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倩女离魂》中人鬼恋情模式的源流
论《倩女离魂》对“离魂”题材的继承与超越讲解
论《倩女离魂》对“离魂”题材的继承与超越讲解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论《倩女离魂》对“离魂”题材的继承与超越姓名:陈文旭专业:汉语言文学所属系:文法系指导教师姓名:赵素忍摘要在中国文化发展的长河中,“离魂”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于超越肉体束缚的渴望。
经过了漫长时间的发展,在唐代出现了成熟的离魂主题传奇小说——《离魂记》。
到了宋元时期,“离魂”主题渗透到了戏曲创作之中,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倩女离魂》一方面与《离魂记》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又根据元代的社会现实对《离魂记》进行改造,赋予作品更多的内涵,使其更能够体现时代的特征。
笔者拟就对唐传奇《离魂记》与元杂剧《倩女离魂》进行文本对比,从女主角的外貌、家世、一见钟情、折柳亭送别、夜奔、肉身与灵魂的分合等方面,剖析《倩女离魂》对《离魂记》女主角人物塑造的继承与超越。
关键词:《倩女离魂》;离魂;爱情;郑光祖AbstractIn the long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the "Soul" is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works in a very important theme, reflecting the ancient Chinese desire to transcend physical restraint. After a long development time, it appeared in the Tang Dynasty mature themes Soul legend fiction - "Records to Soul." To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Soul" theme penetrated into the drama creations, which was undoubtedly themost famous of Zheng Guangzu "Qiannvlihun.""Qiannvlihun" on the one hand and "Records to Soul" line of succession, on the other hand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reality of the Yuan Dynasty "Hun" to transform, to the works of more content to make it better able to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 intend on on legend "Hun" and the Yuan Dynasty "Qiannvlihun" textual comparison, from the heroine's farewell appearance, family background, at first sight, Willow Pavilion, Night Flight, body and soul division, etc., analysis "Qiannvlihun" on the "Hun" actress characterization of development..Keyword: "Qiannvlihun"; Soul; love; Zheng Guangzu目录一、绪论 (1)(一)作品简介 (1)(二)研究现状 (1)二、《倩女离魂》对离魂类题材的继承 (2)(一)魂产生的直接推动力量 (2)(二)《倩女离魂》的情节改动 (3)(三)离魂这一巧妙安排 (3)三、《倩女离魂》对离魂类题材的超越 (4)(一)违反封建伦理的举动 (4)(二)浓郁的时代特色 (5)(三)浪漫爱情故事的感人形象 (6)四、《倩女离魂》对后世小说作品的影响 (6)(一)大胆揭露封建思想对人们心灵的桎梏 (6)(二)少女爱情文学的不朽作品 (7)(三)奇幻方式来实现自由的爱情 (8)五、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一、绪论(一)《倩女离魂》简介《倩女离魂》作者为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人。
倩女幽魂爱情与道义的纠葛
倩女幽魂爱情与道义的纠葛倩女幽魂:爱情与道义的纠葛《倩女幽魂》是一部经典爱情片,由于其深刻的爱情与道义之间的冲突而深受观众喜爱。
该片以唐朝为背景,讲述了官家之子聂小倩与江湖艺人宁采臣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故事。
本文将围绕爱情与道义的主题展开讨论。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贯穿于《倩女幽魂》的始终。
聂小倩与宁采臣之间的爱情是一种跨越生死的真挚感情。
尽管聂小倩是一个鬼魂,宁采臣对她的爱从未改变,他们之间的情感绵延不断,经受住了时间和空间的考验。
他们的爱情如梦似幻,却又真切触动人心。
然而,正是因为聂小倩的身份和宁采臣的道义,他们的爱情才显得如此复杂。
聂小倩是一个倩女魂魄,属于阴间的一员,她的存在对于宁采臣来说是一种考验。
宁采臣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他本身是为了报恩才和聂小倩有了往来。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之间的感情渐渐超越了道义的约束。
他们为了彼此的爱情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违背道义的约束。
这种纠葛让人深思:爱情和道义之间到底该如何取舍?在《倩女幽魂》中,爱情与道义之间的纠葛并非是简单的二选一,而是一种难以调和的冲突。
宁采臣为了拯救生命而不惜用聂小倩的鬼魂来替代,这种行为显然违背了传统的道德观念。
然而,如果宁采臣只顾道义而不顾自己的爱情,是否会对自己和聂小倩的人生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爱情和道义之间的内心挣扎使得观众不禁思考:当我们面临爱情与道义的冲突时,应该如何做出选择?电影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示了爱情与道义的冲突,并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面临类似的抉择。
有时候,爱情会让人们为之放弃道义,为了爱情而做出冲动的决定。
但同时,道义也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须遵守的准则。
在现实中,当我们面对爱情与道义的纠葛时,我们应该寻求平衡,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折中点。
爱情与道义的纠葛是人性的一部分,无法彻底被抹去。
正因为如此,它才值得我们去思考。
《倩女幽魂》通过一个唯美而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向观众们展示了爱情、道义、以及两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聊斋志异》人鬼恋模式及其成因探讨
...
....
.....
广
l 1 斋志异》人鬼恋模式及其成因探讨
回 豢正煜
内容摘 要 :蒲松龄在 《 斋志异》 中勾勒 了许 多美 丽而又温和的鬼狐形 象,人 鬼相恋故事 占据 文本 相 聊 当大 的 比重。经过 细致 比较 ,这 些故事 可 以分 成 三种 恋爱模 式。笔 者在 分析 三种人 鬼恋模 式 的基 础上 , 拟探讨这种模 式形成背后的深层原 因。
次 参 加 科 举 考 试 ,却 是屡 次 不
中。一 生大 部分 被迫 漂泊 在外 , 寄居贵 门 , “ 以鹤 梅 当妻子 , 久
直将家舍 作 邮亭 ” ( 居》 【 嫁 )5 J
他 的 生 活 环 境 又 是 “ 是 子 夜 荧 独
色 ,异性 的交往 只存 在一种 自发 叛 逆 与 反 动 。 所 以 在 《 斋 志 聊 异》 的爱情故事 中 ,男女 主人 公
学 ,康熙还 亲 自过问编纂 《 性理 精 义》。 在统 治 阶 级 “ 天 理 , 存
灭 人 欲 ”[ 公 开 号 召 下 ,爱 情 T J 的 性爱观念在社 会生活 中被视 为猥
多数恋爱故事 的基本模 式。
碎 的怜 悯 ,世人便 给他们 以人鬼
相 恋 的奇 遇 ,制 造 出 复 活 泄 ,在很大 程度上 ,反 映了 中国 知识分 子对儒家思想 的反叛和补
偿心理 。
一
.
荧 ,灯 昏欲蕊 ;萧斋瑟瑟 ,案冷 疑冰” 6 。1 1 龄正值壮年 ,在生 蒲松 理心理上都极 度饥渴 ,经 常处于 苦 闷 无 聊 中 ,加 上 他 所 设 馆 坐 帐 的主家毕 家是 当地名 门望族 ,迎 来 迎往 之 际不 免 有 声 色 犬 马 之
《倩女离魂》的前身与后世6页word
《倩女离魂》的前身与后世郑光祖所作的元杂剧《倩女离魂》以其丰沛的想象、绮丽的语言、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而成为元杂剧中的翘楚,历来颇受好评。
《倩女离魂》来源于唐传奇《离魂记》,而《离魂记》则和前代诸多的魂形分离的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倩女离魂》也显然对同时代的作品有所借鉴。
《倩女离魂》问世后,一时模仿者甚众,成为了戏曲创作的一种类型。
一《倩女离魂》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情节莫过于“离魂”,它以奇特的想象、浪漫主义的格调倾心歌颂那自由的灵魂,表达着对自由爱情的渴望。
中国人的灵魂信仰可以追溯到远古,古人认为,天地万物和人都是有精神魂魄的。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微旨》中说:“山川草木,井灶污池,犹皆有精气;人身之中,亦有魂魄;况天地为物之至大者,于理当有精神。
”[1]63人们普遍认为,人的灵魂如果离开身体,就会出现梦境、影子、失神、重病等情况。
在这样的观念的支配下,描写“离魂”的文学作品也不少见。
灵魂出窍的故事最早大概在晋代《搜神后记》中出现,书中记载了一个“魂形离异”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一个人的身体和灵魂分离,而且两者还同时出现:宋时有一人忘其姓名,与妇同寝。
天晓,妇起出,后夫寻亦外出。
妇还,见其夫犹在被中眠。
须臾,奴子自外来,云:“郎求镜。
”妇以奴诈,乃指床上以示奴。
奴云:“适从郎间来。
”于是白驰其夫。
夫大愕,便入。
与妇共视被中人。
高枕安寝。
正是其形,了无一异。
虑是其神魂,不敢惊动。
乃共以手徐徐抚床,遂冉冉入席而消灭。
夫妇惋怖不已。
少时,夫忽得疾,性理乖错,终身不愈。
与此相似的作品还有《灵怪录》中的《郑生》:郑生者,天宝末应举之京。
至西郊,日暮投宿主人。
主人问其姓,郑以实对。
内忽使婢出,云:“娘子合是从姑。
”须臾,见一老母自堂而下。
郑拜见,坐语久之。
问其婚姻。
乃曰:“姑有一外孙女在此,姓柳氏,其父现任淮阴县令,与儿门第相。
今欲配君子,以为何如?”郑不敢辞。
其夕成礼,极人世之乐,遂居之。
数月,姑谓郑生可将妇归柳家。
离魂的性别化趋势
一、绪论(一)研究问题的提出中国古代小说和诗词歌赋中有不少离魂故事情节,而其中的经典更是被作为材料不断地进行再创作。
众多的离魂故事中,多是痴男怨女因爱离魂。
而其中又是女性离魂这占了大多数,像《幽明录》中的《庞阿》,《离魂记》,《牡丹亭》等皆是此流。
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阿宝》却是独树一帜,并因此成为离魂故事中的巅峰。
故对离魂故事故事中的性别趋势产生疑问与兴趣。
(二)离魂故事的研究现状现如今,对离魂故事的研究多涉及离魂题材的流变以及其思想背景。
像袁健的《离魂小说的四次升级》、李小荣的《离魂题材流变论》、张桂琴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因爱离魂母题的历史演变》、胡强的《古代小说“因爱离魂”母题的文化阐释》等皆是研究其题材的流变。
甚少人会注意到离魂小说中因痴情而离魂者多为女性这一现象,即有注意的亦少有研究。
但妇女生活狭隘,爱情对女性的影响大于男性从而导致这一现象的观点却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二、志怪小说中离魂故事的概况(一)六朝小说:离魂主题的形成魏晋时期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最为活跃的年代,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促使人们开始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于是玄学开始流行,原始的巫术、本土的道教以及东渐而来的佛教开始融合在一起并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
特别是佛教关于灵肉分离的观点与道教关于灵魂不灭的观点,这两个观点融合在了一起后便衍生出了大批的志怪小说。
而这些小说又反作用与灵魂的解释,使离魂的观念变得更加充实饱满。
最早的离魂小说《无名夫妇》以及《马势妇》便是此流,故事中的魂与肉皆具有独立的实体性;当形在床安寝时,魂可独自在外游走,还能与人交流,并有丰富感情。
显然,此故事已受到佛教灵魂出游的影响,已具离魂主题的雏形。
但此流皆流于单纯描写离魂一事,尚未形成进行艺术创作的意识。
及至刘宋时期《庞阿》的出现离魂主题才开始转向爱情故事的描写。
故事中的石氏女因对爱人的魂牵梦萦导致灵魂得以离开躯壳前往爱人加重探视。
这种用离奇情节来描写爱情力量的手法即夸张而又合乎逻辑。
《倩女离魂》一剧的两大亮点刍议
调 原祖 此 , 读 者 当 自见 也 。 ” ¨ 2 他 给予 了《 倩女离魂》
一
个人 , 却分 明又 是 精 神 面貌 相 差 甚 远 的 两 个 主人
剧 以极高 的荣 耀 , 不仅认 为 此剧兼 有《 西厢 记 》 《 牡
公 , 对 比性非 常 强 。第 二 则 中 , 一个 大 门 不 出 、 二 门
俊 语 , 当 以郑 为第 一 。 , , E 1 3 8 a 7 因此 , 本 文 拟 从 《 倩 女 离
魂 》 一 剧 文本入 手 , 通 过 透 视 它 的 两大 亮 点 : 独 一 无
二 的女 性 形 象 塑 造 和 细 腻 入 微 的 心 理 刻 画 , 来 管 窥 郑光 祖 的艺术 成就 。
的 心 理 刻 画 。其 中 , 独一 无二 的女性 形 象塑造 主要 从追 求 爱情的 方 式 、 情 爱 观 等 方 面 与 杜 丽 娘 这 个 人 物形 象作 对 比分析 ; 细腻入 微 的心 理刻 画主要 从 “ 一 切 景 语 皆情 语 ” 和“ 雅 俗 浑 然 一 体 的语 言 结 合
Vo 1 . 1 3 N o . 2
F e b . 2 0 1 5
2 O l 5年 2月
DO1 : 1 0 . 3 9 6 9 / . } . i s s n . 2 0 9 5 — 3 3 3 X. 2 0 1 5 . 0 2 . 0 1 1
《 倩 女离魂 》 一剧 的 两 大 亮点 刍议
丹亭》 两部 旷世 巨著 的长处 , 而且认 为《 牡 丹亭 》 的 格 调亦 起 源 于 此 。《 西 厢记 》 成书年 代早 于《 倩 女 离 魂 》 , 《 倩 女 离魂 》 一 剧 不 可 能对 它 有 所 启 发 , 因 此 暂
求奇与重情_离魂戏的志怪传统和嬗变历程
第25卷第2期2004年5月中国戏曲学院学报Journal of C olleage of Chinese T raditional Opera V ol 125,N o 12May ,2004求奇与重情:离魂戏的志怪传统和嬗变历程胡瑜芩摘 要:本文以离魂戏的代表作品《倩女离魂》、《画中人》和《秣陵春》为解读对象,追溯离魂戏的志怪源头,分析其求奇与重情的嬗变历程,认为求奇和重情是离魂戏的价值所在,作家用奇幻来拓展创作空间,用爱情来表现人性的发展。
关键词:离魂戏 奇幻 爱情胡瑜芩:武汉大学人文学院,艺术学系研究生。
离魂题材的产生和发展与诸多因素有关。
论者以为,民众的灵魂不灭观念、佛教的轮回思想、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风气等都对这一母题有重要影响。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看到离魂故事本身对作者和读者(观众)持久的吸引力。
在民众的精神世界里,魂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有关魂的故事令人感到刺激、神秘;死后魂灵脱体己成为人们的“共识”,生魂离开活体则很奇幻。
奇———离奇、怪诞的审美风格,是离魂题材的价值之一。
离魂题材可以表现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例如明冯梦龙辑《情史》所收录的一则故事中,问卜者乃卜者之生魂①。
类似的故事在其他笔记小说中亦有所见,但这些不是离魂题材的主要表现内容。
离魂故事更多的是爱情故事。
小说如南朝刘义庆《幽明录・巨鹿石氏女》、唐陈玄佑《离魂记》、明瞿佑《剪灯新话》卷一《金凤钗记》、凌 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大姐魂游完宿愿,小妹病起续前缘》、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二《阿宝》,戏曲如元郑光祖《倩女离魂》、明吴炳《画中人》、清吴伟业《秣陵春》等都是以离魂写爱情的名篇。
情———超越了世俗(包括肉体)的精神存在,是离魂题材的又一价值。
离魂戏源于六朝志怪小说中的离魂故事,经历了求奇与重情的嬗变历程,本文拟对此作初步分析。
一、离魂戏的发展历程1、《幽明录・庞阿》确立了离魂题材的雏形。
《庞阿》的故事因石氏女钟情于“美仪容”的庞阿而起。
倩女离魂
《倩女离魂》赏析在中学时看了电影《倩女幽魂》,相信没有人不像我一样不为宁采臣和聂小倩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折服。
这是一部描述人鬼情的故事。
编导借助古典文学的素材,表现了游魂聂小倩与书生宁采臣及道士燕赤霞的感情纠葛。
影片赞扬了爱情与友谊,表达了扬善惩恶的美好愿望。
亦鬼亦人的聂小倩、侠肝义胆的燕赤霞、心地善良的宁采臣,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在学习了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之后,张倩女的勇敢追爱更加触动我的内心,虽然她和王文举的爱情没有宁聂二人那么惊心动魄,但细细品味却有另一番味道——对自由爱情婚姻的追求。
《倩女离魂》又称《迷青琐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代表作,也是元后期杂剧中最优秀的作品。
剧本以唐朝陈玄佑的《离魂记》传奇小说为素材,其大致情节是:秀才王文举与倩女指腹为婚,王文举不幸父母早亡,倩女之母遂有悔约的打算,借口只有王文举得了进士之后才能成婚,想赖掉这门婚事。
不料倩女却十分忠实于爱情,就在王文举赴京应试,与倩女柳亭相别之后,由于思念王文举,倩女的魂魄便离了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奔赴京城。
而王文举却不知是倩女的魂魄与他在一起,还以为倩女本人同他一起赴京。
因此,当他状元及第三年后,准备从京城启程赴官,顺便打道去探望岳母,便先修书一封告知倩女的父母,王文举偕同倩女魂魄来到了倩女身边,魂魄与身体又合一,一对恩爱夫妻得到团圆。
《倩女离魂》相对《离魂记》来说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上都有新的突破。
比如在倩女离魂追王文举这件事的原因设置上,《倩》凸显的是倩女对未来婚姻的深重考虑:一则母亲要求王生得官后再议婚嫁,“孩儿,你也说的是。
老身为何以兄妹相呼?俺家三辈儿不招白衣秀士。
想你学成满腹文章,未曾进取功名。
你如今上京师,但得一官半职,回来成此亲事,有何不可?”是老夫人的择婿原则,如王生不中试,婚姻自是无望;再则一旦王生高中,在婚事未定的情况下,王生是否会别栖高枝也不肯定,所以倩女心生忧虑,如:“你若是赴御宴琼林罢,媒人每拦住马,高挑起染渲佳人丹青画,卖弄他生长在王侯宰相家。
《倩女离魂》研究综述
《倩女离魂》研究综述作者:于婧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05期摘要:元杂剧作家郑光祖的代表作《迷青琐倩女离魂》被认为是元代后期杂剧中的翘楚之作,受到历代学者的青睐,给予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富成果。
这些成果除了对《倩女离魂》的思想意蕴、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研究之外,还大大扩宽了从横向纵向比较的角度来切入对《倩女离魂》承继嬗变的考察范围。
关键词:《倩女离魂》 ; 研究 ; 综述中图分类号:J805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5-0146-02元杂剧作家郑光祖的代表作《迷青琐倩女离魂》被认为是元代后期杂剧中的翘楚之作,受到历代学者的青睐,给予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富成果。
这些成果除了对《倩女离魂》的思想意蕴、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研究之外,还主要从横向、纵向比较的角度切入对《倩女离魂》承继嬗变的考察范围大大扩宽。
针对《倩女离魂》研究掀起的高潮,笔者认为对其研究的问题较为集中,研究方法多样,视野较为开阔,同时也更加接近文学本质。
一、主题思想《倩女离魂》的主题思想研究历来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倩女离魂》充满着反封建思想的光芒,讴歌了纯贞的爱情,对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溢满了颂扬之情。
姜志信、张成武的《<倩女离魂>新探》认为《倩女离魂》丰富和深化了《西厢记》反封建的主题,使得元代爱情戏更为丰富、深刻和多样化。
同时,魂离、梦遇的艺术构思,也在以现实主义为主的《西厢记》和以积极浪漫主义为主的《牡丹亭》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马涛的《郑光祖在<倩女离魂>中对相思之苦的发掘》认为元代杂剧家郑光祖在杂剧《倩女离魂》中对相思之苦的发掘最具特色,它不仅延续了相思之苦的忧郁美和凄柔美,而且创造了相思之苦的离奇美和浪漫美,形成了积极浪漫主义的相思模式。
焦瑛的《<迷青琐倩女离魂>对“离魂”母题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分析“离魂”故事情节的吸收及转变和“离魂”社会意义的继承与改变,得出《倩女离魂》在“离魂”母题的创作上推陈出新,显示了元代女性对于爱情的执着以及他们的大胆、坦诚,表现了不同社会背景下,士子文人所独有的文化气质。
1980年以来《倩女离魂》研究述评
元杂剧《倩女离魂》(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代表作之一,20世纪初到1949年,学术界对《倩女离魂》的研究延续了前人对郑光祖笔下曲文的认可,同时存在对郑光祖位列“元曲四大家”地位的反思,以郑振铎为代表,其认为郑光祖凭借曲文可以成为一位大家,但是不能和关汉卿、王实甫相提并论。
这一时期甚至还有人直接否定《倩女离魂》作为“剧”的价值,如1941年贾天慈发表于《三六九画报》的《关于郑德辉》一文提及《倩女离魂》时只以25字带过剧情并直言“荒谬不足道”[1]。
四年后,拙予以《〈倩女离魂〉之写情》一文肯定了《倩女离魂》作为“剧”的价值,关注到作品情节结构,并将《倩女离魂》和《西厢记》并举,得出该剧虽略逊色于《西厢记》,但“写情之妙,意境之佳,有非后世传奇所可及者”[2]的观点。
遗憾的是,拙予虽触及比较研究的视角,但未能进一步深入展开。
“建国以来古典戏曲文学研究是有成绩的部门”“经过拨乱反正,1980年以来,古典戏曲文学研究开始向着新的深度、广度发展”[3]。
1980年以来《倩女离魂》的研究成果丰富,总体呈现出对戏曲文本的重视,并借助比较研究的方法围绕人物形象、主题意蕴等方面对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其间还存在以跨学科的视角、引用西方文艺理论重新解读的研究成果淤。
在《倩女离魂》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学术界关注的同时,由其整理改编的戏曲作品也成了戏曲舞台上的经典。
一、人物形象的研究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创造出了迥然不同于其他北曲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因此,该剧人物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倩女人物的身上。
不过专门研究倩女形象的文献并不多,多数学者是在比较《倩女离魂》和《离魂记》或其他作品时论及倩女的人物摘要:1980年以来学术界对元杂剧《倩女离魂》的研究不断深入,从最初仅有对曲词转向研究戏曲作品之人物形象、主题意蕴、曲词创作、情节结构等方面,体现出学界对该剧“桥梁”地位的认可。
整体上呈现出从单一文本内容研究到多样化比较研究,再到跨西方文艺理论不断解读的趋势。
人妖恋模式及其文化意蕴
人妖恋模式及其文化意蕴.txt骗子太多,傻子明显不够用了。
我就是在路上斩棘杀龙游江过河攀上塔顶负责吻醒你的公主。
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1期人妖恋模式及其文化意蕴谢真元摘要:古代人妖恋小说情节模式可分两段探讨。
前段有四种模式:再生还魂型、缘尽而散型、人鬼冥婚型、生死夫妻型;后段以《聊斋》为代表,多为爱情三部曲模式。
人妖恋模式是神话原型、人神恋小说嬗变的结果。
通过这些模式,可以窥见时代、作家的文化心态。
关键词:人妖恋;情节模式;神话原型;文化意蕴中图法分类:I207.41 文献标识码:A在中国古代情爱小说的长河中,人妖恋故事是其不可忽视的支流。
所谓人妖恋,指人与鬼魂或非人的异类相恋,这是人神恋小说的变形、扩展及其世俗化的结果。
综观中国小说史,汉唐之间是人神恋小说盛行的时代,而人鬼恋小说则刚刚开始兴起,例如魏曹丕《列异传》、晋干宝《搜神记》、南北朝刘敬叔《异苑》等书中均有所涉猎,虽然极为简约,颇似现代微型小说,却开启了人鬼恋小说的先河。
唐人小说中人鬼恋作品开始增多,且“叙述婉转,文词华艳”,例如《李章武传》、《华州参军》、《张云容》、《颜》、《独孤穆》等。
与此同时, 人狐相恋的小说亦开始出现,如《任氏传》。
唐人小说中的鬼狐多美丽善良,少有妖气,为后世的人妖恋小说定下了基调。
宋明时期,人神恋小说渐趋消歇而人鬼恋小说更为昌炽。
明洪武间瞿佑的《剪灯新话》、永乐间李昌祺的《剪灯余话》、万历间邵景詹的《觅灯因话》,以及宋元话本小说中,人鬼恋故事大量涌现,内容丰富多彩。
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不仅继承了人鬼恋故事题材,而且创作了大量的人狐之恋、人与异类相恋的作品,集我国狐魅花妖情爱小说之大成,代表了我国古代人妖恋小说的最高成就。
因此,我们将《聊斋志异》作为考察人妖恋小说情节模式的主要文本对象。
一、人妖恋情节模式概述人妖恋情节模式,情况较为复杂,为了叙述和概括的方便,我把它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聊斋志异》以前,其二是《聊斋志异》。
郑光祖倩女离魂
(四)《倩女离魂》的主题思想
• 情与礼的冲突 • 尊情守礼:饱尝相思之苦 • 重情越礼:获得甜蜜爱情
(二)、人物性格分析
1、张倩女:执着追求爱情 2、王文举: (1)、热衷功名 (2)、礼教的维护者。
(三)艺术特色
1、作品用浪漫主义的方法,表现封 建社会的妇女遭受封建礼教禁锢的 痛苦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2、作者善于通过充满诗情画意和抒 情气氛的曲词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心 理和状态。
3、《倩女离魂》曲词清丽秀美,但 又不失曲的本色。 4、《倩女离魂》的曲词还善于吸收 前人诗、词、曲中的语言和民间口 语融汇一体,形成多元统一的浑融 美。
3、病体煎熬的寓意 倩女家中的病体,那种幽怨悱恻,凄凄楚 楚,正体现出礼教禁锢下广大女性的百般 无奈,反映了她们在婚姻方面受抑制、受 摧残而不能自主的可悲事实。 4、灵肉分离的寓意: 封建伦理道德扼杀不了女性追求爱情,追 求婚姻的强烈愿望。包涵着作者对蕴藏在 青春生命中爱之激情的热烈歌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倩女离魂》第二折赏析
一、郑光祖简介
•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 人。 • 剧作见于著录的有十八种,今存《倩女离 魂》、《王粲登楼》、 梅香》等八种。 • 代表作《倩女离魂》写王文举与张倩女离 奇曲折的爱情故事,据唐人陈玄祐传奇 《离魂记》改编而成。
• • • • •
元曲四大爱情戏 关汉卿《拜月亭》 白朴《墙头马上》 王实甫《西厢记》 郑光祖《倩女离魂》
• 取材于唐代传奇小说《离魂记》
二、《倩女离魂》
(一)、灵肉分离的寓意 1、灵魂离体 (1)、灵肉分离的哲学解释:魂不灭论 (2)、灵肉分离的艺术解释:我本真情
2、灵魂离体的寓意: 倩女的魂魄,代表了女性内在情感 的力量,代表了她们对爱情婚姻的渴 望与追求。在离魂的状态下,她大胆 冲破礼教观念,与心上人私奔,遂了 心愿。离开躯体的倩女之魂,寄寓着 挣脱礼教枷锁的女性的心态。
《倩女幽魂》人鬼爱恋下的悲欢离合
《倩女幽魂》人鬼爱恋下的悲欢离合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让人们在片中的世界中沉浸。
而《倩女幽魂》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人鬼爱恋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影片以唐朝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人鬼之间的爱情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杨玉环和白素贞这两个角色,一个是妖艳动人的倩女,一个是清丽纯洁的女巫。
他们之间的相遇和爱情的发展,既有着悲欢离合,又充满了深刻的内涵。
首先,影片通过杨玉环和白素贞的形象塑造,展现了两个不同性格的女性。
杨玉环是一个美丽而又聪明的女子,她的出现给整个故事注入了一股独特的魅力。
然而,她也是一个有着复杂内心的角色,她在人世间的欲望和对白素贞的爱恋之间矛盾着。
而白素贞则是一个纯洁无邪的女巫,她的善良和对杨玉环的深情让人动容。
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通过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交织,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其次,影片在人鬼之间的爱情描绘上,展现了一种跨越生死的深情。
杨玉环与白素贞之间的爱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超越了世俗的束缚。
他们之间的相爱相守,不仅是一种感情的升华,更是对人性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坚守。
这种人鬼之间的爱情,让人感受到了爱的力量的伟大,也让人思考了生死的意义。
再次,影片在视听效果上的精良制作,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电影中的特效和美术设计,将人鬼世界的神秘和幻想展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电影中的舞蹈场景,通过华丽的舞姿和精湛的表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境界。
同时,影片的音乐也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让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的情感中。
最后,影片通过对人性和爱情的探讨,引发了观众对生命和情感的思考。
人鬼之间的爱情在电影中被描绘得如此美丽而又悲伤,让人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爱情的价值。
同时,影片也通过对欲望和追求的展示,让观众反思自己的内心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种思考和共鸣,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仅是消遣,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启迪。
总而言之,《倩女幽魂》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人鬼爱恋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倩女幽魂》爱情与鬼魂间的江湖恩怨
《倩女幽魂》爱情与鬼魂间的江湖恩怨《倩女幽魂》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古装爱情片,由程小东执导,张国荣和王祖贤主演。
这部电影于1987年上映,至今仍然被视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影片以唐朝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与鬼魂的动人故事。
影片开篇以一次意外的相遇展开,武士聂小倩(王祖贤饰)和书生聊彦博(张国荣饰)在一座古庙中邂逅。
聂小倩的美丽和神秘吸引了聊彦博的注意,而聊彦博的温柔和善良也吸引了聂小倩。
两人之间的爱情在这一刻开始萌芽,却又注定了一个悲剧的结局。
影片通过聂小倩和聊彦博之间的感情纠葛,展现了人与鬼之间的禁忌爱情。
聂小倩是一个被迫成为鬼魂的女子,她渴望得到解脱,而聊彦博则是一个热衷于道教修行的书生。
他们之间的爱情无法被世俗所接受,但他们却坚守着对彼此的承诺。
电影中的爱情线索并不是唯一的亮点,它融合了武侠和鬼魂的元素,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聂小倩的身份和她与其他鬼魂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影片的一大看点。
她与白素贞(杨贵媚饰)、宁采臣(吴启华饰)之间的情仇交织,展现了一个鬼魂世界的江湖恩怨。
影片的视觉效果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倩女幽魂的形象被塑造得美丽而神秘,她的舞姿和眼神都充满了诱惑力。
而鬼魂们的出场方式和特效也给观众带来了震撼。
整个电影的画面色调以暗淡的蓝色为主,给人一种幽暗而神秘的感觉,与故事情节相得益彰。
《倩女幽魂》的音乐也是令人难忘的。
电影中的插曲《倩女幽魂》成为了经典的爱情歌曲之一,它以悠扬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表达了聂小倩和聊彦博之间的爱情。
这首歌曲不仅成为了电影的代表曲目,也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
影片的结局令人唏嘘。
聂小倩最终选择了为了聊彦博的安全而离开,而聊彦博则选择了忘记他们之间的爱情。
这个结局既让人心痛,又让人感到无奈。
爱情与命运的抉择成为了整个故事的核心,也让观众对生命的意义和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思考。
《倩女幽魂》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精美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倩女幽魂》魂恋人间的阴阳爱恋
《倩女幽魂》魂恋人间的阴阳爱恋《倩女幽魂》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古装奇幻电影,由许鞍华导演,于1987年上映。
这部电影改编自蒲松龄的短篇小说《聊斋志异》中的《倩女幽魂》,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精美的画面效果,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影片以一个传统的中国民间故事为背景,讲述了一个阴阳两界的爱恋故事。
故事发生在唐朝时期,男主角宣宣(张国荣饰)在一次意外中遇到了倩女(张曼玉饰),两人因缘际会,展开了一段跨越生死的爱情。
倩女是一个幽灵,被困在人间无法超生,而宣宣则是一个普通人,他们之间的爱情充满了阴阳的冲突和矛盾。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精致的艺术表现,成功地营造出了一个神秘而浪漫的氛围。
导演运用了大量的特效和细腻的摄影技巧,将倩女的幽灵形象展现得栩栩如生,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倩女的出现时常伴随着一阵阴风,她身穿白衣,面容姣好,却又透着一丝忧伤和迷离。
这种形象的塑造既传达了倩女的孤独和无助,又表达了她对人间情感的渴望。
在这个故事中,倩女和宣宣之间的爱情被阴阳的界限所限制。
倩女是一个幽灵,她无法与宣宣真正地相守,而宣宣又是一个凡人,他无法理解和接受倩女的真实身份。
这种阴阳的冲突使得他们的爱情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然而,正是这种痛苦和无奈,让他们的爱情变得更加深刻和珍贵。
他们不断地试图跨越阴阳的界限,努力寻找一个能够让他们真正相守的方式。
这种对爱情的坚持和执着,让人为之动容。
除了爱情的主题,这部电影还涉及到了人性的探讨。
在倩女和宣宣的爱情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和温暖。
尽管宣宣最初对倩女的出现感到恐惧和不安,但在了解了倩女的真实故事后,他选择了相信和接纳她。
他们之间的互相扶持和包容,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这种善良和温暖,让我们对人性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倩女幽魂》是一部充满了诗意和哲理的电影。
通过倩女和宣宣的爱情,我们看到了生与死、阴与阳、人与鬼之间的对立和融合。
这种对立和融合让我们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人性的复杂。
倩女幽魂爱情与鬼魂的离奇之恋
倩女幽魂爱情与鬼魂的离奇之恋倩女幽魂爱情与鬼魂的离奇之恋倩女幽魂,是一部由唐人电视与梦工厂联合出品的古装爱情奇幻电影,改编自玄趣创作的武侠小说《倩女幽魂》。
该电影以唯美的画面和扣人心弦的故事,讲述了人与鬼之间的离奇恋情,引起了广大观众的热议和喜爱。
故事发生在唐朝,男主角宁缺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剑客,他的剑技高超,一身正气。
女主角倩女小玥则是一位痴情的鬼魂,被宁缺无意中解救出来并相识。
两人之间逐渐产生了一段纯粹而动人的爱情。
首先,本片以美丽壮观的画面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无论是唐朝宫殿的瑰丽典雅,还是鬼界的神秘诡异,电影都以精致细腻的镜头将其展现在观众面前。
通过刻画出不同场景的细腻情感和极富视觉感染力的画面,使得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与角色们一同展开了一段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浪漫之旅。
其次,电影中的爱情线索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宁缺与小玥的爱情并不平凡,他们来自不同世界,面对诸多困难和阻碍,却始终坚守对彼此的真爱。
他们的爱情超越了生死和身份的限制,展示了真正的无私和勇气。
这种离奇的爱情让观众们深感动容,也让他们重新思考了爱情的本质和力量。
此外,本片还通过倩女小玥的形象展现了鬼魂世界的浪漫与哀怨。
小玥身亡后成为了一个纯洁而幽静的鬼魂,她与宁缺之间的相遇与相爱,不仅展示了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诚,更揭示了鬼魂世界的神秘和孤寂。
观众们对小玥这一形象的痴情魅力引发了对鬼魂世界的探索与幻想,使得电影的奇幻色彩更加浓郁。
最后,倩女幽魂的成功也得益于剧情的精彩呈现。
电影通过反复的悬疑揭秘和情节的跌宕起伏,为观众打造了一个极富吸引力的故事情节。
观众们在观影过程中无时无刻不被故事的发展所吸引,时而沉醉于爱情的甜蜜,时而又被恐怖和惊险的场景所激发的紧张感所吸引。
这种完美的叙事手法使得观众们对电影情节的跟随变得愈发入迷。
总之,倩女幽魂以其独特的故事和精美绝伦的画面成为了一部备受推崇的爱情电影。
它通过讲述一段离奇却充满真情的恋爱故事,给观众带来了力量和感动。
倩女幽魂爱情的超越与牵绊
倩女幽魂爱情的超越与牵绊倩女幽魂爱情的超越与牵绊倩女幽魂是一部经典的爱情剧,该剧以令人神往的仙侠故事情节和艳丽的视觉效果而闻名。
虽然背景设定在古代,但其表达的爱情主题却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展现了人类内心深处对于真爱的向往与追求。
本文将从角色形象塑造、爱情方式呈现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分析《倩女幽魂》中的爱情,探讨其中的超越与牵绊。
一、角色形象的塑造《倩女幽魂》中的男女主角倩女和幽魂分别是许仙和白素贞。
两位主角在剧中展现了不同形象的爱情。
许仙作为一个普通人,他的形象给人以平凡和善良的感觉。
而白素贞则是一个天真浪漫、美丽动人的女子。
两人在剧中的形象塑造使得他们之间的爱情更加真实而动人。
二、爱情方式的呈现《倩女幽魂》中展现了不同的爱情方式,这些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展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追寻爱情的困惑与追求。
首先是封建社会的禁忌之爱。
白素贞是一个幽魂,与许仙之间的爱情被封建礼教的禁锢所束缚,不被世俗所容。
然而,他们不顾一切、勇敢追求真爱。
其次是情感的放逐和牵绊。
在爱情的世界里,人们不仅享受到了甜蜜与快乐,也承受了失去和伤痛的压力。
剧中描绘了倩女和幽魂在超越生死的爱情中经历了痛苦和煎熬,但最终他们选择了放逐自己,以保护对方,这也表达了一种真爱的牵绊。
三、情感表达的超越与牵绊在《倩女幽魂》中,爱情的超越与牵绊体现在角色之间毫无保留的表达中。
白素贞对许仙的爱意是无私的,她愿意舍弃自己的仙骨,放弃仙境,只为了能与许仙在一起。
她以自我牺牲的方式表达了对他的爱,这种无私的情感超越了个人欲望,展现了真爱的力量。
而许仙对于白素贞的爱则持之以恒。
在白素贞被困于鬼门关时,他勇敢地给予了她无尽的关怀和帮助。
虽然许仙面临着种种困难和诱惑,但他始终坚守真爱的信念,不离不弃。
总结:《倩女幽魂》展现了一段伟大的爱情,它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生死,向我们展示了真爱的力量。
角色形象的塑造、爱情方式的呈现以及情感的表达无不表达了爱情的超越与牵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或许无法追寻仙魂与人类之间的爱情,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勇敢追求真爱,坚守爱情中的超越与牵绊。
从《离魂记》到《倩女离魂》恋爱观的变迁
从《离魂记》到《倩女离魂》恋爱观的变迁
李秋艳
【期刊名称】《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08)002
【摘要】唐传奇<离魂记>讲述了王宙与倩娘之间的恋爱故事.元代的郑光祖根据这部传奇改编成杂剧<倩女离魂>.两部作品创作于不同年代,虽然是同一题材,却折射出不同的恋爱观.作者主要论述两部作品恋爱观的变迁以及变迁的原因.
【总页数】3页(P390-392)
【作者】李秋艳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从唐传奇到元代才子佳人剧的嬗变——从《倩女离魂》对《离魂记》的改编说开去 [J], 李雯
2.情之格调——读《离魂记》《倩女离魂》《牡丹亭》 [J], 张斌;徐继霖
3.《倩女离魂》相较于《离魂记》的有意叙事 [J], 冯艳梅;
4.倩女形象的悲剧意蕴——兼论《倩女离魂》对《离魂记》中人物形象的改编 [J], 郭丹
5.从《离魂记》到《倩女离魂》——倩女形象的演变及分析 [J], 甘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倩女离魂》中人鬼恋情模式的源流引言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戏曲当中,常有关于爱情、婚姻地描写,而这些作品中又不乏人鬼相恋故事。
人鬼之恋作为一种特殊的爱情模式,成为文学作品中永不过时的题材,被编织成各种离奇古怪、生动有趣的故事,从古至今一直保持着蓬勃的生命力。
被文学史家誉为”元代四大爱情剧”之一的《倩女离魂》就讲述了一个典型的人鬼相恋故事,这里我就从《倩女离魂》入手,研究人鬼之恋具体模式和这一模式的源流,以及它产生的根源。
一、《倩女离魂》人鬼之恋爱情模式《倩女离魂》,全名《迷青锁倩女离魂》,作者郑光祖,郑光祖所作杂剧的成功之作是爱情剧。
《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爱情剧的代表作,取材于唐代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
剧本写张倩女与王文举系指腹为婚,王文举长大后欲申旧约。
可是张母嫌弃王文举未曾进取功名,不许二人成婚。
无奈之下,王文举只得孤身上京,倩女忧思成疾,卧病在床,魂魄却追随文举一同上京,相伴左右。
多年之后,王文举状元及第,衣锦还乡,携倩女回到张家。
在众人疑虑之下,魂魄与病体重合为一,遂欢宴成婚。
通观《倩女离魂》的故事情节,可以看出人鬼之恋的爱情模式:才子佳人——男女相恋——家长反对——男子离开——女子魂随——男子中举——女子还魂——大团圆。
男女主人公爱情大团圆之前波折不断,因为种种原因,相恋男女不能顺利在一起,父母、女主人公与男主人公都有自己的无奈和苦衷,于是出现僵局。
面对僵局,女子和男子所采取的方法截然对立,一种是消极逃避,让灵魂摆脱沉重的肉体,去实现自己的愿望;一种是积极勇敢面对,用实际行动打破僵局。
前者虽是逃避,却也表现出其对封建世俗社会的强烈不满与反抗,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人鬼之恋爱情僵局的出现1、父母僵局——理想爱情与世俗幸福的对立一直以来,父母的形象在爱情故事中总是不得人心的,他们是男女爱情道路上的绊脚石,千方百计阻挠相恋男女在一起,难道父母当真不希望子女得到幸福?非也。
父母当然希望子女得到幸福,可是当极端个性化的爱情与世俗对幸福的判定出现矛盾时,父母与子女便成为对立的双方。
《倩女离魂》中,王文举父母双亡,而他又未曾进取功名,按照传统观念,这样的人如何让人放心将女儿托付予他。
爱情被父母干涉,子女受到压抑,感情反而愈强,双方都不肯让步,于是僵局出现。
2、女子僵局——封建礼教的牵绊一方面,张倩女受到传统封建礼教地禁锢,最基本的准则便是“三从四德”,婚姻要遵从父母之命;另一方面,她又极其渴望自由爱情婚姻。
虽然张母并非坚决反对二人结合,但女子依然陷入焦虑:一怕男子恋奢华,新婚燕尔在王侯宰相家,二怕男子做了贵门娇客,便瞧不上寻常百姓家。
这样一来,女子也陷入僵局。
于是灵魂便脱离肉体,冲破礼教观念,大胆追随爱情,想要以此打破僵局。
3、男子僵局——一考定成败男子一般都希望获得身份地位,王文举是一名书生,有着与一般书生无异的愿望,那便是所谓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张母又要求他必须进取功名,曾经对他说过“俺家三辈儿不招白衣秀士”[1],要获得爱情,前提是取得功名。
渴望获得身份和赢得爱情的王文举只能依靠科举考试使他实现愿望。
但是并非人人都能依靠科举考试成功,怀才不遇的人比比皆是,一旦失败,两者皆无,他心中的苦闷又有谁知?男子也陷入僵局。
(二)人鬼之恋爱情僵局的打破——男子中举那么如何打破僵局呢?女子看似是反抗封建社会的主动者,毅然舍弃肉身追随爱情,实际上她的行为只是一种逃避,对现实地逃避,她的离魂并不能真正解决矛盾,使故事圆满,要真正打破僵局,只有一个方式,便是男子中举。
唯有男子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权利体系获得身份地位,得到张母以及社会地认可,使爱情合法化,僵局才得以打破。
二、人鬼之恋的源流(一)晋代——初具雏形早在东晋时干宝的《搜神记·谈生》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的人鬼之恋故事。
《谈生》写睢阳王女下嫁给年近四十的谈生,要求谈生三年之内不能用火去照她,可是才过两年,谈生就忍不住好奇之心,“盗室照之,其腰以上生肉如人,腰下但有枯骨”[2]。
复活不成,女鬼临走之前留给谈生一件珠袍,让他能带着两岁的儿子继续生活。
这里的人鬼之恋的结局是不圆满的,女鬼本可以借助与男子结合而塑造成人形,只可惜谈生不顾忠告,在好奇心地驱使下用火照了她,复活的苦心就被这一照而毁于一旦。
可见现实和理想还是有差距的,在人与鬼相恋过程中,人们总希望女鬼可以复活,能与世间男子过上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是却由于社会和人为的因素,这一愿望是很难实现的。
也暗示着自由恋爱是美好的,但要维持美好的生活,还需要男女双方都有着坚定的品格和意志。
(二)唐宋——故事趋于完整唐代陈玄佑《离魂记》已经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离魂记》写张镒早年将其女倩娘许配给外甥王宙,后食言,王宙愤而离去,倩娘乃魂随。
二人在外五年,生两子。
后因倩娘思念父母而返回镒家,在众人惊异之时,倩娘竟与闺中病卧多年的倩娘“翕然而合为一体”[3],方知私奔的倩娘乃是离魂。
但“其家以事不正,秘之”[4]。
《离魂记》人鬼之恋的产生是女主人公父亲的悔婚导致的,女方在无奈之下才以灵魂追随爱情。
本篇着墨不多,设想奇幻,情节曲折。
明人钟人杰曾经这样评价:“词无奇丽而事则微茫有神至,翕然合为一体处,万斛相思,味之无尽。
”(钟人杰《虞初志》篇末评语)味之无尽的产生并非来自于语言文字,而是其情节构思的奇幻、波澜起伏。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虽都是粗线条式地勾勒,但主人公对封建礼教的反叛精神,在当时来说,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颇能增强感人的力量,更加激发人们对美好爱情婚姻生活的渴望。
宋代刘义庆所撰《幽明录》中的《庞阿》篇,叙述了一个并非光明磊落的爱情。
《幽明录·庞阿》写石氏女钟情于“美仪容”的庞阿,但又不敢大胆追求,只能通过离魂形式与庞阿相会。
阿妻得知,极其嫉妒 ,使婢缚之 ,送还石家 , 中途魂魄化为烟气消失。
最终因阿妻忽得病去世 ,石氏女终与庞阿成就美满姻缘。
作为人鬼之恋的初期形态,《庞阿》有以下特点:一,故事的缘起是女主人公对爱情的痴迷和执着,使得魂体相离;二,女主人公的灵魂和肉体可以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做不同的事情;三,故事以魂体合一、爱情圆满为结局,理想和现实统一。
(三)元代——情节完善元代郑光祖《迷青琐倩女离魂》是一个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倩女离魂》其取材于唐传奇《离魂记》,但又不拘泥于《离魂记》所叙述的内容,它巧妙地结合元代特有的社会思想背景,在人物、情节等方面作了合理的创造,为后人所推崇。
相对于《离魂记》,《倩女离魂》更富浪漫主义色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丰富了故事内容,使情节更曲折,更具吸引力。
作品的特色还在于它以优美的文笔,从两个方面叙写了女子在礼教束缚下精神的痛苦。
一方面,倩女的魂魄,代表了女性对爱情婚姻的渴望与追求。
她不在乎王文举是否能得官,只怕他变心另娶,于是当灵魂脱离躯体,她便立即跟随文举而去;另一方面,现实中倩女的躯体,则只能承受离愁别恨地煎熬,病体恹恹。
尤其是故事结尾部分的一处情节描写,当倩娘得知王文举将携一女子归来,她以为文举另娶,悲恸欲绝,气杀过去。
可见,在封建礼教地束缚下,女性是何等的煎熬与痛苦。
在这里,离开躯体的倩女之魂,“寄寓着挣脱礼教枷锁的女性的心态”[5];至于倩女在家中的病躯,那种幽怨悱恻,凄凄楚楚,正体现出封建礼教禁锢下广大女性的百般无奈。
人鬼之恋并非所想,实属无奈。
(四)明清——写作高潮明初瞿佑《剪灯新话》卷一《金凤钗记》与凌濛初《拍案惊奇》卷二三《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这两篇写的是同样的故事,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重新叙写和加工的,写兴娘和兴哥在襁褓中就被父母约定婚姻,以金凤钗为证,后崔家游宦远方,十五年毫无音讯。
兴娘忧思而亡,没过多久,兴哥归来践行约定,兴娘附魂于其妹庆娘与兴哥私奔并做了一年夫妻,完成了自己的宿愿,在灵魂离开之际令庆娘又嫁与兴哥,以此得续前缘。
兴哥与兴娘的人鬼之恋异于别的人鬼之恋,它并不是建立在男女爱情基础之上的。
在吴崔两家为兴哥与兴娘定下婚约时,两人俱在襁褓,后十五年素未蒙面,对于兴娘而言,兴哥的相貌、品德、性格、才气等都不得而知,何来爱情,可是兴娘却乐意守此婚约,等待数年,竟忧思而亡。
既然没有爱情,又何故?《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中的“一言已定,千金不移”一句大概可以解释这一创作心理。
与上文人鬼恋爱不同之处还在于女主人公是附魂于他体之上的,而且本体已亡,而并非只是离魂,也不会有魂体重合为一,但结局依旧圆满。
明代汤显祖《牡丹亭》,则是一场“情”与“理”的冲突。
《牡丹亭》写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一位佳人,立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
而深居闺阁的杜丽娘,少女思春,游园惊梦,梦中又与素未谋面的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寻梦不得,抑郁而死。
死前自画其容。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拾得画像,发现画中女子正是自己曾经梦见过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结为人鬼夫妻,并引导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
后梦梅应试高中状元,经过一番曲折,杜宝接受丽娘复活的事实并承认柳梦梅为女婿,遂成皆大欢喜之结局。
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不只人鬼相恋,该剧既有男女主人公梦中的幽会(即双方离魂相会)情节,又有杜丽娘死后,其鬼魂和柳梦梅幽会情节(即人鬼幽会),最后还有杜丽娘返魂复活,与柳梦梅正式成婚的情节。
可谓是生生死死,轰轰烈烈。
汤显祖的剧本舒缓从容地为我们演述了一幕幕如诗如画、动人心弦的抒情场面。
女主人公杜丽娘这一形象的塑造更是震撼人心。
“梦中的丽娘与现实中的丽娘、死后之魂与现实之躯是判若两人的,现实之躯不敢为的、不可解决的矛盾,全由“魂”的活动来解决。
”[6]其实,鬼魂就是主人公本我的一个化身,是“她们情欲宣泄的形式”[7]。
与《倩女离魂》中的“魂”不同的是,《牡丹亭》中的魂是在杜丽娘死后才出现的,杜丽娘对柳梦梅一往情深,为情而死,心有不甘,以鬼魂形态与柳梦梅相恋,最后又为情而生。
鬼魂的出现,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戕杀人性、压抑情欲、违背常情的一面。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理想和浪漫并存。
主人公聂小倩是一个美貌女鬼,18岁就夭折了,死后葬在浙江金华城北的荒凉古寺旁,不幸被妖怪夜叉胁迫夜间出来害人。
后遇浙江人宁采臣,宁采臣不被美色和钱财迷惑,于是小倩便请求他援助,宁采臣助她逃脱魔爪,并收留她侍奉母亲和久病的妻子,深受宁家人喜爱。
小倩因此长期接触活人,逐渐犹如常人,宁家人也绝口不提她的身份。
宁妻病逝后,小倩嫁给宁采臣作鬼妻,之后金华妖怪也被消灭。
后来他们便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在《聊斋志异》的众多爱情故事里,人与鬼之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不仅可以相恋,还能够被家人所接受,并且鬼的形态还能够在与活人的接触过程中逐步转换,最后就同平常夫妻一般继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