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解析
2011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徐承芸)[优质PPT]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 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 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 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 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 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 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 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 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 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 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 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 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12
• 一、教学建议
12
• 二、评价建议
16
•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16
•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17
•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17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7
• (五)具体建议 17
• 三、教材编写建议 20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第七页,共39页。
三、进一步合理安排学段教学的内容
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 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 “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
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评价建议: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
第十七页,共39页。
提高小学写字教学有效性的十条建议
7.优化教学过程
(1)教师的指导与讲评要聚焦教学目标,不宜面面俱到;
(2)教学环节要由易到难,有层次地指导学生书写。 8.激发写字兴趣
(1)教师应该多鼓励,多表扬; (2)采用用儿歌等教学形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 9.渗透文化内涵 (1)渗透书法家故事或汉字演变的汉字文化; (2)在汉字笔画书写及结构摆放等知识教学中渗透做人的 道理。
中学会写字。
2.提高师资水平
(1)语文教师要加强写字基本功练习,上好书法普及课; (2)有条件的学校努力配备专职书法教师,或聘请县区书 法家协会会员上课。
3.用好写字教材
(1)使用浙江省小学写字教材,保证每个学生人手一本;
(2)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写字时学会看帖。
第十六页,共39页。
提高小学写字教学有效性的十条建议
第十二页,共39页。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已正式颁布,并于今年2月开始实施。有的老师阅读新课标,关注的是有哪些改动与自己的教学有关,有哪些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时间如何安排,等等。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抱着这种期待,课标可能不太“解渴”。它在教学的安排上不可能做很具体、统一、硬性的规定。因为如何去教,课标虽有指导性建议,但不是具体方法。新课标不是一根绳子,不是用来束缚大家的,它是动力,面对新课标, 不能只注重教学技巧模式的模仿,我们更应侧重在教学理念、目标上的对照与思考。接下来,我想就老师们关心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标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那么课标是怎样出台的?原有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学内容存在繁、难、偏、深、旧情况,大纲对各科教学的内容、要求都做了统一的硬性的规定,缺乏弹性和选择性。这种现状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不利于全面发展。
2001年起, 语文课标的实验稿在全国多个省、市、区试验,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亲历了课改推行的10年。课标的制定,不管如何评价得失,有一点是公认的,在课程与教学观念上,已经产生大的冲击和突破,课标和课改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启发式学习、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从以往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转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实际上是向素质教育靠拢。
不能否认,课标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时候课改也是“水过地皮湿”,见不到突出的效果。比如说把课标片面理解,不顾实际条件,一味追求课改的形式,强调语文课的人文性,就不敢再提工具性,两者被生硬地割裂开来,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教育课,掏空了语文;再比如,强调学生为主体,就死板规定老师不能多讲,课堂教学追求无边的讨论,一堂课下来没有多少“干货”。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一、10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成效
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
回顾10年来语文课程改革的历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
在过去的10年中,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不论在对语文课程教学问题的研讨中,还是在语文教师的教案、论文、教学反思或教学札记中,我们都会听到、看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的感染熏陶作用”、“尊重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等语文新课程理念的表述。这些现象表明,语文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已经逐渐融入到语文教师日常的工作话语中。
2009年教育部“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组,对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59000多名初中和小学的学生、4300多名初中和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教师问卷的结果统计中,也可以直接看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接受程度。可以说,经过10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已经为广大语文教师所熟悉、所认同,并且逐渐融入一线语文教师日常工作的话语系统。
2. 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初步的转变
相对于对新课程理念的接受与认同,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艰难,也更为重要。经过10年的语文课改实验,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渐发生变化。那种“满堂灌”的讲解少了,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强调诵读领悟的多了;以教参中的解释作为唯一正确解释的少了,尊重学生的理解,强调通过阅读讨论、分享交流生成对文本的合理解读的多了。注重积累,培养语感,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的表达成为许多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随着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为学生所熟悉和掌握。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语文新课标解读感悟篇一
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不难发现,新版的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上,与2011版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发生了较大变化。新版的“课程标准”保留了原实验稿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定义,同时增加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描述,从而使语文的课程性质具有四种基本属性,即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进一步阐明语文课程的目标、任务与基本特点。
一、解读新课标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学习母语,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叶圣陶先生关于“工具性”的论述,一以贯之地强调对培养思维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视。在他看来,语文不是静止的知识,而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解读新课标的人文性
语文包括两个基本点:一是正确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这一交流工具,二是学生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升华。前者说的是工具性,后者则是人文性。工具性是语文教育之根基,人文性是语文教育之生命。我们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同时要正确进行思想引导,把人文教育有机渗透其中,而不是硬性贴上“人文”的标签。
三、解读新课标的综合性
如果说“工具性”和“人文性”分别构筑了语文教育的根基和生命,新课标提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则指明到达语文教育理想“彼岸”的正确路径。
所谓“综合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语文课程的学习不能像数理化等学科那样单单追求建立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而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目标。其次,新课标对“语文素养”的阐释,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由此可见,语文学习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学习,必须实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维度的融合,进而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与内容解读
《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标与内容解读
《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标与内容解读
长汀县第⼆实验⼩学项寿斌
《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主要包括四部分:前⾔(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
程设计思路)、课程⽬标与内容(总体⽬标与内容、学段⽬标与内容)、实施建议(教学建
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建议)、附录(附录1.优秀诗⽂背诵推荐篇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附录5.义务教育语⽂课程常⽤字表)。
《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主要涵盖以下内容:⼀是课程理念,⼆是课程⽬标,三
是实施建议。下⾯,重点对课程⽬标与内容予以解读,并从策略、思路、⽅法等⽅⾯提出建
议,供⽼师们参考。
(⼀)把握课程⽬标的基本内容
课程⽬标是课程标准的核⼼内容,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需要教师切实把握。
1.了解课程总⽬标
课程标准的第⼆部分是“课程⽬标与内容”,包括“总体⽬标与内容、学段⽬标与内容”两部
分。“总体⽬标与内容”与原来的“总⽬标”⼤同⼩异,只是在⽂字的表述上做了⼀些修改。
这个部分的修改,强调了课程⽬标三个维度的特点。开头部分增加了如下⼀段话:“课程⽬
标从知识与能⼒、过程与⽅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体。
⽬标的设计着眼于语⽂素养的整体提⾼。”这⾥特别强调了“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体”,在教学
中不可把三者分割开来。
程总体⽬标⼀共有如下⼗条:
1.在语⽂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系,注重语文与生活联系”
等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修订稿的比较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实验版
修订版
比较
1、根植于现 (1)应继承我国 (1)修订稿中对语
实,面向世界,语文教育的优良传 文课程所需要面对
面向未来。
统,注重读书,积 累和感悟,注重整
的“现实、未来” 进行了深入的明确 的解读,那就是
• 4.强调“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 中的关键作用。
要求扩大阅读量,重视阅读的“兴趣、习惯、 品位、方法和能力”。为此还特别调整和补充推荐 阅读书目和诵读篇目。
第一学段:“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 ,这一学段 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
第二学段:叙事性的作品成为这个学段课外阅读的 主要部分。这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的熏陶感染,促使 学生和谐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修订稿的比较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实验版
(1)重视语文的熏陶 感染的作用。
修订版
比较
(1)继承和发扬中华 (1)用优良传统、
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 共同理想、民族精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
神和时代精神将人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文内涵具体化、明
突出了时代特征 体现了国际视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docx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一)
重点展示2011 年版课标在阅读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方面呈现出的变化,具体说明变化的原因,阐释
变化背后的理念与思想。以帮助教师了解2011 年版课标的变化,帮助教师完成语文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重点讲
析的内容包括:
(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应引领学生钻研文本。
(三)阅读教学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四)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五)阅读教学评价要关注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
的能力。
(六)诵读的评价,重点在于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
【学习要求】
学员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首先要细致阅读 2011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点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建议、
教学评价部分的相关表述,揣摩相关语句的含义,思考课标修订的意图。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
第一,思考课标修订的意图并理解其对语文教学目标与方式的具体描述。
第二,理解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体会案例蕴含的教学理念。
第三,撰写学习心得,书面呈现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第四,结合学习内容重新设计自己的一节课,并阐明设计意图。
专题讲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一)
一、强调阅读教学是多重对话
新课程背景下,“对话”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于阅读教
学是这样表述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最新解读
本次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主要从两个版块进行解读
第一版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在这一版块里从两个方面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思路;二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改与调整的主要内容。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思路
1.坚持语文课程对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坚持“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系统。【有关人文性,我们讲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文性的定义;二是语文课程人文性怎样实施。
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生成过程直接体现在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中。大部分人认为,人文精神的内涵应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具体到语文课程方面,人文性意味着:语文课程应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尊重,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课程目标的一种课程价值取向。具体而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应具备下列三个特质:(1)把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并以此来制定语文课程目标和选择语文课程资源。(2)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在语文课程中受到人文关怀,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其自身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受到尊重。(3)教师成为语文课程的建构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程中努力突出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
第二个问题: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实施规范
1.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方面(这是教材编写者要注意的内容我们就不过多讲解)
2.在语文课程教学方面
要在语文课程方面体现人文性,我们认为,应在教学中完成三个转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2、“多认少写”与“先认先写”
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改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 “800-1000”改为“800左右”。 第二学段,识字量由“2000个左右”改为“1600个左右”。累计 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第三学段,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 3.进一步突出核心目标 ——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 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 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 4. 进一步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 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半截蜡烛》教学片断
教师提了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在斗争的最后时刻,小女儿杰奎琳挺身而出, 成功地保护了半截蜡烛,保住了绝密情报,也保住了全家人的性命。同学们想一想, 杰奎琳为什么能成功?” 生1:因为她很镇定,也很机智,她用“娇声”的语气向德国军官提了一个非 常合情合理的要求。 生2:因为她很勇敢,在最关键的时刻,她还能镇定地把烛台端到了德军面前, 向德军道过晚安再上楼,如果她直接端走烛台,会引起德军的怀疑,会前功尽弃的。 师:分析得有道理。请同学们再联系上下文想想杰奎琳成功德原因。 生3:我觉得还有一点不可忽视,就是这位德军少校很有人情味,你看他是这 样答应杰奎琳的:“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他回答的多么 爽快,多么富有人情味。 (生3的回答引起了部分学生的共鸣。) 师:德国军官真的富有人情味吗? 生4:我不同意生4的意见,德国军官没有人情味,你看他们当初闯进伯诺德 夫人的家时如入无人之地,态度非常蛮横。 师:是的,这是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情景,其他同学也联系上下文继续陈 述观点。 生5:我从这句话“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 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看出德军没有人 情味,如果他们知道杰奎琳参与绝密情报的传递工作肯定会下毒手的。 师:我同意你的观点,相信伯诺德夫人的判断,情报万一暴露,他们一家三口的性 命肯定结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பைடு நூலகம் 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最后,还可通过作品鉴赏, 书法名人故事,书法比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三)强调了习作的阶段性特点。 第一学段的写话要求:(实验稿)课标是这样要求 的: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 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 感叹号。 (2011)版课标是这样要求的: 1、对写话感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从比较中可以发现,2011版课标将以往较虚的提 法——“语文实践”具体化了,它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主 要途径是——多读、多写、多积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 作诗也会吟。”这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重视多读多写多 积累。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努力营造平等、自 由、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多 读多写多积累,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成为学 生愉悦身心的乐园。 ( 三)、关于“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的理念 通过比较发现:2011版课标增加了“语文学习应注重 听说读写的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 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我 们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我们所设计的课程目标都要 充分考虑这三维目标并体现其层次性。 在课堂上,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 习,全班学习的的群体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丰 富语言积累,达到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培养学生 主动探究、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关于“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理 念。 通过比较发现,2011版稿主要增加了如下一段话: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注重 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这就 明确地表述了在创新的同时不能抛弃教育的优秀传统. 我们创新的是教学观念、方法、手段等,这是为了适应 时代发展的需要所做。继承的是“熟读精思”、“背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东台市唐洋镇小学张祥
一、2011版《课标》修订概况
1.修订的依据是什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怎样修订的?
①《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1年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使用;2003年、2007年,先后组织两次对29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42个国家级实验区的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约11.7万人的大规模调查,全面了解全国各地的实验情况,广泛收集多方信息。
②遴选全国一流的课程专家、语文学科专家组成课标修订组。温儒敏、巢宗祺、方智范、雷实、金波、张光鉴、陆志平等
③2007年4月开始修订,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再次进行修订完善。历时4年,反复调研、研讨、征求多方意见、修改。召开近千场(次)座谈会,广泛听取一线教师意见。数易其稿,最终形成定稿。定稿后,向全国32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16个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11家出版社及教科书主编征求修订稿的意见;向近3年对课程建设提过建议的89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征求意见;向中宣部、外交部、中央党史研究室征求意见;还向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征求意见。
④教育部于2011年12月28日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正式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课程标准一说,不是新概念,早在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就颁布过《普通教育临时课程标准》,民国时期一直沿用;1952年改为“语文教学大纲”。但均为“草案”、“初稿”、“试行草案”、“初审稿”、“试用”、“试行修订版”等,没有一个是正式的版本。
(完整word版)2011年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在新世纪课程改革历经十年实践的基础上展开的,从课程标准的基本面貌上看,有较大调整变化,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都有不同幅度的修订。如“前言”部分中,导言是全新的,课程性质的表述也有重要的补充,正面回答了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四条基本理念没有变化,但文字表述略有修改,设计思路有较多的修改。再如“课程目标”部分,现称为“课程目标与内容”。还有“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许多具体的建议,包括评价建议。“附录”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略有调整,整体数量增多了15篇,课外阅读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增加了《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等宣扬革命传统的书目;增加了两个字表:一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一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本次2011版课程标准相比于原有实验稿课程标准,充实与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五点: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学科的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依据我国的国情,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依据语文学科的特性,突出人文熏陶。需要注意的是,此两者必须与语文目标融合、渗透,而不是离开语言文字,专谈思想政治。我们提倡教学尽可能做到水乳交融、紧密结合。
二、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年前启动本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新修订课标增加的内容,目的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三、集中指向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二)
【课程简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解读(二)重点展示 2011 年版课标在识字写字教学、写作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建议、教学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呈现出的变化,具体说明变化的原因,阐释变化背后的理念与思想。以帮助教师了解 2011 年版课标的变化,帮助教师完成语文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提倡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存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和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分析,反映写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学习要求】
学员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首先要细致阅读 2011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点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建议、教学评价部分的相关表述,揣摩相关语句的含义,思考课标修订的意图。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
第一,思考课标修订的意图并理解其对语文教学目标与方式的具体描述。
第二,理解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体会案例蕴含的教学理念。
第三,撰写学习心得,书面呈现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第四,结合学习内容重新设计自己的一节课,并阐明设计意图。
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
北京教育学院吴欣歆
北京师范大学林秀艳
一、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汉字教育是这一次修订工作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错别字情况严重;书写质量普遍偏低;有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学习负担过重。
此次课程标准修订,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适当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改为“1600 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改为“800 左右”。
2. 在“附录”中新增了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为写字教学、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估等提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切实转变汉字教育理念,应该认识到学习汉字,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阅读的工具和书写的技能,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提高审美感受力,还有利于增强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等19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在新世纪课程改革历经十年实践的基础上展开的。尽管是低调亮相,但大家对于这件教育界的大事保持了高度的关注。
从课程标准的基本面貌上看,此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有较大的调整变化,各个部分都有不同幅度的修订。如“前言”部分中,导言是全新的;课程性质的表述也有重要的补充,正面回答了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四条基本理念没有变化,但文字表述略有修改;设计思路有较多的修改……
、总览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的主要变化
总体关注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相比“实验稿”,主要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党中央以及教育部的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
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二条里,增加了如下一段话:
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价值核心
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一部分前言(二、课程基本
理念)需要注意的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是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过程之外另加一项内容。必须与语文目标融合、渗透,而不是离开语言文字,专谈思想政治。提倡教学尽可能要做到紧密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也反复强调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渗透价值教育。“教学建议”的第三条指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策略——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
写字教学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 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 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要指导学 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 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要在每 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 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 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如: 作业的布置,不在量的积累,而在做题 正确率和书写质量的提高。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 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 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 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 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 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 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师:思维的火花碰撞碰撞。 生:再看那宽宽的马路,有五六匹马可以并行,那时候,绝对没 回应措施 有这么宽的道路啊!是谁有这么超前的想法啊? 生:再看那糯米和石灰粘接的石条,城墙三面风雨不透,那时候 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技术呢?这我们现在想起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 生:再看那每隔三百米诮的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 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呼应,那时候谁有这么好的设计本领呢? 我太佩服了! …… 师:同学们飞扬着智慧的话语,可是作者为什么不像我们一样写 这么多的内容呢? (生陷入深思) 生:单看那数不清的条石,已经让我们无比赞叹了,更不用说其 他的了。 生:一个“单看”,就能让我们产生无穷的想象,长城简直就是 伟大的奇迹。 ……
5、课堂拓展
执教《长城》一课时,让学生题词的方式来拓展 教学,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形成极有益处。 师: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你最想 说的是什么?请把你的话写下来,那就是你献给长 城的题词。(学生写题词,全班交流题词) (学生交流时,教师作鼓励性评价。)
6、课堂评价
简洁性,让学生感受热情。 容错性,让学生享受亲情。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 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 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 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 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 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 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 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 (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4、课堂生成
课例三:吉春亚执教《长城》教学片段 (师出示: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条 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 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 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肩膀和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 上这陡峭的山岭。) 师:如果把这个“单看”改为“先看”,补充上面的内 容,请大家先自已思考,而后与同伴讨论交流。 (出示:先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 时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肩膀和无数 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再看那 ,那时侯 )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 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 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 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 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 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目标——语文教学中的一盏明灯
(二)阶段目标:第二学段(3~4年级)
(1)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 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 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 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目标——语文教学中的一盏明灯
4、课堂生成
生:我觉得漓江的水很清。 生:我觉得只听到划桨的声音。 生:漓江的水真清,一座座山的倒影都映在水中。 师: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你们看这句:绿 得像无瑕的翡翠,翡翠是什么? 生:是玉石。 师:是玉石,这种玉石是很绿的,玉石上面如果有一个斑 ,那叫什么? 生:瑕。 师:漓江的水像一块玉石,无斑点的叫什么? 生:无瑕的翡翠。 师:像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这么美 。现在请女同学 念,大家体会这种感情。(生念课文)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 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 言运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 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 往。 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 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 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 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 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 媒体学习语文。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 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 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 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 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 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 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百度文库能简 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 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 动。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 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目标——语文教学中的一盏明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 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 解生词的意义。
策略——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
关于阅读教学
(呈现一节语文课的构成要素)
1.课前交流 3.课堂提问 5.课堂拓展 7.课堂结课
2.新课导入 4.课堂生成 6.课堂评价
1.课前交流
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一次异地公开课的课前交流片段: 师:刚才主持人介绍了我,谁听出来了?我叫什么名字? 生:你叫于老师。 师:哦,我一生下来,我父母就知道我将来要当老师,就给我起名 叫老师了吗?(生大笑) 生:你叫于永正。 师:谁敢再叫一声我的名字? (多位学生站起来叫了于永正,全班一起叫) 师:人呢,本来就可以直呼其名的,比如我们的国家主席就可以叫 他名字。 生:于老师,我觉得叫你的名字不大礼貌,叫你于老师好点。
师:这个剧的主角是小鸟,小鸟演好了,这 个电视剧就基本成功了。等一会小鸟在教室里飞来 飞去,飞到谁的面前,谁就跟她说话。也就是说, 每个同学都要做好当演员的准备。当主角的必须把 台词背熟,谁来当小鸟? (数名学生争着当) 师:那你们两人都准备吧。 (主角“小鸟”以及各位“演员”都在认真紧张 地准备。表演开始。一位同学读课文的叙述部分, “小鸟”飞来飞去与各位演员十分投入地表演课文 的情节)
课例二:《去年的树》教学片段 (片段前:教师根据小鸟的四次对话,在形式上 分别采用了引读、自由读、齐读、分组读对、分组 表演读等,读的方式多种多样,读的层次和指身性 非常明晰,鼓励性评价得体,同学们越读越有感情, 渐渐把人物读“活”了。)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仿佛 也进入“山穷水尽”了。 但这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师:你们喜欢看电视吗?(同学们纷纷回答说喜 欢看电视,还喜欢表演。)今天咱们就当一回导演, 制作一个电视剧。现在,让我们走进——“星星剧
策略——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 (一)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二)关于阅读教学 (三)关于口语交际 (四)关于写作 (五)关于综合性学习
策略——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
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 教学手段。
如:通过比较字形、加减笔画组成新字、加减 偏旁、编字谜、编儿歌等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 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期待性,让学生领会深情。
科学性,让学生品味真情。 启发性,让学生体验友情。
7、课堂结课
如:《生命 生命》 师:“飞蛾极力争扎,那是对求生的欲望;砖缝 中长出的瓜苗,那是对春天的向往;倾听心跳,那是 对生命的负责。”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生命,请读 这样一首诗: 珍惜生命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峡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那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 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 , 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 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 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 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 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 ,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 于40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 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 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 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第二学段解读
2016.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主要内容
新课程的理念 语文课程目标 教学策略 新课程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理念——语文学科的本位认识 “四个坚持”和“四个强调”
理念——语文学科的本位认识
四个坚持:
1、坚持课程的基本理念。
师:你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啊! 生:我可以叫你老于吗? 师:当然可以啊,哈哈,你真聪明,你看我,年 纪这么大了,是应该加个“老”字了。 师:你们有没有开始喜欢我了呢? 生:喜欢! 师:第一次见面,那你想跟我说些什么呢? 生:于老师,你真幽默! 师:好,看出我幽默了,真了不起! 生:于老师,认识你,我真是三生有幸! 师:认识你,我四生有幸啊!
4、课堂生成
课例一:《桂林山水》教学片段 师:书上说漓江的水静得让你不知它在流动,漓 江的水清得连沙石都看得见,这是一个怎样的 情景呢?现在我们就来一次遐想旅行,我们从 南宁坐上火车,九个小时后就到桂林了。江边 有只小船在等我们。我们坐上这只小船荡舟漓 江,观赏着漓江的水。现在你们眯着眼,看着 漓江的水,想想它怎么静,怎么绿。(师哼《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你们感觉到怎样? 生:我好像听到漓江的水哗哗响。
2、坚持“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3、坚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坚持推进“儿童阅读”。
理念——语文学科的本位认识
四个强调
1、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2、更加强调识字和写字。
3、强调核心价值观。
4、强调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
目标——语文教学中的一盏明灯
(一)总目标(10条) (二)阶段目标:第二学段(3~4年级)
目标——语文教学中的一盏明灯 (一)总目标(10条):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 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 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 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 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 语文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