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修检测(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北师大版
高三高考历史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历史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战国时代的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也认为:“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这反映()A.诸子思想出现相互交融B.统一具有一定社会基础C.中央集权得到普遍认可D.战乱催生专制主义思想2.(4分)王莽改革时“言必称三代,事必据《周礼》”一部《周礼》几乎是王莽新政的蓝本。
例如王莽依据周礼实行王田制,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男丁8 口以下之家占田超过一井(九百亩)者,分余田给邻里乡党,结果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这说明()A.周礼已不再具有现实价值B.王莽已具有超越时代的经济思想C.地主土地所有制遭到破坏D.生产关系调整应适应生产力水平3.(4分)如图反映的是元朝的漕运和海运路线图,据图可推知()A.南北经济差异导致长途贸易兴盛B.全国主要财赋集中在江南C.蒙元政府开始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北方经济相对于南方更具优势4.(4分)明成祖在位时,选拔一些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
从此,形成一个常设的秘书咨询机构,俗称“内阁”,主要工作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
到了清朝,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的文书了。
内阁职能变化说明()A.内阁制度威胁皇权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中枢机构发生异变D.内阁失去存在意义5.(4分)《时报》于1911 年11 月、12 月登载了《女子军》、《金戒指助军饷》、《女子革命军赴前敌》几幅纪事画。
这些画作反映出()A.媒体注重宣传保护女性的权利B.政治革命使女性平等地位确立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6.(4分)1920 年5 月以后,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劳动者》、《劳动音》、《劳动界》等刊物,《劳动音》的创刊宗旨中指出“要排除那帮不劳动而食的人,阐明真理,增进一般劳动同胞的知识,研究些方法以指导一般劳动同胞的进行,以解决这不公平的事情,改良社会的组织”这些刊物的创办说明()A.五四推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社会主流思想出现变革C.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D.中共成立的条件已成熟7.(4分)1954 年12 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直属国务院。
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_word版含解析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二)1、[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在彼得格勒起义胜利的第二天,苏维埃政权通过了《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建议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协约国拒绝了这一建议。
1918年,苏俄同德奥集团签署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协约国打着防止德国入侵和保护侨民利益的旗号,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向“俄国一切政治团体”发出呼吁:建议“俄国一切政治团体”各派3名代表,在战胜国的参与下举行谈判,签订停战协定和停止军事行动。
2月,苏维埃政府在复文中指出:只要各资本主义国家停止资助俄国的反动势力,各自召回进入俄国领土的军队,俄国内战即可停止。
但是巴黎和会仍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并剥夺了其参加巴黎和会的权利。
直到1934年,在国际联盟各成员国的邀请下,苏联加入国联,并成为常任理事国,重新回到世界政治舞台。
凡尔赛体系封锁社会主义苏联的初衷和职能彻底破产。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协约国将苏俄排除出世界政治舞台的手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联盟接纳苏联的原因。
2、【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世纪后半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高杀伤的现代化军事武器产生。
早在一战爆发前,英德两国就利用科技竞相建造巨型铁甲战舰,军备竞赛日趋火热。
战争爆发之后,科学技术更像一股魔幻般的力量把各方都投入到军备竞賽上来,各种军事发明层出不穷。
开战之初出现于西线的“大白莎”巨炮和1918年出现的巴黎大炮,是科技与武器研制结合的典范之作。
战争后期德国发明的铁路炮。
适应了机动与火力的双重需要。
作为制造炸药的重要原料“硝酸”,最初硝石法的制造工艺受硝石储量影响。
但德国在1913年掌握了合成硝酸技术后,扩军备战占得了先机,也使英法等国对战争进程作出了错误预判。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的出现和飞机在战场的运用,改变了交战双方的战斗方式和作战理论。
2020版高考历史 选修检测(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
选修检测(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1.(2019·广东六校联考)材料一对于战争,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认为:“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
”而中国春秋时期齐国大将军司马穰苴则说:“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材料二1995年,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决策人物之一、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评价这场战争说:“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利,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
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
”(1)试对材料一中毛奇与司马穰苴不同的战争观做简要归纳与点评.(10分)(2)材料二中麦克纳马拉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仍重复着类似的错误”产生的原因.(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二人的言论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毛奇的观点美化战争,有军国主义倾向;司马穰苴认为战争为权宜之计,且主张以战止战,较为中肯。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知,反对美国利用自己的理想和制度去塑造别国,干涉别国内政,发动战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可知,二战后,美国意图独霸世界,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答案:(1)毛奇认为:战争揭示人类的高尚品德;战争能消除人类的自私自利;战争能重新安排世界秩序.点评:这是美化战争,宣扬军国主义的错误观点。
司马穰苴认为:战争不是治国正途,只是权宜之举;“以战止战"的战争才是正义的战争;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2019高考历史专题训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答案和解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一……二……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四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根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岳麓书社)目录摘编材料二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
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
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所有这些都促使双方继续争论谁应对战争负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列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科技和思想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对其再补充两项,并说明补充理由。
(2)材料二中的《凡尔赛和约》对战争的责任是怎样认定的?这一认定是否公平?谈谈你的看法。
2.(2017课标全国Ⅱ,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
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
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
”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
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
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达拉第被当作凯旋的英雄得到迎接和欢呼。
2020年高考历史:选考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2)主要原因:欧洲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对峙。
(3)催化因素: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4)思想根源: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5)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
2.过程3.性质、后果(1)性质: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讲都是非正义的。
(2)后果①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②西欧相对衰落,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
③引发了独立和革命浪潮,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高潮。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凡尔赛体系(1)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等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条约与《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盟约结为一体,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
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和约的主要内容包括: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军备问题、赔款问题。
(2)实质:列强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3)影响①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矛盾。
②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欧洲出现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③体系充满了掠夺性和分赃性,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使这一体系不能稳定、持久。
2.华盛顿体系(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日三国在亚太地区相互争夺,为缓和它们之间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而召开华盛顿会议。
(2)内容①《四国条约》:美、英、法、日四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英日同盟解散。
是美国外交的胜利。
对日本来说,一方面其扩张野心受到遏制,另一方面其在太平洋上的权益得到了大国的承认。
②《五国海军条约》:美、英、日、法、意分别规定五国海军主力舰吨位的比例。
其签订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的丧失,日本主力舰吨位劣于英、美,是美国外交的又一胜利。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选考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期间开罗会议中有关中国问题的处理及中美、 中日关系问题,隐性考查台湾问题这一热点问题。第 (1)问, 《开罗宣言》 中有关中国领土问题的内容,可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意义”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第(2)问,从中国地位、中美合作、中美日关系及美国的目的 等角度回答。
答案:(1)内容: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 等,归还中国。 意义: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 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2)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 再起;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
(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全面爆发初期英法对德国经济封锁的措施和作 用,主要考查学生概括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第(1)问,据材料从成立 机构、封锁手段及目的等方面概括。第 (2)问,从英法两国采取的封锁手 段的效果角度分析说明。
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 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 14 国首席代表 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 月 25 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 。次 日,与会的 50 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 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 国的主要原因。
2018· 高考 全国卷Ⅰ
比较、背 景类
2018·高 考全国卷 Ⅱ
联合国的 产生
张海鹏主编 《中国近代 通史》
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和平与战争 文字题训练(含答案和解析)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1904年,六个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了两大卡特尔。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材料二 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
1870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
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材料三 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王春来等《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1)材料一中的“卡特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
(2)依据材料二,归纳1870至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皮洛夫表达了什么意向?为实现这种意向德国做了哪些准备?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综合分析能力。
第(1)问“卡特尔”是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
第(2)问德国经济发展特点立足材料概括,发展原因结合所学从政治、科技、对外关系分析。
第(3)问实际上是分析德国崛起的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影响,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答案:(1)垄断组织。
化学工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
(2)特点:经济飞速发展,增速超过英法老牌国家;1913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超过英国,但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低于英国。
2020版高考历史选修检测(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doc
2020版高考历史选修检测(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选修检测(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有这样的描述西线战事成为杀戮战场。
几百万人隔着沙袋筑起壁垒,彼此虎视,日夜在战壕里面,人鼠同居将领们一再想要突破对峙的僵局,于是每回攻击令一下,便是几昼夜,甚至几周无休止的炮火轰击,之后举目狼藉,到处是泥浆满身的弃尸。
下列结论不能从文中得出的是A.描述的是二战惯用战术阵地战B.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C.战争呈现持久作战的状态D.交战一方中有德国军队解析选A 二战惯用战术是闪电战,与材料中描述的阵地战不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2.对一战中某战役的描述如下“7时30分左右,远方地平线上突然出现了十几个运动着的‘黑点’它们渐渐接近了,德军士兵们依稀听到了一种奇怪的轰鸣声,其间还隐约夹杂着钢铁的撞击声德军士兵在这突如其来的‘钢铁怪物’面前,其抵抗意志顷刻间就彻底崩溃了。
”该战役A.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失败B.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C.由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地区主动发起D.促使战争的重心开始回到东线解析选C 材料中的“钢铁怪物”是一战中出现的新式武器坦克,坦克第一次亮相于1916年爆发的索姆河战役。
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失败的是马恩河战役,故A 项错误;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双方伤亡惨重,但仍未决出胜负,不具有决定意义,故B项错误;为牵制德国,支援凡尔登,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地区主动发起了索姆河战役,故C项正确;1915年,德、奥匈把进攻重点放在东线,想一举击溃俄国,故D项错误。
3.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历史的消极影响,①是科技领域影响,符合题意的应该是②③④。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修强化训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及答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针对训练卷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012·辽宁沈阳、大连第二次联考,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根本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一个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于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一方,弱者碰壁,就像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争一样。
——诺曼·安吉尔《大幻影》(1909年)材料二作为判断一场争执的是非对错的法庭,战争是残酷、不可预测而又代价惨重的……让那些深信战争能够裁决正义的人牢记,战争的结果可能更少依赖于交战双方的正义,而更多依赖于交战双方的狡猾奸诈。
而战争的代价则是昂贵的。
一千万名死者和两千万名伤残者……正是此案出具的用以判定罪责和处罚双方凶手的可怖判决书。
——大卫·劳合·乔治《战争回忆录》(1933~1936年)(1)指出材料一中“军备竞赛”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并说明其由。
(不得摘抄原文)2.(2012·陕西三模,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3年8月,在魁北克美英首脑会议上,美国再次强调中国战场的重要性……10月30日,中国驻苏大使傅秉常受命签署中、苏、美、英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而后,中国作为建立国际组织的四个发起国之一,积极参加了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与美、英、苏共同发起了旧金山制宪会议,成为联合国安会常任事国之一。
——《抗战外交与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材料二联合国创建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凯歌声中。
1942年1月1日,正在对德、意、日法西斯作战的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
1945年4月25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
6月26日,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后又有波兰补签。
同年10月24日,中、法、苏、英、美和其他多签字国递交了批准书后,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2020届高考历史常考题型: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法德之间长达百年之久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辖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5月9日) 材料二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1)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
(2)建立对待第三方国家的共同关税税率和共同贸易政策。
(3)在各成5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57年3月5日)材料三西欧……是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
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法德之间长达百年之久的冲突”主要指哪些冲突?《舒曼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从内外两个方面归纳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标。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美国遇到了“竞争”和“挑战”?2、材料一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材料二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制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1911年4月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材料三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注:这里指刚果)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
2020年高考历史选考题强化专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答案
选考题强化专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50.0分)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945年,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人们看到了核武器可怕的威力。
20世纪60年代,随着苏联和美国加紧进行核试验,完善核武器,世界上反对核扩散的舆论日益强烈。
美苏为了保住他们的核优势,乘机推动签订关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谈判,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于1968年7月1日分别在华盛顿、莫斯科、伦敦开放签字,当时有59个国家签约加入。
1970年3月5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正式生效,有效期25年。
该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
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规定,只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可以拥有核武器,同样是主权国家,而其他的国家却被剥夺了发展核武器的权利。
——摘编自黄莉娜《析(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订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影响。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944年6月6日,盟军先头部队跨越英吉利海峡,登陆诺曼底。
此前,东线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虽然扭转了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局势,但德国仍占领着欧洲大陆大部分地区,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诺曼底登陆战役中,德军兵力损失就超过40万。
1944年12月,德军在西线战场上的兵力由原来诺曼底登陆时的60个师增加到了76个师和旅,而东线苏德战场上的德国陆军占陆军总人数的比重,从1944年初的70%下降到1945年初的57%~59%.诺曼底登陆战役打响后,德军隆美尔元帅竭力主张结束战争,同希特勒发生了激烈争论,部分高级将领还组织了暗杀希特勒的政变。
诺曼底登陆后,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也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武装斗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摘编自洪飞等《试论第二战场开辟的作用》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诺曼底登陆战役爆发的背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4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单元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测试卷(十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019届福建南平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材料1917年2月,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攻击。
对此,中国政府以中立国的身份,从维护国际公法和遵守人类公理道义原则出发,对德国提出严正抗议。
1917年3月14日,北京政府发布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的布告。
8月14日发布《大总统对德宣战布告》,并立即收回德国在天津、汉口的租界。
至此,中国正式成为协约成员国并加入国际体系。
一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成为国际联盟创始会员国之一。
西方学者白鲁恂评论说,北京外交官是中国最成功的文人领袖,他们巧妙地利用国际均势及当时的世界同情,达成与中国国力全不相称的成果。
——摘编自李志学《“一战”对德外交与中国加入国际体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中国对德外交取得的积极成果。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一战期间中国对德外交取得成功的原因。
(7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收回德国在天津、汉口的租界”得出收回列强侵占的部分权益;依据材料“中国正式成为协约成员国并加入国际体系”得出主动加入国际体系;依据材料中“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成为国际联盟创始会员国之一”得出参与国际事务;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民族认同。
第(2)问,依据材料“一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成为国际联盟创始会员国之一”得出一战的契机(有利的国际形势);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爱国外交官的努力;群众运动(有识之士和社会舆论的支持);依据材料“当时的世界同情”得出盟国的支持。
答案:(1)成果:收回列强侵占的部分权益;主动加入国际体系;参与国际事务;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民族认同。
(2)原因:一战的契机(有利的国际形势);爱国外交官的努力;群众运动(有识之士和社会舆论的支持);盟国的支持。
2.(2019届安徽黄山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试题精选2及答案解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试题精选(2)重庆市南川中学校高翼一,选择题1、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
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
”此话表明英国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衡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西线上的重要战役有①马恩河战役②凡尔登战役③索姆河战役④色当战役w.w.w.k.s.5.u.c.o.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3、一战前夕,科技发明运用到武器研制上,相继问世的新武器中不包括A.潜艇B.飞机C.坦克D.原子弹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B.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C.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经济崩溃D.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5、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A.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6、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②对德国的军备严格限制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④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熙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
此话的含义是指巴黎和会上A.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B.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C.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D.美日争夺中国矛盾尖锐华盛顿会议召开时,国际形势的状况不包括()A. 英、美、日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B.日本利用战争时机独霸中国C.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D.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异常尖锐9.下列条约中,对英国打击最大,对美国最为有利的是()A. 四国条约B.五国海军条约 C. 九国条约 D. 凡尔赛和约10、《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缔约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用和平方法处理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共处五项原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关于30年代至二战前国际形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到挑战,逐步崩溃世界大战的欧、亚策源地形成,局部战争开始C.全世界面临着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威胁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形成12.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A.发动对苏联的战争B.进入莱茵非军事区C.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D.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13.1936年,当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买武器时,国联却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4)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含解析
(4)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70年,拉美21国通过了《拉丁美洲国家关于海洋法宣言》,宣布各签字国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
美苏则鼓吹“公海自由”论,极力抵制拉美国家的海洋权主张。
1973年,非洲统一组织通过了《关于海洋法问题的宣言》,宣布非洲国家有权建立限度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或管辖范围。
同年,在美苏等国推动下,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开幕,拟缔结《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会期长达10年。
1981年里根政府上台后,立即宣称对公约中的第十一部分“国际海底区域制度”不满。
该部分规定,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洋底土及其资源规定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建立“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这一权利。
还规定海底资源开采者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无偿转让深海采矿技术,并要求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时要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到1982年,与会国最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该公约,但美、英、法、德四国反对。
——摘编自苗蓿蕾《美国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原因探析》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反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行为。
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第二部分“盟国的权力”中关于“与日本政府的关系”规定,“最高统帅将通过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政府机构及其代理机构行使其权力,但以能圆满地推行美国的政策为度”。
美军进占日本之初,由于对日作战刚刚取得最后胜利,推行以非军事化和民主化两大原则为指导思想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解散日本军队、逮捕战犯、整肃军国主义分子、进行农地改革、解散财阀等。
材料二《波茨坦公告》第十一条对日本赔偿问题的原则是:“日本将被准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需及可以偿付实物赔偿之工业,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装作战之工业不在其内。
”美国占领日本初期,对处理日本赔偿问题持比较积极的态度。
2019年北师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选考部分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栏目 导航
知识系统归纳整合
高考备考方略汇萃 高考冲关即时演练
2019版高三一轮
(对应学生用书第 288 页)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20 世纪初的世界已形成一个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 (2)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 团。 (3)20 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 (4)欧洲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行,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 (5)1914 年 6 月 28 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
返回导航
2019版高三一轮
3.后果和影响 (1)后果: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削弱了英法,欧洲国际地位下降; 美日崛起;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 发展;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 观念。
返回导航
2019版高三一轮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体系 构成 华盛顿体系
由对德《凡尔赛和约》及对奥、保、匈、土 《四国条约》 《五国条约》 等国的和约共同构成 《九国公约》
实质 影响
列强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确立的国际关 列强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系新秩序 确立的国际关系格局
库尔斯克战役
—
返回导航
2019版高三一轮
3.影响 (1)为基本清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使和平思想深 入人心。 (2)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局势。 (3)客观上推动和诱导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4)唤起了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生命与自由等问题的重视和反思。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
选修学案2 20世纪的斗争与和平1.(2024·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材料:从一起先,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就与希特勒为敌,但这些国家并没有插手斗争初期事态的发展……1940年,希特勒迅猛善战的陆军和技术娴熟的空军可以接着东征西讨了。
希特勒的空军擅长闪击,水平一流。
巴黎的高层信念十足,他们根本不认为希特勒的军队会占据法国的土地,法国的大多数领导人认为,此次斗争将是一战的重演,打的是防守和封锁,他们寄希望于面对德国的一条长长的防卫工事……由于英国迟迟没有派兵支援,法国一起先只得孤军作战……1940年6月14日,正是撤离敦刻尔克的十天后,第一批德国士兵已经打算好挺进法国,法国的政府高层,不等他们驱车离开巴黎,他们的心便早已飞走。
倘如法国擅长利用对地形的熟识,抓住德国供应线漫长薄弱的软肋,再调动起爱国精神,法国便可以在坎坷的山脉里重整旗鼓,接着作战。
然而,失败的心情还是占了上风。
6月17日,一位美国记者到达被德军占据的巴黎,他这样描述当时的氛围:“我感到,眼前的法国社会陷入了彻底的崩溃。
”五天之后,法国已经打算正式签署倒戈书。
6月22日下午稍晚时分,在法国的一片森林里,法国代表签署了停战协定,成了斗争中第一个崩溃的民主国家……信念满满的希特勒独自作出确定,在1941年进攻苏联,他自信的认为用不上半年就能折服苏联……东京的日本事袖意识到,他们有了战胜宿敌的大好机会,寒冬将近,打消了日本攻击苏联的念头……英美对日本的敌意越来越浓,这些都促使日本做出攻击赤道旁边地区的确定。
——杰弗里·布莱内《20世纪简史:从无线电到柏林墙》(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分析法国沦陷的缘由。
(2)结合材料和所学,请分析法国沦陷后给二战带来的影响。
解析:(1)依据材料“希特勒迅猛善战的陆军和技术娴熟的空军可以接着东征西讨了。
希特勒的空军擅长闪击,水平一流”可知德军精良的装备和细心的作战安排;依据材料“他们寄希望于面对德国的一条长长的防卫工事”可知法国军事思想的保守;依据所学可知国际上绥靖主义盛行以及法国国防观念的淡薄等。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4分)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3.(4分)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4.(4分)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5.(4分)“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6.(4分)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7.(4分)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高考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店铺学习吧!下面店铺网的小编给你们带来了高三历史学习方法文章《高考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供考生们参考。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历史真题与答案解析【真题再现】1、(09上海历史)“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B、时间C、参加者D、地点【答案】C【解析】公车上书中康有为联络的是在京参加应试的各省举人,不是各省官员。
2、(09上海历史)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饰,茶室是日本传统的休闲场所,能剧和狂言属于日本四种古典戏剧形式之列。
它们与西服、酒吧和西洋歌剧并存,体现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文化的多元化。
3、(09浙江文综)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C【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材料的能力。
农业税的“消”有可能是农业生产削弱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税率降低引起的,①说法错误。
2020年高考之历史选修提分攻略专题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答案
专题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近五年,新课标全国卷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考查多是源于选修3中的重要战争。
命题范围上,多以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国家关系为主;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将选修与必修相结合进行考查。
命题的内容多与当前国际关系有关。
将朝鲜、南海等国际热点问题与联合国的作用等历史问题相联系,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爆发的原因与当今世界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等相结合,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
考查形式上,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
设问方式上,一般为2问,考查某种国际关系出现的背景、原因或战争出现某种结果的原因及影响。
具体如下表所示:地方卷中,涉及考查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试卷主要有浙江选考试卷、海南卷和天津卷。
浙江选考卷中,这部分内容属于必做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多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和重大历史事件;海南卷则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2019年考查解放战争(设问:主要措施、意义),2018年考查《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设问:内容、意义),2017年考查《凡尔赛和约》(设问:诉求、影响),2017年考查《拉巴洛条约》(设问:与《凡尔赛和约》性质上的不同,影响),2016年考查国际联盟(设问:与联合国宗旨的共同之处,缺陷),侧重于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战后的国际秩序。
天津卷中,2018年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017年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华盛顿会议,2016年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美日关系,2015年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参战意图。
1.(2019年4月浙江选考,22,2分)张伯伦相信,通过一场重要的外交活动,他为他的同家已经赢得了一个重大胜利。
刚下飞机,这位喜形于色的首相面对着昂扬的人群宣称:“我相信,我们的时代得救了!”但丘吉尔对此予以激烈批评,并称这是“一个全面且彻底的失败”。
张伯伦的这场外交活动是A.凡尔赛会议B.慕尼黑会议C.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的谈判D.缔结《非战公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慕尼黑会议践踏弱小国家利益,标志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壮大了德国法西斯势力,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检测(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019·广东六校联考)材料一对于战争,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认为:“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
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
”而中国春秋时期齐国大将军司马穰苴则说:“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
权出于战……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材料二1995年,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决策人物之一、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评价这场战争说:“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利,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
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
”(1)试对材料一中毛奇与司马穰苴不同的战争观做简要归纳与点评。
(10分)(2)材料二中麦克纳马拉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仍重复着类似的错误”产生的原因。
(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二人的言论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毛奇的观点美化战争,有军国主义倾向;司马穰苴认为战争为权宜之计,且主张以战止战,较为中肯。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知,反对美国利用自己的理想和制度去塑造别国,干涉别国内政,发动战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可知,二战后,美国意图独霸世界,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答案:(1)毛奇认为:战争揭示人类的高尚品德;战争能消除人类的自私自利;战争能重新安排世界秩序。
点评:这是美化战争,宣扬军国主义的错误观点。
司马穰苴认为:战争不是治国正途,只是权宜之举;“以战止战”的战争才是正义的战争;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点评:这比较客观中肯地看清了战争的本质。
(2)观点:反对美国用自己的理想和制度去改造别国,发动干涉战争(或人权干预战争)。
原因:冷战后美国仍推行霸权主义,企图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建立单极世界。
2.材料一战争之初,中国政府宣布了中立的立场。
但此后协约国在争取盟邦的斗争中,曾敦促中国参战,日本却竭力阻挠。
日本阻挠的原因是,惧怕中国在战后的和会上,以战胜国资格收回山东的权利。
1919年4月30日,威尔逊(美)、劳合·乔治(英)和克里孟梭(法)举行“三巨头”会议,最后一次讨论山东问题,日本代表被邀出席,中国代表团被摒除在外。
会议决定把日本继承在山东的权益的要求写入对德和约。
——摘编自董继民、董俊霞《论一战外交与中国》材料二1943年3月,罗斯福会见英国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时坚持“在解决世界问题时,需要把中国和其他世界强国联合在一起”。
尽管英国当局持否定观点,但还是和美国一道同国民政府签署了新条约,正式废除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美、英、苏三国均表示保证中国作为将建立的新联合国组织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国际地位的不同。
(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地位不同的原因。
(11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中国代表团被摒除在外。
会议决定把日本继承在山东的权益的要求写入对德和约”得出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受到战败国的待遇;由材料二“在解决世界问题时,需要把中国和其他世界强国联合在一起”得出二战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
第(2)问,由材料一“战争之初,中国政府宣布了中立的立场。
但此后协约国在争取盟邦的斗争中,曾敦促中国参战”得出一战时,中国参战时间较晚,对一战的进程和结局影响有限;由材料一“日本却竭力阻挠”“日本阻挠的原因”得出受日本压力的影响。
结合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得出二战时,中国战场是开辟最早的反法西斯战场;由材料二“需要把中国和其他世界强国联合在一起”得出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1)不同: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受到战败国的待遇;二战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
(2)原因:一战时,中国参战时间较晚,对一战的进程和结局影响有限;受日本压力的影响。
二战时,中国战场是开辟最早的反法西斯战场;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3.(2019·张家口调研)材料二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奥地利。
1954年初,在苏、美、英、法四国外长会议上,苏联提出对奥和约的建议,美、英、法三国拒绝接受。
但是苏联关于对奥和约的声明,却引起了奥地利国内的积极响应。
1955年4月中旬,奥地利与苏联就缔结和约举行会谈。
奥地利接受苏联倡议,保证奥地利国家中立化。
苏联则表示无偿地签订对奥和约,并从奥地利撤回苏联军队,不必等到缔结对德和约,四国占领军队就可能撤出奥地利。
1955年5月15日,苏、美、英、法、奥五国外长在维也纳签订了对奥和约——《重建独立和民主奥地利的国家条约》,同年7月27日生效。
10月26日,奥地利国会通过关于中立的宪法条文,自愿宣布永久中立,不参加任何军事同盟,也不允许别国在自己的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对奥和约签订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对奥和约签订的影响。
(7分)解析:第(1)问,从苏联的外交政策,奥地利对倡议的态度,美、英、法三国外交态度转变等方面分析原因。
第(2)问,据材料“苏、美、英、法、奥五国外长在维也纳签订了对奥和约”可知结束了四大国对奥地利的占领,解决了二战遗留问题;据材料“奥地利国会通过关于中立的宪法条文,自愿宣布永久中立,不参加任何军事同盟,也不允许别国在自己的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可知缓和了欧洲局势,奥地利永久中立带来了持久的政治稳定。
答案:(1)苏联在奥地利问题上调整外交策略,进行主动外交;奥地利积极响应并接受苏联的倡议,保证中立;美、英、法外交态度由拒绝到支持。
(2)结束了四大国对奥地利的占领,解决了二战遗留的一大问题;对世界局势特别是欧洲局势的缓和起了积极作用;为奥地利带来了持久的政治稳定。
4.材料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美、苏、英三国首脑达成了一份关于苏联参加对日战争条件的协定,它规定战后维持外蒙古现状、大连商港囯际化、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中苏共同经营中东与南满铁路等。
中国政府(国民党)在掌握了该协议的内容后,“邀请”美国介入未来中苏关系的外交活动。
然而基于对苏联参战的需要,美国政府以“中立政策”拒绝了中国。
美国代理国务卿格鲁提醒杜鲁门,苏联正在迫使中国政府和平接受中共,且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与美国的利益相违背,呼吁采取有关措施。
中国政府也多次与美国谈判,积极鼓励和说服美国介入中苏关系……波茨坦会议前夕,美国成功试爆原子弹,这迅即成为替代苏联参战的最佳途径,美国对中苏关系的态度发生巨变:美国政府不但一反一个月前拒绝介入中苏关系的立场,而且对中国表示支持,正式出面试图影响干预中苏谈判。
——摘编自张振江《波茨坦会议与美国中苏政策的转变》(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期美国政府对中苏关系的基本立场。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中苏关系立场转变的原因。
(6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对比分析其基本立场。
第(2)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国民政府、苏联对中国的态度、美国军事实力的变化等方面概括其立场转变的原因。
答案:(1)立场:与苏联签署《雅尔塔协议》,损害中国权益;在中苏交涉中拒绝支持中国政府维护主权;原子弹的成功试爆后转而支持中国政府对苏斗争,维护中国权益。
(2)原因:利用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中国国民政府软弱;原子弹实验成功后,美国选择支持中国,遏制苏联和中国共产党。
5.(2019·唐山摸底)材料1903年,美国以武力为后盾,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永久使用、占领和控制”巴拿马运河的权利。
美国由此重兵进驻运河区,把持了运河区的行政、司法、警察、铁路、财政等一切大权,使运河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殖民飞地”。
1973年召开的不结盟国家的政府首脑会议以及拉美国家波哥大会议坚决支持巴拿马政府和人民对运河区的主权要求。
1974年美国终于不得不同意“迅速结束”它对运河的管辖权。
经过时断时续艰难曲折的谈判,1977年9月7日,巴拿马和美国在华盛顿签订了新《巴拿马运河条约》与《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永久中立和经营的条约》,废除1903年的美巴条约,1999年12月14日,巴拿马正式收回运河主权,美国结束了对巴拿马运河的长期控制。
——摘编自百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攫取巴拿马运河的历史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7年巴拿马和美国签订新条约的原因。
(9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美国以武力为后盾,通过不平等条约”得出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实力大增;结合巴拿马运河的地理位置得出巴拿马运河的开通,使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程大大缩短,极具战略和经济价值;由材料“美国由此重兵进驻运河区,把持了运河区的行政、司法、警察、铁路、财政等一切大权”得出美国积极向亚太地区扩张。
第(2)问,由材料“巴拿马政府和人民对运河区的主权要求”得出巴拿马人民的长期抗争;由材料“1973年召开的不结盟国家的政府首脑会议以及拉美国家波哥大会议坚决支持”得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由“1974年”和“迅速结束”并结合当时的背景可知石油危机及欧日崛起对美国造成了冲击。
答案:(1)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实力大增;巴拿马运河的开通,使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程大大缩短,极具战略和经济价值;美国积极向亚太地区扩张。
(2)巴拿马人民的长期抗争;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由于经济危机的打击及欧日的竞争,使美国经济实力下降。
6.(2019·永州一模)材料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苏联、东欧局势的变化、德国统一提上日程以及欧共体影响日增,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为防止具有地缘优势的苏联在影响欧洲未来的进程中取得主动权,美国提出大西洋主义,以图建立一个在美国领导下的欧洲。
其主要构想是:北约仍将是大西洋两岸共同的军事组织,并将进一步扩大其职能,使之成为肩负欧洲防务、政治和经济事务的超级机构;要求欧共体向其他国家开放,用条约的形式把美国同欧共体连结起来,使欧共体在促进苏联和东欧转化方面发挥更大的“政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