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生产者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强度。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时间还受到工作条件、工资水平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劳动价值的实现主要通过市场交换来完成。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人们根据商品的劳动价值来决定交换比例。

交换比例是由商品的劳动价值决定的,而不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

因此,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是由劳动价值决定的。

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根本规律和市场交换的基本原则。

它使我们能够深入理解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同时,劳动价值论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压迫现象进行了批判,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然而,劳动价值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劳动价值论无法解释商品价格波动的现象。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往往受到供求关系、市场竞争和货币发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动价值往往只是其中的一个参考因素。

劳动价值论没有考虑到商品的稀缺性。

某些商品由于稀缺性而具有较高的价格,而不仅仅是由劳动价值决定的。

这是因为稀缺性使得人们对这些商品的需求超过了供给,从而推动了价格的上涨。

劳动价值论没有完全解决商品分配问题。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劳动力的雇佣制度,劳动者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取生活所需。

这导致了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劳动者的劳动价值无法完全实现。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从劳动的角度解释了商品的价值形成和分配原则。

浅谈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

浅谈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

浅谈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概述2. 劳动价值论对经济思想的影响3. 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4. 解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在现代经济中的应用5.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与现代价值理论的比较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概述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劳动价值观是其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此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即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认为,个体的劳动力是一种商品,其价值取决于其所含有的必要生活资料的数量。

因此,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所剥削的价值。

二、劳动价值论对经济思想的影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激发了经济学家对劳动和价值关系的深刻思考。

它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价值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和价值分配理论等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成为了经济学中的经典命题。

三、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是一种矛盾的价值理论。

虽然其有着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劳动价值论同样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如:它只能适用于简单商品经济,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复杂商品经济的形式也更加普遍。

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需要与现实经济相结合,不断改进、完善。

四、解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在现代经济中的应用在现代经济中,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当重要。

例如,劳动力的薪酬、商品的定价、纳税方法和政府公共物品的提供等都与劳动价值学说有关。

然而,随着现代生产方式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变化,劳动价值学说的适用性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与现代价值理论的比较在现代经济学领域,有许多不同的价值理论,如效用价值学派、主观价值学派、价值链理论等等。

相对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些价值理论更加现代化和科学。

在理论和实践中,价值理论的适用性更为广泛。

案例:1. 一部手机的价值大约是人工制造所需劳动时间的10倍。

解析:换句话说,这就是说,对于一部手机的价值来说,其中90%来自非物质价值,而仅有10%的价值是由劳动力所创造的。

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的论述

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的论述

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的论述
马克思认为,劳动价值是商品的基础,是商品交换中的基本原则。

他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包含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

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即商品的价值等于用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条件下,以普通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强度进行生产的时间。

通过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所创造的,而不是由商品本身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

同时,马克思还强调了劳动力价值的概念。

劳动力是劳动者提供的具有价值的能力和技能,它的价值是由劳动力的再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力价值决定了工资水平的上限,超过劳动力价值的剩余价值则被资本家占有,成为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于理解商品交换、剩余价值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他的这一观点也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但是,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提出了批评,认为它无法解释商品价格的波动和现实经济中的复杂问题。

浅论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浅论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浅论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引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价值论是指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理论,也是阐述商品交换价值的理论基础。

然而,由于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阐述相对复杂,很容易被人们理解错误。

本文将浅论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性,并从劳动价值的本质、劳动价值的量和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劳动价值的本质劳动价值的本质是指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了商品的有用性和价值。

商品的有用性是指它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价值则是指商品在社会交换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普遍属性。

劳动价值是劳动创造的价值在商品交换中的体现。

劳动价值的本质是指劳动是所有商品价值的根源,没有劳动,就没有商品的价值。

马克思强调了劳动价值的社会性,即任何一个商品的价值都是由社会劳动创造的,而不是个别劳动。

二、劳动价值的量劳动价值的量是指劳动所含的劳动时间。

这是马克思对劳动价值量的核心概念之一。

马克思认为,劳动时间是劳动价值的衡量尺度。

不同商品的劳动价值数量上的不同,是由生产这些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的长短来决定的。

例如,生产一个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多,那么这个商品的价值就相对较高。

劳动价值的量与具体的劳动形式、技术水平、劳动者的熟练程度等因素有关。

马克思强调了劳动价值量的现实性,即劳动价值量是在实际生产中形成的,通过商品交换来反映出来。

三、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与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中的重要关系。

马克思认为,价值是商品内在的衡量标准,而价格则是表现商品在市场上实际交换的价格。

价格与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不完全一致。

商品价格受到供求关系、市场竞争、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与商品的劳动价值会有一定的偏离。

马克思将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差异称为商品的价值形式与交换形式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表明,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与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与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与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了人们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等领域的认识。

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了解商品交换和社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与劳动价值论展开论述,旨在深入剖析这一思想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理论体系。

其核心是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刻分析,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劳动价值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劳动价值论是指商品交换中的价值问题。

马克思认为,商品交换的价值取决于其中所包含的劳动时间。

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观点,即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是与劳动的数量相关的。

二、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和应用劳动价值论的提出对于我们认识社会经济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它揭示了商品交换背后的社会关系和生产方式。

通过劳动价值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商品交换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1. 揭示商品交换的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交换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交换的本质,即通过劳动创造的价值在交换中得到体现。

商品通过交换来实现价值的转换,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分工和生产力的发展。

劳动价值论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商品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2. 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劳动价值论还帮助我们分析和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核心矛盾在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

通过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资本家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而无产阶级则受到剥削和剥夺。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生产关系中的阶级对立和剥削现象,对于我们认识和改变社会现实具有重要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与劳动价值论的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与劳动价值论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尤其是在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与劳动价值论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现象和问题至关重要。

浅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

浅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

浅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第一篇:浅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浅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价值实体,价值量,价值形式和价值的社会性质。

从内容上:一是分析商品二因素,揭示价值实体和价值量。

二是分析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继续研究价值实体和价值量。

三是价值形式和交换价值。

四是价值的社会性质。

4个方面分别论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性。

二、劳动价值论的作用劳动价值论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经济运行规律的一把尺子。

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阐述,使马克思能够创立起剩余价值理论。

而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的形成,被恩格斯评价为马克思的两大理论贡献。

剩余价值理论的一大革命性作用,就是它在人类历史上首次通过科学论证,为人们解剖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证明了作为一个阶级整体而存在的资产阶级的不合理性及历史过渡性,并由此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以及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劳动价值论及在其基础上所形成的剩余价值理论,直接在20世纪催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既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

三、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指导意义问题对价值规律的揭示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

根据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以及竞争规律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刺激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运动,必然会促使商品生产者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生产力向前发展。

市场化改革20多年的成就证明只要我们尊重价值规律,我们的事业就能向前发展;相反,如果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我们就必然走弯路。

在这方面我们是有教训的,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在很长时期内,我们实践上把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统统视为异端,简单地认为我们可以不经历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就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标,这种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做法,结果证明是行不通的。

事实上,我们对劳动价值理论和价值规律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并不断运用于实践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对于经济现象的理解和解释一直是重要的课题。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提出,为我们认识经济世界提供了深刻而有力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是,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这一观点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深入研究和批判之上。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是最常见的经济现象。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比如食物可以充饥,衣服可以保暖。

而价值则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正是这种劳动,决定了商品的价值量。

那么,为什么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呢?这是因为,只有通过人类的劳动,才能将自然资源转化为有用的物品,赋予它们满足人类需求的能力。

例如,一块铁矿石本身并没有价值,但经过工人的开采、冶炼和加工,变成了钢铁,进而制成各种工具和机械,这个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就创造了价值。

劳动不仅创造了价值,还决定了价值的大小。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如果某个生产者能够在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情况下生产出商品,那么他就能够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反之,如果生产耗费的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可能面临亏损甚至被淘汰。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还揭示了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比如农民种地、工人织布等。

而抽象劳动则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体现了人类劳动的共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得工资,但工资往往只是工人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剩余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的不平等。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经济现象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 系统价值论解读与发展研究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 系统价值论解读与发展研究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系统价值论解读与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内容。

劳动价值观是指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来源,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对商品价值形成的理论。

本文将从系统价值论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进行解读与发展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基本理论内容1. 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来源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他指出了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来源。

无论何种商品,其价值都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这一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基本核心。

2.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认为,商品价值的存在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劳动价值决定着商品的交换比例,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 劳动价值观对社会分工和生产方式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一观点对社会分工和生产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它指出了劳动时间的重要性,也意味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会直接影响着商品的价值。

3. 劳动价值观与价值规律的内在联系1. 劳动价值观在当代的现实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在当代社会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全球范围内,劳动力价值的问题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劳动价值观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当代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也有助于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2. 劳动价值观的深化和拓展当前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劳动价值观应当在不断深化和拓展中进行研究。

如何将劳动价值观与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相结合,如何在科技进步的前提下重新理解劳动价值观的内涵,这都是当前劳动价值观研究的重要课题。

3. 劳动价值观的理论创新当前,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也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包括在深入研究劳动价值观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理论内容和研究方法,拓展劳动价值观的理论空间,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由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立场、观点贯穿于其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所以应当从马克思的整个经济理论体系出发来把握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内涵。

同时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本文将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内涵,分析其理论与实践意义。

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发展及各大文献的相关论述,总结自己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观点。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理论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发展劳动价值论,即劳动创造价值。

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揭示商品内在矛盾的科学理论,所揭示的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指针。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是马克思整个经济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深刻认识解读劳动价值论对于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现实生活和工作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正处于深化开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期、机遇期、挑战期,深入研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研究指导。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个关于劳动创造商品价值及商品生产、交换遵循价值规律的逻辑紧密、内容丰富、结构完整、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其包括:1、价值实体,也就是劳动。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二因素理论指的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在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学说中,马克思强调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种属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作者:刘国君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1年第03期
摘要:当前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的研究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要正确认识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方法和适用条件的区别,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问题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劳动价值理论从狭义走向广义,就必须了解劳动价值的由来。

因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必须是建立在尊重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之上,以求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地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精髓。

关键词:劳动价值理论
一、正确认识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方法和适用条件的区别
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第一次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价值的本质问题,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

马克思正是从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出发,在剩余价值论基础上,进而创造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等。

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发展了劳动价值论,解决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即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

价值是商品的最大本质因素,所以分析商品实质上就是分析价值。

无论简单商品经济社会还是发达商品经济社会,商品都是最简单、最普遍、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的经济现象,只有从此入手,才能了解价值的内涵,才能进而说明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比较复杂、比较具体的范畴。

然而有的人却以此为依据提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是:原始的、纯粹的实物交换,没有资本的余地,除劳动外的要素都是无偿的,劳动是简单劳动而不是复杂劳动。

在超越了这些条件后,劳动价值论的有效性至少是值得怀疑的”。

显然他是把研究劳动价值理论遵循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认定为劳动价值理论的适用条件,从而混淆了价值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与价值研究方法这两个问题。

二、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创造商品的源泉问题。

马克思一再明确指出抽象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
按照传统政治经济学观点,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体力为主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个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成了除了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之外的另两项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代社会劳动的形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支出由体力为主变成了脑力为主。

现代劳动的知识含
量空前增大,脑力劳动和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当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没有否认科学知识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

马克思曾明确指出“生产劳动就是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不管这个劳动是体力劳动还是非体力劳动”。

但由于历史局限性,马克思当时不可能作出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三、新的历史条件下,劳动价值论从狭义走向广义
马克思当初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理论基石。

目的是为了揭露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实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和运行特点。

而马克思预示的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社会是不复存在商品、货币的社会,作为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经济规律将退出历史舞台。

因此,如果说,政治经济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的话,那么,劳动价值理论同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总体劳动者”大大扩展了,而知识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居于主导的地位。

众所周知,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年代,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蒸汽机时代。

当时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

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基本上是排除在外的,智力劳动也没有得到重视,这是时代局限性所致。

(作者单位辛集市第二实验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