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冀教版 一年级数学 上册(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第4课时 认识 大于号、小于号 和等于号

合集下载

2022最全面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2最全面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2最全面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备单元教学目标。

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尽可能定的具体、适宜,以素质为核心,突出能力目标、知识以实用为主,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1最全面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1最全面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发展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本册第六单元又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创设了买洗衣机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倡方法多样性。

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引导学生估算结果的大致范围。

本节课创设的买洗衣机的情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素材,学生感到非常熟悉、亲切。

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家庭的理财计划中,使学生在理财的过程中,探索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会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学校为一、二、三年级教学班配备了多媒体讲台,为现代化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都来自城市,知识面比较丰富,对教材中的情境非常熟悉。

我们班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敢想、敢说、敢问,思维活跃。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

小组成员按每组4人进行合理搭配,有利于合作交流。

课堂实录(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家做了一个家庭理财调查,你们都调查好了吗?(前一天发给学生如下的调查表。

)(评析本环节旨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做这个调查要干什么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极大关注,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 生:调查好了。

师:谁把自己调查的情况说给大家听听。

生1:妈妈的收入是860元,爸爸的收入是1500元,每月生活费是1000元,计划购买的商品是4000元的电脑。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第一单元比一比第一课时比高矮、长短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线绳。

板书设计:比一比比高矮、长短老师高,学生矮铅笔长,粉笔短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比轻重、大小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比轻重、大小公共汽车大,小汽车小松鼠轻,大象重教学后记:第二单元 10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认识1—5的数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9页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认、读、写1-5各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时《10的认识》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时《10的认识》冀教版
课堂练习
1.数一数,填一填。
2.填一填
3.数一数,比一比。
4.涂一涂,使涂的数量正好是10个?
5.□中能填哪些数?
10>□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不同层次习题的练习,让孩子在熟悉的情境中巩固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小结
学生自由说一说。
课后总结是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帮助他们在脑海里建立知识的网络。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讲授新课
1.认识“10”
师:元旦节快到了,一年级三班的小朋友们正忙着布置教室欢庆国庆呢,你们看!
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小朋友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个小朋友?数一数。
师:画面上有几个女孩儿?(6个)几个男孩儿?(4个)一共有几个小朋友?(10个)
师:像这样10个人可以用10来表示,读作:十,它就是我们今天要来认识的新朋友——10的认识。
板书课题:10的认识
师:数字10刚刚与大家见面,很是含羞,于是它躲起来了。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能从图中找一找吗?看看你还能说出哪些?
反馈:有10个气球;有10盆花。
师:现在我们一起玩一个摆一摆的游戏好吗?
(1)摆出1;
10也可以表示10个书包;
……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找出了这么多的10呀!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与之前学习的数字有什么联系呢?
3.10以内数的顺序
课件出示尺子
师:我们一起从0开始数一数好吗?
课件演示从0到10逐渐出现的过程
师:看到这把尺子,你们发现10在哪里吗?
(2)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展示汇报:
(1)展示摆的画片,其余学生一起数一数。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时比高矮、长短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高矮;谁想来?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二比一比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三做一做1、实践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

2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四练一练第1题:出示第1题图;提问:哪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第2题: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第3题:(1)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

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排队。

学生独立回答问题。

第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谁个子矮?为什么?第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五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再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比一比比高矮、长短老师高;学生矮铅笔长;粉笔短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比轻重、大小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含学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含学案)

二认识钟表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主要分为认识整时、认识大约几时、认识半时、生活中的钟表。

通过这些知识初步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现实社会中,钟表已经是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

学生在以前的生活和学习中,对钟表和整时半时都有一定的了解。

如,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新闻联播》每天晚上7点开始,《春节联欢晚会》每年除夕晚上8点开始等等。

但是,对于钟面上的数字,分针、时针在钟面上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大多数学生不曾关注。

另外,日常生活中常说的8点、9点通常叫做8时、9时,对于学生来讲,也不熟悉。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呈现以下特点:1、注重选择学生熟悉的典型事例,重视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对钟表的认识。

2、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

本单元教学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能发现和认识数学知识,习得的概念和方法能应用于描述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

2、结合具体事例,了解整时刚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叫大约几时。

3、初步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

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教学难点会看整时、半时,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了”和“大约是几时”等。

教学建议:本单元内容是一年级学生初次接触钟表的整时、半时、大约几时,并能认识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将钟表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初步的时间概念。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典型事例,重视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对钟表的认识。

2、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如:先认识整时,再认识大约几时,最后认识半时。

3、重视联系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欢迎新同学第1课时认识新同学【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

【教学目标】1。

通过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认识老师、熟悉同学,消除新入学的陌生感。

2.初步认识前、后、左、右,能用前、后、左、右介绍周围同学。

3。

初步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在具体情境中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按照前后、左右的顺序,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祝贺你们成为一年级的学生了。

看到你们这一张张可爱的小脸,老师非常想和你们每个人做朋友,你们愿意做老师的朋友吗?二、互相介绍1.教师先进行自我介绍。

师:让我们来互相认识一下吧。

我先来进行自我介绍。

我姓张,叫××,今年28岁,身高1米65厘米,家中有爸爸、妈妈、丈夫、女儿和我,一共5口人。

在介绍时要特别注意介绍与数学有关的内容。

如:年龄、身高、家庭人口等。

另外,要特别注意介绍真实情况。

师:除了这些,你们还想知道老师的那些情况呢?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还想知道老师的什么情况。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师非常亲切,就是他们的大朋友.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爱提问题的天性。

2.学生自我介绍.师:刚才,大家对我有了一些了解,现在老师也特别想认识你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谁愿意把自己介绍给大家?给每个学生进行自我介绍的机会。

结合学生谈到的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及时指出这就是数学.如,你说的今年6岁就是数学。

3。

认识新同学,在全班交流完之后,鼓励学生说说自己认识了几名同学。

师:听了大家的介绍,哪名同学想说一说你都认识了哪些同学?三、认识前后左右1。

认识自己的前后左右。

师:同学们今天都认识了新朋友,现在,大家再熟悉一下自己左、右、前、后的同学.谁先指一指你的前、后、左、右?教学过程教师批注2.鼓励周围同学们互相说一说自己前、后、左、右都是谁。

3。

在学生相互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和周围同学交流兴趣、爱好的要求,鼓励学生自由交流。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多样化。

过程与方法: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口算48 -15=91-3=34-22=23- 5=56-34=42-9=47-27=72-7=2、交流:从每组中找一道题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3、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解说:今天,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表。

二、探究新知师:看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1:小红比小亮多跳几下?生2:小:亮比小东少跳几下?生3:小亮和小红共跳了几下?1、合作探究小红比小亮多跳几下?(1)学生独立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40-28=)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估计40-28的得数大约是多少?学生可能想法:①把28看成30,40-30=10;②把28看成20,40-20=20。

(3)上面哪些估算方法把差估计大了?哪些把差估计小了?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想法:①把差估计小了,本来要减28,却减了30,减去的多了,剩下的就少了。

②把差估计大了,本来要减28,却减了20,少减了,剩下的就多了。

说明正确的结果应该比10大,比20小。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1--5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8~9页认、读、写5以内各数教学提示学生已经认读了这5个数。

本课时主要学习执笔的方法、写字的姿势以及规范书写这5个字。

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嘴描述,体会数字的笔画顺序,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从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认、读、写1--5各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看图说话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重点、难点重点:认、读、写1--5各数。

难点: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感受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数字卡片、课件等。

学具准备:圆片。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去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生:我特别喜欢去动物园。

动物园里有熊猫、小鸭子、小白兔......师:现在同学们就来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动物。

除了看动物之外,我们还要从中学习数学知识,1--5的认识,我们比一比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板书:1--5的认识)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供情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求新知。

(一)认识数的基数含义,认、读数。

课件出示情境图示意图。

师:认真观察,从这幅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先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观察,再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最后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师:谁能说说它们分别是谁?它们在干什么?生1:5只小鸟在天空飞翔。

生2:1只乌龟在水池里爬。

生3:3只兔子在玩跷跷板。

......师:同学们组织数学语言能力可真强,回答问题真完整!但是同学们一会儿说5只小鸟在天空飞翔,一会儿说1只乌龟在水池里爬,一会儿说3只兔子在玩跷跷板......我们听了有什么感受?仔细想一想,如果你按照什么样的顺序说,就能让别人听清楚、听明白?设计意图:一方面引导学生完整回答问题,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看图也是有方法的,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才能不重不漏。

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全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全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全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1课时1-5各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8-9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认、读、写1-5各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要充分发挥教材情境图中提供素材的作用,用活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2)要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经历学习活动。

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使操作、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

(3)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包括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以及一些现实生活情境)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或挂图(教学图片)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情景创设学生自由回答学生仔细观察课件或图片,自己把发现说出来。

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你喜欢去动物园吗?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去参观动物园好吗?随着教师的引导,出示课件或挂图(动物园图)。

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考虑从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出发,把学习数学与学生喜欢的参观动物园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行学习,激发学生么?图中都有谁,它们在做什么,互相说一说。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探究与体验天空中飘着白云,小鸟在飞翔,地上有几棵大树,熊猫在大树下吹口琴,猴子在爬树,小兔在玩跷跷板,花丛有各种颜色的花,河边有乌龟和小鸭,河里有金鱼、蝌蚪、荷叶……天空中飘着2朵白云,1群小鸟在飞翔,地上有1棵大树,1只熊猫在大树下吹口琴,3只猴子在爬树,3只小兔在玩跷跷板,河边有1 只乌龟和4只小鸭,河里有3条红金鱼、4只小蝌蚪、5片荷叶,荷叶上面有2只青蛙……1只小熊猫、1棵大树、1只乌龟、1群小鸟、一片草丛、一幅画……2只蝴蝶、2朵白云、2 朵红花、2只青蛙……3只小兔,3只猴子、3 教师:刚才大家把你从图中看到的和想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比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

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

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

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同样多、多些、少些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椅子和花片学习方式:游戏活动、体验交流、动手操作教学过程:第二课时:高矮、长短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学习方式: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第三课时:大小、轻重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关于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1-5这些数字对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很多小朋友不要说对于5以内的加减法,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成问题。

但是对“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得数‘5’是怎么来的”之类的问题讲不出所以然。

所以需要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得心应手的“数学事实”。

“1~5的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安排了5课时,包括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加减法,练习三。

刚入学的孩子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

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

我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说一说书上的那副图里有几只小鹿、几只小象、几只小鸟、几个小朋友等,再让学生在自己的桌子上动手摆摆小棒。

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习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

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不仅知道1~5代表的实物是多少,而且能将抽象的数的含义具体化,加深学生对1~5的基数含义的理解。

从而让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冀教版2018-2019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冀教版2018-2019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流空间




情境引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
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
师生比高矮这一活动,即贴进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教师拿出1个西瓜和1个苹果,提问:谁重?谁轻?
3、教师拿出一听较小的饮料和一个较大的面包。
(1)猜一猜,谁轻?谁重?
(2)把饮料和面包放在天平上。
(3)让学生用手掂一掂。
4、出示两幅天平图。提问:
(1)你发现了什么?天平两端一样高,说明了什么?
(2)一个菠萝和一个梨,哪个轻?哪个重?
(3)把一个菠萝和一个梨放在天平上进行验证。
让学生亲自比较,广泛交流,认识高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认识长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1、实践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新)冀教版一年级上第二单元第4课时(精品)教案

(新)冀教版一年级上第二单元第4课时(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4课时认识>、<和=教学内容:教材第12-15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或其他的方法比较多少。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动”的情境中,通过演一演,数一数,比一比等形式经历把“同样多”、“多”、“少”用数学符号“> = <”表示的过程,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熊猫请客动画片或主题图挂图或图片,各种动物图片和水果图片学习方式:可采用小组合作,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戏、猜符号等。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 和 =。

)板书设计:>、< 和 =大口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牢牢记住莫忘记4>3 3<4教学反思: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观察,让学生体验比多少的一些方法,加深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的概念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经历把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再抽象出用数学符号(模型)表示的过程。

及时反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第1课时口算乘法【教学目标】1、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会进行口算。

【教具】多媒体课件或者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揭题1、口算2×3 7×4 6×5 5×92、口答20是()个十。

60是()个十。

8个十是()。

16个十是()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一学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1) 出示情境图1。

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4 = 的认识》word教案 (3)

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4  = 的认识》word教案 (3)

通用教案个性教案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的认识素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 = 〈等符号的含义。

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经历把“同样多、多些、少些”等语言抽象为数学符号的过程。

情感目标:在看图讲故事和分食物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关心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 = 〈等符号的含义。

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小朋友们,今天动物园里的小熊猫要过生日了,他请了很多好朋友,你们想不想去看看他们是怎么过生日的?二、首轮引导自学1.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说一说熊猫家来了哪些客人,熊猫为大家准备了什么食物?2.引导学生讲故事。

3.认识 =(1)小兔子爱吃萝卜,1只兔子分一个,4只小兔需要分几个?(2)出示萝卜和小兔一一对应的图片。

(3)引导生用符号表示和符号的认读及写法。

三、专项练习8()8 6()6 5=()()=9四、二轮引导自学1.出示桃子和猴子的图片一一对应。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看到的结果。

2.引导学生用符号表示和“〉〈”的读法,写法。

重点指导书写。

3.学生仔细观察熊猫请客图片说一说什么还可以进行比较。

五、专项练习.4()3 5()7 9 〉()()〈6六、质疑答疑“〉 = 〈”在什么情况下用?(大于号,小于号,大口朝着大数跑)七、综合训练练一练2。

3题八、课堂小结: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第4课时认识>、< 和=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1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或其他的方法比较多少。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动”的情境中,通过演一演,数一数,比一比等形式经历把“同样多”、“多”、“少”用数学符号“> = <”表示的过程,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
熊猫请客动画片或主题图挂图或图片,各种动物图片和水果图片
学习方式:
可采用小组合作,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
情景创设你们过过生日吗?都
是谁和你们一起过
的?怎么过的?今天
是小熊猫的生日,他的
一些好朋友都来祝贺
了。

小熊猫准备了一些
丰盛的午餐来招待大
家,小熊猫是怎样过生
日的?是怎样招待大
家的?请大家看动画
片,然后把你了解的编
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教
师放动画片或出示主
题图片。

学生汇报自己
过生日的情景。

学生看动画片
或主题图,看后
在小组内说一
说自己编的故
事。

过生日是学生
们所熟悉的,
从过生日入
手,引出小熊
猫请客。

使学
生在生动有趣
的情境中,体
会到学习的乐
趣,从而激发
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和积极
性以及自主参
与学生的欲
望。

探究与体验在小熊猫请客的故事
中,你发现了那些与数
有关的知识?
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
有选择的贴出准备好
的各种图片,(把个数
相同的贴在一起,为下
一步学习做准备。


4只小兔图片可以用
数字4表示
4个萝卜图片可以用
数字4表示
3只小猴图片可以用
数字3表示
4个桃子图片可以用
数字4表示
3只小熊猫图片可以
用数字3表示
4棵竹子图片可以用
数字4表示
4个香蕉图片可以用
数字4表示。

教师引导:同学们发现
了这么多数学方面的
信息,如果让你帮小熊
猫分食物?你准备怎
样分?
通过刚才分食物,我们
大家都知道了兔子有
学生根据自己
的观察发现后
汇报:(多找一
些学生说)有3
只小熊猫,3只
小猴,4只小兔,
小熊猫准备了4
个香蕉,4个桃
子,4个萝卜,
4棵子还发现了
有1座房子,1
个窗户,1个灯,
4块玻璃……
学生根据自己
的理解来分:
如:把萝卜分给
小兔,把桃子分
给小猴,把竹子
或香蕉分给小
熊猫自己……
引导学生根据
自己的理解说
出:
有4个萝卜分
给4只兔子每
只分1个正好
分完说明兔子
和萝卜同样多。

4个桃子分给3
只小猴每只分1
让学生在情境
中,通过观察,
让学生体验比
多少的一些方
法,加深学生
对同样多、多、
少的概念的认
识,同时引导
学生经历把生
活语言转化成
数学语言,再
抽象出用数学
符号(模型)
表示的过程。

及时反馈,强
调从学生已有
的生活经验出
发,让学生亲
身经历将实际
问题抽象成数
学模型并进行
解释与应用的
过程,进而使
学生获得对数
学知识的理解
4只,萝卜有4个,兔子就和萝卜同样多。

在数学上还可以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叫等号可以写成4=4读作4等于4。

也就是说把表示同样多的两个数都可以用“=”连接起来,叫相等。

指导学生写等号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还有哪些可以用“=”连接起来我们知道了同样多的可以用“=”连接起来,如果不是同样多的又怎样呢?4个桃子分给3只小猴每只分1个,还剩1个桃子,说明桃子比猴子多,桃子的个数是4,猴子的个数是3,桃子比猴子多,也就是说4比3多,在数学上可以用“>”大于号来表示。

就是4>3,反过来猴子比桃子少。

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小于号来表示为3<4教师指导认识书写大于号>和小于号<4棵竹子分给3只小熊猫每只1棵还剩1棵竹子,说明竹子比小熊猫个,还剩1个桃子,说明桃子比猴子多,或猴子比桃子少。

4棵竹子分给3只小熊猫每只1棵还剩1棵竹子,说明竹子比小熊猫多或小熊猫少。

学生读、写4=4
引导学生得出萝卜的个数和桃子地个数可以写成“4=4”小熊猫的只数和小猴的只数可以写成“3=3”引导学生用发现的数学信息多说多练
指导学生书写大于号和小于号,读、写4>3,3<4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4>3,3<4表示引导学生说出竹子比小熊猫多可以用4>3表示,反过来小熊猫比竹
多或小熊猫少。

可以怎样表示?
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还有哪些可以用“>”“<”连接起来根据图片中发现的其他信息和生活中的信息,举出用>=<表示的实例。

子少可以用3<4表示(引导学生利用发现的信息多说多练)学生自己举实例
实践与应用完成练一练第1题写
一写教师巡视指导。

完成练一练第2题,先
填数,再填上> =或<。

教师引导学生先看清
题意再独立完成。

完成练一练第3题。


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形
式让学生练习。

如游
戏、猜符号等。

学生在书中先
描写,再独立写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可以集体
进行游戏,也可
以小组完成。


后再书上填好。

加强学生对所
学数学知识的
理解。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 和 =。


板书设计:
>、< 和 =
大口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
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牢牢记住莫忘记
4>3 3<4
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观察,让学生体验比多少的一些方法,加深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的概念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经历把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再抽象出用数学符号(模型)表示的过程。

及时反馈,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