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加中药结合方法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观察

针灸加中药结合方法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观察

针灸加中药结合方法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2-06T09:03:58.1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9期供稿作者:李振东1 孙红杨2

[导读] 顽主穴:三阴交、关元、气海、中极、夜尿点、肾俞、足三里。

李振东1 孙红杨2(1内蒙古宁城县八里罕卫生院 024200;2内蒙古宁城县医院 024200)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398-02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用针灸和中药结合的方法,更有效的治疗小儿遗尿。方法回顾我院中医科2005年5月至2008年4月对收治的小儿儿遗尿病例98例,1-12岁小儿遗尿患者采用针灸和中药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98例中经7-9天治愈的51例,9-15天治愈的28例,15-20天治愈的19例。结论通过针灸与中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提高了小儿遗尿的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

【关键词】针药小儿遗尿

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古人对此病证就有论述,《灵枢·九针》曰:“膀胱不约为遗尿”。《诸病源候论》明确指出:“肾主水,肾气下通于阴。小便者,水液之余也。膀胱为津液之府,即冷气衰弱,不能约水,故遗尿也。”由此可见,遗尿发病与肾和膀胱有密切关系,不论是小儿肾气不足,下元虚寒;或病后体弱,肺脾气虚,上虚不能治下;以及肝经湿热,火热内迫均可导致膀胱失约而发为遗尿。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98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12岁,平均年龄8岁,病程最长的为5年,最短为3个月。治疗标准:本病以随访3个月以上不遗尿者为痊愈。98例中分:肾气不足型48例,脾肺气虚型31例,肝经湿热型19例。

1.2典型病例

1)王某,男,10岁,自述睡中遗尿三年余,夜2-3次,量较多,经中西药治疗未见好转。现患儿面色晄白,腰膝酸软无力,恶寒肢冷,舌淡,脉沉无力。

辨证:此患儿素体虚弱,肾气不足,下元虚冷,致闭藏失职,膀胱失其温养而气化功能失调,不能制约水道而发病。治则:温补肾阳,固摄下元。

针刺:三阴交、关元、气海、中极、肾俞、委中,每隔日进行治疗,每次留针15分钟后,再刺夜尿点(此穴在掌面小指第二关节横纹中点处)一次。

方药及用法:鸡内金10克、桑螵蛸2克、菟丝子9克、巴戟肉10克、川附子2克、淫羊藿10克,水煎服。隔日一剂,引用鸡肠一具,洗净用滑石粉炒存性研成细面,每次冲服2克,日服二次,该患服药三剂,针刺三次,上述症状全部消失,一年后随访未复发。 2)张某某,女,9岁,自述一年前患感冒痊愈后,每于睡中遗尿,经中西医治疗无明显好转,近又因感冒而遗尿加重。嗜睡,体倦乏力,饮食欠佳,大便稀薄,面白无华,舌质淡苔白,脉缓无力。

辨证:由于患儿长期营养不良,化源不足,而致肺脾气虚。脾气虚而运化失职,水无所制;肺气虚则治节不行,决渎失司。脾肺气虚则上虚不能治下,致使水道约束无权而遗尿。肺气虚则易外感寒邪,外感复愈使肺通调水道之功失职,使遗尿加重。

治则:健脾益气固涩。

针刺:神门、三阴交、关元、气海、中极、足三里穴,隔日一次,得气后留针15分钟,然后再刺夜尿点穴一次。方药及用法:菖蒲5克、红人参5克、炙芪10克、白术10克、山药10克、枸杞子10克、乌药10克、韭菜籽(炒)9克,炙甘草5克、寸冬10克、五味子4克,水煎服。隔日一剂。引用鸡肠一具,洗净用滑石粉炒存性研细面,每次冲服2克,日服二次。该患者服药一剂,针刺一次后,遗尿症状明显减轻,其它随症也均好转,服药四剂,针刺四次上述症状消失,即告痊愈。六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2 结果

98例中经7-9天治愈的51例,9-15天治愈的28例,7-14天治愈的19例。

3 讨论

(1)针前要做好患儿的思想工作,消除患儿紧张情绪,使其很好配合治疗。

(2)针刺时要根据患儿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轻重而决定进针的浅深、手法的强弱及留针,进针后以得气为最佳。(3)针刺遗尿的常用穴位

主穴:三阴交、关元、气海、中极、夜尿点、肾俞、足三里。配穴:合谷、百会、人中、神门、委中、承山。(4)治疗时间以七日为一疗程,一般能坚持治疗1-2个疗程者均可治愈。

中药结合针灸治胃瘫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c15476207.html, 中药结合针灸治胃瘫 作者:刘宁春 来源:《祝您健康》2012年第10期 张先生是一位胃癌患者,医生给他做了“胃大部切除术”,切除了癌症。但是术后半个月,腹胀难忍,时有恶心、呕吐症状。为给胃肠减压,每日可引流出黄绿色消化液体600毫升左右,十分痛苦。医生诊断他是“胃排空延迟症”,也称为“胃瘫”。 胃癌及各种腹部疾病的病人在接受手术后,经常会发生胃肠动力紊乱综合征。可导致胃排空延缓,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称为“胃排空延迟症”,即“胃瘫”。腹部肿瘤特别是胃癌、食管癌、胰腺癌、结肠癌等术后最易发生“胃瘫”。 呕吐为“胃瘫”的主要表现,日夜均可发生,一天一至数次。呕吐物常为宿食,一般不含胆汁。上腹饱胀和疼痛亦多见。腹痛可为钝痛、绞痛或烧灼痛。呕吐后症状可以暂时获得缓解。急性患者可致脱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慢性患者则可有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严重或长期呕吐者,因胃酸和钾离子的大量丢失,可引起碱中毒,并致手足抽搐。 治疗胃潴留的常规方法包括,一般治疗给予少渣饮食,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输液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对症治疗,给予胃复安、吗丁啉等促进胃动力药物。 中医治疗,根据手术后胃瘫病人的病情虚实,胃潴留时的舌象、脉象进行辨证施治。针灸采用补泻手法,选取曲池、内关、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10余个腧穴,并配合电针予以一定强度的刺激。在此基础上,针对病人的不同症状,辨证的分为脾胃瘀滞、胃气上逆、气滞血瘀、气血不足等多种证型,调配不同中药进行口服,改善胃瘫症状。 张先生经过针灸和中药汤剂治疗半个多月,胃气逐渐通畅,病、呕、胀症状也明显改善,顺利拔除胃肠减压管。终于在术后1个月,重新品尝到久违的饭莱。

手术配合内服中药疗法治疗狭窄性腱鞘炎(附 60例报告)

手术配合内服中药疗法治疗狭窄性腱鞘炎(附 60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5-10-26T15:45:24.7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4期作者:吕宇航[导读] 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浙江绍兴 312000 手术疗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是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有效医疗方法。 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疗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方法:对60例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者使用手术疗法,结合本院自拟消炎活血汤内服,结果:术后随访,所有患者拇指弹响感均消失,活动好转。结论:手术疗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是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有效医疗方法。 关键词:腱鞘炎;手术;中药治疗 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是手外科的常见病,多见于长期从事家务劳动的中老年妇女,及手工艺劳动者,临床常见症状为患指的疼痛,掌指关节活动受限,强行活动伴有弹响感,故又称“弹响指”,本科室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间用手术配合中药汤剂内服治疗60例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0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1岁~80岁,平均年龄47岁,先天性幼儿患者9例,外伤后引起该病患者7例,无明显诱因成年患者44例,平均发病时间2月。 1.2手术方法 指根麻醉成功后,患者仰卧位,患肢外展,常规消毒铺巾上止血带。取患指掌指关节处掌横纹近端1mm处做平行掌横纹切口,长约2cm,蚊式钳分开皮下组织,暴露卡压的屈肌腱鞘,用手术刀直行切开,直至肌腱完全松解,嘱患者活动患指,可见患指活动明显好转,弹响感消失,PVP-I棉球消毒切口后,缝合皮肤。 1.3术后处理 予本院自拟消炎活血汤口服:制乳香12g,桃仁15g,山药18g,水蛭6g,鹿衔草12g,金莲花9g,车前子15g,枳壳12g,制没药12g,皂角刺12g,炒白术12g,生薏苡仁30g,伸筋草12g,穿山甲3g,炒麦芽15g,生甘草10g,三七花5g。上方共7剂,每日一剂,由药房水煎后送至患者带回,分上下午口服。余无特殊处置,术后第二日患者即可出院,嘱其隔日门诊复查换药,术后两周拆线。 2 结果 60例内有5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8月),所有随访患者均不再有患指弹响感,患指活动明显好转,拆线后已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优良率100%,有2例患者出现患指一侧感觉稍麻木,持续数月后渐自愈。 3 讨论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腱鞘炎属于“痹症”一种,是为“筋脉痹”。除了小儿患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筋脉发育异常引起本病外,成人的发病,多因长期劳作,肢体筋肉、关节过度的负重及活动,或筋脉外伤之后,失于保养,使相关经筋慢性损伤引起,中老年女性,因常常在家操劳家务,手指活动单调而繁琐,其中多有拖地板,拎水桶,拧衣服等频繁累及拇指屈肌腱的动作,久之易发本病。 3.1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腱鞘炎的发生与其独特的解剖结构有关。腱鞘和指骨形成了弹性极小的“骨-纤维性隧道”,这个隧道像套管一样套在肌腱上,正常肌肉活动时,肌腱可以在其内自由滑动。[1]外伤引起的肌腱、腱鞘、骨膜受伤,骨膜充血水肿,或是反复的活动,引起肌腱与腱鞘过度摩擦,使腱鞘局部充血、水肿、增厚,都会造成腱鞘内局部狭窄,卡压肌腱。 3.2治疗方面,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都有各自治疗办法,如传统医学使用活血散瘀,祛风除湿的中药熏洗,或小针刀治疗,而现代医学则用“扶他林”等药物外用,以消除水肿,抗炎止痛,或用局部封闭疗法等等。 但无论是祖国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在保守治疗方面都有其不足之处,外洗的中草药需患者自煎,煎药过程复杂繁琐,且需要较长时间等待,较难适应现在紧凑的生活节奏。小针刀治疗该病在临床运用较为广泛,但针刀操作都不是在直视下进行的,如果对病变局部相关解剖不是很熟悉,或者操作方法不当,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曾有学者研究发现,不当的针刀治疗会造成肌腱断裂、术后肌腱严重粘连和周围神经损伤,以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2] 3.3 现代医学方面,外用药物使用方便,但由于患者常常对该病的重视不足,症状一见改善即恢复原来的劳动,导致该病迁延不愈,再来就诊时病情已严重,这时保守治疗已无明显效果,局部封闭疗法对于患者症状改善较为迅速,其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复发率较高,治疗时消毒不彻底引起患指感染的个体亦不在少数,甚至有报道称局部封闭治疗会导致患指坏死。[3]与这些治疗方法相比,手术治疗狭窄性腱鞘炎,是在直视下切开缩窄的腱鞘,从根本上去除病因,可将屈肌腱彻底松懈,见效较快,术毕患者即能感觉患指活动受限症状明显改善,另外,该类手术在局麻下即可进行,手术方式简单,切口较小,创伤有限,一般术后第二天患者即可出院,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而手上包裹的纱布也会提示患者及家属注意保护患手,不参加家务劳动,避免该病复发。 术后服用消炎活血汤,其中乳香、没药、水蛭、桃仁、穿山甲活血散结,消肿止痛,鹿衔草、车前子、枳壳、伸筋草、皂角刺祛风湿,通经络,滑利关节,山药、白术、麦芽、薏苡仁、甘草补益脾胃,使气血生化有源,有补气养血,促进创口愈合之效,甘草并有调和诸药之功。三七花、金莲花清热凉血,使全方不致温燥太过,活血不耗血。全方共奏活血补血,舒筋活络之功,能极大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因此,用现代医学内手术疗法去除弹响指的病因,配合内服传统医学里的中药顺筋通络,充养气血,是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有效方法。 手术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注意事项:1、切口应贴近掌指关节横纹,但不宜在横纹处做切口,以免后期横纹处瘢痕形成,影响关节活动。2、手术视野要暴露清楚,但暴露视野时不宜用刀片锐性分离组织,避免伤及附近的指神经及腱鞘内屈肌腱。3、术后第一次包扎宜加压包扎,以减少术区出血,避免后期肌腱粘连,影响患指活动。

针灸配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针灸中药治疗糖尿病 金昌市人民医院针灸科王凤玲 糖尿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常易并发多种急、慢性合并症。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我国对糖尿病的认识最早,成书于公元前5-4世纪的《黄帝内经》中。 总之,其发病原因有时是单一的因素,有时是数种因素的综合。 1.先天禀赋不足、脏气虚弱; 2.饮食不节,积热伤津; 3.情志失调,郁火伤阴; 4. 房劳过度,肾精亏损; 5. 过服温燥药物,耗伤阴津; 6. 其它因素。 糖尿病中医药的治疗 一、针刺治疗 主穴:脾俞、膈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 辨证分型配穴:1、气阴两虚型:少府、心俞、太渊、肺俞、鱼际。2、胃热阴虚型:胃俞、内庭。3、肾阴亏损型:肾俞、太溪、肝俞、太冲。胰俞为治疗上、中、下三消经验穴。 针刺方法以缓慢捻转,中度刺激平补平泻法,每日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间隔3~5日。 二、拔罐治疗 取穴:背俞穴(肺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等。令患者俯卧位,玻璃罐或用真空拔罐器吸拔。留罐5 分钟起罐,(注:

留罐时间一定短)。隔日治疗1 次,10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一般须治疗3 个疗程。 三、灸法选穴。 灸法治疗糖尿病常用穴位有:关元、气海。 灸法:雀啄法,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十次一疗程。注意:不可烫伤。 四、耳穴贴压 选穴:胰、内分泌、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胆、肾、脾、肺、缘中、屏间、交感、下屏尖、三焦。隔5天,交替另一侧耳朵。两月一疗程。 五、中药治疗 1. 胃热阴虚型

症状:烦渴多饮,多食而瘦,口干舌燥,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有力。 治则:清热和胃,养阴生津。 用药:花粉,麦冬、玄参、玉竹,生地、生石膏,川黄连,石斛、葛根、丹皮、知母。 若大便干燥加大黄、黄芩;口渴烦饮加北沙参,枇杷叶;心热烦躁者加石莲子。 2.气阴两虚型 症状:口渴多饮,五心烦热,小便频数,尿如脂膏,气短乏力,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则:益气养阴,健脾补肾。 用药:花粉、生地、山萸肉、黄芪、淮山药,麦冬、天冬,知母,泽泻、丹皮、茯苓、鸡内金、萆薢、蛤蚧,黄柏。若口渴加生石膏;五心烦热加地骨皮、玄参。 3.肾阴亏损型 症状:烦渴多饮,多食消瘦,小便频数,尿浑如膏,腰膝疲软,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沉细。 治则:滋阴补肾。 用药;熟地,人参、杞果、山萸肉、天门冬、花粉、生黄芪。 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六、临床常见的并发症有 胸痹胸痛(心血管病、冠心病);

牵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5例

牵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5例 目的:探讨牵引配合中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取牵引配合中药方法对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愈26例,好转4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结论:牵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农村一种常见多发病,以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为特点,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1]。笔者运用牵引配合中药治疗该病75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75例,男43例,女3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3岁,平均40.5岁;病程最短7 d,最长5个月,平均1.5个月;病变部位L4~L5有22例,L5~S1有43例,L3~L4有10例,其中左侧40例,右侧30例,中央型5例。 1.2诊断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2]:(1)病史:腰部扭伤史或腰部损伤史;(2)症状:腰及下肢疼痛麻木或放射性疼痛;(3)体征:腰部活动受限或行动困难,脊柱侧弯,直腿抬高实验阳性,下肢感觉异常,肌肉萎缩,肌力减弱;(4)影像检查:X线摄片、CT、MRI等异常征象与临床表现相符。 1.3治疗方法 1.3.1牵引治疗期间需卧硬板床休息,禁止从事重体力活动,避免不正确的弯腰动作,就餐及大小便可以下床,并要求做腰围固定。牵引均采用腰椎牵引床纵行牵引,牵引重量视患者体重而定,首次牵引一般是患者体重的1/2或者先轻后重,体质虚弱或女性可适当减轻重量,牵引后需在牵引床上休息2~5 min。1次/d,每次持续牵引30 min,15 d为一疗程。 1.3.2辨证治疗(1)血瘀气滞型:有明显腰部外伤史,腰痛并放射至下肢,麻木疼痛,腰腿痛如锥刺,固定不移,活动受限,行走困难,脉弦、舌质红或有瘀点。治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药用红花10 g、地龙15 g、秦归15 g、川芎15 g、赤芍15 g、鸡血藤30 g、续断15 g、骨碎补15 g、威灵仙15 g、乳香10 g、没药10 g、香附15 g。1剂/2 d,日服3次,每服150~200 ml,15 d为一疗程; (2)外邪侵袭型:有腰部外伤史,伤后失治或感受风寒湿邪,腰腿痛点广泛,遇冷加重,得热减轻,伸腰困难,舌淡苔白。治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药用桂枝15 g、赤芍15 g、秦归15 g、鸡血藤30 g、伸筋草15 g、续断15 g、附片15 g、防己15 g、木瓜15 g。1剂/2 d,日服3次,每服150~200 ml,15 d为一疗程,服药期间忌生冷豆类食物;(3)肝肾虚损型:平素体虚精亏,又因腰部外伤而至,腰痛以酸痛为主,肢体屈伸不利,下肢无力,伴有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沉细。治以滋肝补肾,活血通络。药用熟地30 g、肉桂10 g、骨碎补15 g、牛膝15 g、鹿胶15 g、麻黄5 g、丹参15 g、威灵仙15 g、白芥子15 g、炮姜炭15 g、甘草10 g,肾阳虚者加补骨脂15 g、杜仲15 g、菟丝子15 g,肾阴虚者加寄生15 g、枸杞15 g。1剂/2 d,日服3次,每服150~200 ml,15 d为一疗程。 1.4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腰腿痛症状消失,直腿能抬高70°以上,能恢复正常工作;好转:腰腿痛症状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腰腿痛症状无明显改善。 2结果

分析手术配合中医治疗骨折的疗效

分析手术配合中医治疗骨折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6-08-07T13:54:43.69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作者:李兴政[导读] 手术配合中医治疗可以加快钙盐的沉积,增强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进而促进骨折的愈合并有利于术后恢复. 海伦市中医院 152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配合中医治疗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骨折患者11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试验组采取手术配合中医治疗的方案,对照组直接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钙、磷及碱性磷酸酶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的有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钙 和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均高于治疗前,血清中磷的含量低于治疗前,试验组指标变化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配合中医治疗可以加快钙盐的沉积,增强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进而促进骨折的愈合并有利于术后恢复,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关键词:手术;中医治疗;骨折;疗效分析;预后骨折在临床外科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障碍等。大量临床资料显示,当发生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或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时,如若不及时采取恰当的治疗手段,将会发生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影响患者日后的正常生活[1]。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并结合相应一系列的康复训练,除此之外,近年临床上还采取手术配合中医治疗骨折。现我院针对收治的骨折患者112例进行研究,分析手术配合中医治疗骨折的疗效及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骨折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我院确诊,并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试验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40.1±2.8)岁。对照组32例,女24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41.8±2.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 2.1 试验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检查,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其中医药方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以活血化瘀为主,具体为:地龙12 g、僵蚕12 g、木通14 g、当归10 g、田七7 g、车前草10 g、穿山甲珠10 g,手术前1周开始服用。中期以疗养活血为主,具体为:熟地10 g、当归10 g、生地黄12 g、红花14 g、丹皮12 g、牛膝15 g、芍药10 g,手术结束当天开始服用。晚期以滋养补益为主,具体为:山药12 g、泽泻12 g、熟地黄15 g、茯苓15 g、丹皮10 g,术后10天开始服用。均为1剂/2 d,1次/d,连续服用2周。 1.2.2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取手术治疗,给予清创处理后行复位固定术,连续使用抗生素1周。复位固定操作时,于开放创口直视下将骨折进行复位,根据不同骨折类型给予加压钢板固定术、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单臂外固定术等,期间避免将骨折两段骨膜分离,术后给予常规康复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钙、磷及碱性磷酸酶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的有效情况,治疗情况分为:治愈:治疗2个月后,X线显示骨折处已愈合,骨折处可正常活动,无异常活动和并发症。有效:骨折已愈合,短时间内可正常活动。无效:骨折处虽已复位但仍旧不能正常活动,出现并发症[2]。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中各指标变化情况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钙和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血清中磷的含量低于治疗前,试验组变化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9%(P<0.05)。 3 讨论 骨折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但是如果未将患者的病情控制在手术指征范围内,会影响手术的疗效,严重者会出现骨折处骨不连、局部畸形、关节不牢、关节畸形等并发症。故而,在手术治疗时配合服用相应的中医治疗较为有效[3]。患者术后易出现骨折处肿胀、气血阻滞、伤口愈合延迟等症状,早期使用活血化瘀类的中药可以消肿、止痛,预防并减轻皮肤的坏死和伤口的感染,方便手术治疗。中期使用疗养活血中药,一定程度上减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恢复。晚期使用滋养补益药方,进一步促进患者预后恢复,提高患者的体质[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血清中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的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治疗配合中医治疗可以促进血清中钙盐的含量,增强酶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骨折的愈合,在恢复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手术配合中医治疗与单独使用手术治疗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术后恢复。(2)一定程度上在术前将患者的病情控制在相对范围内,有利于进行手术。综上所述,手术配合中医治疗可以加快钙盐的沉积,增强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进而促进骨折的愈合并有利于术后恢复,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跟骨骨刺临床观察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跟骨骨刺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7-10-19T09:16:22.70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7期作者:苏文明 [导读] 在跟骨骨刺患者的治疗中针灸结合中药方式治疗具有疼痛较小以及起效速度快等多种优势,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新疆昌吉市松龄中医医院 831100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跟骨骨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跟骨骨刺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各4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理疗结合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49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51%,实验组49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5.92%,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跟骨骨刺患者的治疗中针灸结合中药方式治疗具有疼痛较小以及起效速度快等多种优势,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结合中药;理疗结合西药;跟骨骨刺;临床治疗效果 在骨科临床中跟骨骨刺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疑难病症,患者一旦患病会产生足跟部疼痛、在步行时疼痛加重等临床表现[1]。因为牵拉跟骨结节骨膜上的腱膜造成了患者出现足跟疼痛的现象,患者在患病初期主要表现为足跟酸麻,在行走过程中有明显疼痛,因此跟骨骨刺疾病在治疗上具有较高的难度,并且伴随着病情的反复[2]。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跟骨骨刺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理疗结合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跟骨骨刺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各49例。其中男性患者人数为47例,女性患者人数为51例,年龄在45—67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5.23±6.81)岁,病程为20d—3年,平均病程为(2.32±0.58)年,两组患者均符合跟骨骨刺临床治疗标准。所有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均为足跟疼痛、行走过程中疼痛加重,并且痛点均为跟骨下方以及跟骨内侧位置。经过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理疗结合西药治疗,患者口服布洛芬,每天两次,与此同时给予患者理疗一次,40min/d;实验组患者实施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穴位选择为太冲穴、足三里穴、昆仑穴、太溪穴、三阴交以及照海穴等穴位,使用平补平泻手法,结合艾灸治疗,注意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烫伤情况,留针1h,针灸一天一次。中药选择外洗处方,其中包含了牛膝15g、细辛15g、独活20g、络石藤20g、续断15g、鸡血藤20g、威灵仙15g、透骨草30g、伸筋草30g。严格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科学合理的治疗,先进行熏蒸,当温度降低到50摄氏度时将患者足部放入药水中浸泡,时间为20min,一天1—2次的中药外洗。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的实际治疗情况,将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足跟的疼痛症状消失,没有复发迹象;有效:患者足跟疼痛得到有效改善,短期内没有复发迹象;无效:患者足跟疼痛症状没有发生改变,或出现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49例患者治疗显效人数为14例(28.57%),有效人数为23例(46.94%),无效人数为12例(24.49%),治疗总有效率为(75.51%);实验组49例患者治疗显效人数为30例(61.23%),有效人数为17例(34.69%),无效人数为2例(4.08%),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跟骨骨刺疾病主要是因为跖腱膜以及跟骨结节上的韧带出现不断骨化与钙化的现象导致,跟骨结节处上的骨刺方向都是朝向足前指向足尖部,是跖腱膜与韧带的附着点[3]。跟骨骨刺的形成主要因为患者的韧带腱膜挛缩,而造成了韧带腱膜纤维遭到一定程度上的撕裂,人体的防御系统保护其不被拉断,而推动附着点出现了相应的骨化与钙化,从而形成了骨刺[4]。对于跟骨骨刺的治疗通过中药外洗的方式能够促进患者足部的血液循环,进一步促进炎症的吸收并实现足部水肿的消失,患者的疼痛因此得到了减轻或者消除[5]。针灸能够起到舒筋活络、健脾益肾、行气活血、软化骨刺以及消肿散结的功效,因此使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跟骨骨刺,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6]。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跟骨骨刺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理疗结合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51%,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在跟骨骨刺患者的治疗中针灸结合中药方式治疗具有疼痛较小以及起效速度快等多种优势,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雪峰,黄倩,刘洋.中药熏洗结合西药封闭治疗跟骨骨刺综合征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05:438-439.[2017-08-17]. [2]彭美芳.温针灸结合中药汤剂内服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2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07:68-69.[2017-08-17]. [3]齐凤军,夏杨,刘建民.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卵巢囊肿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05:56-57.[2017-08-17]. [4]贾海鹏,卢添娇,上官洁琼,潘冠文.温针灸结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02:189-191.(2016-02-20) [2017-08-17]. [5]郭建斌,李涛,马晓东.针灸结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70例临床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11:1305-1307.[2017-08-17]. [6]周一敏.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42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15:53.[2017-08-17].

中药结合针灸与中药治疗不寐的临床分析

中药结合针灸与中药治疗不寐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11-28T10:51:58.03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6年7月第7期作者:胡远学1 肖彤2 [导读] 经统计学显示,两组的疗效有着显著的差异,针药结合组的疗效更优于中药组。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乔口镇卫生院 410215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结合针灸治疗不寐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和中药组各50例。以10d为一疗程,休息3d,在进行下一疗程,三个疗程后再观察疗效。结果针药结合组50例中,痊愈21例,显效30例,有效4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中药组50例中,痊愈16例,显效23例,有效4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结论经统计学显示,两组的疗效有着显著的差异,针药结合组的疗效更优于中药组。中药结合针灸对治疗不寐有一定的优越性。 【关键字】不寐;针药结合疗法;优越性;局限及对策 1 不寐的简介 不寐俗称为失眠,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如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寐症的发病率也开始逐渐升高,如今失眠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轻者入睡困难,或者只能进入轻睡眠,极易被惊醒,一旦被弄醒就难以再次入睡;严重者可能整夜都不得入眠,还常常伴有头痛、恶心干呕、健忘等症状。患有不寐症的人大多都是由于情志所伤,饮食不当,年迈病后和天生等所致。不寐症可以分为两种,原发性和继发性。 2 临床资料和结果 由于现在患有不寐症的患者越来越多,很多医疗机构都对此进行了研究与探讨。除了一些西医疗法,中医治疗也有多种疗法,现根据临床分别按单纯中药组和针药结合组治疗。本文对此两种疗法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找出治疗不寐症较好的疗法,帮助患者早日康复,也进一步促进中医发展。 2.1临床患者资料 在100例不寐患者中,男77例,女23例,年龄为35~81岁。患病时间不等,3个月内12例,三个月~一年26例,一年~五年30例,五年以上32例。失眠主要是因为患有睡眠障碍;出现障碍睡眠的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失眠导致记忆力下降,头晕恶心,精神不振等症状;导致失眠症的因素大多是生活压力大,更年期综合症,或者受到挫折等。 2.2治疗方法 中药组单纯的只采取服用中药来治疗的方法为参考王永炎《中医内科学》中对于失眠的治疗。将不寐分成五种类型,分别为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阴虚火旺型,心脾两虚型和心虚胆怯型。根据不同类型的患者的真实病状,服用不同的中药和不同程度的用量。 针药结合组除按原中药组采用的传统治疗外,增加针灸治疗,主穴:四神聪,神门;肝郁化火型加肝俞,太冲;痰热内扰型加丰隆,足三里,阴虚火旺型加心俞、太溪;心脾两虚型心俞、脾俞;心虚胆怯型加心俞、胆俞、丘墟。根据辩证选穴,予以补泻法或平补平泻法,或针灸并用。 2.3治疗结果 三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和诊断发现,针药结合组的总有效率和中药组没多大明显差异,但是针药结合组的总显效率明显优于中药组。针对重度失眠患者和中度失眠患者,针药结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药疗法,但对于轻度失眠患者,两种方法并没有显著差异。 此结果说明虽然这两种方法都有助于治疗不寐症,但是针药结合疗法效果更明显些,特别是对于重度和中度失眠患者而言。 3 针药结合疗法的优越性 西医学采用镇静催眠药主要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从而降低兴奋点。然而长期服用此种药品容易导致患者对其产生依赖性,会成瘾,长期以往会产生很多副作用,比如记忆力下降,头晕甚至是老年痴呆等,相对而言,中药取材大多都是动植物的萃取物,药性比较温和,对人体的伤害相对较小,并且能过调节机体全身的作用。 4 针药结合疗法的局限性 4.1中药品种多且复杂,穴位较多且操作手法繁杂 药品种繁多且复杂,如何分清药物的疗效和多种药物混合服用的影响?如何选择有效的增效药物?都是中药选择时的重要问题。并且人体共有720个穴位,医用穴位有402个,所以容易导致针刺时选错穴位,加重病情,针灸的手法也十分繁杂,不易操作。 4.2针药结合疗法中可能存在拮抗作用 根据国内专门学者研究表明,针药结合疗法不一定都可以增强针刺镇痛疗效,有的针药结合后的作用并不明显,甚至有时还会降低疗效。各种中药混合使用或者针药结合后,可能会降低疗效,产生排斥现象。每个患者的症状不同,所以疗效也因人而异,有着一定的差异性。 4.3专业人员缺少,理论知识不够完善 针药结合疗法虽然在近几年被很多医疗机构所采用,也表现出显著的疗效优势,但是关于针药结合疗法的理论知识还不够完善,仍有很多医院对于此方法的了解程度较低,专业医疗机械也不够齐全,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也不够。 5 针对针药结合疗法的不足提出对策 5.1 对策 针药结合疗法虽然对于治疗不寐症和其它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医疗机构应该加大对此疗法的专业研究和探讨力度,加大对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完善理论知识,特别是中药品种及其疗效和人体的穴位研究。明确各类中药和针灸结合治疗后的机体反应,是否会出现排斥现象和副作用。除此之外,医疗机构应该完善医疗器械,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 5.2讨论 如今中药结合针灸治疗不寐的疗法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采用,针药结合疗法也被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之中。但是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