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分离与债务期限结构选择

合集下载

终极股东的所有权、控制权与利益侵占-来自...

终极股东的所有权、控制权与利益侵占-来自...

南方经济2010年第2期终极股东的所有权、控制权与利益侵占:来自关联交易的证据蔡卫星高明华4内容摘要终极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进而损害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内部重要的代理问题。

本文采用中国A股市场的相关数据,从关联交易的角度实证检验了终极股东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对利益侵占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终极股东的所有权越大,利益侵占的水平就越低;终极股东的控制权越大,利益侵占的水平就越高;终极股东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程度越大,利益侵占水平就越高。

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有关终极股东所有权、控制权与利益侵占之间关系的直接经验证据。

关键词所有权控制权利益侵占皿分类:51,D23,G34中图分类号:FZ'/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249(2010)024XP.8-014引言与文献述评股权结构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寻找合理的股权结构以缓解公司治理中的代理问题。

对公司治理中代理问题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研究集中在经理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JensenandMeckling,1976),近年来的研究开始转向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LLs,1999)。

①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主要体现为控股股东以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为代价来谋取私有收益(PrivateBenefitS),Johnsoneta1.(2000)将这种利益侵占行为形象地称为“隧道行为”(Tunneling)。

控股股东的“隧道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而且会严重阻碍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

Johnsoneta1.(2000)认为,控股股东疯狂的“隧道行为”是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控股股东通过“隧道行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受到其享有的所有权(即现金流权或收益权)的制约。

Laportaleta1.(1999,2002)以及Claessenseta1.(2002)认为,控股股东侵占其他股东利益的同时也会损害整个上市公司的利益,进而也会损害自身的现金流收益,给定其他情况,较高的现金流权将会导致较低的侵占,这种效应被称为“激励效应”。

企业资本结构债务和股权的平衡选择

企业资本结构债务和股权的平衡选择

企业资本结构债务和股权的平衡选择企业资本结构:债务和股权的平衡选择企业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在资本组成中,债务和股权的比例关系。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如何选择债务和股权的平衡比例,对企业的发展和运营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企业在债务和股权选择方面的考虑因素,并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债务与股权的基本概念债务是指企业从外部融资机构或个人处借入的资金,在一定期限内按照约定的利率和偿还方式进行还款的义务。

债务通常需要提供担保物或抵押物来保障债权人的利益。

股权是指股东对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股东作为企业的所有者,享有分红权、投票权等权益。

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向公众募集资金,来增加企业的资本。

二、债务和股权选择的因素1.成本因素债务和股权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成本。

债务融资通常会涉及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这部分成本是固定的,而股权融资则需要支付股东分红,分红比例会根据企业经营状况而变化。

因此,在企业盈利水平高且稳定的情况下,债务融资更为合适;而对于发展初期的企业或盈利不稳定的企业来说,股权融资可能更具吸引力。

2.风险因素债务和股权选择还需要考虑风险因素。

债务融资要求企业按时偿还债务,若企业经营出现风险,可能导致无法按时偿还债务,进而引发违约风险。

而股权融资则分散了企业的风险,因为股东是承担企业风险的一部分,即使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不会带来债务偿还的压力。

因此,在经营风险较高的行业或周期性波动较大的行业,股权融资可能更加适合。

3.控制权因素债权融资不会改变企业所有权,债权人没有干预企业经营决策的权力,企业能够保持独立权。

而股权融资则涉及股东的投票权及其他权益,股东有权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

因此,若企业创始人或管理层希望保持对企业的控制权,债权融资可能更适合。

三、债务和股权的平衡选择在实际经营中,企业往往会采取债务和股权的平衡选择,以兼顾成本、风险和控制权等因素。

1.适度债务融资债务融资能够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固定的利息支出,对于成熟企业来说,适度债务融资是常见的选择。

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与债务筹资决策分析

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与债务筹资决策分析
丁新娅 :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市公 司终极控 制入特征 与债 务筹 资决策分析
丁 新 娅
( 中华 女 子 学 院 北京 10 0 ) 0 11
摘要 : 本文通过 对民营上 市公 司终极控 制人 特征 对债务筹资影响的 分析后发现 , 在我 国民营全 字塔股权
本结 构理论 。 尽管其研究对象是 东南亚九个 国家和地 区的上市公司 , 仍然对我 国民营上市公 司终极控制权与资本结构之 间的关 系研 究具有一 定的借鉴 意义 。
( ) 内文献 孙健 ( 06) 二 国 2 0 借鉴 Jl u和 Y D i 2 0 的研究方法 , ua D n ia( 0 5) 第一次对我 国上 市公 司终极控制人与资本结构 的选 择行为进行了研究 , 其结论表明 , 在我 国上市公司中 , 终极控制人对于资本结构的选择是依据 负债 的非股权稀释效应 , 而不是 因为 自 由现金流量效应 和破产效应 , 即终极控制人会放大 负债 规模 , 实际 负债量会 大于实际资金需要量 , 从中获取大量 的控制权私有 收 并 益。 张学勇 ( 0 7) 2 0 以利 息保障倍数和流动负债 比率作为被解释变量 的研究表 明, 对于家族终 极控 制的上市公 司 , 现金流权相 对于控 制权 的偏 离程度越 高 , 那么其负债规模越 大 , 企业的债务风险增 加 , 而政府终极控制的上市公 司则 没有发现这一现象 。 这些实证研究 基本 支持 了终极控 制人利用负债来维持终极控制权以及对小股 东实施侵 害的结论 ,即终极控制人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偏 离程度越 大, 其更有动机扩大负债规模 , 获取控制权私利 。事实上 , 由于 中国破产机制的不完善 , 破产风险并不能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形 成硬性 约束 , 因此 , 从破产效应来分析终极控制人对负债融资的影响欠 缺解 释力度 。中国上市公 司终极控制人对债务融资的影 响以侵 害效

终极控制权与资本结构的选择_来自沪市的经验证据

终极控制权与资本结构的选择_来自沪市的经验证据

终极控制权与资本结构的选择———来自沪市的经验证据孙 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100872摘要:很多公司中存在着终极控制权现象,终极控制人通过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控制公司并以此获取控制私利,资本结构作为公司的重要财务决策必然会受到影响。

以资本结构为对象研究终极控制权对公司财务的影响,构建一个全新的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的替代变量,结果表明在中国终极控制权比控股股东更能反应控制的实质和掏空的本质,终极控制人控制上市公司进行债务融资是为了通过举债获得可控制的资源;相对于国有的终极控制人,民营的终极控制人的上述动机更加明显;尽管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较低,但是独立董事的存在确实能抑制终极控制人的掏空行为。

关键词:终极控制权;资本结构;现金流量权;控制权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334(2008)02-0018-08Ultima te Con trol and the Cho i ce of Cap it a l Structure :Ev i dence fro m Shangha i Secur ity M arketS UN J ianBussiness School,Ren m in University of China,Bejing 100872,ChinaAbstract:U lti m ate contr ol exists in many companies .The ulti m ate contr ollers contr ol the list companies by pyra m id shareholdings t o get the p rivate contr ol benefit,and it has a direct i m pact on the cap ital structure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ulti m ate contr ol and the cap ital structure using a ne w p r oxy variable and gets the foll owing conclusi ons:ulti m ate contr ol is better than contr olling shareholder in exp laining contr ol and tunneling;the ulti m ate contr ollers use debt t o transfer res ources t o the m selves;this motivati on of the p ri 2vate ulti m ate contr oller is more obvi ous;although the p r oporti on of the independent direct or is l ow,it indeed re 2strains the tunneling behavi or of the ulti m ate contr oller .Keywords:ulti m ate contr ol;cap ital structure;cash fl ow right;contr ol right 收稿日期:2007-12-23 修返日期:2008-03-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572096);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项目 作者简介:孙健(1982-),男,江苏泰州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财务与资本市场等。

市场化进程、终极控制人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和盈余管理

市场化进程、终极控制人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和盈余管理

【 关键词 】 终极控制人
两权分离 盈余管理
市场化进程
兴 君等 (19 9 8)研 究发 现 。我 国 民营企 业 普遍 采用 金 字 塔 结构 来控 制 多家 上市 公 司。金 字塔 持股 结构 的 主要 特
征 ,就是 控股 股 东可 以在 对上 市公 司保持 较低 现金 流权
本 文试 图从 盈余 管理 的 角度 ,分析 终极 控 制人 现金
制人现金 流权与控制权 的分 离程度与上 市公 司盈余 管理 的关 系,并进 一步检验 了这种 关 系是否会受到各地 区市 场化进程 的影响。研 究发现 :终极控制人现金 流权 与控 制权的分 离显著影响上 市公 司盈余 管理 பைடு நூலகம்程度 ,但 这种
关 系会 受到 市场 化进程 的制约 究还发现 ,当终极控 制人 对上 市公 司存在现 金流权 与控制 权分 离的情况 下 , 、研 上 市公 司往往 可能不是 利用操控性 应计来进行盈余 管理 ,而是利 用非经常性损 益的手段 进行盈 余管理。
资格 并 最大 化筹 集资 金 。经过 如此 改 制后上 市 的 国有公
司 并 没 有 真 正 成 为 一 个 自主 经 营 、 自负 盈 亏 、 自我 发 展
义的盈余 管理 , 以掩饰 他们偏离 价值最大 化的行 为。因此 ,
本文提 出如下假设 。
假设 1 :实 际 控制 人 现金 流 权 与控 制权 分 离 的程 度 越 高 ,盈余 管理程度 越大 。
的 同时 实现 对上 市公 司的控 制 ,这类 公 司往往 存在 现金 流权 与控 制权 的分 离。我 国特 定 的制度 背 景使 得控 股股
东既有 动机又有 能力去侵 占其他小股 东的利益 。 控股股 东 侵 占行 为的 典型 特征 是 隐秘 性 。为 了保 护

治理环境、终极控制与超额现金持有——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治理环境、终极控制与超额现金持有——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企业每条控制链上最低持股 比例之和
现金流权/ 控制权
解释变量
终极控制权 性质( ) 市场化进程指数(a 1 w) 现金股利 支付 变量 (i) dv 高 管持股 比例 ( sae m h r) 资本结构( )
哑变量 , 级国资委、 各 政府 、 国有控 股企 业赋 值为 0, 自然人 、 集体 以及 工会持股赋值为 1 樊纲( 0 9 中国市场化进程指数 20 ) 公司在 当年的年度报告 中宣布发放现金股利 , 该变量为 1 ,否则为 0 高管持股数/ 股本 总数 总负债/ 总资产 + 主营业务增长率
离程 度 与超额 现金 持有 量之 间相 关性 较弱 。
在我 国, 由于各种原因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较 民营企业要多 , 因此 国有企业无须保 留现金以应付不确定 的支付和投资需求 。相反 , 民营企业一旦面临不确定的支付和投资需求 , 再去融资时成本相对就会很高 , 导致 的结果很可能是出现信用危机或者错过投资机会 , 因此 , 需要准备现金 以应付不时之需。同时, 民营终极控制 人有对上市公司进行“ 掏空” 的动机 , 而现金资源是掏空的主要对象 , 因此 民营性质终极控制人控制的上市公 司也可能出现现金持有低于正常水平的状况 , 即民营性质终极控制人所控制的上市公 司的超额现金持有水平 要高于国有终极控制人 。因此 , 本文的假设二 : 国有性质终极控制人的超额现金持有水平要低于民营性质终
制度较差时 , 控股股东会选择持有更多的现金以便较容易地攫取这些现金。而且 , 控股股东 的控制权 与现金
流权 分离 程度越 高 , 司越倾 向于分配 较少 的股 利而积 累较 多 的现 金 。因此 , 文 提 出假设 一 : 极控 制人 的 公 本 终 现金 流权 与控 制权 的偏 离程 度越 高则其 超额 现金 持有 量就 越 高 。

金字塔股权结构和资本结构

金字塔股权结构和资本结构

复杂所有权和资本结构1.摘要这篇文章研究了金字塔企业和它们进行债务融资的目的。

我们发现金字塔企业比非金字塔企业有更高的杠杆率以及金字塔企业中的债务融资和侵占风险向联系。

我们发现其债务融资的目的不是为了扩大控制权,形成约束机制,节税和风险共担。

我们的结论表示金字塔企业的资本结构受终极股东的侵占活动的影响,这些终极股东的控制权大于其所有权。

2.研究背景首先,金字塔股权结构广泛存在,其主要的特征是终极股东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和复杂的股权结构。

终极所有权等于终极股东通过所有的控制链条累积持有的上市公司的所有权比例,等于每条控制链上各层股东持股比例的乘积;终极控制权等于每条控制链上最弱的持股比例之和。

如这个例子中所有权(O)=%*99%+%*%+%*%=%控制权(C)=%+%+%=%,那么O/C=%,表明获取1份的控制权只需支付份的控制权,这就出现了所有权与控制权的两权分离,也保证了终极股东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侵占底层公司的利益。

而且,如果金字塔股权结构中链条越多或层级越多,结构越复杂,那么终极股东侵占底层公司的行为就越难被外界所察觉。

其次,我们从2003-2006年G7国家的12167个公司的样本数据中,发现金字塔股权公司比非金字塔股权公司有更多的债务融资,还发现终极股东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与金字塔企业的高杠杆率相关。

这就让作者联想到其在上面这两个主要特征下进行债务融资的目的与常规目的是否不同,是否更多地是终极股东为了侵占子公司的债权人和中小股东的利益而进行的。

3.文献综述和作者思路(红色为前人研究,黑色为作者思路)债务融资1.债务可以形成约束机制,债权人可以通过减少自由现金流量和加强监控等方式,减轻管理层的转移动机和限制股东的过度投资。

2.债务可以避免终极股东的控制权的稀释。

3.债务可以产生节税效应。

金字塔股权结构金字塔股权结构中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使终极股东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控制权,这就会增加控股股东进行利益侵占的动机和能力,即牺牲其它股东的利益来获得自己的利益。

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

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

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

随着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复杂化,终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逐渐凸显出其重要性。

而自由现金流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重要资源,其使用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投资行为和长期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对自由现金流使用的影响,揭示了过度投资现象产生的内在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章首先界定了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和自由现金流的概念,并阐述了两者在现代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性。

接着,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文章梳理了控股股东控制权与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之间的理论联系,为后续的实证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实证分析部分,文章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样本,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控股股东控制权与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在控股股东控制权较高的企业中,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的现象更为显著。

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控制权结构下,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现象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文章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提出了针对控股股东控制权与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问题的政策建议。

包括加强监管力度、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等方面,以期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文献综述在探讨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的问题时,有必要回顾和梳理相关文献,以明确研究的理论背景和现状。

自由现金流理论自Jensen于1986年提出以来,便成为公司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

该理论认为,当公司持有过多的自由现金流时,管理者可能会出于个人私利,将这部分资金用于过度投资,而非回馈股东或进行其他有利于公司的投资。

这种过度投资行为可能损害公司的长期价值,并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

控股股东控制权方面,大量文献表明,控股股东可能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地位,通过过度投资等方式转移公司资源,从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这种利益输送行为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在法律保护和监管环境较弱的地区更为突出。

课题研究论文: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下公司价值

课题研究论文: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下公司价值

公司研究论文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下公司价值一、引言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人为了便于自身谋取控制权私有收益更多的使用控制型结构以更加严格的对上市公司加以控制。

由于持股较多的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具有不可见性和难解答性,为其关联交易、利润转移、掏空上市公司等不符合运作提供了许多的捷径。

我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中很多公司都存在这种不符合市场要求的问题,很多都是这种终极控制权的后遗症。

上市公司中的持股多的大股东通过各种“不正常竞争工具”使其拥有的公司管理决策权超过公司高层决策者对现金使用权,从而获得“同股不同权,小股有大权”的这种不正常现象,不能满足市场的宏观调控的“一股一票”的取证。

在这种不平衡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通过上市公司的最高层的掌权者才能提前预见公司决策者的主观行为及其拥有的股票流权和现金控制权,从而正确理解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及其所有权和控制权与公司价值之间彼此的利益关系。

因此,无论在公司高层治理政策还是在政策监管层面,公司大股东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控制权及两权分离度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了大股东控制股东现金流向权、决策权及两权分离与公司价值的关系,首先对国内外已有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其次分析了两权分离的实现方式和计算方法,重点考察了金字塔式股权结构、叉持股和差别投票权三种情况下两权分离度的计算,然后理论分析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控制权及两权分离与公司价值的关系,接着通过数学模型的推导得出待检验的研究假设,并根据研究假设建立了四个实证模型,通过实证模型的计量结果,对假设进行验证,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及对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 Leland and Pyle(1980)提出了信息传递假说(signalinghypothesis),认为由于发行公司与投资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经营者拥有公司未来现金流量期望值的内部信息,此为投资人所不知,因此经营者可以藉由其所持有的股权比例来传递公司的价值给外部的投资人,一旦经营者预期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越大,则其会保留较多的持股比例,当经营者的持股比例越高即代表公司的价值越高,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

终极控制人、股权制衡与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选择

终极控制人、股权制衡与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选择

终极控制人、股权制衡与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选择摘要:本文对终极控制人、股权制衡与债务期限结构选择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研究,并且研究了不同产权性质下,市场化程度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增加导致股权制衡度提高时,债务期限结构也会提高;终极控制人为国有产权的上市公司具有相对较高的长期债务水平,但结果不是很显著;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市场化程度对公司债务期限结构选择的影响,最终控制人为国有产权的公司,比最终控制人为非国有产权的公司,更为明显。

关键词:终极控制人;股权制衡;市场化程度;债务期限结构公司债务政策一直是财务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当上市公司采用债权融资时,必须在选择债务数量的同时选择债务的期限,债务期限结构是企业在融资时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在中国债权人法律保护较弱的情况下,短期债务的使用增加,被用来减缓控制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冲突,然而,大股东本身也具有监管职能,其监管可以作为短期债务监管的替代。

La Porta等(1999)认为,拥有足够股份的第二大股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控制股东掠夺行为。

Edwards和Weichenrieder(1999)注意到,其他大股东不但具有控制和监督最大股东的激励,而且具有控制和监督最大股东的能力。

肖作平(20051研究发现,存在少数大股东联盟的公司倾向使用高的债务,说明少数大股东联盟有利于抑制控制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和有效地监督管理者。

同时,由于出现了与第一大股东相抗衡的股东。

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上就难以形成绝对控制权下的第一大股东“一言堂”现象,从而减缓了代理冲突问题。

Friend 和Lang(1988)的研究表明,由于大股东的存在可以打消疑虑或者作为一种信号显示,表明管理者受到了严密的监管,因此,企业中大股东的存在使得贷款人不必过于依靠短期贷款来控制管理者,因为大股东与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股权制衡与债务期限结构正相关。

资本结构理解企业债务与股权的权衡

资本结构理解企业债务与股权的权衡

资本结构理解企业债务与股权的权衡在商业世界中,企业的资本结构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企业如何筹集资金,包括债务和股权。

企业债务是指企业通过借款获得的资金,而股权是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

在确定资本结构时,企业必须权衡债务和股权之间的利弊,并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企业债务是一种借款形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或贷款从银行等机构借入资金,以满足资金需求。

债务通常以利率的形式提供,并要求在特定的时间内偿还借款。

债务具有以下优点:1.稳定的还款计划:企业可以根据借款合同中约定的期限和利率,制定稳定的还款计划。

这有助于企业规划资金流动,并提供可预测性。

2.保持股权控制:借款不会影响企业的股权结构,因此企业可以继续保持控制权。

这对于创始人或管理团队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希望保留对企业的决策权。

然而,债务也存在一些弊端:1.偿债压力:借款需要偿还,在经济不景气或企业发展受阻时,偿还债务可能会对企业造成压力。

2.利率风险:如果借款利率上升,企业的偿债压力会增加。

这种利率风险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与债务相对应,股权是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

股权具有以下优点:1.永久资金来源:股权筹资为企业提供永久的资金来源,不需要偿还。

投资者购买股票成为股东,他们愿意长期投资并分享企业的风险和回报。

2.分享风险和收益:股权筹资可以分散企业的风险,不会让企业承担单一债权方的压力。

此外,股权筹资还使投资者可以分享企业的收益。

然而,股权筹资也存在一些限制:1.丧失控制权:发行股票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持股比例,从而降低其对企业的控制权。

如果企业融资规模较大,则可能会面临失去控制权的风险。

2.利益分享:股东在企业获利时有权分享收益,这可能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压力。

在制定资本结构时,企业必须权衡债务和股权的权衡,并找到适合自身需求的最佳平衡点。

此外,还应考虑以下因素:1.企业规模和成长阶段:年轻的初创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权来吸引投资者,并为企业扩大规模提供资金。

控制权现金流权的计算题

控制权现金流权的计算题

控制权现金流权的计算题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定义
2.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关系
3.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计算方法
4.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5.结论
正文
一、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定义
控制权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家族对于一个公司的控制权力,即所能操作的股份。

现金流权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家族在这家公司中未来全部现金所掌握的现金流量的控制权。

二、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关系
控制权与现金流权是紧密相关的,拥有控制权的人或家族通常也会拥有较大的现金流权。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控制权与现金流权也可能出现分离的情况,例如,某个人或家族拥有公司的控制权,但却无法获得与控制权相匹配的现金流。

三、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计算方法
计算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方法通常是通过分析公司与关联法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图。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包括直接控股和间接控股的情况,以及各个股东之间的关联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清晰地了解公司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配情况。

四、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在实际案例中,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计算通常用于分析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财务状况。

例如,在上市公司的年度报表中,需要计算终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

这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投资决策。

五、结论
控制权与现金流权是公司治理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民营企业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股权制衡与债务期限结构及其融资效率研究

民营企业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股权制衡与债务期限结构及其融资效率研究

民营企业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股权制衡与债务期限结构及其融
资效率研究
债务期限结构会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合理的债务期限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公司中存在的各种代理冲突,有助于公司的整体价值实现最大化的目标。

而作为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股权分布结构尤其是股权制衡也是影响内部股东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代理冲突、左右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因素。

所以债务期限结构与股权制衡之间的潜在关系不容忽视。

本文以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现象引发的代理冲突为切入点,结合中国制度背景理论推演股权制衡如何影响我国民营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然后实证分析股权制衡对债务期限结构和债务融资效率的影响。

本文具体分析了在终极控制人存在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的情况下,股权制衡会对债务期限结构以及融资效率产生怎样的影响,并通过研究成果对我国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本文选取了2010-2014年深沪两市A股840家非金融类民营上市公司共4200个样本构建平衡面板数据,研究了在终极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存在分离的情况下股权制衡对债务期限结构和融资效率的影响。

本文在实证过程中具体运用了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普通最小二乘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等方法。

研究结果显示,在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股权结构对债务期限结构确实有着重大的影响。

结论如下,(1)终极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越大,民营企业的债务期限越短;(2)当民营企业的股权制衡度较高时,长期债务占总债务的比重会增加;(3)股权制衡能优化债务期限结构并提高债务融资效率。

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分析

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分析

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分析物流管理卢福川 09303006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解决方法【摘要】公司控制权的不断演变,到了现在的股份制控制公司,衍生出了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不匹配的现象。

在金字塔的公司结构中,终极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的偏离,实质上造成了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剥夺。

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给公司一个较高的市场价值,给小股东带来安心的投资环境。

关键词:控制权现金流权终极股东市场价值一、控制权与现金流权控制权?一个人或一个家族对于一个公司的控制权力,即所能操作的股份现金流权?一个人或一个家族在这家公司中未来全部现金所掌握的现金流量的控制权二、控制权的演变对于控制权,这是一个随着企业制度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东西。

根据历史中企业状态的变化,企业是从业主制企业到合伙制企业,最后到现在的公司制企业,这些企业之间的控制权有着质的变化。

业主制企业?个人集中制控制模式?个人拥有100%控制权合伙制企业?高度集中制控制模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拥有100%控制权,可以平分也可不平分公司制企业?自由股份制控制模式?控制权根据每个人或者企业所拥有股份所占总股份的比例而决定公司的控制权在前期两个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权是相对比较集中的,但是到了现在的公司制度,控制权随着股份的分散,也变着分散。

代理型公司股份的分散程度比剥夺型公司高很多,比如巴菲特的股东大会,在一个大大物流管理卢福川 09303006的体育场召开,采取大屏幕的现场直播,让几万的股东参加这样的盛典,由此可见,代理型公司的股份分散程度到何等高程度!但是股权的分散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100%的权力才是一种浪费。

假如我们有100万,那我们是想要一个100%控制权的企业,还是一个拥有10%控制权的1000万企业。

在现在商业竞争中,一个100万的企业是经不起大风雨的,然而1000万的企业却相对抗压能力强很多。

所以时代是进步的,控制模式的改变是为了减少投资的风险,扩大企业规模。

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

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

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运用终极产权论对上市公司的控股主体进行分类,通过追踪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分析了样本公司中,金融保险行业上市公司隐性终极控制权、现金流量权和全体上市公司对应指标的差异。

关键词:金融行业隐性终极控制权现金流量权著名学者Berle and Means(1932)在名著《现代公司和私有财产》中提出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高度分散的假设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公司治理问题的基础性文献。

然而,自1980 年以来的相关研究的实证结果却显示出与Berle and Means(1932)不同的观点,研究发现大部分国家的上市公司,其所有权与控制权并未完全分离。

根据Demsetz(1983),Shleifer and Vishny(1986)与Morck, Shleifer and Vishny (1988)的研究发现,即使是美国的许多大公司,也存在有一些所有权集中的现象,而且有某种程度是集中于家族及富有投资者身上;另外在其它的资金雄厚经济体中也发现更多显著的所有权集中度,例如:德国、日本、意大利和七个OECD 国家。

其中,发达国家显示出有较高程度的所有权集中度(La Porta et al.,1998,1999)。

这些研究显示出,在许多国家,其大公司不仅拥有大股东,而且这些股东也都积极从事公司的治理,而此观点和Berle and Means 认为管理者是无责任的想法是不同的。

La Porta et al.(1999)首次将公司治理的研究推进到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层面,并针对全世界279个富有经济体的上市公司进行股权结构研究,并按不同控制权标准下,将上市公司区分成股权分散和具有最终所有者两种类型。

根据其研究结果发现,在以20﹪投票权为最终控制型态划分标准与各国最大公司为研究样本下,27 个国家的上市公司中,除了美国、英国及日本显示出有较高程度的股权分散比率外,其余国家大都存在有最终控制股东,而且其中更有17 个国家系以家族为最主要的控制型态,其中又以投资者保护制度较不完善的11个国家显示出有较高的家族控制比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 国家 的法 律体 系越 完 善 , 行 力度 越 强 , 大公 司 执 在 中总债 务 中的 长期 债 务 的 比重 越大 [ 。上述 等 人得 5 ]
1 文 献 回顾 与研 究假 设
大股东 的存在 可 能导致公 司某 些成 本 的增 加 , 最
出 的结 论所 暗含 的假定 是在某 一 国 内部 , 司所面 临 公
主义 行为来 侵 害他 们 的 利益 。在 集 中股权 结 构 获 得 越来 越 多的认 可 以后 ,学 术 界 基 本认 同大 股 东 侵 占 的代 理成本 替 代分 散 股 权 结 构条 件 下 所有 者一 管 理
者法 律保 护越弱 , 终极 控股 股东 就越 容易侵 占其他 股
东 的利益 。L ot 等研 究发 现 , 国 的法 律 体系 在 ap ra 一
统 总结 了法律 与公 司融资 之 间的关 系 , 为潜在 的股 认
东 和债权 人之所 以会 给公 司提供 融 资 , 因为他们 的 是 权 利受 到 了法 律 的保 护 , 法律制 度在 很大程 度上 制约
市 公 司存 在“ 一股独 大” 的特征 , 第一 大股东 拥有 绝对
控 制优势 , 大量 研究 表 明 , 极 股 东 与其 他股 东 的利 终 益 分歧 同样是 我 国公 司 治 理 的 主要 矛 盾 。法 律制 度 对 保护投 资 者起到 非常重 要 的作用 , 一个有 效 的法律
从 2 0世纪 8 O年 代开始 , 逐渐 流行 的集 中股权 结 构 的观点对 分散 股权结 构这 一理论 提 出 了质 疑 , 而 从 对 当前 主流 的公 司 治 理理 论 构 成 了严 峻 的挑 战 。当 股权 集 中到一定 程度 时 , 股东将 有强 烈 的动机 和足 大 够 的能力对 经理 人员 进行监 督 , 经理人 与股 东之 间的 代理 问题就 不再 重要 , 控股 股东会 对其 它小股 东 的利 益进 行侵 占。虽 然小 股 东 能 够得 到与 他 们投 资 股 份
相 对 应 的 现 金 流 权 , 是 , 股 股 东 可 能 会 采 取 机 会 但 控
公 司资源谋 取私 利 , 特别 当大 股 东通 过 金 字 塔 、 叉 交 持股 和双重 股票 等方式 实 现对公 司的控制 时 , 由于现 金收益 权 与投票 权 的严 重背 离 , 股东 的寻租 行为可 大
制 度能 可靠 的抑 制 大 股 东 对 中小 股 东 的侵 害 , 于 基
此 , 文 从 我 国 法 律 制 度 背 景 下 终 极 股 东 控 制 权 与 其 本
现 金流 权的分 离角 度 研 究 了债 务 期 限结 构 的选 择 问 题 。第 一部 分是文 献 回顾与研 究假 说 , 二部分 是研 第
的法律 制度 环境 无 差 异 。对 于 一个 小 国 , 者 经济 、 或 政 治 、 律 与社会 发 展 比较 平 衡 的 国家 上决定 了治 理结 构与治 理水 平 , 良好 的治 理
环境 要有 高效 的法 律 保 护为 基 础[ 。 国外 学者 在 系 3 ]
者代 理成 本而 成为现 代公 司 的主要矛 盾 , 于投 资者 关 保 护和作 用研 究的重 点 已经不 是管理 者 的代 理 问题 ,
而是 大股 东从小 股 东 攫 取 私有 收 益 的 问题 。我 国上
期 负债 以便抑 制控 股 股 东和 其 他 股 东之 间 的代理 冲
突 。De r u— n n k i vc研 究 发 现 , mi cKu ta d Ma smo i g 一
究 方法 , 第三 部分 是 统计 结 果 , 四部分 是 稳 健 性检 第
验 , 五部分 是研 究结论 。 第
第 1 O卷 第 1期
2 0正 01





V 0 . 0.No.1 11
1月
Sce e T e hn l gy a n s r inc c o o nd I du ty
J n 2 1 a ., 00
终极股东控制权、 现金流权分离与债务期限结构选择
王 凯 凯 ,陈 伟
( 河 子 大 学 经 济 贸 易学 院 ,新疆 石 河子 8 2 0 ) 石 3 0 3
摘 要 : 终 极 股 东控 制权 、 金 流 权 分 离与 债 务 期 限 结 构 选择 之 间 的 关 系做 了 实证 研 究 , 对 现 并且 研 究 了 不 同 法律 制度 环 境 下 两权 分 离对债 务 期 限结 构 选 择 的 影 响 , 果表 明 : 权 分 离度 与债 务 期 限 结构 负相 关 ; 结 两 法律 制 度 环 境 的 改善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减 缓 了第一 大股 东与债 务 期 限 结构 的 负相 关 关 系 , 加 剧 了 两权 分 离度 与 债 务 期 限 结 构 的 负相 关 关 系。 却 关键词 : 两权 分 离度 法 律 制 度 债 务 期 限 结 构 中图分类号 : 232 F 7 .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1 1 0 ( 0 0 0 —0 6 —0 1 7 — 8 7 2 1 )1 0 0 4
了控 股 股东和 管理 者的剥 削手段 , 有力 的投资者 保 强 护 体系 可 以抑 制终极 控股 股东 的侵 占行为 。S uz认 tl 为, 缩短 债务 有效期 限可 以减 少源 于资产 替代 和投资
不 足 的代理成 本 , 代 理 成 本 的视 角 出发 , 从 短期 债 务 可以减 少公 司的代 理成本 [ 。因此 , 使用 更多 的短 4 ] 应
能更 为严 重[ 。大股 东 往 往 通过 掌 握 相对 较 少 的 现 1 ]
金流权 来实 现对 公 司的实 质控制 , 因而 更容易 发生各
种掠夺 行 为 。一 个有 效 的 法 律体 系 可 以 可靠 的控 制
内部 人机 会主义 行 为 , 护投 资 者 的利 益 , 而 减 少 保 从 代理 冲 突 , 高公 司治 理水 平 _ 。从 理 论 上讲 , 资 提 2 ] 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