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诗四首》教学设计
语文:6.30《诗四首》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
四、《登岳阳楼》(其一)研讨
1、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把握五言律诗的诵读节奏。
2、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3、问题探究
(1)、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诗眼。
(2)、即为诗眼,必定穿透于诗歌的每一个角度,处处渗透着这“悲”,那么就请同学们找找哪些地方能体现这“悲”?
1、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把握五言律诗的诵读节奏。
2、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3、问题探究
(1)、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
躬耕田园、辛勤劳作的生活情景和宿愿已偿的欣慰与满足。
(2)、诗中的“愿”指的是什么?
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3)、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风霜”:明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语意双关。
“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
4、背诵《登岳阳楼》(其一)
【巩固练习】: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荒秽( )荷锄( ) 汉塞( )
候骑( )燕然( )
概括:景悲:夕阳,暮时,老木沧波
己悲:万里来由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国悲:北宋灭亡,国家动荡不安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感怀家国,慨叹时势,无限悲痛和忧愁之感。
(4)、请学生说说自己认为写的精彩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帘旌不动夕阳迟”:
“帘旌” 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开阔,融入暮色之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五篇】
4朗读全诗。
※自练三巩固训练,拓展延伸
1背诵古诗;
2搜集蕴含的哲理的诗句
即面对困境,遭受挫折,永不放弃,心存希望诗句;
3想象训练假如你家来客,你会说什么?会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
4拓展朗读《过故人庄》
二读一读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
1教师范读2学生试读4学生个读5学生齐读
三释义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简称。
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
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
字去非,自号简斋。
洛阳今属河南人。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诗人。
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
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著有《简斋集》。
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
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学习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四首》教学设计
诗歌情感表达深入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 歌的情感内涵,帮助学生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 、音频、视频等,丰富了 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 果。
需要改进的地方
部分学生参与度低
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增强文化 自信心。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和人 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和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诗歌的审美体验,提高学 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02
教学内容
《长歌行》
总结词
描绘自然景色,表达惜时之情
详细描述
这首诗通过对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常恐秋节至等自然景色 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珍惜时光的思想。
课堂活动
总结词:小组讨论
01
输标02入题
详细描述: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诗歌的主题 、情感、意境等方面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 感受。
03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他们通过 朗诵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提高他们的语
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04
总结词:朗诵比赛
作业布置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练习题,如默写、翻译、 赏析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
测试与考试
通过定期的测试和期末考试, 全面评估学生对《诗四首》的 理解和掌握程度。
自我评价与反思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 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帮助他们 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
改进措施。
反馈机制
即时反馈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予即 时反馈,肯定他们的优点和亮点,同 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诗四首》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
课题
诗四首
第3
课时
总计
节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要求
知
识
回
顾
背诵默写:《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某某送别》。
学
习
目
标
背诵默写《登某某楼》,体会诗人情感;了解登高诗。
结合时代背景与杜甫比较理解。
体会诗人的悲情,认识诗人的爱国情怀。
自
主
学
习
自学指导一:诵读,5分钟,标准:熟练背读
字音:帘旌徙倚 吴蜀
学
习
展
示
巩
固
学
有
所
思
桦甸六中教案
主备人
备课组长
二次备课人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
课题
诗四首
第3
课时
总计
节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媒介
出缺席
情况
教学目标
背诵默写《登某某楼》,体会诗人情感;了解登高诗。
结合时代背景与杜甫比较理解。
体会诗人的悲情,认识诗人的爱国情怀。
重点
难点
关键
理解诗人情感。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
知识
回顾
出示
登临吴蜀横分地
徙倚湖山欲暮时
三年多难更凭危
2、按要求写诗句:
表现诗人苍老的诗句:
交代时代背景的诗句:
能反衬悲凉心境的美景的诗句:
形象地表达诗人苦闷心情的诗句:
诗人不仅仅是悲己:
题号
1
2
3
4பைடு நூலகம்
5
6
7
8
9
10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精品教案新人教版
诗四首第一课时: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目标定向: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一、入境生趣。
陶渊明可算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因为他写出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
他做过几任小官,41岁那年辞官而归,从此住在农村,亲自参加田间劳动,直至63岁去世。
这首涛是他辞官的第二年写的,诗题的意思是回到园田居住。
附带说一下,在封建时代,皇帝及大臣死后朝廷都要根据他们的行事给一个谥号;陶渊明不是大臣,“靖节”这个谥号是他死后朋友和门人私下给的,为的是表彰他高尚的节操,可以叫“私谥”。
二、自学生疑。
1、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2、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锄草)锄了多长时间?(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了一整天。
)讲:诗的前四句只记给豆田锄草一事。
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南山”当指庐山,诗人家在柴桑,在庐山之北,故以庐山为“南山”。
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i草长得茂盛,把地里的营养都吸收了去,豆苗长不起来,自然非锄不可。
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兴”,原来的意思就是“起”,“晨兴”即今语“早早地起身”;“理”,清理,这里可引申为清除;“荒”,杂草;“秽(穢)”,本作,是草字头,也指田中杂草(“秽”的这个意义现已消失,只作污秽解)。
第四句说归家已是月儿初升之时。
“荷”,担、扛(按:“荷”是“何”的俗字,“何”的古义有二:担;谁。
不用讲给学生听)。
小结: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劳动情形。
问:第五句中“道”是指什么说的?(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
)即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表明诗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为夕露所湿。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五篇】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重要字词。
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过程与方法:1.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书法作品《使至塞上》导入。
教师配乐朗读。
二.作者介绍: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
著《王右丞集》。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朝诗人。
王维的诗歌表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长远。
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大屏展示)三.反复诵读,以读促悟(一)解一解了解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
本诗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
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
(二)读一读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1. 教师范读2.学生试读 4.学生个读 5.学生齐读(三)释义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简称。
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
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
征蓬:飘飞的蓬草。
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诗四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这首诗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深沉缓慢。
4、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a.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某某楼。
①译文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今天我有幸登上湖边的某某楼。
b.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①译文: 大湖广阔浩瀚把吴楚两地东南隔开,天地象在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荡漾。
二、师生共同赏读《使至塞上》
1.诗人及写作背景简介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某某祁人,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流连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X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X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诗人经历仕途挫折之后,他逐渐发现了社会的不平。他晚年对社会的恶浊采取鄙视的态度,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他皈依佛教,信奉禅理。朝夕徘徊于山水之间,通过对自然美的刻画来表达他对社会现实的态度。
写完山势、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法从不同角度写长江的近景、远景。“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长江流过某某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慢。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云生结海楼”是日间仰视所见。白天,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颔联从正面描写。颈联采用衬托的手法,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渡某某送别》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请一位同学介绍李白,并背诵李白的诗歌一二首。
《渡某某送别》是诗人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至某某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某某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某某某某一带楚国故地游览。2.教师X读,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八上第六单元第五课诗四首(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五课课题:诗四首【课标与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诗四首》这四篇诗文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五篇课文。
学习这四首诗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知道的:八年级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一年后,能够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对诗文的学习有了比较浅显的认识。
2.学生想知道的: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
3.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扫除语言障碍后,学会查阅资料,并对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
4、对学困生的关注:朗读背诵诗文,理解诗歌所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人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掌握诗文大意,理解诗歌所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诗人思想感情变化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情怀。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文;掌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诗人感情变化线索的理解掌握。
【教学方法】:1.诵读法。
诗文语言简练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朗读,首先要读得清楚,即句读分明,节奏合理;其次要读得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熟读背诵。
2.讨论法。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讨论,理解文意,疏通文意。
3.自主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探究出重点语句的深刻内涵,加深对作者在行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便于学生接受。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理解诗文大意,熟读、背诵诗文。
(《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教学过程】:一、归园田居·其三东晋·陶渊明1、范读、齐读、自由读……自背,互背,指名背。
(4-5分钟背熟并检查过关)2、补充注释。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诗四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诗四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诗四首》。
详细内容包括《静夜思》、《夜泊牛渚怀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商山早行》四首古典诗歌。
通过对这四首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感受古典诗歌的美。
二、教学目标1. 熟读并背诵四首诗,理解诗中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
2. 分析四首诗的写作背景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四首诗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重点:熟读并背诵四首诗,分析诗中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夜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2. 朗读:让学生齐读四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四首诗的作者、背景、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以《静夜思》为例,分析诗中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三首诗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进行小组讨论。
7. 背诵:让学生齐背四首诗,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四首诗的、作者和关键词。
2. 在黑板上展示四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四首诗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选择一首进行仿写。
2. 答案示例:《静夜思》仿写: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熟读并背诵四首诗,理解诗中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四首诗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环节。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会朗读(做到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会理解(会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梳理字词意思以及全诗的内容。
)3、会欣赏(能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4、会背诵(掌握背诵方法,完成背诵)5、会默写(能在背诵诗歌的基础上,完成默写)教学重点:会朗读会理解教学的难点:会欣赏,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使用教具:小黑板1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师生互动交流:你们说古董值钱吗?他们值得我们去收藏和欣赏吗?其实我们手中也有古董,而且是无价之宝,他们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精髓——古诗。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0课《诗四首》中的《归田园居》其三让我们用脑子来收藏这件特殊的古董,用我们的智慧来欣赏这件瑰宝吧!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假如你们认为有信心完成这些学习目标的话,就跟老师自信满满地跟着老师的板书把学习目标读一遍。
(板书:会朗读、会理解、会欣赏、会背诵、会默写)二、了解诗人接下来,我首先来考考大家的记忆力如何,看看是否具备了收藏古董的能力: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生在动荡的年代,性格既刚正不阿,向往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
进入官场,他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因此,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他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
他是谁?——陶渊明。
我们这个学期学习了他的哪篇文章?对呀,我们已经从《桃花源记》中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其三,进一步深入体会这位大诗人美好的心灵。
(小黑板出示全诗内容。
)三、运用目标探究法学习新知识1、考学生的听力和朗读能力(完成会朗读的学习目标)(1)提出听读要求:①听清老师朗读诗时,有哪些字词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他们的读音?(多音字:兴、荷、长等)。
②听清老师朗读诗时的节奏和感情。
(2)学生明确要求后,认真倾听老师范读全诗。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30.诗四首第一课时出示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归园田居》、《使至塞上》。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预习导学新课导入同学们,一个人的性情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主要是凭借什么?是诗歌。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发。
”朗读诗歌,我们可以接触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培植我们更多的涵养。
读熟一首诗,在休闲时间里吟诵一下,就像唱歌一样,心灵上能受益无限。
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四位诗人的诗歌吧。
作者链接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人。
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今山乐长青县)作司库参军。
开元二十二年(734)得宰相张九龄提拔为右拾遗,后迁监察御史。
开元二十五年(737)因张九龄受贬,王维也受排挤。
这年春天奉使出塞,在凉州住了一段时间。
开元二十七年从凉州返回长安,任殿中侍御史。
开元末至安禄山叛乱前,曾先后在终南山、辋川隐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攻陷长安,王维扈从不及而被俘,被迫授伪职。
叛乱平息后,受降官处分。
乾元二年(759)迁中书舍人,后转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背景链接《归园田居》: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
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三首。
《使至塞上》: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河西副节度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
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
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合作探究(一)《归园田居》1.读准字音秽(huì) 荷(hè)2.读准节奏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包括《登鹳雀楼》、《春晓》、《江雪》和《鹿柴》四首诗。
这四首诗分别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悟,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和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四首诗,掌握每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诗歌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3. 通过学习四首诗,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景色,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每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难点:欣赏和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自然景色画作为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画面中的景色。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通过四首诗来欣赏和感受自然景色。
2. 诗歌阅读与理解:a. 让学生自读每首诗,理解诗中的内容和主题。
b. 教师讲解每首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c.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诗歌欣赏与分析:a.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美景,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b.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景色的感受和想象,进行互动交流。
c. 教师通过举例解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诗歌的表达手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登鹳雀楼》: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四首诗,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中的意思。
答案:略2. 请学生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进行赏析,包括诗的主题思想、表达手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诗
四首》教学设计
《诗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
2、感知古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教学设想
1、安排两课时。
2、《归园田居》和《游山西村》都是描写农家村居生活,《使至塞上》和《渡荆门送别》都通过画面展示不同空间内景物的风貌,可打乱课文的原顺序,把它们分成两组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朗读体味诗的语言美,通过联想与想象领会诗的意境美,通过讨论加深对诗的印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归园田居》和《游山西村》
一、朗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录音。
2、指导学生朗读:
⑴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
⑵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个人读,具体指导的重点放在重音和节拍上)
⑶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
(个人读、分组读或齐读)
二、品味诗意
1、对陶渊明和陆游这两位古代诗人同学们了解多少?请简要说一说。
2、同学们认为这两首诗中哪些诗句写得好?说一说理由。
3、质疑探究:
⑴这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⑵同学们对这两首诗还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交流。
4、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这两首诗写的画面或场面的内容说出来。
5、比较赏析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写的是乡村生活;
──不同:作者的身份不同,陶以农民身份,陆以客人身份;陶写了自己一个人,陆写了欢聚的许多农人;陶诗用
语朴素不加修饰,陆诗语言生动感情丰富;陶心情闲适,陆心情喜悦;陶用的是五古,陆用的是七律。
三、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两首诗的意境。
第二课时
学习《使至塞上》和《渡荆门送别》
一、检查、复习前一课时所学的两首诗
1、《归园田居》表现诗人辛勤劳动的诗句:
2、《游山西村》表达陆游对乡村淳朴民风喜爱、留恋的诗句:
3、《游山西村》比喻困境中蕴含希望的诗句:
二、朗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录音。
2、指导学生朗读:
⑴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
⑵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读,个案指导)
⑶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
(个人读或齐读)
三、品读诗意
1、对王维和李白这两位古代诗人同学们了解多少?请简要说一说。
2、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首诗描写的画面。
⑴《使至塞上》写的是什么情景?(“边塞风光”)
⑵诗中的“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孤寂”、“荒凉”、“消沉”等。
)
⑶体味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
⑷试着用自己的话把你读这首诗的感受描绘出来。
⑸《渡荆门送别》写的是什么情景?(描绘舟过荆门时的所见景色)。
⑹想象一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画面,说出自己的话把感受。
3、比较阅读这两首诗:
⑴写法上:都是诗中有画,写不同空间内景物的风貌,给人以很强的画面感;都在最后一联才含蓄地流露了作者的情绪。
⑵内容上:王诗写西域,写大漠,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李诗将长江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
⑶形式上:都是五律,但又有不同,王诗仄声起韵,李诗平声起韵。
⑷同学们对这两首诗还有什么其他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四、小结
这四首古代诗歌都写得情景交融,以景传情,为我们展
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诗人用他们的笔触,带领我们走进那色彩各异、形象鲜明的诗境之中。
《归园田居》表现的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乐于农耕的思想,《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这首诗写的却是边塞的风光,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表达的是初次离乡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游山西村》表达了陆游对农家淳朴风俗的留恋。
五、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从这四首诗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图画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