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国际经济学框架
《国际经济学教学课件》绪论
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并出口其机会成本较低的产 品,同时从其他国家进口其机会成本较高的产品。
贸易均衡理论
认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各国将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 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 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增长。
现代贸易理论
H-O模型
认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密集使用 其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 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未来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新兴市场的崛起,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将更加关注全球化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以及 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动态。同时,国际经济学也需要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以更好地解释 和预测国际经济现象。
03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 品,同时从其他国家进口其具有相对劣势的产品。
新贸易理论
认为除了要素禀赋外,规模经济、 技术差距和产品差异等因素也会 影响国际贸易格局。
战略性贸易政策
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关税和补贴等 手段干预国际贸易,以促进本国 产业的成长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汇率决定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
认为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应该由两国货币购买力 的相对水平决定。
利率平价理论
认为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应该由两国利率的相对 水平决定。
总结词
国际经济学对于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现象、制定国际经济政策以及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于各国制定经济 政策、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应对全球化挑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对于个人和企业在跨 国经营、投资等方面也需要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国际经济学教程(黄卫平彭刚) 第一章 绪论
• 国际资源配置、国际经济福利分配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是国际经济学重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三、 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
• 经济运行主体的异同:相同 • 经济运行目的的异同:相同 • 经济运行范围的异同: • 经济运行机制的异同 • 经济运行形式的异同:都是市场在运行 • 经济交流方式的异同 • 经济交流场所的异同
第二节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 对象与结构
一、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 封闭经济状态 • 开放经济状态 • 国际分工
二、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特征
• 宏观微观相结合 • 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相结合 • 理论与政策相结合 • 吸收与评价相结合
济学 2、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基础上发展 的,它不是与经济学同步产生的,首先是西方 经济学的产生。
二、 国际经济学的产生
• 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 • 国际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后期,是微观经济学与
宏观经济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国际经济学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
国际经济学
第一章 绪论
• 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对象及其与其
他经济学科的关系
• 国际经济学是在人类经济不断发生的
第一节
国际经济学的 产生与发展
一、总体经济学自身发展的历史沿革和脉络体系
1、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家庭 企业 国民经济 开放经济 家政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国际经
第一章 国际经济学绪论
2.国际贸易政策研究(关税、非关税) 贸易政策在多数情况下是以各种垄断因素对自由贸易实 行的某种限制,当然也有政府为鼓励自由贸易而制订的政策, 这些政策对贸易从而对经济会产生相应的影响。贸易政策比 纯理论更符合贸易的实际,更适合于案例分析。
三、主要内容
▪ 国际经济学微观部分:
▪
实物经济(Real Economy) ,又称国际贸易理论。主
要研究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贸易的模式以及贸易
的利益。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的措施及其影响,贸易
保护的原因和效果。
▪ 一、国际贸易研究(古典、现代、当代) 1.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 以生产要素国际间不能流动为前提,在排除政府和其他
▪ 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 开放经济的宏观调控研究等
重商主义 (14世纪到18世纪)
绝对优势理论 ( 1776年亚当·斯密)
比较优势原理 ( 1817年大卫·李嘉图)
贸易条件的决定 (穆勒、马歇尔)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勒纳&萨缪尔逊)
要素禀赋理论 H-O ( 1919年,赫克歇尔
1933年,俄林)
▪ 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 他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各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相互 依赖加深的过程
二、产生与发展过程
▪ (一)西方经济学的产生 ▪ 经济学的发展最初是从对家庭的研究开始的,以
家庭有限收入如何追求最大的经济福利为出发点。 (家政学) ▪ 随着家庭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多,企业出现了。 企业在既定资源下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消费者 在既定收入水平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 ▪ 微观经济有机结合形成国民经济,以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 宏观经济学产生。(宏观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大纲)第一章、序论1、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有国际贸易纯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收支、外汇理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研究等。
P2882、绝对利益: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经济。
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P2933、比较利益:英国古典学家大卫〃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而非绝对利益。
国际分工中若两个贸易参与国家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则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
这时,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一样。
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P2964、国际分工:既世界各国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跨越国界发展的结果。
国际分工的规模、形式内容以及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或水平决定的。
理解国际分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国际分工的类型有垂直型、水平型和混合型三种;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形式与内容。
P217(兰)5、贸易乘数:在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带动国民经济成倍增加,这种贸易促进增长的倍数关系即为对外贸易乘数,对外贸易乘数研究一国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就业之间的相互影响,描述了开放经济体系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国际经济学讲稿
《国际经济学讲稿》第一章绪论本章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发展概况及学习方法、意义和基本框架。
重点是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和发展概况。
难点是国际经济学的发展概况。
课时数为3学时。
第一节研究对象及特点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简而言之,国际经济学以国际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
⏹其研究目的是解释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内在机制。
⏹与西方经济学相似,国际经济学也可分为微观和宏观两部分。
前者主要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后者则主要讨论在国际格局下资源利用的决定因素及其国际传递机制。
不过更多的时候国际经济学的微观和宏观部分分别被称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
➢按马歇尔观点,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本工具,属于实物面研究;而国际金融理论则以宏观经济分析为主要工具,属于货币面研究。
➢有的学者把国际贸易理论称为开放经济的微观经济学;把国际金融理论称为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或国际货币经济学或宏观开放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国际贸易理论旨在说明贸易的起因与利益,以及贸易政策的影响和依据,它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贸易纯理论(包括贸易基础、贸易影响、贸易所得等内容)和贸易政策理论(贸易限制、贸易鼓励等)。
➢而国际金融理论则主要说明国际经济活动在各国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整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因而这些内容称为宏观开放经济学),以及各种国内经济活动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其主要内容包括外汇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调整理论与政策及国际货币制度等。
当然,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在不断深化和发展。
➢保罗·克鲁格曼认为,主权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所引发的种种问题构成了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体。
其主题有七大:●贸易所得●贸易模式●贸易保护●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决定●国际间政策协调●国际资本市场二、特点⏹研究对象的特点——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
01第一章绪论08
2、克鲁格曼的国际贸易理论 (2-1)
克鲁格曼的国际贸易理论(2-2)
“新贸易理论”(New Trade Theory)。 新贸易理论认为除资源禀赋差异外,规模经济 也是国际贸易起因和贸易来源是另一个独立决 定因素。 新贸易理论引入了规模经济的假设,从而 打破了比较优势理论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 这两个基本假设,使得研究的重点由国家间的 差异转向市场结构和厂商行为方面,因此,新 贸易理论又被称为“国际贸易的不完全竞争理 论模型”。
11
• 祝:牛年吉祥,学习进步、成功
• 教学合作愉快 谢谢!
• 本章结束
12
国际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的流动和管理机制;可 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是国际格局下的的资源配置问 题。它分为微观国际经济理论(国际贸易理论): 主要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国际经济理论(国际金融理论):主要讨论 在国际格局下资源利用的决定因素及其国际传递机 制。
End13
四、国际经济学的特征(1)
国际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分支科学,有自 己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 1、国际贸易不同于国内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普遍 存在着对贸易和要素流动的自然的与认为的障碍。例如 劳动力和资本在国家间的流动程度源源低于其在一国之 内的自由流动程度;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在一国之内一般 是存在的;同样,各国使用不同的货币,使得国际贸易 比国内贸易复杂等。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种种差异表 明,需要有一套专门的体系来解释国际交易活动。 2、国际经济关系是发生在各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之 间的。 End14
End23
贸易保护理论的新发展(3)
国际劳动力价格均等化新贸易保护论的基本观点 是: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远远超过发展 中国家,如果西方国家不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 限制,将会造成发达国家工人的工资水平向低收 入国家的工资水平看齐,从而导致发达国家生活 水平的下降,因此发达国家应该对发展中国家的 劳动密集性产品实行贸易限制。进入80年代以来 发达国家受到低增长和高失业率的困扰,增加了 大工业的保护,抵制发展中国家的进口,1993年 发展中国家将近1/3的出口产品受到发达国家的配 额制和其他非关税壁垒限制。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绪论●概括了解国际经济学的框架●区分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不同●掌握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理解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相关概念和知识一、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含义及其发展(一)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含义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使一般经济学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
(二)国际经济学的发展路径二、国际经济和国内经济的异同1、经济运行主体2、经济运行目的3、经济运行范围4、经济运行机制5、经济交流方式和场所三、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稀缺资源2、国际间商品和生产要素3、国际经济秩序理论●发展经济理论●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调节(IS-LM- BP模型和Mundel-Fleming模型)●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理论●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四、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1、微观与宏观分析相结合2、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3、定性与定量相分析结合4、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相结合五、相关概念和知识1.生产可能性边界(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PPF是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个经济体用数量和质量既定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两种物品或服务的最大数量组合的集合/轨迹。
2、社会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轨迹。
●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社会福利水平一定时,社会成员之间的效用的不同搭配关系的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两种用途(1)可以通过社会无差异曲线确定一国均衡的消费点,均衡消费点的组合的两个坐标值之和就确定了这个社会的商品的总需求量。
(2)从社会无差异曲线离原点的距离的变化可以判断社会福利水平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
3、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在封闭条件下,经济体一般均衡的条件包含三个:(1)消费者均衡:MRS XY = P X/P Y(2)生产者均衡:MRT=P X/P Y(3)市场出清:D X=S X、D Y=S Y4、国民供给曲线(NS)和国民需求曲线(ND)●国民需求曲线: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需求。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053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经济学(实验班)、贸易经济、贸易经济(高水平运动员班)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用国际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经济问题和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他们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教育的三个面向培养人才。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主要进行国际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教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理论、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汇率决定理论、资本和劳动等要素在国际间转移理论,经济一体化理论和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等。
其中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理论、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和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要求细讲或精讲,资本和劳动等要素在国际间转移理论和经济一体化理论等要求选讲。
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国际贸易组织和协定等要求学生自学。
由于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故授课时以课上面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总成绩为100分,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为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代国际经济及中国对外经济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考核方法是写论文,而期末考核方法是闭卷考试。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目的第二节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第三节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国际经济学的内容和分析方法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内容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国际经济学2.简述国际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简述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第二章国际贸易的传统理论第一节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第二节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1.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绝对利益理论2.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相对利益理论教学重点和难点:绝对成本—绝对利益论和相对成本—相对利益论的图形分析,相对成本—相对利益论的利益分析,均衡国际市场的图形分析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理解: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掌握:相对成本论与比较优势思想复习思考题:1.简述重商主义的贸易观及政策主张2.试述斯密绝对利益论的基本内容并进行评价3.试述李嘉图相对利益论的基本内容并进行评价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第一节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第二节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第三节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生产可能性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价格曲线、封闭和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国际贸易利益分解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生产可能性曲线、福利线掌握: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运用:国际贸易利益分解复习思考题:1.画图说明两国贸易价格在2×2模型中的可能区域及贸易利益的分配2.画图说明开放条件下一般均衡第四章提供曲线与贸易条件第一节相互需求理论第二节马歇尔的提供曲线教学重点和难点:相互需求模型的扩展,马歇尔的相互供求曲线,国际市场的失衡与均衡,需求变化与贸易效应等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相互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提供曲线的含义与应用复习思考题:1.画图说明两国的提供曲线2.画图说明国际市场上均衡价格的形成第五章要素禀赋、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第一节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第二节 H-O定理与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第三节要素禀赋理论的经验检验与补充第四节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教学重点和难点: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广义和狭义),特定要素理论,里昂惕夫悖论与对悖论的解释等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要素禀赋论的观点掌握:特定要素禀赋理论复习思考题:1.试述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2.试述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3.简述里昂惕夫悖论4.简述要素密集度逆转说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第一节规模经济理与国际贸易第二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教学重点和难点:规模经济,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新贸易理论的具体观点应用:会使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判断贸易类型复习思考题:1. 画图说明规模经济理论2. 简述生命周期理论3. 产业内贸易指数第七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第一节:雷布津斯基理论第二节: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第三节:贫困化增长与国际贸易教学重点和难点:雷布津斯基理论、技术进步的类型、小国的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大国的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技术进步类型掌握:雷布金斯基定理、小国的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模型复习参考题:1.简述雷布津斯基定理的内容2.技术进步的三种类型3.贫困化增长的表现与原因第八章关税第一节小国进口关税第二节大国进口关税第三节名义保护率和实际保护率教学重点:小国进口关税效应、大国进口关税效应、名义关税与实际保护率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关税的概念和作用运用:大国、小国的关税效应、关税保护率复习参考题:1.画图说明小国征收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2.画图说明小国征收进口关税的一般均衡3.画图说明大国征收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4.画图说明大国征收进口关税的一般均衡5.推导有效保护率并说明其经济意义第九章非关税壁垒第一节进口配额1.进口配额分析2.进口配额与等额关税第二节补贴与倾销1.出口补贴的经济分析2.倾销第三节新贸易保护主义教学重点和难点:进口配额,出口补贴,进口替代品补贴,倾销,反倾销税新贸易保护主义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倾销、反倾销税掌握:配额管理与关税管理的区别和联系、出口补贴的效应复习参考题:1.画图分析小国实施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2.对实施进口配额和征收等额关税进行比较分析3.画图说明出口补贴的经济分析4.画图说明进口替代品补贴的经济分析5.画图说明倾销和反倾销的理论根据第十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2.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第二节关税同盟理论1.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2.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教学重点和难点:关税同盟理论(大国和小国)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掌握:关税同盟的创造和转移效应复习参考题:1. 什么情况下贸易创造在关税同盟中占主导地位2. 什么是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画图说明小国局部静态关税同盟理论第十二章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第一节资本的国际转移1.资本的国际转移及原因2.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第二节劳动的国际转移1.劳动的国际转移及原因2.劳动的国际转移图解3.劳动的国际转移与劳动力市场教学重点和难点:古典模型国际生产折中论资本流动效应模型劳动的国际转移图解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资本流动的原因掌握:资本和劳动国际流动的效应模型复习思考题:1.简述对外间接投资的古典模型2.论述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3.画图说明资本流动效应模型4.画图说明劳动的国际转移第十三章国际收支平衡第一节国际收支的概念1.国际收支2.国际收支平衡表3.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第二节国际收支的内容1.经常账户2.资本(金融)账户3.错误和遗漏账户第三节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1.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核算2.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教学重点和难点: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失衡原因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国际收支的含义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国际收支失衡、自动调节机制复习思考题:1.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居民非居民2.简述国民收入、国际收入账户余额以及储蓄和投资间的关系3.什么是国际收支失衡,可从哪些角度对国际收支失衡进行分析第十四章外汇与汇率第一节外汇与汇率1.外汇2.汇率3.汇率的决定第二节外汇市场1.外汇市场2.外汇市场的职能3.外汇市场的效率教学重点和难点:浮动和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决定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外汇、汇率的定义掌握:浮动和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汇率决定复习思考题:1.外汇外汇汇率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外汇市场套期保值套汇交易套利交易2.简述浮动汇率制下的汇率决定第十五章汇率的决定第一节购买力平价论第二节货币理论的汇率决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价定律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货币论的汇率决定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一价定理、购买力平价理论掌握: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和货币论的汇率决定复习思考题:1.简述绝对购买力平价2.简述相对购买力平价3.简述货币论的汇率决定第十六章价格调整机制第一节国际收支调节弹性论1.马歇尔—勒纳—罗宾逊条件2.J 曲线效应第二节铸币平价伦教学重点和难点:马歇尔—勒纳条件 J 曲线效应铸币平价论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弹性的基本观点、铸币评价掌握:J曲线效应和马歇尔勒纳条件复习思考题:1.画图说明马歇尔—勒纳条件2.J曲线效应第十七章收入调节和自动调节机制第一节国际收支调节吸收论第二节国际收支调节乘数论第三节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国际收支吸收论、自动调节掌握:外贸乘数及应用复习思考题:1.简述吸收论2.国际收支调节乘数论3.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第十八章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开放经济的政策目标和工具第二节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内外均衡第三节浮动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内外均衡教学重点和难点:丁伯根法则米德冲突蒙代尔的政策搭配论斯旺的政策搭配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丁伯根法则、米德冲突掌握:蒙代尔政策搭配理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复习思考题:1.画图说明非充分就业时的IS-LM-BP模型在固定汇率制下的一般均衡2.画图说明非充分就业时的IS-LM-BP模型在浮动汇率制下的一般均衡3.画图说明蒙代尔的政策搭配理论六、主要参考书[1]〔美〕多米尼克·索尔韦托瑞著,朱宝宪等译.国际经济学(第8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美〕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著,海闻等译.国际经济学(第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以〕埃尔赫南·赫尔曼,〔美〕保罗.R.克鲁格曼著,尹翔硕译.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3 执笔人:王佃凯教研室主任:刘宏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王军。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International Economics)一、编写说明《国际经济学》授课对象主要为国际贸易学研究生,属必修课;也可作为产业经济学等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
51学时,每周3学时,3学分。
《国际经济学》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以及国际金融和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选择比较重要的现实国际经济问题,采取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基本原理和最新理论动态。
2、提高观察现实国际经济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学习分析现实国际经济问题的理论与方法,开阔学术视野和现实经济问题研究领域,为学位论文选题提供帮助。
(二)本课程的教学方式1、结合国际贸易学的学科特点和授课教师的研究专长,选择重要专题作系列研讨。
2、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鼓励提出问题,相互切磋,教学相长。
3、主讲教师为张友仁教授和钟惠中教授。
二、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一、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二、国际经济学的组织结构:贸易与金融三、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四、国际经济学的考核方法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一、比较优势的概念二、单一要素模型三、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四、比较优势的谬误五、多种产品模型中的比较优势六、对李嘉图模型的验证第三章特定要素模型与收入分配一、特定要素模型二、特定要素模型中的贸易三、收入分配与贸易所得四、贸易中的政治经济学:初步分析第四章 H-O模型一、两要素经济模型二、H-O模型三、H-O模型的验证第五章标准贸易模型一、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二、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三、国际收入转移与贸易条件四、关税和出口补贴与贸易条件第六章新国际贸易理论一、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概述二、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三、不完全竞争理论四、垄断竞争与贸易五、外部经济理论六、外部经济与国际贸易第七章国际贸易工具一、关税的基本分析二、关税的成本与收益三、贸易政策的其他工具四、贸易政策效应的总结第八章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一、支持自由贸易的观点二、反对自由贸易的社会福利依据三、收入分配和贸易政策第九章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一、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二、二元经济问题三、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第十章国际收支一、国际收支的界定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三、国际收支差额分析第十一章汇率与外汇市场一、汇率二、外汇市场三、外汇资产需求四、外汇市场均衡五、利率、预期与均衡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1、考核方式:书面考试2、成绩评定标准:平时提问、发言、讨论成绩与学期论文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30%和70%。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ZJ030105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总学时:51周课时:3学分:3开设专业:开课教研室:开课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2.课程任务: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作用与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内在机制,掌握对这种机制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是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理论。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起因与影响,贸易保护的影响与依据,国际要素流动的动机与效果的理论。
熟悉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以其对经济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经济发展过程2.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3.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第二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结构1.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3.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特征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1.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2.绝对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3.绝对利益学说的其他有关叙述4.对于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评价※第二节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1.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2.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3.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其他有关叙述4.对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评价※第三节比较利益的分解1.得自交换(贸易)的利益2.得自分工的利益3.利益的合成分析与评价讨论: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第三章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第一节相互需求方程式1.相互需求方程式的提出及基本内容2.相互需求方程的解释3.相互需求方程式均衡的条件及对其评价第二节提供曲线及其分析1.贸易无差异曲线2.提供曲线的作图及说明3.国际贸易的均衡价格※第三节出口的贫困增长1.出口的贫困增长的图形分析2.出口贫困增长的条件与案例3.出口贫困增长的政策含义及对其的评价第四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Ⅰ)※第一节H-O模型及其分析1.H-O模型的基本命题2.H-O模型的基本内容3.雷布津斯基定理4.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5.对H-O模型的评价※第二节列昂惕夫反论及新要素理论1.列昂惕夫反论2.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3.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讨论:(1)H-O理论的现实分析(2)生命周期理论在现实的应用研究※第五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Ⅱ)※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1.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与假设前提2.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3.新H-O模型4.需求偏好相似(重叠)论5.规模经济产生的贸易6.新张伯伦模型7.产业内贸易指标8.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价※第二节政策贸易理论1.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2.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提出3.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4.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5.战略性贸易理论的政策结果分析6.对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简要评价第三节贸易扭曲理论1.扭曲的发生2.国际贸易条件下扭曲的形式3.产生扭曲的原因及影响4.消除贸易扭曲的措施讨论:(1)中美产业内贸易的比较分析(2)战略性贸易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分析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关税分析1.关税的基本概念2.小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3.大国小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4.关税谈判中的博弈第二节进口关税与配额的比较分析1.进口配额分析2.进口配额与等额关税的比较分析第三节幼稚产业的保护1.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2.幼稚产业的保护3.关税的有效保护率第四节倾销与反倾销的经济分析1.倾销的界定2.倾销的危害性3.倾销的经济效应分析4.反倾销的经济效应分析实验内容:就某些商品的关税政策效应分析说明关税与补贴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影响第七章国际收支分析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1.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2.国际收支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3.国际收支状况的含义与经济分析第二节国际收支的调节1.国际收支的失衡2.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若干理论3.现实中国际收支失衡的其他调节措施讨论:就某连续3年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说明国内经济状况※第八章汇率决定理论第一节外汇与汇率1.外汇定义及其作用2.汇率定义与汇率的标价法第二节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1.汇率决定的传统理论2.战后汇率决定的理论※第三节汇率的决定1.一价定律与远期汇率的决定2.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扩大3.购买力平价法的实际应用讨论: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以及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探讨※第九章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第一节货币危机理论1.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2.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3.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4.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比较第二节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1.健全理想的国际货币体系2.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第三节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1.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2.牙买加协定形成的过程3.东亚金融危机4.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和问题实验内容:东南亚金融危机与次贷危机的比较分析第十章要素的国际流动※第一节资本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1.资本国际流动2.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分析3.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第二节劳动力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1.劳动力的国际流动2.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分析3.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含义及案例分析第三节技术转移及其经济效应1.技术的国际移动2.国际技术转移的经济分析※第十一章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第一节国际商品交换领域中的传导机制1.加入国际商品交换因素的经济均衡与失衡2.通过国际商品交换产生的传导3.影响国际商品交换领域中传导机制的因素※第二节国际资金流动领域中的传导机制1.加入国际资金流动后的经济均衡与失衡2.通过资本国际流动产生的非均衡传导3.影响国际资本流动领域传导机制的因素第三节国际劳动力流动领域中的传导机制1.加入劳动力国际流动后的经济均衡与失衡2.通过国际劳动力流动产生的非均衡传导3.影响劳动力国际流动领域传导机制的因素第四节其他国际经济领域中的非均衡传导机制1.经济非均衡的无形传导方式2.经济非均衡的无形传导过程3.影响经济非均衡无形传导的因素讨论:经济非均衡传导的作用机制探讨※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第一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第二节宏观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1.经济的宏观目标2.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经济分析※第三节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1.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形2.三元悖论讨论:不可能三角在现实经济中的理论解释第十三章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第一节经济一体化分析1.关税同盟与经济一体化分析2.关税同盟的经济分析3.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分析※第二节最优货币区理论与实践1.单一货币区理论研究2.单一货币区的成本分析及评价3.单一货币的收益分析及其评价4.经济一体化的案例分析第三节国际经济组织及其作用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作用2.世界银行及其作用3.世界贸易组织及其作用4.地区经济组织及其作用第四节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与南北关系1.国际经济秩序2.国际经济新秩序讨论:就某一区域一体化组织的运行,分析区域一体化对全球经济及相关国家经济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
三、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对象及方法
(二)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外汇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外汇及汇率的定义与确定, 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 实践问题;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研究的是生产要素,包括资 本、劳动力、服务、信息等的跨国流动; 跨国公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跨国公司产生的原因、 跨国公司运作的理政策等;
二、国际经济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 商品及劳务的交换,它是世界各国对外易 的总和,对外贸易亦称进出口贸易,指一 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 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从一国而言是对外贸 易,从国际范围来看就是国际贸易。国际 贸易是世界经济运行的机制之一。
二、国际经济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三、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对象及方法
(三)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国际经济学的定性分 析主要强调的是结构性的联系,定量分析 主要是对事物数量关系的变换进行分析。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相结合。国际经济学 的局部均衡分析是只对单个市场、单个商 品、单个要素的价格与供求进行分析,而 国际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分析强调的全部市 场、全部商品的价格与供求变化。
三、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对象及方法
(一)国际经济学的产生 国际资源配置、国际经济福利分配的研究是国际 经济学重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在国际经济范围内,资源是通过贸易、投资、劳 动力流动、信息交流等各种经济活动进行的,资 源的替代、转换决定着世界的经济效率。 同时,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投资、劳动力流动、 信息交流也决定着整个世界经济的福利水平与平 等程度。
三、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对象及方法
(二)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国际贸易纯理论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下,如生产要 素国际间不流动,不存在政府干预,没有货币, 等等,研究国际贸易的模式、原因和利益分割, 基本的研究方法是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是各国为限制或促进贸易自 由而制定和施行的各种政策; 国际收支理论研究国际收支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关 系以及恢复国际收支均衡的理论和措施等;
第一章 绪论 《国际经济学》PPT课件
S
P* P1
D
O
QS Q* QD
S P2 P*
D
O
QD Q* QS
S
P* P1
D
O
QS Q* QD
S P2 P*
D
O
பைடு நூலகம்
QD Q* QS
国际贸易理论 (1)国际贸易为什么产生 (2)国际贸易利益如何分配 (3)国际贸易模式如何解释
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 (1)对外贸易政策的基础知识 (2)对外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3)对外贸易措施 (4)对外贸易战略
第1章 绪论
1.1 全球化浪潮与国际经济的发展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世界贸易
1500
1000 500
GDP
0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1.2 开放经济与封闭经济 1.3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1)开放经济环境下的经济学 (1)“国际”的含义 (2) 国际经济与对外经济 2)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1.4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问题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对外贸易政策、措施与战略 国际贸易问题 2)要素流动理论 3)国际金融与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1.5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宏观与微观 2)理论与政策 3)静态与动态 4)定性与定量 5)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纲《国际经济学》教学⼤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英⽂名称:International Economics课程编号:105031013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适⽤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融学、财政、经济学本科⽣开课学期:第四学期学时:36学分:2.0⼆、课程性质、⽬的与任务:《国际经济学》是⾼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的核⼼课和专业基础课。
设置本课程的⽬的就是要通过对国际经济理论和政策的学习,掌握稀缺的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有效分配的理论,以及各国由此发⽣的经济关系中应采取的政策,掌握分析国际经济现实问题的⽅法和基本思路。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较系统的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分析国际经济问题的基本⽅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使学⽣⽐较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分析国际经济问题的基本⽅法。
让学员能够对国际经济中的⼀些主要现象、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有⼀个总体的认识和理解。
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产要素国际流动的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调整理论。
需要掌握的基本政策主要有对外贸易政策及其福利效应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平衡政策等。
在此过程中还要求学⽣掌握国际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分析和表达⽅式。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能够应⽤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分析某些国际经济现象,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学⽣的理论基础和应⽤能⼒,培养学⽣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特别是对那些⽇后将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学⽣,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不同程度地提⾼他们的实际⼯作能⼒,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进⼀步发展服务。
四、教学进度安排表:五、课程教学内容:第⼀章绪论(2学时)教学⽬的与要求:认识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的研究对象、特点及其⼀般经济学的关系,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框架,同时还要了解国际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过程,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法和分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