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健品史上的九大品牌兴衰史

合集下载

中国保健品史上的九大品牌兴衰史

中国保健品史上的九大品牌兴衰史

中国保健品史上的九大品牌兴衰史一、辉煌不再1.太阳神:盲目多元化企业名称:中国太阳神集团有限公司领军人物:怀汉新(现名骆辉),太阳神创始人、生物健技术持有人。

王哲,哈佛大学MBA工商治理硕士,1997年接替怀汉新出任太阳神集团总裁。

出生地:广东企业进展的“重武器”:高达26亿元的太阳神品牌、有“商业黄埔军校”美誉的人才储备、中国第一个导入CI的企业。

产品宣传的“火力网”:利用新闻、广告和获奖效应推动产品的销售。

旗帜产品:太阳神生物健口服液、猴头菇口服液衰落缘故:盲目多元化进展1987年底,太阳神的前身“黄江保健品厂”在广东东莞黄江镇挂牌,随后,黄江厂参加了由国家体委举办的全国第一次保健品评比活动,而“万事达生物健”一举获得了“中国运动营养金奖”,并得到了媒体的广泛报道。

1988年初,生物健技术的持有人怀汉新辞去公职,投入“生物健”,8月,黄江厂的厂名、商品名和商标统一更换为“太阳神”(APOLLO),当年实现销售收入750万元,1990年,销售额跃升至2.4亿元,同年,怀汉新“杯酒释兵权”,重金聘用一批青年才俊换下了一同创业的9位高层元老,并导入当时颇为先进的CI战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太阳神的广告和品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催熟了当时还专门微小的中国广告产业。

1993年,太阳神的营业额高达13亿元,市场份额最高时达63%。

现在,怀汉新吹响了多元化进展的号角,1993年,太阳神接连上马了包括房地产、石油、边贸、酒店业、化妆品、电脑等在内的20多个项目,在全国各地进行大规模的收购和投资活动,短短两年间,太阳神转移到这些项目中的资金高达3。

4亿元,但不幸的是,这些投资全部打了水漂。

1995年底,太阳神在香港上市后,股价直跌,1997年亏损1。

59亿元,股价一度跌至港币9分左右。

现在,怀汉新主动从总裁位置上引退,请来哈佛MBA工商治理硕士王哲担任企业总裁,但并不了解中国保健品行业的王哲并没有能挽救太阳神,并导致了企业人才外流、市场销售连续下滑的现状。

中国保健品发展

中国保健品发展

一:中国保健品发展(fāzhǎn)阶段1987年:初露头角,以杭州保灵为代表(dàibiǎo)的蜂王浆产品拉开了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帷幕。

1988年:太阳神、娃哈哈分别以“生物键口服液”和“娃哈哈儿童营养液”掀起国内保健品市场第一轮消费(xiāofèi)热潮。

1989年:振华851在福州、昂立一号(yī hào)在上海问世。

振华851的畅销给中国保健品市场的消费热潮又加活力,其庞大的代理商中有不少人成为后来保健品市场的弄潮儿。

1990年:沈阳飞龙(fēi lónɡ)以“飞燕减肥茶”和“延生护宝液”起家,并在保健品市场上崭露头角。

1991年:保健品市场突破100亿元。

1992年:深圳太太集团成立,推出“太太口服液”迅速红遍中国。

1993年:马家军为“中华鳖精”作形象代言人,带动保健品市场上升。

巨人集团涉足保健品行业,“脑黄金”问世。

飞龙用1亿元的广告投入,换来了2亿元的利润,飞龙开始腾飞。

武汉红桃K集团成立。

太阳神创出13亿元的销售记录,成为中国保健品行业的第一代霸主。

1994年:红桃K技术工艺列入国家科委火炬计划项目。

“三株口服液“在济南问世,保健品生产厂家已由最初不到100家增加至3000多家。

产品品种多达三万种。

年产值由16多亿增至300多亿元。

1995年:益生堂“三蛇胆胶囊”被指控混淆了食品与药品的广告用语(yòngyǔ)而被罚款6万元。

1996年:巨人集团发生财务危机,终于无法挽救而宣布财务崩溃。

飞龙集团总裁(zǒngcái)姜伟发表《总裁的20大错误》,太阳神销售额急剧下滑。

“三株口服液”在农村市场大获成功,年销售额达80亿元,创造销售神话。

1997年:深圳太太(tài tɑi)控股“丽珠集团”成为综合性医药企业集团。

1998年:“八瓶三株喝死一条(yī tiáo)老汉”的常德事件发生,名噪一时的三株口服液开始一撅不振。

三株集团兴衰的启示

三株集团兴衰的启示

在中国企业群雄榜上,三株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

1994年8月当吴炳新、吴思伟父子在山东济南创立三株公司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料到自己会创造出中国保健品行业最辉煌的历史。

今天,三株的辉煌传奇和其瞬间衰落瓦解的故事一样,仍然为人们津津乐道。

三株的辉煌时刻从1994至1996年的短短三年间,三株销售额从1个多亿跃至80亿元;从1993年底30万元的注册资金到1997年底48亿元的公司净资产。

三株在全国所有大城市、省会城市和绝大部分地级市注册了600个子公司,在县、乡、镇有2000个办事处,吸纳了15万销售人员。

迅速崛起的三株不仅达到了自身发展的顶峰时刻,更创造了中国保健品行业史上的记录,其年销售额80亿的业绩至今在业内仍然无人可及。

三株帝国的没落正如其迅速崛起一样,三株的失败,来得是那样突然。

时至今日,人们仍然为之唏嘘不已。

正如之前我们提到,危机伴随着任何一个组织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从企业成立之日起它便形影不离。

危机管理水平的差异,便导致了不同组织和个人结局的不同。

三株的决策失误和管理失控,播下了日后衰落的种子。

而在危机事件管理中一味强调自身利益、忽略公众感情和消费者权益的态度和行为,更直接引发了三株帝国的迅速崩溃。

1、盲目扩张和多元化战略1995年10月17日,吴炳新在新华社的一次年会上宣读了《争做中国第一纳税人》的报告。

设想到20世纪末,完成900亿元到1000亿元销售额,成为中国第一纳税人,其勃勃雄心溢于言表。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三株公司开始实施全面多元化发展战略,向医疗电子、精细化工、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物理电子及化妆品等6个行业渗透。

与此同时,三株在全国范围内收购、并购几十家亏损医药企业,令企业担负期严重的债务压力。

这种过分乐观的态度和盲目扩张的战略,无疑助长了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的骄傲自满情绪,也成为三株危机意识淡薄和忽略公众利益的诱因。

2、机构的爆炸式膨胀和管理失控四年间,三株集团及期下属机构的管理层扩大了100倍,到1997年三株共有300多家子公司,2000多家县级办事处和13000多家乡镇工作站。

1988-2008保健品20年发展简史 上

1988-2008保健品20年发展简史 上

1988-2008保健品20年发展简史<上>“诚信危机”成保健品“硬伤” 1988年我国第一个851保健品到1994年的中华鳖精事件、1998年的三株常德事件,2000年的巨能钙双氧水风波,前不久脑白金涉嫌虚假宣传,广告在全国范围内遭全面禁播……种种是非,至今让业内人士唏嘘不已。

中国保健品发展的历史不长,但出过的问题不少,诸多原因导致行业利润和市场诚信降到“冰点”。

在这几个大起大落的过程中,大多数保健产品都没有逃过“各领风骚两三年”的命运。

有资料显示,中国保健品市场销售额正以每年30%的速度下滑,大众对保健品的信任度急剧下降,保健品正面临着严重的诚信危机;另一方面,广告、传播费用以及市场、终端运营费用几乎达到“沸点”。

厂商处于这样冰火两重天的严峻环境中,无不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和发展危机。

事实上,虽然保健品行业在中国崛起的时间不长,但一直处于公众舆论的中心,饱受争议:一方面是初期行业准入门槛过低,导致市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难以成就领导品牌;一方面是国家《广告法》等相关制度规范、健全进程相对滞后,虚假广告导致整个行业诚信度集体滑坡;一方面是部分不良企业奉行“利润至上、效益第一”的经营理念,假冒伪劣产品鱼目混珠充斥市场,来自消费者的评价普遍不高;一方面是企业与媒体的沟通不及时,信息传播不到位,致使媒体有关保健品企业及产品的正面宣传不够,曝光程度过密、过重,曝光面过宽、过滥,保健品的公众形象存有较多“污点”;一方面是保健品企业大都创建不久,还十分年轻,应有的品牌危机预警和危机公关意识不强,缺乏必要锤炼,许多品牌先后陷入“一夜成名,一夕身败”的怪圈;一方面是企业和媒体对“保健”的概念宣传、阐释不及时、不到位,公众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难以形成“主动购买”和“忠诚购买”;一方面是保健品功效不能像药品治疗一样立竿见影,受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一直停留在“家庭非必需品”层面上;一方面是礼品市场烟、酒送礼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保健品最初选择以“礼品”的形象入市,自我设限,难以做大市场的整块蛋糕……“人无信不立,市无信不旺”。

哈慈死亡之谜——悲情中国保健品产业兴衰

哈慈死亡之谜——悲情中国保健品产业兴衰

哈慈死亡之谜——悲情中国保健品财产兴衰哈慈杯、五行针、V26、驱虫消食片等产物乐成地跑了一场接力赛,虽然每个产物也只是“各领风骚三五年”,但整体上却使哈慈成为中国保健品行业少有的长跑健将。

从这一点上来说,哈慈的“长命”不是产物的命硬,而是哈慈系列“团体主义的胜利”。

但是,哈慈最终也难逃覆灭的命运。

南橘北枳,V26美国称雄25年文/吕丹中兰茂勋王卓刘蔚短命,产物短命,企业短命,这是我国保健品行业宿命般的流行病,业内人士不无解嘲的称保健品是“各领风骚三五年”“八大营销方法”,即由发小报、陈诉会、干系推销、聚会会议推销、单位团体购买、信函推销、柜台促销和人员直销等组成的一整套地面推广。

其中用大量、有筹划和讲本领地散发小报来提高知名度和流传产物信息的做法是哈慈开的先河。

1987年,郭立文借来两万元,哈慈在一所中学的地下室里诞生了。

初期,哈慈出了不少小产物,其中以郭立文的专利产物吊瓶式女性冲洗器最为重要。

这个时期,郭立文带着几小我私家一直靠直销,费力地谋求生存和生长。

直到1994年哈慈迎来了第一个生长岑岭。

那年,哈慈推出了以磁疗保健看法为支撑的哈慈杯,并一举风靡全国。

哈慈杯不但为公司带来数千万的利润,更重要的孝敬是开端创建了哈慈品牌,奠定了哈慈销售步队的底子,哈慈厥后的28家分公司就是在这个时期创建的。

在这个时期,哈慈还没有步伐用巨量告白轰炸来拉动销售额的实力和能力,而郭立文戏称“发报反过来念就是暴发”。

一、二类都市对保健食品的认知途径认知途径一类都市二类都市告白形式比例(%)%)电视告白7980报纸告白85药店商场的告白单张42朋友家人介绍42医生介绍22电台告白12汽车告白12路牌灯箱告白11不外,在1996年上市前夕哈慈的日子并欠好过。

哈慈杯究竟是非理性市场和非理性消费年代的产物,加之其进入门槛太低,当模仿产物大量以低价充斥市场的时候,它的销售业绩迅速下滑并引发了哈慈的第一次比力严重的生存危机。

五行针的热销:哈慈走向品牌营销五行针的前期营销可圈可点:首先是定位准确,目标人群定位在老年人,产物定位在缓解老年人因种种病因造成的痛症。

20年中国保健品回顾

20年中国保健品回顾

20年中国保健品回顾佚名中国保健品行业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至今已先后经历了两次波峰两次浪谷,而每次起落的背后都与行业强势企业的兴衰分不开,而这些保健品强势企业的生命周期大多较短,“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纵观中国保健品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保健品企业你争我夺、此起彼伏的争霸史,三株、飞龙、哈慈、太阳神等称雄一时的企业衰落了,但太太口服液、昂立一号等保健品行业的实力派,依然稳居高位。

中国保健品行业年谱1987年:蜂王浆出现,拉开了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帷幕。

代表企业:杭州保灵。

1988年:广东太阳神推出生物健口服液、杭州娃哈哈推出儿童营养液。

代表企业:广东太阳神、杭州娃哈哈。

1989年:振华851在福州、昂立一号在上海问世。

振华851的畅销掀起了中国保健品市场的消费热潮,其庞大的代理商中有不少人成为后来保健品市场的弄潮儿,最著名的就是创建三株的吴柄新。

1990年:沈阳飞龙以飞燕减肥茶和延生护宝液起家,并在保健品市场上崭露头角。

1991年:保健品市场突破100亿元。

1992年:深圳太太集团成立。

娃哈哈转型饮料市场,淡出保健品市场。

以太阳神担纲领头的中国保健品走向巅峰。

1993年:“马家军”的赫赫战绩使马俊仁的“中华鳖精”走红保健品市场。

乐百氏耗资1000万元从马俊仁手中购得一纸配方,推出“生命核能”。

史玉柱创建康元保健品公司,脑黄金问世。

飞龙用1亿元的广告投入,换来了2亿元的利润,飞龙开始腾飞。

武汉红桃K集团成立。

太阳神创造了13个亿的销售纪录和高达63%的市场份额的行业“神话”,成为中国保健品行业的第一代霸主。

1994年:红桃K的卟啉铁工艺,被国家科委列为该年度火炬计划项目。

三株口服液在济南问世。

从1993年到1995年初,中国保健品行业进入了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保健品消费市场火爆异常。

在这一阶段,由于保健品的高额利润和相对较低的政策壁垒和技术壁垒,全国保健品生产厂家也从几十家激增至3000多家,产品品种更是多达2.8万种,年产值也由16亿多增至300亿以上,短短两三年间,生产企业增加30倍,年销售额增长了10多倍。

中药保健品十大品牌简介

中药保健品十大品牌简介

中药保健品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保健品的研发和 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如采用现代生物技 术、纳米技术等手段提高产品的效果和稳定 性。
发展趋势
个性化、多元化、智能化成为中药保健品的 发展趋势,企业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满 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中药保健品的国际化发展前景
要点一
04
中药保健品市场的未来展望
中药保健品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养生的关注度不断 提高,中药保健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为中药保健品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 展空间。
挑战
随着中药保健品市场的竞争加剧,品 牌、品质和服务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 因素,同时,政策法规的调整和消费 者需求的多样化也给企业带来了挑战 。
分类
按照功能和用途,中药保健品可 分为补益类、调理类、预防类等 。
中药保健品市场的现状与趋势
现状
中药保健品市场发展迅速,产品种类 繁多,消费者群体广泛。
趋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和保健意 识的提高,中药保健品市场将继续保 持增长态势。
中药保健品的主要消费群体
中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对健 康的需求更加迫切,是中药保健
云南白药注重产品的剂型和口感改进,推出了多种适合不同人群的保健品剂型,如 胶囊、片剂、口服液等,方便消费者使用。
品牌三:东阿阿胶
东阿阿胶始创于1952年,以“ 传承千年,济世养生”为宗旨 ,专注于阿胶系列中药保健品 的研发和生产。
东阿阿胶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 和优质原料,确保阿胶产品的 质量和纯度。
同仁堂注重药材的品质和来源,严格筛选道地药材,确保产品的质量和 效果。
同仁堂还积极开展中药保健品的研发和创新,推出多款针对不同需求的 保健品,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中国保健品史上的九大品牌

中国保健品史上的九大品牌

中国保健品史上的九大品牌中国保健品史上的九大品牌1.太阳神:盲目多元化企业名称:中国太阳神集团有限公司领军人物:怀汉新(现名骆辉),太阳神创始人、生物健技术持有人。

企业发展的“重武器”:高达26亿元的太阳神品牌、有“商业黄埔军校”美誉的人才储备、中国第一个导入CI的企业。

产品宣传的“火力网”:利用新闻、广告和获奖效应推动产品的销售。

旗帜产品:太阳神生物健口服液、猴头菇口服液衰落原因:盲目多元化发展1987年底,太阳神的前身“黄江保健品厂”在广东东莞黄江镇挂牌,随后,黄江厂参加了由国家体委举办的全国第一次保健品评比活动,而“万事达生物健”一举获得了“中国运动营养金奖”,并得到了媒体的广泛报道。

1988年初,生物健技术的持有人怀汉新辞去公职,投入“生物健”,8月,黄江厂的厂名、商品名和商标统一更改为“太阳神”(APOLLO),当年实现销售收入750万元,1990年,销售额跃升至2.4亿元,同年,怀汉新“杯酒释兵权”,重金聘用一批青年才俊换下了一同创业的9位高层元老,并导入当时颇为先进的CI战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太阳神的广告和品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催熟了当时还很弱小的中国广告产业。

1993年,太阳神的营业额高达13亿元,市场份额最高时达63%。

此时,怀汉新吹响了多元化发展的号角,1993年,太阳神接连上马了包括房地产、石油、边贸、酒店业、化妆品、电脑等在内的20多个项目,在全国各地进行大规模的收购和投资活动,短短两年间,太阳神转移到这些项目中的资金高达3.4亿元,但不幸的是,这些投资全部打了水漂。

1995年底,太阳神在香港上市后,股价直跌,1997年亏损1.59亿元,股价一度跌至港币9分左右。

此时,怀汉新主动从总裁位置上引退,请来哈佛MBA工商管理硕士王哲担任企业总裁,但并不了解中国保健品行业的王哲并没有能挽救太阳神,并导致了企业人才外流、市场销售继续下滑的现状。

2.飞龙:管理失控企业名称:沈阳飞龙集团领军人物:姜伟主要产品:延生护宝液、飞燕减肥茶、伟哥开泰胶囊衰落原因:企业管理失控。

巨人集团的兴衰

巨人集团的兴衰

巨人集团的兴衰案例作者:李宏蕴孙涛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指导老师:曹凤岐1997年3月底,在珠海市富丽堂皇的巨人集团总部大厦四层300平方米的总裁办公室里,曾被誉为“中国改革十大风云人物”之一的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孤零零地在屋子里来回踱步。

从上海一回来他就把自己封闭在这个独立的世界里,秘书替他挡驾着外界的一切干扰。

屋子里整日帏幕低垂,不见一丝阳光。

在充满阴郁与空旷的空气中,文弱削瘦的史玉柱显得益加孤寂。

总裁办公室外是开放的大办公区。

由于巨人集团大幅度裁员,此时已空无一人,人气惨淡。

办公室内的史玉柱戴着眼镜的脸上似乎依然保持着平静,但仔细看去,却不难发现那充溢于内心的危机感和忧患。

的确,眼下史玉柱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声名显赫的巨人集团正摇摇欲坠,顷刻之间便可能如山之崩,金屋变败瓦。

债主堵门,媒体轰炸,面对如此残局,他又怎能不忧虑?……史玉柱与巨人的创业史1962年史玉柱出生于安徽怀远县城一个普通家庭,1982年他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上浙江大学数学系,1989年在深圳大学完成硕士论文答辩,从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系毕业。

同年7月他辞去安徽统计局的工作,回到深圳开始创业。

这时他身上仅有借来的4000元钱和自己开发出来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

1989年8月,史玉柱和三个伙伴用仅有的4000元钱承包了天津大学深圳科技工贸发展公司电脑部。

他觉得M—6401此时已能推向市场,在手头上仅有4000元的情况下,史玉柱“赌”了一把,利用《计算机世界》先打广告后付款的时间差,做了一个8400元的广告。

广告打出后13天即8月15日,史玉柱的银行帐户第一次收到三笔汇款共15820元。

巨人事业由此起步。

到9月下旬,收款数字升到10万。

史玉柱全部取出再次投入广告。

四个月后,M—6401的销售额一举突破百万大关,奠定巨人创业基石。

1991年4月,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注册成立,公司共15人,注册资金200万元,史玉柱任总经理。

哈慈死亡之谜悲情中国保健品产业兴衰(下)

哈慈死亡之谜悲情中国保健品产业兴衰(下)

哈慈死亡之谜—悲情中国保健品产业兴衰(下)2000年后,哈慈还陆续上市了几个产品和项目,但都是黄昏落日光芒不再:在药业方面,哈慈先推出了补充儿童钙铁锌的健儿三宝口服液,实现了4000万回款,但已无法承担延续哈慈业绩的重任。

继而上马让业内人士瞠目结舌的“百药上市”计划,结果轰轰烈烈上马惨惨淡淡收场。

在保健食品方面推出了康复快系列产品,同样是全国招商,同样是广告开路,同样招商成功一个月内回款近6000万,结果败的最惨,短短六个月就因为销售无法启动而草草收兵,货款全数退还。

在医保器械方面推出健脑降压梳,这个产品的营销倒是改变了既往的路数,先选择在青岛、郑州、成都等地试点,计划在试点成功后再向全国复制。

可是试点的内容依旧是广告,结果是失败,结局是不了了之。

多元化思路:从纵向接力到横向扩张的失败哈慈高管层普遍认为保健品就是一个暴利行业,来得快去得快是不可打破的行业规律,经营保健品只能作为资本积累的手段,不能作为企业长期成长的支柱。

他们在思想和潜意识中接受了保健品短命的宿命观。

制药、农业、旅游,哈慈三面突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郭立文实际上已经从同行的遭遇和哈慈自身的几起几落看到了保健品经营的诸多弊端,体味到了经营保健品的艰辛,他始终有很强的忧患意识,一再告诫哈慈高层管理人员要在成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前途的困难并事先做好应对的准备。

但在探索突出重围的途径时,哈慈并没有从总结自身营销和管理的经验教训出发,没有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与提高营销力等角度去考虑和行动,而是选择了多元化的道路。

因为,“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总是很危险的。

在寻求进入相对稳定的行业以获得长期持续成长的平台上,哈慈看好和决定进入的是制药业、农业和旅游业,并为此投下了巨资。

在药业方面,哈慈先后收购了黑龙江双鸭山制药厂、望奎儿童药厂、合肥制药厂、内蒙古扎兰屯制药厂等数家制药企业,构成了哈慈药业的制造平台,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了上海哈慈一医医药公司、哈慈望奎医药公司等,构成了哈慈药业的下游通路平台。

一起回顾:中国保健品近30年的发展史

一起回顾:中国保健品近30年的发展史

一起回顾:中国保健品近30年的发展史1985年1月,福建农业大学遗传学副教授杨振华(女)成功研发出杨振华851营养液,由此掀开中国保健品营销发展的大幕。

从1985年到2015年,中国保健品行业经历了飞速发展的30年。

这30年间,中国保健品的产业格局、需求行为、竞争格局、市场策略不断发生重大变革,你方唱罢我登场,过程可谓起伏跌宕,大起大落,如过乘冲锋舟一般,波澜壮阔,波涛汹涌,又波谲云诡。

时代在变迁。

很多初涉保健品行业的小伙伴们对于改革开放后中国保健品近30年的历史并不熟悉,只知道现在的保健品大都在会销市场上销售,或以大保健的方式出现代药房保健品柜台上。

其实远非如此,这30年来,中国的保健品发展可谓还是到底是谁把谁拍到了沙滩上?让小编与您一起回味中国的保健品的发展史。

前有车后有辙,温故知新,才能更好地展望无限光明的前景。

保健品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受几千年来“药食同源”的中国传统食疗文化影响,中国保健产业顺理成章地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异军突起。

80年代末期到95年初,是保健食品行业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在这一阶段,由于保健食品的高额利润和相对较低的政策壁垒和技术壁垒,涌现出了3000多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以“人参蜂王浆”开山鼻祖,经历了太阳神如日中天,飞龙天马行空,三株帝国迅速膨胀,红桃K成为王牌,太太健康风暴,脑白金咸鱼翻身, 安利纽崔莱的后来居上……迈入新世纪的今天,历史又将保健品市场推上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直面新的舞台,保健品市场将如何发展?我们能如何应对?让我们剖析一下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变迁和发展,研究一下政府对保健品市场的政策,再看一看老百姓的消费心理,我们会有更清醒的认识!中国的保健品经历了四个时代“产品销售”时代1989年851口服液的营销翻开了保健品行业营销的历史。

从1989年到1993年共五年时间,851营销全国,为从业者带来了丰厚利润,也给中华大地带来了一股方兴未艾的保健品热潮,当时属于简单的“产品销售”模式。

三株口服液兴衰

三株口服液兴衰

三株:最值得一读的中国商务案例背景在中国企业群雄榜上,三株是个绕不过去的名字。

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它打造出了迄今无人超越的保健品帝国。

它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前无古人的行销模式,它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市场上进行的一场充满了东方农民战争特征的、伟大的市场试验,至今仍具有相当大的借鉴价值。

它是中国最早打出振兴民族工业旗帜的民营企业之一,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在它及其同道的激越呼喊下,唤醒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心和自信心。

同时,在市场角斗场上,它又是一个极端冷酷的、狂热的功利主义者,它明确提出要与政府部门建立“利益共同体”关系,它对竞争对手的无情打击和带有阴谋色彩的颠覆,它在产品宣传上的夸大无度,最终酿成了中国保健品市场的总体衰落。

三株相当多的做法为后来的保健品乃至家电等行业的企业所仿效和放大,它的某些幽灵至今仍徘徊在相当多的中国企业家的潜意识深处。

三株曾经无数次许下宏天大誓,要在20世纪内将人类的寿命延长10年,可是,它自己的“寿命”却不过短短的六七年。

一、反其道而行之1994年,当吴氏父子在山东济南举起三株大旗的时候,中国的保健品市场已经到退潮期。

在此前的七八年里,太阳神、娃哈哈、中华鳖精以及各种花粉、蜂蜜口服液构成了第一轮保健品销售浪潮,然后,乐百氏的生命核能、巨人的脑黄金以及东北的沈阳飞龙等也已经品尝到了从鼎盛到衰落的跌宕,消费冲动、刚刚度过温饱期的中国民众对一向钟爱的保健品开始持起了怀疑态度,也是在这一年,持续增长将近七年的中国保健品市场首度出现滑坡。

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三株来了!(一)广告魅力再现在广告策略上,三株从来不吝啬广告的投放,与众不同的是它采用一种更为巧妙的组合,除了常规的产品广告之外,三株还把大量的费用投放到形象广告中,它在中央电视台及一些中心城市电视台购买了大量的非黄金时间的广告段位,用以播发拍得并不精美却充满了语言诱惑的三株系列形象片,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主题便是:“三株争当中国第一纳税人”和振兴民族工业。

usp理论_经典案例

usp理论_经典案例

usp理论——经典案例一、白加黑—治疗感冒,黑白分明1995年,“白加黑”上市仅180天销售额就突破1.6亿元,在拥挤的感冒药市场上分割了15%的份额,登上了行业第二品牌的地位,在中国大陆营销传播史上,堪称奇迹。

这一现象被称为“白加黑”震撼,在营销界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一般而言,在同质化市场中,很难发掘出“独特的销售主张”(USP)。

感冒药市场同类药品甚多,市场已呈高度同质化状态,而且无论中、西成药,都难于做出实质性的突破。

康泰克、丽珠、三九等“大腕”凭借着强大的广告攻势,才各自占领一块地盘,而盖天力这家实力并不十分雄厚的药厂,竟在短短半年里就后来者居上,其关键在于崭新的产品概念。

“白加黑”是个了不起的创意。

它看似简单,只是把感冒药分成白片和黑片,并把感冒药中的镇静剂“扑尔敏”放在黑片中,其他什么也没做;实则不简单,它不仅在品牌的外观上与竞争品牌形成很大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它与消费者的生活形态相符合,达到了引发联想的强烈传播效果。

在广告公司的协助下,“白加黑”确定了干脆简练的广告口号“治疗感冒,黑白分明”,所有的广告传播的核心信息是“白天服白片,不瞌睡;晚上服黑片,睡得香”。

产品名称和广告信息都在清晰地传达产品概念。

二、舒肤佳——后来者居上称雄香皂市场1992年3月,“舒肤佳”进入中国市场,而早在1986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力士”已经牢牢占住香皂市场。

后生“舒肤佳”却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硬生生地把“力士”从香皂霸主的宝座上拉了下来。

根据2001年的数据,舒肤佳市场占有率达41.95%,比位居第二的力士高出14个百分点。

舒肤佳的成功自然有很多因素,但关键的一点在于它找到了一个新颖而准确的“除菌”概念。

在中国人刚开始用香皂洗手的时候,舒肤佳就开始了它长达十几年的“教育工作”,要中国人把手真正洗干净——看得见的污渍洗掉了,看不见的细菌你洗掉了吗?在舒肤佳的营销传播中,以“除菌”为轴心概念,诉求“有效除菌护全家”,并在广告中通过踢球、挤车、扛煤气罐等场景告诉大家,生活中会感染很多细菌,用放大镜下的细菌“吓你一跳”。

保健品行业SWOT分析

保健品行业SWOT分析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近年来世界各国保健食品发展的增长速度都很快,保健(功能)食品在欧美各国被称为“健康食品”,在日本被称为“功能食品”。

作为食品的一个种类,保健食品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既可以是普通食品的形态,也可以使用片剂、胶囊等特殊剂型。

但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可以标示保健功能,而普通食品的标签不得标示保健功能。

一、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发展历程简析保健食品从其发展的历史规模及生命曲线,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图表 1: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发展阶段1、驱动行业发展的宏观因素尚普咨询分析认为,国家宏观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国家的宏观管理手段进一步加强,消费者成熟度和认知度的提高,竞争企业的成熟,这预示着保健食品行业逐渐步入一个理性增长发展期。

图表 2:驱动行业发展的宏观因素图表 3: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发展制约因素目前在中国保健食品市场上的保健食品品种繁多,按照其功能来划分主要可分为以下类型:图表 4:中国保健食品细分行业现状1、中国保健品市场竞争现状及特点有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中国约有1600家保健食品企业,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占1.45%;投资总额在5,000万元至1亿元的中型企业占38%;投资在1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企业占6.66%;投资在10万元至100万元的小型企业占41.39%;投资不足10万元的作坊式企业占12.5%。

根据尚普咨询发布的《2010年中国保健食品行业研究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国保健食品市场按销售额排名的前五位企业分别为:安利、劲牌、康富来、东阿阿胶以及黄金搭档。

图表 5:2010年国前5位保健食品企业销售额排名从上表可以看出,安利是中国保健食品市场方仁不让的老大,安利销售模式成熟且销售人员分布在全国每个角落,2010年安利销售额约为210亿元,其中保健食品占60%份额;排名第二的劲牌仅仅依靠保健酒一路冲到了中国保健食品第二把交椅,且近3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康富来以洋参含片和补血口服液占领市场,尤其是洋参含片在中国保健食品市场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阿胶股份是国有企业,同时还有地理和资源优势,公司以阿胶行业的标准拟定者的身份掌控行业游戏规则;黄金搭档生物科技凭借脑白金、黄金搭档和黄金血康引领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发展的进程,尤其是脑白金连续5年成为中国单品保健食品销售冠军,所以其在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占有重要的地位。

《保健品发展历史》课件

《保健品发展历史》课件

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01
02
03
跟风心理
受到周围人群的影响,消 费者容易产生跟风心理, 盲目购买保健品。
迷信心理
部分消费者过分迷信保健 品的功效,甚至放弃药物 治疗,只依赖保健品。
品牌忠诚度
一些消费者对某个品牌的 保健品产生信任和忠诚度 ,长期购买该品牌的产品 。
如何引导消费者正确消费保健品
1 2
提高消费者保健知识
《保健品发展历史》ppt 课件
要类型 • 保健品市场的发展 • 保健品的功效与作用 • 保健品的消费群体与消费心理 • 保健品的未来展望
CHAPTER
01
保健品的起源
古代保健品
01
草药和天然植物
古代人们通过使用草药和天然植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这些物质被视为
保健品的产业发展
保健品产业升级
随着消费升级和健康意识的提高 ,保健品产业将不断升级,向高 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保健品产业链完善
保健品产业链将进一步完善,包 括原料、生产、销售等环节,提 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保健品的国际化发展
保健品国际市场拓展
随着全球健康意识的提高,保健品将 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 力。
运动营养品
随着健身和运动文化的兴起,运动营养品也逐渐受到欢迎。这些产品包括蛋白粉、能量棒 、肌酸等,旨在为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提供额外的营养支持。
现代保健品
定制化保健品
随着个性化健康需求的增加,定制化保健品开始出现。这些产品根据个人的基因、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定 制,以满足个性化的保健需求。
通过各种渠道普及保健知识,提高消费者的健康 素养,引导其正确认识保健品的作用和局限。
建立科学消费观念

保健品的最全案例介绍

保健品的最全案例介绍

21金维他营销之路(1)21金维他,国内第一个多维元素类OTC药品,1984年面世,苦心经营10多年,销量一直未曾过亿,2001年,更是下滑到8000万。

在21金维他的背后,是中国最早的四大西药厂之一——杭州民生药业,一个有着77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

2001年11月,民生药业决策层启动了21金维他的全新运作模式。

一年后的2002年底,民生药业市场部经理陈红飞传来喜讯:统计数字出来了,全年销售达一亿五千万,增长了80%!而当年的广告投入不到3000万。

2003年1到8月,8个月里,销量以每月增长20万瓶的速度攀升,到8月份已经完成销售3个多亿!2003年底,实现销量5.4 亿。

2004年,市消销量8个亿。

2005年,目标销量10个亿,根据目前的销售走势,完全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哈药模式,21金维他的成功,不是依靠传统的地毯式广告轰炸,而是在保证充分赢利的基础上,运用中国特色的实效整合行销手法,在最短时间内,稳健地赢得最大胜利。

毕竟,不是每个企业都拥有巨大的资金实力;毕竟,赢利是一个企业存在的根本;毕竟,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

在崇尚大投入、大手笔的中国市场,21金维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了:并不需要顶着巨大的风险和资金压力,同样可以迅速崛起,并在短期内赢利。

看21金维他的运作,我们发现:21金维他的迅速复苏与崛起,对许多保健品企业有着很好的启示意义。

启示一市场调查:驴子长几只耳朵在接手21金维他全案策划之后,包括笔者在内的21金维他品牌小组,冒着初冬的寒冷,立即深入到浙江市场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市场走访。

在市场推进的每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均要对市场进行一轮走访。

我们的市场调查,主要的方法是与营业员聊天、与当地消费者聊天,通过这种聊天,了解到市场的真实情况。

现在,大多广告公司都已意识到市调的极端重要性,也都在进行市场调查。

但相当多的调查流于形式,未能完成市调的本质任务。

如果把一批调查问卷交给一批大学生,然后把一些数字统计、分析,翻来覆去地折腾就叫市场调查的话,不如什么都别做,躺在家里睡大觉好了。

大败局读书心得体会

大败局读书心得体会

大败局读书心得体会不知道大家度过大败局这部书籍没?《大败局》是一本介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曾经轰动全国的一些著名企业的衰败史。

下面是带来的大败局读书心得,欢迎查看。

大败局读书心得篇1吴晓波先生的《大败局》系列以案例的形式,揭示了中国改革三十年来一些经典企业的失败规律,给人诸多启示。

近日读《大败局》第二部,笔记如下:案例一:健力宝李经纬的失败,原因有二,一是自恃自己是企业的创始人,从而认为企业应该转让给自己;二是对于那个时代,政府官员在国企股权转让和改制中的潜规则,或不了解,或不屈从。

他的失败缘于他的个性太强。

试想,如果那时的李经纬肯放下身段,对相关官员进行利益输送,对当地政府今后的税收有承诺。

估计,企业早就转让给他了。

张海之所以顺利拿到健力宝的股权,不仅是他忽悠有术,更大的可能是张海对相关官员给予了一定的承诺。

这就是潜规则,身在这个环境中,诸多事情往往身不由己意。

案例二:科龙潘宁的出局和李经纬相似,都是中国特色的企业红帽子问题。

而顾雏军的失败,一是政治介入,二是扩展过度,而这中间确有违规行为。

令我疑惑的是,科龙作为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公司,如此众多的违规操作,投资者和监管当局又是如何维护投资者利益的。

案例三:德隆唐万新的失败原因,一是资本运作中赌性太重,二是战略失误,盲目多元化推进不仅没能实现优势互补,反而导致资金链断裂。

这个案例是本书中写的最精彩的案例,基本上概括了民营企业失败的根源过分追求规模扩张,管理能力跟不上企业规模扩张的速度,实体产业效益跟不上规模扩张的资金需求。

案例四:中科创业吕梁的失败原因,是资本市场上久赌必输的经典案例。

另外,老鼠仓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远超主谋者的控制能力。

这个案例应该算不上企业经营的失败案例,而是典型的资本市场坐庄失败案例。

案例五:华晨仰融的失败原因主要是政治因素,及企业的红帽子问题,这都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产物。

仰融其人有商业天赋,虽不乏投机色彩,但是其商业运营能力和后天学习能力是超群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保健品史上的九大品牌兴衰史一、辉煌不再1.太阳神:盲目多元化企业名称:中国太阳神集团有限公司领军人物:怀汉新(现名骆辉),太阳神创始人、生物健技术持有人。

王哲,哈佛大学MBA工商治理硕士,1997年接替怀汉新出任太阳神集团总裁。

出生地:广东企业进展的“重武器”:高达26亿元的太阳神品牌、有“商业黄埔军校”美誉的人才储备、中国第一个导入CI的企业。

产品宣传的“火力网”:利用新闻、广告和获奖效应推动产品的销售。

旗帜产品:太阳神生物健口服液、猴头菇口服液衰落缘故:盲目多元化进展1987年底,太阳神的前身“黄江保健品厂”在广东东莞黄江镇挂牌,随后,黄江厂参加了由国家体委举办的全国第一次保健品评比活动,而“万事达生物健”一举获得了“中国运动营养金奖”,并得到了媒体的广泛报道。

1988年初,生物健技术的持有人怀汉新辞去公职,投入“生物健”,8月,黄江厂的厂名、商品名和商标统一更换为“太阳神”(APOLLO),当年实现销售收入750万元,1990年,销售额跃升至 2.4亿元,同年,怀汉新“杯酒释兵权”,重金聘用一批青年才俊换下了一同创业的9位高层元老,并导入当时颇为先进的CI战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太阳神的广告和品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催熟了当时还专门微小的中国广告产业。

1993年,太阳神的营业额高达13亿元,市场份额最高时达63%。

现在,怀汉新吹响了多元化进展的号角,1993年,太阳神接连上马了包括房地产、石油、边贸、酒店业、化妆品、电脑等在内的20多个项目,在全国各地进行大规模的收购和投资活动,短短两年间,太阳神转移到这些项目中的资金高达3。

4亿元,但不幸的是,这些投资全部打了水漂。

1995年底,太阳神在香港上市后,股价直跌,1997年亏损1。

59亿元,股价一度跌至港币9分左右。

现在,怀汉新主动从总裁位置上引退,请来哈佛MBA工商治理硕士王哲担任企业总裁,但并不了解中国保健品行业的王哲并没有能挽救太阳神,并导致了企业人才外流、市场销售连续下滑的现状。

2.飞龙:治理失控企业名称:沈阳飞龙集团领军人物:姜伟出生地:沈阳要紧产品:延生护宝液、飞燕减肥茶、伟哥开泰胶囊衰落缘故:企业治理失控。

在广告投入上表现为对广告投入心中无底,无效广告满天飞;在财务治理上长期存在只管帐目不咨询实际的现象,挪占、私分货款现象严峻;在营销上随意发货、让利,造成严峻的冲货现象和压货状况,破坏了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作为“文革”后的第一代大学生,姜伟从辽宁省中医学院毕业后在辽宁省中药研究所药物研究室工作。

1990年10月,当他来到飞龙的时候,这仅是一家注册资本75万元、职工60多人、生产一种名叫“飞燕减肥茶”的小工厂。

随后,姜伟开发出了延生护宝液。

从1991年开始,飞龙在东北长春等中心都市和长江三角洲的次中心都市进行轰炸式的广告投放,在报刊、电视和电台上进行连续高密集度的广告投放。

1991年,飞龙投入120万元广告费,实现利润400万元;1992年,飞龙投入广告1000万元,利润飚升至6000万元;1993、1994年飞龙的广告投入均超过1亿元,而利润也连续两年达到2亿元,一举成为中国保健品行业的龙头老大,进展速度居全国医药业首位。

在飞龙集团的巅峰时期,姜伟没有盖厂房、也没有置资产,而是坚持“广告——市场——效益”的营销循环战略。

在飞龙之后,巨人、三株、红桃K等保健品企业也都不同程度地仿效了飞龙的做法。

3.三株:溃于“蚁穴”企业名称:济南三株实业有限公司领军人物:吴炳新、吴思伟父子出生地:济南产品推广的“重武器”:“农村包围都市”、人海战术、地毯式广告轰炸。

产品宣传的“火力网”:民族工业理念、电视形象广告片、专家义诊模式、农村市场四级营销体系。

旗帜产品:三株口服液全盛标志:从1994至1996年的短短三年间,三株销售额从1个多亿跃至80亿元;从1993年底30万元的注册资金到1997年底48亿元的公司净资产。

在全国所有大都市、省会都市和绝大部分地级市注册了600个子公司,在县、乡有2000个办事处,行销人员总数超过15万。

衰落缘故:1.多元化进展:三株进入了医疗、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精细化工、物理电子、化妆品等诸多行业。

1996年,三株先后推出“赋新康”、“心脑康”、“保腾康”、“生态美”、“吴氏治疗仪”等产品;1997年上半年,三株吞并制药厂20多家,耗资5个多亿。

2.治理层膨胀:四年间,三株集团及期下属机构的治理层扩大了100倍,到1997年三株共有300多家子公司,2000多家县级办事处和13000多家乡镇工作站。

但工作效率低下,白费了1/3的广告投放,基层宣传品投放到位率不足20%。

3.不实宣传:在三株的宣传中存大量冒用专家名义、夸大功效、诋毁同行的言语。

曾被部分地点卫生部门吊销药品批准文号;并受到媒体的批判。

三株帝国衰落的导火索:常德事件。

1990年,吴恩伟到南京后经销昂立一号,1992年昂立一号在江苏的年销售额达到1500万元,1993年跃至1亿元,而这成为后来三株启动资金的重要来源。

1994年8月,以吴炳新为首的济南大陆拓销公司和其子吴思伟的南京克立公司合并,成立了济南三株实业有限公司,同年,三株销售额即达到 1.25亿元;1995年,销售额达到23亿元;1996年,销售额又从23亿元提升到了80亿元。

而企业最初的实际注册资金只有30万,三年间增长了16万倍,同时资金负债率为零,缔造了现代企业营销的奇迹。

1996年,湖南常德汉寿县退休老人陈伯顺在喝完三株口服液后去世,1998年3月,法院宣判三株败诉后,20多家媒体炮轰三株,引发了三株口服液的销售地震,从数亿元的月销售额跌至数百万元,三株开始全面亏损。

1999年,三株的200多个子公司停止,绝大多数工作站和办事处全部关闭,全国销售差不多停止。

三株集团曾培养了大批保健和营销的骨干,起初在三株集团的经理人和经销商,现在差不多成为中国保健品或销售行业的中坚力量。

三株时代是个令中国营销人热血沸腾的时代,但今天的三株集团明显的稳重沉默了许多,开设药店、区域性的生产销售,1999年,"三株"实现销售收入5亿多元,上缴税金近一亿元。

尽管三株差不多沉静多年,但2002年中国富豪400强排名榜上,吴炳新仍旧以24亿的资产名列18位。

4.脑黄金:釜底抽薪企业名称:康元保健品公司(属深圳巨人集团)领军人物:史玉柱出生地:深圳要紧产品:脑黄金、巨不肥衰落缘故:巨人大厦耗资过大、资金周转不灵虽导致巨人集团破产。

史玉柱是个天才,也曾经是最大的失败者。

那个天才的失败者并不是保健品起家的。

当史玉柱被巨人大厦拖着走时,他用脑黄金和巨不肥来填巨人大厦那个窟窿,而当巨人集团倒下后,他又用50万起家制造了"脑白金神话",开始了他新的传奇历程。

1994年,全国保健品市场销售总收入高达300亿元,在太阳神、飞龙等的“榜样效应”下,史玉柱发觉了保健品市场的庞大利润。

在年初巨人大厦开工的同时,史玉柱建立康元保健品公司,推出的脑黄金一炮打响,在全国范畴内展开了一场保健品营销大会战。

1995年5月18日,巨人集团在全国上百家要紧报纸上用整版广告,一次推出电脑、保健品和药品三大系列30个新品,而其中又以保健品为主,一次推出包括减肥、健脑、醒目、强肾、开胃12个品种。

不到半年,巨人集团的子公司就从38家进展到了228家,15天内,市场订货量突破15亿元。

1996年初,史玉柱发起“巨不肥会战”,以“请人民作证”的口号再一次在全国掀起保健品热销的狂潮。

5.振华851:一女多嫁企业名称:福建杨振华851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领军人物:杨振华出生地:福州出生时刻:1985年1月要紧产品:杨振华851口服液衰落缘故:假冒产品和代理市场的失控杨振华851口服液是1985年1月杨振华教授研究成功的,为了纪念那个生活,这一发明专利被命名为“851”,这是中国最早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发明的保健品。

1988年,"851"的代理商成为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开山派",在全国范畴内掀起了中国保健品消费市场的第一次高潮。

其中内蒙古的吴柄新、乌力吉和许彦华被业界视为“内蒙军团”的领军人物,而他们也在几年之内就称雄中国大地,吴柄新后来创办了三株集团,而乌力吉、许彦华也成为各霸一方的保健品大亨。

正是“851”使他们踏上保健品市场。

1991年开始,振华851先后通过日本厚生省、韩国保健社会部和美国食品与药品检验署(FDA)的检验。

“851”系列产品现已销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风光仍旧1.红桃K:农村包围都市企业名称:武汉红桃K集团领军人物:谢圣明企业进展的“重武器”:占据补血市场、占据农村市场产品宣传的“火力网”:红桃K在全国县乡镇建立了320个子(分)公司和近3000个市场营销网点、红桃K正在实行"农村包围都市"的战略转移。

出生年月:1994年出生地:武汉特点:开创补血概念,连续几年把持补血市场老大位置要紧产品:红桃K生血剂产品诉求与定位:补血企业系列产品:轻巧虫草、红桃K经悦、当归芍药颗粒、蜂胎养颜胶囊竞争对手:阿胶系列产品、血尔、朵而、朴雪从1994年红桃K生血剂投放市场以来,不到两年,销售量突破亿元,不到4年,就突破10亿大关。

直到现在,红桃K长期稳居中国补血市场第一品牌的宝座。

在红桃K显现之前,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传统补血品只有经典中药阿胶,是红桃K开启和放大了中国的补血市场,使补血市场成为中国保健品大市场的中坚力量。

10年前,在中国保健品市场中,补血市场几乎是个空白,红桃K集团抓住时机占据了市场。

由于红桃K集团在市场调研中发觉农村的贫血率明显高于都市贫血率,高比例的农村贫血人口客观上决定了补血产品在农村有着潜在的大市场。

因此红桃K一开始就把要紧市场集中在农村地区,通过专题片、墙体广告、宣传单、义诊形式进行全面传播,组织庞大的营销队伍挺进农村市场,迅速打开了农村市场,在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形下取得了不凡的销售业绩。

在三株衰退以后,红桃K更是牢牢占据了那个市场。

当时的红桃K集团公司的年销售额一度曾高达十几亿元,而总销售额中有70%的份额在农村市场。

现今,在补血市场上,山东“东阿阿胶”以“中国驰名商标”包打天下、香港康富来的“血尔”专门针对都市女性、哈六药的“补雪口服液”细分儿童市场……血红桃K把补血市场做大以后,各路好手纷纷入场,专门是2001年新上市的补血新品血尔,以主打都市女性和补血持久的概念,直刺“红桃K"农村路线和补血快概念的软肋,引发了一场中国补血市场的大战,谁胜谁负,现在还难预料。

2.昂立:建立按照地企业名称:上海交大昂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领军人物:兰先德出生地:上海出生年月:1989年旗帜产品:昂立一号企业系列产品:昂立多邦、昂立舒脑、昂立西洋参1987年,上海交通大学生物系的兰先德与同事一起研制出了"昂立1号",并于1989年成立了上海交大昂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