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荆门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荆门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跨越崛起的奋斗目标,积极应对新情况,化解新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强市、现代农业强市、文化旅游强市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94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66.53亿元、494.40亿元、281.66亿元,分别增长4.5%、20.3%、15.5%。
三次产业结构为17.7∶52.4∶29.9,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上升4.0个百分点和下降1.8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5.3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6.77%。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6.8%。
年内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60万人,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1.1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7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二、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1.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48.2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6.74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8.08千公顷,增加1.66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6.76千公顷,减少3.42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4.12千公顷,增加2.86千公顷。
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总产量255.72万吨,比上年增加3.31万吨,增长1.31%;棉花总产量4.79万吨,增加0.46万吨,增长10.59%;油料总产量34.70万吨,减少1.42万吨,下降3.92%;蔬菜产量181.15万吨,增加16.65万吨,增长10.12%;水果产量55.21万吨,减少2.88万吨,下降4.96%。
全年造林面积11.2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7.54%;木材采伐量16.36万立方米,增长19.49%。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州市质量兴市战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州市质量兴市战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法规类别】产品质量责任【发文字号】荆政发[2011]46号【发布部门】荆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1.11.21【实施日期】2011.11.2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州市质量兴市战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荆政发〔2011〕4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荆州大遗址保护区,市政府有关部门:现将《荆州市质量兴市战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荆州市质量兴市战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荆州市“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城市”的发展思路,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兴市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质量兴市战略在推动全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建设湖北长江经济带“钢腰”、江汉平原中心城市和长江沿岸经济重镇及全面建设和谐荆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质量兴市推动工业兴市,切实提高我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总体水平,全力打造“质量荆州、品牌荆州、信用荆州”,实现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根据《荆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决定》(荆政发〔2008〕36号),特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目标,以质量体系、标准化体系和计量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为动力,以争创政府质量奖、创建精品名牌和驰(著)名商标活动为载体,以检验检测平台建设、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和质量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切实发挥质量工作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生态文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工作方针以人为本、安全为先、以质取胜、创新驱动、追求卓越。
2011年中国城市GDP排名(附港澳台地区)
83、芜湖市 1658.24亿元 增长16.0%(安徽2)
84、廊坊市 1612.00亿元 增长11.5% (河北6)
85、许昌市 1588.67亿元 增长14.7%(河南4)
78、漳州市 1768.20亿元 增长14.7%(福建4)
79、衡阳市 1746.44亿元 增长14.2%(湖南4)
80、湛江市 1708.22亿元 增长13.0%(广东9)
81、乌鲁木齐 1700.00亿元 增长17.1% (新疆1)
11、青岛市 6615.60亿元 增长11.7% (山东1)
12、佛山市 6580.28亿元 增长12.0% (广东3)
13、武汉市 6536.81亿元 增长12.0% (湖北1)
14、大连市 6150.10亿元 增长14.0% (辽宁1)
21、烟台市 4906.80亿元 增长12.5% (山东2)
22、东莞市 4735.39亿元 增长11.1% (广东4)
23、济南市 4406.30亿元 增长10.5% (山东3)
24、泉州市 4270.89亿元 增长13.5% (福建1)
74、江门市 1830.64亿元 增长13.0% (广东7)
75、滨州市 1817.58亿元 增长12.0%(山东13)
76、常德市 1811.20亿元 增长14.1% (湖南3)
77、茂名市 1780.31亿元 增长10.8% (广东8)
67、襄阳市 2132.20亿元 增长16.0%(湖北3)
68、威海市 2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95亿元 增长10.7%(山东10)
69、惠州市 2097.30亿元 增长14.6% (广东6)
2011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日趋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多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全省各地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全省经济在调结构、控通胀中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社会处于持续健康发展轨道内,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2011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19594.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569.30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818.76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206.13亿元,增长12.0%。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3.4:48.7:37.9调整为13.1:50.1:36.8。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及非营利性服务业分别增长12.5%、10.9%、10.1%、1.3%、4.4%、18.9%和15.3%。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5.8,价格水平上涨5.8%,其中:城市上涨5.5%,农村上涨6.3%。
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11.6%,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4.1%,衣着价格上涨3.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3.8%,交通和通讯价格上涨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5%,居住价格上涨5.8%。
12月当月价格水平上涨4.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9.0%,食品中粮食价格上涨9.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1.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3.5%。
市场主体发展加快。
2011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48.25万户,增长24.7%;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6.26万户,增长21.8%;个体工商户39.96万户,增长26.7%。
2011年荆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荆门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荆门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荆门调查队2011年,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跨越崛起的奋斗目标,积极应对新情况,化解新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强市、现代农业强市、文化旅游强市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94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66.53亿元、494.40亿元、281.66亿元,分别增长4.5%、20.3%、15.5%。
三次产业结构为17.7∶52.4∶29.9,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上升4.0个百分点和下降1.8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5.3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6.77%。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6.8%。
年内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60万人,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1.1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7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二、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1.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48.2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6.74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8.08千公顷,增加1.66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6.76千公顷,减少3.42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4.12千公顷,增加2.86千公顷。
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总产量255.72万吨,比上年增加3.31万吨,增长1.31%;棉花总产量4.79万吨,增加0.46万吨,增长10.59%;油料总产量34.70万吨,减少1.42万吨,下降3.92%;蔬菜产量181.15万吨,增加16.65万吨,增长10.12%;水果产量55.21万吨,减少2.88万吨,下降4.96%。
全年造林面积11.2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7.54%;木材采伐量16.36万立方米,增长19.49%。
荆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荆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2月12日在荆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荆州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李建明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与《荆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六年的工作回顾本届政府任期的六年,是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机遇挑战相互交织的六年,也是建市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六年。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克难奋进,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积极抗御低温冰雪、外洪内涝等严重自然灾害,成功举办奥运圣火传递、第二届全球华商500 强高科技论坛、中国荆州淡水渔业展示交易会等重大活动,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
——六年来,经济发展明显加速,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我们牢牢把握荆州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在加快发展中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实现了从走出低谷、奋力爬坡到步入快车道的跨越。
经济规模迅速扩大。
2010 年末,地区生产总值837.1 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2.2%,为“十五”末的2 倍,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27.6:38.9:33.5,第二产业比重比“十五”末提高7.3 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9 亿元、年均增长40%,为“十五”末的5.1 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1 亿元、年均增长18.9%,为“十五”末的2.1 倍;财政收入73.7 亿元、年均增长24.7%,为“十五”末的3 倍,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6 亿元、年均增长18%,为“十五”末的2.3 倍。
工业主导作用增强。
2010年末,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25家、净增65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4.4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24%,为“十五”末的3.4倍;产销规模过30亿元的产业集群6个,列入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8个,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37家、过10亿元的企业11家;精品名牌实现零的突破,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分别达到6 个和4 个。
2012年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是荆州“壮腰工程”开局之年。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突出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壮腰工程,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据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6.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
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继续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92.80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22.54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80.68亿元,增长11.5%。
三次产业结构为24.5:43.7:31.8;二、三产业分别增加0.7和0.2个百分点,一产业下降0.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分别为18.1%、48.2%和33.7%。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7%,价格水平上涨2.7%。
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6.2%,其中:菜类上涨9.4%、粮食上涨5.3%,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8%,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1%,居住类上涨2.3%,衣着类下降1.4%,交通和通信工具类下降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2%。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0.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4%。
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23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81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二、农业农业生产全面发展。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4.97亿元,比上年增长4.8%。
其中:种植业、牧业、渔业产值分别达到242.59亿元、129.65亿元、150.6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7%、4.1%和7.1%。
2011年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严重的自然灾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保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坚持“工业兴市”不动摇,加快实施“壮腰工程”,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全面实现了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1043.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4%。
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继续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65.1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48.83亿元,增长21.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29.14亿元,增长11.4%。
三次产业结构为25.4:43.0:31.6,三次产业在GDP增长中所占份额分别为 16.5%、60.0 %和23.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5.3%。
分类看,食品类增长较快,上升11.5%,其中:猪肉上升39.6%、肉禽及制品上升24.8%、粮食上升 14.9%,衣着、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居住价格均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居住类上升4.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升2.7%,交通和通信类上升2.4%,娱乐用品上升1.5%。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增长 13.8%。
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9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25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银行信贷紧缩导致企业资金紧张,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二是原材料及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效益下滑;三是投资重点项目进展缓慢,增长后劲不足;四是食品价格快速上涨带动居民消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部分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社会保障体系需要不断完善。
二、农业农业经济全面发展。
2010年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保增长、促转型、防通胀,有效化解了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积极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高位运行,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全面实现了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圆满收官。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837.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
全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均保持较高增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在全省市州中居第一位。
全市工业化程度继续提高,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继续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31.0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25.33亿元,增长21.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80.70亿元,增长10.6%。
三次产业结构为27.6:38.9:33.5,三次产业在GDP增长中所占份额分别为18.7%、55.9%和25.4%。
居民消费价格上升趋势明显。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2.4%,其中:服务类项目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2.8%。
分类看,除了衣着类和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分别下降2.4%、2.5%外,其他均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8%;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4%;居住类价格上涨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5%;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0.1%。
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增长11.7%。
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3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待加强的方面:一是工业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总量偏低,支撑作用不强,制约了全市的发展速度;二是能源、资金等要素紧张制约经济增长;三是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导致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四是食品价格快速上涨导致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年度纳税先进单位的通报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年度纳税先进单位的通报
【法规类别】税收征管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荆政发[2012]3号
【发布部门】荆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01.19
【实施日期】2012.01.1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年度纳税先进单位的通报
(荆政发〔2012〕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荆州大遗址保护区,市政府各部门:
2011年,全市各地各部门和企业积极推进“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城市”发展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入实施“壮腰工程”,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开拓市场,壮大经济实力,积极涌跃纳税,为荆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实现74.5亿元,比上年增长25.9%。
为奖励先进,促进荆州跨越发展,市政府决定对湖北白云边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2家纳税过3000万元的先进单位(名单附后)予以通报表彰。
希望受表彰的单位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争取更大成绩。
同时,希望全市广大纳税人
向先进看齐,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依法诚信纳税。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促进企业壮大实力,提高纳税水平,为荆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九日
2011年纳税3000万元以上企业统计表
单位:万元。
全国各城市2011年GDP排行 排名
制表:中国统计信息网 ()
全国排名 1 上海市 2 北京市 3 广州市 4 深圳市 5 天津市 6 苏州市 7 重庆市 8 杭州市 9 成都市 10 无锡市 11 武汉市 12 青岛市 13 佛山市 14 大连市 15 南京市 16 宁波市 17 沈阳市 18 长沙市 19 唐山市 20 郑州市 21 烟台市 22 东莞市 23 济南市 24 泉州市 25 哈尔滨市 26 石家庄市 27 南通市 28 长春市 29 西安市 30 大庆市 31 福州市 32 合肥市 33 常州市 34 徐州市 35 潍坊市 36 温州市 37 绍兴市 38 淄博市 39 鄂尔多斯市 40 包头市 41 济宁市 42 台州市 地区 生产总值(GDP)亿元 19195.69 16251.93 12423.44 11505.53 11307.28 10716.99 10011.37 7019.06 6950.58 6880.15 6762.20 6615.60 6210.23 6150.63 6145.52 6059.24 5915.71 5619.33 5442.45 4979.85 4906.83 4735.39 4406.29 4270.89 4242.19 4082.68 4080.22 4003.08 3862.58 3741.54 3736.38 3636.62 3580.99 3551.65 3541.84 3418.53 3332.00 3280.23 3218.54 3005.40 2896.69 2794.91 增长率% 8.2 8.1 11.3 10.0 16.4 12.0 16.4 10.1 15.2 11.6 12.5 11.7 11.4 13.5 12.0 10.0 12.3 14.5 11.7 13.8 12.1 8.0 10.6 13.5 12.3 12.0 12.1 13.3 13.8 12.1 13.0 15.4 12.2 13.5 11.0 9.5 10.5 12.0 15.1 15.5 10.8 9.1 所属省份 上海 北京 广东 广东 天津 江苏 重庆 浙江 四川 江苏 湖北 山东 广东 辽宁 江苏 浙江 辽宁 湖南 河北 河南 山东 广东 山东 福建 黑龙江 河北 江苏 吉林 陕西 黑龙江 福建 安徽 江苏 江苏 山东 浙江 浙江 山东 内蒙古 内蒙古 山东 浙江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1年度依法行政考评情况的通报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1年度依法行政考评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荆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3.16•【字号】荆政办发[2012]20号•【施行日期】2012.03.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1年度依法行政考评情况的通报(荆政办发〔2012〕2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荆州大遗址保护区,市政府各部门:根据《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1年度依法行政考评内容及量化指标有关问题的通知》(荆政办发〔2011〕83号)精神,市政府组织考评组,对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2011年度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进行了考评。
现通报如下:一、主要成绩(一)组织领导机制更加健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职责进一步增强。
大多数地方和部门成立了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强化行政首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制定依法行政年度工作方案。
公安县、洪湖市、荆州区将依法行政考评纳入绩效评价体系,做到了年初有部署、年中有督促、年终有考核。
(二)行政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决策行为进一步规范。
一些行政机关高度重视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制度,特别是对涉及民生以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均采取召开听证会、专家论证会等方式,听取专家及群众意见,重大行政决策均送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保证了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
市文化局制定《荆州市文化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市安监局成立安全生产专家库,建立危化、机械、矿山、职业卫生4个专家咨询体系和运行机制,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智力支持。
(三)规范性文件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文件质量明显提高。
各地各部门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管理,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积极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
石首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规范性文件事前审查制度;市规划局每年年初专题研究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市地税局采取“四堂会审”的方法,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完善和废止,取得了较好效果。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荆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专项规划管理的实施意见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荆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专项规划管理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荆政规[2011]8号【发布部门】荆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1.11.21【实施日期】2011.11.2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荆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专项规划管理的实施意见(荆政规〔2011〕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荆州大遗址保护区,市政府各部门: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和改进规划管理工作,切实将规划管理纳入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轨道,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3号)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级专项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规划〔2007〕794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适用范围本实施意见所称的市级专项规划,是指以荆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门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不含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包括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各种行业规划、建设规划、专题规划,是荆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细化和深化,是荆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项规划是政府指导该领域发展,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及安排政府投资、编制财政支出预算和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
专项规划的范围应界定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能以及需要政府扶持、调控和引导的领域。
专项规划按事权和管理分工组织编制。
国家部委及省直部门垂直下达编制的专项规划依据国家规定参照本办法进行综合管理。
二、规划分类按照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的要求,市级专项规划分为重点专项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其他专项规划和子规划。
重点专项规划是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对象编制的专项规划。
主要专项规划是以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资源环境、产业发展等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为对象编制的专项规划。
除重点专项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外的专项规划为其他专项规划。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年度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优秀单位安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年度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优秀单位安全生产红旗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报
【法规类别】公安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荆政发[2012]19号
【发布部门】荆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03.05
【实施日期】2012.03.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年度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优秀单位安全生产红旗单位和
先进个人的通报
(荆政发〔2012〕1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荆州大遗址保护区,市政府有关部门:
2011年,全市各地、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深化“打非治违”、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强化安全生产“双基”建设,强化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较好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目标任务,保持了全市安全生产持续好转的态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市政府根据考核评定结果,决定对洪湖市
人民政府等12个2011年度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优秀单位、荆州区李埠镇人民政府等21个2011年度安全生产红旗单位、刘忠诚等6名2011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先进个人(名单附后)予以通报表彰。
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各地各部门要学习先进,坚持安全发展,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促进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为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年度办理建议提案落实十件实事工作先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年度办理建议提案落实十件实事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的通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荆政发[2012]20号
【发布部门】荆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03.19
【实施日期】2012.03.1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年度办理建议提案落实十件实事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
者的通报
(荆政发〔2012〕2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荆州大遗址保护区,市政府各部门:
2011年,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办理十件实事。
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积极履行职责,紧紧围绕市情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高质量的建议和提案。
全市各承办单位在建议提案和十件实事办理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式,规范办理程序,狠抓督办落实,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推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表彰先进,推动建议提案和十件实事办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市政府决定,
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等8个办理建议提案工作先进单位、市房产管理局等6个落实十件实事工作先进单位和甘长虹等23名办理建议提案工作先进工作者予以通报表彰(名单附后)。
希望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全市各承办单位及工作人员要以先进为榜样,进一步增强办理建议提案和十件实事工作的责任意识,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作风,圆满完成今年的办理工作任务,为荆州的经济发。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1年度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完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1年度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完成情况及2012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通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荆政办发[2012]9号【发布部门】荆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2.02.10【实施日期】2012.02.1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1年度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完成情况及2012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通报(荆政办发〔2012〕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荆州大遗址保护区,市政府有关部门:2011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现通报如下:一、就业再就业工作再上台阶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54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22%,其中,市直、沙市区、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县、洪湖市完成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25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30%,其中,荆州区、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荆州开发区完成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人社部门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5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11%,其中,荆州区、松滋市、石首市、监利县完成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5%以内,其中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沙市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以争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在全省率先成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
全年共扶持5375人实现创业,并带动2.15万人就业再就业,创业带动就业人数占城镇新增就业的25%。
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771笔2.37亿元。
二、社会保。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1年度荆州市政府信息公开的通报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1年度荆州市政府信息公开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荆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1.08•【字号】荆政办发[2012]3号•【施行日期】2012.01.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1年度荆州市政府信息公开的通报(荆政办发〔2012〕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荆州大遗址保护区,市政府各部门:2011年,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紧紧围绕服务领导、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宗旨,坚持创新,不断进取,以政府网站建设和市政府新闻发布活动为重点,在拓展公开内容、规范公开形式、打造公开载体、加强基础性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继续保持了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现通报如下:2011年,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从公开决策程序、公开权力运行入手,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完成进度、事关全局的政策措施决策过程、社会公益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执法执纪、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等事项及《信息公开指南》、《信息公开目录》、《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等,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发布等多种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开,全年共主动发布政府公开信息12.85万条。
其中,市级政府文件类公开160件;各县市区和荆州开发区公开政府文件1173件;市直部门公开文件1056件。
各级各部门都在其网站上公开了部门职能、领导、内设机构、办公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
全市公开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类信息共443条,公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396条,公开服务企业、服务市民信息共56497条,为基层群众和企业提供了公开、透明、高效的政策服务平台。
一、政府网站建设情况各地各部门把政府网站建设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平台,注重从综合管理、办事服务、互动交流、公众参与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完善网站服务功能。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年度荣获湖北名牌产品企业和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及个人的决定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年度荣获湖北名牌产品企业和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及个人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荆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07•【字号】荆政发[2012]11号•【施行日期】2012.0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年度荣获湖北名牌产品企业和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及个人的决定(荆政发[2012]1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荆州大遗址保护区,市政府有关部门:2011年,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强力推进精品名牌工程,“质量兴市”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一批名牌产品和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及个人。
为了激励先进,根据《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决定》(荆政发〔2008〕36号),市政府决定,对荆州市2011年度荣获湖北名牌产品的企业和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及个人予以表彰(名单附后)。
希望全市广大干部职工向受表彰的名牌企业、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学习,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强化企业管理,加大我市精品名牌创建力度,努力提高我市产品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水平,为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一二年二月七日荆州市2011年度荣获湖北名牌产品企业和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及个人名单一、湖北名牌产品企业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沙市钢管厂荆州市巨鲸传动机械有限公司湖北骏马纸业有限公司湖北荆大精密钢管实业有限公司荆州市红叶针织服饰有限公司德炎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荆江蛋业有限公司湖北双港畜禽养殖加工有限公司湖北宇祥畜禽有限公司洪湖市晨光实业有限公司洪湖市水乡特产开发有限公司湖北鑫隆塑业有限公司湖北扬子江泵业有限责任公司二、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湖北菲利华石英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特别奖)湖北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沙市钢管厂楚源高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全国用户满意产品湖北启星化工有限公司(磷肥)四、全国用户满意服务荆州市中心血站(采供血)湖北省电力公司石首市供电公司(供电)五、全国用户满意企业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新鑫压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六、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湖北菲利华石英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七、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荆州输变电工程公司科技开发中心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沙市钢管厂螺旋钢管分厂大连四班八、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湖北菲利华石英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求是QC小组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第四机械厂铆焊分厂井架QC小组湖北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旗帜QC小组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沙市钢管厂焊接QC小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荆州分公司集中维护中心南极QC小组九、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湖北菲利华石英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商春利。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年度荆州市信用乡镇和信用社区的通报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年度荆州市信用乡镇和信用社区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荆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4.10•【字号】荆政发[2012]23号•【施行日期】2012.04.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年度荆州市信用乡镇和信用社区的通报(荆政发〔2012〕2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荆州大遗址保护区,市政府有关部门:2011年,各地按照上级要求和市信用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扎实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等农村信用创建活动,为农户及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小额信用农贷管理,降低贷款风险,不断提高农户的诚信意识,努力改善农村地区信用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效。
同时,各地积极开展信用社区创建活动,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回归创业、就业和再就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信用担保监督机制,规范和强化小额担保贷款管理,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经营户和企业的信用意识,努力改善社区信用环境,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经各地推荐申报,市信环办、市信用联社、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初审,并上报省信用联社和省金融生态办复审确认,市政府决定对荆州区郢城镇等108个乡镇授予2011年度荆州市信用乡镇称号,对荆州区东城街道办事处迎宾社区等61个社区授予2011年度荆州市信用社区称号,予以通报表彰(名单附后)。
希望受表彰的乡镇和社区继续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不断提升信用创建质量,促进信用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各地要认真学习和总结信用乡镇和信用社区创建的做法和经验,以点带面,深入持久地推进信用创建工作,为建设“诚信荆州”做出更大贡献。
二○一二年四月十日2011年度荆州市信用乡镇和信用社区名单一、2011年度荆州市信用乡镇名单(108个)荆州区(9个):郢城镇、李埠镇、马山镇、菱角湖管理区、川店镇、纪南镇、弥市镇、太湖港管理区、八岭山镇沙市区(3个):岑河原种场、观音垱镇、锣场镇江陵县(11个):秦市乡、马家寨乡、六合垸管理区、郝穴镇、熊河镇、沙岗镇、普济镇、滩桥镇、白马寺镇、资市镇、三湖管理区松滋市(16个):八宝镇、万家乡、洈水镇、涴市镇、南海镇、陈店镇、杨林市镇、沙道观镇、街河市镇、斯家场镇、纸厂河镇、老城镇、王家桥镇、卸甲坪土家族乡、刘家场镇、新江口镇公安县(16个):埠河镇、斗湖堤镇、夹竹园镇、闸口镇、杨家厂镇、麻豪口镇、藕池镇、黄山头镇、甘家厂乡、孟家溪镇、章田寺乡、南平镇、章庄铺镇、狮子口镇、斑竹垱镇、毛家港镇石首市(13个):绣林街道办事处、笔架山街道办事处、新厂镇、横沟市镇、大垸镇、桃花山镇、调关镇、东升镇、高基庙镇、南口镇、高陵镇、团山寺镇、久合垸乡监利县(20个):汪桥镇、新沟镇、荒湖管理区、容城镇、白螺镇、桥市镇、尺八镇、上车湾镇、分盐镇、红城乡、福田寺镇、黄歇口镇、汴河镇、网市镇、朱河镇、龚场镇、程集镇、周老嘴镇、毛市镇、柘木乡洪湖市(19个):峰口镇、滨湖办事处、螺山镇、汊河镇、曹市镇、万全镇、老湾回族乡、小港管理区、大沙湖管理区、龙口镇、新滩镇、乌林镇、燕窝镇、黄家口镇、府场镇、新堤办事处、瞿家湾镇、戴家场镇、沙口镇荆州开发区(1个):联合乡二、2011年度荆州市信用社区名单(61个)荆州区(7个):东城街道办事处迎宾社区、东城街道办事处玄妙观社区、东城街道办事处解放社区、东城街道办事处荆东社区、西城街道办事处民主社区、西城街道办事处西门社区、郢城镇茶庵寺社区沙市区(16个):胜利街街道办事处江渎宫社区、胜利街街道办事处永红社区、胜利街街道办事处王板桥社区、解放路街道办事处绿化村社区、解放路街道办事处北湖路社区、解放路街道办事处北菱社区、朝阳路街道东苑社区、朝阳路街道跃进路社区、朝阳路街道肉联路社区、崇文街道办事处江津社区、崇文街道办事处凤台社区、崇文街道办事处雷家垱社区、中山路街道办事处植物园社区、中山路街道办事处黄家塘社区、中山路街道办事处江汉社区、中山路街道办事处健康巷社区江陵县(3个):郝穴镇西湖社区、郝穴镇江城社区、郝穴镇沿江社区松滋市(11个):新江口镇林园社区、新江口杏花村社区、新江口长安社区、新江口青峰山社区、新江口镇白云社区、新江口和平社区、新江口玉岭社区、新江口镇同心桥社区、新江口歇金台社区、新江口镇蓝天社区、新江口镇杨家冲社区公安县(5个):斗湖堤镇石桥社区、斗湖堤镇梅园社区、斗湖堤镇关山社区、斗湖堤镇荆江社区、斗湖堤镇宏泰社区石首市(5个):绣林办事处南岳山社区、绣林街道办事处桥南社区、绣林街道办事处车落岗社区、笔架山办事处建设路社区、笔架山办事处界山口社区监利县(7个):容城地区城南社区、容城地区团结社区、容城地区国庆社区、容城地区茶庵社区、容城地区前锋社区、容城地区杨湾社区、容城地区联城社区洪湖市(5个):新堤办事处沿河西路社区、新堤办事处园林路社区、新堤办事处朝阳社区、新堤办事处人民路社区、新堤办事处玉沙路社区荆州开发区(2个):联合街道办事处燎原新村社区、联合街道办事处月堤路社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荆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荆州调查队(2012年3月12日)2011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严重的自然灾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保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坚持“工业兴市”不动摇,加快实施“壮腰工程”,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全面实现了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1043.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4%。
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继续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65.1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48.83亿元,增长21.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29.14亿元,增长11.4%。
三次产业结构为25.4:43.0:31.6,三次产业在GDP增长中所占份额分别为16.5%、60.0%和23.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5.3%。
分类看,食品类增长较快,上升11.5%,其中:猪肉上升39.6%、肉禽及制品上升24.8%、粮食上升14.9%,衣着、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居住价格均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居住类上升4.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升2.7%,交通和通信类上升2.4%,娱乐用品上升1.5%。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增长13.8%。
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9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25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银行信贷紧缩导致企业资金紧张,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二是原材料及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效益下滑;三是投资重点项目进展缓慢,增长后劲不足;四是食品价格快速上涨带动居民消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部分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社会保障体系需要不断完善。
二、农业农业经济全面发展。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4.2亿元,比上年增长3.6%。
其中:种植业产值220.16亿元,增长3.9%;牧业产值121.15亿元,增长1.8%;渔业132.03亿元,增长3.5%。
种植业喜获丰收。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20.65万亩,增长1.4%;粮食总产量363.05万吨。
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92.16万亩,总产40.95万吨。
早稻播种面积108.12万亩,总产49.66万吨。
中稻播种面积360.68万亩,总产199.22万吨。
晚稻播种面积120.85万亩,总产61.39万吨。
棉花产量为14.86万吨,增长8.0%;油料产量为55.82万吨,增长1.9%。
全年蔬菜总产235.26万吨,增产4.0%。
水果总产34.35万吨,减少4.2%。
畜牧业发展良好。
2011年肉禽市场价格高位运行、养殖效益普遍提高,畜牧业稳定发展。
全年出栏肉猪451.27万头,比上年增长3.2%;年末生猪存栏325.34万头,比上年增长5.8%,禽蛋产量17.4万吨,比上年增长10.2%,家禽出笼6879.83万只,比上年增长2.0%。
水产业稳步增长。
渔业养殖面积226.06万亩,比上年增加6.13万亩,增长2.8%,水产品产量108.05万吨,比上年增加3.75万吨,增长3.6%。
特色养殖规模扩大。
名特优水产品放养面积140万亩,无公害养殖面积200万亩,小龙虾野生寄养125万亩,青鱼专养6万亩,虾蟹混养76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4家,达688家。
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407.14亿元,增长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55.18亿元,比上年增长25.1%。
按所有制分,国有经济完成增加值20.76亿元,增长23.4%;集体经济完成增加值2.97亿元,增长18.2%;股份制经济(含私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59.18亿元,增长29.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完成增加值37.28亿元,增长4.3%。
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
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77.63亿元,比上年增长32.4%;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77.55亿元,增长18.8%。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完成增加值63.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60.84亿元,比上年增长36%。
工业用电需求保持较高水平,全市工业用电量49.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5%。
工业经济效益显着提高。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078.35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实现利税78.3亿元,比上年增长41.4%,其中利润总额50.57亿元,比上年增长40.9%。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60.4,比上年提高32.1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全年农副产品加工、饮料、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实现利润分别为6.7亿元、5.72亿元、4.93亿元、2.52亿元、4.3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9.6%、58.5%、56.5%、111.8%和29.8%。
工业企业入库税金增长较快。
全市工业企业入库税金27.77亿元,比上年增长42.2%。
建筑业稳步发展。
全年资质以内建筑企业189家,完成施工产值135亿元,实现利润2.8亿元,税金3.9亿元。
建筑单位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03万平方米,招投标承包面积923万平方米。
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为17万元/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4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3.71亿元,比上年增长37.4%。
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含房地产)733.5亿元,比上年增长37.4%。
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70.1亿元,增长7.3%;民间投资552.9亿元,增长50.1%;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市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67.8亿元,增长70.6%;股份合作企业投资22亿元,增长119.8%。
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17.11亿元,下降11.4%;第二产业投资409.64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投资306.79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61.6亿元,增长52.9%;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业完成投资11.1亿元,增长105.9%;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40.9亿元,同比增长16.5%。
全市在建项目2500个,比上年增加54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018个,增加324个。
园区投资力度加大。
一批工业项目不断向园区集中。
全市10个开发区工业园完成投资284.24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占城镇以上投资总额的38.7%。
重点项目投资进展顺利。
荆岳铁路建设工程、江南高速、洪监高速、荆沙铁路改扩建、引江济汉通航工程、盐卡多用途码头、公安朱家湾综合码头等项目顺利推进,极大的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城市形象得到明显提高。
锦辉精细化工、美的扩规、湖北电子工业园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有力的支撑了全市投资增长。
房地产开发投资加速。
2011年,全市房地产完成投资61.1亿元,增长36.7%,商品房销售面积201万平方米米,增长38%,其中商品住宅销售186万平方米,增长37.9%,全市实现商品房销售额63.4亿元,增长55.3%。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消费市场继续活跃。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6.8亿元,比上年增长17.9%。
其中限额以上实现零售额198.31亿元,增长29.5%。
分地区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450.58亿元,增长19.1%;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06.22亿元,增长13.0%。
分行业看,批发业455.48亿元,增长12.5%;零售业454.62亿元,增长18.6%;住宿业3.31亿元,增长24.1%;餐饮业53.33亿元,增长16.9%。
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销售情况看,食品类、家居类、文化办公用品类、汽车类商品销售旺盛,分别增长40.5%、41.7%、45.0%、38.6%。
出口稳步增长。
全市进出口总额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2%。
其中,出口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1%。
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扩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4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7%。
旅游业继续升温。
全市接待国内旅游1205.3万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69.8亿元,增长36.6%。
旅游外汇收入1309.4万美元,增长42.4%。
六、交通和邮电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
全年完成货运量6099万吨。
货物周转量248.38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3.7%和21.8%。
完成客运量8663万人,旅客周转量624447万人公里,分别增长5.3%和10.6%。
全市等级公里通车里程18294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1365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2148万吨。
邮电业务总量28.41亿元,比上年增长8.2%。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3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全市固定电话总数70.9万部,比上年增长2.3%;移动电话352.1万部,增长5.6%;国际互联网43.8万户,比上年增长15.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财政收入继续增长。
全市全口径财政总收入74.50亿元,比上年增长25.9%。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4.33亿元,增长32.1%。
全年税收收入63.82亿元,比上年增长23.8%,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5.7%。
国税收入3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地税收入28.97亿元,比上年增长36.1%。
全市增值税24.84亿元,增长8.7%;营业税13.16亿元,增长44.9%;企业所得税10.49亿元,增长50.8%;个人所得税3.25亿元,增长32.2%。
财政加大了对民生的投入。
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2.27亿元,增长27.1%。
从高到低依次是社会保障和就业(26.32亿元)、教育(23.01亿元)、一般公共服务(18.05亿元)。
财政支出的重点向民生倾斜,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支出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41.1%和117.4%。
金融业保持平稳发展。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22.6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5.51亿元。
年末城乡居民存款余额848.5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8.89亿元,人均储蓄存款达到1.3万元。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46.0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8.63亿元,短期贷款258.6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4.34亿元,中长期贷款270.3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9.54亿元。
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强。
保险业快速发展。
全市实现保费收入56.43亿元,比上年增长2.5%;各项赔付和给付支出7.72亿元,比上年增长21.2%。
八、教育、文化、卫生和科技事业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全市小学、普通中学招生人数分别为6.80万人、10.34万人,在校学生分别达到38.22万人和32.95万人,毕业生分别达到5.77万人和12.6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