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国企改革
对国企改革的认识与理解
对国企改革的认识与理解
近年来,中国国企改革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然而,对于国企改革的认识与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
一些人认为改革是必要的,可以提高国企的效率和竞争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而其他人则认为,改革可能导致大量的失业、社会不稳定和资产流失。
实际上,国企改革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效率和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强国企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利润,更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因此,国企改革应该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推动企业向社会责任型企业转变。
此外,国企改革还应该注重企业的员工福利和权益保护。
国企的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应该得到合理的待遇和保护。
在改革过程中,应该注重保障员工的劳动权益,避免对员工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国企改革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进行。
改革应该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注重员工的权益保护,同时保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稳定。
只有这样,国企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企业。
- 1 -。
【高中政治】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关键词:国企改革
【高中政治】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关键词:国企改革
为大家提供“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关键词:国企改革”一文,供大家参考使用: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关键词: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
一直以来,不少人总是把国有经济问题首先当做政治问题来看待,但任何所有制形式的企业,都必须遵循最基本的市场运行法则,否则,国民经济结构必然扭曲。
在最高决策层已经敲定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大前提下,十八届三中全会必然要直面对待国有企业的根本出路和发展命运问题。
但是,国有企业角色特殊且内在问题积存已久、十分顽固,只能采取渐进策略并逐步消解。
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国企改革问题上,不会有过激的大尺度的举措,一方面会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定方向、定调子、定策略,另一方面会提出审慎安全的改革要求,国企改革的核心思路可能是:改革方向市场化、国有资产资本化、管理运营公司化、公司股权多元化、股权交易市场化。
当然,中央层面的国企与地方层面的侧重点不一样,真正关乎国家安全、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央层面;而地方政府则是围绕市政建设、公共服务等政府财政投入的肥差项目,掌控着一批地方国企。
因此,针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其痛点不大一样。
其实,李克强先生前不久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我们已经并将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推进结构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这意味着,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态的企业会越来越多。
以上就是“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关键词:国企改革”的所有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个人对国企改革的看法
个人对国企改革的看法
国企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也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个人认为,国企改革是必要的,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国企改革不能简单地以“混改”、“股权激励”等形式为代表,而应该注重改革的深度和广度。
改革的深度要求在制度层面上进行,包括完善国企治理结构、优化国企经营机制、加强国企内部监管等方面;改革的广度要求在行业层面上进行,包括推进竞争性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加强垄断行业的监管等方面。
只有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国企改革的目标。
国企改革需要注重公平和效率的平衡。
公平是指国企改革不能只关注股东利益,而应该注重员工、消费者、社会公众等各方利益的平衡。
效率是指国企改革不能只关注短期经济效益,而应该注重长期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公平和效率的平衡上得到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国企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国企改革需要注重创新和发展。
创新是指国企改革不能只停留在制度层面上,而应该注重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发展。
发展是指国企改革不能只关注国企自身的发展,而应该注重国企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的协同。
只有在创新和发展上得到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国企改革的价值。
国企改革是必要的,但需要注重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公平和效率的平衡、创新和发展的落实。
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国企改革的目标,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国企混改的利与弊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国企混改的利与弊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和建议随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了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企混改作为一种新型的改革措施,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下面,本文将从利与弊两个方面分别探讨国企混改带来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国企混改的利1、提高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国企混改能够引入外部的优秀企业和资本,改善国企的管理、技术和市场运作能力,提高国企竞争力,推动企业成长壮大。
2、促进国企的创新和发展混改能引入创新思维和管理方式,有利于国企发展出新的产品、新的业态和新的市场,创造更多的价值。
3、优化国企的资产结构混改能够引入外部资本,有助于国企的资产重组和优化,提高资产效益和管理效率。
二、国企混改的弊1、国企资源的流失混改可能引发国企资源流失的问题,如外部投资者可能侵占国企资源,导致国企业务转型方向发生变化。
2、国企利益的分化混改可能导致国企内部利益的分化,如外部投资者可能在决策层面上占据更多的话语权,国企员工的利益受到影响。
3、国企文化的冲击混改可能导致国企文化的冲击,如外部投资者可能带来不同的企业文化,导致国企原有的企业文化发生改变。
三、建议1、完善监管制度,保障国企资源和利益的安全针对国企混改可能引发的资源流失和利益分化问题,应加强监管,确保国企资源和利益的安全和稳定。
2、强化文化融合,保护企业文化针对国企混改可能导致企业文化冲击的问题,应引入科学的文化融合机制,保护和传承国企原有的企业文化。
3、加强沟通,促进员工参与针对国企混改可能带来的员工利益受损问题,应加强沟通,提高员工的参与度,保障员工的利益和权益。
总之,国企混改是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其利与弊都需要我们认真地去看待和分析,才能更好地推进国企改革。
个人对国企改革的看法
个人对国企改革的看法
国企改革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个人认为,国企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国企改革面临一些挑战和难点。
首先,国企改革需要在保持国有资产安全的前提下,引入市场化的改革手段。
这就要求国企必须在竞争中生存,不能依赖政府的资源和支持。
这将需要国企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和经营结构,以提高效益。
其次,国企改革需要解决人事制度问题。
当前国企中存在一些管理不规范、人才流失、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
可以考虑采用市场化的人事制度,通过竞争和激励,选拔优秀人才,提高国企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最后,国企改革需要加强监管和问责机制。
监管和问责机制是保证国企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国企的监管力度,确保国企改革符合规定和程序;另一方面,需要建立问责机制,对犯错的国企进行惩罚和改进,以促进国企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国企改革是必须的,但是需要抓住难点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改革顺利实施,促进国企的持续发展。
- 1 -。
对国企改革的认识
对国企改革的认识我认为国有企业最大的弊端就是企业缺乏一种自主的生存意识,因为没有人需要真正为企业的未来负责,大家都是只看眼前,看自己在位时能捞多少,不会去冒险,也不会去真正严格的管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我才坐得牢。
而私营企业的经营者都会把企业看成自己的财产,去耐心、用心的经营。
国营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源与政府的关系相对密切,容易获得政策支持,可以使它们在很多领域实现垄断,但随着贪官们从私营企业主那里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这种优势已经渐渐消失了,这也是近年来国有企业纷纷倒闭的最直接的原因。
在充分肯定国有大中型企业成就和贡献的同时,还必须看到,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经营上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效益不高,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面对全球化的生存环境和竞争格局,国有企业能否抓住机遇,增强企业活力、凝聚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不仅关系到一家企业甚至一个产业能否生存、发展和壮大,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显然,在能力说话的时代,活力、凝聚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赛跑能力”,缺乏或者弱化,都将面临落后乃至淘汰的命运。
改革开放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公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都在同样的建设和发展环境中展开竞争。
国有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注重内部环境的改善,最重要的就是激活人的因素。
解决了人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企业发展动力问题。
与其他企业相比,国企的优势是国企内部稳定的劳动环境、和谐的干群关系,是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稳定发挥。
国企的优势从哪里来?靠改革。
国企的优势不是与生俱来的。
相反,多年的计划经济还给职工留下了不少惰性,给企业带来了一些弊端。
挖掘和发挥好国有企业的优势,就必须坚持改革和勇于创新。
不推进改革,国有企业长期积累的某些深层次的弊端就不可能铲除,而不从机制和制度上寻求突破和创新,就不可能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更不可能保证职工的这种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持续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也就不可能充分释放。
浅谈国企改革(五篇)
浅谈国企改革(五篇)第一篇:浅谈国企改革浅谈国企改革国企改革,就是在企业主体不变的条件下,转换企业机制,发挥产品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市场经济。
现在大部份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大多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建立、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WTO的今天,国有企业要再背着沉重的社会包袱,再不进行机制转换、管理创新、再不讲成本、不注重经济效益,还是靠国家政策、吃大锅饭,不主动参与市场竞争,那面临着的结局就会严重亏损、企业倒闭、职工下岗。
那么如何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呢?我想,应该走出企业改革的“怪圈”,不能流于形式,以市场为基准,扎扎实地改。
×一:改革不能流于形式目前部份国有企业改革后,仅把原来的厂改为公司,而实际上就是一个单位挂出两个牌子,一套班子两种职能,权责不明、职能不清。
这种改法是换汤不换药,是明改而暗不改,改革不能流于形式。
首先:加强舆论导向,为改制扫清思想障碍。
应采取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召开座会等形式,向广大职工讲清楚企业为什么要改制?怎样改制?改制会给企业生存发展和职工个人带来什么变化,对职工会带来什么好处。
通过宣传教育,让职工人人知改制,懂改制,参与改制,拥护改制,做改制的促进派。
同时,要组织职工学习《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明确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加强思想引导,以“变”促进。
一是教育引导职工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让每个职工清楚认识到:“只有改革、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二是变终身制观念为竞争上岗观念,改变那种“进了企业门,就是国家人”的依赖思想;逐步形成上岗靠竞争,收入凭贡献,分配按生产要素多元化,充分发挥人的潜能,逐步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三是让职工真正懂得:“企业不改革就没有前途,企业就不能发展,市场经济无情,改革是残酷的”;四是变等、靠、要观念为积极进取观念,努力工作,多做贡献,支持改制,搞好改制,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让职工清楚认识到:“只有企业发展了,职工才有希望”。
新发展阶段深化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思考
新发展阶段深化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思考摘要:国企是现代社会发展内容的一部分,三项制度改革是国企改革行动的一部分,后期也成为衡量国企改革成效的指标之一,自国家大力推动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改革过程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一定问题。
本文围绕深化国企三相制度改革,讨论制度的背景以及现在发展现状,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分析制度运用存在的问题,讨论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未来发展路径。
关键词:国企;制度;改革;发展;高质量;人事国企是我国经济体系的中流砥柱,长期以来为市场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国企的发展逐渐缓慢,国企要顺利走通高质量发展之路,只能寻求变革之法。
国企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由来已久,但是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则成为国企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企应该不断总结经验,立足现状,找到三项改革实现的途径,为我国国企的改革发展积累宝贵经验。
1.三项制度的提出缘由现代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国企的认识越发深刻,国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部分,更是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体现与依靠。
新时代以来,市场化机制建设不断深入,国企始终是改革重点,2020年,国家正式提出“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强调持续推进国企改革的“1+N”政策体系,突出抓好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实质是升级版的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也是国家新发展阶段深化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具体举措,是新时期国企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关键。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也提出过三项制度改革,和当时的制度相比,新时期背景下的“三项制度改革”,是提升国企影响力和抗风险的重要途径,能够借助制度创新,深化认识管理、完善国企,确保企业的提质增效,是国企改革内容最主要的部分。
2.国企制度改革现状2.1改革思路新时期面临新的发展环境,所以我们要在发展中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厘清三项制度改革思路。
实际上发展与改革的本质在于减轻企业负担、引进竞争机制来激发企业的活力。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考和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资国企改革成为推动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的国资国企改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历史。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4年,实行了国资国企改革的政策。
此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国资国企改革的目的是适应改革开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改进国企经营管理,并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国资国企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虽然国资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资国企的管理效率较低。
很多国企为了表现其规模,在资源分配、决策等方面不够灵活,导致复杂的管理结构,从而导致管理效率低、经营费用高、经济效益不高。
其次,国资国企缺乏创新能力。
由于企业文化、经营模式等原因,国资国企的创新能力落后于国外企业,无法把握经济变化的市场机会。
此外,国资国企的激励机制也存在缺陷,无法对职工有效激励,贯彻市场导向原则,从而阻碍经济发展。
三、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考和建议要想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首先要加强管理,加快建立及落实现代企业制度,调整机构设置,改革财务管理体制,落实科学管理制度。
其次,要改进激励机制,加强对下属企业的投入,建立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激励机制,让员工拥有更多的收获,强化职业认同感,从而激发他们更大的积极性。
此外,要开放市场,加大市场竞争,完善市场机制,推动国家制度的发展,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保护国家资产,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结语总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重要的。
要想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必须做好三方面的准备:加强管理、改进激励机制、开放市场。
只有通过扎实的工作,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推动市场化建设,才能使国资国企改革取得更大的成就,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深度解读国企面试题目及答案
深度解读国企面试题目及答案1. 请介绍一下自己回答这个问题时,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姓名、年龄、学历背景等基本个人信息- 个人的工作经历和职位- 个人的技能和专长- 对国企的了解和兴趣2. 为什么选择国企?国企在国家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选择国企工作有以下几个优势:- 稳定性:国企的就业稳定性较高,工资和福利待遇相对较好。
- 发展机会:国企通常有完善的晋升体系和培训机制,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 社会责任感:国企通常有社会责任感,致力于为社会做出贡献。
- 行业实力:国企在各个行业中拥有较强的实力和影响力。
3. 如何看待国企改革?国企改革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应该持积极态度看待国企改革:- 提高效率:国企改革可以推动国企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
- 优化资源配置:国企改革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更加合理的利益分配。
- 创新发展:国企改革可以激发国企的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 增加市场竞争:国企改革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 如何看待国企与私营企业的竞争?国企和私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存在一些差异和特点:- 国企优势:国企通常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品牌影响力和政府支持等优势。
- 私营企业优势:私营企业通常更加灵活、敏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性。
- 互补发展:国企和私营企业可以通过合作、互利共赢实现互补发展,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5. 如何看待国企的社会责任?国企作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承担社会责任:- 经济责任:国企应积极履行经济责任,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 社会责任:国企应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 环境责任:国企应注重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以上是对国企面试题目的深度解读和简要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准备。
国企改革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观点和见解
国企改革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观点和见解标题:国企改革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观点和见解导言: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被认为是非常关键的任务。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国企改革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观点和见解,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国企改革的意义和重要性。
一、改革产权制度1.1 背景:解决国企产权关系不清晰、权责不一致等问题。
1.2 观点和理解:深化改革产权制度是国企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通过完善产权制度,明确产权关系,优化国企治理结构,提高国企运行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1 背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国有企业。
2.2 观点和理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环节,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运营机制,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
三、推进国企市场化改革3.1 背景:增强国企市场竞争力,推动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
3.2 观点和理解:国企市场化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市场化改革,激发国企活力,推动国有资本实现优化配置,促进国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推动国企改革向更高层次发展。
综合回顾与总结: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是国企改革的关键任务。
改革产权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推进国企市场化改革,是实现国企优化升级、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这三项制度改革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国企发展与国家经济全面进步。
对于改革产权制度,我们应重视产权的明晰化和规范化,建立健全的产权保护机制,促进国企内部权责清晰明确,优化国企治理结构。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应注重市场机制的引入,提升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和适应性。
推进国企市场化改革,则需要推动国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激发国企活力和创新能力。
在国企改革中,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不断优化改革措施和路径,以实现国企发展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为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发展国企是实践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的重要抓手
发展国企是实践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的重要抓手1. 引言1.1 国企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国企在改革开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国家的支柱性企业,国企在改革开放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国企在改革开放中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
国企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发展,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企在改革开放中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国企在引领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示范和引领作用,推动着整个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国企在改革开放中还是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的重要保障。
国企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国企在改革开放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动力源,也是社会稳定和和谐的重要保障。
1.2 改革开放对国企发展的意义改革开放对国企发展的意义在于为国企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通过改革开放,国企可以借助市场化的手段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
改革开放也为国企引入了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帮助国企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实力。
改革开放还为国企拓展了国际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资源配置的可能性。
通过改革开放,国企还可以更加深入地参与全球化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跨国经营和跨国合作。
这不仅可以为国企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有助于国企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促进国企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对国企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和推动力,为国企实现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
2. 正文2.1 国企在改革开放中的机遇与挑战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国际贸易的深入开展,国有企业在市场机遇方面得到了拓展和提升。
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可以通过引进外资、开拓国际市场等方式实现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国有企业在政策支持下,可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通过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实现跨国经营和跨境投资,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新时代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面面观
特稿FEATURE新时代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面面观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党组成员、副主任 杨志坚2004年国资委成立以来,笔者有幸亲身参与和见证了波澜壮阔的广东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实践,深切地感到,每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总是伴随着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解放,伴随着全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欣喜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国有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有企业已经成为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但也要看到,从出资人的角度看,国资监管机构的职责定位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清晰,国资监管整体效能还亟待提高,国资监管机构系统建设还亟待加强,政16October 2019 / 广东经济企不分、政资不分问题还依然存在,推动以管资本为主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从改革主体看,一些国有企业仍然存在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治理结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完善提升,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的新旧动能有待进一步完善提升,企业党组织作用被弱化等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面向未来,国有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
本文围绕高举“一面旗帜”、把握“两大出发点”、适应“三大要求”、处理“四大关系”、把握“五大能力”、突出“六大重点”等方面,就如何看待新时代国资国企改革如何举旗定向,如何攻坚克难,如何高质量发展等,作一些分析和思考。
高举“一面旗帜”高举“一面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举旗引向,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引领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伟大旗帜,对党忠诚、本领过硬、敢于担当,大刀阔斧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理直气壮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关于国企改革心得体会(共5篇)
关于国企改革心得体会(共5篇)第一篇:关于国企改革心得体会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企业改制浪潮,国家把许多亏损企业、微利企业、账务状况不好的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象破铜烂铁一样,以低价或零转让的方式,卖给了企业负责人和职工,卸下了沉重的包袱和责任,同时也造就了数百万百万富翁或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
为什么在国家看来象工业垃圾一样的企业,有那么多的企业负责人趋之若骛,争相购买,而且能成就那么多的富翁。
在这里,我们不探讨国家推卸责任的作法,也不探讨国家政策方面的失误以及政府官员管理国家的无能,只探讨这一轮大规模的企业改制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这就涉及到国家、企业负责人和职工三者的利益了。
首先,我们来看国家。
国家卖掉了企业,收回了部分投资,减轻了负担,同时把职工推给了企业,也推掉了国家本应对职工所担负的责任。
这时的职工成了企业的股东,作为股东就应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企业盈利还是亏损,能否发出工资,一概与国家无关。
这样看来,国家似乎是企业改制的受益者。
不知大家想过没有,九十年代是企业改制的商潮,也是工人大量下岗、失业的高潮。
以至于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还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物力、财力来搞就业、再就业工程,其花费远远大于国家收回的那点财力。
另外,下岗、失业人员带来的不满情绪、家庭离异带来的社会问题,给国家利益带来的损害,就远远不是用金钱能够衡量的了,也远远不是用金钱就能够摆平的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经济衰退,社会矛盾突出,罢工、罢课现象此起彼伏,以至于美国军队把坦克都开进了大学校园。
经过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由于经济衰退,企业大量辞退工人,造成了美国人民的不满。
同时,美国人民生活状况的恶化,使离婚率上升,不良少年大量产生又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再加上越战的影响,使美国政府疲于奔命。
有此教训,后来的美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就业问题。
结合美国的经验教训,我国现在社会问题复杂,治安状况不好,与企业改制能没有关系吗?因此,在我看来,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企业改制国家不但没有受益,反而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发展国企是实践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的重要抓手
发展国企是实践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的重要抓手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础。
眼下,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依然是我们前行的方向和动力。
在这一进程中,国企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成为实践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的重要抓手。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改革开放的关系错综复杂。
在改革开放以前,国有企业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管理机制僵化,缺乏竞争意识和市场导向,效率低下。
改革开放之后,国有企业逐步迈入了市场经济轨道,开始进行改革和创新,但也面临着来自市场竞争和国际环境的巨大挑战。
国企改革开放的重要抓手在于全面深化改革,打破体制机制障碍。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不仅有序推进了股份制改革、产权制度改革,还推动了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了一系列国际化、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和管理制度。
还有利于激发了企业家精神和市场竞争意识,提高了国企发展的综合实力。
一方面,改革开放深刻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生存环境和发展路径。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竞争力、创新力和经营效率成为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因素,企业发展机会和挑战并存。
国企改革开放突破了原有的产权体制,促进了企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管理革新,提升了国企的市场竞争力。
国企改革的实践是立足于改革开放的眼光,通过解决体制机制的问题,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实现企业和国家经济效益的双赢。
国企改革的实践是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的重要抓手,体现在深化与开放的结合上。
深化改革是国企改革开放的内在动力,开放是国企改革开放的外部要求。
深化改革,是对国企改革的内在要求,要求国有企业在体制机制上坚持市场导向,提高企业自身的活力和竞争力;开放则是对国企改革的外部要求,要求国有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开拓视野,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深化与开放的结合,是国企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国企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的市场竞争。
常见的国企面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常见的国企面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1. 自我介绍面试官通常会要求你进行自我介绍,这是展示自己的机会。
在自我介绍时,重点突出以下几点:- 姓名、学历、专业背景- 工作经验、实经历、项目经历- 技能和特长- 个人特点和价值观- 对国企的了解和兴趣2. 为什么想要加入国企?这个问题旨在了解你对国企的认识和动机。
回答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国企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国企的稳定性和长期发展潜力- 国企的社会责任和机会平等性- 对国企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3. 你对国企的了解有多少?面试官希望了解你对国企的了解程度,回答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国企的性质、组织结构和经营范围- 国企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企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 国企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4. 你认为国企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这个问题考察你对国企的分析能力和全面性思考。
回答时可以列举以下几点:- 优势:稳定性、规模经济、政策支持、社会责任感、行业影响力- 劣势:决策繁琐、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竞争压力大、员工流动性较低5. 如何看待国企改革?国企改革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改革的目标和意义:提高国企效率、推动创新、增强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改革的措施和方法:市场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激励机制等- 你对国企改革的期望和看法:支持改革、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6. 如何解决国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国企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面试官希望了解你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答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加强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 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加强员工培训和激励- 拓展市场和优化产品结构- 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和交流7. 你有什么问题想要问我们?面试官通常会给你提问的机会,这是你了解更多信息的机会。
可以提问以下几个问题:- 公司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 部门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公司的培训和晋升机制- 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国企面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国企一把手谈心谈话内容
国企一把手谈心谈话内容尊敬的国企一把手:您好!我是一位关注国企发展的观察者,通过与您进行的谈心谈话,我希望能够对国企的现状、困境和未来发展方向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与您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我想与您探讨的是国企面临的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国企面临着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
与此同时,国企内部管理和运营问题也亟待解决。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国企需要加强创新能力,提高效率,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我想了解您对于国企发展的战略思考。
作为国企的一把手,您在管理层的决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您是如何看待国企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您认为国企应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在谈话中,我还想与您讨论国企的改革与创新。
国企改革是当前的重要议题,也是推动国企发展的关键所在。
您对于国企改革的看法是什么?在改革过程中,您认为有哪些重要问题需要解决?同时,创新也是国企发展的关键。
您认为国企应该如何加强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我还想了解您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和实践。
国企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承担着更多社会责任。
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您认为国企应该如何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我希望与您讨论国企与员工关系的问题。
员工是国企发展的重要基石,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您认为国企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通过与您的谈话,我相信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国企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同时也能够借鉴您在管理和决策中的经验和智慧。
我希望我们的谈话能够为国企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共同推动国企在市场竞争中的可持续发展。
谢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与我进行谈话,期待与您的深入交流。
此致敬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国家的竞争力,离不开大型国企●我国国有企业多数处于有效竞争中●国企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更能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国企改革成就来之不易该如何评价国企改革成就?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强调,一定要历史地看待。
2012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央企业有42家上榜。
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最大的500家国有企业全年销售收入的总和还不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销售收入。
从2002年到2011年,中央企业的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营业收入从3.36万亿元增加到20.2万亿元。
“这种历史性的变化在短短十几年中发生,关键是靠改革。
”邵宁说。
他表示,通过三方面的改革,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一,通过“抓大放小”,在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中小企业领域,国有经济实施了大规模的主动退出,改变并优化了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其二,对由于经济转型或经营不善而造成的困难国有企业,疏通了破产退出的通道,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机制开始发挥作用。
1998年到2003年力度最大, 约5000户困难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实施了破产,涉及职工900多万人;其三,对正常经营的国有企业,通过成立国资委,初步建立了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解决了多年存在的国有企业多头管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
与此同时,通过建立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如业绩考核制度等,大大激发了企业内在的发展活力。
邵宁说,国企改革是世界性的难题,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进行到这样的深度、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可谓来之不易。
更重要的是,国企自身做强做优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国企已成为我国自主创新“排头兵”,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承担着重要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我国需要突破的11个重点领域,中央企业都有涉及。
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企业参与了15个。
国企更成为重大工程“顶梁柱”。
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奥运场馆……国家的各项标志性重大工程建设中,中央企业做出杰出贡献。
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同样离不开大型国企。
当前的竞争是全球性的。
尤其是在一些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比如军工、航天航空、石油勘探等,规模经济要求很高,进行技术创新和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当前还只能靠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企业。
邵宁特别强调,中国的国家产业竞争力是由多层次构成的。
我国的民营企业、广大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很强,是国家产业竞争力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改革,目前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也在提高,这也是国家产业竞争力的组成部分。
几个层次缺一不可,互不矛盾。
国企效益好不是靠垄断近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效益好主要是因为垄断,把国有企业与垄断等同起来。
对此,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许保利表示,事实上,我国国有企业多数处于有效竞争中。
因为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绝大部分行业已经形成竞争格局,包括国有资本比较集中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建筑、机械制造,不论是进入门槛还是市场运营,都已形成充分竞争格局。
从行业分布上看,90%以上的国企处于竞争性领域。
他特别选择了一些人认为垄断的石油石化行业、电力行业进行具体分析。
石油石化行业,市场集中度的确比较高,但绝不是没有竞争。
成品油市场上,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家公司实力接近,二者存在竞争。
目前,BP、壳牌等国际大型石油公司也已进入成品油零售市场,虽然占有的加油站份额还比较小,但进入的却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成品油需求量最大、利润最高的东部沿海省份。
石油石化的上游勘探开采环节具有行政垄断性,这是事实。
但是,国家对于这类具有高度稀缺性的资源部门或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部门采取垄断经营是必要的。
石油石化行业的高集中度,在全世界极为普遍。
世界主要的50个石油生产国和石油消费国中,76%的国家只有一个石油公司,20%不超过3家石油公司。
电力行业,电网属于自然垄断行业,由非对称的两家企业经营。
发电行业则处于激烈的竞争当中,5家央企占全部市场50%左右的份额,各地还有数量众多的地方国有电厂、民营电厂。
即使是在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行业,国有企业也不存在通过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利润的垄断行为。
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都是政府定的。
“一些人说,央企的利润主要是垄断行业企业贡献,这也是不准确的。
”许保利分析,央企中,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等行业的企业数量不多,但由于本身体量大,其营业收入占到整个央企的40%。
从企业自身的运营发展看,国企经营绩效的提高是有着坚实基础、经受竞争考验的。
从2003—2009年央企发展数据看,石油石化、电力、电信企业营收年均增长18%,而其他企业是22%;实现利润,石化等企业年均增长10%,其他企业则达到24%。
目前我国许多身处充分竞争领域的国企,不论是生产规模、发展速度,还是全员工效、科技创新等主要技术指标,在国内一流,在国际上也处于比较好的水平。
他特别强调,有必要从全球视野看待市场集中度的问题。
世界上许多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大型跨国公司垄断。
比如,15家棉花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棉花贸易的90%;6家铝业公司的氧化铝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飞机制造业中,波音和空客占据全球市场90%以上。
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差距还很大。
中石化营收仅为壳牌的66%;中航工业营收仅为波音的37%。
从全球看,我国企业行业集中度还偏低,不仅没有话语权,而且还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我国要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必须顺应国际产业调整大趋势,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当然,促进国企做优做强不是要通过垄断来实现,而是要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
垄断就意味着保护,而在保护下发展的企业,无论如何都不会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而企业大了,能力提升了,往往会拥有市场支配力,相应地就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防止企业以自己的能力损害社会利益和公众利益。
同时,企业也要加强自律,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这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全面退出或私有化不是改革方向国企未来走向何方?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不过,也有人认为“只有私有制才能建立市场经济、才会有效率,国企应私有化、应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
“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看作是向私有制的全面回归肯定是不正确的。
”着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指出,“实践证明,在探索出所有制新实现形式和推进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国企同样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游泳,而且会游得更好。
”程恩富认为,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的一种经济体制,既可以同资本主义私有制结合,也可以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结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公有制企业还是私有制企业,都可以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一个企业的具体经营绩效会依市场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状态,现实中任何一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都有可能盈利或亏损。
统计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国有经济产值平均增长速度高于10%。
2012年1-4月,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27160.1亿元,同比增长12.4%。
尽管受国内外因素影响,实现利润有所下降,但上缴税费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程恩富说,将私有制与高效率之间简单地画上等号经不起事实的检验,如新加坡的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并不比同行业、同等规模的私营企业低,绝对不像某些人所说的“国企做得好是个别现象,做不好是普遍现象”。
在程恩富看来,国企掌握中国经济的命脉,是中国经济的稳定器。
国企在保持社会稳定、保障宏观调控、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家战略以及实现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都承担着至为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与单纯注重利润导向的私企不同,国企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更能够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
他说,对于国企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国外有识人士也有着充分的认识。
如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在今年2月15日接受中国学者的专访时就特别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人民的命根子,应否决私有化。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民营企业一度面临暂时的困境,而国企因技术、管理和市场优势,受到的冲击较小。
一些人将民营企业的困难归因于所谓的国企“与民争利”,主张“国企应从盈利性领域全面退出”。
针对这一观点,程恩富指出,国企全面退出竞争领域并不会消除市场竞争本身,而只能面临更大的国际竞争风险。
因为缺少了国企,我国将很难与跨国公司展开市场竞争。
目前,凡是国企退出的领域,很多都被外资所控制和垄断。
对国企“与民争利”的说法,程恩富并不认同。
他认为,市场经济下国企与私企争利是正常现象,但是,“国企的利润与私企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后者即使再投资也是私有的。
”“国企的全面收缩是不可行的,但这并不是要排斥私企发展。
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键还是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促进国民共进。
”程恩富表示,国有经济是否部分退出,不能以其是否属于所谓的竞争性行业或领域为标准,而要坚持是否能够较快提高生产力、综合国力和生活水平,是否能够应对外国跨国公司在国内外的激烈竞争,是否能够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及对国民经济的高效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