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女离魂》王文举的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试论《倩女离魂》的悲剧意蕴

试论《倩女离魂》的悲剧意蕴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 2021年3月20日Mar.20, 2021第41卷 第3期Vo1.41 No.3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1.03.012试论《倩女离魂》的悲剧意蕴臧增梅(山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摘 要:《倩女离魂》乍一看是以大团圆收场的,但其中蕴含着多重悲剧意蕴,如倩女对王文举爱情的不自信、魂穿追爱等。

悲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倩女的女性意识并未完全觉醒,她把所有期望都寄托在王文举身上,将自己作为男子的附属品,缺乏自我独立性的认知。

关键词:《倩女离魂》;悲剧;张倩女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853(2021)03-0032-02《倩女离魂》这部剧的题材来源于陈玄祐的唐传奇《离魂记》,故事的主要情节没有变化,主要讲述青年男女爱情受阻,张倩女为了爱情离魂追王生而去,后得到父母认同,最后在一起的故事。

《倩女离魂》的结局乍一看是以大团圆结局,但笔者认为,虽是团圆的结局,但也掩盖不了文中凸显出的悲剧意蕴,这主要体现在张倩女身上。

一、对王生爱情的不自信张倩女知道父亲曾给自己定下一门亲事,少女怀春年纪,对于爱情的憧憬,使她对王文举的到来十分期待。

因此,当她见到王文举后,对王文举一见钟情,“他是个矫帽轻衫小小郎,我是个绣帔香车楚楚娘,恰才貌正相当”。

古代婚姻注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倩女内心已默认了这门亲事。

当张老夫人让她与王文举以哥哥妹妹相称时,她猜不透母亲的意思,对母亲抱有一丝埋怨:“俺娘向阳台路上,高筑起一堵云雨墙。

”郑光祖《倩女离魂》的情节不同于陈玄祐的《离魂记》,《离魂记》中王宙与张倩女是日久生情,二人的爱情有深厚的感情基础。

而《倩女离魂》中,张倩女和王文举以前从未谋面,二人相识时间短暂,感情不深,张老夫人又委婉地不承认这门婚事,王文举也没有力争,在面对老夫人时表现出的是怯弱,再加上王文举意在考取功名,二人难免分离,这多种原因导致倩女对二人的爱情极度不自信,她怕王文举高中,抛弃她另娶高门。

_倩女离魂_与_离魂记_之比较

_倩女离魂_与_离魂记_之比较

“倘不中呵,却是怎生?”促使倩女道出了肺腑之言:
元灭金亡宋,但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早已注入
“你若不中呵,妾身荆钗裙布,愿同甘苦。”至此,才让 自幼饱读诗书的士子们的骨髓里。而且元代统治者
王生首先提出“小姐既如此真诚志意,就与小生同上 利用理学以加强统治。仁宗皇庆二年,下诏恢复科举
京去如何?”试问:“难道说这样不就是‘聘则为妻,奔 制,将理学定为官学,大力提倡封建道德。元统治者
间,王宙的作为,自始至终都是“理”服从于“情”,封 另许他人,才造成了二人的痛苦诀别。而在《倩女离
建家长按着封建礼教包办的婚姻服从了才子与佳人 魂》中,因为王文举与张倩女是父母指腹为婚,这同
之间的自由幸福的爱情。充分显示了王宙这个男性 《离魂记》中的张镒包办婚姻没有实质区别。“楔子”
的自信与张扬。
中王文举探望岳母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成此亲事”。
【中 图 分 类 号】I206.2
【文 献 标 识 码】A
【文章编号】1671- 9581(2008)02- 0093- 04
Compar ison between " Pr ematur e Death of a Beautiful Young Gir l" and " Recor ds to Soul"
心。折柳亭送别时,她向尚未成婚的王文举提出: “哥 命倩女与王生在折柳亭送别时,倩女是“神魂驰荡”、
哥,你若得了官时,是必休别接了丝鞭者。”揭破王文 “好伤感人也呵”。王生是“凄凉甚日了”;倩女埋怨母
举未来可能负心的隐患,加强了爱情的堤防。在爱的 亲“间阻”了自己的“情意”,王生则“寄来的诗”“也
驱使下,她的魂魄深夜独自一人,不顾风寒露重,追 埋怨”夫人;倩女此时最大的心事就是担心王生得官

由精神分析学说 看倩女人性中的悲剧性

由精神分析学说 看倩女人性中的悲剧性

由精神分析学说看倩女人性中的悲剧性摘要: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是元杂剧四大爱情剧之一。

它描写了倩女历经千辛万苦,追求真爱,最终和王文举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乍看之下,是一出完满的大团圆戏码,但细细想来,却又不难看出在这部作品中,倩女的肉体因忍受封建礼教和门第观念的双重压迫,只能通过“离魂”这一匪夷所思的途径来追求真爱的过程中,所蕴藏的深厚的悲剧性一面。

在郑光祖的《倩女离魂》这部作品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倩女为追随王文举,但是又迫于封建礼教的压力,而产生了“离魂”这一惊世骇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倩女的肉体和魂魄相分离,肉体留在家中忍受无尽思念和极度的惊恐,魂魄追随王文举三年生死相伴。

最终在文举极第衣锦荣归后,倩女的肉体和魂魄二合为一。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种破坏或痛苦性质之动作,诸如舞台上之谋杀,肉体之折磨,伤害以及其他类似者,且这种动作,足以引起观众哀怜鱼恐惧之情绪,便是所谓的悲剧。

”而席勒又认为:“我们心里的道德功能,在何种程度上,胜过感情的功能,在同样程度上,悲惨的激情所给的快乐,也能胜过欢乐的激情所引起的快乐。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倩女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肉体上,都遭到了双重的毁灭。

在她抗争封建礼教门第观念,为爱情奋不顾身之后,她最后的圆满婚姻,却又是通过王文举的状元及第来实现的。

从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来看,这正是倩女的本我在释放后,又因无所归依而只能向自我,超我靠拢,从而从更深层次上,酿成了人性的悲剧。

佛洛依德认为,心理结构的主要层次依次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其中本我是最根本,最古老,最广泛的一层,他基本上由性本能组成,按照“快乐原则”活动。

而自我代表理性,它感受外界影响,满足本能要求,按照“现实原则”活动。

超我代表社会道德准则,压抑本能冲动,按照“至善原则”活动。

本我和超我常常处于不可调和的矛盾中,而自我处于二者之间。

自我是本我和外部世界的中间人,他的主要功能是协调、改变、组织和控制本我的本能冲动,以使其与现实的冲突降到最低程度,即压制那些与现实冲突的冲动。

倩女离魂

倩女离魂

试论《倩女离魂》和《牡丹亭》中的“魂”吴美卿许丹丹摘要:元杂剧《倩女离魂》和明传奇《牡丹亭》,两部作品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是借“魂”的意象来实现女主人公对礼教的叛逆和对爱情的追求。

两部作品中的“灵魂”意象都是主人公在极度压抑人性的环境中的寄托和反抗,是主人公二重人格的体现;“灵魂”成为主人公本我冲动的外化形式和情欲宣泄的载体;两部作品出现的“梦”意象是“魂”意象的补充,“梦”体现了“魂”的欲求,由“魂”的活动引起的“梦”是主人公愿望的达成,“魂”与“梦”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关键词:魂;梦;二重人格;本我冲动元杂剧《倩女离魂》和明传奇《牡丹亭》,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

两部作品相隔近三个世纪,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是才子佳人心曲,同是大团圆结局,同是反封建礼教之作,并且,同是借“魂”的意象来实现主人公冲破礼教的樊笼,追求美满爱情和婚姻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两部作品中的“魂”都是主人公二重人格的体现,是其本我的外化,是情欲宣泄的形式。

“离魂”与“还魂”的故事是中国灵魂信仰的产物,在礼教森严的封建时代,它以超现实的手法使读者在梦与幻之中实现心中所想而现实中不敢为不可为之事,慰藉了人们的心灵,因此,得以演绎不绝、生生不息。

一中国的灵魂信仰是悠久的。

古人认为,天地万物和人都有精神魂魄。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微旨》中说:“山川草木,井灶污池,犹皆有精气;人身之中,亦有魂魄;况天地为物之至大者,于理当有精神。

……”[1]因此,他们相信,天地万物和人都有生命,有生也有死。

《礼记·祭法》:“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

其万物死,皆曰折。

人死曰鬼。

”[2]对于中国人来说,魂魄观念同时又是一种信仰,带有强烈的世俗特色,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制约着人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

那么,灵魂是什么样的呢?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认为“灵魂是不可捉摸的虚幻的人的影象,按其本质来说虚无得像蒸汽、薄雾或阴影;它是那赋予个体以生气的生命和思想之源;它独立地支配着肉体所有者过去和现在的个人意识和意志,它能够离开肉体并从一个地方迅速地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它大部分是捉摸不着看不到的,它同样显现物质力量,尤其看起来好像醒着的或睡着的人,一个离开肉体但跟肉体相似的幽灵……”[3]泰勒认为,灵魂是虚幻的,是一种“气”,它赋予肉体以生命、感觉、思想和活动的能力,是“第二个我”,灵肉相互依存并且可以分离。

从《王宙》到《倩女离魂》——论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物塑造

从《王宙》到《倩女离魂》——论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物塑造
变化 的 深 层 动 因 , 示 其 鲜 明 的 时代 内 涵 和 作 家 特 殊 的 创 作 心 态 。 揭
关键词 : 宙; 文举 ; ; 王 王 理 欲
中 图 分 类 号 :8 4 J0 文 献 标 识 码 : A
F o WA r m NG h u t a n l u Z o oQin vi n h
维普资讯
2 I 9
全 国中文核心期刊 艺术百家 20 0 6年 第 4期 总第 9 o期
HUNDRED CHOOLS I ART S N 文章编号 :0 3-90 ( 06)4—0 2 10 14 20 o o9—0 3

从《 王宙 》 《 到 倩女 离魂 》
此亲事。岳母 数次寄书来 问。如今春榜 动 , 选场 开 , 小生一 者 待往长安应举 , 二者 就探望岳 母走 一遭去 。 王 文举对 自己与 ” 倩女的亲事早 已了然 在心 , 可是他 对倩女 却只字不 提 , 往 长 “ 安应举” 才是他 此行 的首 要 目的。他 把功名 利禄凌 驾于婚 姻
惯 , 在 统 一 中原 时 把 这 种 胡 化 色 彩 带 到 了 中原 地 区 。宋 代 并
意不肯收 留。直到倩女再三表示“ 你若是似贾谊 困在长 沙 , 我 敢似盂光般显贤达 ” “ , 我情 愿举 案齐 眉傍 书榻 , 任粗 粝 淡薄 生涯 ” 他才勉强答应带 她一同赴京。在倩女 热烈 的追 求和勇 , 敢 的抗争面前 , 王文举 显得 多 么庸懦迂 腐 !王文 举得 官后与 倩女 同回张家 , 门就跪下认 罪 , 进 请求饶恕 : 小生 不合 私带小 “ 姐进京 , 不曾告知 。 这 与倩女大 胆私奔 的叛逆抗 争相 去何止 ” 万 里!当发现真正的倩女 即躯壳 卧病 在床 , 老夫 人指 着倩女 的离 魂 叫“ 必 是 鬼 魅 ” , 文 举 居 然 要 把 与 他 共 同 生 活 了 这 时 王

《倩女离魂》与《离魂记》之比较

《倩女离魂》与《离魂记》之比较

型 ;元杂剧里 他们是 指腹为婚 的
婚 姻 关 系 ,他 们 的 相 爱 出于 才子 佳 人 的 一 见 钟 情 。 这 种 改 变 有 两
即是 倩女 的夜奔 ,一 是符合礼 法
规 范 的合 法 途 径 即 王 文举 的状 元 及第 。
遇 了 更 多 的坎 坷 , 《 离 魂 记 》 中 倩 女 私奔 受 到王 宙 的热情 支 持 , 两
学教育
《 倩 女离魂》 与《 离魂记 》 之 比较
围夸 静
内容摘要 : 元杂剧《 倩女 离魂》 继承 了唐传奇《 离魂记》 的离奇情节 , 同时受 时代背景和 自身体裁的影响 , 在
叙 事 层 面 和 主题 呈现 上 形 成 了不 同的 文 学追 求 。 不 仅 设 置 了外在 情 节结 构 冲 突 , 还 增 添 了人 物 内在 性 格 冲 突 , 深 化 了创 作 主 题 , 使 文 学 作 品不 再 局 限 于 文 人 士 大 夫 阶层 的搜 奇 好 异 , 而 是 强 化 作 品 的现 实 干 预 精 神 , 在情与 礼 的冲 突 中反 思 封建 伦 理 道 德 。 关键词 : 倩 女 离魂 离魂 记 情节 人 物 主题
人 物 的 理解 。
作而又作 , 不 惜重翻 旧案 , 蹈 袭前 人” Ⅲ , 题材相似不 假 , 但 蹈袭前人
之 说 有 失 偏 颇 。由于 文 学 体 裁 、 创
舞台表演 , 追求 强烈 的戏剧 冲突。
《 倩女离魂》 中作 者 巧 妙 地 布 置 了
比较 《 离魂 记 》 , 倩女 经 历 了
魂 旦 正 旦 交 替 上 场 。 离 魂 形 象 的
而《 倩女 离魂》 中这种 大胆 的行为
却 遭 到 恋 人 的 斥 责 ,迎 接 深 情 倩

探究《离魂记》与《倩女离魂》人物形象嬗变

探究《离魂记》与《倩女离魂》人物形象嬗变

探究《离魂记》与《倩女离魂》人物形象嬗变作者:刘美玲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28期摘要:唐传奇《离魂记》讲述了王宙与张倩娘的爱情故事,郑光祖根据这部作品改编成元杂剧《迷青锁倩女离魂》。

在这两部作品中男女主人公人物形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论文通过对人物形象嬗变进行分析,从唐代和元代文人心态以及婚恋观念两个方面揭示其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男性形象;女性形象;文人心态;婚恋观念一、人物形象的设计(一)女性形象的嬗变《离魂记》中倩娘是官家张镒之女,端艳绝伦,与王宙青梅竹马,日久情深。

当面对张镒的悔婚时,倩娘闻而郁抑,没有更多的言语反抗,而更多的是顺从。

当倩娘之魂奔于王宙,倩娘之魂哭述到“君深情不易,私将杀身奉报,是以往民来本以亡命来奔”从中可以看出倩娘离魂更多的是被王宙的深情所打动,而不仅仅因为自己对王宙的真爱。

倩娘在爱情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表现更多的是性格中柔顺的一面。

五年之后倩娘因思念父母想归家,又对王宙哭述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来奔君。

向今五年,恩慈间阻。

覆载之下,胡言独存也?”我们既可以看出倩娘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又表明其为爱情而私自结合不正当,必须纳入封建正统才能名正言顺。

在这部作品中着重描述了倩娘的离体之魂,而对离魂之体则描述不多,不具有独立的意识和行动,只是一具昏沉的病体。

元杂剧郑光祖《倩女离魂》中张倩女的地位有所提高,不仅表现在张倩女的身份上,更体现在她在婚姻爱情中追求自主和个性的自由。

《倩女离魂》中倩女是衡州张公弼之女,其父早亡。

文中虽未交代张公弼的身份,但从他与王同知家指腹为婚及其家“三辈不招白衣秀士”的话来看,应是出自显贵之家。

在这部作品中,倩女是一个泼辣、富有真情反抗的女性形象,她在爱情的角逐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她与王文举的婚姻能最终圆满,也是由她的反抗和执著促成的。

在这部作品中对三个倩女(身魂合一之倩女、倩女之魂、无魂之倩女)都有深刻表现。

(二)男性形象的嬗变男主公的嬗变主要表现在对待爱情功名的态度上。

推陈出新_试论_倩女离魂_对_离魂记_的继承与发展

推陈出新_试论_倩女离魂_对_离魂记_的继承与发展
离魂, 是元杂剧《倩女离魂》、唐传奇《离魂记》的 闪 光点, 对结构故事情节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离魂现象 的产生原因的探究, 在中国古代的文献记载中可知, 中国 古代把灵魂分为阳气魂和阴气魄。《礼记·郊特性》中有 “魂气归于天, 形魄归于地。故祭, 求诸阴阳之义也”[2]353的 文字。朱熹也称“生则魂载其魄, 魄检其魂, 死则魂游散 而归于天, 魄沦坠而归于地也。”[3]47魂主管人的精神, 魄 主管人的形体。人死以后, 阳气魂归于天, 阴气魄归于 地。人的生命就是魂魄的结合, 死亡就是魂魄的离散。 然而, 因魂魄呈气体之壮出现, 故其离散不仅发生在人 死之时, 同样可以是在活人受到沉重打击之时, 如常言 所说, 被打得灵魂出壳。而且灵魂是不死不灭的, 人死 并 不 意 味 着 魂 魄 本 身 的 消 亡 。东 晋 道 教 理 论 家 葛 洪《抱 朴子·内篇·论仙》:“人无贤愚, 皆知己身之有魂魄, 魂 魄分去则人病, 尽去则人死。”[4]21认 为 灵 魂 可 以 脱 离 形 体而独立存在。这就为唐传奇《离魂记》、元 杂剧《倩女 离魂》等离魂题材的作品找到了理 论依据。唐传奇《离 魂记》中记载的张倩女离魂 为真情所感追随王宙 , 张倩 女离魂就具有独自的行动能力, 而张倩女的形体则在
参考文献: [1]周 贻 白.中 国 戏 剧 本 事 取 材 之 沿 袭.中 国 戏 剧 史 长编.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4. [2]王 梦 鸥.礼 记 今 注 今 译.天 津 : 天 津 古 籍 出 版 社 , 1987. [3][宋]朱熹.楚辞集注.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4]王 明 . 抱 朴 子 内 篇 校 释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增 订 本) , 1985. [5]张友鹤选注.离魂记.唐宋传奇选.北京: 人民文学 出版社, 1964. [6]顾 学 颉 选 注.迷 青 琐 倩 女 离 魂 .元 人 杂 剧 选 .北 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7]么 书 仪.元 剧 与 唐 传 奇 中 的 爱 情 作 品 特 征 比 较 . 文学评论.1984(3). [8]程 国 赋.唐 传 奇 与 元 杂 剧 相 关 作 品 的 比 较 研 究 . 学术研究.1997(2).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论述题、简答题汇编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论述题、简答题汇编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论述题、简答题汇编A论述题:一、元明戏曲部分1、试析关汉卿杂剧《窦娥冤》中的窦娥形象。

窦娥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她代表了社会上再普通不过的、顺从命运安排的寡妇们。

(1)悲剧形象:严守社会道德,却被社会以不道德的名义毁灭。

剧本开始时,尽管窦娥命运坎坷,心中有许多烦恼,但她还是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准备修来世。

可是社会并不允许她这样。

张驴儿介入她的生活,使她不得不反抗,最后为社会所毁灭。

(2)性格变化:由善良柔顺到对社会的极端仇视和强烈报复。

最初的窦娥是善良柔顺的,既照顾婆婆,又屈从命运。

但是,社会一步步的逼迫,先是张驴儿的逼婚,后是张父被毒死的事件和张驴儿的要挟,最后是窦娥寄予最大希望的官府的胡乱判案,使得窦娥对这个社会完全失去了希望。

这才导致她的怨天咒地和三桩誓愿。

(3)关汉卿以窦娥这个年轻的寡妇作为自己表现的对象,由窦娥的遭遇表现自己对当时社会的认识和评价,对现实的批判。

他为社会的黑白颠倒、官府的草菅人命所愤怒,不满让好人受难。

信守道德的窦娥却被以不道德的名义处以了极刑,这就是关汉卿对于这个充满倒错的社会的评价。

2、以剧本为例,试析关汉卿杂剧的文人色彩。

关汉卿虽自称“浪子班头”,但他的作品仍表露了鲜明的儒家思想和文人色彩。

他以杂剧为抒情写志的工具,借助杂剧来表现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他的《窦娥冤》透过窦娥这个弱者的命运,表达了自己对社会黑暗和不公的愤怒;《蝴蝶梦》通过公案的形式,表现了继母王氏的贤德,传达出他对这种道德境界的肯定;《单刀会》则通过关羽的形象表现了他的历史感慨,传达了正统史观。

所以,他以一个儒者的视野在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审视历史,并从中深切地体会到了现实的丑陋,历史的变幻,人性的弱点,以及卑微生命与命运的抗争。

他评价历史、慨叹人生,并将这种种体会呈现到剧本中,使其剧作流露出儒者的悲思。

3、试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1)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

《倩女离魂》研究综述

《倩女离魂》研究综述

《倩女离魂》研究综述作者:于婧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05期摘要:元杂剧作家郑光祖的代表作《迷青琐倩女离魂》被认为是元代后期杂剧中的翘楚之作,受到历代学者的青睐,给予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富成果。

这些成果除了对《倩女离魂》的思想意蕴、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研究之外,还大大扩宽了从横向纵向比较的角度来切入对《倩女离魂》承继嬗变的考察范围。

关键词:《倩女离魂》 ; 研究 ; 综述中图分类号:J805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5-0146-02元杂剧作家郑光祖的代表作《迷青琐倩女离魂》被认为是元代后期杂剧中的翘楚之作,受到历代学者的青睐,给予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富成果。

这些成果除了对《倩女离魂》的思想意蕴、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研究之外,还主要从横向、纵向比较的角度切入对《倩女离魂》承继嬗变的考察范围大大扩宽。

针对《倩女离魂》研究掀起的高潮,笔者认为对其研究的问题较为集中,研究方法多样,视野较为开阔,同时也更加接近文学本质。

一、主题思想《倩女离魂》的主题思想研究历来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倩女离魂》充满着反封建思想的光芒,讴歌了纯贞的爱情,对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溢满了颂扬之情。

姜志信、张成武的《<倩女离魂>新探》认为《倩女离魂》丰富和深化了《西厢记》反封建的主题,使得元代爱情戏更为丰富、深刻和多样化。

同时,魂离、梦遇的艺术构思,也在以现实主义为主的《西厢记》和以积极浪漫主义为主的《牡丹亭》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马涛的《郑光祖在<倩女离魂>中对相思之苦的发掘》认为元代杂剧家郑光祖在杂剧《倩女离魂》中对相思之苦的发掘最具特色,它不仅延续了相思之苦的忧郁美和凄柔美,而且创造了相思之苦的离奇美和浪漫美,形成了积极浪漫主义的相思模式。

焦瑛的《<迷青琐倩女离魂>对“离魂”母题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分析“离魂”故事情节的吸收及转变和“离魂”社会意义的继承与改变,得出《倩女离魂》在“离魂”母题的创作上推陈出新,显示了元代女性对于爱情的执着以及他们的大胆、坦诚,表现了不同社会背景下,士子文人所独有的文化气质。

浅论元杂剧中的女性鬼魂形象

浅论元杂剧中的女性鬼魂形象

浅论元杂剧中的女性鬼魂形象曾文韬(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06)曾文韬:浅论元杂剧中的女性鬼魂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摘要】元杂剧的女鬼形象作为一类特殊的文学艺术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主要以《窦娥冤》、《倩女离婚》两篇元杂剧为例,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和当代艺术视野,试对元杂剧中的女鬼形象进行分类, 并浅论其文化意蕴。

【关键词】元杂剧;鬼魂形象;女鬼形象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8-0016-02鲁迅先生曾言:“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在元杂剧的领域中,许多作品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鬼 魂形象。

她们“有人情”、“通世故”,具有一定的文学史 意义。

_、元杂剧中女鬼形象的分类在现存的比较完整的元杂剧中,约有十余部作品塑造了 深入人心的女性鬼魂形象。

按照此类杂剧的主题内容来区 分,大概可归为如下两类:饱受欺压、复仇报冤的女性“冤 鬼”,大胆追爱、自由婚恋的女性“情魂”。

(一) 元杂剧中的女性“冤鬼”形象元杂剧中的女性“冤鬼”形象,往往生前饱受欺压甚至 被折磨致死,死后则阴魂不散化作鬼魂来复仇。

这些传统意 义上的弱女子在肉身覆灭后,却能一改生前的软弱与被动,扛起洗冤昭雪的复仇大任。

此类冤魂主要分布在公案剧中,如涉及窦娥冤魂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涉及王氏冤魂的《包 待制智勘后庭花》等。

其中,窦氏的冤魂不乏标志性价值——最初的望乡台诉 冤道苦、随后的梦回人间并示意生父重审、剧本高潮部分的 公堂现形以与恶人对簿……诚然,缘于窦氏冤魂的一系列动 作,恶人最终伏法,善人沉冤得雪。

本剧中,窦娥这一形象 已经不单单停留在对鬼魅现象的志怪猎奇层面了,她更是关 汉卿满腔反抗意识和同情之心的对象化,是向社会黑暗面发 出挑战的勇者。

总之,这类女性冤魂形象来自现实生活,具备人的喜怒 哀乐和人格特质,寄托了杂剧创作者善恶有报的美好愿望。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袁行霈)(整理版)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袁行霈)(整理版)

第一部分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难复习,一是因为文学史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

二是内容多,有很多风格各异的作家、作品以及抽象的文学理论。

注意掌握主要的作家流派和重要的文学现象,尤其要多参看历届的真题,做到有的放矢。

下面从从文学流派团体、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文学创作的特点、主要著作的文体性质和基本内容、作家文论家的文学主张及文学理论作品等方面对文学史有关知识、内容进行归类,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扬马:指西汉扬雄、司马相如。

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2)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3)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55《倩女离魂》

55《倩女离魂》

55《倩⼥离魂》故事概要张倩⼥与王⽂举系指腹为婚,王⽂举长⼤后,应试途经张家,欲申旧约。

倩⼥的母亲嫌⽂举功名未就,不许⼆⼈成婚。

⽂举⽆奈,只得独⾃上京应试。

倩⼥忧思成疾,卧病在床,她的魂灵悠然离体,追赶⽂举,⼀同赴京,相伴多年。

⽂举状元及第,⾐锦还乡,携倩⼥回到张家。

当众⼈疑虑之际,倩⼥魂魄与病躯重合为⼀,遂欢宴成婚。

这是⼀个富于浪漫⾊彩的爱情故事。

郑光祖以优美的⽂笔,从两个⽅⾯叙写了⼥⼦在礼教抑制下精神的痛苦。

⼀⽅⾯,倩⼥的魂魄,代表了⼥性对爱情婚姻的渴望与追求。

倩⼥爱恋的是⽂举本⼈,她不在乎有⽆功名,担⼼的倒是⽂举⾼中后别娶⾼门。

在离魂的状态下,她⼤胆冲破礼教观念,与⼼上⼈私奔,遂了⼼愿。

另⼀⽅⾯,现实中倩⼥的躯体,则只能承受离愁别恨的熬煎,病体恹恹。

当⽂举中了状元,寄信给张家,说“同⼩姐⼀时回家”时,病中的倩⼥以为⽂举另娶,悲恸欲绝。

显然,既渴求爱情婚姻,⼜⾯对礼教禁锢,这便是封建时代⼥性的的真实处境。

她们唯有在⾮常的情况下,才能挣脱束缚,实现⾃⼰的理想。

⽽⼀旦“灵魂出窍”,精神获得⾃由,她们便表现得热情似⽕,敢作敢为。

在这⾥,离开躯体的倩⼥之魂,寄寓着挣脱礼教枷锁的⼥性的⼼态;⾄于倩⼥在家中的病躯,那种幽怨悱恻,凄凄楚楚,正体现出礼教禁锢下⼴⼤⼥性的百般⽆奈。

剧中,郑光祖让离魂与躯体有不同表现,这⼀艺术处理,当给明代汤显祖《牡丹亭》的创作以有益启迪。

【赏析】《倩⼥离魂》辞藻俊美,刻划⼈物细致⼊微。

如第三折:〔醉春风〕空服遍?⾯眩药不能痊,知他这腌臜病何⽇起,要好时直等的见他时,也只为这症候因他上得、得。

⼀会家缥缈呵忘了魂灵,⼀会家精细呵使着躯壳,⼀会家混沌呵不知天地。

〔迎仙客〕⽇长也愁更长,红稀也信尤稀。

春归也奄然⼈未归。

我则道相别也数⼗年,我则道相隔着⼏万⾥。

为数归期,则那⽵院⾥刻遍琅玕翠。

王国维评说:“此种词如弹丸脱⼿,后⼈⽆能为役。

”(《宋元戏曲考·元剧之⽂章》)离魂是《离魂记》剧中的主要情节,表现了⼥主⼈公张倩⼥执著的性格,也表现了她追求爱情、追求幸福婚姻的强烈愿望。

论《倩女离魂》对“离魂”题材的继承与超越讲解

论《倩女离魂》对“离魂”题材的继承与超越讲解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论《倩女离魂》对“离魂”题材的继承与超越姓名:陈文旭专业:汉语言文学所属系:文法系指导教师姓名:赵素忍摘要在中国文化发展的长河中,“离魂”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于超越肉体束缚的渴望。

经过了漫长时间的发展,在唐代出现了成熟的离魂主题传奇小说——《离魂记》。

到了宋元时期,“离魂”主题渗透到了戏曲创作之中,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倩女离魂》一方面与《离魂记》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又根据元代的社会现实对《离魂记》进行改造,赋予作品更多的内涵,使其更能够体现时代的特征。

笔者拟就对唐传奇《离魂记》与元杂剧《倩女离魂》进行文本对比,从女主角的外貌、家世、一见钟情、折柳亭送别、夜奔、肉身与灵魂的分合等方面,剖析《倩女离魂》对《离魂记》女主角人物塑造的继承与超越。

关键词:《倩女离魂》;离魂;爱情;郑光祖AbstractIn the long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the "Soul" is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works in a very important theme, reflecting the ancient Chinese desire to transcend physical restraint. After a long development time, it appeared in the Tang Dynasty mature themes Soul legend fiction - "Records to Soul." To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Soul" theme penetrated into the drama creations, which was undoubtedly the most famous of Zheng Guangzu "Qiannvlihun.""Qiannvlihun" on the one hand and "Records to Soul" line of succession, on the other hand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reality of the Yuan Dynasty "Hun" to transform, to the works of more content to make it better able to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 intend on on legend "Hun" and the Yuan Dynasty "Qiannvlihun" textual comparison, from the heroine's farewell appearance, family background, at first sight, Willow Pavilion, Night Flight, body and soul division, etc., analysis "Qiannvlihun" on the "Hun" actress characterization of development..Keyword: "Qiannvlihun"; Soul; love; Zheng Guangzu目录一、绪论 (1)(一)作品简介 (1)(二)研究现状 (1)二、《倩女离魂》对离魂类题材的继承 (2)(一)魂产生的直接推动力量 (2)(二)《倩女离魂》的情节改动 (3)(三)离魂这一巧妙安排 (3)三、《倩女离魂》对离魂类题材的超越 (4)(一)违反封建伦理的举动 (4)(二)浓郁的时代特色 (5)(三)浪漫爱情故事的感人形象 (6)四、《倩女离魂》对后世小说作品的影响 (6)(一)大胆揭露封建思想对人们心灵的桎梏 (6)(二)少女爱情文学的不朽作品 (7)(三)奇幻方式来实现自由的爱情 (8)五、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一、绪论(一)《倩女离魂》简介《倩女离魂》作者为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人。

《王文举》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王文举》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王文举》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王文举》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与《西厢记》中的张生和《牡丹亭》中的柳梦梅一样,《倩女离魂》杂剧中的王文举,也是一个用情专一、笃诚守信的青年书生形象。

倩女离魂第二折赏析

倩女离魂第二折赏析

倩女离魂第二折赏析《倩女离魂》第二折写王文举走后,倩女相思成疾,一病不起。

王文举能否中举?中举之后会否变心?这重重的顾虑与恐惧,像一片阴霾,浓重地笼罩着她。

尽管这一切密切地关系着她的爱情幸福,但她却对此束手无策。

因为封建社会妇女在婚姻上的不平等地位,决定了她只能消极等待命运的安排,而不可能有任何积极的作为。

然而,《倩女离魂》没有就此却步,它通过倩女魂离躯壳,追赶王文举,跟随王文举一同上京,从而过上了幸福的爱情生活这一奇幻情节,横跨了这一现实中无法逾越的鸿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与现实迥异的、不甘心于消极等待而要以主动的抗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少女形象,因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这里所录的六支曲子,就是倩女灵魂出窍,追赶王文举时的唱词。

它以江上萧疏的景物、凄清的夜色,来衬托倩女之魂担惊受怕的心情,写得十分精彩,历来为评论家所激赏。

倩女之魂上场的第一支曲子是[越调?斗鹌鹑]。

曲子开头,作者就借用典故来表现她内心的悲戚。

阳台,本是传说中楚怀王和巫山神女欢会的地方,楚峡,即巫峡。

“人去阳台,云归巫峡”两句比喻二人的离别去留。

“不争他江渚停舟,几时得门庭过马?”只因情人在江边停舟待发,什么时候他才能衣锦荣归、高车驷马到门庭呢?这劈头四句,点出了倩女精神郁结的焦点。

她怨恨爱情不能即刻实现,她不愿将爱情寄托在渺茫的希望之上。

正是这种迫切渴望实现爱情的愿望,激发出强大的动力,促使她灵魂出窍去追赶情人。

紧接着“悄悄冥冥,潇潇洒洒”二句,从魂的特征入手,把倩女脱离了沉重的躯壳之后在冥迷宫内夜晚中飘逸轻扬,而又心惊胆怯的感受非常准确传神地刻画了出来。

最后四句:“我这里踏岸沙,步月华;我觑这万水千山,都只在一时半霎”,既表现了倩女追赶情人的迫切心情,又交待了魂追的具体场景——月夜江边,同时又十分切合魂可以摆脱拘束自由飞翔的特征,文笔十分精练。

第二支[紫花儿序]曲,进一步表现倩女之魂在追赶路上的思想和神态。

开头三句:“想倩女心间离恨,赶王生柳外兰舟,似盼张骞天上浮槎”,借用汉代张骞曾乘木筏漂上天河的传说,含蓄地抒发了她对幸福爱情生活的强烈向往。

《倩女离魂》王文举的形象分析

《倩女离魂》王文举的形象分析

《倩女离魂》王文举的形象分析《倩女离魂》王文举的形象分析《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代表作,剧本主要写张倩女与王文举指腹为婚,王文举长大后,应试途经张家询问亲事,倩女的母亲却以“俺家三辈儿不招白衣秀士”为名悔婚,文举只得独自上京应举。

倩女却忧思成疾,魂魄悠然离体离家追赶文举,一起去京城,相伴多年。

文举状元及第,衣锦还乡,和倩女一起回到张家,当老夫人指倩女的魂魄说是鬼魅,文举要拔剑的时候,倩女的魂魄与病体重合为一,遂成欢宴。

戏剧的结尾应该说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才子佳人终成眷属,有人甚至评价它是一个富于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

可是我读这个剧本却没有感受到多少浪漫的气氛。

我看到的是倩女单方面的一再付出,她为了爱情婚姻自由不惜离家出走,我看到的是她的果敢、坚毅和敢作敢为,还有她在现实中病体难支、精神恍惚的煎熬,而相比之下王文举的形象则黯淡了许多。

王文举是当时社会上的一个典型才子,满腹文章,这也是倩女对他一网情深的首要原因。

倩女第一次与王文举见面,得知他就是与自己指腹为婚的王文举后,就说到:“他是个矫貌轻衫小小郎,我是个绣帔香车楚楚娘,恰才貌正相当。

”连梅香也说:“那王秀才长的一表人物,聪明浪子,论姐姐这个模样,正和王秀才是一对儿。

”“那王生端的内才外才相称也。

”倩女,作为当时的一个贵族小姐,她追求的就是“才子佳人”式的理想婚姻,这就决定了能让她倾心的人的首要条件就是有才,因而当一个满腹才华、相貌堂堂而且又是与她指腹为婚的王文举出现在她的面前时,她就深深爱上了他,为他神魂颠倒。

然而这个让她神魂颠倒的才子,却是一个热心于功名的懦弱文人。

作为封建时代的文弱书生,参加科举应试是他的唯一出路,因此,在王文举的心里,功名是高于一切的。

他对倩女不能说没有情,但那份情与功名相比较,就显得太微弱了。

在剧本楔子中,倩女的母亲李氏说:“老身也曾数次寄书去,孩儿说要来探望老身,就成此亲事。

”王文举刚出场时说:“岳母数次寄书来问,如今春榜动,选场开,小生一者待往长安应举,二者就探望岳母,走一遭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倩女离魂》王文举的形象分析
《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代表作,剧本主要写张倩女与王文举指腹为婚,王文举长大后,应试途经张家询问亲事,倩女的母亲却以“俺家三辈儿不招白衣秀士”为名悔婚,文举只得独自上京应举。

倩女却忧思成疾,魂魄悠然离体离家追赶文举,一起去京城,相伴多年。

文举状元及第,衣锦还乡,和倩女一起回到张家,当老夫人指倩女的魂魄说是鬼魅,文举要拔剑的时候,倩女的魂魄与病体重合为一,遂成欢宴。

戏剧的结尾应该说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才子佳人终成眷属,有人甚至评价它是一个富于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

可是我读这个剧本却没有感受到多少浪漫的气氛。

我看到的是倩女单方面的一再付出,她为了爱情婚姻自由不惜离家出走,我看到的是她的果敢、坚毅和敢作敢为,还有她在现实中病体难支、精神恍惚的煎熬,而相比之下王文举的形象则黯淡了许多。

王文举是当时社会上的一个典型才子,满腹文章,这也是倩女对他一网情深的首要原因。

倩女第一次与王文举见面,得知他就是与自己指腹为婚的王文举后,就说到:“他是个矫貌轻衫小小郎,我是个绣帔香车楚楚娘,恰才貌正相当。

”连梅香也说:“那王秀才长的一表人物,聪明浪子,论姐姐这个模样,正和王秀才是一对儿。

”“那王生端的内才外才相称也。

”倩女,作为当时的一个贵族小姐,她追求的就是“才子佳人”式的理想婚姻,这就决定了能让她倾心的人的首要条件就是有才,因而当一个满腹才华、相貌堂堂而且又是与她指
腹为婚的王文举出现在她的面前时,她就深深爱上了他,为他神魂颠倒。

然而这个让她神魂颠倒的才子,却是一个热心于功名的懦弱文人。

作为封建时代的文弱书生,参加科举应试是他的唯一出路,因此,在王文举的心里,功名是高于一切的。

他对倩女不能说没有情,但那份情与功名相比较,就显得太微弱了。

在剧本楔子中,倩女的母亲李氏说:“老身也曾数次寄书去,孩儿说要来探望老身,就成此亲事。

”王文举刚出场时说:“岳母数次寄书来问,如今春榜动,选场开,小生一者待往长安应举,二者就探望岳母,走一遭去。

”由此看来,王文举对这桩婚事并不热心,他与倩女指腹为婚,从未见过面,他到张家探望老夫人,也只是借赴京应试之便。

到了张家,他不敢贸然询问亲事。

在与倩女见面时,老夫人让倩女拜他为哥哥,他并没有做出什么反应,当老夫人安排下人打扫书房,让他住下时,他推辞道:“母亲,休打扫书房,您孩儿便索长行,往京师应举去也。

”面对老夫人的突然悔婚,他好像并不是很在意,一心只想着上朝应举。

“秀才寄的诗,也埋怨俺娘哩。

”“我安排着鸳鸯宿,锦被香;他盼望着鸾凤鸣,琴瑟调:怎做的蝴蝶飞,锦瑟绕。

”然而倩女的话说明王文举的心里并不是一点也不在意老夫人的悔婚,只是他的懦弱使他没有勇气去向老夫人讨个说法而已。

直到离别宴上,他才斗胆询问亲事,老夫人提出“俺家三辈儿不招白衣袖士”,并承诺“但得一
官半职,回来成此亲事。

”他好像也并未觉得难堪,答应的很干脆:“既然如此,索是谢了母亲,便所长行去也。


王文举是一个“只为禹门浪暖催人去,因此匆匆未敢问桃夭”的热衷于功名的懦弱文人,更是一个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一个恪守礼教的“君子”,一个情意淡薄的酸腐儒生。

折柳亭送别,倩女一再叮嘱王文举不要“有上稍没下稍”,“休得别接了丝鞭”。

或许是为自己未来命运的种种担忧,王文举走后,倩女一病不起,现实中的自我与潜意识中的自我激烈搏斗,终于灵魂离开躯体去追赶王文举。

一个十七岁的从未离过家的柔弱女子,为了爱情私自离家,风尘仆仆的去追寻自己的意中人,然而她迎来的是什么呢?
与《离魂记》中王宙的“惊喜发狂”,“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的表现截然相反,当倩女的魂魄飘然来到心爱的人面前,那个她深深爱恋的人却板起面孔,冰冷的问道:“你怎生直赶到这里来?……若老夫人知道,怎了也?”倩女理直气壮地说“做着不怕!”王文举立即摆起一副道学的面孔,指责道:“古人云,聘则为妻,奔则为妾。

;老夫人许了亲事,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

你今私自赶来,有玷风化,是何道理?”倩女面对他的指责,毫不畏惧的说:“我本真性情,非为相唬,已主定心猿意马。

”他担心的是王文举做了“贵门娇客”,面对“相府荣华,锦绣堆压”,“不再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然而王文举还是顾虑,“小生倘不中呵,却是怎生?”倩女道:“你若是似贾谊在长沙,我敢似孟光般显贤达。

休想我半星儿意差,一分儿抹搭。

我情愿举案齐眉傍书榻,任粗粒淡薄生涯,遮莫戴裙钗,穿布麻。

”他终于被倩女的真诚感动了,答应带她一起走。

他斥责倩女的行为不得体,一方面是在维护自己的遵守礼法形象,一方面是在一个弱女子面前显示他的自尊。

这段对话可以说是情与理的较量,倩女的真情终于战胜了王文举的封建礼教观念,然而这也充分显示了王文举的迂腐虚伪、恪守礼教的封建伪道士形象。

作为一个热衷于功名的酸腐文人,作为一个恪守礼教的虚伪“君子”,这就注定了在他身上不会有炽烈的情感。

他的薄情寡意恰好与倩女对他的一网情深形成鲜明对比。

文举状元及第,衣锦还乡,携倩女一起回到张家。

当老夫人见到倩女的魂魄,说“这必是鬼魅!”王文举立刻换了一副面孔:“小鬼头,你是何处妖精,从实说来!若不老实说,一剑挥之两段。

”这就是与他朝夕相处了三年的丈夫,面对老夫人的一面之词,不分青红皂白就要杀了她!两人在一起三年,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有谁比他更清楚站在自己身边的这个人是不是妖精?就算她真的是妖精,三年的夫妻情分难道就如此浅薄?这岂是一个有情有意的人能做出来的!
面对老夫人的悔婚,他逆来顺受,开口闭口上朝应举;面对倩女的执着追随,他懦弱迂腐,横加指责;面对老夫人“鬼魅”的一面之辞,他不念三年夫妻情分就要拔剑。

或许用一句话来概括王文举的形象最恰当不过了,那就是:
满腹文章,聪明浪子;热衷功名,无情腐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