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倩女离魂》中张倩女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倩女离魂》主人公张倩女的形象
摘要:文明文化传承悠久的中国,文化绽放绚丽多彩,文学呈现形式丰富多彩。戏曲文学中歌颂的一代代主人公呈现不同的性格特征,有不同的性格形象。张倩女,一个为爱离魂追随的痴狂者,一个为爱千里追夫的有着独特追求的主人公。
关键词:张倩女王举文情与礼爱情形象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①。”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是歌颂古代爱情的经典之作,沿袭了一代代“落难才子中状元,私定终身后花园”的感人画面。当然郑光祖也为后世广大读者塑造出了一对痴男怨女——王文举、张倩女的浪漫爱情故事的感人形象。剧中女主人公张倩女,为爱离魂,追夫千里,实属痴情难得,其行其言实则可歌可泣。
“黄卷青灯一腐儒,三槐九棘位中居。世人只说文章贵,何事男儿不读书②。”岳母频寄书,千呼万唤招“白衣秀士”,一心只为金龟婿。一代书生,一心为爱求功利,功成禄达,衣锦还乡,携倩女魂回到张家,俯身欢宴娶倩女。
一、张倩女的形象特征分析:
(1)大胆反抗封建礼教,热烈追求自由幸福——灵魂离开躯体,追随王文举
“封建礼教可以桎梏人的肉体,却控制不了人的思想感情。作者正是通过对张倩女离魂的描写,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为婚姻自由大胆冲破封建礼教樊篱的叛逆精神。”③
孝顺的倩女,她嫁为人妻的筹码就是贤良淑德。她不能抛开家中父母明目张胆地私奔,唯一的选择,便是一病不起,灵魂的出走或
多或少会逃脱一点道德的谴责。灵魂一直追随未婚夫,直到及第状元回乡娶自己方才魂归,务醒。
(2)有沉重的精神负担——担心母亲悔婚,王文举得官后易妻“王秀才,赶你不为别,我只防你一件。你若是赴宴琼林罢,媒人每拦住马,高挑起渲染佳人丹青画,卖弄他生长在王侯宰相家。你恋着那奢华,你敢新婚燕尔在他门下。”④倒不是怕王生不爱她了,而是担心自己的家世背景不若京都的官家小姐。可怜见地,倩女的私奔并不是单纯贪图爱情享乐的无理取闹,而是具有了一种深明大义,她的私奔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张倩女对婚姻的眷恋、对爱情安全感的缺失自己不自信的心理,由此可见一斑,都是盲目病态的。
二、张倩女的命运:
郑光祖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小字倩女,年长一十七岁,孩儿针指女工,饮食茶书,无所不会。”为全曲的开头。这样描写张倩女的贤良淑德,与乐府诗的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⑤描写得很相似,她们都可看成是上的厅堂,入得厨房的贤妻恋母的典范好形象。
然而倩女与兰芝的命运又是截然不同的:张倩女的爱情命运是她母亲的百般阻挠,一心只招“白衣秀士”,而忽略了女儿的命运;然则刘兰芝是家中恶婆婆的阻挠,二人的性格之异则是造成二人命运差异的主要因素。兰芝需要的是一种纯粹忠贞的爱情。倩女则不然,王文举与倩女的关系仅仅停留在未婚夫妻,这样的两个人,婚前交往,
云中鸿信锦书地谈情说爱也未尝不可。在封建社会深闺未识的少女们在婚前与未婚夫的交往其实是相当的枯燥和难耐的。情窦初开的倩女,她非常需要一个情感突破口——少年才俊指腹为婚的王文举自然就
成为这个少女情感沙漠中的一片绿洲,抚慰了倩女少女的春心荡漾。对于倩女而言,她并不需要母亲口中一个关怀备至的异姓兄长。家庭的温情同缠绵悱恻的婚姻对象相比,暧昧不明的态度为倩女寻找爱情的出口,少女倩女此刻的内心都会变得异常敏感,无法带给这个空虚的女子精神家园的充实的。从而,随王文举私奔赶考,似乎成了她的不二选择。这种灵魂出窍的方式,又不会减损其大家闺秀形象。与其说,这是她对爱情的孜孜不倦,倒不妨看作是对婚姻的极度渴望。
三、封建的情与礼
“礼法虽然可以限制青年们的行动,却无法拘束她们追求自由的愿望,‘不拘箝我可倒不想,你把我越间阻越思量⑦。’”嫁人、生子、三从四德……从大家闺秀到小家碧玉,与相夫教子一类的人生坐标比起来,“琴棋书画诗酒茶”这样毫无实际物质效用的艺术熏陶实在是微不足道。女性原本就是矛盾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禁锢着她们的灵魂。同时,青楼教坊女子又用自己的精神家园留住了良家女子的夫婿,独守空房,太寻常了。于是,作者郑光祖设计出了“人魂相分”这样大胆离奇的情节,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也多是为了塑造倩女端正贤淑的传统女性形象,灵魂代替身体的私奔,也让当时社会对这样的大逆不道有了合法合理的同情。
四、张倩女的爱情的观念
“暮秋天道,尽收拾心事上眉捎,镜台儿何曾览照,绣针儿不待拈着。常恨夜坐窗前烛影昏,一任晚妆楼上月儿高。俺本是乘鸾艳质,他须有中雀丰标。苦被煞尊堂间阻,争把俺情义轻抛。空误了幽期密约,虚过了月夕花朝。无缘配合,有分煎熬。情默默难解自无聊,病恹恹则怕娘知道。窥之远天宽地窄,染之重梦断魂劳⑧。”
其一,追求爱情,义无反顾。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古代的封建时期,一纸薄薄的婚书束缚了成千上万的少女的爱情婚姻,这是整个封建社会时期女性的通性,她们的命运差不多都在出生之时,甚至父母刚怀孕之时就早早的命中注定。然而张倩女就从这过去的万千女性群体中跳了出来的一个,鹤立鸡群的一个。离魂锁夫,这样离奇的故事与其说是张倩女敢爱敢恨,倒不如看作是闺中女子心事毫无防备的完全揭露。
其二,盲目自卑,对爱情信任感的缺乏。
张倩女对爱情的盲目自卑,对爱情信任感的缺失,倒不如说是张倩女性格的软弱,对爱情的一种惶恐;或者说对“婚姻”这种外在形式的过分注重。当然,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里,这样的特点自然不会是张倩女个人特有的。
五、结束语
郑光祖虽极力塑造出倩女的痴情难寻,毫无功利和杂念的样子,但倩女最终还是难脱感情脆弱,盲目自卑,被封建礼教禁锢而只有婚姻不思爱情,缺乏独立意识的传统女性弱者形象。张倩女为追求爱情幸福而灵魂离开躯体的描写,说明封建礼教可以限制青年的行动,却
无法拘束他们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和愿望。并否定了门第观念和喜新厌旧的思想。
参考文献:
①郑光祖. 倩女离魂[M]. 古典文学:中华书局.
②郑光祖. 迷青锁倩女离魂[M]. 北京师范大学: 2013. 1-3
③杜伟. 情与礼碰撞下的张倩女形象[J]. 现代语文, 2007, (5): 30-35
④王季思. 元刊杂剧三十种新校[M]. 兰州大学出版社: 1980.
⑤徐飞. 孔雀东南飞[M]. 新世界出版社:徐飞, 2011.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