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营养作用: • 免疫作用: • 抗衰老作用: • 抗肿瘤作用:
人体个部位的微生态系
口腔微生态系 食管与胃 肠道 阴道 呼吸道 皮肤
口腔微生态系
Nose, nasopharynx & sinuses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Staph. aureus (especially in hospital staff) streptococci (including S. pyogenes & S.pneumoniae) Haemophilus sp. Neisseria sp
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
使用抗生素 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 各种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因素
滇池水化现象
微生态失调的防治
保护好宏观生态环境 保护好微生态环境
消除引起或保持微生态失调的病理状态 消除或缓解异常的解剖机构 增强机体免疫力 合理使用抗生素 微生态调节剂的使用 微生态调节剂是指具有
Normal Microbiota of the Skin
• Resistant to drying & tolerant to high salt
• Gram-positive, salttolerant bacteria
– Staphylococci – Micrococci – Diphtheroids
改变,使药物不能结合作用
• 三,细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
• 1,改变通透性(通透减少) • 孔蛋白表达量减少
• 2,主动外排机制 • 主动将药物外排
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
• 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药敏实验,联合用药 •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 3,加强药政管理 • 4,研制新药 • 5,研制质粒消除剂 • 6,抗菌药物“轮休”
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sis):指正常微生物 群与其宿主生态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 成的生理性组合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是 一种动态平衡。
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指正常微生 物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平衡在外界环境因素 的影响下被破坏,由生理性组合变为病理 性组合状态。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消毒灭菌:严格按照消毒灭菌原则执行 • 隔离预防:包括七大类 •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涉及到抗生素的使用
原则、管理、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其 他与之有关的相应措施
病原学诊断与防治
• 1,取标本 • 2,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 • (染色,显微镜检查) • 3,分离培养 • 划平板 • 镜检 • 生化反应 • 血清血鉴定 • 动物实验 • 药敏实验
医院感染的分类
按微生物来源分类 – 内源性医院感染:自身感染 – 外源性医院感染:交叉感染
按感染部位分类:见P95表6-2 不同的医院,医院感染分布有所差别。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
以机会性致病微生物为主 常见的医院感染微生物:
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链球菌属 革兰阴性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
Mouth & throat
streptococci (mainly S. mitis & S. salivarius ) diphtheroids anaerobes (e.g. Fusobacterium sp.) Staph. epidermidis spirochaetes
牙齿上的细菌
不看不知道, 世界真奇妙
小鼠回肠柱状上皮表面附着的微生物群 落,左图为低倍放大的图片,可见丝状 细菌的附着;右图是高大放大,可见数 个细菌以末端附着在一个陷窝中。
泌尿道
Males & Females skin flora in lower urethra
外生殖器的正常菌群较多,常有表皮 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肠球菌 (Enterococcus)、棒状杆菌、类杆菌、 奈瑟氏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耻垢分枝杆菌、支原体(Mycoplasma)、 假丝酵母等。这些菌群也可以在男女 两性的尿道口发现。
外耳道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胃
Baidu Nhomakorabea
一般无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服杆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类 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双歧杆菌、真细菌、乳杆菌、白 念珠菌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阴道 乳杆菌、大肠杆菌、类白喉杆菌、白念珠菌
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 生物拮抗(antagonism): – 竞争黏附作用;产生代谢产物;营养 竞争作用;细菌素的作用
口腔中的细菌
食管与胃
Except for the transient carriage of bacteria in food, the stomach and duodenum are usually sterile as few bacteria survive the effects of gastric acid. (However, infection with H.pylori is common).
The Stomach
幽门螺旋菌
左:显微数码摄像 右:结构示意图
肠道
肠道
The Small Bowel
The small bowel is colonized by:
•Lactobacilli •Gram-negative anaerobes •enterococci •Enterobacteriaceae •mycobacteria
黄杆菌等 厌氧菌:脆弱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艰难梭菌等 其它细菌:结核杆菌、李斯特菌、非典型分支杆菌等 病毒: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肠道病毒等 真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菌、组织胞浆菌等 原虫:弓形虫、肺囊虫等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易感对象 – 年龄因素 – 基础疾病
诊疗技术及侵入性检查与治疗 – 诊疗技术:器官移植、透析等 – 侵入性检查与治疗
❖ 机会性致病菌的主要特点
• 毒力弱或没有明显毒力 • 常为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 • 新的机会性致病菌不断出现
机会性感染的易感因素
最主要是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
第四节 医院内感染(hospital infection)
概述
定义:又叫做医院内感染 (nosocomial infection)或医院内获 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包括医院内各类人员所获 得的感染,具有以下特点:
第六章 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1
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
部位 主要菌类
皮肽 口腔
葡萄球菌、类自喉杆菌、绿腋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丙酸杆菌、 白念珠菌
表皮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瑟菌、类杆菌、 梭杆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瑟菌、乳杆菌
眼结膜 葡萄球菌、类自喉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第三节 机会性感染
机会性感染——由正常菌群在机体免疫功 能低下、寄居部位改变或菌群失调等特定 条件下引起的感染。
机会性致病菌及其主要特点
❖ 机会性致病菌 来源于皮肤与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 包括:常住菌和暂住菌 常见的有: 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 变形杆菌属、沙雷菌属、葡萄球菌等。
呼吸道
皮肤
The Normal Flora: Skin
• Staph. epidermidis & other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 •diphtheroids (e.g. Corynebacterium sp. &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Staph. aureus(especially in abmormal skin, e.g. eczema)
• 4,血清学实验 • 5,分子生物学检测
细菌耐药性与控制策略
• 细菌耐药性的分类 • 一,固有耐药性 • 二,获得耐药性 • 1,染色体突变 • 2,质粒介导的耐药性 • 3,转座因子介导的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 一,钝化酶的产生 • 例如β-内酰胺酶
• 二,药物作用的靶位发生改变 • 链霉素 结合部位30S亚基上的S12蛋白构型
病原菌抗原的检测
• 1,免疫学方法 • 沉淀反应,ELISA,肥达试验
• 2,分子生物学方法 • PCR,基因芯片
病毒学诊断
• 1,标本病毒的分离 • 鸡胚培养,细胞培养,动物接种
• 2,分离病毒的鉴定 • 电镜,血清血鉴定,PCR(RT-PCR),
基因测序比对,基因芯片
真菌学诊断
• 1,采集标本 • 2,直接镜检 • 3,分离培养(沙保氏培养基)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口腔 表皮葡萄球菌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皮肤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 感染对象为在医院内活动的人员, 以住院患者为主。
– 感染的发生地在医院、发生的时 间为住院期间或出院后不久。
医院感染的特点:
– 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机会性致病微生 物为主
– 感染来源以内源性感染为主
– 传播方式与途径以接触为主
– 易感对象以医院内患者,特别是因各 种原因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为主
• Vigorous washing can reduce numbers, but will not eliminate them
Figure 14.1a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人 体 内 正 常 菌 群 的 分 布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等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微生态平衡
判定微生态平衡与否须从宿主、微生物群与环 境三方面考虑 宿主因素 正常微生物群
– 定位:指生态环境。原籍菌和外籍菌。 – 定性:指正常微生物群的种类。 – 定量:指某生态环境中正常菌群的总菌数和各
菌群的活菌数。如优势菌。
健康壮年 粪便涂片
肠道的正常菌群
健康青年 粪便涂片
健康 中年 粪便 涂片
阴道
Adult Females - Vagina
• lactobacilli • diphtheroids • anaerobes • yeast (Candida sp.)
阴道内菌群随内分泌变化而波动。阴道分 泌物中常含有无害的微球菌。初生女婴阴 道的酸碱度在5左右,主要为乳杆菌;出生 后1个月至青春期,酸碱度升至7左右,主 要菌群转为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大 肠埃希菌等。青春期后,阴道酸碱度又下 降,乳杆菌等重占优势,直至绝经期为止。
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人体 健康水平的制品,包括益生菌和益生元。
Bioremediation
• Bacteria degrade organic matter in sewage.
• Bacteria degrade or detoxify pollutants such as oil and mercury
人体个部位的微生态系
口腔微生态系 食管与胃 肠道 阴道 呼吸道 皮肤
口腔微生态系
Nose, nasopharynx & sinuses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Staph. aureus (especially in hospital staff) streptococci (including S. pyogenes & S.pneumoniae) Haemophilus sp. Neisseria sp
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
使用抗生素 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 各种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因素
滇池水化现象
微生态失调的防治
保护好宏观生态环境 保护好微生态环境
消除引起或保持微生态失调的病理状态 消除或缓解异常的解剖机构 增强机体免疫力 合理使用抗生素 微生态调节剂的使用 微生态调节剂是指具有
Normal Microbiota of the Skin
• Resistant to drying & tolerant to high salt
• Gram-positive, salttolerant bacteria
– Staphylococci – Micrococci – Diphtheroids
改变,使药物不能结合作用
• 三,细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
• 1,改变通透性(通透减少) • 孔蛋白表达量减少
• 2,主动外排机制 • 主动将药物外排
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
• 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药敏实验,联合用药 •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 3,加强药政管理 • 4,研制新药 • 5,研制质粒消除剂 • 6,抗菌药物“轮休”
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sis):指正常微生物 群与其宿主生态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 成的生理性组合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是 一种动态平衡。
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指正常微生 物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平衡在外界环境因素 的影响下被破坏,由生理性组合变为病理 性组合状态。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消毒灭菌:严格按照消毒灭菌原则执行 • 隔离预防:包括七大类 •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涉及到抗生素的使用
原则、管理、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其 他与之有关的相应措施
病原学诊断与防治
• 1,取标本 • 2,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 • (染色,显微镜检查) • 3,分离培养 • 划平板 • 镜检 • 生化反应 • 血清血鉴定 • 动物实验 • 药敏实验
医院感染的分类
按微生物来源分类 – 内源性医院感染:自身感染 – 外源性医院感染:交叉感染
按感染部位分类:见P95表6-2 不同的医院,医院感染分布有所差别。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
以机会性致病微生物为主 常见的医院感染微生物:
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链球菌属 革兰阴性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
Mouth & throat
streptococci (mainly S. mitis & S. salivarius ) diphtheroids anaerobes (e.g. Fusobacterium sp.) Staph. epidermidis spirochaetes
牙齿上的细菌
不看不知道, 世界真奇妙
小鼠回肠柱状上皮表面附着的微生物群 落,左图为低倍放大的图片,可见丝状 细菌的附着;右图是高大放大,可见数 个细菌以末端附着在一个陷窝中。
泌尿道
Males & Females skin flora in lower urethra
外生殖器的正常菌群较多,常有表皮 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肠球菌 (Enterococcus)、棒状杆菌、类杆菌、 奈瑟氏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耻垢分枝杆菌、支原体(Mycoplasma)、 假丝酵母等。这些菌群也可以在男女 两性的尿道口发现。
外耳道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胃
Baidu Nhomakorabea
一般无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服杆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类 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双歧杆菌、真细菌、乳杆菌、白 念珠菌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阴道 乳杆菌、大肠杆菌、类白喉杆菌、白念珠菌
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 生物拮抗(antagonism): – 竞争黏附作用;产生代谢产物;营养 竞争作用;细菌素的作用
口腔中的细菌
食管与胃
Except for the transient carriage of bacteria in food, the stomach and duodenum are usually sterile as few bacteria survive the effects of gastric acid. (However, infection with H.pylori is common).
The Stomach
幽门螺旋菌
左:显微数码摄像 右:结构示意图
肠道
肠道
The Small Bowel
The small bowel is colonized by:
•Lactobacilli •Gram-negative anaerobes •enterococci •Enterobacteriaceae •mycobacteria
黄杆菌等 厌氧菌:脆弱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艰难梭菌等 其它细菌:结核杆菌、李斯特菌、非典型分支杆菌等 病毒: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肠道病毒等 真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菌、组织胞浆菌等 原虫:弓形虫、肺囊虫等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易感对象 – 年龄因素 – 基础疾病
诊疗技术及侵入性检查与治疗 – 诊疗技术:器官移植、透析等 – 侵入性检查与治疗
❖ 机会性致病菌的主要特点
• 毒力弱或没有明显毒力 • 常为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 • 新的机会性致病菌不断出现
机会性感染的易感因素
最主要是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
第四节 医院内感染(hospital infection)
概述
定义:又叫做医院内感染 (nosocomial infection)或医院内获 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包括医院内各类人员所获 得的感染,具有以下特点:
第六章 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1
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
部位 主要菌类
皮肽 口腔
葡萄球菌、类自喉杆菌、绿腋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丙酸杆菌、 白念珠菌
表皮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瑟菌、类杆菌、 梭杆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瑟菌、乳杆菌
眼结膜 葡萄球菌、类自喉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第三节 机会性感染
机会性感染——由正常菌群在机体免疫功 能低下、寄居部位改变或菌群失调等特定 条件下引起的感染。
机会性致病菌及其主要特点
❖ 机会性致病菌 来源于皮肤与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 包括:常住菌和暂住菌 常见的有: 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 变形杆菌属、沙雷菌属、葡萄球菌等。
呼吸道
皮肤
The Normal Flora: Skin
• Staph. epidermidis & other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 •diphtheroids (e.g. Corynebacterium sp. &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Staph. aureus(especially in abmormal skin, e.g. eczema)
• 4,血清学实验 • 5,分子生物学检测
细菌耐药性与控制策略
• 细菌耐药性的分类 • 一,固有耐药性 • 二,获得耐药性 • 1,染色体突变 • 2,质粒介导的耐药性 • 3,转座因子介导的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 一,钝化酶的产生 • 例如β-内酰胺酶
• 二,药物作用的靶位发生改变 • 链霉素 结合部位30S亚基上的S12蛋白构型
病原菌抗原的检测
• 1,免疫学方法 • 沉淀反应,ELISA,肥达试验
• 2,分子生物学方法 • PCR,基因芯片
病毒学诊断
• 1,标本病毒的分离 • 鸡胚培养,细胞培养,动物接种
• 2,分离病毒的鉴定 • 电镜,血清血鉴定,PCR(RT-PCR),
基因测序比对,基因芯片
真菌学诊断
• 1,采集标本 • 2,直接镜检 • 3,分离培养(沙保氏培养基)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口腔 表皮葡萄球菌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皮肤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 感染对象为在医院内活动的人员, 以住院患者为主。
– 感染的发生地在医院、发生的时 间为住院期间或出院后不久。
医院感染的特点:
– 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机会性致病微生 物为主
– 感染来源以内源性感染为主
– 传播方式与途径以接触为主
– 易感对象以医院内患者,特别是因各 种原因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为主
• Vigorous washing can reduce numbers, but will not eliminate them
Figure 14.1a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人 体 内 正 常 菌 群 的 分 布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等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微生态平衡
判定微生态平衡与否须从宿主、微生物群与环 境三方面考虑 宿主因素 正常微生物群
– 定位:指生态环境。原籍菌和外籍菌。 – 定性:指正常微生物群的种类。 – 定量:指某生态环境中正常菌群的总菌数和各
菌群的活菌数。如优势菌。
健康壮年 粪便涂片
肠道的正常菌群
健康青年 粪便涂片
健康 中年 粪便 涂片
阴道
Adult Females - Vagina
• lactobacilli • diphtheroids • anaerobes • yeast (Candida sp.)
阴道内菌群随内分泌变化而波动。阴道分 泌物中常含有无害的微球菌。初生女婴阴 道的酸碱度在5左右,主要为乳杆菌;出生 后1个月至青春期,酸碱度升至7左右,主 要菌群转为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大 肠埃希菌等。青春期后,阴道酸碱度又下 降,乳杆菌等重占优势,直至绝经期为止。
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人体 健康水平的制品,包括益生菌和益生元。
Bioremediation
• Bacteria degrade organic matter in sewage.
• Bacteria degrade or detoxify pollutants such as oil and merc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