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期末考试重点考点精选
环境监测复习重点
环境监测复习重点第一篇:环境监测复习重点环境监测1、饮用水标准的常见水质指标有哪些?污水的常见水质指标有哪些?地表水的常见指标有哪些?2、第一类污染物有哪些?3、含氮化合物有哪些存在形态?不同时期分别以什么形态存在?分别怎么检测?4、含磷化合物的存在形态有哪些?5、BOD、COD和OC的测定原理和环境意义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6、常见重金属污染物的检测方法有哪些?7、BOD、COD、DO、OC、PCB、PAH、VOC、SS、TSP、PM10、HPLC、GC、ICP-MS这些常用英文缩写的中英文全称是什么?8、水质监测的断面要如何设置?9、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将水体划分哪几类?10、11、12、13、14、15、16、17、18、19、水样采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如何采底质样品?如何进行前处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将土壤分成哪几类?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常见指标有哪些?土壤采样有哪些布点类型?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土壤污染的特点是什么?土样采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土壤样品如何进行前处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控制要点有哪些?请解释下列名词的含义:误差、偏差、准确度、精确度、灵敏度。
环境监测的考试题型:不定项选择、填空、计算、简答、案例环境评价1、如何划分水环境评价等级?2、如何进行不同评价等级的水质现状调查?3、常用水质预测模型:稳态模型、一维模型、S-P模型题型至少有:简答、计算,其它不清楚第二篇:《环境监测》复习绪论1、分类:按目的分类:1.监视性检测: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保工作进展。
包括:污染源监督检测和环境质量检测。
2.特定目的监测:(1)污染事故监测(2)仲裁监测(3)考核验证监测(4)咨询服务监测3.研究性监测: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监测。
5、试分析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特点。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环境标准是对环境中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和技术规范。
答案:对2.地方可以制定环境方法标准。
答案:错3.地方可以制定标准物质标准。
答案:错4.国家可以制定标准物质标准。
答案:对5.国家可以制定环境基础标准。
答案:对6.地方可以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
答案:对7.地方可以制定宽于国家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答案:错8.地方可以制定环境质量标准。
答案:对9.地方可以制定宽于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
答案:错10.废水中COD值通常高于BOD值。
答案:对11.对于着色很深的工业废水,真色和表色相近。
答案:错12.水质监测时,统一分析方法比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更加成熟准确。
答案:错13.消减断面通常设在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km以上的河段上。
答案:错14.共沉淀指溶液中一种难溶化合物在形成沉淀过程中,将共存的某些痕量组分一起沉淀出来的现象。
15.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体酸度时不受水样有色、浑浊的限制。
答案:对S、HS-和S2-,酸溶性的金属硫化物,以及不溶性的硫化16.水中硫化物包括溶解性的H2物和有机硫化物。
答案:对17.COD是一个能反映废水中可被生物氧化的有机物数量的指标。
答案:错/COD>0.3,废水适宜采用生化处理方法。
18.一般认为,BOD5答案:对19.将监测区域地面划分成若干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两条直线的交点处或方格中心的方法,称为网格布点法。
答案:对20.地方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
答案:对21.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法执行过程中产生矛盾进行的环境监测,属于研究性监测的范畴。
答案:错22.地方标准中可以制定国家标准中所没有规定的项目。
答案:对23.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监测的对象相同。
答案:错24.控制断面一般设在排污口下游5km-10km处。
答案:错25.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称为共沉淀法。
答案:错26.膜电极法可以测定水中的溶解氧。
《环境监测》复习重点
《环境监测》复习重点简答题:1.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时,常用到梯度洗脱,何为梯度洗脱?梯度洗脱的作用有哪些?梯度洗脱:在同一个分析周期中,按一定程度不断改变流动相的浓度配比。
在液相色谱中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从而可以使一个复杂样品中的性质差异较大的组分能按各自适宜的容量因子k达到良好的分离目的。
梯度洗脱的优点:1.缩短分析周期;2.提高分离能力;3.峰型得到改善,很少拖尾;4.增加灵敏度。
但有时引起基线漂移。
2.简述生物监测方法:生态(群落生态和个体生态)监测;生物测试(毒性测定、致突变测定);生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生物体内污染物残留量测定3.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重金属元素有哪些?请列举相应的仪器分析方法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阳极溶出伏安法和示波极谱法等;砷: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新银盐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法;铜: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微分电位溶出法;铅:原子吸收、溶出伏安法;铬: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硫酸亚铁铵滴定法;锌:原子吸收法、色谱法、分光光度法、滴定法;镍: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
4.何为测试方法的准确度?如何表示?准确度是测量值的可靠程度,实质上是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一般用误差来表示5.土壤中需要监测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有哪些?请列举相应的萃取方法。
丙烯醛:顶空—气相色谱法丙烯腈:顶空—气相色谱法乙腈:顶空—气相色谱法二噁英类: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挥发性有机物:顶空—气相色谱;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毒鼠强:乙酸乙酯提取,提取液净化浓缩,带氮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分离监测有机氯农药:丙酮—石油醚提取,浓硫酸净化,带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
6.简要说明固体废物的危害。
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影响人体健康;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
7.应用遥感技术开展水环境监测的机理是什么?机理:被污染水体具有独特的有别于清洁水体的光谱特征,这些光谱特征体现在其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反射,而且这些光谱特征能够为遥感器所捕获,并在遥感图像中体现出来。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复习重点一,环境监测目的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通过监测来检验和判别工业排放物浓度或排放量是否超标,检验和评价环境质量;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分类: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1)污染事故监测(2)纠纷仲裁监测(3)考核验证监测(4)咨询服务监测二,中国环境标准体系1,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本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2,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3,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三,废水监测项目第一类是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
第二类是在污染单位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
四,河流监测断面采样点位布设当水面宽小于50米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50—100,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大于一百,设左中右三条。
在一条垂线上水深不足0.5,在二分之一处设;0.5—5,水下0.5处设;5—10,水下0.5处,河底上0.5处;大于10,水下0.5,水底上0.5,二分之一处,各设一。
五,水样保存方法与保存要求要求1.减缓生物作用2.减缓化合物或者络合物的水解及氧化还原作用3.减少组分的挥发和吸附。
保存措施:1,冷藏或冷冻 2,加入化学保存剂:控制溶液 pH 值,加入氧化剂,加入还原剂,加入抑制剂六,水样消解的作用和要求及消解类型类型:湿式消解法,干灰化法,微波消解法要求:消解后水样要清澈透明无沉淀。
作用: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物,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解的无机物。
七,水样常见富集与分离方法过滤,气提,顶空,蒸馏,萃取,吸附,离子交换,共沉淀,层析。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环境优先污染物: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
(8)2.生化需氧量:指在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118)3.光化学氧化剂:除去氮氧化物以外的能氧化碘化钾的物质。
(181)4.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
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270)5.等效连续声级:用个相同时间声能量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来表示改段时间噪声的声级大小,符号为“Leq”或“LAeq.T”。
(354 )6.凯氏氮、氨态氮:凯氏氮是指以凯氏法测得的含氮量,它包括氨氮和在此条件下能转化为铵盐而被测定的有机氮化合物。
(109)7.化学需氧量(CODCr/CODMn):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为单位)示。
(113)8.危险废物:是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235)9.生物监测:又称“生物测定”。
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的物质的敏感性反应来判断环境污染的一种手段。
(296)10.计权声级:通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
(353)11.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或污染程度)。
(1)12.总有机碳: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
(122)13.二次污染物、第一污染物:一次行染物是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互相作用或它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149)14.急性毒性:一次投给实验动物的毒性物质,半数致死量(LD50)小于规定值。
(237)15.指示生物: 对某一环境特征具有某种指示特性的生物,则叫做这一环境特征的指示生物。
19 .TSP、飘尘PM10:总悬浮颗粒物(TSP) 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2 空白试验:又叫空白测量,是指用蒸馏水代替样品的测量;其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实验测量完全相同;3 静态配气法:是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汽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混匀制得;4 生物监测:①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进行定期、定点分析与测定以阐明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监测方法;②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和反应,利用这些变化来反映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为生物监测法P2965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 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依据适当的分级质量浓度限值进行等标化,计算得到简单的量纲为一的指数,可以直观、简明、定量地描述和比较环境污染的程度;6 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如A 和A 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N=10lg 0A A ;分贝符号为“dB ”,它的量纲为一,在噪声测量中是很重要的参量; 7 生化需氧量BOD :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8 化学需氧量COD :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 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 为单位表示;9 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10 简易监测:是环境监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特点是:用比较简单的仪器或方法,便于在现场或野地进行检测,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往往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即可完成,价格低廉;11 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12遥感监测:是应用探测仪器对远处目标物或现象进行观测,把目标物或现象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识别、分析,揭示某些特性及其变化,是一种不直接接触目标物或现象的高度自动化检测手段;13 突发事件:是指一定区域内突然发生的、规模较大且对社会产生广泛负面影响,对生命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和灾害;或是指在组织或者个人原计划或者认识范围以外突然发生的、对其利益具有损伤性或潜在危害的一切事件;14 环炉检测技术:是将样品滴于圆形滤纸的中央,以适当的溶剂冲洗滤纸中央的微量样品,借助于滤纸的毛细管效应,利用冲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淀、萃取或离子交换等作用,将样品中的待测组分选择性地洗出,并通过环炉加热而浓集在外圈,然后用适当的显色剂进行显色,从而达到分离和测定的目的;15 质量控制图: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图是监测常规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控制分析数据在一定的精密度范围内,保证常规分析数据质量的有效方法;二问答题1 为什么在环境监测中要开展质量保证工作它包括哪些内容环境监测对象成分复杂,含量低,时间、空间量级上分布广,且随机多变,不易准确测量;特别是在区域性,国际大规模的环境调查中,常需要在同一时间内,由许多实验室同时参加、同步测定;这就要求各个实验室从采样到结果所提供的数据有规定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程序,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仪器设备、地域等差异,难免出现调查资料互相矛盾、数据不能利用的现象,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其内容包括采样、样品预处理、贮存、运输、实验室供应,仪器设备、器皿的选择和校准,试剂、溶剂和基准物质的选用,统一测量方法,计量控制程序,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各类人员的要求和技术培训,实验室的清洁度和安全,以及编写有关的文件、指南和手册等;2 怎样制定地面水体水质的监测方案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流过或汇集在地球表面上的水,如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沟渠中的水,统称为地表水;指定过程:明确检测目的——调查研究——确定检测项目——布设监测网点——合理安排采样时间和采样效率——选择采样方法和分析技术——制定质量控制和保障措施——制定实施计划;对于河流设置三个监测断面:a 对照断面、b 控制断面、c 削减断面;对照断面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上游100—500m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口或回流处;只设一个;控制断面设在排污口下游较充分混合的断面下游,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可设多个;削减断面设在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处;直设一个;采样点位的确定:河流上——选取采样断面;采样断面上——选取采样垂线根据河宽分别设一个、二个、三个垂线;采样垂线上——选取采样点根据水深分别设一个、二个、三个点3 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水样的保存方法有:1冷藏2冷冻3加入保存剂①加入生物抑制剂②调节pH值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例:冷藏、冷冻:易挥发、易分解物质的分析测定;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可加入二氯化汞,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测定金属离子可调节pH值,防止金属的水解;测定金属汞,可加入硝酸氧化剂,保持汞的高价态;4 水样在分析之前,为什么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水样的消除: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富集与分离:水样中的待测组分低于测定方法的下限时,必须进行富集或浓缩;共存组分的的干扰时,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5 怎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六价铬和总铬在酸性介质中,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于540nm进行比色测定,可以测定六价铬;在酸性溶液中,将三价铬用高锰酸钾氧化成六价铬,过量的高锰酸钾用亚硝酸钠分解,过量的亚硝酸钠用尿素分解,然后加入二苯碳酰二肼显色,于540nm进行比色测定;可测定总铬;6 说明电极法和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①;在水样中加入和碱性,水中的将成四价锰,并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加酸后,沉淀溶解,四价锰又可氧化碘离子而释放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碘;以为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可计算出溶解氧量;MnSO4+2NaOH=Na2SO4+MnOH2沉淀2MnOH2+O2=2MnOOH2棕色沉淀MnOOH2+2H2SO4=MnSO42+3H2OMnSO42+2KI=MnSO4+K2SO4+I22NaS2O3+I2=Na2S4O6+2NaIl②法;应用的溶解氧电极是电极;根据工作原理分为极谱型和电池型;极谱型电极原理,电极腔内充入,聚四氟乙烯将内和被测水样隔开,溶解氧通过薄膜渗透扩散;当两极间加上~V固定极化电压时,则水样中的溶解氧扩散通过薄膜,并在阴极上还原,产生与氧浓度成正比的扩散电流;阴极;O2+2H2O+4e=4OH-;4Ag+4Cl-=AgCl+4e7 怎样测定污泥沉降比和污泥体积指数测定它们对控制活性污泥的性能有何意义①将混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入1000mL量筒中至满刻度,静置30min,则沉降污泥与所取活性污泥混合液体积之比为污泥沉降比;意义:污泥沉降比大致反映了反应器中的污泥量,可用于控制污泥排放;它的变化还可以及时反映污泥膨胀等异常情况;②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经30min沉降后,1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计算式如下:SVI=混合液经30min沉降后干污泥体积/混合液污泥浓度;意义:反映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沉降性能;8 简要说明制订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和主要内容;制定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为:首先要根据监测目的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基础资料,然后经过综合分析,确定监测项目,设计布点网络,选定采样频率、采样方法和监测技术,建立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提出监测结果报告要求及进度计划等;主要内容:一、检测目的二、调研及资料收集:1.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 2.气象资料 3.地形资料 4.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情况 5.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情况三、监测项目四、监测站点的布设 1.布设采样点的原则和要求2.采样点数目3.采样站点布设方法①功能区布点法②③④五、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六、采样方法、监测方法和质量保证9 简要说明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NOx的原理,用简图示意怎样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测定NO2、NO和NOX原理:用无水乙酸、对氨基苯磺酸和盐酸萘乙二胺配成吸收液采样,空气中的NO2被吸收转变成亚硝酸和硝酸;在无水乙酸存在的条件下,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然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玫瑰红色偶氮染料,其颜色深浅与气样中NO2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入口→显色吸收液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瓶→显色吸收液瓶→干燥瓶→止水夹→流量计→抽气泵10 怎样用重量法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测定总悬浮颗粒物:用采样动力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质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即可计算TSP;测定可吸入颗粒物:将PM10收集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质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出PM10的质量浓度;11 静态配气法和动态配气法的原理是什么各有什么优缺点静态配气法是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汽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体,混匀制得;静态配气法的优点是所用设备简单、操作容易,但因有些气体化学性质较活泼,长时间与容器壁接触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同时,容器壁也有吸附作用,故会造成配置气体浓度不准确或其浓度随放置时间而变化,特别是配置低浓度标准气,长引起较大的误差;动态配气法使已知浓度的原料气和稀释气按恒定比例连续不断地进入混合器混合,从而可以连续不断地配制并供给一定浓度的标准器,根据两股气流的流量比计算出稀释倍数,根据系数倍数计算出标准气的浓度;优点:提供大量的标准气,还可通过调节原料气和稀释气的流量比获得所需浓度的标准气,尤其适用于配制低浓度的标准气;缺点:所用仪器设备较静态配气法复杂,不适合配制高浓度的标准气;12 什么是危险废物其主要判别依据有哪些危险废物是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依据:①是否引起或严重导致人类和动、植物死亡率增加②是否引起各种疾病的增加③是否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④在储存、运输、处理、处置或其他管理不当时,对人体健康或环境会造成现实或潜在的危险;13 生活垃圾有何特性其监测指标主要有哪些特性:①有机物含量高,也就是所谓的热值高②生活垃圾如果长时间堆积,就会产生渗滤液,这种渗滤液对环境是有害的;检测指标:垃圾的粒度、淀粉量、生物降解度、热值;14 简述渗滤液的分析项目;色度、总固体物、溶解固体物与总悬浮物、硫酸盐、氨氮、凯氏氮、氯化物、总磷、pH、BOD、COD、钾、钠、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等15 土壤污染监测有哪几种布点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①对角线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的废污水灌溉或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②梅花形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物质和污染程度较均匀的地块;③棋盘式布点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完整开阔,但土壤较不均匀的地块;④蛇形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很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地块;⑤放射状布点法:适用于大气污染型土壤;⑥网格布点法:适用于地形平缓的地块;16冷原子吸收法和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水样中汞,在原理、测定流程和仪器方面有何主要相同和不同之处冷原子吸收光谱法:称取适量通过孔径筛的土样,用硫酸—硝酸—高锰酸钾或硝酸—硫酸—五氧化二钒消解体系消解,使土样中各种形态的汞转化为高价态Hg2+;将消解产物全部转入冷原子吸收测汞仪的还原瓶中,加入氯化亚锡溶液,把汞离子还原成易挥发的汞原子,用净化空气载带入测汞仪吸收池,选择性地吸收低压汞灯辐射出的紫外线,测量其吸收度,与汞标准溶液的吸光度比较定量;方法的检出限为kg;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是将土样经混合酸体系消解后,加入氯化亚锡溶液将离子态汞还原为原子态汞,用载气带入冷原子荧光测汞仪的吸收池,吸收波长紫外线后,被激发而发射共振荧光,测量其荧光强度,与标准溶液在相同条件下测得的荧光强度比较定量;方法的检出限为μg/kg;17 说明生物群落法监测水体污染的依据,常用哪些水生生物作为生物群落法监测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当水体受到污染后,水生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生物个体数量就会发生变化,使自然生态平衡系统被破坏,最终结果是敏感生物消亡,抗性生物旺盛生长,群落结构单一,这是生物群落检测法的理论依据;指示生物:①浮游生物: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浮游植物藻类②着生生物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甲壳动物、线虫等③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大型甲壳类、软体动物、圆形动物等④鱼类⑤微生物18 怎样利用植物群落监测空气污染状况该方法是利用监测区域植物群落受到污染后,各种植物的反应来评价空气污染状况;进行该工作前,需要通过调查和试验,确定群落中不同种植物对污染物的抗性等级,将其分为敏感、抗性中等和抗性强三类;如果敏感植物叶部出现受害症状,表明空气已受到轻度污染;如果抗性中等植物出现部分受害症状,表明空气已受到中度污染;如果抗性中等植物出现明显受害症状,有些抗性强的植物也出现部分受害症状时,则表明空气已受到严重污染;同时,根据植物呈现受害症状的特征、程度和受害面积比例等判断主要污染物和污染程度;19 简要说明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功能;①中心站:向各子站发送各种工作指令,管理子站的工作;定时收集各子站的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检验;打印各种报表,绘制污染物质分布图;将各种监测数据储存到磁盘或光盘上,建立数据库,以便随时检索或调用;当发现污染指数超标时,向污染源行政管理部门发出警报,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②若干子站:在计算机的控制下,连续或间歇地检测预定污染物;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和处理监测数据,并将其打印和短期存储;通过信息传输系统接受中心站的工作指令,并按中心站的要求向其传输监测数据;③信息传输系统;20 简要说明城市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与以往抽样式的噪声监测比较有何优点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24h连续运行,提供实时监测数据,将以往抽样式的监测数据变为全样监测数据,不必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便可以从一段时间的监测数据中找到噪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对噪声污染进行预测,为采取改善环境噪声措施的决策和城市规划提供依据;21 说明用环炉技术对水样中欲测污染组分进行分离、浓缩和测定的原理;点于滤纸上的样品中各组分,由于在冲洗液流动相中的迁移速度不同而彼此分开,也可以利用沉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进行分离;将一定体积的样品滴在滤纸上形成圆斑,经冲洗将被分离组分洗到一定直径的圆环上,比圆斑的面积小了若干倍,所以可达到浓缩的目的;组分彼此分离后,就可以根据各自的显色反应特征作定性分析;比较样品圆环与标准系列圆环的颜色深度确定待测组分的含量; 22 什么是等效连续声级Leq 什么是噪声污染级LNP一个用噪声能量按时间平均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影响的问题,即 等效连续声级,符号 “Leq ” 或 “” ;它是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 A 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的大小;噪声污染级是综合能量平均和变动特性用标准偏差表示两者的影响而给出的对噪声的评价量;三 计算题1 当测定某水样六价铬时,在8支50mL 比色管中依次加入0、、、、、、、的六价铬标准系列,稀释至刻度;取2份平行水样A 、B 各10mL,稀释至50mL,经空白校正后测其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六价铬量分别为、,计算该水样含六价铬为多少mg/L;L M=解:10=mg/L 10=mg/L 六价铬mg/L=+/2= =288.550.5+μg=μg P=1069.5μg/mL=μg/mL=L mg 331010569.0--⨯=L2 下表所列数据为某水样BOD5测定结果,试计算每种稀释倍数水样的BOD5值; mg/L,L 编号 稀释倍数 取水样体积mL Na2S2O3标准溶液浓度Na2S2O3标液用量mL 当天 五天mol/LAB空白50 40 0 100 100 100 3 已知某采样点的温度为27℃,大气压力为;现用溶液吸收法采样测定SO2的日平均浓度,每隔4h 采样一次,共采集6次,每次采样30min,采样流量min;将6次气样的吸收液定容至,取用分光光度法测知含μg,求该采样点大气在标准状态下的SO2日平均浓度;m3VN=VN N S S N T T P P ⋅⋅=300273325.10100.1006305.0⨯⨯⨯⨯L=ρ=a t S V V V m ⋅=mL mL L g 105083.805.2⨯μ=μg/L=3331010155.0m mg --⨯=m34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空气中的Pb,已知采样滤膜直径为9cm,采样体积为50m3,采样使气温为15℃,大气压力为;分析时取半张滤膜,浸取、消解后定溶至,试样溶液测得值为ml,求空气中Pb 的浓度mg/m3;×10-4 mg/m3保准状况: ,273KVS=N S S N N T T P P V ⋅⋅=50288273325.1011.102⨯⨯KPa KPa = M=μg/mL 20.25⨯⨯mL =40μg=mg 2104-⨯ 所以,pb ρ=3432/104.876.47104m mg m mg V M S --⨯=⨯=5三个声源作用于某一点的声压级分别为65dB 、68dB 和71dB,求同时作用于这一点的总声压级为多少。
环境监测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2、环境优先污染物3、环境标准4、环境优先监测5、水质污染6、水体净化7、水质监测8、一级污染物9、二级污染物 10、采样时间 11、固体废物 12、有害固体废物特性 13、城市垃圾 14、浸出毒性 15、土壤背景值 16、生物富集 17、生物浓缩 18、生物放大声强 19、噪声的叠加和相减 20、等效连续级 21、声级计 22、声压级二、填空1、按监测目的可将监测分为__、__和__。
2、环境监测的特点有__、__和__。
3、环境标准按管理的层次可分为__、__和地方级三个层次,并遵循__优先的原则。
4、监测分析方法有三个层次,它们是国家标准分析方法、__和__。
5、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就是保证测定结果具有_准确性_、_精密性_、_完整性_、_代表性_和_可比性_。
6、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包括__和__两大部分。
7、__是使标准物质具有时间一致性的前提,而__性是保证标准物质具有空间一致性的前提。
8、环境监测管理需遵循的原则是_实用_原则和_经济_原则。
9、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可归纳为_监测技术管理_、_监测计划管理_、_环境监督管理_、监测网络管理和__。
10、用不同的_符号_、_线条_和_颜色_来表示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和各种环境单元的综合质量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图,称为环境质量图。
11、目前对环境污染进行遥感监测的主要方法有_摄影_、_红外扫描_、相关光谱和_激光雷达_等。
12、环境监测中常用的简易分析技术有_溶液比色法_、_植物酯酶片法_、_人工标准色列_和试纸比色法。
三、问答题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3、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4、试分析我国环保标准体系的特点。
5、为什么要分别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6、简要说明监测各类水体水质的主要目的和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
7、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怎样布设采样点和确定采样类型?8、解释下列术语,说明各适用于什么情况?瞬时水样、混合水样、综合水样、平均混合水样、平均比例混合水样9、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
环境监测重点整理
环境监测考试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环境监测:(1)概念: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分类:①按监测目的分类: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和研究性监测;②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等;③按专业部门分类:气象监测、卫生监测等。
(3)任务:2.环境监测(1)目的:准确、及时、全面地反应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归纳为: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②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③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④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2)特点: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
3.主要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4.环境监测在环境分析评价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第二章水体污染监测1.监测的对象: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
前者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后者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
目的:①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污染因子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②对污水排放源排放的污水进行监视性监测,掌握污水排放量及其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总量,评价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为污染管理提供依据;③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制定对策提供依据;④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法规和规划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⑤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手段。
监测项目:(1)地表水监测项目:①江河、湖泊、渠道、水库监测;②海水监测项目;(2)生活饮用水监测项目:①常规检验项目包括总硬度、pH等②非常规检验项目包括硫化物等;(3)废(污)水监测项目:①第一类: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②第二类: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包括pH,色度等。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重点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重点(共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绪论一、环境监测的分类(一)按监测目的的分类1、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
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
2、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监测)根据特定的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1)污染事故监测:在发生污染事故,特别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进行的应急监测。
(2)仲裁监测: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法律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
(3)考核验证监测:包括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业务考核,环境监测方法验证和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等。
(4)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型监测3、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监测。
(二)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环境监测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等。
二、环境监测的发展1、被动监测环境污染虽然自古就有,但环境科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的,最初危害较大的环境污染事件主要是由化学毒物所造成,因此,对环境样品进行化学分析以确定其组成和含量的环境分析就产生了。
2、主动监测随着科学的发展,到了20世纪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不仅是化学因素,还有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所以环境分析只是环境监测的一部分,环境监测的手段除了有化学手段,还有物理、生物等手段。
同时,从点污染的监测发展到面污染及区域性的立体监测。
3、自动监测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在地区布设网点或在重点污染源布设监测点,进行在线监测,当污染程度接近或超过环境标准时,可发布指令、通告并采取保护措施。
环境监测期末要点
环境监测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
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强度随时间而变化;2、空间分布性。
污染物和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而被稀释扩散;3、污染环境与污染含量(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
有害物质引起毒害的量与其无害的自然本底值之间存在一界限;4、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单独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拮抗作用;5、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与社会制度、文明程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等有关。
环境监测的特点: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
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检测和控制对象,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以及保护区、珍惜水生生物栖息地等;III类:主要使用语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等;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费直接接触娱乐用水区;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标准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式分为两类: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
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质。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能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未列入标准的物质最高浓度的估算:1、参考国外标准;2、从公式计算;3、直接做毒理实验再估算。
监测分析方法分类:用于测定无机污染物的方法,原子吸收法、分光光度法、等离子发射光谱发、电化学法、离子色谱法、化学法、原子荧光法等;2、用于测定有机污染物的方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气象色谱-质谱法、其他方法等。
环境监测复习重点
1、环境监测的目的: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归纳为: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预测污染变化趋势,控制污染提供依据;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4)合理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提供数字依据;5)确定新的污染物质,研究新的监测方法。
2、环境监测的分类:(一)按检测目的划分1)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常规监测)2)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1、污染事故监测2、纠纷仲裁监测3、考核验证监测4、咨询服务检查3)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3、环境监测发展的三个阶段:1)50年代——被动监测阶段2)70年代——主动监测阶段3)80年代——污染防治监测阶段4、环境监测的特点: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1)监测手段的综合性: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
(2)监测对象的综合性:包括空气、水体、土壤、固废、生物等客体。
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3)对监测数据分析的综合性: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必须综合考虑(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长期测定,揭示其变化规律。
3、环境监测的追踪性为保证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需要有一个量值追踪体系予以监督。
6、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7、环境监测原则1)选择监测对象的原则:毒性大、危害严重、影响范围大的污染物,有可靠地分析方法,活动准确数据2)优先检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8、环境优先污染物: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残留高,检测方法成熟的化学物质定为优先监测目标,实施优先和重点监测,这些物质即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以数学方法对危害性大,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进行优先选择而得到。
)9、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三致物质、毒性较大或潜在危害性较大以及现代已有检出方法的。
环境监测期末试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环境监测的基本目的是什么?A. 确定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范围B. 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C. 制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政策D. 评估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和效益答案:D2.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什么?A. 全面性B. 可靠性C. 及时性D. 公正性答案:A3.环境监测的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定性分析B. 定量分析C. 环境样品采集D. 数据记录和处理答案:A、B、C、D4.以下哪个不是环境监测的对象?A. 大气环境B. 水环境C. 土壤环境D. 人体健康答案:D5.环境监测技术中的“遥感监测”是指什么?A. 利用遥感卫星对环境进行监测B. 利用遥感设备对环境进行监测C. 通过遥感数据获取环境信息D.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环境评估答案:C二、问答题1.请简要介绍环境监测的意义和目的。
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各组成部分和因素进行观测、测量、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它的意义在于及时了解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其基本目的包括确定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范围,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制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政策,以及评估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和效益。
2.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包括全面性、可靠性、及时性和公正性。
- 全面性:要对环境各组成部分和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
- 可靠性: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保证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基础。
- 及时性:监测数据要及时获得,以便及时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和问题变化趋势。
- 公正性:监测过程和结果应公正、公正,杜绝人为干扰和误导,确保监测数据的客观真实性。
3.请列举环境监测的常用方法。
环境监测的常用方法包括:- 定性分析:通过对环境样品的观察和特征分析,确定环境问题的性质和范围。
- 定量分析:利用各种分析仪器和方法,对环境样品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
- 环境样品采集:采集环境样品,如大气颗粒物、水样和土壤样品等,作为监测的基础。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知识点整理
环境监测考点第一章绪论1.监测: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监视、测定和监控。
2.环境监测就是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3.环境监测的过程: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第一节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1)环境监测按目的分类1监视性监测①对污染源的监督检测(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②环境质量监测(所在地区的空气、水质、噪声及固体废物等)。
2•特定目的监测①污染事故监测;②仲裁检测;③考核验证监测;④咨询服务监测3.研究性监测(2)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水质监测、空气或废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第二节环境监测的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1•污染因子的综合效应:①独立作用;②相加作用;③协同作用;④拮抗作用2.环境监测的手段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方法3.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筛选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成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4•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第三节环境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质分为五类2.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
3•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第二节水质监测方案制订1地表水监测方案制订过程:①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②监测断面布设;③采样点确定;④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考简答题写这四点)2.地表水监测方案制订过程:①明确监测目的;②调查研究;③确定监测对象;④设计监测网点;⑤合理安排采样时间和频率;⑥选定采样和保存方法选定分析测定技术;⑦提出监测报告的基本要求;⑧制订质量保证程序、措施和方案的实施计划;⑨提出水质监测综合评价报告。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知识点
环境监测的定义:通过对应项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类型:监视性监测研究性监测特定目的的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环境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优先检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地表水监测中的水质分类:l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惜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
I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IV类:一般工业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
V类:农业用水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大气指标必测项目:SO2 NO2 PM10 CO O3 PM2.5SO2:分光光度法、紫外荧光光谱法、电导法、库仑滴定法和气相色谱法。
NOX:盐酸萘二胺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分析法、原电池库伦滴定法PM10:重量法、压电晶体差频法、光散射法CO: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气象色谱法,定电位电解法、汞置换法O3:硼酸碘化钾分光光度法、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分析法、紫外吸收法PM2.5:重量法、β射线吸收法、微量振荡天平法第一类污染物: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质。
第二类污染物: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污染物的污染物质。
水体污染定义: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环境容量或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水质变坏,从而破坏了水体的原有价值和作用的现象。
监测时采样位置: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地貌,水体沿岸的城市人口工业布局,污染源及排污情况,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用途,历年水质检测资料断面确定原则:根据水域尺度范围,考虑代表性,可控性及经济性等因素,大量污水排入的居民区,工业区的上下游,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严重水土流失去区,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一致。
环境监测复习重点
环境监测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必考)环境监测的定义: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必考)环境监测的工作程序:现场调查、监测方案、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输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后六个必须有质量保证。
3.环境检测是环境监测过程的一部分,环境监测离不开环境检测。
4.环境监测可分为监测性监测(常规监测或例行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可分为污染事故应急、纠纷仲裁、考核验证、咨询服务)、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5.环境监测发展的三个阶段:被动监测、主动监测、自动监测6.3S技术: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7.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单独作用、相加作用(如低浓度条件下,大气中SO2和硫酸气溶胶之间,氯和氯化氢之间)、相乘作用(锌和镉能和氰产生协同作用,使氰的毒性加强)、拮抗作用(如硒可抑制甲基汞的毒性)8.环境监测具有综合性、连续性、追溯性的特点。
9.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这类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优先污染物特点:潜在危险性大(难降解、生物积累性、毒性大和属三致物质);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高残留;检测方法成熟的化学物质制订优先监测目标,实施优先和重点监测。
(名词解释或简答题)10.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11.中国的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包括14种化学类别共6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占58种。
12.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可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可分为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可分为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问答题)注意:地方标准应符合以下两点:国家标准中所未规定的项目: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环境监测期末考点总结
环境监测期末考点总结1. 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规律。
2. 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定残留⽔平、出现频率较⾼、具有⽣物积累性、“三致”物质(致癌、致畸、致突变)、毒性较⼤的污染物,以及现代已有检出⽅法的污染物。
3.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地⽅标准与国家标准,综合排放标准与⾏业排放标准在执⾏上的关系(1)地⽅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
(2)有⾏业性排放标准的执⾏⾏业排放标准,没有⾏业排放标准的执⾏综合排放标准。
4. 《地表⽔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与五类⽔体;本标准适⽤于中华⼈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库等具有使⽤功能的地表⽔⽔域。
具有特定功能的⽔域,执⾏相应的专业⽤⽔⽔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地⽅环境保护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国家环境保护⾏业标准地⽅环境质量标准地⽅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国家环境检测⽅法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IⅢ类场、泅游通道、⽔产养殖区等渔业⽔域及游泳区;IVV⽤⽔区及⼀般景观要求⽔域。
《污⽔综合排放标准》与第⼀、第⼆类污染物;污⽔综合排放标准是为了保证环境⽔体质量,对排放污⽔的⼀切企事业单位所做的规定。
第⼀类污染物: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积累,对⼈体健康产⽣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质。
第⼆类污染物:长远影响⼩于第⼀类污染物的污染物质,在排污单位的排放⼝采样。
《环境空⽓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功能区分类、标准分级、污染物项⽬、平均时间及浓度限值、监测⽅法、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及实施与监督等内容。
⼀类区:国家规定的⾃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化区、⼀般⼯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特定⼯业区。
标准规定了⼀类区执⾏⼀级标准,⼆类区执⾏⼆级标准,三类区执⾏三级《锅炉⼤⽓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内容锅炉废⽓是我国⼤⽓污染的重要原因,为了控制锅炉污染物排放,防治⼤⽓污染,制定此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标准我国环境标准分为:(1)环境质量标准、(2)污染物排放标准、(3)环境基础标准、(4)环境方法标准、(5)环境标准物质标准、(6)环保仪器、设备标准国家级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水体污染监测(1)水体自净:污染物质进入水体之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变化,如挥发、絮凝、水解、络合、氧化还原及微生物降解等,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
(当污染物排入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时,就会造污染物积累,水质不断恶化)(2)水体污染类型:化学、(酸碱、有机物、无机物)、物理、生物(3)设置采样断面:1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完整水系污染程度;2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质情况而设置。
这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或回流处。
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3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质影响而设置。
控制断面数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口下游雾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
在流经特殊地区(如饮用水源地、风景区等)的河段上也应设置控制断面;4削减断面:是指河流受纳废水和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4)采样点位的确定:设置监测断面后,应根据水面宽度确定断面上的采样垂线,再根据采样垂线处水深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
采样垂线:对江、河水系,当水面宽<=50m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度50~100m时,在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度>100m 时,设左、中、右三条垂线(中泓及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采样点: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5m 时,只在水面下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不足1m时,在1/2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5~10m时,在水面下0.5m处和河底以上0.5m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m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处、河底上0.5m处以及1/2水深处。
2、洗涤: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水样。
洗涤方法与监测项目有关。
3、水样的运输与保存(1)水样运输注意:1为避免水样在运输过程择中震动、碰撞导致损失或玷污,将其装箱,并用泡沫塑料或纸条挤紧,在箱顶贴上标记。
2需冷藏的样品,应采取冷保存的措施;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冻裂样品瓶(2)水样的保存:各种水质的水样,从采集到分析测定的这段时间内,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的化学作用的影响,会引起水样某些物理参数以及化学组分的变化,不能及时运输或尽快分析时,则应根据不同的监测项目要求,放在性能稳定的材料制作的容器中,采取适宜的保存措施。
1、冷藏或冷冻法;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1)加入生物抑制剂(2)调节pH(3)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4、水样的预处理;必要性:(1)含有悬浮物(2)成分复杂,干扰测定(3)待测组分含量低(4)待测成分形态各异目的:消除干扰,满足测定要求方法:1去掉悬浮物、2消解(湿式消解、干灰化)消解的目的: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
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湿式消解法:1酸法:单酸(混酸)+氧化剂;2碱法:碱+氧化剂,(蒸干后,水或稀碱溶解)干灰分法:氧化剂为氧气,又称高温分解法,不适合测定易挥发组分,富集与分离:目的:清除干扰,提高测定准确度和重现性。
常用方法:过滤、气提、顶空、蒸馏、溶剂萃取、离子交换、吸附、共沉淀、层析等蒸馏:利用水样中各污染组分具有不同的沸点而使其彼此分离萃取:1、溶剂萃取法:基于物质在互不相容的两种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进行组分的分离与富集;2、固体萃取法(SPE):水样中欲测组分与共存干扰组分在固相萃取剂上作用力强弱不同,使它们彼此分离。
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吸附法:利用多孔性的固体吸附剂将水样中的一种或数种组分吸附于表面,再用适宜溶剂加热或吹气等方法将欲测组分解吸,达到分离和富集的目的。
离子交换法: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
共沉淀法:系指溶液中一种难溶化合物在形成沉淀(载体)过程中,将共存的某些痕量组分一起载带沉淀出来的现象。
氧化还原电位:铂电极作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与水样组成原电池。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测定;原理:试液(压缩空气/废液)雾滴(原子化)气态原子,基态气态原子,激发态将含有待测元素的样品溶液通过原子化系统喷成细雾,随载气进入火焰,在火焰中解离成基态原子。
组成:光源、原子化系统、分光系统、检测系统。
(填空题)标准加入法:取四分相同体积的样品溶液,从第二份起,按比例加入不同量的待测元素的标准溶液,并稀释至相同的体积。
(外推曲线)(2)冷原子吸收光度法:测汞仪。
(常温,不需要原子化设备)(3)双硫腙分光光度法:在强碱性介质中,铬离子与双硫腙反应,生成红色螯合物(反应形式同汞),用三氯甲烷萃取分离后,与518nm处测其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其测定范围为1~60ug/L4、含氮化合物氨氮:纳氏试剂光度法:在经絮凝沉淀或蒸馏法预处理的水样中,加入碘化汞和碘化钾的强碱溶液(纳氏试剂),则与氨反应生成黄棕色胶态化合物,此颜色在较宽的波长范围内具有强烈吸收,通常使用410nm~425nm范围波长光比色定量。
滴定法:取一定体积的水样,将其pH调至6.0~7.4加入氧化镁使呈微碱性,加热蒸馏,释出的氨用硼酸溶液吸收。
取全部吸收液,以甲基红-亚甲蓝作为指示剂,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绿色转变成淡紫色,根据硫酸标准溶液消耗量和水样体积计算氨氮含量。
亚硝酸盐氮:N-(1-柰基)-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在pH为1.8+-0.3的酸性介质中,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环酰胺反应,生成重氮盐,再与N-(1-柰基)-乙二胺偶合成红色染料,与540nm处进行比色测定。
硝酸盐氮: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硝酸盐在无水存在情况下与酚二磺酸反应,生成硝基二磺酸酚,于碱性溶液中又生成黄色的硝基酚二磺酸三钾盐。
5、溶解氧(5分大题)原理: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溶解氧将低价锰氧化成高价锰,生成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棕色沉淀。
加酸后,氢氧化物沉淀溶解并与碘离子反应,释出游离碘。
以淀粉作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滴定释出的碘,即可计算出溶解氧的含量。
测定步骤:采样、溶解氧的固定(加1ml硫酸锰,2ml碱性碘化钾,混合静置待棕色沉淀降到瓶底)、碘析出(加1.5ml硫酸,混合,放置)、滴定(取100ml上述溶液于250ml锥形瓶,用硫代硫酸钠滴定至淡黄,加1ml淀粉,继续滴定至蓝色刚退去,记录硫代硫酸钠的用量)计算:DO=C*V硫代硫酸钠*8*1000/100*f (c,硫代硫酸钠的浓度。
)干扰以及消除:正干扰:Fe3+,NO2-、叠氮化钠消除负干扰:Fe2+,过量的高锰酸钾用草酸褪色,KF除Fe3+6、有机污染物的测定(5分大题)(1)重络酸钾法CODcr:原理:在水样中加入已知量的重络酸钾溶液,并在强酸介质下以银盐作为催化剂,经沸腾回流后,以试亚铁灵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水样中未被还原的重络酸钾,由消耗的硫酸亚铁铵的量换算成消耗氧的质量浓度(反应式如下)颜色变化:消化:橙黄-黄或黄中带绿;滴定:黄-蓝绿-红棕适用性:0.25mol/l的重络酸钾溶液可测定大于50mg/l的COD值,用0.025mol/l重络酸钾溶液可测定5~50mg/l的COD值,但准确度较差注意事项:无机还原性物质如亚硝酸盐、硫化物及二价铁盐将使结果增加,将其需氧量作为水样的COD值的一部分是可取的,氯离子是主要干扰。
计算:COD=(V o-Vt)*C*8*1000/V2(C: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浓度、V o:空白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溶液的体积、Vt水样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溶液的体积、V2:水样体积。
) mol/l(2)、高锰酸指数法CODmn:颜色变化:紫红-无-微红。
自身指示剂高锰酸钾(过量草酸钠)适用性:CODmn<4.5mg/l。
氯离子浓度<300mg/l轻度污染,且氯离子浓度较高时选用碱性高锰酸钾,且测得结果碱法为酸法的三分之二。
CODcr的氧化率高达90%,而CODmn则为50%10、生化需氧量,BOD5:定义: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水解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同时亦包括如硫化物、亚铁等还原性无机物氧化所消耗的氧量,但这部分通常很少。
阶段:第一阶段:含碳物质氧化阶段,主要是含碳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第二阶段:硝化阶段,主要是含氮化合物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分解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稀释水:加一定的营养物质,使pH为7.2,BOD5<0.2mg/l11、铬:测定方法: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5分大题)六价铬:在酸性介质中,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于540nm波长处进行比色测定。
清洁水可直接测定,色度不大的水样,可用丙酮代替显色剂的空白水样作参比测定,对浑浊、色度较深的水样,以氢氧化锌做共沉淀剂调节pH为8~9除去Cr3+,Fe3+,Cu2+,干扰物质为亚硫酸盐、二价铁、等还原性物质和次氯酸盐等氧化性物质。
总铬:在酸性溶液中,首先,将水样中的三价铬用高锰酸钾氧化成六价铬,过量的高锰酸钾用亚硝酸钠分解,过量的亚硝酸钠用尿素分解;然后,加入二苯碳酰二肼显色,于540nm处进行分光光度测定。
清洁水可以直接用高锰酸钾氧化后测定;水样中含大量有机物时,用硝酸-硫酸消解。
15砷(5分大题)(1)新银盐分光光度法:基于用硼氢化钾在酸性溶液中产生新生态氢,将水样中无机砷还原成砷化氢气体,用硝酸-硝酸银-聚乙烯醇-乙醇溶液吸收,则砷化氢将吸收液中的银离子还原成单质态银,使溶液呈黄色,其颜色强度与生成氢化物量成正比。
该黄色溶液对400nm光有最大吸收,且吸收峰形成对称。
以空白吸收液为参比测其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测量。
分散剂:聚乙烯醇、消泡剂:乙醇、稳定剂:硝酸二甲基甲酰胺+乙醇胺+三乙醇胺用以消除锑、铋、锡的干扰----SnCl2还原,KI掩蔽Pb(Al)2可消除硫化物的干扰(2)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分光光度法:在碘化钾、酸性氯化亚锡作用下,五价砷被还原为三价砷,并与新生态氢反应,生成气态砷化氢,被吸收与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三乙醇胺的三氯甲烷溶液中,生成红色的胶体银,在510nm波长处,以三氯甲烷为参比测其经空白校正后的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吡啶作用(溶剂,成盐)4、淀粉的测定:垃圾在堆肥处理过程中,需借助淀粉量来分析鉴定堆肥的腐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