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故事 教学设计(北师大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猫的故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9.猫的故事1教学目标1.读准读通课文,理解词句含义,体会文章风趣的表达效果。
2.初步理解对“动物”母爱的歌颂。
2学情分析上课发言情况:本班学生发言比较积极,爱主动举手发言的同学近三分之一了。
10余个同学很少发言。
但是,本班学生发言情况不够稳定。
一是凭学习兴趣,学习兴趣高涨,则发言比较积极,若学习无兴趣,则课堂上一言不发;二是学习知识的难易程度,若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发言积极,若知识有一定难度,学生发言则很少。
主动学习情况:小部分优生态度主动投入爱思考。
但大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意识比较淡薄,主动学习习惯没有养成。
懒散怕钻研。
课堂上自主学习效率不是很高,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无从下手。
这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不佳,影响全班的集体交流。
朗读感悟水平:整体朗读感悟水平还不错,一是有朗读特别出众的同学,二是朗读时对情感的把握比较到位,三是学生朗读积极性较高。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字、词、句的音、形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大量文言色彩的词汇运用及比喻的使用。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猫是一种温顺可爱的小动物,很多家庭都喜欢养猫。
人们常说“猫狗算家中一口”,可见猫和我们人类有着深刻的渊源。
今天我们来学习梁实秋的《猫的故事》。
活动2【讲授】认识作者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
后迁到台湾。
本文选自《梁实秋雅舍全集》。
活动3【活动】课文导读1、初读课文,并为课文标注段号。
2、在文中圈划、标注字音或字义。
饽饽值更梆子万籁俱寂如诟如詈跳踉窗棂左道旁门殚智竭立姑妄从之宽假膺惩绝尘跨院无以复加缓颊重典3、阅读完课文,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我”对猫的感情变化过程的语句和词语,并复叙课文。
本文以时间和事情的发展为顺序,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逐步展示了猫伟大的母爱,紧紧围绕“我”对猫的态度变化过程。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人文情怀,读来令人感动。
“我”对猫的态度和情感变化过程:起初,感到“搅得一家不安”;(厌恶)——接着“有些不耐烦”;——终于“按捺不住”;(憎恨)——再接着“看到被吊的奄奄一息的猫”并“为她缓颊” 、“稍予膺惩”;(同情)——过后“准备高枕而眠”,但是“当天夜里,听见铁罐声响,打了一个冷战”并“决心用重典”;(痛恨)——最后发现了四只小猫瞬时“一腔怒火消去”以至发出赞美之情“天地之大德曰生”。
《猫的故事》(北师大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猫的故事》(北师大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通读全文,理解词句的含义。
2、本文使用大量文言色彩很浓的词语,认真揣摩,体会其表达效果。
3、了解文章曲折的故事情节,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线索。
[教学重难点]1、语文的风趣幽默感,对生命的礼赞,对动物“母爱”的歌颂。
2、蕴含的对生命的思索。
[材料链接]梁实秋(1903—1987),本名梁治华,字实秋,浙江杭县人,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曾与徐志摩、闻一多一同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
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以及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
翻译作品有《莎士比亚全集》等,并主编过《远东英汉大辞典》。
[自主预习]1、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饽饽()嗥()如诟()如詈()跳踉()鼎鼐()殚智竭力()膺惩()猱升()夤夜()2、理解下列词的含义万籁俱灰:如诟如詈:殚智竭力:高枕而卧:初释重负:[合作探究]1、细读课文,画出猫的举动的句子。
2、你认为文章最动人之处是什么?3、猫为什么如此执着要来书房?4、找出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语,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当堂检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lài gòu lì nài yīng yīn万()俱寂如()如()鼎()()惩()夜2、本文在接近口白话中,使用了大量的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第2课时[定向示标]1、复述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
3、细读课文,体会课文对动物“母爱”的歌颂,从而培养自己关爱动物,关注它们生存状态的人文情怀。
[自主预习]1、作者对猫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概括感情变化的过程及其原因。
[合作探究]1、文章结尾部分的变化使读者触动。
触动读者的是猫的母性还是“我”对此事的感悟?请具体谈谈。
2、文章结尾说,猫在秘密被发现后把四只小猫叨走,“不知运到什么地方去了”。
猫的故事北师大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猫的故事北师大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梁实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人。
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
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
以下是整理的猫的故事北师大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你借鉴与参考!《猫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一)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动物”母爱的赞美和对动物生命的珍视之情。
(二)通过分析关键词,把握关键情节,提高对叙事性作品的复述能力。
(三)品味文章运用大量的文言色彩浓重的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一)对“动物”母爱的赞美和对动物生命的珍视之情。
(二)对叙事性作品的复述能力。
教学难点:文言色彩浓重的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媒体准备:投影的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预习要求:(一)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二)朗读全文,体会字里行间所包含的爱恋。
(三)在自己感悟较深的地方,写上评注。
(四)“阅读练习•探究”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示例生命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它只有一次,是不可重复的。
不管是人的生命,还是动物的生命,都是一样。
热爱生命,关注生命,歌颂生命,珍视生命,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反思中同自己这些行为而发出的真诚呼唤。
今天我们来学习摄影艺术著名现代散文家、学者梁实秋写的《猫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梁实秋(1903~1987),祖籍河北沙河,寄籍浙江杭县,后落籍北京。
1915年秋,入清华学校,开始清华八年的读书生活。
1923年赴美,插入科罗拉多大学英文系大二,1924年秋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主修欧美国家欧美文学梁实秋《猫的故事》原文阅读猫很乖,喜欢偎傍着人;有时候又爱蹭人的腿,闻人的脚。
唯有冬尽春来的时候,猫叫春的声音颇不悦耳。
呜呜的一声一声的吼,然后突然的哇抓伤之声大作,唏哩哗喇的,铿天地而动神碉。
这时候你休想安睡。
所以有人不惜昏夜起床持大竹竿而追逐之。
祖传有一位和尚作过这样的一首诗词!“猫叫春来猫叫春,听他愈叫愈精神,老僧亦有猫儿意,不敢人前叫一声。
《猫的故事》教案「北师大版七上」
《猫的故事》教案「北师大版七上」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学习生字词,积累词语。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图片展示猫的可爱形象,引导学生关注猫的特点。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为什么?2.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内容理解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生字词学习教师展示生字词,让学生跟读,注意发音。
学生自主查找生字词的意思,并在小组内分享。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5.文章分析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如:语言优美、情节紧凑等。
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并进行欣赏。
6.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引导他们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师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学生互动。
7.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忆自己与动物相处的经历,进行分享。
8.作业布置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一篇关于动物的短文,下节课分享。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猫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猫的故事》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培养了他们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生字词,提高写作水平。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文本细节中挖掘出作者对猫的深情和对生命尊重的寓意,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猫的故事》教案(北师大七年级上册)
《猫的故事》教案(北师大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并识记文中出现的生字词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把握文章主旨3、学习本文充满谐趣的语言特色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把握文章主旨2、学习本文充满谐趣的语言特色教学过程:一、导入近几天,网络、电视等媒体都报道了一起交通事故。
广东佛山的一个2岁的小女孩悦悦在路上被两辆车先后碾过,在这个过程中先后有18个路人经过,却没有一个人伸出援助之手,2岁的小悦悦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面对一个鲜活的生命,为什么我们集体选择了冷漠?这个社会怎么了?我们不妨从一个世纪前的文学大师梁实秋的作品中寻求答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猫的故事》。
二、出示目标1、了解作者并识记文中出现的生字词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把握文章主旨3、学习本文充满谐趣的语言特色三、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梁实秋,现代著名散文家、翻译家。
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
代表作有《雅舍小品》《槐园梦忆》。
2、字词检查饽饽值更跳踉缓颊猱升膺惩嗥夤夜按捺圆箍万籁俱寂如诟如詈殚智竭力左道旁门姑妄从之无以复加四、走进文本1、初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
2、再读课文,组内讨论这是一只的猫(板书)这是一个的“我”(板书)3、三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起初嗥叫搅得不安从原处出入不耐烦弄得凌乱不堪按捺不住奄奄一息缓颊声音清晰可辨打了一个冷战历史重演要用重典发现真相怒火消失猫的离去忏悔本文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五、感悟生命为什么对于一只猫作者有那么多的感悟,而厨师却选择了冷漠呢,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观察细致、感情丰富敏锐,有极高修养的人,这不由让我想起和作者同一个时代的弘一法师。
他在圆寂前,再三嘱咐弟子把他的遗体装盒时,要在盒的四个脚上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
他们对于生命的尊重让我们感动,我们应该怎么做?其实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爱的眼睛和心灵。
六、赏析文本猫产子本来只是一件小事,为何在梁实秋的笔下却是那么的让人感动,那么的引人深思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看一下文中那些内容最能打动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9猫的故事第1课时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9猫的故事第1课时教案北师大版9猫的故事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注意字词句的积累和应用,能正确识记、熟练应用。
2、能了解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体裁,作者、出处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3、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并能够提炼文章的主题思想。
4、能叙述作品的关键情节、生动场面,续写结尾。
5、能赏析文章中幽默性的精彩语段。
二、能力目标1、了解多种表现手法及修辞格,做到理解和运用。
2、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归纳比较中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德育目标1、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维护生态平衡,热爱大自然。
2、赞美为维护他人生命而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行为。
9猫的故事梁实秋教学目标:1.读准读通课文,理解词句含义,体会文章风趣的表达效果。
2.初步理解对“动物”母爱的歌颂。
教学重点:对字、词、句的音、形义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大量文言色彩的词汇运用及比喻的使用。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生命,生命就是活着,做自己的事。
”热爱生命,关注生命,歌颂生命,珍视生命,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反思自己行为而发出的真诚呼唤。
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著名现代散文家、学者梁实秋写的《猫的故事》。
二、认识作者: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
后迁到台湾。
本文选自《梁实秋雅舍全集》。
三、课文导读:1、快速阅读课文,并为课文标注段号。
2、在文中圈划、标注字音或字义。
饽饽值更梆子万籁俱寂如诟如詈跳踉窗棂左道旁门殚智竭立姑妄从之宽假膺惩绝尘跨院无以复加缓颊重典3、阅读完课文,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我”对猫的感情变化过程的语句和词语本文以时间和事情的发展为顺序,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逐步展示了猫伟大的母爱,紧紧围绕“我”对猫的态度变化过程。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人文情怀,读来令人感动。
“我”对猫的态度和情感变化过程:起初,感到“搅得一家不安”;(厌恶)——接着“有些不耐烦”;——终于“按捺不住”;(憎恨)——再接着“看到被吊的奄奄一息的猫”并“为她缓颊” 、“稍予膺惩”;(同情)——过后“准备高枕而眠”,但是“当天夜里,听见铁罐声响,打了一个冷战”并“决心用重典”;(痛恨)——最后发现了四只小猫瞬时“一腔怒火消去”以至发出赞美之情“天地之大德曰生”。
北师大版七上《猫的故事》word教案
教
学
目
标
知识领域
技能领域
情感领域
1.读准读通课文,理解词句含义,体会文章风趣的表达效果。
2.初步理解对“动物”母爱的歌颂。
学会复述,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课文对动物“母爱”的歌颂,从而培养自己关爱动物、关注它们生存状态的人文情怀。
重
难
点
重点
难点
1对字、词、句的音、形义的理解。
2了解欲扬先抑的写法。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识记作者: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后千至台湾。历任台北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英语教研所主任,文学院院长,国立编译馆馆长。本文选自《梁实秋雅舍全集》。
四、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并为课文标注段号
大量文言色彩的词汇运用及比喻的使用。
课型
新授
教法
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教具
投影仪
学科组语文组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知识点
学生活动
时间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目标
三走近作者
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目标
出示作者,让学生了解并积累文学常识
引导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
“生命,生命就是活着,做自己的事。”热爱生命,关注生命,歌颂生命,珍视生命,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反思自己行为而发出的真诚呼唤。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著名散文家,学者梁实秋写的《猫的故事》。
本文以时间和事情的发展为顺序,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逐步展示了猫伟大的母爱,紧紧围绕“我”对猫的态度变化过程。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人文情怀,读来令人感动。“我”对猫的态度和情感变化过程:起初,感到“搅得一家不安”;(厌恶)——接着“有些不耐烦”;——终于“按捺不住”;(憎恨)——再接着“看到被吊的奄奄一息的猫”并“为她缓颊”、“稍予膺惩”;(同情)——过后“准备高枕而眠”,但是“当天夜里,听见铁罐声响,打了一个
第9课《猫的故事》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上) (3)doc初中语文 (1)
第9课《猫的故事》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上)(3)doc初中语文(1)教学目标:1.读准读通课文,明白得词句含义,体会文章风趣的表达成效。
2.初步明白得对〝动物〞母爱的歌颂。
教学重点:对字、词、句的音、形义的明白得。
教学难点:大量文言色彩的词汇运用及比喻的使用。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读、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生命,生命确实是活着,做自己的事。
〞热爱生命,关注生命,歌颂生命,珍视生命,是人类在进展过程中反思自己行为而发出的真诚呼吁。
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闻名现代散文家、学者梁实秋写的«猫的故事»。
二、认识作者:梁实秋〔1903---1987〕闻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
后迁到台湾。
本文选自«梁实秋雅舍全集»。
三、课文导读:1、快速阅读课文,并为课文标注段号。
2、在文中圈划、标注字音或字义。
饽饽值更梆子万籁俱寂如诟如詈跳踉窗棂左道旁门殚智竭立姑妄从之宽假膺惩绝尘跨院无以复加缓颊重典3、阅读完课文,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我〞对猫的感情变化过程的语句和词语本文以时刻和情况的进展为顺序,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逐步展现了猫伟大的母爱,紧紧围绕〝我〞对猫的态度变化过程。
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的人文情怀,读来令人感动。
〝我〞对猫的态度和情感变化过程:起初,感到〝搅得一家不安〞;〔厌恶〕——接着〝有些不耐烦〞;——终于〝按捺不住〞;〔憎恨〕——再接着〝看到被吊的奄奄一息的猫〞并〝为她缓颊〞、〝稍予膺惩〞;〔同情〕——过后〝预备高枕而眠〞,然而〝当天夜里,听见铁罐声响,打了一个冷战〞并〝决心用重典〞;〔痛恨〕——最后发觉了四只小猫瞬时〝一腔怒火消去〞以至发出颂扬之情〝天地之大德曰生〞。
〔颂扬〕文章通过作者对猫的态度变化,以及对猫的伟大母爱的颂扬。
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摸索:生命属于你只有一次,它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爱它们,并让它们发挥出价值。
《猫的故事》教学设计(北师大七年级上册)
猫的故事教学设计(北师大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把握文章主题。
2.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并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3.把握文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文章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师生、生生合作,讨论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3.播,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培养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悟猫身上折射出来的伟大的母爱和可贵的精神品质。
2.共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反省和思考。
2学情分析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小狗小猫这类动物比较熟悉,教学之前在学生中做了一个调查,发现所有的学生家里都养过小动物。
既然学生有切身的体验有深刻的印象,那么很容易和本文中作者和猫之间的故事感受产生共鸣,也可以这样子说,学生除了和作者在语言应用、表现手法和情感提升上有差别外,其他方面的经历很相似。
可以说,学生和教材之间很容易就架起了沟通桥梁,再加上七年级学生童心未泯,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当然本文蕴含着的对一切生命的敬重和珍视,受学生的生活经验限制和年龄的限制,理解起来比较深奥。
此外,文中的语言特色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重点,让学生多读文、多体会、多谈自己的看法。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文章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2.对“动物”母爱的赞美和对动物生命的珍视之情。
【教学难点】1.体会大词小用、文言词语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2.共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反省和思考。
3.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每一个传奇的背后都一个精彩的故事。
今天,现代著名作家梁实秋先生就要给我们讲述一只猫的故事。
这只猫又将会给我们演绎一个怎样惊心动魄又让人爱恨交织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猫的故事》活动2【讲授】作者简介(一)谈谈你所了解的梁实秋梁实秋(1903~1987),浙江杭州人。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9猫的故事word教案(1)
一、用心读一读
1、走近作者:
梁实秋(1903-1987),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浙江杭州人。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在该校求学期间开始写作。1923年赴美留学,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等多所学校任教,并先后编辑多种刊物。1949年去台湾,长期执教于台湾师范大学。散文代表作有《雅舍小品》,还译有《莎士比亚全集》,晚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本文选自《梁实秋雅舍小品全集》
备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备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饽饽值更梆子 万籁俱寂嗥叫
如诟如詈跳踉窗棂按捺不住 鼎鼐
殚智竭力 姑妄从之 缓颊猱升夤夜
膺惩窥视酣睡
2、摘出本文中的四字词语:
3、下列句子如何读,如何理解:
⑴如是者/数日
⑵一之已甚/岂可再乎?
⑶除了调和(tiáo hé)鼎鼐之外还贯通不少左道旁门。
⑷不稍宽假
⑸稍予膺惩
⑹终于夤夜又复光临寒舍
⑺天地之大德/曰生
(4)语句通顺,用词恰当。
2、小结: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读了文章以后有何感受?请写在下面。
比一比 赛一赛
一、积累运用(32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解释词语。(每字1分,每个解释2分)
万lài( )俱ji( ):
如gòu( ) 如lì( ):
如yuàn( )如诉:
dān( )智jié( )力:
姑wàng( )从之:
yín( )夜:
重diǎn( ):
无以复加:
yīng( )惩:
宽jiá( ):
教师寄语
人类也好,动物也罢,唯有母爱是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生死攸关的时候,她们总是义无反顾地舍弃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给后代。同学们:请珍视生命,感恩母亲!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猫的故事》教案1
《猫的故事》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生字、生词;体味文章风趣幽默的语言。
2.把握课文内容,揣摩课文主旨。
3.体会文章对生命的礼赞和对母爱的歌颂,增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积累生字、生词;体味文章风趣幽默的语言。
2.把握课文内容,揣摩课文主旨。
教学难点3.体会文章对生命的礼赞和对母爱的歌颂,增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最近,老师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视频:一个淘宝卖家收留流浪猫和流浪狗,并将它们照顾好之后,拍摄照片,在淘宝上义卖。
她只希望找到真正关心它们的人,去照顾这些小动物。
有些人在默默地做着这样关爱动物的事情,与此同时,仍有一些人在做着相反的事情。
咱们同学,知道哪些吗?生1:有人毒杀流浪猫和流浪狗,将其卖到饭店里。
生2:从新闻了解到,有人跟随东方田鹨迁徙的路线,沿线投毒,他们以每只200多元价格卖给饭店。
东方田鹨在世界仅存2500只左右,且它的营养价值和普通禽类的相差无多。
师:人类对待动物的生命,应该怎样?我们都应去思考这个问题。
今天我们就走进梁实秋《猫的故事》,去看看他对动物生命的思考。
三、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梁实秋(1903-1987),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
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代表作有散文集《骂人的艺术》《梁实秋雅舍小品全集》《雅舍散文》《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全集》等。
2.散文知识散文的文体特点是”形散神聚“。
按内容的差异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猫的故事》一文属于记叙散文。
3.字词值更gēng 梆子bāng 万籁俱寂lài 嗥háo如诟gòu如詈lì 跳踉liáng 窗棂líng 按捺nà调和鼎鼐nài 殚智竭力dān 箍gū 赫然hè缓颊jiá 膺惩yīng 猱升náo 夤夜yín酣睡hān 窥视kuī周围非常安静。
第9课《猫的故事》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猫的故事»〔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 生字万籁俱寂lài 值更gēng 梆子bāng嗥háo如诟如詈gòu lì跳踉liáng 窗棂líng 鼐nài殚智尽力dān 缓颊jiá膺惩yīng 猱升náo横七竖八héng 莴苣wō jù横行无忌jì甩下shuǎi口哨shào 邋遢lā tā单簧huáng趴在pā不屑一顾xiè凶神恶煞shà自诩xǔ鄙薄bǐ2. 辨析形似字的字音及字形3. 词语饽饽: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
值更:夜间值班。
更,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万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专门安静。
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种种声响。
嗥:〔一些动物〕大声叫。
如诟如詈:像指责又像辱骂。
诟,怒骂;辱骂。
詈,骂。
跳踉:跳跳蹦蹦,跳跃。
左道旁门:指非正统的宗教、派不。
那个地点比喻不合正统的技艺。
横七竖八:有的横,有的竖,形容杂乱无章。
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不屑一顾:不值得一看。
形容极端轻视。
自诩:自我炫耀。
邋遢:脏脏,不整洁。
鄙薄:轻视,嫌恶。
鬼使神差:仿佛背地有鬼神支配着一样。
比喻事出意外,不由自主。
无忧无虑:没有任何担忧。
形容心情舒服自然。
4. 作者梁实秋〔1903━1987〕,本名梁治华,安实秋,浙江杭县人,闻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
1949年去台湾。
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
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
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
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北师大版语文七上猫的故事word教案一
《猫的故事》教案作者:xiaoya52900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术目标:一、积存“鸦雀无声、如诟如詈、左道旁门、殚智极力、姑妄从之、无以复加”等词语。
二、了解故事内容,明白得文章主旨。
3、注意文中的细节描述,并认真体会人物的情感转变。
4、培育学生默读及口头表达能力。
进程与方式目标:一、师生、生生合作,讨论研读课文重点语段。
二、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3、播放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人性的冷酷与仁慈,从而培育对生物的爱惜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一路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检讨和试探。
二、初步试探和熟悉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明白得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3、感悟猫身上折射出来的伟大的母爱和宝贵的精神品质。
二、学习重点:一、注意文中的细节描述,并认真体会人物的情感转变,体悟文章语言。
二、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母爱的伟大及人性的自私,培育爱惜动物,关注生命的意识。
三、学习难点:一、初步试探和熟悉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明白得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二、注意文中的细节描述,并认真体会人物的情感转变,体悟文章语言。
3、感受母爱的伟大、人性的冷酷与仁慈,从而培育对生物的爱惜意识。
四、教学假想: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话题讨论,在教学中注意师生、生生合作。
从学生实际起身,让学生运用“朗诵、赏析、讨论、感悟”的形式。
在学生个人默读、赏析的基础上开展讨论式教学。
最后在重点研读相关词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升华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五、教具预备:自制ppt和下载视频资料六、教法:启发引导、合作讨论、探讨交流七、学时安排:一学时八、学习进程:(一)导入:猜谜激趣,引出猫,然后请学生谈自己和猫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体会情感:在学生默读前,教师课件展现字词注音,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在默读时完成:1、复述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确:课文讲了猫前后五次钻进我的书房,前三次我没有抓,第四次在厨师的帮忙下抓住了猫,又放了猫,第五次又跑进了书房,我带着疑问,怀着好奇去观看,发觉猫是为喂养四只小猫,当猫感觉小猫的安全有要挟时,叼走了四只小猫。
语文北师大七年级上册《猫的故事》教学设计2
《猫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准读通课文,理解词句含义,体会文章风趣的表达效果。
2.初步理解对“动物”母爱的歌颂。
教学重点:对字、词、句的音、形义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大量文言色彩的词汇运用及比喻的使用。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生命,生命就是活着,做自己的事。
”热爱生命,关注生命,歌颂生命,珍视生命,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反思自己行为而发出的真诚呼唤。
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著名现代散文家、学者梁实秋写的《猫的故事》。
二、认识作者: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
后迁到台湾。
本文选自《梁实秋雅舍全集》。
三、课文导读:1、快速阅读课文,并为课文标注段号。
2、在文中圈划、标注字音或字义。
饽饽值更梆子万籁俱寂如诟如詈跳踉窗棂左道旁门殚智竭立姑妄从之宽假膺惩绝尘跨院无以复加缓颊重典3、阅读完课文,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我”对猫的感情变化过程的语句和词语本文以时间和事情的发展为顺序,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逐步展示了猫伟大的母爱,紧紧围绕“我”对猫的态度变化过程。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人文情怀,读来令人感动。
“我”对猫的态度和情感变化过程:起初,感到“搅得一家不安”;(厌恶)——接着“有些不耐烦”;——终于“按捺不住”;(憎恨)——再接着“看到被吊的奄奄一息的猫”并“为她缓颊” 、“稍予膺惩”;(同情)——过后“准备高枕而眠”,但是“当天夜里,听见铁罐声响,打了一个冷战”并“决心用重典”;(痛恨)——最后发现了四只小猫瞬时“一腔怒火消去”以至发出赞美之情“天地之大德曰生”。
(赞扬)文章通过作者对猫的态度变化,以及对猫的伟大母爱的赞扬。
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生命属于你只有一次,它是珍贵的,我们应该珍惜它们,并让它们发挥出价值。
第二课时4、本文以猫为线索,请为文章划分结构层次本文按照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分为四个部分。
【最新精选】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上《9猫的故事》word教案 (4).doc
一位年轻的母亲怀抱着婴儿,她的头脸和身躯全是血污。她的上衣向上掀起,雪白的胸脯刺得人眼睛生痛。而怀里的女婴则十分安详,她惬意地含着母亲的头乳,咂吧有声。婴儿粉嘟嘟的小脸与母亲残损的头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女婴被医生小心地抱起,离开了母亲的怀抱,她大声哭闹了起来。
备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备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备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备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我”对猫的态度和情感变化过程:
起初,
接着:
再接着:
过后:
但是:
最后:
2、赏析“像是新婚夫妇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这一比喻句所包含的情感。
二、自主探究
1、文章结尾部分的变化使读者触动。触动读者的是猫的母性还是“我”对此事的感悟?请具体谈谈。
2、文章结尾说,猫在秘密被发现后把四只小猫叼走,“不知运到什么地方去了”。如果你是“我”,此时会有怎样的心情?试把这心情写出来。
越过千山万水,越过废墟,我们赞美,我们歌唱。地震中的母亲啊,世界上最平凡的,也是最伟大的群体。
在重建家园时,我们一定要浇铸一座铜像,纪念在灾难中舍生忘死的母亲们。
我想,这些母亲已经完成了自己的雕塑。她们的任何姿势都是美好的,永远矗立在我们的心中。
同学们面对这无私而伟大的母爱,大家对生命又有了怎样的思考和看法呢?请用自己的真心真情写出来: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5月13日的下午,都江堰一座坍塌的民宅里,数十名救援人员用双手奋力挖着,努力搜寻着幸存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的故事教学设计(北师大七年级上册)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把握文章主题。
2.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并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3.把握文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文章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师生、生生合作,讨论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3.播,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培养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悟猫身上折射出来的伟大的母爱和可贵的精神品质。
2.共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反省和思考。
2学情分析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小狗小猫这类动物比较熟悉,教学之前在学生中做了一个调查,发现所有的学生家里都养过小动物。
既然学生有切身的体验有深刻的印象,那么很容易和本文中作者和猫之间的故事感受产生共鸣,也可以这样子说,学生除了和作者在语言应用、表现手法和情感提升上有差别外,其他方面的经历很相似。
可以说,学生和教材之间很容易就架起了沟通桥梁,再加上七年级学生童心未泯,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当然本文蕴含着的对一切生命的敬重和珍视,受学生的生活经验限制和年龄的限制,理解起来比较深奥。
此外,文中的语言特色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重点,让学生多读文、多体会、多谈自己的看法。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文章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2.对“动物”母爱的赞美和对动物生命的珍视之情。
【教学难点】
1.体会大词小用、文言词语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2.共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反省和思考。
3.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每一个传奇的背后都一个精彩的故事。
今天,现代著名作家梁实秋先生就要给我们讲述一只猫的故事。
这只猫又将会给我们演绎一个怎样惊心动魄又让人爱恨交织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猫的故事》
活动2【讲授】作者简介
(一)谈谈你所了解的梁实秋
梁实秋(1903~1987),浙江杭州人。
现代散文家、翻译家、著名文学评论家。
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
散文代表作有《雅舍小品》,散文集《骂人的艺术》。
活动3【讲授】初读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解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互查。
难点字词:饽饽值更万籁俱寂如诟如詈跳踉左道旁门殚智竭立姑妄从之宽假膺惩绝尘跨院无以复加缓颊重典
活动4【讲授】初读课文
2.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把你的所得在小组间交流)
(1)文章围绕猫写了哪些事?
a.厨师惩罚猫的恶作剧;
b.猫不顾一切回来喂奶,“我”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
过渡:(在这些情节中最主要的情节也是最感人的情节是哪一个?猫的这种“不顾一切”是从哪一个情节中反映出来的?作者这样写其目的是什么?)
(2)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明确:本文通过写一只猫不顾惩戒,冒着生命危险,去而复返,哺育四只小猫的故事,歌颂了动物母爱的伟大,教育我们要敬重生命,珍爱生命!
活动5【讲授】探究写作特色
1.找出表明作者感情变化的句子。
“搅得一家不安”“有些不耐烦”…
2.概括感情变化的过程(情感在一步步加深)
厌恶--憎恨--同情--痛恨--赞美--忏悔
明确: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表达作者对瘦猫崇高母爱的赞扬。
(板书:欲扬先抑)
3.精读文章第三段,品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1)听范读,比较这篇文章的语言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其他文章有什么不同(小组间交流)
a.大词小用,给人谐趣之感。
把庄重的法律用语套用在猫身上,显得不伦不类,使人哑然失笑。
如说厨师“足智多谋”“殚智竭力”像打仗一样;捉猫说成“诸事完备”“静待活捉”“无计可施”;平时做饭又叫“调和鼎鼐”。
b.恰当又不恰当的比喻句。
只见猫一溜烟似的稀里哗啦地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妇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
形成强烈的反差,本体和喻体是两个形象间的比较,相似之处都是速度快,觉得不恰当(有强烈的反差)是因为猫是为了逃命,很狼狈,心理诚惶诚恐,而新婚夫妇是很幸福,很快乐,马上就要过幸福的生活了。
除了这一段,文章的其他自然段中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语言。
C.文言词语。
一之已甚岂可在乎?
活动6【活动】情景展示
在这篇文章中,大词小用我们觉得可笑,恰当又不恰当的比喻,我们觉得可笑,这种文言词汇我们也觉得可笑,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表演一下:一只猫三番五次爬上了你的书桌,撕破了你的书,打碎了你的花瓶,请你用执法如山、一之已甚岂可在乎来教训这只猫。
(2)请同学上台表演,体会这种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同时理解幽默之中对人类的调侃。
活动7【活动】课堂小结
总结阅读课文的一般思路:
一读课文写了什么(从内容上把握)
二悟作者写作意图(从写作目的上体会)
三品文章写作特色
活动8【练习】拓展延伸
1.仿句练习
母爱是迷航的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母爱是冬日的阳光,温暖着赤子的心灵;
母爱是春天的细雨,滋润着干涸的土地;
母爱是……
2.观看图片,谈感受
这只猫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肯离去,但当他得知自己的子女的生命有可能受到威胁的时候,立马带着自己的子女走了,他们在逃亡的命运中将会遭遇怎样的人?怎样的事?自责、遗憾将会永远伴随着我,这个残缺的结局就教育我们,将来在人生的道路上对待生命应该是怎样的,老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活动9【讲授】教师寄语
世界五彩缤纷,生命丰富多彩,动物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命一样,是一副精美的画卷,闪烁着爱和智慧的光芒。
每一种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每一种生命都在轮回中生生不息,每一种生命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善待和呵护。
活动10【作业】学生作业
写写你眼中的小动物
谭义专
[猫的故事教学设计(北师大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