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环境监测考试重点终极版
《环境监测》第四版_考试所有重点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综合指标和类别指标(一)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为单位)表示。
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标准方法是重铬酸钾法(1)重铬酸钾法(K2Cr2O7法)(GB)CODCr(2)恒电流库仑滴定法(3)KMnO4法(高锰酸钾指数)CODMn。
在强酸溶液中,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在有催化剂(Ag2SO4)存在条件下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红棕色即为终点,记录标准溶液消耗量;再以蒸馏水作空白溶液,按同法测定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根据水样实际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计算化学需氧量。
重铬酸钾氧化性很强,可将大部分有机物氧化,但吡啶不被氧化,芳香族有机物不易被氧化,挥发性直链脂肪族化合物、苯等存在于蒸气相,不能与氧化剂液体接触,氧化不明显。
氯离子干扰可加入适量硫酸汞络合。
(二)高锰酸盐指数(I Mn)CODMn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定的化学需氧量,称为高锰酸盐指数,以氧的质量浓度(单位为mg/L)表示。
其中碱性高锰酸钾法用于测定氯离子浓度较高的水样,酸性高锰酸钾法适用于氯离子质量浓度不超过300mg/L的水样。
(三)生化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好氧分解氛围含碳物质氧化阶段和硝化阶段。
硝化阶段在5~7d,甚至10d以后才显著进行,一般水质检验所测BOD只包括含碳物质的耗氧量和无机还原性物质的耗氧量,因此五日培养法能减少硝化阶段对耗氧量的影响。
(四)总有机碳(TOC)(1)测定意义2.意义:比BOD、COD更能直接表示有机物的含量,所以,更能用来评价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的程度。
测定方法:燃烧氧化-非色散红外吸收法(五)挥发酚(1)定义:沸点在230 ℃以下,能随着水蒸气蒸出的酚类为挥发酚。
环境监测考试重点总结
绪论部分及第一章考点考点1:环境监测的分类(一)按监测目的的分类1、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
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
2、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监测)根据特定的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1)污染事故监测:在发生污染事故,特别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进行的应急监测(2)仲裁监测: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法律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
(3)考核验证监测:包括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业务考核,环境监测方法验证和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等。
(4)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型监测3、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监测。
(二)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环境监测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等。
考点2: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一)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
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排放强度随时间而变化。
2、空间分布性。
污染物和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随水和空气的流动而被稀释扩散。
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
有害物质引起毒害的量与其无害的自然本底值之间存在一界限,所以污染因素对环境的危害有一阈值。
4、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对人或生物体的影响有单独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和拮抗作用等情况。
5、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与社会制度、文明程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民族的风俗习惯、哲学、法律等问题有关。
(二)环境监测的特点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
表现在监测手段、监测对象分析和监测数据分析的综合性。
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间、空间分布性等特点,因此,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数据样本越多,预测的准确度就越高。
环境监测考试重点考试内容
第一章环境监测1.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的区别?(1)环境分析:在环境受到污染后,为寻求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以基本化学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为基础,对污染物质的性质、来源、含量水平及其分布状态的研究。
环境监测:在一段时间内,间断或者连续地测量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能量,污染的强度,跟踪其变化情况及其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过程(对环境质量的某些代表值进行长时间的监视、测定的过程)。
(2)环境分析从基本化学物质而定性,定量分析为基础,分析结果所反映的只能是某一阶段,某一具体的污染特征值,不能全面地确切描述污染源和环境污染状况。
环境监测是对环境质量的某些代表值进行长时间的监测过程。
环境化学分析是环监的基础,环监包括的范围更广泛、更深刻。
无截然界线。
2.环境监测的任务?⑴评价环境质量,预测环境质量发展趋势⑵为制定环境法规、标准、环境规划、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并监测全面管理的效果⑶积累环境本底值资料,为确切掌握环境容量提供依据⑷揭示新的污染问题,探明污染原因确定新的污染原因,研究新的监测分析方法,为环境科研提供方向。
(环保工作的耳目、定量管理的尺子)3.环境监测分为哪几类?⑴按目的性质分为研究性监测,监测性监测、特种目的监测。
⑵按污染物存在介质分为水质大气土壤生物监测⑶以监测部门可分为基线、卫生、例行、资源监测。
4.选择监测对象应按照的原则是什么?⑴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污染物的性质选择那些毒性大,危害严重,影响范围大的那些污染物⑵选择的污染物必须有可靠地测试手段和有效的分析方法,从而保证能获得准确、可靠、有代表性的数据⑶对监测数据能做出正确的解释和判断。
5.为什么要优先监测?其原则是什么?需要监测的项目往往很多,但不可能同时进行,必须坚持优先监测的原则。
对影响范围大的污染物要优先监测。
原则:①对影响范围大的污染物要优先监测(水质监测中农田灌溉和渔业用水优先监测毒物)②对于那些具有潜在危险,并且污染趋势有可能上升的项目,应列入优先监测的项目。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复习重点一,环境监测目的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通过监测来检验和判别工业排放物浓度或排放量是否超标,检验和评价环境质量;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分类: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1)污染事故监测(2)纠纷仲裁监测(3)考核验证监测(4)咨询服务监测二,中国环境标准体系1,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本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2,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3,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三,废水监测项目第一类是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
第二类是在污染单位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
四,河流监测断面采样点位布设当水面宽小于50米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50—100,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大于一百,设左中右三条。
在一条垂线上水深不足0.5,在二分之一处设;0.5—5,水下0.5处设;5—10,水下0.5处,河底上0.5处;大于10,水下0.5,水底上0.5,二分之一处,各设一。
五,水样保存方法与保存要求要求1.减缓生物作用2.减缓化合物或者络合物的水解及氧化还原作用3.减少组分的挥发和吸附。
保存措施:1,冷藏或冷冻 2,加入化学保存剂:控制溶液 pH 值,加入氧化剂,加入还原剂,加入抑制剂六,水样消解的作用和要求及消解类型类型:湿式消解法,干灰化法,微波消解法要求:消解后水样要清澈透明无沉淀。
作用: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物,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解的无机物。
七,水样常见富集与分离方法过滤,气提,顶空,蒸馏,萃取,吸附,离子交换,共沉淀,层析。
环监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1、水体污染-----34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特征的改变和水质的恶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类健康,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2、生态监测335生态监测是在地球的全部或者局部范围内观察和收集生命支持能力的数据、并加以分析研究,以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
主要包括宏观生态监测和微观生态监测。
3、生物污染------324当空气、水体、土壤受到污染后,生活在这些环境中的生物在摄取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同时,也摄入了污染物质,并在体内迁移、积累、转化和产生毒害作用。
4、化学耗氧量COD----113(氧化还原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mg/L)表示。
5、原生矿物质----267岩石经过物理风化作用被破坏形成的碎屑,其原来的化学组成没有改变。
这类矿物质主要有硅酸盐类矿物、氧化物类矿物、硫化物类矿物和磷酸盐类矿物。
二、简答题和论述题1、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和监测数据的五个质量特征----498环境监测管理是以环境监测质量、效率为主对环境监测系统整体进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其核心内容是环境检测质量保证。
应保证监测数据具有如下五个质量特征:(1)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2)精密度:均一样品重复测定多次的符合程度。
(3)完整性:取得有效监测数据的总数满足预期计划要求的程度。
(4)代表性:监测样品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代表程度。
(5)可比性:在监测方法、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得数据的一致程度。
2、河流监测断面设置-----43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3、BOD的测量-----119水样经稀释后,在20℃±1℃条件下培养五天,求出培养前后水样中溶解氧含量。
二者的差值为BOD5。
环境监测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2、环境优先污染物3、环境标准4、环境优先监测5、水质污染6、水体净化7、水质监测8、一级污染物9、二级污染物 10、采样时间 11、固体废物 12、有害固体废物特性 13、城市垃圾 14、浸出毒性 15、土壤背景值 16、生物富集 17、生物浓缩 18、生物放大声强 19、噪声的叠加和相减 20、等效连续级 21、声级计 22、声压级二、填空1、按监测目的可将监测分为__、__和__。
2、环境监测的特点有__、__和__。
3、环境标准按管理的层次可分为__、__和地方级三个层次,并遵循__优先的原则。
4、监测分析方法有三个层次,它们是国家标准分析方法、__和__。
5、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就是保证测定结果具有_准确性_、_精密性_、_完整性_、_代表性_和_可比性_。
6、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包括__和__两大部分。
7、__是使标准物质具有时间一致性的前提,而__性是保证标准物质具有空间一致性的前提。
8、环境监测管理需遵循的原则是_实用_原则和_经济_原则。
9、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可归纳为_监测技术管理_、_监测计划管理_、_环境监督管理_、监测网络管理和__。
10、用不同的_符号_、_线条_和_颜色_来表示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和各种环境单元的综合质量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图,称为环境质量图。
11、目前对环境污染进行遥感监测的主要方法有_摄影_、_红外扫描_、相关光谱和_激光雷达_等。
12、环境监测中常用的简易分析技术有_溶液比色法_、_植物酯酶片法_、_人工标准色列_和试纸比色法。
三、问答题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3、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4、试分析我国环保标准体系的特点。
5、为什么要分别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6、简要说明监测各类水体水质的主要目的和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
7、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怎样布设采样点和确定采样类型?8、解释下列术语,说明各适用于什么情况?瞬时水样、混合水样、综合水样、平均混合水样、平均比例混合水样9、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
环境监测重点整理
环境监测考试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环境监测:(1)概念: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分类:①按监测目的分类: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和研究性监测;②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等;③按专业部门分类:气象监测、卫生监测等。
(3)任务:2.环境监测(1)目的:准确、及时、全面地反应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归纳为: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②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③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④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2)特点: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
3.主要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4.环境监测在环境分析评价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第二章水体污染监测1.监测的对象: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
前者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后者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
目的:①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污染因子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②对污水排放源排放的污水进行监视性监测,掌握污水排放量及其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总量,评价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为污染管理提供依据;③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制定对策提供依据;④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法规和规划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⑤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手段。
监测项目:(1)地表水监测项目:①江河、湖泊、渠道、水库监测;②海水监测项目;(2)生活饮用水监测项目:①常规检验项目包括总硬度、pH等②非常规检验项目包括硫化物等;(3)废(污)水监测项目:①第一类: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②第二类: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包括pH,色度等。
环境监测复习重点
第一章环境监测目的: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归纳为:(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2)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发展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3)手机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督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环境检测分类(一)按监测目的分类1.监测性监测2.特定目的监测(1)污染事故监测(2)仲裁监测(3)考核验证监测(4)咨询服务检测3.研究性监测(二)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监测技术(一)化学、物理技术(二)生物技术优先控制污染物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质、毒性较大。
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地表水分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子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三类空气质量功能区:一类: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城镇规划中确定定居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具名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农村地区三类:特定地区1第二章水样保存方法:1.冷藏或冷冻存法 2.加入化学剂保存法2水样的预处理:一、水样的消解(一)湿式消解法 (二)干灰化法 (三)微波消解法二、富集与分离 意义:水样的消解:为了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性,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考试重点一、不定项选择题1、环境监测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划分,包括: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病源体、病毒、寄生虫等) 2、环境监测的特点是:1、综合性监测手段, 监测对象,数据处理。
2、连续性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
3、追踪性为保证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需要有一个量值追踪体系予以监督。
3、河流的监测断面应至少布设三个监测断面,它们是: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削减断面4、水样分析测定之前的预处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当测定含有机物的水样中的无机元素是,需进行消解处理。
消解处理的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物,将各种价态的预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物。
消解后的水样要求清澈、透明、无沉淀。
消解方法有湿式消解法、干式消解法和微博消解法等。
当水样中的预测组分含量低于测定方法的测定下限时,就必须进行样品的富集或浓缩,当有共存组分干扰时,就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
富集与分离过程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常用方法有过滤、气提、顶空、蒸馏、萃取、吸附、离子交换、共沉淀、层析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5、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表示,记为化学需氧量6、环境监测按专业部门分类,包括: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7、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有:8、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 1.冷藏或冷冻保存法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如测定硫化物,加入坏血酸,防止硫化物被氧化 1 9、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六价铬,在酸性介质中,让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于___540nm______波长处进行比色测定?10、在废水监测中,以下哪些属于第一类污染物?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包括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芘、总铍、总银、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16、在废水监测中,以下哪些属于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包括PH、色度、悬浮物、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动植物油、挥发酚、总氰化物、硫化物、氨氮、氟化物、磷酸盐、甲醛、苯胺类、总有机碳等11、《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规定生活污水每年采样监测几次?3次,城市管网污水,刻在一年的丰水期。
《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考试复习重点
《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考试:一、题型:填空题、各种常用术语的中文含义与英文缩写对照填空、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计算题(应用题)二、重点掌握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对环境的定义;环境监测的目的2、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六类)3、水质监测的对象;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三个层次4、对于某一河段,水质监测采样断面的布设:具体包括断面布设、采样垂线和采样点;对于地下水水质监测中,采样点的设置;对于水污染源监测中,对工业废水采样点的设置5、水样的三种基本类型及适用情况6、消解水样的三类方法7、溶剂萃取法的原理8、在水样的物理性质检验中,残渣的分类(三种)、所表征的指标及残渣的测定方法9、水样中的汞的主要测定方法;铬的毒性与其价态的关系;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氟化物的原理10、人们对水和废水中关注哪几种形态的氮11、若采用浓缩采样法对空气样品进行采集,采样仪器的主要组成12、采集土壤样品采用的四分法;制备风干土样的程序13、生活垃圾的三种处理方法14、生态监测的分类以及生态监测的三种方法15、各种常用术语的中文含义与英文缩写,包括: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总需氧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溶解氧、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影响评价、空气污染指数16、环境标准的修订17、采集水样如何选择采集器18、水流量的测量方法19、水样的保存20、水样消解的目的21、湿式消解法中的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22、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汞原理23、不同类型的水中的溶解氧值的特点24、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的原理25、化学需氧量(COD Cr)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比较26、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27、采集空气中的SO2、NO x时,常采用的方法28、土壤的基本知识、土壤监测结果的表达29、对污染土壤样品进行采样时的布设原则、土壤采样方法30、环境监测的含义、环境污染的含义31、生物浓缩的含义、生物放大的含义32、优先污染物及优先监测的含义33、环境标准的含义34、水体自净的含义35、COD Cr、BOD5、溶解氧、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含义36、环境监测全过程的一般程序37、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标准曲线法的测定要点及注意事项,标准曲线示意图38、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金属(如Zn2+、Cd2+、Hg2+、Pb2+)的基本原理39、采用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样中的汞的方法原理40、采用二苯碳酰二肼(DPC)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六价铬和总铬的基本步骤41、采用TOC分析仪测定水样中的TOC的工作原理及流程图42、富集采样法在空气污染监测中具有的重要意义,富集采样法一般包括哪些具体方法43、土壤背景值的含义、土壤背景值的调查研究对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的意义。
环境监测复习重点
环境监测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必考)环境监测的定义: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必考)环境监测的工作程序:现场调查、监测方案、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输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后六个必须有质量保证。
3.环境检测是环境监测过程的一部分,环境监测离不开环境检测。
4.环境监测可分为监测性监测(常规监测或例行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可分为污染事故应急、纠纷仲裁、考核验证、咨询服务)、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5.环境监测发展的三个阶段:被动监测、主动监测、自动监测6.3S技术: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7.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单独作用、相加作用(如低浓度条件下,大气中SO2和硫酸气溶胶之间,氯和氯化氢之间)、相乘作用(锌和镉能和氰产生协同作用,使氰的毒性加强)、拮抗作用(如硒可抑制甲基汞的毒性)8.环境监测具有综合性、连续性、追溯性的特点。
9.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这类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优先污染物特点:潜在危险性大(难降解、生物积累性、毒性大和属三致物质);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高残留;检测方法成熟的化学物质制订优先监测目标,实施优先和重点监测。
(名词解释或简答题)10.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11.中国的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包括14种化学类别共6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占58种。
12.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可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可分为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可分为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问答题)注意:地方标准应符合以下两点:国家标准中所未规定的项目: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重点整合版)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重点整合版)本文介绍了环境监测的过程、目的和分类,以及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内容。
第二章重点介绍了水和废水监测的相关内容。
环境监测过程包括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监测目的的不同,环境监测可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和研究性监测。
环境优先污染物是指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具有生物积累性、毒性较大、难以降解等特点。
优先监测是针对这些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我国环境标准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
水体污染一般分为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
水污染监测的对象和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水体的污染状况、评价水质、监测水体治理效果等。
水和废水监测的重点章节包括水质监测、废水排放标准、水和废水监测技术和水体富营养化监测等。
水污染监测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
环境水体包括地表水(江、河、湖、库、渠、海水)和地下水,而水污染源则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
二、水质监测分析方法根据监测分析方法的原理,测定无机污染物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电化学法、离子色谱法以及其他方法。
而用于测定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则主要有:气相色谱法(G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以及其他方法。
三、地表水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对于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为了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
而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具体而言,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个完整水系污染程度。
环境监测考试重点终极版
环境监测是指运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及公共卫生学等方法,间断或连续地测定代表环境质量的指标数据,研究环境污染物的监测技术,监视环境质量变化的过程。
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的分类:监视性监测、监督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工程性监测监视性监测即常规监测,是对各环境要素进行定期的经常性监测。
是为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状况监督性监测,由其所辖监测部门依法对所辖地区各有关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测的行为特定目的监测:是为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
分为: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环境监测的特点:综合性、追踪性、持续性、生产性、执法性环境监测的要求: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准确性、精密性。
监测方法要求的特点:监测数据的特点:优先监测是指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我国的环境保护标准包括国家级标准和地方性标准2个级别我国环境标准依据其性质和功能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保护的其他标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对整个环境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
包含全部技术和管理的活动和措施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设,其采样断面一般分为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背景断面:原则上应设在水系源头处或未受污染的上游河段,若选定断面处于地球化学异常区,则要在异常区的上、下游分别设置;若有较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则设在水土流失区的上游对照断面,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控制断面:为确定特定污染源对水体的影响,评价污染状况,以控制污染物排放而设置的采样断面。
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
由各控制断面所控制的纳污量不应小于该河段总纳污量的80%。
在各控制断面下游,若河段长度超过10km,还应设消减断面消减断面:最后一排污口1500m以外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在总体和宏观上须能反应水系或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
要求如下:⑴对流域或水系要设立背景断面、控制断面和入海口断面。
环境监测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测定各种代表环境质量标志数据,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的过程。
2 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检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3 水体自净指受污染的水体,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
4混合水样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有时称时间混合水样,以与其他混合水样相区别。
5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称为综合水样。
6凯式氮指以基耶达法测得的含氮量。
包括氨氮和在此条件下能转化为铵盐而被测定的有机氮化合物。
7 化学需氧量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以氧的mg/l表示,它是指示水体被还原性物质污染的主要指标。
8、高锰酸钾指数: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以氧的mg/L表示。
9生化耗氧量是“生物化学需氧量”的简称。
常记为BOD,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微生物分解一定体积水中的某些可被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
10总需氧量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表示。
11平均比例混合水样在污水流量不稳定时,在不同时间依据流量大小按比例采集污水样混合而成的水样。
12 酸度水样中所有能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物质的总量。
13 碱度水样中所有能与强酸发生中和反应物质的总量。
14悬浮物(ss)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
15 地下水广泛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种状态的水,统称为地下水。
16 共沉淀一种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时,引起某些可溶性物质一起沉淀的现象。
17 污泥体积指数是表示污泥沉降性能的参数。
污泥指数反映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沉降性能。
18 溶解氧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
DO19真色水的颜色可以分为真色和表色,水中悬浮物质去除后呈现的颜色称为真色。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重点
1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2环境监测,包括对污染物分析测试的化学监测,(包括物理化学方法);对物理因子————-热、声、功、电磁辐射、振动及其放射性等的强度、能量和状态测试的物理监测;对生物由于环境质量变化和出现的各种反应和信息,如受害状况,生长发育,形态变化等测试的生物监测;对区域,种群,群落的迁移变化进行观测的生态监测。
3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4环境监测的目的:(1) 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2) 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3)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5环境监测的发展:1被动监测,2主动检测,3自动监测。
6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2空间分布性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4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5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7环境监测的特点: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3环境监测的追溯性8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9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
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检测。
10国家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11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与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关系在执行方面,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12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行业排放标准优先执行。
13水体污染一般分为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三种类型。
14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如挥发、絮凝、水解、络合、氧化还原及微生物降解等,使污染物浓度较低,该过程称为水体自净.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将监测项目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第二类是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
环境监测必考题
环境监测必考题(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名词解释1、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成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高、具有生物积累性、三致性质、毒性较大或潜在危害性较大以及现代已有检出方法。
环境监测的目的: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固体废物:人们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
监测的过程:发现问题按标准制定监测方案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处理样品) 按标准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等速采样:在烟尘浓度测定时,采样器进气口进气速度与废气流速相等,称为等速采样。
水体自净:水体在流动过程中,水体通过水解、络合等作用使水中发生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反应,导致水体中污染物降低的作用。
等效连续声级: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 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这样的声级就是等效连续声级。
再现实验:指在不同实验室(分析人员、分析设备、甚至分析时间都不相同),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对照试验:用蒸馏水代替样品进行完全相同的操作、试验。
静态配气法: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汽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溶剂的容器中,再冲入稀释气体,混匀制得。
生物监测:利用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映,从而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
环境标准:是标准中的一类,它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
空气污染指数(API)是一种向社会公众公布的反应和评价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标。
土壤背景值:又称本底值。
它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环境监测复习重点
环境监测复习重点第一篇:环境监测复习重点环境监测1、饮用水标准的常见水质指标有哪些?污水的常见水质指标有哪些?地表水的常见指标有哪些?2、第一类污染物有哪些?3、含氮化合物有哪些存在形态?不同时期分别以什么形态存在?分别怎么检测?4、含磷化合物的存在形态有哪些?5、BOD、COD和OC的测定原理和环境意义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6、常见重金属污染物的检测方法有哪些?7、BOD、COD、DO、OC、PCB、PAH、VOC、SS、TSP、PM10、HPLC、GC、ICP-MS这些常用英文缩写的中英文全称是什么?8、水质监测的断面要如何设置?9、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将水体划分哪几类?10、11、12、13、14、15、16、17、18、19、水样采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如何采底质样品?如何进行前处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将土壤分成哪几类?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常见指标有哪些?土壤采样有哪些布点类型?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土壤污染的特点是什么?土样采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土壤样品如何进行前处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控制要点有哪些?请解释下列名词的含义:误差、偏差、准确度、精确度、灵敏度。
环境监测的考试题型:不定项选择、填空、计算、简答、案例环境评价1、如何划分水环境评价等级?2、如何进行不同评价等级的水质现状调查?3、常用水质预测模型:稳态模型、一维模型、S-P模型题型至少有:简答、计算,其它不清楚第二篇:《环境监测》复习绪论1、分类:按目的分类:1.监视性检测: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保工作进展。
包括:污染源监督检测和环境质量检测。
2.特定目的监测:(1)污染事故监测(2)仲裁监测(3)考核验证监测(4)咨询服务监测3.研究性监测: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监测。
5、试分析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特点。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是指运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及公共卫生学等方法,间断或连续地测定代表环境质量的指标数据,研究环境污染物的监测技术,监视环境质量变化的过程。
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的分类:监视性监测、监督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工程性监测监视性监测即常规监测,是对各环境要素进行定期的经常性监测。
是为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状况监督性监测,由其所辖监测部门依法对所辖地区各有关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测的行为特定目的监测:是为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
分为: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环境监测的特点:综合性、追踪性、持续性、生产性、执法性环境监测的要求: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准确性、精密性。
监测方法要求的特点:监测数据的特点:优先监测是指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我国的环境保护标准包括国家级标准和地方性标准2个级别我国环境标准依据其性质和功能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保护的其他标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对整个环境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
包含全部技术和管理的活动和措施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设,其采样断面一般分为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背景断面:原则上应设在水系源头处或未受污染的上游河段,若选定断面处于地球化学异常区,则要在异常区的上、下游分别设置;若有较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则设在水土流失区的上游对照断面,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控制断面:为确定特定污染源对水体的影响,评价污染状况,以控制污染物排放而设置的采样断面。
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
由各控制断面所控制的纳污量不应小于该河段总纳污量的80%。
在各控制断面下游,若河段长度超过10km,还应设消减断面消减断面:最后一排污口1500m以外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在总体和宏观上须能反应水系或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
要求如下:⑴对流域或水系要设立背景断面、控制断面和入海口断面。
⑵根据水体功能区设置监测断面,同一水体功能区至少要设置1个监测断面⑶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排污口处⑷监测断面力求与水文断面一致⑸监测断面的布设应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监测工作的实际状况和需要⑹监测断面的设置数量,以最少的断面、垂线和测点取得代表性最好的监测数据⑺湖泊、水库通常只设置监测垂线在一条宽80m、平均水深8m的主河道的控制断面上设置采样点,按要求至少设4个水面宽垂线数水深采样点数水深分层情况采样点数地下水监测项目:对不同用途的地下水还要选测一些特殊项目水样采集注意事项:1)地表水质监测通常采集瞬时水样2)测DO、BOD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水样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用水封口3)测定油类、BOD、DO、硫化物、余氯、粪大肠菌群、悬浮物、放射性等项目,要单独采样4)测定油类的水样,应在水面至30mm采集柱状水样,并单独采样,全部用于测定,并且采集瓶不能用采集的水样冲洗5)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的沉积物6)采集水样时,为防止金属沉淀,需要在水样中加入硝酸试剂污水水样的采集:当水深>1m时,应在表层下1/4深度处采样;当水深<=1m时,在水深的1/2处采样。
注意事项:1)用样品容器直接采样时,必须用水样冲洗三次后再行采样。
但当水面有浮油时,采油的容器不能清洗2)采样时应注意除去水面的杂物、垃圾等3)用于测定悬浮物、油类、BOD、硫化物、余氯等项目,必须单独定容采样,全部用于测定水样的保存:1)加生物抑制剂2)加入酸或碱3)加氧化剂或还原剂水中的悬浮物是指截留在孔径为0.45μm滤膜上并于103—105℃烘干的固体质量水质自动检测站8项检测指标(水温、pH、浊度、DO、电导率、COD、氨氮、TOC)中,COD是指水体中的含有机物及还原性无机物量采集自来水水样,先将水龙头开到最大,放水3min,再用酒精灯(或棉花沾酒精)火焰灼烧水龙头灭菌,然后放水1min,再采集水样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特定指标:总磷和总氮测定BOD5时,必须进行接种的水样:不含或少含微生物的工业废水更接近于理论需氧量的有机物综合指标是TO D★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分指数最大的空气污染物(API>50)超标污染物(AQI>100)环境空气质量检测网点设置的类型:①污染监控点:以监测地区空气污染物的最高浓度或主要污染源对当地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而设置的监控点②空气质量评价点:以监测地区的空气质量趋势或个环境质量功能区的代表性浓度为目的而设置的监测点③空气质量对照点:以监测不妥当的城市污染影响的城市地区空气质量状况为目的而设置的监测点④空气质量背景点⑤加密网格点常用的采样点布设方法: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功能区布点法:多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
布点时先将监测地区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划分成若干功能区,再按具体污染情况和人力、物力条件在各区域内设置一定数目的采样点。
一般在污染较集中的工业区和人口较密集的居民区多设采样点网格布点法:对于多个污染源,且在污染源分布较均匀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此布点法。
该法是将监测区域地面划分成若干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两条直线的交点处或方格中心。
若主导风向明显,下风向设点多一些,一般占总采样点的60%同心圆布点法:主要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的污染群,且重大污染源较集中的地区。
先找出污染源的中心,以此为圆心在地面上画若干个同心圆,再从同心圆做若干条放射线,将放射线与圆周的交点作为采样点。
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应多设采样点扇形布点法: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且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
以点源为顶点,成45°扇形展开,夹角<90°。
采样点设在扇形平面内距点源不同距离的若干弧线上。
每条弧线上设3—4个采样点,相邻两点与顶点的夹角一般取10—20°,在上风向应设对照点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对环境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铅、苯并芘及氟化物,其采样频率及采样时间应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各污染物监测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确定要获得1h平均浓度值,样品的采样时间应不少于45min;要获得日平均浓度值,气态污染物的累计采样时间应不少于18h,颗粒物的累计采样时间应不少于12h采样频率按采样原理可将空气采样方法分为直接采样法、富集(浓缩)采样法、无动力采样法直接采样法:测得为大气瞬间浓度富集(浓缩)采样法:采集时间较长,测得为平均浓度无动力采样法:结果为加权平均浓度或浓度变化趋势。
测定:自然降尘量、硫酸盐化速率及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水分的测定方法有冷凝法、重量法、干湿球法富集采样法有溶液吸收法、固体阻留法、低温冷凝法适合于采样气溶胶态物质的气体捕集装置有冲击式吸收瓶、多孔玻板吸收瓶、分配型填充柱、反应型填充柱土壤样品的采集,必须遵照“随机”布点原则,分为简单随机、分块随机和系统随机区域背景土壤采样,采样次序自下而上,先采剖米的底层样品,再采中层样品,最后采上层样品农田土壤采样分为剖面样和混合样。
需要了解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时,要采集土壤剖面样。
混合样的采集布点有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和蛇形布点法农田土壤采样,采取采集混合样的方案。
每个土壤单元设3—7个采样区,单个采样区范围以200m×200m左右为佳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采样,其中小型建设项目设1个柱状样采样点,大中型建设项目不少于3个柱状样采样点,特大性建设项目或对土壤环境影响敏感的建设项目不少于5个柱状样采样点污染事故监测土壤采样,设定2—3个背景对照点过筛:100目筛(金属)在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下,尚未受到或少受污染和破坏的土壤中元素的含量称为土壤背景值采集剖面样品时,剖面的规格一般为长1.5,宽0.8 高1.2易燃性鉴别:鉴别易燃性即测点闪点,闪点的测定方法有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对于含有固体物质的液态废物,若闪点温度低于60℃(闭口杯),则属于易燃性固废对于固废,在标况下因摩擦或自发性燃烧而着火,或经点燃后能剧烈持续燃烧的固废,属于易燃性固废腐蚀性的鉴别方法,一种是测定pH,一种是测定在55.7℃一下对标准钢样的腐蚀深度当固废浸出液pH≤2或pH≥12.5时,则有腐蚀性。
腐蚀深度>0.64cm/年时,则有腐蚀性浸出毒性鉴别:金属离子的测定+硝酸(硝酸-硫酸溶液)检测结果的判断方案:份样数为100,则超标份样数下限为22若固体份样数为N(N>100),则超标份样数的下限值用22N/100来计算一般按固废是否具有腐蚀性、浸出毒性、易燃性、急性毒性和反应性来进行判定,凡具有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有害毒性者即可称为危险固废4、对河流污染的监测,布设在进入城市、工业排污区的上游、不受该污染区域影响地点的断面称为对照断面。
4、怎样测定环境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1.环境监测可以分为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四种;2.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__小于5m_时,可设一点,具体位置在_水深1/2处___ ,当水深____5~10m__时,应设两点,具体位置分别是__水面下0.5m和河底上0.5m_____ ;3.水样预处理的两个主要目的分别是将含量低、形态各异的组分处理到适合监测的含量及形态;去除组分复杂的共存干扰组分1、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1)河流常设置三种断面,即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
对照断面:设在河流进人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控制断面:一般设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或排污口下游,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的地点,河流的入海口,湖泊、水库出入河口处,国际河流出入国界交界入口出口处等);消减断面:距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2)采样点:每一条垂线上,当水深小于或等于5m时,只在水面下0.3~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5~10m时,在水面下0.3~0.5m处和河底上0.5m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50m时,要设三个采样点.水面下0.3~0.5m处一点,河底以上约0.5m一点,1/2水深处一点。
水深超过50m时,应酌情增加采样点数。
2、大气降水监测的目的是什么?了解在降水过程中从空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沉降物的主要组成,某些污染组分的性质和含量,为分析和控制空气污染提供依据,特别是形成酸雨对各种环境的影响。
2、瞬时水样: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采集的水样。
3、等效连续声级: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这样的声级就是等效连续声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