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与防范
浅析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与防范
浅析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与防范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存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但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形势不容乐观,就业法律风险不断上升,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来确保自身权益和发展。
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劳动合同风险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很多用人单位往往会采用非正规的用工形式,或者是将大学生作为“实习生”或“见习生”等,从而规避劳动合同的签订。
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劳动报酬也无法得到保障。
二、工时和休假风险用人单位常常会要求大学生加班,或者是强制性的安排工作时间,甚至是将周末和节假日作为普通工作日,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
同时,在休假方面,用人单位也会经常违法违规,不给大学生应有的假期,或者是扣除工资。
三、社保问题社保问题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为大学生缴纳社保,或者是没有及时缴纳社保,或者是未经大学生同意擅自克扣社保费用。
这会导致大学生在退休、失业或生病等情况下无法享受到应有的保障。
四、不当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能会出现不当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例如不经过合法程序解除劳动合同、未经大学生同意解除劳动合同等,这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权益,造成经济损失和心理创伤。
为了防范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必须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大学生在就业前,一定要认真阅读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对于其中规定的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社保等方面要仔细考虑和咨询,确保劳动合同合法、合理。
二、了解法律规定和权益大学生要深入了解劳动法和相关法律规定,掌握自己的权益和责任,合理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三、加强监督和举报大学生可以通过就业部门等途径了解用人单位的信誉度和市场评价,选择名声好、诚信守法的用人单位。
同时,也可以积极举报违法违规的用人单位,要求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浅析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与防范
浅析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与防范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和风险。
由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通常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法律知识,容易受到雇主的侵权行为以及不合法用工方式的限制,进而导致劳动权益受损。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是用工合同纠纷。
大学生在与雇主签订用工合应当了解合同内容并仔细阅读,特别是关于薪酬、工作时间、福利待遇、劳动条件等方面的条款。
如发现合同中存在不合法、不合理的条款,应当及时与雇主进行沟通协商并争取修改。
大学生在签订合同之前应当与雇主明确工作内容和工作条件,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还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是薪酬支付问题。
一些不良雇主可能存在拖欠工资、支付工资不足、无薪酬保障等情况,导致大学生的薪酬权益受损。
为了防范此类风险,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应当了解雇主的信誉和财务状况,多向他人咨询、收集相关信息。
在签订用工合应当明确约定薪酬支付方式、发放时间、调整机制等,以确保自身的薪酬权益得到保障。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还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是职业健康与安全问题。
一些工作环境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如高空作业、职业病危害、人身安全等,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为了防范此类风险,大学生应当遵守工作安全规章制度,并利用好自己的权益保障渠道,如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投诉、寻求法律援助等。
大学生还应当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购买相关的个人意外保险和职业病保险,以便在发生意外事件时能够得到相应的赔偿和帮助。
大学生还需要注意合法用工问题。
一些雇主可能存在违规用工、不合理分配劳动时间、超时工作等情况,侵犯了大学生的劳动权益。
为了防范此类风险,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应当了解雇主的用工情况和用工方式,避免进入不合法用工的环境。
在工作过程中要及时与雇主沟通、咨询相关问题,如发现自己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应当及时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投诉,并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及防范
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及防范》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及防范》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剧增,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然而,大部分毕业生对劳动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因此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困惑。
本文就从劳动法律法规入手,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常见法律问题座椅探讨。
一、劳动合同和就业协议劳动关系是劳动力所有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由另一方用于同其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
根据《劳动法》第16条第2款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因此,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手段。
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都是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时所订立的书面协议,但两者在作用、内容等方面都有着诸多区别。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而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俗称为三方协议。
大学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之后都要与用人单位签定《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分处两个相互联系的不同阶段,具体表现在:第一,毕业生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在校时由学校参与见证签订的,是编制毕业生就业计划方案和毕业生派遣的依据。
劳动合同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明确劳动关系中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学校不是劳动合同的主体,也不是劳动合同的见证方,劳动合同是上岗毕业生从事何种岗位、享受何种待遇等权利和义务的依据。
第二,毕业生就业协议的内容主要是毕业生如实介绍自身情况、并表示愿意到用人单位就业,用人单位表示愿意接受毕业生,学校同意推荐毕业生并列入就业计划进行派遣。
动动合同的内容涉及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工作内容、劳动纪律等方方绵绵,权利义务内容更为明确和具体。
第三,一般来说就业协议签订在前,劳动合同订立在后,如果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就工资待遇、住房等有事先约定,亦可在就业协议备注条款中予以注明,日后订立劳动合同对此内容应予认可。
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防范
在入职不到一年之时,小刘就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就业法律风险
就业法律风险之试用期、三方协议、offer
试用期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 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 月。
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防范
目录
01:刑事被害风险 02:刑事被告风险 03:就业法律风险 04:风险防范措施
刑事被害风险
1、刑事被害风险之假实习
诈骗套路:
中介公司虚构假机构、假项目、打着“花钱就能实习”“免面试包过”等旗号招揽大学生骗 取钱财的违法活动。
防骗技巧:
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就业观,培养真才实学;其次,要拥有敏锐的风险意识;再者, 要拥有坚定的维权意识
刑事被告风险
刑事被告风险之诈骗坑
诈骗罪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公私财 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 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 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 定。
刑事被告风险
刑事被告风险之诈骗坑
处罚:
经审查,涉案47人均涉嫌诈骗罪,但危害后果、主观定性不同,应区别对待。其中,韩某积极介绍9名 同学骗补,并收取好处费,社会危害严重,应当从严处理,依法起诉;马某等46人犯罪情节轻微,且有 自首、坦白、退赃等从宽情节,均表示认罪认罚,处于稳定工作、读研的状态,符合不起诉条件,可以 从宽处理。2021年7月23日,检察机关对马某等46人作出不起诉决定,予以训诫,对韩某依法提起公诉。 7月30日,法院判处韩某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缓刑一年二个月。
大学生法律风险防范案例(3篇)
第1篇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迈入了大学校园。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也伴随着各种法律风险。
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探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以及防范措施。
一、案例背景小王,一名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实习。
在实习期间,小王因工作需要接触到公司内部的核心商业秘密。
某天,小王的一位同学小李,邀请小王帮忙撰写一篇关于公司业务的论文,小李承诺论文发表后会给小王一定的报酬。
小王在未经公司同意的情况下,将公司商业秘密透露给了小李,小李将商业秘密用于自己的论文。
不久后,该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引起了公司的高度重视。
二、案例分析1. 法律风险(1)侵犯商业秘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在本案中,小王未经公司同意,将公司商业秘密透露给小李,侵犯了公司的商业秘密。
(2)侵犯著作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著作权是指作者依法对其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
在本案中,小李未经作者同意,将他人作品用于自己的论文,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权。
2. 防范措施(1)加强法律意识大学生应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律意识,避免在日常生活中触犯法律。
(2)签订保密协议在涉及商业秘密等敏感信息的情况下,大学生应与公司签订保密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信息安全。
(3)尊重他人著作权在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大学生应尊重他人著作权,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
(4)加强沟通与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大学生应加强沟通,确保双方对项目、论文等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一致,避免因误解而产生法律纠纷。
三、总结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风险。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在处理敏感信息、学术研究和合作等方面,应加强法律意识,尊重他人权利,遵守法律法规,防范法律风险。
浅析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与防范
浅析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与防范1. 引言1.1 大学生就业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在不断变化。
目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导致就业市场供大于求,使得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困难。
职业选择日益多样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许多新兴行业涌现,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
这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风险,需要他们具备更多的技能和知识。
大学生就业现状呈现出多元化、竞争加剧、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特点。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法律风险防范,增强法律意识,保护自身权益,谨慎选择职业,合理规划职业发展。
1.2 大学生面临的法律风险大学生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由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法律知识,容易陷入各种就业陷阱,例如签订不公平的劳动合同、遭受违法用工等。
知识产权保护是大学生就业中一个常见但易被忽视的问题,如果不注意个人知识产权的保护,可能会导致知识被盗用或侵权,造成损失。
劳动纠纷的预防与解决也是大学生就业中需要面对的挑战,一旦发生劳动纠纷,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更大的法律风险。
就业歧视及其防范也是大学生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应当了解并维护自身权益,避免成为就业歧视的受害者。
违法用工和可能面临的处罚也是大学生就业中需要警惕的问题,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就业行为,避免陷入法律风险之中。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各种潜在的法律风险,加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风险防范能力,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正文2.1 就业合同中的注意事项保险合同是劳动双方约定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具有法律约束力。
在签订就业合大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合同的内容应当具体明确。
合同应当包括双方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纪律、解除合同的条件等内容。
就业风险点及防范整改措施
就业风险点及防范整改措施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就业形势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在这种背景下,就业风险逐渐凸显,给许多人带来了困扰和挑战。
为此,政府和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和防范就业风险,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就业风险点分析1. 就业岗位匹配度不高当前,我国面临着就业岗位需求与毕业生专业不匹配的问题。
许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难以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导致就业难度增加,就业压力增大。
2. 用工方式不规范一些企业为了规避用工成本和劳动保障责任,采取了以临时工、合同工、外包工等形式招用劳动力的做法。
这种用工方式不仅影响了员工的稳定就业,也增加了企业的用工风险。
3. 劳动合同纠纷频发近年来,劳动合同纠纷频发,劳动争议案件层出不穷。
一些企业存在着不签劳动合同、不支付工资、不购买社会保险等情况,导致员工的劳动权益受损,劳动关系趋于不稳定。
4. 职业培训不足我国职业培训体系尚不完善,一些企业对员工的职业培训投入不足,导致员工的职业技能水平无法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影响了员工的职业发展和就业稳定性。
5. 因技能更新不及时而导致就业风险增加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许多传统的行业和职业受到了冲击,许多人面临着因技能更新不及时而导致失业的风险。
这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就业前景,也增加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二、防范整改措施1. 加强职业教育与岗位需求的对接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青少年和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他们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专业和就业方向,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匹配度。
企业也应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水平。
2. 规范用工方式政府应出台更加严格的劳动法规,加强对用工单位的监督和检查,减少非法用工行为。
企业也应落实劳动合同,规范用工方式,保障员工的劳动权益。
3. 健全劳动合同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做好与员工的沟通和协商工作,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保障员工的劳动权益。
大学生求职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大学生求职法律风险及其防范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招聘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为了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许多大学生都会接受诸如参加社交网络招聘、签订劳动合同等经历。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和法规风险。
因此,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况以及如何防范法律风险的建议。
1.虚假招聘信息虚假招聘信息广义上是指那些发布了假承诺的招聘广告。
具体来说,就是一些不可信的工作信息、工资、工作条件和职位详情等。
应聘者可能会因此被骗取钱财等。
防范措施:应聘者在参与招聘前必须充分了解公司的身份、营业状况、背景以及招聘细则。
此外,要多在正规平台反复查证招聘信息,如招聘网站、官方网站和其他渠道。
2.劳动合同的风险当大学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时,通常会因没有工作经验而忽略合同条款和细节。
这会使劳动合同存在各种法律风险,可能造成双方抵触并导致诸如薪资、工作安排、加班、休假以及福利等的纠纷。
防范措施:在签署劳动合同时,应聘者首先要仔细阅读各项条款,理解自己担保的职责和权利。
此外,在签约前,应聘者必须检查公司的注册情况、财务状况,以及公司人才优劣状况。
3.过度借贷很多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后开始负担各种债务,如车、房、学费等。
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现自己有能力和责任心,但过度借贷会让应聘者失去做出明智决策的条件,进而面临破产风险。
防范措施:应聘者应制订与自身财务情况相符的消费计划,并遵守这个计划,定期还贷,避免核心资产深陷债务。
同时,应聘者也需要关注个人征信,保持良好信用记录。
4.知识产权问题在与很多公司的业务交往中,如品牌、客户、产品开发等,应聘者可能接触到商业机密。
如果应聘者泄露机密,将会获得繁重的法律责任。
防范措施:应聘者必须对知识产权进行深度了解。
在参与商业交流前,要确保理解和遵守机密保护规定和说明。
在取得知识产权保护的同事,应关注与其他公司的设想细节,不要背离保密协议。
5.招聘歧视并不是所有的招聘都是平等的。
应聘者可能会遇到众多歧视场面,如性别、种族、年龄或状况问题。
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及防范
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及防范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然而,虽然大学生拥有知识与技能,但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一些法律风险。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并提供一些防范措施,以确保大学生能够安全就业。
一、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首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对于大学生来说,确保自己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了解合同内容并与自身权益相符非常重要。
大学生应该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工资、工作时间、劳动保护以及合同期限等方面的内容。
如果合同中某些条款与法律规定相悖,大学生应及时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并提出修改建议。
二、工作薪酬工作薪酬是大学生就业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大学生应与用人单位明确工资待遇。
同时,大学生应该了解国家对工资支付的相关规定,以及自己应享有的最低工资标准。
如果发现自己的工资未按时支付或不符合规定,大学生有权利要求用人单位进行合理解释,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
三、工作环境与保护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可能面临工作环境与保护的问题。
根据《劳动法》和其他相关法规,用人单位有责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劳动保护。
大学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前,应明确工作场所的安全条件以及自己所需的工作保护设施。
如果发现工作环境存在隐患,大学生有权利向有关部门投诉并寻求解决。
四、退休金与社会保险虽然大学生刚踏入职场,退休金和社会保险问题可能看似遥远,但也不容忽视。
大学生应与用人单位了解有关退休金和社会保险的规定,确保自己的个人权益得到保护。
同时,大学生可以选择自行购买商业保险,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拥有经济保障。
五、知识产权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产权问题也成为大学生就业中需要重视的法律风险之一。
大学生在就业前应明确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规定以及自己的权益。
在进入企业实习或工作后,大学生应遵守保密协议,防止知识产权被侵犯。
如果发现自己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大学生有权利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浅析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与防范
浅析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与防范【摘要】现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面临着各种法律风险。
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可能受到合同纠纷、劳动权益侵害以及知识产权问题的影响。
为了防范这些风险,大学生应该加强法律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规范自身行为,并避免法律风险。
在签订就业合要注意合同中的风险点,并理性维护自身权益。
对于劳动纠纷的预防和处理,大学生应该学会维权,了解劳动法规,提高法律素养。
保护知识产权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生要懂得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
只有加强法律意识,规范就业行为,维护自身权益,才能更好地应对就业过程中的各种法律风险。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法律风险、法律风险防范、就业合同、劳动纠纷、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意识、合法就业、维护权益、合法权利1. 引言1.1 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在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或就业。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就业率逐年提升,就业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尽管大学生就业形势整体向好,但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很多行业岗位数量有限,导致一些大学生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一些用人单位存在用人导向不准确、用工方式不规范等问题,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在面对大学生就业形势时,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还要增强法律意识,做好法律风险的防范工作,以确保我们能够顺利就业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2 法律风险的存在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和防范。
法律风险的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就业歧视:在求职过程中,有些雇主可能会歧视某些特定群体,如性别、年龄、种族等。
这可能导致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受到不公平对待,甚至被拒绝录用。
就业风险点及防范整改措施工作措施
就业风险点及防范整改措施工作措施1. 经济形势不稳定:就业市场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经济形势不稳定可能导致就业风险增加。
为了应对这一风险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宏观经济研究,不断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就业政策;- 鼓励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降低对某个行业或市场的依赖程度;- 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力,增加其适应市场的能力。
2. 技术变革: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的广泛化,一些传统岗位可能会被自动化或者机器取代,从而导致相应的就业风险。
针对这一风险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科技创新与研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其具备适应技术变革的能力;-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就业人员从传统岗位向新兴产业转变。
3. 劳动力供需不匹配:劳动力供需不匹配也是一个常见的就业风险点。
为了应对这一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就业市场信息公开和信息对接,提高劳动力供需信息的有效匹配;- 优化教育培训体系,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向,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鼓励创业和自主就业,通过减少就业人员对传统就业渠道的依赖,缓解劳动力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4. 就业歧视和不公平:在一些行业或企业中,就业歧视和不公平现象可能导致就业风险。
为了防范这一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制定和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就业歧视和不公平行为;-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加强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就业歧视问题的认识。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防范就业风险,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提高就业市场的稳定性和发展水平。
大学生就业风险与防范
大学生就业风险与防范现在是一个就业竞争激烈的时代,尤其是大学生毕业后,需要面对的就业风险更加严峻。
本篇文章将探讨大学生就业风险的原因及如何进行防范。
一、大学生就业风险的原因1.市场需求不足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市场对某些专业需求的增加或减少会导致一些就业困难的情况。
例如,某些传统行业的工作岗位需求逐渐减少,导致毕业生失业率上升。
2.学历与经验匹配度不足很多用人单位对工作经验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对于很多的大学毕业生而言,他们缺乏与之匹配的工作经验,这样会导致他们在求职中更加困难。
3.个人素质与职业素养较差现在的用人单位更注重个人素质和职业素养,而一些毕业生却缺乏这些方面的竞争力。
例如,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是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方面,然而大一的毕业生往往在这些方面缺乏充分的准备。
4.就业观念不清有些大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就业的本质和意义,他们往往把毕业后的就业作为自己的义务或家长的责任。
这样的想法容易使他们对就业市场的真实情况缺乏足够的认知,从而导致就业难度的加大。
二、大学生就业风险的防范1.了解市场需求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必须了解当前市场需求的情况。
评估自己的专业是否符合市场需求,以避免毕业后就业问题。
2.积累工作经验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多参加实习、兼职活动等以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这样能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3.提高个人素质通过自我学习和参加各种训练,大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素质,这样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竞争力。
4.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理解就业的本质和意义,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念,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求职,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总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很多的风险,但是只要积极采取防范的措施,就能够克服这些风险,实现就业成功。
大学生就业陷阱及防范方法[合集五篇]
大学生就业陷阱及防范方法[合集五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陷阱及防范方法大学生就业陷阱及防范方法今天由我给大家讲一个有关于就业安全的话题,也就是有关于在就业的过程中,注意来自社会的一些陷阱。
下面以小故事的形式阐述这样的话题。
陷阱1 押金、保证金以及押证件一些用人单位会要求大学生支付押金,承诺交了押金后就可以上班,但之后又以人员已满等各种借口要求大学生等消息,而且拒绝返还押金,最后就没有音讯了。
有的单位收取保证金,称以此“保证”学生按要求上班,并答应在打工结束后归还,可是到结算工资的时候,保证金却不见踪影。
多见于临时促销工作中。
★防范方法:不付押金或是协议里写明押金理由一般情况下单位是不应该收押金、保证金的,如果确实要收,要问清理由,并将费用的性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归还等都写进协议中。
切记,如果数额太大则宁可放弃打工。
因为真被骗了,去诉讼会花更多的钱。
没多少经济能力的大学生只能吃哑巴亏了。
最好不要押任何证件!证件一旦流失,不法分子可能利用它来买手机等贵重物品进行诈骗或者伪造证件等不法活动。
陷阱 2 皮包公司王同学去一家开价很高的翻译公司打工,对方的办公地点看起来很正规,工作人员态度也不错,为表示自己工作的诚意,她没有提出与公司签协议,只口头商定一个月发一次工资,分500元底薪和翻译费两部分。
一个月后,王同学因故不能继续工作了,可公司却以财务有问题为由,承诺两星期后再付报酬。
半个月后,当王同学再去公司索要工资时,却发现那家公司已经不知去向。
★防范方法:通过年检鉴别“皮包”根据法律规定,两年不参加工商年检的公司,会被吊销营业执照,所以有的公司就利用这点跟大学生签订短期合同,骗取免费劳动力。
我们可以到工商局查询用人单位最近一年的年检情况。
(要带着自己的身份证并交纳一定的手续费才能查询)陷阱3 拒绝与学生签订协议书有些公司高价招聘临时促销员,但未提及要签订书面协议,如果活动结束后,厂家耍赖走人,你的劳务费无处可讨。
浅析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与防范
浅析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与防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在不断改变。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很多法律风险,如果不加以警惕和防范,很容易陷入误区和犯错。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必须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提醒自己警惕风险,做好防范措施,保障自身权益。
接下来,我们将从就业合同、薪酬保障、劳动纠纷等方面,浅析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与防范。
一、就业合同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就业合同是最基本的法律文件。
通过签订就业合同,雇主与雇员双方明确了工作内容、薪酬待遇、工作时间、福利待遇等具体要求。
很多大学生在签订合同时往往因为缺乏经验,而忽视了合同中的条款,导致自身权益受到侵害。
针对这一风险,大学生应该在签订就业合同前,仔细阅读合同内容,特别是注意条款中的附加条件、补充说明等,确保自己理解和接受。
如果发现合同中存在不合理或模糊的地方,应当主动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明确解释并协商修改。
在签订合同之前,也可以咨询相关法律专家或机构,获取专业意见和建议,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
大学生在签订就业合也要注意保留好合同的复印件或电子档案,以备日后维权之需。
二、薪酬保障薪酬问题是大学生就业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由于缺乏经验和信息,有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容易被用人单位误导或欺骗,导致薪酬权益受损。
对此,大学生要注意,在签订就业合要明确约定薪酬的发放时间、方式以及涉及到的各项福利和奖金待遇。
在工作过程中,要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确保薪酬的准时发放,并妥善保留好相关的工资条、人事档案等证据材料,以备日后维权之需。
如果遇到用人单位拖欠薪酬或以其他方式侵害薪酬权益的情况,大学生应当第一时间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或劳动仲裁委员会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劳动纠纷在工作中,劳动纠纷是大学生最容易面临的法律风险之一。
劳动纠纷的形式多种多样,涉及的问题也比较广泛,例如工资支付、工作条件、工伤赔偿等。
如果大学生不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和意识,很容易在纠纷中吃亏。
浅析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与防范
浅析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与防范一、就业法律风险现状当前,就业法律风险在大学生就业中日益突出。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用人单位欺诈招聘:企业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使大学生无法识别真伪,进而上当受骗。
2.用工合同纠纷:用人单位违反用工合同,未及时支付工资、加班费等;用人单位解除合同,或者大学生自己提出解除合同,却面临补偿金问题。
3.劳动争议缺乏维权:大学生在就业初期对法律及相关知识的缺乏,使得一些用人单位钻空子,不发工资,不交社保等,而大学生缺乏维权能力,导致劳动争议发生后权益得不到保障。
4.影响个人信用: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需要签订各种合同,如果在签订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比如说虚假陈述、拖欠租金等行为,将会影响到个人的信用记录。
1.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明确自己的权益,掌握相关法律知识,避免被哄骗和欺骗。
可以选择参加法律初级知识培训课程或者参加实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分享,以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2.自主择业,慎重选择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应该自主择业,不要被劳动力市场所吸引。
在选择用人单位时,要慎重考虑用人单位的资质、信誉及市场声誉等,可参考网络上的用人单位评估信息,准确掌握用人单位的情况。
3.加强用工合同签订、管理:大学生在劳动合同的签订及用工过程中,要仔细阅读合同内容,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尊重,并应妥善保存合同副本,以备不时之需。
4.了解个人信用记录,及时纠错:大学生要注意自己的个人信用记录的管理,定期查看个人信用报告,如果发现错误信息立即向相关部门反映,并申请纠正,避免信用记录影响就业。
5.积极参加职业培训、提高职业能力: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增强竞争力和适应力,不断拓宽技能和能力,在职业培训中避免给自己设置限制,尝试接受不同的职业选择。
6.保持合理的职业定位:大学生要注意自己的职业定位,有一定的长远规划,并尽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经验和能力的岗位和行业,避免在职业选择上犯迷糊。
三、总结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时刻警惕就业法律风险,掌握正确的应对方式和方法,防范就业法律风险,保障自身权益。
大学生防范实习就业骗局的方法与建议
大学生防范实习就业骗局的方法与建议在现代社会,实习与就业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
然而,实习和就业市场上也存在着一些骗局和陷阱。
为了帮助大学生避免实习就业骗局的伤害,本文将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保持警惕,提高意识首先,大学生应该保持警惕,并且提高警觉意识。
不轻易相信来路不明的好处,并且不要相信过分夸张或者不切实际的承诺。
在面对实习和就业机会时,要保持冷静头脑,不要被迷惑或者急于求成。
二、了解司法政策和法律法规大学生应该积极了解与劳动就业相关的司法政策和法律法规,掌握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好地判断实习和就业机会的真实性,并且在需要时寻求法律援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寻求可靠的信息渠道为了降低被骗的风险,大学生应该寻求可靠的信息渠道,获取真实、准确的实习和就业信息。
可以通过学校就业服务机构、招聘网站、职业培训机构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
同时,还可以与已经就业的前辈学长学姐进行交流,借鉴他们的经验和建议。
四、重视实习就业合同实习就业合同是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的重要文件,大学生应该对实习就业合同进行重视和认真的研究。
在签署合同之前,要仔细阅读合同内容,特别是关于工资、实习期限、职责等方面的条款。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者不明确之处,应该提出并与用人单位进行充分沟通。
不要轻易签署自己不明白或者不同意的合同。
五、参加正规的实习和培训为了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应该参加正规的实习和培训项目。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还能够结识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增加人脉资源。
同时,正规的实习和培训项目还通常会提供一些就业机会,并与可信赖的企业和机构合作。
六、学会辨别虚假宣传和陷阱为了避免被实习就业骗局所伤害,大学生应该学会辨别虚假宣传和陷阱。
一些骗局通常利用了大学生就业紧张的心理,通过夸大承诺、虚假宣传等手段诱骗大学生上当。
因此,大学生要学会分辨并警惕这些陷阱,不要轻易相信过于好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就业工作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就业工作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一、就业信息不透明
风险点:企业或机构可能不提供全面、准确的就业信息,导致劳动者对工作内容、薪酬、工作环境等方面的了解不足,产生误解或失望。
防控措施:
1.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披露制度,确保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2.在招聘过程中,明确告知工作内容、薪酬、福利待遇等信息。
3.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实,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
二、招聘过程存在歧视
风险点:招聘过程中可能存在性别、年龄、学历、经验等方面的歧视,导致部分劳动者失去平等就业的机会。
防控措施:
1.制定公平、公正的招聘标准,不因非工作因素而歧视应聘者。
2.建立公平的招聘流程,确保所有应聘者都有平等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
3.对招聘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其对公平、公正招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三、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
风险点:劳动合同的签订可能存在不规范之处,如条款不明确、内容不完整等,可能导致劳动争议的发生。
防控措施:
1.制定规范的劳动合同模板,确保合同内容明确、完整。
2.在签订合同前,双方应充分了解合同条款,确保双方权益得到保障。
3.对合同签订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四、职业安全与健康保障不足
风险点:企业或机构可能存在职业安全与健康保障不足的问题,导致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或健康问题。
防控措施:
1.建立健全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制度,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卫生。
2.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设备,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安全与健康。
3.加强安全与健康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大全5篇)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大全5篇)第一篇: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大学生兼职早已是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大一到大三的学生,总有出去闯一闯的冲动,看起来好像既能赚些钱,又能增加社会经验,但实际上除了少数成功者外,兼职大学生遭受侵权的事件屡见不鲜,而维权之路往往更是曲折难行。
因此,大学生应该进行相关法律风险防范知识的学习。
调查显示,通过同学或朋友介绍这样比较可靠的途径找到兼职的只是少数,而超过半数的学生是通过中介组织寻找兼职的,还有是通过用人单位的广告,因此,参照用人单位的广告和通过中介组织是大学生获得兼职信息的最主要来源,这样就带来了许多潜在的风险。
而作为非赢利性的学校勤工助学管理服务机构,多数仅仅提供校内岗位,在人员配备、信息的采集、甄别上没有优势,也缺乏相应的活动经费,这样就很难成为帮助学生提供招聘信息的主要途径,尽管其安全性有了提高。
总体来说,大学生在校外、社会上兼职是处于一个被动、弱势的地位。
多数做过兼职的学生都曾遇到过不同种类和程度的侵权,包括对财产权和人身权的侵害,主要是来自用人单位和中介机构的侵害。
兼职中遇到的问题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社会中介市场的混乱无序;缺乏专门法律保护大学生兼职权益;高校在此方面指导管理不足;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薄弱等等因此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一些法律知识:1、要看清楚中介机构证照是否齐全,工作人员有无佩带工作证或劳动部门统一印制的上岗证。
2、要清楚各种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
要谨防中介机构以代理招聘的名义收取押金或其它各类费用。
3、交费前要弄清楚各种服务项目的内容,求职者与职介所签订服务协议,应写明要求的工作岗位、劳动报酬、工作条件、服务期限等,以免协议不明引起纠纷。
缴纳费用要有收据,并注意保存,不要将收据轻易交给他人。
由于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双方当事人在劳动相关法规知识和法律知识上掌握程度的不平等,求职者明显处于劣势,因此求职者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下面的事项:1、不能与用人单位简单地达成口头用工协议合同,因为一旦日后求职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利益纠纷后,用人单位可以随意对待求职者,而求职者本人因无字据为证,只能承受可能发生的一切损失。
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与防范
⼤学⽣就业法律风险与防范⼤学⽣就业法律风险及防范⾼校毕业⽣就业风险的原因是多⽅⾯的,从社会⼤环境的⾓度来说,就是整体就业环境风险,从个⼈的⾓度来看就是个⼈就业能⼒风险,从就业所涉及到的社会关系出发就是社会就业关系风险。
规避⼤学⽣就业风险的⽅法与途径有很多很多,但是宗旨就是提升⼤学⽣社会存在的幸福感和⾃我价值得以实现的满意度。
合理的规避⼤学⽣的就业风险,需要政府、社会、⾼校和⼤学⽣本⼈的共同努⼒。
也只有通过多⽅⾯、综合的治理,才能最终解决⼤学⽣就业难的问题。
⼏年来,我国的⾼教事业不断发展。
随着⾼校毕业⽣的就业⽅式⼰经由“国家统⼀分配”向着“双向选择、⾃主择业、逐步⾛向市场”的⽅向转化。
当然,从其意义上看,这对⼤学⽣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都是有好处的。
但是社会的改变必然会带来⼀些⽭盾与问题,当代⼤学⽣对于就业求职其中的法律问题意识的薄弱,对其解决⽅法的缺乏。
致使⼤学⽣会⾯对很多求职问题,但往往只是忍⽓吞声,不敢更不会⽤法律的武器去保护⾃⼰应有的权利。
中国的⼤学⽣因国务院的扩招政策,增长速度已达到前所未有的快速,2016年的⼤学毕业⽣据估计将达到780万的前所未有的⼈数。
这么多⼈数所带来的就业问题不能被忽视,本⽂将从⼤学⽣⾯对求职会出现的法律问题与解决办法进⾏谈论。
⼀.⼤学⽣⾯临的⼏种常见就业法律问题1.关于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的问题其⼀,毕业⽣不能按约定履⾏就业协议。
就业协议实质上是⼀种就业合同或⽤⼈合同,是供需双⽅录⽤与被录⽤关系的法律依据,双⽅必须严格遵守协议内容,履⾏合同义务。
但是在实际就业过程中,违约现象却屡屡发⽣,如,毕业⽣同时与多家⽤⼈单位签约,最终只能履⾏⼀份协议⽽造成违约;因出国、考取研究⽣、公务员或参军、选⼲等造成就业协议不能履⾏⽽构成违约。
其根本原因是毕业⽣对于其法律⽅⾯了解的不深⼊。
其⼆,就业单位拒绝签署劳动合同甚⾄是就业协议。
毕业⽣到⽤⼈单位报到后,三⽅协议即告终⽌,此时⽤⼈单位会与其签订⼀份正式的劳合同。
浅析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与防范
浅析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与防范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变得越来越严峻。
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也愈发凸显。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1.就业歧视: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面临着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等各种形式的就业歧视。
国家已经明确禁止各种形式的歧视行为,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问题还是经常出现。
2.劳动合同的风险: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双方可能因为对劳动法规不熟悉而存在误解或忽略某些要点。
此外,也有用人单位为了规避一些风险,可能会采取一些合同条款与劳动法规不符合的方式。
3.薪资和社保问题:薪资和社保问题一直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重点关注点。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可以通过明确约定福利待遇、加班工资、社保等方面的具体规定来避免可能出现的纠纷。
4.合同违约风险:由于各种原因,用人单位或员工可能会存在解除合同、违约等问题。
特别是在用人单位经营困难、员工辞职等情况下,可能会采取一些不规范的解决方式,导致双方产生争议。
1.了解相关法规:了解相关法规对于规避就业风险十分重要,这可以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来实现。
此外,也可以借助专业律师或人力资源机构等专业机构来获取相关信息。
2.谨慎合同签订: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双方应仔细了解合同条款,不要忽略任何细节,尤其是一些通常被忽略的条款。
另外,签订合同时应遵守诚信原则,避免违法行为。
3.维护自身权益:如果出现违法行为,应尽早维护自身权益。
可以通过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申请调解、提起诉讼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
4.务实就业心态:大学生应具备务实的就业心态,不要轻信一些虚假广告、招聘诈骗行为。
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式,避免盲目跟风。
总之,防范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和实践的过程。
只有通过了解法律法规、谨慎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自身权益、保持务实的就业态度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规避就业风险,实现良好的就业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及防范
高校毕业生就业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大环境的角度来说,就是整体就业环境风险,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就是个人就业能力风险,从就业所涉及到的社会关系出发就是社会就业关系风险。
规避大学生就业风险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很多,但是宗旨就是提升大学生社会存在的幸福感和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满意度。
合理的规避大学生的就业风险,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和大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也只有通过多方面、综合的治理,才能最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几年来,我国的高教事业不断发展。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式己经由“国家统一分配”向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逐步走向市场”的方向转化。
当然,从其意义上看,这对大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都是有好处的。
但是社会的改变必然会带来一些矛盾与问题,当代大学生对于就业求职其中的法律问题意识的薄弱,对其解决方法的缺乏。
致使大学生会面对很多求职问题,但往往只是忍气吞声,不敢更不会用法律的武器去保护自己应有的权利。
中国的大学生因国务院的扩招政策,增长速度已达到前所未有的快速,2016年的大学毕业生据估计将达到780万的前所未有的人数。
这么多人数所带来的就业问题不能被忽视,本文将从大学生面对求职会出现的法律问题与解决办法进行谈论。
一.大学生面临的几种常见就业法律问题
1.关于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的问题
其一,毕业生不能按约定履行就业协议。
就业协议实质上是一种
就业合同或用人合同,是供需双方录用与被录用关系的法律依据,双方必须严格遵守协议内容,履行合同义务。
但是在实际就业过程中,违约现象却屡屡发生,如,毕业生同时与多家用人单位签约,最终只能履行一份协议而造成违约;因出国、考取研究生、公务员或参军、选干等造成就业协议不能履行而构成违约。
其根本原因是毕业生对于其法律方面了解的不深入。
其二,就业单位拒绝签署劳动合同甚至是就业协议。
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三方协议即告终止,此时用人单位会与其签订一份正式的劳合同。
依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有: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合同中止条件、违约责任等。
合同签订之后,双方即正式确定了劳动关系。
还有的公司会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签订“一边倒劳动合同”,即合同中主要规定劳动者的义务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很少规定用人单位的义务和劳动者的权利。
例如与求职者约定诸如“工伤概不负责”的条款或要求求职者写下“保证书”逃避责任。
剥夺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甚至有侮辱、体罚等侵犯人身权的“卖身合同”,等等。
但在现实之中,毕业生毕竟供大于求,就业单位会以职位为要挟或以高工资去诱惑。
一些大学生或是因为法律意识淡薄,或是害怕失去职位,往往就范。
2.大学生求职时面临的用人单位的歧视现象
其一是性别歧视。
性别歧视往往发生在女性身上,因为一些就有的观念,或是因为女性先天的因素。
就业单位往往会重男轻女,不
招生女性或是待遇很低,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剥夺了女大学生工作的权利。
其二是对地域对学校的歧视。
某些就业单位不招收某某地方某某大学的毕业生。
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往往会自认倒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就业权利被剥夺,更不会用法律的武器去保护自己。
3.利用试用期来骗取劳动力
有一些用人单位会利用大学生分不清试用期与见习期,使大学生工作很长的试用期,在这段时间内,付很少的工资。
但在试用期快到到了的时候,找种种理由解雇大学生。
有很多大学生被骗,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当然,用人单位的做法是明显违反劳动法的。
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
《劳动法》中关于试用期的长短是这样规定的: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十五日;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三十日;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十日;劳动合同期限在两年以上的,试用期也不得超过六个月。
4.理由大学求职心切骗取金钱或诱人犯罪
一些非法用人单位以招聘录用之名,向求职者索要“风险金”、“保证金”、“培训费”、“押金”等,利用求职者急于求职的心理骗取钱财。
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包括押金或保证金)。
所以,那些任职初期需要先缴各种名目费用的公司是不合法的。
如果招聘者夸夸其谈,反复强调招聘职位轻轻松松赚大钱,很有可能是在引诱你加入传销、色情等及其他非法机构。
大学生要明白,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一旦误入
陷阱可能就无法自拔了。
5.招聘时言不符实
一些公司为了吸引求职者,常常粉饰职位信息:比如说招聘经理助理、部门经理、业务代表、商务代表等,其实就是业务员、保险代理人等。
这些公司经常以高薪为诱饵,迫使应聘者立刻签订合同,并以约定高额违约金的方式,千方百计套牢求职者。
偶比如有一些企业以声称实行“低工资高奖金”的制度,然后利用各种理由,使求职者永远也拿不到高奖金,只能拿那可怜的低工资。
求职者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应聘者应当放下面子,不清楚的地方要问明白、谈清楚。
比方说,一年是发十二个月薪还是发十三个月薪?试用期待遇如何?试用时间多长?加班时间费用如何计算?其次最好能将上述内容写进劳动合同。
8.利用简历骗取资料或创意
通过收取求职简历,形成大量的个人信息,出售给企业作为销售信息。
大学生要注意当对方要求你提供奇怪的证明材料时一定要多想想,不要向根本不知底细的“招聘单位”透露任何个人隐私信息,一旦发现侵权迹象应当立即报案。
还有的招聘单位会要求大学生提交一个某某的创意,其实是为了减少开支,剽窃创意。
所以,大学生要跟招聘公司提前确定后版权问题。
二.面对这些问题应当采取的措施
1.高校应加强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
要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
切实改变教用脱节的现状,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高校和教师应当想方设法与实践相结合,要经常考虑这样一些问题:我们所传授的知识到底有何用?如何与市场接轨?哪些单位或职位有用?社会需求怎样?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我们培养的学生与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否相符,差距在哪里?怎样去改进?即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建立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模式,这样既可以有效防止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落入各种陷阱,又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教用脱节的现象。
最终要的是,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高校要进一步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求职教育,可行的办法有:针对毕业生开设《劳动法》、《合同法》等选修课;选派包括法律、人力资源管理在内的专业人才充实到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以确保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同时,学校就业指导机构要选编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学生阅读,如《劳动法》、《合同法》、常见的就业陷阱案例等,使违法企业的伎俩被学生所知。
2.大学生自己要有法律意思,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护自己的权益毕业生应该增强法律意识。
如果遭遇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要勇于说不。
遭遇骗子时,不要怕,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勇有谋,无法对付时,及时报案,及时将违法分子绳之以法。
对招聘单位的实际情况要了解清楚,做到知己知彼,可以通过熟人去打听招聘单位的情况,或者通过工商部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途径核实单位的真实性。
此外,高校要通过各种渠道对单位进行实地考察,以摸清招聘单位的发展前景。
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一定不能怕麻烦,要仔细观察,一条条
的看。
哪里不懂就要方向面子去问
3.社会各界应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针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政府各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规和政策,规范就业市场,做到有法可依。
同时,注意发挥由各级政府部门的就业场所和人才交流中心的主体作用,对进入招聘场所和人才交流中心的用人单位进行必要的事前资格审核,防患于未然。
建立奖惩制度,对那些诚实守信、遵章守纪的用人单位给予奖励;对行为不轨、设置招聘陷阱的用人单位,给予必要惩戒。
要注意发挥新闻媒体正面宣传和监督作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