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酶的制备

合集下载

淀粉酶的生产与应用

淀粉酶的生产与应用

淀粉酶的生产与应用一、本文概述淀粉酶是一类重要的酶类,它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淀粉酶的主要功能是催化淀粉和糖原等多糖类物质的水解,生成糖类物质,供生物体利用。

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催化性质,淀粉酶在工业生产、农业、食品工业、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淀粉酶的生产方法、性质、应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介绍和探讨。

我们将对淀粉酶的生产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淀粉酶的生产主要包括微生物发酵法、植物提取法和化学合成法等方法。

其中,微生物发酵法是目前工业上最常用的生产方法,具有产量高、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

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生产方法的原理、操作过程以及优缺点。

我们将对淀粉酶的性质进行深入研究。

淀粉酶的性质包括其催化特性、稳定性、动力学特性等。

这些性质直接决定了淀粉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效果。

我们将对这些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以期找到提高淀粉酶应用效果的有效途径。

再次,我们将对淀粉酶的应用领域进行全面的介绍。

淀粉酶在工业生产、农业、食品工业、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淀粉酶可用于生产酒精、味精、柠檬酸等产品;在农业中,淀粉酶可用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在食品工业中,淀粉酶可用于改善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在医药领域,淀粉酶可用于生产某些药物和生物制品。

我们将详细介绍淀粉酶在各领域的应用原理、应用效果以及应用前景。

我们将对淀粉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淀粉酶的生产方法和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拓宽和深化。

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淀粉酶进行改造和优化,可以提高其催化效率和稳定性;通过开发新型淀粉酶制剂,可以拓宽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范围。

我们将对淀粉酶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以期为其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对淀粉酶的生产方法、性质、应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介绍和探讨。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淀粉酶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重要的生物催化剂,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淀粉酶 原料

淀粉酶 原料

淀粉酶是一类能够水解淀粉为糖类的酶,常用于食品加工、酿造和生物技术等领域。

淀粉酶的原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淀粉:淀粉是淀粉酶反应的底物,通常从植物中提取得到。

常见的淀粉源包括玉米、小
麦、马铃薯等。

2.发酵产物:某些淀粉酶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

这些淀粉酶的原料可以是含有淀粉的
废弃物或副产品,如谷物糟粕、纤维素废弃物等。

3.培养基成分:对于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淀粉酶的方法,培养基中需要添加适当的碳源、
氮源和微量元素等。

常见的培养基成分包括葡萄糖、蛋白质源(如酵母提取物)、氨盐等。

4.微生物菌株:淀粉酶的生产通常使用具有高产酶能力的微生物菌株。

这些菌株可以是细
菌、真菌或酵母等。

常见的微生物菌株包括枯草杆菌、曲霉、酵母菌等。

以上是常见的淀粉酶原料,不同的淀粉酶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会有所差异。

选择合适的原料和生产工艺对于获得高效、纯度较高的淀粉酶产品至关重要。

淀粉酶的制备及活力测定

淀粉酶的制备及活力测定


( 4 ) 1 % 淀 粉 溶 液 : 称 取 1 g 淀 粉 溶 于
100mL0.1mol/L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中。
( 5 )
0.4M NaOH
实训步骤
1 、称取 1g 萌发 3 天的小麦种子,置于
研钵中。 2. 加入少量的石英砂和 2mL 的蒸馏水, 研磨匀浆。 3. 将匀浆倒入离心管中,用 6mL 蒸馏 水分次将残渣洗入离心管。提取液在 室温下放置提取 15 至 20 分钟。每隔数 分钟搅动一次,使其充分提取。
[3] 何国庆 , 丁立孝 . 食品酶学 .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4] 周晓云编著.酶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5] 罗贵民.酶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6] /question/266186296.htm l
实训原理:

淀粉酶活力的大小与产生的还原糖的量成正比。用标准浓度 的麦芽糖溶液制作标准曲线,用比色法测定淀粉酶作用于淀 粉后生成的还原糖的量,以单位重量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 的麦芽糖的量表示酶活力。

淀粉酶存在于几乎所有植物中,特别是萌发后的禾谷类种子, 淀粉酶活力最强,其中主要是α- 淀粉酶和β- 淀粉酶。两种 淀粉酶特性不同,α - 淀粉酶不耐酸,在pH3.6 以下迅速钝化。 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15min钝化。
( 3 )如果条件允许,各实验小组可采用不同材料,
参考文献:

[1] Gardner H W.Recent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lip oxygenase pathway of plants.Biochem Biophysical Ac ta.1991 [2] 莎娜,赵立超,陈永泉.α-淀粉酶对甘薯果脯废糖液澄 清效果的研究

淀粉酶生产工艺

淀粉酶生产工艺

淀粉酶生产工艺淀粉酶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酶,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糖化、纺织、皮革等领域。

下面将主要介绍淀粉酶的生产工艺。

淀粉酶的生产工艺通常分为两个步骤:种子培养和发酵生产。

1. 种子培养淀粉酶的种子一般由菌丝体制备而得,种子菌株的选取非常重要。

首先,从土壤、植物、食品中分离得到淀粉酶产生菌株,并经过传代培养筛选出优良菌株。

然后,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进行菌株的预培养,以获得高活性和高产量的种子菌株。

培养基的选择要考虑到菌株的特性和经济性。

在种子培养过程中,通常采用摇瓶培养或容器培养的方式,控制好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等条件,优化菌株的生长。

2. 发酵生产种子培养完成后,将种子菌株接种到大型发酵罐中进行发酵生产。

发酵过程需要控制好发酵温度、pH值、氧气供应和添加剂的投放等条件。

温度:淀粉酶的产生通常在30-50°C之间,具体温度要根据菌株的特性来确定。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活性和产量。

pH值:淀粉酶一般在中性或微酸性环境下活性最高,一般在pH 5.0-7.0 的范围内进行发酵。

氧气供应:氧气供应对淀粉酶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因为淀粉酶属于需要氧气的好氧菌株。

因此,在发酵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氧气的供应,提供充足的氧气以促进酶的产生。

添加剂:为了提高淀粉酶的产量和稳定性,常常会在发酵过程中添加一些助产剂或诱导剂,如优质动物蛋白、磷酸盐和氨基酸等。

这些添加剂能够提供菌株合成淀粉酶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加产酶能力。

发酵时间一般为24-72小时,根据菌株的生长速率和淀粉酶产量进行调整。

发酵过程中,可以通过监测酶活性和生物量的变化来掌握发酵的进程和产酶情况。

在发酵结束后,可通过离心、超滤等技术手段将淀粉酶提取和分离出来,经过加工和精制,最终得到纯净的淀粉酶产品。

综上所述,淀粉酶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菌株的培养和发酵生产两个步骤。

通过控制好培养条件和发酵参数,能够提高淀粉酶的产量和质量,达到产业化生产的要求。

α-淀粉酶的生产工艺

α-淀粉酶的生产工艺

a-淀粉酶的发酵生产工艺扌商要:a•淀粉酶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能水解淀粉产生糊精、麦芽糖、低聚糖和葡萄糖等,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酶制剂之一。

目前,a•淀粉酶已广泛应用于变性淀粉及淀粉糖、焙烤工业、啤酒酿造、酒精工业、发酵以及纺织等许多行业。

1•菌种的选育1. 1细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将土壤系列稀释,把10乞10-\10腐分别涂布到淀粉培养基上,27C倒置培养2天,将长出的菌落接入斜面。

将细菌从斜面接种到淀粉培养基培养2天,用碘液染色,记录透明圈大小和菌落直径,计算D/d值。

保菌供下次实验用。

1. 2紫外线诱变育种:取活化后的菌种配成菌悬液、稀释;倒淀粉培养基平板,将菌悬液涂布其表面;用紫外线处理平板0、2min.4min.6min、8min.10min,每个处理2次重复;放到黑暗中倒置培养,37C培养48h,分别计•数诱变组和对照组平板上的菌落数,并计算致死率;加入碘液,分别测量诱变组和对照组菌落的透明圈直径和菌落直径,计算D/d值;将D/d值最大的菌种保存到斜面培养基上。

1.3诱变方法以及变异菌株的筛选①诱变出发菌株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期。

②以NTG为诱变剂,按一定处理剂量(包/ml),在一定pH值的缓冲液中30T恒温振荡处理1~4h°③经高速离心分离,移植于液体完全培养基进行后培养。

④经稀释涂布在含有1%淀粉BY固体培养基上,经24h培养形成小菌落。

⑤把单菌落分别移植于含2%淀粉B丫液体培养基中,30E培养36ho⑥用2#定性滤纸制成5mmdisc(小圆纸片),并用2%琼脂BY培养基灭菌后加入较大剂量青霉素(抑菌)。

倒入200mmx300mm长方形不锈钢玻璃培养皿中,冷却凝固。

然后把5mmdisc纸顺序放在培养基表面。

⑦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吸取培养液,移植到相应的disc上。

把disc培养皿经37C,24h分别培养。

⑧把KI-I2液用喷雾器均匀分布在disc培养皿培养基的表面上,并挑出淀粉水解圈大的disc,用相对应的1ml培养液接种摇瓶,进行发酵测定酶活力。

淀粉酶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淀粉酶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淀粉酶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淀粉酶是一种能够分解淀粉类物质的酶,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淀粉酶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深入。

本文将详细介绍淀粉酶的应用领域和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淀粉酶是一种水解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相对较小的分子,如葡萄糖、麦芽糖等。

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

其中,α-淀粉酶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和微生物中,而β-淀粉酶则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和某些微生物中。

淀粉酶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食品、生物制药和环境治理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食品领域在食品领域中,淀粉酶主要用于制作糖浆、葡萄糖等淀粉类食品。

通过使用不同种类的淀粉酶,可以控制糖类的生成量和生成速度,从而获得所需的食品品质。

淀粉酶还可以用于改善食品的口感和外观,如用α-淀粉酶处理小麦粉可以使其变得更加松软。

在生物制药领域中,淀粉酶主要用于药物的制备和生产。

例如,β-淀粉酶可以用于制备免疫抑制剂、抗炎药等药品的有效成分。

淀粉酶还可以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提高生物柴油的产率和质量。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淀粉酶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在环境治理领域中,淀粉酶主要用于水处理和农业废弃物的处理。

β-淀粉酶可以用于降解农业生产中的纤维素类废弃物,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糖类,从而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淀粉酶还可以用于水处理中的污泥减量,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新一代淀粉酶的研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一代淀粉酶的研发工作正在不断深入。

目前,新型淀粉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酶的稳定性、降低成本以及优化生产工艺等方面。

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可以培育出具有更强水解能力和稳定性的淀粉酶。

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还可以构建出更加高效的淀粉酶生产系统,为淀粉酶的应用提供更加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除了新型淀粉酶的研发外,淀粉酶基因改造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基因改造手段,可以改变淀粉酶的活性、热稳定性等关键性质,从而优化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效果。

淀粉酶

淀粉酶

首页> 实验> 植物实验>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淀粉酶活性的测定2005-12-05 00:00:00 来源:评论:0一、原理淀粉酶(amylase)包括几种催化特点不同的成员,其中α-淀粉酶随机地作用于淀粉的非还原端,生成麦芽糖、麦芽三糖、糊精等还原糖,同时使淀粉浆的粘度下降,因此又称为液化酶;β-淀粉酶每次从淀粉的非还端切下一分子麦芽糖,又被称为糖化酶;葡萄糖淀粉酶则从淀粉的非还原端…一、原理淀粉酶(amylase)包括几种催化特点不同的成员,其中α-淀粉酶随机地作用于淀粉的非还原端,生成麦芽糖、麦芽三糖、糊精等还原糖,同时使淀粉浆的粘度下降,因此又称为液化酶;β-淀粉酶每次从淀粉的非还端切下一分子麦芽糖,又被称为糖化酶;葡萄糖淀粉酶则从淀粉的非还原端每次切下一个葡萄糖。

淀粉酶产生的这些还原糖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

淀粉酶活力的大小与产生的还原糖的量成正比。

可以用麦芽糖制作标准曲线,用比色法测定淀粉生成的还原糖的量,以单位重量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的还原糖的量表示酶活力。

几乎所有植物中都存在有淀粉酶,特别是萌发后的禾谷类种子淀粉酶活性最强,主要是α-和β-淀粉酶酶不。

Α-淀粉耐酸,在pH3.6以下迅速钝化;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15min则被钝化。

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在测定时钝化其中之一,就可测出另一个的活力。

本实验采用加热钝化β-淀粉酶测出α-淀粉酶的活力,再与非钝化条件下测定的总活力(α+β)比较,求出β-淀粉酶的活力。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一)材料:萌发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二)仪器设备:1. 分光光度计;2. 离心机;3. 恒温水浴(37℃,70℃,100℃);4.具塞刻度试管;5. 刻度吸管;6. 容量瓶。

(三)试剂(均为分析纯):1. 标准麦芽糖溶液(1mg/ml):精确称取100mg麦芽糖,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2. 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精确称取1g3,5-二硝基水杨酸,溶于20ml2mol/L NaOH溶液中,加入50ml蒸馏水,再加入30g酒石酸钾钠,待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

a-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实验教案--

a-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实验教案--

实验三 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一、实验目的1.制备固定化的淀粉酶。

2.进行淀粉水解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用吸附法将a-淀粉酶固定在石英砂上,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经过固定化酶柱后,可使淀粉水解成糊精,用淀粉指示剂溶液测试,流出物呈红色表明水解产物糊精生成。

这里使用的是枯草杆菌的a-淀粉酶,其作用的最适pH 范围为 5.5-7.5,最是温度为50-75℃。

1、酶的固定化酶:生物体内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固定化酶:将水溶性酶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固定在某种介质上,使之成为不溶于水而又有酶活性的制剂。

一般酶的固定化方法:吸附法、共价偶联法、交联法、包埋法。

吸附法:P32利用各种吸附剂将酶或含酶菌体吸附在其表面上而使酶固定的方法。

通常有物理吸附法和离子吸附法。

常用吸附剂有活性炭、氧化铝、硅藻土、多孔陶瓷、多孔玻璃等。

采用吸附法固定酶,其操作简便、条件温和,不会引起酶变性或失活,且载体廉价易得,可反复使用。

2.石英砂的吸附作用石英砂吸附酶的物理吸附也称范德华吸附,它是由吸附质和吸附剂分子间作用力所引起,此力也称作范德华力。

由于它是分子间的吸力所引起的吸附,所以结合力较弱,吸附热较小,吸附和解吸速度也都较快。

被吸附物质也较容易解吸出来,所以物理吸附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

3.淀粉酶催化反应 淀粉酶:淀粉酶是指一类能催化分解淀粉(包括糖原、糊精等)的糖苷键的酶之总称。

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β—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脱支酶、麦芽寡糖生成酶等水解酶类和葡萄糖苷转移酶、环状糊精葡萄糖苷转移酶等。

α—淀粉酶是一种内切酶,它随机地从分子内部切开α—1.4糖苷键(水解中间的α—1.4键比分子末端的α—1.4键概率大),遇到分支点的α—1.6键不能切,但能跨越分支点而切开内部的α—1.4糖苷键,由于产物的还原性末端葡萄糖残基上的C1碳原子呈直接使用酶缺点固定化酶优点 通常对强酸、强碱、高温和有机溶剂等条件非常敏感,容易失活固定化酶提高了酶的稳定性,可较长时间地储存和使用;(更能耐受温度、PH 的变化) 溶液中的酶很难回收,不能被再次利用,提高了生产成本固定化酶可以被反复使用,更经济,更利于生产 反应后会混在产物中,可能影响产品质量(难分离) 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纯化α—构型(光学),故称这种酶为α—淀粉酶。

α淀粉酶的生产工艺

α淀粉酶的生产工艺

一,α-淀粉酶菌种的筛选枯草杆菌BF7658是我国应用广泛的液化型α-淀粉酶菌种,国内普遍采用深层发酵法生产工业粗酶。

我们从BF7658出发,用紫外光及化学药品反复交替诱变,选育适用于固体发酵的新菌体BF7658—1。

该菌为短杆状,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园,在肉汁表面可生成菌膜,在培养基上菌落呈乳白色,表面光滑、湿润、略有光泽,用碘液试之,菌落周围呈透明圈。

∙固体培养枯草杆菌BF7658—1生产α-淀粉酶将菌种接种于马铃薯琼脂斜面,37℃培养三天,然后转接到种子液体培养基上(豆饼粉、玉米粉、酵母膏、蛋白胨火碱、水等),摇瓶培养一定时间,当菌体进入对数生长期时,以0. 5%接种量接入固体培养基(麸皮、米糠、豆饼粉、火碱、水;ph=7左右,常压汽蒸一小时,冷却到38~40℃)在厚层通风制曲箱内,通风保持37~42℃,培养48小时出曲风干。

麸曲用1%食盐水3~4倍浸泡,3小时后过滤,调节滤液pH=8,加硫酸铵溶液沉淀酶,经离心,用浓酒精洗涤脱水,40℃烘干、磨粉即为成品。

∙深层发酵法生产α-淀粉酶斜面菌种制法同前。

将试管斜面菌种接种到马铃薯茄子饼斜面(培养基同前种子培养基),37℃培养三天,使之形成芽孢,以提高种子的稳定性。

然后接种到500升种子罐,37℃搅拌通风培养12~14小时。

当菌体进入对数生长期(镜检细胞密集、粗壮整齐、大多数细胞单独存在,少数呈链状,发酵液=6.3~6.8,酶活5~10单位∕毫升)时,乃转入10000升发酵罐,37℃,通风,搅拌,培养40~48小时。

中途三倍碳源的培养基补料,体积相当于基础料的1∕3,从培养12小时开始,每小时一次,分30余次添加完毕。

停止补料后6~8小时罐温不再上升,菌体衰老,80%形成空泡,每2~3小时取样分析一次,当酶活不再升高,可结束发酵。

而后向发酵液中添加2%CaCl2,0.8%Na2HPO4,50~55℃加热处理30分钟,以破坏共存的蛋白酶,促使胶体凝聚而易于过滤。

淀粉酶的生产及应用

淀粉酶的生产及应用

淀粉酶的生产及应用淀粉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酶制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将就淀粉酶的生产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淀粉酶的生产淀粉酶是通过发酵工艺生产的,主要来源于微生物、动物和植物。

1. 微生物源生产微生物源生产淀粉酶是目前主要的生产方式,常用的微生物有真菌和细菌。

常见的真菌有Aspergillus、Penicillium、Trichoderma等,常见的细菌有Bacillus、Streptomyces等。

微生物源生产淀粉酶的步骤一般为:选材→筛选高效菌株→发酵→提取淀粉酶→纯化淀粉酶。

2. 动物源生产动物源淀粉酶主要来自猪胰腺。

提取过程一般为:猪胰腺养殖→收集猪胰腺→粉碎破碎→提取淀粉酶→纯化淀粉酶。

3. 植物源生产植物源淀粉酶主要来自马铃薯、玉米等植物中。

提取过程一般为:马铃薯破碎→破菌、杀菌、酶解→提取淀粉酶→纯化淀粉酶。

二、淀粉酶的应用1. 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淀粉酶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食品加工中的葡萄糖浆、糖化醇、果胶等的制备和糖化工艺的调控。

例如,淀粉酶可将淀粉酶解为较小的糖分子,提高食品中糖的含量,改善口感和稳定性。

此外,淀粉酶还可用于面包、饼干等面粉制品的改良,并提高其贮存性和食用品质。

2. 纺织工业中的应用淀粉酶在纺织工业中主要用于织物的整理处理,如退浆、硫酸盐还原等。

其作用是分解纺织原料中的淀粉,提高降解淀粉成分的活性和效果,从而达到改善织物的柔软度、光泽度和手感等目的。

3. 制浆造纸工业中的应用淀粉酶在造纸工业中广泛应用于原料中的淀粉和非淀粉物质的降解处理。

通过添加适量的淀粉酶,可以有效降低造纸原料中淀粉的含量,提高浆料的筛选效率和纸张的强度、光泽度等性能。

4. 医药工业中的应用淀粉酶在医药工业中主要用于药物的合成和改良。

例如,淀粉酶可以用于制备药物辅料,改变其物化性质,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可溶性。

此外,淀粉酶还可用于药物的表面活性剂、缓释剂等的改良,提高药效和降低毒副作用。

【精品】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精品】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精品】淀粉酶活力的测定淀粉酶指的是一类能够加速淀粉或糊精水解反应的酶类物质。

在细胞内,淀粉酶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细胞释放能量。

在食品、饮料、纺织等行业中,淀粉酶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那么如何测定淀粉酶的活力呢?测量原理淀粉酶活力是指一定条件下,淀粉酶酶解1克淀粉所需的时间。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方法主要是根据淀粉基质与游离碘之间的反应,测量在不同pH值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作用,来推求淀粉酶的活性。

在反应中,淀粉通过淀粉酶的作用而被水解成糖类,而碘则被还原成碘离子,反应终止时,通过滴定反应液中的剩余碘离子,就能够计算出淀粉酶活性。

测量步骤1.制备反应液在制备反应液前,需要分别准备好0.1mol/L KI溶液、0.05mol/L Na2HPO4溶液、0.005mol/L Na2S2O3溶液、0.5%淀粉溶液。

将0.05mol/L Na2HPO4溶液配制到所需的pH 值,并将其加入淀粉溶液中,搅拌均匀,用于制备淀粉酶活性测定反应液。

2.准备淀粉酶催化液将所需的淀粉酶抽提取出,用Na2HPO4溶液稀释至所需浓度,将稀释好的淀粉酶加入到制备好的淀粉溶液中,并将反应液在酶学反应仪中预先加热至37℃,用于催化淀粉溶液中的淀粉。

3.添加停止剂在反应过程中,碘离子会逐渐被还原,测定终点时需要选择添加适当的停止剂。

当滴加适量的2mol/L HCl时,反应液中的游离碘会减少,色素变为无色,反应停止,可以记录滴加HCl的体积。

4.控制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使用相同的单元、试剂和仪器,严格按照实验室的规定进行操作。

5.结果计算通过测定反应液中剩余碘的含量,计算出淀粉酶在一定时间内所酶解的淀粉量,然后再根据浓度及体积计算出淀粉酶活性。

以上就是常见的淀粉酶活性测定方法,如果测定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通过调整实验条件、增加样品量等措施进行修正。

这些方法在食品加工、饮料、纺织等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能够帮助生产厂家控制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

壳聚糖凝胶颗粒固定淀粉酶实验报告

壳聚糖凝胶颗粒固定淀粉酶实验报告

壳聚糖凝胶颗粒固定淀粉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利用壳聚糖凝胶颗粒固定淀粉酶,观察其催化淀粉水解的效果。

实验步骤:
1.制备壳聚糖凝胶颗粒:
将5克壳聚糖溶于100毫升乙醇中,搅拌均匀后放置至2小时,再取出过滤干燥,得到壳聚糖籽粒。

将壳聚糖籽粒置于0.2%
的丙烯酰胺中,搅拌至完全复胶后,用2倍量的95%酒精冲
洗洗去丙酰胺,直至溶液无红色渗出,然后再用纯水冲洗干净,过滤后干燥即可获得壳聚糖凝胶颗粒。

2.制备淀粉酶-壳聚糖凝胶颗粒复合物:
在50毫升甘氨酸盐缓冲液中加入5克淀粉酶,搅拌均匀后,
加入适量的壳聚糖凝胶颗粒,静置20分钟。

然后,冲洗干净,用1毫升甘氨酸盐缓冲液悬浮备用。

3.淀粉水解实验:
将5毫升淀粉溶液加入到3ml试管中,加入1ml淀粉酶-壳聚
糖凝胶颗粒复合物,搅拌均匀后,置于40°C水浴中静置30分钟。

然后取出淀粉水解液,加入约1ml的Fehling's试剂,置
于热水浴中加热至沸腾2分钟,观察是否有红色沉淀出现。

实验结果:
淀粉水解反应前后出现的物质颜色变化表明淀粉水解反应已经发生。

在实验中,通过壳聚糖凝胶颗粒固定淀粉酶,有效地催化了淀粉的水解反应。

实验结论:
壳聚糖凝胶颗粒固定淀粉酶可以有效催化淀粉水解反应,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同时,这种方法具有绿色环保、成本低等优点,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淀粉酶的提取--α-淀粉酶的提取、分离及测定

淀粉酶的提取--α-淀粉酶的提取、分离及测定

α-淀粉酶的提取、分离及测定(生化试验小组-2005.4)试验全程安排:试验一、色谱分离淀粉酶1.1 试剂及设备离子交换树脂-20℃冰箱样品管(5-10ml试管)1.5ml离心管紫外分光光度计α-淀粉酶样品秒表胶头吸管(进样用)平衡缓冲液(pH8.0,0.01M磷酸盐缓冲液)洗脱缓冲液(平衡缓冲液+0.1M,0.3M,0.5M,1.0M的氯化钠)试剂瓶1.2 离子交换色谱原理与方法色谱(chromatography)是一种分离的技术,随着现代化学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

20世纪初在俄国的波兰植物化学家茨维特(Twseet)首先将植物提取物放入装有碳酸钙的玻璃管中,植物提取液由于在碳酸钙中的流速不同分布不同因此在玻璃管中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样就可以对各种不同的植物提取液进行有效的成分分离。

到1907年茨维特的论文用俄文公开发表,他把这种方法命名为chromatography, 即中文的色谱,这就是现代色谱这一名词的来源。

但由于茨维特当时没有知名度,而且能看懂俄文的人也不多,加之很快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茨维特的分离方法一直被束之高阁。

20世纪20年代,许多植物化学家开始采用色谱方法对植物提取物进行分离,色谱方法才被广泛地应用。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以Martin为首的化学家建立了一整套色谱的基础理论使色谱分析方法从传统的经验方法总结归纳为一种理论方法,马丁等人还建立了气相色谱仪器使色谱技术从分离方法转化为分析方法。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战后重建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化学工业特别是石油化工得到广泛的发展,亟需建立快速方便有效的石化成分分析。

而石化成分十分复杂,结构十分相似,且多数成分熔点又比较低,气相色谱正好吻合石化成分分析的要求,效果十分明显、有效。

同样,石化工业的发展也使色谱技术特别是气相色谱得到广泛的应用。

气相色谱的仪器也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气相色谱逐渐成为一种工业分析必不可少的手段和工具。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也大规模采用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