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九年级上册语文 15.短文两篇课件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15 短文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15 短文两篇课件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 家,出身于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 学习法律,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 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 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种特 有的体裁。他在《随笔》中对世家子弟 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这是《随笔》 的副标题),内容涉及处世思想、处世之道 等。其中《谈读书》就犹如一位睿智的 老人在对自己的晚辈进行教诲,告诉我们: 要多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5.重要词语释义 怡情: 使心情愉快。 傅彩: (给言辞)增添光彩。 文采藻饰: 修饰文辞,使之富有文采。 学究: 迂腐的读书人。 狡黠: 狡诈。 诘难: 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局限 于文字的推求。 例句:(2015· 广西百色中考)寻章摘句,生搬硬套,写 出来的文章很难有新意,更不用说动人心弦了。 全神贯注: 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 注意力高度集中。
1. 到底 应该 怎样 理解 “不 求甚 解”?
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 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 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有人认为,除了不 要“咬文嚼字”符合陶渊明的本意外,其余不 是陶渊明的意思。陶渊明爱好读书,而且执着 个人见解。《杂诗》说:“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 人。”《移居》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说明读得相当深入,对疑义还要作一番辨析。 其实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旨在芟除枝叶,达 到提要钩玄、取其精髓的目的。这是道家不拘 形式、专注精髓的一种方法论。所以明代思想 家李贽《四书评序》赞扬说:“千古善读书者,陶 渊明一人而已。”这种看法可供参考。
2.比较《谈读书》与《不求甚解》两文的异同。
课文异同方面 论证方 式不同 不 同 点 论证方 法不同 语言风 格不同 《谈读书》 是立论,正面提出观 点,逐层论证。 运用比喻论证和对 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语言精练华美 《不求甚解》 是驳论,先立批驳的靶子, 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 中阐述自己的主张。 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 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语言严谨质朴。

2015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15《短文两篇》课件1 (新版)新人教版

2015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15《短文两篇》课件1 (新版)新人教版
狡黠:狡诈。 诘难:诘问,为难。 伦理: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傅彩:(给言辞)增添光彩。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矫:做作,不真实。 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 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滞碍:不通畅。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要诀:重要的诀窍。 务:致力。
• 4.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 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两 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 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 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两 个例子是为了证明读书要活读。
• 5.“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什 么?

“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不 求甚解要了解文章的意思,而马马虎虎却对文 章的意思不理解。
•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 洋。 ——凯勒
• 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 高尚。 ——皮果夫 •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菲尔丁 •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感到自己 知识贫乏。 ——马克思 •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2、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 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 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
对比论证:正反说理,全面有力。 3.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 和局限于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4.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初中语文PPT教学课件:15 短文两篇(人教版九年级上) 公开课获奖课件

初中语文PPT教学课件:15 短文两篇(人教版九年级上) 公开课获奖课件
①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足以怡情——全凭观察得之) ②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 使能无知而显有知) ③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读 史使人明智——皆有药可医)
二、写作特色
请概括本文的写作特色。 语言精辟 笔法生动 行文灵活
归 纳 论 证
读书的正确目的
对比论证 立论 比喻论证 归纳论证
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的大意。
第一层,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 显有知”: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从“读书使人明智”到结束:读书能塑造人的性 格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一、研读文本
1.试找出文中的一些观点,并体会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
1.作者怎样质疑对方的观点?
用“对任何问题”指出这种否定属于看问题绝对化, 不作具体分析;用“一般人”、“常常”指出持这种观点 的人为数不少,并非偶然。“其实也不尽然”表明对今人 否定之否定,然而语气委婉。“不尽然”是不把话说死。
这样就自然而然地从正面表现自己的态度:“虽然不必提
倡,但也不应‘盲目地反对’”。不必提倡的是什么样的 “不求甚解”?什么叫做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角度
作者介绍
培根(1561——1626),毕
业于剑桥大学,是英国哲学家、
作家,他的散文对英国乃至全世 界影响都很大。他的作品风格平 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辟, 启人深思。
培根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企图“将全部科
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 他反对经典哲学,
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界的秘密,获得知识,并认为“知 识就是力量”。他在《随笔》中写了对世家子弟的“社会的 与道德的劝言”,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其中 《谈读书》就犹如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自己晚辈的谆谆教导,

九年级语文上册 15 短文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15 短文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
比喻论证
生动深刻,通俗易懂地阐述 (chǎnshù)了天生才干和读书的关系。
第十二页,共30页。
• 例如(lìrú),在论述“读书能弥补精神上的缺 陷”时,举“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 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
举例论证
第十三页,共30页。
目的——对比(duìbǐ)
端正态度
谈读书(dú 方sh法ū—) —比喻(bǐyù)论证 正确读书
第十九页,共30页。
2.关于(guānyú)《燕山夜话》专 栏杂文。
这个专栏的杂文从古人读书治学、 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 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还 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 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 学习给予指导。在一篇篇短小精悍、妙 趣横生(miào qù héng shēng)的文 字里,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人 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创作产 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就是针对有些人 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 篇驳论文。
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 们赋予“风” 以新的含义,喻指 实际(shíjì)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 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 (shíjì)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 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 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 是大有文章可做吗?
第二十七页,共30页。
拓展(tuò zhǎn) 学习《延不求伸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
第五页,共30页。
2.初读课文(kèwén),注音或解释。
• (1
• 怡情( yí ) 统筹(chóu )
• 藻饰( zǎo ) 狡黠(xiá )
• 诘难( jié )
( liú • 蒸馏( zhì )
要诀(yàjoujuéé)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短文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短文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

精选参考: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
3)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
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之学使
人善变;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5)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 诸如此类。
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 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5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 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 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 盖演题需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 辩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 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效可医
——【英】莎士比亚
——



读 书
根》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 出身官僚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 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6年冬由 于在野外实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培根 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因此马克思称他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
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 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 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 的理由。
驳论的论证方式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 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 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读书的正确目的
对比论证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短文两篇课件1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短文两篇课件1 新人教版

•精选
•最新精品中小学课件
•5
运用排比说理: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 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 世判事之际。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 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运用对比说理:
•精选 •最新精品中小学课件 •7
你读了近十年书,对读书的目的、
方法和作用,已经有了一些认识。熟读
这两篇短文,在关于读书的这些问题上, 你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
•精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最新精品中小学课件
•8
短文两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
•精选
•最新精品中小学课件
•1
自由话题:
谈读书……
九年级语文上册
•精选
•最新精品中小学课件
•2
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英国哲学家、 作家。第一个提出“知识就 是力量”这个口号的人 。 《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 面的主要著作,也开创了英 国文学中有特色的体裁之一。
•精选 •最新精品中小学课件 •6
到底应该怎样理解“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中说:“陶渊明主张读书要 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 不求甚解了。”然而也有相反的看法:“陶不 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 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顺着 作者思路,就能把握文章。对这两种意见,你 是怎么看的?
•精选 •最新精品中小学课件 •3
揣摩《谈读书》中的下边两段文字,
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
这些观点的? 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 格”。 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 医”。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件:15 《短文两篇》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件:15 《短文两篇》
⑧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 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 ,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
③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 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 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 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 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 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 、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 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 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方之间游刃有余的 文章。
(武威中考)
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欢
①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
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
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手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
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治学打下基
础。
②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
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 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 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 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 ,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 ,则著作不朽矣。”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 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 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 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 小品文。
5.下面一段话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 阐述这一观点的?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 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 所学,皆成性格。” 观点:_读__书__能__够__塑__造__人__的__性__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证方法: _采__用__归__纳__法__证__明__观__点___先__分__别__列__举__六__门__学__科__的__作__用__,__最___ _后__加__以__归__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上册 15《短文两篇》(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15《短文两篇》(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
第二十页,共20页。
第八页,共20页。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 ),阐述读书的作用(能塑造人的性格 (xìnggé)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先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 塑造性格的作用(zuòyòng);再说明人 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 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第九页,共20页。
本文运用了哪些(nǎxiē)主要的论证 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第十五页,共20页。
第十六页,共20页。
探究(tànjiū)学习:
1、作者是怎样批驳别人的观点?
第一段: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 甚解都是不好的。”
第二段: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第四段:论述因为“会意(huìyì)”不易,所以陶 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第十页,共20页。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 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shēnkè), 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 辩。
(1)列举丰富翔实的例子(lì zi),论 证了“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的观点。
(2)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第十一页,共20页。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huācǎo), 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
(1)写出了读书(dú shū)对人的 天赋的作用。
(2)这样(zhèyàng)写,生动形象 、通俗易懂。
第十二页,水经蒸馏 ,味同嚼蜡矣。
(1)用“蒸馏过的水”比喻“一 本好书”,论证了“读书不能只读别 人的笔记摘要(zhāiyào)”的观点。
(2)这样(zhèyàng)写,生动形象 、通俗易懂。
第十七页,共20页。
第五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第六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态度读书 的。 第七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第八段:说明陆象山语录(yǔlù)的意思。 第九段: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蒸馏( liú )滞碍( zhì
)睾肾(gāo )
死抠( kōu)吹毛求疵( cī)豁然贯通( huò )
整体感知
作者的文题为《谈读书》,那 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的呢?
读书目的 读书方法 读书作用
正面阐述好处: Text3 怡情、傅彩、 长才
反面指出偏向: Text5 —易惰 费时过多 藻饰过多—则矫 凭条断事—学究
(7-8) 全面解释 “不求甚 解”,指 出读书不 是死抠字 眼儿,不 因某一局 部而放弃 整体。
(9) 提出自己 的观点, 强调重要 的书要反 复阅读。
精读课文
1.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一词的含 义的?
一层是表示虚心。
二层是说明读书的方法;要前后 贯通,了解大意;不死抠一字一 句,不因大失小。
第15课
短文两篇
新课导入
书是什么?自从有了书,人们给了它各种名 称和赞誉。书是人类知识的载体,书是打开人类 智慧之门的钥匙,书是储藏无数珍宝的宝库,书 是指引我们走向光明前程的指向标之一,正因为 有了书,我们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采摘硕果。 可是,你们知道应怎样读书,为什么读书吗?下 面让我们看看培根是怎么说的?
谈 读 书
(英)培根
作者简介
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 英国著名的唯物 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 始祖,作家。著有《随笔》《 新工具》等。 《随笔》共58篇,是英国文 学中的首创体裁。
字词注音
怡情( yí )统筹( chóu )藻饰( zǎo) 狡黠( xiá )咀嚼( jǔ jué )诘难( jié )
个问题》、杂文集《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
以及《邓拓散文》、《邓拓诗选》等。
文章梳理
1 2
3
4
5
(2-4) (1) 从“不求甚 解”的出处 摆出了要 入手,全面 批驳的靶 分析了陶渊 子:“对 明的读书态 何问题不 度,指出 求甚解都 是不好的。 “不求甚解” 的两层含 义。
(5-6)
提出虚心 的“不求甚 解”的读书 态度,并 举例加以 说明。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层(从开头 到“全凭观察 得之”)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举例:“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 何修剪移接。”
第二层:(“读书时不 可存心诘难作者”— “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
1.本层第一句, 作者这样写的用 意是什么?
指出读书要推敲 细思,反对故意 挑刺,迷信书本 和仅限于文字推 求。
2.对不同的书, 作者又主张怎 样?
作者主张采用 不同的读书方 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 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 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 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 注意体会其说理方法。
排比说理、归纳说理。 (正面指出)
作者进一步指出,人 的精神上的缺陷,可 以用读书来弥补,就 像身体百病,可以用 运动驱除一样。 (反面指出)
2.“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好读书”讲的是一个人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不求甚解”则强调的是读书的谦虚态度和正确的方 法。 3.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 态度?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 部而放弃了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 很不认真。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4.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主要谈读书的态度和方法问题;用了引用名言(说 理)和举例论证大方法。
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 马 南 邨
导 新课导入 入
读书有千般乐趣,万种读法。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全新的读书 方法——不求甚解。那么对这种方 法,你是怎么理解的?请大家带着 思考来学习《不求甚解》这篇课文。
作者简介
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当代作 家、杂文家、历史学家、著名新闻工作者。福建闽 侯人。1944年初,他主持编辑了我国第一部《毛泽 东选集》。主要著作有:文论集《论中国历史的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