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倩女离魂》中张倩女的形象

合集下载

《张倩女》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张倩女》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张倩女》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试论《倩女离魂》的悲剧意蕴

试论《倩女离魂》的悲剧意蕴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 2021年3月20日Mar.20, 2021

第41卷 第3期

Vo1.41 No.3

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1.03.012

试论《倩女离魂》的悲剧意蕴

臧增梅

(山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摘 要:《倩女离魂》乍一看是以大团圆收场的,但其中蕴含着多重悲剧意蕴,如倩女对王文举爱情的不自信、魂穿追爱等。悲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倩女的女性意识并未完全觉醒,她把所有期望都寄托在王文举身上,将自己作为男子的附属品,缺乏自我独立性的认知。

关键词:《倩女离魂》;悲剧;张倩女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853(2021)03-0032-02

《倩女离魂》这部剧的题材来源于陈玄祐的唐传奇《离魂记》,故事的主要情节没有变化,主要讲述青年男女爱情受阻,张倩女为了爱情离魂追王生而去,后得到父母认同,最后在一起的故事。《倩女离魂》的结局乍一看是以大团圆结局,但笔者认为,虽是团圆的结局,但也掩盖不了文中凸显出的悲剧意蕴,这主要体现在张倩女身上。

一、对王生爱情的不自信

张倩女知道父亲曾给自己定下一门亲事,少女怀春年纪,对于爱情的憧憬,使她对王文举的到来十分期待。因此,当她见到王文举后,对王文举一见钟情,“他是个矫帽轻衫小小郎,我是个绣帔香车楚楚娘,恰才貌正相当”。古代婚姻注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倩女内心已默认了这门亲事。当张老夫人让她与王文举以哥哥妹妹相称时,她猜不透母亲的意思,对母亲抱有一丝埋怨:“俺娘向阳台路上,高筑起一堵云雨墙。”郑光祖《倩女离魂》的情节不同于陈玄祐的《离魂记》,《离魂记》中王宙与张倩女是日久生情,二人的爱情有深厚的感情基础。而《倩女离魂》中,张倩女和王文举以前从未谋面,二人相识时间短暂,感情不深,张老夫人又委婉地不承认这门婚事,王文举也没有力争,在面对老夫人时表现出的是怯弱,再加上王文举意在考取功名,二人难免分离,这多种原因导致倩女对二人的爱情极度不自信,她怕王文举高中,抛弃她另娶高门。因此,在送别之时,再三对王文举说:“哥哥,你若得了官时,是必休别接了丝鞭者!”[1]在王文举离开后,“厮随着司马题桥,也不指望驷马高车显荣耀。不争把琼姬弃却,比及盼子高来到,早辜负了碧桃花下凤鸾交”。由此可见,倩女的依依不舍之意,相比较期盼王文举高中,她更加在意的是与王文举相守。虽然王文举在离别时对她一再承诺:“小姐但放心,小生得了官时,便来成此亲事也。”但是,也丝毫没有增加倩女内心的安全感。这便构成了《倩女离魂》的第一重悲剧意蕴。

论《倩女离魂》中的倩女形象

论《倩女离魂》中的倩女形象

论《倩女离魂》中的倩女形象摘要:人们历来肯定元杂剧中的各种不同身份的女性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精神,张倩女以魂身和肉身的分离来反抗封建礼教却是比较少见的。本文从张倩女魂身和肉身的行动和及其结果分析:肉身尊情守理而饱受相思苦,忍受感情的折磨;魂身重情越理而魂飞千里,尽享爱情之甜蜜。两个形象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最后统一于一个整体,深刻细腻地展示了张倩女重情而又守理的双重性格。并且,在灵、肉、灵肉统一这三者之间进行分析倩女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倩女灵魂肉体悲剧

前言

《倩女离魂》,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是元代戏曲大师郑光祖的代表作,它是根据唐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成的。剧本主要是写张倩女与王文举指腹为婚,王文举长大后,应试途经张家询问亲事,倩女的母亲却以“俺家三辈儿不招白衣秀士”为名悔婚,王文举只得独自上京应举。倩女却忧思成疾,魂魄悠然离体离家追赶王文举,一起去京城,相伴多年。文举状元及第,衣锦还乡,和倩女一起回到张家,当老夫人指倩女的魂魄说是鬼魅,文举要拔剑的时候,倩女的魂魄与病体重合为一,遂成欢宴。

《倩女离魂》在元杂剧中的地位一直不怎么受人重视,因为元杂剧有太多优秀的作品,如《西厢记》,如《牡丹亭》。这些作品都是写女性为追求自由爱情,反抗封建礼教。虽然同是一个主题,但是不能不说每一篇都有着自己的传神之处,令人眼前一亮之处。《倩女离魂》中的倩女形象就是一个让人眼睛一亮的一处。以下就倩女的形象来论述。

王季思先生认为:“礼法虽然可以限制青年们的行动,却无法拘束他们追求自由的愿望,‘你不拘箝我可倒不想,你把我越间阻越思量。’”1是的,封建礼教可以桎梏人的肉体,却控制不了人的思想感情。作者也正是通过对张倩女离魂的描写,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为婚姻自由大胆冲破封建礼教樊篱的叛逆精神。

《倩女离魂》人物形象新解

《倩女离魂》人物形象新解

作者: 康烨

作者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105-106页

主题词: 倩女离魂;人物形象;时代

摘要: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倩女离魂》中张倩女、王文举和老夫人的形象,找到郑光祖更重于其文采的价值,那就是他真实地写出了蒙汉交融的特殊时期,时代的阵痛造就的矛盾人物和矛盾思想。

《倩女离魂》与《离魂记》之比较

《倩女离魂》与《离魂记》之比较
魂 旦 正 旦 交 替 上 场 。 离 魂 形 象 的
而《 倩女 离魂》 中这种 大胆 的行为
却 遭 到 恋 人 的 斥 责 ,迎 接 Leabharlann Baidu 情 倩
女 的竟是王文 举的怒 喝训斥 , “ 古 人云: “ 聘则为妻 , 奔 则 为 妾 。你今 私 自 赶 来 , 有 玷 风 化 ,是 何 道 理 ?” , 懦 弱 迂 腐 的 王 文举 , 戒 律 森 严 的 礼 法 制 度 ,成 为 倩 女 面 临 的
学教育
《 倩 女离魂》 与《 离魂记 》 之 比较
围夸 静
内容摘要 : 元杂剧《 倩女 离魂》 继承 了唐传奇《 离魂记》 的离奇情节 , 同时受 时代背景和 自身体裁的影响 , 在
叙 事 层 面 和 主题 呈现 上 形 成 了不 同的 文 学追 求 。 不 仅 设 置 了外在 情 节结 构 冲 突 , 还 增 添 了人 物 内在 性 格 冲 突 , 深 化 了创 作 主 题 , 使 文 学 作 品不 再 局 限 于 文 人 士 大 夫 阶层 的搜 奇 好 异 , 而 是 强 化 作 品 的现 实 干 预 精 神 , 在情与 礼 的冲 突 中反 思 封建 伦 理 道 德 。 关键词 : 倩 女 离魂 离魂 记 情节 人 物 主题
貌 。《 离魂记 》 和《 倩女 离魂》 处于
小 说 戏 曲 转 型 阶 段 相 衔 接 的 两 部

浅析《倩女离魂》对《离魂记》女主角人物塑造的发展

浅析《倩女离魂》对《离魂记》女主角人物塑造的发展

浅析《倩女离魂》对《离魂记》女主角人物塑造的发展

作者:林妙珊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4期

摘要:“离魂”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于超越肉体束缚的渴望。经过了漫长时间的发展,在唐代出现了成熟的离魂主题传奇小说——《离魂记》。到了宋元时期,“离魂”主题渗透到了戏曲创作之中,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倩女离魂》一方面与《离魂记》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又根据元代的社会现实对《离魂记》进行改造,赋予作品更多的内涵,使其更能够体现时代的特征。笔者拟就对唐传奇《离魂记》与元杂剧《倩女离魂》进行文本对比,从女主角的外貌、家世、一见钟情、折柳亭送别、夜奔、肉身与灵魂的分合等方面,剖析《倩女离魂》对《离魂记》女主角人物塑造的发展。

关键词:倩女离魂;离魂记;人物塑造;发展

[中图分类号]: 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4-0007-02

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同一题材被不同朝代不同作家不断进行演绎的情况屡见不鲜。郑光祖的元杂剧《倩女离魂》就是承袭了唐传奇《离魂记》的主要故事框架进行创作,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以及主题揭示等方面多有创新,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倩女离魂》对《离魂记》女主角人物塑造的发展。

一、外貌、家世

《离魂记》之中,女主角名字为张倩娘,而在《倩女离魂》中改为张倩女。“女”,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娘”,是古代对年轻女子的称呼。【1】“娘”字与“女”字均为女性代名词。“倩”,多指女子仪态美好。《离魂记》中对倩娘的外貌描写只有简单的四个字“端妍绝伦”,《倩女离魂》中则没有对倩女外貌进行直接描写,通过倩女的唱词:“他是个矫帽轻衫小小郎,我是个绣帔香车楚楚娘,恰才貌正相当”与张老夫人的描述“孩儿针指女工,饮食茶水,无所不会”可以看出倩女是一个典型封建社会的贵族小姐形象,才貌德兼备,无愧于“倩”一字。

《倩女离魂》一剧的两大亮点刍议

《倩女离魂》一剧的两大亮点刍议

不 迈 的闺 阁小姐 为 了心 中的 “ 他 ” , 在 夜 深 人 静 的 夜
晚 孤 身 一 人 独 自上 路 , 忍 受 着 内 心 的 恐 惧 和 外 界 的
危险 , 再 苦再 累都 不怕 , 她“ 觑这 万水 千 山 , 都 只 在 一
时半霎 ” , 一 心 只 为 追上 自己的 心 上 人 。她 虽 是魂 ,

段情缘 , 有 情则 生 , 无 爱 则死 , 就 连 生 前 的 最 后 一 个 遗 愿也 是“ 但 葬我梅 树之 下可 矣” 。 正 如 明 人 王 思 任 在《 批 点 玉茗 堂 < 牡 丹亭> 序》 所评 : “ 杜 丽 娘 隽 过 言 鸟 , 触 似 羚羊 。月 可沉 , 天 可瘦 , 泉台 可暝 , 獠 牙 判 发 可 押处 , 而‘ 梅 柳 ’ 二字 , 一灵咬住, 必 不 肯 使 劫 灰 烧失 。 ” Ⅲ 。 同样 , 张倩 女 也是 如此 , 她 的 身 和 魂 既 是
俊 语 , 当 以郑 为第 一 。 , , E 1 3 8 a 7 因此 , 本 文 拟 从 《 倩 女 离
魂 》 一 剧 文本入 手 , 通 过 透 视 它 的 两大 亮 点 : 独 一 无
二 的女 性 形 象 塑 造 和 细 腻 入 微 的 心 理 刻 画 , 来 管 窥 郑光 祖 的艺术 成就 。
模 式 ”两 方 面 来 进 行 细 致 地 论 述 。

倩女离魂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倩女离魂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倩女离魂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倩女离魂》是一部古代文学作品,以下是一些相关名词的解释:

1. 倩女:倩女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形象之一,一般指善良、美丽而温柔的女子。在《倩女离魂》中,主要指的是女主角阿青。

2. 离魂:离魂指的是灵魂的离体状态,即人的灵魂离开了肉体或者离开了尘世,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倩女离魂》中,阿青的灵魂在悲剧发生后离开了人世。

3.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指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一般指从古代文献开始,到明清时期结束的文学。《倩女离魂》是元曲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是在元朝时期创作的。

4. 元曲:元曲是指元朝时期(1271年-1368年)创作的一种戏

剧形式,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倩女离魂》以元曲的形式呈现,具有明显的戏剧性和音乐性特点。

5. 形象:形象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物或情节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倩女离魂》中,各个角色的形象刻画丰满细致,使人真实感受到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6. 温柔:温柔是指人的性格或行为温和、柔和、温馨的特质。在《倩女离魂》中,阿青的温柔成为故事的核心,也是引起观众共鸣和思考的重要因素。

7. 悲剧:悲剧是一种文艺形式,通常描写悲惨的、悲伤的故事情节。在《倩女离魂》中,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最终导致阿青和其他角色的悲惨结局,故事呈现了典型的悲剧色彩。

推陈出新_试论_倩女离魂_对_离魂记_的继承与发展

推陈出新_试论_倩女离魂_对_离魂记_的继承与发展
情 节 的 生 动 性 是 小 说 和 戏 曲 的 生 命 线 。元 杂 剧《倩 女离魂》在唐传奇《离魂记》的基础上丰富了故事 内容 , 使情节更曲折, 更富吸引力。如《倩女离魂》新增了折柳 亭送别这一传统的离别典型; 王文举面对私自赶来的 张倩女的犹豫( 如前所述) ; 老夫人以三辈子不招白衣 女婿为由, 逼迫王文举上京, 有情人分离; 当王文举状 元及第携张倩女( 离魂形象) 归来时, 老夫人说是鬼, 王
最后从 结 构 关 系 上 来 看 ,《离 魂 记 》仅 仅 是 从 唐 传 奇猎奇的角度将故事作了简明完整的叙述, 篇幅短小 精 悍 , 整 个 故 事 呈 线 性 结 构 。 而《倩 女 离 魂 》则 在 其 基 础上, 进行了深入的改造和创新, 用元杂剧一本四折 加一楔子的固定模式充实了内容, 使整个故事呈框架 式结构。如将离魂这一情节用一折的内容来展开, 叙 述安排的合乎人之常情。离魂是奇幻的, 但痴情是可 信的, 离魂在现实生活中是不真实的, 但痴情在现实 生 活 中 不 仅 真 实 存 在 而 且 被 人 所 敬 。这 种 虚 实 相 应 的 处理, 使故事从猎奇中走出来, 深入到人们的内心深 处, 触动了他们心底那根敏感而脆弱的神经。从对男 女 主 人 公 形 象 的 塑 造 上 看 ,《倩 女 离 魂 》中 不 论 是 王 文 举的彷徨还是张倩女( 离魂形象) 的大胆执著都使人 物 性 格 呈 圆 形 状 态 , 更 真 实 可 信 。 较 之《离 魂 记 》中 平 淡 的 人 物 形 象 ,《倩 女 离 魂 》剧 中 的 男 女 主 人 公 是 栩 栩 如 生 的 人 , 极 有 立 体 感 ; 而《 离 魂 记 》中 的 男 女 主 人 公 则显得呆板, 平面化。

探究《离魂记》与《倩女离魂》人物形象嬗变

探究《离魂记》与《倩女离魂》人物形象嬗变

探究《离魂记》与《倩女离魂》人物形象嬗变

作者:刘美玲

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28期

摘要:唐传奇《离魂记》讲述了王宙与张倩娘的爱情故事,郑光祖根据这部作品改编成元杂剧《迷青锁倩女离魂》。在这两部作品中男女主人公人物形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论文通过对人物形象嬗变进行分析,从唐代和元代文人心态以及婚恋观念两个方面揭示其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男性形象;女性形象;文人心态;婚恋观念

一、人物形象的设计

(一)女性形象的嬗变

《离魂记》中倩娘是官家张镒之女,端艳绝伦,与王宙青梅竹马,日久情深。当面对张镒的悔婚时,倩娘闻而郁抑,没有更多的言语反抗,而更多的是顺从。当倩娘之魂奔于王宙,倩娘之魂哭述到“君深情不易,私将杀身奉报,是以往民来本以亡命来奔”从中可以看出倩娘离魂更多的是被王宙的深情所打动,而不仅仅因为自己对王宙的真爱。倩娘在爱情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表现更多的是性格中柔顺的一面。五年之后倩娘因思念父母想归家,又对王宙哭述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之下,胡言独存也?”我们既可以看出倩娘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又表明其为爱情而私自结合不正当,必须纳入封建正统才能名正言顺。在这部作品中着重描述了倩娘的离体之魂,而对离魂之体则描述不多,不具有独立的意识和行动,只是一具昏沉的病体。

元杂剧郑光祖《倩女离魂》中张倩女的地位有所提高,不仅表现在张倩女的身份上,更体现在她在婚姻爱情中追求自主和个性的自由。《倩女离魂》中倩女是衡州张公弼之女,其父早亡。文中虽未交代张公弼的身份,但从他与王同知家指腹为婚及其家“三辈不招白衣秀士”的话来看,应是出自显贵之家。在这部作品中,倩女是一个泼辣、富有真情反抗的女性形象,她在爱情的角逐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她与王文举的婚姻能最终圆满,也是由她的反抗和执著促成的。在这部作品中对三个倩女(身魂合一之倩女、倩女之魂、无魂之倩女)都有深刻表现。

女性意识的觉醒——《倩女离魂》与《桃源三访》爱情观之比较

女性意识的觉醒——《倩女离魂》与《桃源三访》爱情观之比较

动, 本我冲动在封建礼 教理 性的束缚 之状态下 被扭 曲了。 当她见 到王文举后 , “ 便 神魂驰荡” 。
而< 源三 访》中 的叶蓁 儿 , 开 始 爱情 并 非存 在 桃 一 的。她 的身份与张倩女迥然不 同, 出身农家 , 她 正值青春 年少 , 窦初 开时 期 。 情 又逢 春 季 。 她感 叹 “ 开 花落 无人 花 见, 长对东风 空 白怜 。 春天在女 性 的眼里呈 现着 不 同的 ” 风格和意象 , 包含着不 同的情感 与情 绪。而宽 敞、 放松 的 清明节令 , 恰好为女性 大胆 地追 求婚恋 的 自由提供 了最 佳时空 。勃 洛尼 斯 拉夫 ・马林 诺 夫斯 基 在 《 两性 社 会 学》 出 : 指 但文化对于性的冲动并不只是消极 的影 响。每个地
女 性 意 识 的 觉 醒
《 女 离魂》 桃源 三访》 倩 与《 爱情观之 比较
陈 仕 国
摘 要: 爱情是 文学作 品中的一 个永 恒的主题 。《 女 离魂 》 桃 源三访》 倩 与《 分属 于元 明时期 两部 爱情 名 剧。试运用比较的方法 , 对剧本 的主题和 内容所呈现 的爱情观及 张倩女 与王文举 、 叶蓁儿 与崔护体现 的爱情 理想作以分析 。 以便我们深刻理 解作 品的审美价值 以及作 家的审美理 想 , 进一步 阐释女性 意识 的觉醒。 关键词 :倩女 离魂 》 { 源三访》 爱情 ; < ;桃 = ; 女性意识 ; 至情” “ 中圈分类号 : 0 . I 62 2 文献标识码 : A 《 倩女离魂> 桃源 三访 》 我 国古代 爱情 剧 的两 和《 是 朵奇葩 , 在文学史 上 占有 重要 的地位 。它 们分别 写 了张 倩女与王文举 、 叶蓁 儿与崔 护 的爱情故 事。两者存 在 异 曲同工之妙 , 它们 同属 才子佳 人杂 剧 , 皆为 了歌颂 爱情 , 鞭挞封建礼教 和封建等级制度 , 表现对 自由爱情 的追求 , 倡导普天下有情人 皆完 聚。在传 统男权 社会 之下 , 张倩 女和叶蓁儿对婚姻爱 情 的追 逐 , 宣扬 了婚姻 爱情 上 自由 结合 的合理性 , 体现 了女性 意识 的觉醒 。这 两部 深具思 想震撼力 的爱情剧作所持的爱情观 , 有特色 , 颇 可作一番 比较探讨 , 以求更 深入地 发掘人 物 的性 格魅 力及作 家 的 审美理想 。 爱情之肇始 :情” “ 的理性萌动与“ 的自然感发 欲” 张倩女和叶蓁儿都是佳人 , 并忠诚 自己所心爱 之人。 她们 纯洁 、 良, 善 在爱 情方 面或 极为 大胆 热烈 或忠 贞痴 情 , 两个封建社 会 的叛逆者 形象 。张倩女 与叶蓁 儿 皆 是 “ 长一 十七岁 ” 正处 于青春 萌动期 , 年 , 是情欲 骚动 阶段。 从生理层面而言 , 她们热烈渴望与异性接 触 , 到情 欲 的 得 满足 。然而 , 她们爱情 萌发的形 式却有 所不 同 : 倩 女离 《 魂》 中的张倩女对 王文举 之爱 情 , “ ” 因 情 的理性 萌 动而 生发 ; 桃 源三访 》 而< 叶蓁儿对 崔护 之爱情 , 因 “ ” 却 欲 的 自然 感 发 而 肇 始 。 倩女是 被曲家安排于・个 封建 家长制和封建礼 教不 可逾越 的环境里来展 开情节 的构筑 。倩 女生活 于贵 族之 家。 在张母的严格管教 之下 , 针 指女工 , “ 饮食 茶水 , 所 无 不会” 唯母亲之命是 从 。在这 种情欲 被禁锢 的环 境 中, , 张倩 女的情 欲 得不 到 应有 的满足 , 唯存 “ ” 情 的理 性 萌

浅析《倩女离魂》中张倩女的形象

浅析《倩女离魂》中张倩女的形象

浅析《倩女离魂》主人公张倩女的形象

摘要:文明文化传承悠久的中国,文化绽放绚丽多彩,文学呈现形式丰富多彩。戏曲文学中歌颂的一代代主人公呈现不同的性格特征,有不同的性格形象。张倩女,一个为爱离魂追随的痴狂者,一个为爱千里追夫的有着独特追求的主人公。

关键词:张倩女王举文情与礼爱情形象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①。”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是歌颂古代爱情的经典之作,沿袭了一代代“落难才子中状元,私定终身后花园”的感人画面。当然郑光祖也为后世广大读者塑造出了一对痴男怨女——王文举、张倩女的浪漫爱情故事的感人形象。剧中女主人公张倩女,为爱离魂,追夫千里,实属痴情难得,其行其言实则可歌可泣。

“黄卷青灯一腐儒,三槐九棘位中居。世人只说文章贵,何事男儿不读书②。”岳母频寄书,千呼万唤招“白衣秀士”,一心只为金龟婿。一代书生,一心为爱求功利,功成禄达,衣锦还乡,携倩女魂回到张家,俯身欢宴娶倩女。

一、张倩女的形象特征分析:

(1)大胆反抗封建礼教,热烈追求自由幸福——灵魂离开躯体,追随王文举

“封建礼教可以桎梏人的肉体,却控制不了人的思想感情。作者正是通过对张倩女离魂的描写,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为婚姻自由大胆冲破封建礼教樊篱的叛逆精神。”③

孝顺的倩女,她嫁为人妻的筹码就是贤良淑德。她不能抛开家中父母明目张胆地私奔,唯一的选择,便是一病不起,灵魂的出走或

多或少会逃脱一点道德的谴责。灵魂一直追随未婚夫,直到及第状元回乡娶自己方才魂归,务醒。

(2)有沉重的精神负担——担心母亲悔婚,王文举得官后易妻“王秀才,赶你不为别,我只防你一件。你若是赴宴琼林罢,媒人每拦住马,高挑起渲染佳人丹青画,卖弄他生长在王侯宰相家。你恋着那奢华,你敢新婚燕尔在他门下。”④倒不是怕王生不爱她了,而是担心自己的家世背景不若京都的官家小姐。可怜见地,倩女的私奔并不是单纯贪图爱情享乐的无理取闹,而是具有了一种深明大义,她的私奔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张倩女对婚姻的眷恋、对爱情安全感的缺失自己不自信的心理,由此可见一斑,都是盲目病态的。

论杂剧《迷青琐倩女离魂》对传奇小说《离魂记》的改编艺术

论杂剧《迷青琐倩女离魂》对传奇小说《离魂记》的改编艺术

论杂剧《迷青琐倩女离魂》对传奇小说《离魂记》的改编艺术

摘要:陈玄祐的传奇《离魂记》描写张倩娘离魂追求爱情自由的故事。元代的郑光祖改编的杂剧《迷情琐倩女离魂》,故事源于《离魂记》,但他在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上有超越性的改动。本文旨在追溯《迷青琐倩女离魂》材料来源及将对两部作品在情节和矛盾冲突上的变动做出分析。

关键词:《迷青琐倩女离魂》;《离魂记》;改编

在改编《离魂记》的诸多杂剧和传奇中,唯有郑光祖的杂剧《迷青琐倩女离魂》流传了下来并在今天还能找到原本。其他改编作品为何失传,其原因不可细考,但是《迷青琐倩女离魂》能够流传至今,其改编艺术必定是超群的。本文就《迷青琐倩女离魂》的故事来源、对《离魂记》的改编艺术进行探讨。

一、追本溯源

有人认为郑光祖的杂剧《迷青琐倩女离魂》是根据元初赵公辅的杂剧《栖凤堂倩女离魂》以及有关说唱材料稍加改编而成的,但追溯源头,包括《栖凤堂倩女离魂》、阙名南戏《倩女离魂》、明代谢廷谅传奇《离魂记》、王骥德杂剧《倩女离魂》以及阙名传奇《离魂记》这些雷同的故事都可以在唐人陈玄佑的传奇小说《离魂记》中找到本来面目。对待前人的作品,唐人颇有将其敷演为传奇的,除《离魂记》外,《太平广记》另收有《灵怪录·郑生》、《独异记·韦隐》,都叙述唐人的离魂故事。

而最早的离魂故事则是刘义庆的《幽明录・庞阿》,写石氏女由于偷窥了来访的同郡美男子庞阿而情窦初开并爱上了他,但又不敢大胆追求,只能通过离魂形式与庞阿相会,最终石氏女终与庞阿成就美满姻缘。这是离魂故事的开端,但并未形成一个固定的创作模式。显然,陈玄佑的《离魂记》在《旁阿》之后,算不上最早的离魂故事。但不可否认的是,《离魂记》的开创意义在于:对《庞阿》等故事的情节进行了整合,加之作者的虚构创作,将此类故事情节的基本模式定了型:男女主人公情深意切、外力迫使两人分离、一方(多为女主人公)因忧思成疾或死亡、离魂相会、形成事实婚姻、交代离魂相会的过程、离魂者形神合一复活、二人得到认可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可以说,自《离魂记》起,这种灵肉分离以求实现男女厮守的创作思路成为常态,上述据《离魂记》改编的作品无不是按照此模式来展开故事的。因此,《迷青琐倩女离魂》的关于离魂的形式可以上溯到《庞阿》,但其材料来源却是《离魂记》。

倩女离魂

倩女离魂

《倩女离魂》赏析

在中学时看了电影《倩女幽魂》,相信没有人不像我一样不为宁采臣和聂小倩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折服。这是一部描述人鬼情的故事。编导借助古典文学的素材,表现了游魂聂小倩与书生宁采臣及道士燕赤霞的感情纠葛。影片赞扬了爱情与友谊,表达了扬善惩恶的美好愿望。亦鬼亦人的聂小倩、侠肝义胆的燕赤霞、心地善良的宁采臣,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学习了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之后,张倩女的勇敢追爱更加触动我的内心,虽然她和王文举的爱情没有宁聂二人那么惊心动魄,但细细品味却有另一番味道——对自由爱情婚姻的追求。

《倩女离魂》又称《迷青琐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代表作,也是元后期杂剧中最优秀的作品。剧本以唐朝陈玄佑的《离魂记》传奇小说为素材,其大致情节是:秀才王文举与倩女指腹为婚,王文举不幸父母早亡,倩女之母遂有悔约的打算,借口只有王文举得了进士之后才能成婚,想赖掉这门婚事。不料倩女却十分忠实于爱情,就在王文举赴京应试,与倩女柳亭相别之后,由于思念王文举,倩女的魂魄便离了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奔赴京城。而王文举却不知是倩女的魂魄与他在一起,还以为倩女本人同他一起赴京。因此,当他状元及第三年后,准备从京城启程赴官,顺便打道去探望岳母,便先修书一封告知倩女的父母,王文举偕同倩女魂魄来到了倩女身边,魂魄与身体又合一,一对恩爱夫妻得到团圆。

《倩女离魂》相对《离魂记》来说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上都有新的突破。比如在倩女离魂追王文举这件事的原因设置上,《倩》凸显的是倩女对未来婚姻的深重考虑:一则母亲要

求王生得官后再议婚嫁,“孩儿,你也说的是。老身为何以兄妹相呼?俺家三辈儿不招白衣秀士。想你学成满腹文章,未曾进取功名。你如今上京师,但得一官半职,回来成此亲事,有何不可?”是老夫人的择婿原则,如王生不中试,婚姻自是无望;再则一旦王生高中,在婚事未定的情况下,王生是否会别栖高枝也不肯定,所以倩女心生忧虑,如:“你若是赴御宴琼林罢,媒人每拦住马,高挑起染渲佳人丹青画,卖弄他生长在王侯宰相家。你恋着那奢华,你敢新婚燕尔在他门下?”“你做了贵门娇客,一样矜夸。那相府荣华,锦绣堆压,你还想飞入寻常百姓家?那时节似鱼跃龙门播海涯,饮御酒,插宫花,那其间占鳌头、占鳌头登上甲。”这些都表明了倩女对

倩女离魂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倩女离魂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倩女离魂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倩女离魂》是古代文学中的一个名词,也是一个重要的艺术题材。它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的《临川四梦》,后来被吴school娘魏辉等人广泛采用和发展,流传至今。

倩女离魂指的是一个女子的灵魂离开肉体时的景象,通常情况下是女子受到了极大的委屈、磨难或不幸遭遇,灵魂从身体中分离出来。这一主题往往与爱情、命运、生死、情感的矛盾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带有浓厚的诗意和哲学思考。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倩女离魂往往以形象丰富、叙事悲切的方式呈现,使人们能够感受到人物内心的苦楚与无奈,通过对灵魂的描绘来表达作者对人生、爱情和命运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这一题材的作品多以诗词、戏剧、小说等形式出现,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在古代文学中,倩女离魂的题材经常被用来表达对女性身世的关注和对封建社会束缚的反思。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常常受制于礼教和男性权威,诸如女子出嫁、守节、守寡等情节成为倩女离魂的常见背景。通过向读者展示女性在世俗伦理规范中的困境和挣扎,倩女离魂作品呼唤着道德伦理的变革和对女性解放的呼声。

总之,倩女离魂是一个具有深厚内涵的古代文学名词,代表着对女性命运和封建伦理的思考,具有浓厚的诗意和哲学意味。

《倩女离魂》研究综述

《倩女离魂》研究综述

《倩女离魂》研究综述

作者:于婧

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05期

摘要:元杂剧作家郑光祖的代表作《迷青琐倩女离魂》被认为是元代后期杂剧中的翘楚之作,受到历代学者的青睐,给予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富成果。这些成果除了对《倩女离魂》的思想意蕴、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研究之外,还大大扩宽了从横向纵向比较的角度来切入对《倩女离魂》承继嬗变的考察范围。

关键词:《倩女离魂》 ; 研究 ; 综述

中图分类号:J805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5-0146-02

元杂剧作家郑光祖的代表作《迷青琐倩女离魂》被认为是元代后期杂剧中的翘楚之作,受到历代学者的青睐,给予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富成果。这些成果除了对《倩女离魂》的思想意蕴、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研究之外,还主要从横向、纵向比较的角度切入对《倩女离魂》承继嬗变的考察范围大大扩宽。针对《倩女离魂》研究掀起的高潮,笔者认为对其研究的问题较为集中,研究方法多样,视野较为开阔,同时也更加接近文学本质。

一、主题思想

《倩女离魂》的主题思想研究历来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倩女离魂》充满着反封建思想的光芒,讴歌了纯贞的爱情,对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溢满了颂扬之情。

姜志信、张成武的《新探》认为《倩女离魂》丰富和深化了《西厢记》反封建的主题,使得元代爱情戏更为丰富、深刻和多样化。同时,魂离、梦遇的艺术构思,也在以现实主义为主的《西厢记》和以积极浪漫主义为主的《牡丹亭》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倩女离魂》主人公张倩女的形象

摘要:文明文化传承悠久的中国,文化绽放绚丽多彩,文学呈现形式丰富多彩。戏曲文学中歌颂的一代代主人公呈现不同的性格特征,有不同的性格形象。张倩女,一个为爱离魂追随的痴狂者,一个为爱千里追夫的有着独特追求的主人公。

关键词:张倩女王举文情与礼爱情形象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①。”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是歌颂古代爱情的经典之作,沿袭了一代代“落难才子中状元,私定终身后花园”的感人画面。当然郑光祖也为后世广大读者塑造出了一对痴男怨女——王文举、张倩女的浪漫爱情故事的感人形象。剧中女主人公张倩女,为爱离魂,追夫千里,实属痴情难得,其行其言实则可歌可泣。

“黄卷青灯一腐儒,三槐九棘位中居。世人只说文章贵,何事男儿不读书②。”岳母频寄书,千呼万唤招“白衣秀士”,一心只为金龟婿。一代书生,一心为爱求功利,功成禄达,衣锦还乡,携倩女魂回到张家,俯身欢宴娶倩女。

一、张倩女的形象特征分析:

(1)大胆反抗封建礼教,热烈追求自由幸福——灵魂离开躯体,追随王文举

“封建礼教可以桎梏人的肉体,却控制不了人的思想感情。作者正是通过对张倩女离魂的描写,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为婚姻自由大胆冲破封建礼教樊篱的叛逆精神。”③

孝顺的倩女,她嫁为人妻的筹码就是贤良淑德。她不能抛开家中父母明目张胆地私奔,唯一的选择,便是一病不起,灵魂的出走或

多或少会逃脱一点道德的谴责。灵魂一直追随未婚夫,直到及第状元回乡娶自己方才魂归,务醒。

(2)有沉重的精神负担——担心母亲悔婚,王文举得官后易妻“王秀才,赶你不为别,我只防你一件。你若是赴宴琼林罢,媒人每拦住马,高挑起渲染佳人丹青画,卖弄他生长在王侯宰相家。你恋着那奢华,你敢新婚燕尔在他门下。”④倒不是怕王生不爱她了,而是担心自己的家世背景不若京都的官家小姐。可怜见地,倩女的私奔并不是单纯贪图爱情享乐的无理取闹,而是具有了一种深明大义,她的私奔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张倩女对婚姻的眷恋、对爱情安全感的缺失自己不自信的心理,由此可见一斑,都是盲目病态的。

二、张倩女的命运:

郑光祖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小字倩女,年长一十七岁,孩儿针指女工,饮食茶书,无所不会。”为全曲的开头。这样描写张倩女的贤良淑德,与乐府诗的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⑤描写得很相似,她们都可看成是上的厅堂,入得厨房的贤妻恋母的典范好形象。

然而倩女与兰芝的命运又是截然不同的:张倩女的爱情命运是她母亲的百般阻挠,一心只招“白衣秀士”,而忽略了女儿的命运;然则刘兰芝是家中恶婆婆的阻挠,二人的性格之异则是造成二人命运差异的主要因素。兰芝需要的是一种纯粹忠贞的爱情。倩女则不然,王文举与倩女的关系仅仅停留在未婚夫妻,这样的两个人,婚前交往,

云中鸿信锦书地谈情说爱也未尝不可。在封建社会深闺未识的少女们在婚前与未婚夫的交往其实是相当的枯燥和难耐的。情窦初开的倩女,她非常需要一个情感突破口——少年才俊指腹为婚的王文举自然就

成为这个少女情感沙漠中的一片绿洲,抚慰了倩女少女的春心荡漾。对于倩女而言,她并不需要母亲口中一个关怀备至的异姓兄长。家庭的温情同缠绵悱恻的婚姻对象相比,暧昧不明的态度为倩女寻找爱情的出口,少女倩女此刻的内心都会变得异常敏感,无法带给这个空虚的女子精神家园的充实的。从而,随王文举私奔赶考,似乎成了她的不二选择。这种灵魂出窍的方式,又不会减损其大家闺秀形象。与其说,这是她对爱情的孜孜不倦,倒不妨看作是对婚姻的极度渴望。

三、封建的情与礼

“礼法虽然可以限制青年们的行动,却无法拘束她们追求自由的愿望,‘不拘箝我可倒不想,你把我越间阻越思量⑦。’”嫁人、生子、三从四德……从大家闺秀到小家碧玉,与相夫教子一类的人生坐标比起来,“琴棋书画诗酒茶”这样毫无实际物质效用的艺术熏陶实在是微不足道。女性原本就是矛盾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禁锢着她们的灵魂。同时,青楼教坊女子又用自己的精神家园留住了良家女子的夫婿,独守空房,太寻常了。于是,作者郑光祖设计出了“人魂相分”这样大胆离奇的情节,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也多是为了塑造倩女端正贤淑的传统女性形象,灵魂代替身体的私奔,也让当时社会对这样的大逆不道有了合法合理的同情。

四、张倩女的爱情的观念

“暮秋天道,尽收拾心事上眉捎,镜台儿何曾览照,绣针儿不待拈着。常恨夜坐窗前烛影昏,一任晚妆楼上月儿高。俺本是乘鸾艳质,他须有中雀丰标。苦被煞尊堂间阻,争把俺情义轻抛。空误了幽期密约,虚过了月夕花朝。无缘配合,有分煎熬。情默默难解自无聊,病恹恹则怕娘知道。窥之远天宽地窄,染之重梦断魂劳⑧。”

其一,追求爱情,义无反顾。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古代的封建时期,一纸薄薄的婚书束缚了成千上万的少女的爱情婚姻,这是整个封建社会时期女性的通性,她们的命运差不多都在出生之时,甚至父母刚怀孕之时就早早的命中注定。然而张倩女就从这过去的万千女性群体中跳了出来的一个,鹤立鸡群的一个。离魂锁夫,这样离奇的故事与其说是张倩女敢爱敢恨,倒不如看作是闺中女子心事毫无防备的完全揭露。

其二,盲目自卑,对爱情信任感的缺乏。

张倩女对爱情的盲目自卑,对爱情信任感的缺失,倒不如说是张倩女性格的软弱,对爱情的一种惶恐;或者说对“婚姻”这种外在形式的过分注重。当然,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里,这样的特点自然不会是张倩女个人特有的。

五、结束语

郑光祖虽极力塑造出倩女的痴情难寻,毫无功利和杂念的样子,但倩女最终还是难脱感情脆弱,盲目自卑,被封建礼教禁锢而只有婚姻不思爱情,缺乏独立意识的传统女性弱者形象。张倩女为追求爱情幸福而灵魂离开躯体的描写,说明封建礼教可以限制青年的行动,却

无法拘束他们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和愿望。并否定了门第观念和喜新厌旧的思想。

参考文献:

①郑光祖. 倩女离魂[M]. 古典文学:中华书局.

②郑光祖. 迷青锁倩女离魂[M]. 北京师范大学: 2013. 1-3

③杜伟. 情与礼碰撞下的张倩女形象[J]. 现代语文, 2007, (5): 30-35

④王季思. 元刊杂剧三十种新校[M]. 兰州大学出版社: 1980.

⑤徐飞. 孔雀东南飞[M]. 新世界出版社:徐飞, 2011. 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