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时政热评:更该去除心中的“马赛克”
2012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七月
2012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七月Word版人民网目录阶梯电价“探路”仍需继续姜泓冰 2012年07月02日05:23楼市调控不能放松王炜 2012年07月04日05:33行乞救助需要更多善意张彦春 2012年07月05日05:38管好公家钱袋子不能仅仅靠审计徐立凡 2012年07月06日05:05卢沟桥提醒我们什么李泓冰 2012年07月09日05:49央企应推动楼市健康发展王炜 2012年07月10日05:05执法为民才能执政为民范正伟 2012年07月11日05:45制度性断供才能根治“吃空饷”詹勇 2012年07月12日06:30避免错案该从哪突破王松苗 2012年07月13日04:54让制度发挥好应有效力陈焜 2012年07月16日07:00发挥公租房效应,关键在“公”徐立凡 2012年07月17日07:09打击论文造假别“大棒轻举”(人民时评)姜泓冰 2012年07月18日05:35 “阳光法案”也需要阳光马跃峰 2012年07月19日04:35“执法创新”不能丢了合法前提傅达林 2012年07月20日04:30暴雨灾害考验城市精神唐宋 2012年07月23日05:49“自我革命”的勇气从何而来张铁 2012年07月24日07:03莫让极端天气导致极端灾害刘毅 2012年07月25日05:38伤亡人数不是“敏感话题”范正伟 2012年07月26日05:13 来从容打量伦敦奥运李泓冰 2012年07月27日05:16“环境敏感期”的新考题郝洪 2012年07月30日05:45别让保障房成“闹心房”王炜 2012年07月31日05:37人民日报人民时评:阶梯电价“探路”仍需继续姜泓冰 2012年07月02日05:23举凡涉及民生利益、牵动社会利益格局的改革事项,惟有信任百姓、尊重民意,才能获得真心拥护,保证政策的顺利实施。
7月1日,除西藏和新疆外的29个省区市,一齐步入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时代。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青山)区中考五月调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五调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共55分)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
(10分)热搜榜该降温了①“热搜”是热门搜索的简称,热搜榜是在某个时间段内热门搜索关键词的顺序榜单,汇集的是最热门、最受关注的话题。
当下的热搜榜通常由平台自动生成、实时更新、分类呈现,本质上是基于大数据和算法,在平台前台整理呈现后台信息热度数据的一种方式。
热搜榜在推出后迅速成为各平台的重要功能。
它是一个不知疲倦的编辑,持续从海量信息中整理选择最“热门”的内容,精致摆盘后送到用户眼前,成为很多年轻人浏览新闻、关注社会的重要渠道。
榜单中用来标记信息的“热”“新”“沸”,也成了用户衡量信息重要性的关键标准。
②近段时间以来,各大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热搜榜不时引发争议,很多人对“热搜榜”发出了批评声。
③首先,热搜榜不是绝对客观的。
对于热搜榜,用户往往只关注大数据,而忽视算法。
不同平台的不同算法,是一个个算法“黑箱”,以不同方式把“它们”认为重要的信息呈现在读者面前。
同一条信息,在不同平台热搜榜单的排序可能相差甚多。
此外,近年来屡次“买榜”的曝光也说明了商业利益在算法“黑箱”的作用。
④其次,有些时候部分热搜信息的社会价值也经不起推敲。
热搜榜的顺序不等于新闻价值的排序,但经常被当作判断新闻价值的依据。
娱乐乃至八卦新闻屡屡登上热搜高位,很多时候占据公共注意力,不遗余力汇集“吃瓜群众”,无形之中助推了“娱乐至死”的氛围,让严肃新闻榜上无名。
更极端的情况下,热搜的爆发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聚集网民的强烈情绪,而事实核查的缺位容易导致极端情绪错位或失控,使热搜成为培养网络暴力的“温床”。
热搜榜本来是搜索引擎或者社交媒体“大浪淘沙”后得到的“热门”新闻,但如今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登上热搜”本身就可能成为一则新闻的标题或者价值点,影响信息在互联网甚至传统媒体上的二次报道,进一步增加该信息在舆论场中的权重。
⑤因此,我认为热搜榜虽好用,但也不要忘记给它降降温。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2012年4月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农民工断指,痛了谁?李泓冰农民工“断指”的背后,是工伤频发、工伤保险缺乏、有效救治滞后的权利困境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现象——当“农民工”三个字成为新闻热点时,常常伴随着“几连跳”、“开胸验肺”等惊心动魄的事件。
热点触动社会的痛点,暴露存在已久的难点。
这一回的“痛点”,源自在江西南昌打工、被钢筋打断左手拇指的熊春根——因为工厂老板推脱不管,自己也无力负担就医费用,他不得不捧着断指黯然离开医院。
十指连心,熊春根痛何如之!而在一个旨在让劳动者“生活得更有尊严”的社会,这显然不是一个人的痛。
当地社会管理部门更应反思,这份痛楚是否只能由农民工个人来承受?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漂泊中画下的类似问号,已经悬挂多年。
解开问号的努力从未停止过,从最初的盲流身份、打黑工,到初享社会保障的滋味;从欠薪成常态,到普遍受到最低工资标准保护;从被劝说返乡,到劝其留城过年;从没有身份证就可能被拘留、被遣送,到参加全国两会共商国是……然而,在农民工权利不断彰显的同时,一些痛点也日益凸显。
农民工“断指”的背后,是工伤频发、工伤保险缺乏、有效救治滞后的权利困境。
因为“农民”身份无法逾越,不少农民工未能享受平等待遇。
始终难以化解的核心问题,是缺乏社会保障。
城市一直存在着两个劳动力市场:一个是正式的,享有户籍、社保等各项保障的劳动力市场;另一个是非正式的,合法权益时常被侵犯的劳动力市场。
设备老化、很少培训、休息不足、心理负担重,这些容易引发工伤的因素,都由农民工默默承受。
而在巨大的劳动风险之下,许多农民工没有必要的保障。
在一些小规模、作坊式小企业,农民工与私人老板之间连劳动合同都没签,更遑论缴纳社会保险。
据统计,去年年末,江西省农民工在省内就业的220.86万人中,仅有10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
光是在珠三角,农民工一年的断指事故就达3万多起,多半不了了之。
每当农民工遭遇不幸,媒体总会善意提醒农民工兄弟要有法律意识,学会保障合法权益。
2012年最难忘的十大事件
2012 年最难忘的十大事件2013-01-30 499本表列出的是2012 年最有纪念意义的十大事件。
2013 年,我们将继续关注人类世界发生的一切重大事件,无论其对于人类是喜是悲。
2012 年最难忘的十大事件发表于2013 年1 月19 日1.世界末日(发生的没有!)传说了许久的世界末日终未到来,这很可能算得上是最让许多人失望的意外之幸,这么说并非意指有人希望世界末日发生,只是指围绕这件事曾经有过那么多争议和猜测,成万上亿的人真心认为2012 年12 月21日将会有某样不测之事发生,至于发生的是何事,则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说流星的,有说超级火山的,有说是地震的,甚至有的说一个名叫“尼比鲁” (意为“渡船” )的来历不明的行星将要与地球相撞。
最可怜的是世界各国那帮早早为迎接末日而忙碌着建造方舟或帐篷的“末日生存者”们,他们耗费钱财,有的甚至倾家荡产建造避难所并储备野外生存食物,结果发现2012 年12 月21 日这一天居然就是平平淡淡的又一天。
2.奥运会(这个的确有)这是2012 年最引人关注的大事,有数据为证:奥运会电视节目英国总人口中90%以上至少观看了15 分钟,使其成为前数字时代以来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
甚至在美国都有2.19 亿人也收看了奥运会! 奥运会点燃了英国人的爱国主义激情,简直到了疯狂的程度,只要走在大街上,你就可以看到成千上万的大不列颠米字旗在空中飘扬。
伦敦奥运会赛场中也发生了许多异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如迈克尔•菲尔普斯身上挂满数量创新纪录的奖牌,特立独行的布拉德利•威金斯成功赢得冠军,杰玛•吉本斯在柔道比赛中的惊人表现等等等。
3•“科斯塔•康科迪亚号”灾难实在是一个极其悲惨的事件,1月13日,科斯塔•康科迪亚号游轮无意之中触礁倾覆,造成多人受伤,34 人丧命的悲剧。
该游轮船长,就是那位爱卖萌的斯凯蒂诺船长,原本是想炫耀一下自己的驾船技术,尽可能把船靠岸靠的离岸边近一点。
由于过度自负,他根本没有打开深度探测雷达进行水深探测,因而造成此次撞船事故。
2012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12月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防治艾滋有治无类王琦 2012年12月03日04:51彻底消除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让他们获得走进医院的勇气和条件,这是对他们的保护,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保护在第二十五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由于社会歧视存在,有高危行为的人不主动寻求或不愿接受检测,导致我国有近一半的艾滋病感染者没有被发现,增加了传播的风险。
这沉重的事实,令人难以释怀。
近半感染者未被发现,折射出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就医率低下的严峻形势。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名艾滋病感染者因手术输血感染病毒,却一直不敢正视病情。
服用偏方之后,在未经检查的情况下竟然“自以为治愈”,如果不是后来因病就医期间被再次确认艾滋病感染,他恐怕还将继续自欺欺人下去。
“自欺欺人”的背后,是感染者心理上背负的巨大社会压力。
尽管多年来的知识普及始终提醒人们,艾滋病的感染渠道较多,不能把艾滋病感染跟吸毒、滥性、生活不检点画等号,但很多人一提及“艾滋病”,仍然难以摆脱恐惧、憎恶、歧视等负面情绪,存在这种心态的甚至不乏医务人员。
就在不久前,天津一名肺癌患者因在手术前被查出携带艾滋病病毒,求医屡遭拒绝,最终他私改病历隐瞒病情,才得以接受手术。
医院尚且如此,艾滋病感染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境遇可想而知。
社会的歧视,让许多高危性行为者不愿接受病毒检测,增加了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风险。
长期缺乏治疗和孤独,折磨着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身心。
在生命质量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他们中有的人迫于生计从事着可能传播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极个别人甚至产生仇视社会的心理,不惜以身试法,报复社会。
“艾滋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艾滋病的无知和偏见,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看望艾滋病患者时所强调的那样,防治艾滋,有治无类。
不论艾滋病感染者是从什么渠道感染病毒的,他们都是弱者、是受害者,我们都不应该抛弃他们,对他们的歧视是社会的耻辱。
艾滋病感染者有尊严生活的权利,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让他们找到治疗的途径和合适的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的权益保护水平,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治疗的信心。
2023年高考作文高分素材
电视系列剧《家道颖颖》中,有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小火车列车长刘承光拿着鸡毛掸子,认真细致地擦拭客厅里悬挂着的家 训——“肩头担道义精忠报国,手中勤巧作耕读持家”。对家风的珍视,在小心翼翼的拂拭中得到淋漓展现。
“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的,“家庭 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今天我们对待家风,同样需要像刘承光那样高悬心中、时时拂拭。珍视传统优秀家风、 红色家风和当代好家风的宝贵精神财富,让家家户户的“清白家风”焕发感染力和生命力,就能为千千万万家庭带去和谐幸福,为国家发 展、社会进步提供坚实支撑。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 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 通天大道。
主题3:家风家教
清白家风不染尘——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作者:张凡
2023年高考作文高分素材
12篇时评主题范文
主题1:思考能力
一、新闻时事评论的功能和价值(1—8)
一、新闻时事评论的功能和价值这是一个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评论家的信息过剩时代,文字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时评这种文体也不例外。
在时评界,我是一个非主流时评人士。
这种非主流体现在:第一,我不是新闻或者中文专业毕业的,从来未经过专业的时评写作训练,也没有和所谓的评论老师打过交道。
第二,我并非新闻媒体从业人士,没有任何这方面的人脉与关系,是一张白纸。
我的基础就是一张白纸。
第三,我唯一拥有的就是超过10年的时评写作经历。
从我大学四年级直到现在,即使本职工作再忙,我也会尽量抽出时间花2个小时左右写一篇新闻时评。
用一个比喻形容,我就好像一个时评界的“江湖医生”,所有的专业技能与见识都是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出来的,但就是依靠着一颗独立思考与仔细观察的心,我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时评路。
当这条路被验证是通的,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朝这条路走过来。
在这里,我可以与你分享关于时评的一切思考,以及我总结出来的成功或失败经验。
这里没有抽象高深的理论,只有“通”还是“不通”的实践。
如果你愿意投身时评写作行业,那么因为每个人的不同这个根本,也注定了每个人的时评路是不一样的。
有些人走的是死路,走到一定阶段就无法深入下去,就此停步,有的人走的是活路。
而我们这些先行者,只不过用在这里,我可以与你分享关于时评的一切思考,以及我总结出来的成功或失败经验。
这里没有抽象高深的理论,只有“通”还是“不通”的实践。
如果你愿意投身时评写作行业,那么因为每个人的不同这个根本,也注定了每个人的时评路是不一样的。
有些人走的是死路,走到一定阶段就无法深入下去,就此停步,有的人走的是活路。
而我们这些先行者,只不过用自己的见识与经验给后来者画一幅地图罢了,帮助你尽量不迷路。
时评的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写时评?其实这个问题可以置换成,时评对我而言,可以带来哪些利益?过去的我对这个问题认识是肤浅的,这或许也和我的亲身经历有关系。
当年我这一个愣头青误打误撞的进入时评圈,完全是出于经济的冲动,看到一位仁兄在网上晒自己每个月过万的稿费单,一张张花花绿绿的。
2012年理论热点面对面整理
/?wt.mc_id=bk4828潮平风正杨帆进——反腐倡廉如何深化2012年2月16日,被称为“行贿黑名单”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正式实现全国联网。
凡被查询到有行贿记录的个人和企业,都将在一定年限内被取消参与工程投标、政府采购等活动的资格。
此项反腐技术的“升级”,将有助于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包括这一举措在内的反腐倡廉政策措施的推出,表明我们党反腐力度正在不断加大。
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腐败。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是我们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必须打好的一场硬仗。
反腐败形势为何依然严峻腐败问题,是人们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对这个问题的议论很多,认识也不尽一致。
那么,应该怎样看待我们面临的反腐败形势呢?客观来讲,现阶段我国的反腐败斗争,一方面成绩显著,另一方面形势严峻,呈现出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的复杂局面。
说成绩显著,我们有“一本账”。
一是从严惩治显威力。
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有案必查、有腐必惩,2010—2011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277480件,处分289410人,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彰显了我们党从严反腐的决心和力度。
二是专项治理见成效。
集中整顿商业贿赂、“小金库”、公款出国(境)旅游及工程建设等领域突出问题,严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征地拆迁、食品安全等方面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
三是廉政教育筑防线。
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了廉荣贪耻的氛围。
四是制度之网更严密。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行政审批等方面改革,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等领域制度规范更加完善。
对此,群众给予积极评价。
调查显示,2003—2011年,群众对防治腐败成效满意度从51.9%提高到72.7%。
说形势严峻,我们也有“一本账”。
当前腐败现象依然易发多发,呈现几个突出特点:发案率高。
近几年来,违纪案件数量始终在高位运行,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每年都在13万件左右,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党员干部每年都在14万人左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5000多人。
性教育上的“马赛克”何时能去除?
龙源期刊网 性教育上的“马赛克”何时能去除?作者:林萧来源:《检察风云》2012年第15期7月9日11点49分,央视在播出意大利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报道时,将米开朗基罗著名雕像大卫·阿波罗生殖器部位打上马赛克。
对此,有网友认为打马赛克不尊重艺术品,质疑“谁在遮谁的丑”。
下午15点54分,央视复播该新闻时,大卫·阿波罗身上的马赛克已经被去除。
(7月10日《东方卫报》)大卫·阿波罗雕像是全世界公认的艺术精品,央视播出节目时给其生殖器打上马赛克,显然是为了所谓的“不雅观”。
从表面来看,央视是在维护广大观众的感受,毕竟按照中国的国情,裸露的生殖器不宜公开展示,但实际上却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因为大卫·阿波罗雕像本身就是展示人体的艺术美,给生殖器打马赛克却掩盖了男性的阳刚之美,对于艺术品本身而言,无疑是极大的损伤。
中国人之所以对生殖器过于敏感,主要源于性教育的缺乏。
中国古代一直宣扬“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甚至女子出嫁前常常足不出户,哪怕让男子接触了手指都要以身相许。
这种观念一直延续下来,即使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男女在公开场合连手都不敢碰,恋爱只能偷偷摸摸搞“地下活动”。
2000年,据中国性调查报告表明,国内近80%的女性不知道性高潮为何物。
2009年,一项有关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的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人表示从来没有接受过学校的正规性教育。
更为可笑的是,南京大学的一对博士夫妻结婚5年未生孩子,原因竟然是他们以为同睡一张床上就能怀孕,而不知道需要性交……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一律对孩子拒绝交流与性有关的知识,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视性如同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
正由于性教育的恶性循环,性知识的普及已成教育“盲区”,从这个角度说,央视给雕像的生殖器打马赛克就不难理解了。
幸运的是,仅仅在时隔4小时后,央视在重播该节目时去除了马赛克,让大卫·阿波罗雕像完美无瑕地展示在观众面前,此举不管是出于自省还是其他原因,显然都值得称道。
2012年时政热点汇总
2012年时政热点汇总(2月27日——3月4日)一周关键词: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PM2.5入国标学雷锋《201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出版传媒集团改革乱收费典型案件1月保费农资犯罪专家号可预约水利改革金融服务基本药物电子监管快递拆检收寄省域竞争力排行榜"电影票限七折"火车退票实名制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3日开幕3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
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议程,听取贾庆林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贾庆林称,委员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民主监督的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和信访工作,了解和反映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要开辟渠道使委员通过互联网发挥作用;将就两岸文化交流情况等开展专题调研,增进台湾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
会议期间,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将听取和审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席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其他有关报告和法律案等。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预备会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主持会议。
会议选举产生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和秘书长,表决通过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议程。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共2978人。
截止到3月3日,已经报到的代表2946人。
出席今天预备会议的代表2724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吴邦国在主持会议时宣布: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3月5日召开,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目前已经全部就绪。
预备会议经表决,选举产生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和秘书长。
大会主席团由170人组成,王兆国为大会秘书长。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将于5日上午开幕,14日上午闭幕,会期9天半。
2012年十大深刻影响民众心理社会事件
2012年十大深刻影响民众心理社会事件2012年十大深刻影响民众心理社会事件日前,上海市社会心理学学会以社会心理为视角,组织理事进行评审,评选出2012年对民众心理影响最深刻的十大社会事件。
1、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事件回顾:2012年4月17日,日本著名右翼保守政治家石原慎太郎称:“东京政府决定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该行径激怒了中国人民。
专家点评:整个事件从社会舆论发展到爱国行动,直至个别过激行为,让民众经历了一次对“理性爱国”的深刻思考。
2、“最美司机”停车救乘客事件回顾:身受重伤不忘保护乘客安全的杭州司机吴斌,平凡人的动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专家点评:“最美司机”、“最美教师”、“最美战士”……这一年“最美”成为网络热词,表达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追求与赞美。
3、“中国式过马路”引热议事件回顾:“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调侃。
违法成本太低、法不责众、从众心理成为人们迈出“勇敢”步伐的原因。
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公民素质和社会管理的反思。
专家点评:既是典型的从众,也是某种国民性的体现。
4、“双十一节”疯狂网购事件回顾:阿里巴巴网购狂欢日总销售额达191亿元,同比增260%。
疯狂网购带来的一系列消息却又让人唏嘘:苏州一女子网购成瘾,自砍手指;浙江女子疯狂网购,老公要离婚;黑龙江小伙网购18小时晕倒……专家点评:网购对整个社会消费习惯、行业格局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极大地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让部分人形成依赖,网购强迫症已渐成一种“流行病”。
5、“表哥”事件事件回顾:陕西安监局长杨达才视察重大车祸事故现场微笑的照片引发网友人肉搜索,各种名表浮出水面。
从陕西“表哥”,广州“房叔”,再到不雅视频雷政富,各路爆料人领衔起一场网络反腐。
专家点评:网络给公开反腐带来一丝曙光,让民众认识到:一己之力,也可以撼动世界。
6、五流浪男童“闷死”垃圾箱事件回顾:2012年11月16日,5名男孩被发现死于毕节市七星关区街头垃圾箱内,经初步调查,他们因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
2012申论范文点评3
2012年《申论》范文(三)严厉打击手机色情严厉打击手机色情营造健康网络环境“扫黄打非”是一项持久战,但谁也没有想到,黄色信息的生命力竟是如此的顽强。
从现实生活的街头巷尾,到虚拟的互联网世界,黄色信息都曾占有一席之地。
随着国家针对低俗信息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暴力、色情等低俗信息已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欣慰之余,人们却发现,“黄毒”蔓延到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手机网络,大有“借尸还魂”之势。
近年来,手机与我们的生活早已融为一体,手机的功能也拓展到网络世界。
很多青少年,甚至是小学生都拥有手机,在方便交流的同时,很多青年迷恋手机网络中的色情信息,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手机色情信息的泛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打击手机色情,净化网络环境,成了千千万万家长的心声,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治理手机色情泛滥,除了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外,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立法进程,制定和完善专门的法律。
有法可依是打击手机色情的前提,运用法律的威慑力,提高犯罪成本,是治理手机色情泛滥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之一。
第二,严格执法,狠抓手机色情泛滥的重点环节。
企业业务推广渠道、手机网站内容接入、服务器层层转包、手机上网代收费和涉黄网站变换域名逃避监管是手机网络涉黄的重点环节,以国家工信部治理手机色情信息为契机,严肃执法,对违法传播色情信息的人绝不姑息。
第三,推进问责机制,规范企业责任。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不能仅以利益作为最高追求,还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手机色情泛滥与运营商的社会责任缺失不无关系,要推行问责机制,对违法企业相关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
最后,还要切断手机色情网站背后的产业链条和利益链条。
在产业链条和利益链条完整的情况下,治理手机色情泛滥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必须加强执法,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切断其背后的利益链条,防止色情传播规模化。
严厉打击手机色情,营造健康网络环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健康美好的明天!完善社会管理和服务,促进社会和谐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变迁,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面临诸多问题。
深度报道新论_记录
《深度报道新论》阅读随笔目录一、内容概述 (2)1. 深度报道的重要性 (3)2. 新闻报道的发展趋势 (4)二、深度报道的定义与特点 (6)三、深度报道的选题策略 (7)1. 社会热点 (8)2. 事件进展 (10)3. 人物专访 (11)4. 政策影响 (12)四、深度报道的写作技巧 (13)1. 采访技巧 (14)2. 文案撰写 (15)3. 数据运用 (16)五、深度报道的视觉呈现 (19)1. 图片运用 (20)2. 视频制作 (22)3. 数据可视化 (24)六、深度报道的传播渠道 (25)1. 传统媒体 (26)2. 新媒体 (27)3. 跨平台整合 (29)七、深度报道的未来挑战 (30)1. 信息过载 (31)2. 伦理问题 (32)3. 技术革新 (33)八、结语 (35)1. 深度报道的价值 (37)一、内容概述在新闻领域,深度报道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度剖析事实的能力,吸引着广大读者的目光。
《深度报道新论》则是对这一领域的一次深入探索和全面总结。
书中开篇即对深度报道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与传统的表面报道不同,深度报道更注重对事件背后原因、影响及发展趋势的深入挖掘,它要求记者不仅要有扎实的新闻功底,更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随后的章节中,作者详细分析了深度报道的各个方面,包括采访技巧、写作方法、叙事艺术以及如何处理新闻中的敏感问题等。
这些内容对于提高深度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还结合了大量案例分析,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深度报道的实际操作过程。
这些案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对于读者来说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深度报道新论》是一本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好书。
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深度报道的全面知识,还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经验的分享,激发了读者对深度报道的兴趣和热情。
在未来的新闻实践中,深度报道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公众提供更加真实、全面、深入的新闻信息。
品理热点 解心中迷惑 辟跨越蹊径论文
品理论热点解心中迷惑辟跨越蹊径在全国上下努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做学习型团队,喜迎十八大之际,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撰写了《辩证看务实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2》,本书围绕收入差距如何缩小等8个专题进行了阐述,央视节目还就8个问题以专题片的形式进行了深度宣传和解读。
通过观看专题片和个人学习,我很有感触,深受启发。
这本《辩证看务实办》理论读本是继2009年《六个为什么》、2010年《七个怎么看》、2011年《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之后,对我国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的又一次全面客观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回答。
品读2012理论热点,它秉承了近三年的理论热点风格:在问题面前不绕行,不回避,直面热点、焦点,文风质朴,时代感强。
该书以权威的观点大众视角观察社会现实,以朴素感情折射百姓生活,以鲜明态度维护群众利益,紧紧围绕社会普遍关心的“如何缩小收入差距、如何调控房地产、如何降低看病费用、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如何提升道德风气、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如何遏制环境污染、如何深化反腐倡廉等八个热点问题,用咱老百姓能看得懂朴实无华的语言进行阐述,“专家点评”、“百姓心声”、“权威声音”、“深度解读”,既分析了“怎么看”,又回答了“怎么办”,似久违的老朋友促膝谈心,又如尊敬的师长娓娓道来,让广大群众在愉悦轻松的读书中感受到了理论上的亲和力。
仅仅127页的理论读本却对8个方面40个问题进行了权威性的阐释和解读,实属难能可贵,令人叹服,可以说该书是理论工作者、干部群众进行理论学习的重要文献。
通过学习理解,我认为该书有三大亮点:亮点一,以超胆识的气魄直面热点、焦点,充分展示理论上的自信。
当前,我们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总量居全球前列,发展之快令国人振奋、世界瞩目,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也逐步地凸显出来。
人口问题、粮食安全问题、环境的保护问题、资源的浪费问题、就医、就学、就业的问题都实实在在地摆在了世人面前。
新闻短评范文150字
最近新闻评论150字据《晶报》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将于今年10月开奖,近日,在全球著名博彩公司Unibet的名单上,中国作家莫言以1赔6.5排在赢家赔率榜的头名。
对此作家张一一在微博上发出质疑,称莫言能领跑赔率榜是因为给诺奖资深评委马悦然塞了好处费。
随后,莫言在微博上发出声明,表示“对造谣者深恶痛绝”,并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虽说诺奖入围名单是保密的,然而各大博彩公司的盘口却一度成为“风向标”,历史上一些精准预测,一度也让评委会怀疑有“内鬼”。
如今张作家的质疑,虽说有空穴来风之嫌,具体的质疑方式未免过分直接了点儿,然而对权威评奖的怀疑精神却不可就此被一概否定。
博彩公司下注也好,各方猜测质疑也罢,单就诺奖结果频频出现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就足见奖项本身的被重视程度之高。
求2012年重大新闻评论.150字左右2012新闻时事感想新闻:公交司机春节连续工作22天为省时间7小时不喝水昨日(29日)是292路公交车司机胡学才在线路上连轴工作的第22天。
从1月8日春运开始,他就没休息过一天,每天都要在公交车上度过7—9个小时。
今年45岁的胡学才,从2006年292路开线以来,就一直在这条线路上工作。
今年春节7天,他每天都要跑足6趟、3个来回。
正月初一,他上早班。
当日凌晨4时30分,他就来到位于汉口火车站的292路起点站做发车准备。
6时,他发第一班车;下午1时,他下班;全天6趟车每趟至少耗时1个小时。
由于客流量大,他和292路所有司机一样,为了不上厕所节省时间,确保乘客随到随走,工作7个小时连口水都不敢喝。
感想:向为春节忙碌的人们道声谢春节是中国人阖家团聚的喜庆节日,节前又是人们一年中似乎最为忙碌的日子。
在忙忙碌碌的人群中,一大部分人是为自己一家人团聚在奔波,也有一小部分人是为了让大家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而辛苦工作。
每年春节将至,异常忙碌的各行各业里,最为忙碌的是两拨人,一拨是忙碌春运的人们,一拨是忙碌春晚的人们。
2012年《新华网评》三十评两会热点
2012年《新华网评》三十评两会热点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围绕发展大计、民生议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这些发展议题也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
《新华网评》栏目策划推出“新华网评•两会评论”系列评论专题,迄今已发布30篇评论。
《新华网评》栏目现将30评论结集推出,以飨网友。
1、把百姓的真实诉求带进两会2012年03月01日2、代表委员,你为两会带来了什么?2012年03月02日3、由新华网百度新闻联推的两会调查结果说开去2012年03月04日4、“两会调查”,让民意直通会场2012年03月05日5、“异地高考”倒逼教育均衡提速2012年03月05日6、4%的教育支出实现后怎么办?2012年03月05日7、用行动昭告世界":是承诺更是自信2012年03月06日8、放慢GDP增速,让生活更有质地2012年03月06日9、下调GDP增速体现发展自信2012年03月06日10、全面推广房产税应考虑发挥其整体功能2012年03月0711、PM2.5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信号2012年03月07日12、保障房要“建好”更要“分好”2012年03月07日13、网民为何期待继续加强楼市调控2012年03月07日14、两会上就该少些官话套话2012年03月08日15、民间资本的“出口”在哪里?2012年03月08日16、让低收入群体在"倍增计划"中不掉队2012年03月08日17、推行“南方供暖”是否可行?2012年03月08日18、遏制“三公消费”关键在治权2012年03月09日19、“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基层自治启示啥2012年03月09日20、压缩三公消费不光是少喝几瓶茅台2012年03月09日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精品呈献/?u=6 第 1 页共 38 页21、“刑诉法大修”何以牵动人心2012年03月09日22、如何用好“滚烫”的民生资金?2012年03月10日23、为教育公平再烧旺火2012年03月11日24、品高法报告表百姓喜忧2012年03月11日25、法治正在前行2012年03月11日26、守公正、促和谐,国赔勇担当2012年03月12日27、用法律的利剑捍卫公平正义2012年03月12日28、要不要发行“大面额人民币”2012年03月12日29、光凭“企业报销”难遏三公浪费2012年03月13日30、创新网络问政手段是百姓期待2012年03月13日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精品呈献/?u=6 第 2 页共 38 页把百姓的真实诉求带进两会2012年03月0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即将在北京隆重召开。
时政热评:让社会的光明涤荡潜在的凶恶
我们是希望,周克华虽然伏法就戮,但这起案件不要就此在人们心目中迅速湮没无闻。本案所激起的,也不应仅仅是浅薄的猎奇和哗众取宠的渲染,民间社会和公共舆论,最应该关注和沉思的,恰恰是超越个人神秘元素的社会性、人生性和现实性的更为广阔和深邃的背景。我们思考的起点和归宿都应在于:一个在现代文明体制笼罩和滋养下的个人,是如何一步步蜕变为杀人如麻的刽子手的?
如果说周克华代表着黑暗和罪恶,那我们的社会,就必须变得更加文明、更加正义、更加光明、更加具有内在的合法性和说服力,如此,则光明涤荡黑暗,周克华之辈才会“断后”。
周克华被当场击毙,着实大快人心。公安部在第一时间发出嘉奖令,授予重庆市公安局集体一等功。而对于中国社会,尤其是苏湘渝三地的民间社会而言,随着悍匪的伏法,近来持续紧张的恐慌情绪,亦得到缓释,人们不必再生活在杯弓蛇影的惊惶之中。
案件就这样以并不令人感到讶异的方式落下了帷幕,周克华命丧当场,带走了8年以来犯罪道路上的所有秘密,没有给我们秉持法律审判他的机会。这恐怕是他所希望的,但也许却是我们的一种损失和遗憾。我们从此失去了仰仗法律的荣耀揭开周克华犯罪密码,以及留给世人一部更为明朗而沉郁的警世教案的机会。
对于警方而言,事实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奖是必须的,反思也是必须的。警方应该从本案中充分汲取经验与教训,严密防范此类系列杀人案件再次发生;而对于全社会而言,如何让那些具有一定“犯罪性格”的人,消弭内在的犯罪冲动,成为一个被现代文明所塑造的守法公民,而不至于真的沦落为一个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这是一场需要付出巨大心血的考验。
常识经典语录欣赏
常识经典语录欣赏《常识》是一部由梁文道著作的时评文字集,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有没有看过呢?书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句子,下面就跟本文库一起来欣赏吧!有人说:幸福的人都沉默。
百思不得其解,问一友人,对方淡然自若地答:因为幸福从不比较,若与人相比,只会觉得自己处境悲凉。
但凡见过地狱的人,就知道世间有言语无法形容的虚无,人的感情有不能承受的界限。
任何幽默感都来源于宽容。
怨恨是一种对他人不满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是种潜藏心中隐忍未发的怒意,毒蛇般地折磨和扭曲了一个人的正常心智与价值观。
所以要隐忍不发,是因为有这种情绪的人根本没有发泄报复的能力。
如果时事评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实,那么现实的屹立不变就是对它最大的嘲讽了。
任何有良心的评论家都该盼望自己的文章失效,他的文章若总是有现实意义,那是种悲哀。
除非他那作者的自我要大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志趣:江山不幸诗家幸。
我只知道这是一个急躁而喧嚣的时代,我们就像住在一个闹腾腾的房子里,每一个人都放大了喉咙喊叫。
为了让他们听到我说的话,我只好比他们还大声。
于是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别人到底在讲什么。
我不能不想起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的那个著名譬喻,他说:一个有人性的欧洲人要是知道中华帝国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或许会感到伤恸,并且沉思当中的悲剧意义;可是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回到日常的生活。
亚当斯密的意思是人类在理性上会接受一套普世的价值,但是在感情上却会受限于具体时空的制约,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发展自己感情上的道德想象力,要能同情共感地体会他人面对的处境。
说到反省一个国家的心态,鲁迅数十年前写下的"阿Q"直到今天依然是最有力的象征。
阿Q的故事比《伊索寓言》中的酸葡萄更可怕的地方,在于那只吃不到葡萄的狐狸只不过是说那葡萄是酸的,但可没说甜是不好的酸的才妙。
然而阿Q却翻转了正常的价值,打不过人就转而夸赞自己是世上"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
狐狸顶多是贬损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而阿Q则干脆把自己的可怜可悲转换成神圣光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政热评:更该去除心中的“马赛克”
(以下材料内容是由中公教育专家编撰提供,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公教育网站)
7月9日11点49分,央视在播出意大利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报道时,将米开朗基罗著名雕像大卫阿波罗敏感部位打上马赛克。
对此,有网友认为打马赛克不尊重艺术品,质疑“谁在遮谁的丑”。
下午15点54分,央视复播该新闻时,大卫阿波罗身上的马赛克已经被去除。
(7月10日东方网)
央视给著名艺术品打马赛克,被公众和网民热议之后,最终还原了这一艺术品的“真相”——在复播时主动去掉了遮掩部位的马赛克,离公众接受和艺术包容更近了一步。
然而,在一些惯性思维和“习惯性”作法之下,类似的公众、媒体心中的“马赛克”恐怕短时间内难以去除,大卫阿波罗身上的马赛克有幸去掉了,却不能保证下一个类似的艺术品不被打“马赛克”。
就如一些网友尖锐指出的那样,一些电视台今后再播放有关“维纳斯”图像之时,会不会也要戴胸罩。
“审慎”地给大卫阿波罗打上马赛克,反映出来的是部分人群的心态,对凡是裸露的器官都认为是“色情”和“不良”的,并不是仅一家,也不是一个人。
艺术作品有较狭窄的受众群体,在搞艺术的人眼中一些西方裸体画就是艺术画,但一些不懂艺术的人可能看不到艺术的成分、只会从裸露中看到“性”和“丑”。
这种认知和判断强求不来,也不可能完全达到统一。
记得两年前媒体报道,在河南新密一景区,一名女子全身赤裸当起摄影模特,但却遭到了当地村民的驱赶。
村民为首者是一名老人,他手持树枝,走着喊着:“不叫拍,去哪里拍都行,别在俺这儿丢人现眼。
”在摄影爱好者和艺术家眼里,裸模绝对属于艺术范畴,和色情并不沾边。
奈何村民根本不认同,最终不也要拿树枝和拳脚相向了么?这正是认知上的分歧所致。
“遮掩马赛克”的做法,肯定也有其迫不得已的苦衷,或许也隐藏着一种现实之下的无奈。
由此看出,在什么是艺术品无法完全达成一致的情况下,今后面对类似问题时究竟“遮不遮”一定还会继续纠结下去。
我们希望每一个公众在看到大卫阿波罗裸体的时候,都能看到是一种艺术和艺术品而不是“色”和“裸”,但这个争议和分歧同样短期内无法解决。
破解之道,恐怕还有赖于通过各方面的艺术普及努力,尽快提高国民的艺术水准、艺术欣赏水平。
什么时候人人都将心中的“马赛克”去掉了,给大卫阿波罗打马赛克的“笑话”才会绝迹。
(毕晓哲)
时政热评:法官拒腐关键靠“法”而非“术”
最近,浙江省法院每位干警都收到了一本艺术“拒腐”的手册,手册模拟了24种法官在办案中可能遇到的送礼、请托的场景,并给出了处理建议,还配以各种通俗易懂的反腐倡廉漫画作为补白。
(7月10日《都市快报》)
教法官如何更“艺术”地拒贿、拒请,此举应该说不无新意,或多少有些作用,但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腐蚀,法官最需要的恐怕是对于法律的敬畏。
法官无疑是懂法的,日常交往中哪些行为可能会妨碍司法公正,自然能够分辨得清。
至于对法官的公然行贿、送礼,则更不用说,完全能够依据法律常识加以判断,并应当明确拒绝。
对于各种腐蚀、拉拢、利诱的不法行为,法官理应拒绝,这是个原则问题。
至于能否做得更加周到、周全,更有人情味,已经是技术层面的枝节问题。
现实中,公众更为担心的不是法官是否会“艺术”地拒腐,而是能否坚定地守法。
因为,面对不法之徒的腐蚀,一些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不是不知该如何拒绝,而是压根没有想到去拒绝。
去年4月,广东湛江法院爆出腐败窝案,9名丧失职业道德的法官却与一个“讼托”合谋结成一条“休戚与共”的利益链。
法官原本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神,却将司法公权变为牟取私利的工具,攫取巨额灰色利益,让法律丧失尊严,让法官这一职位蒙羞。
事实上,人们对于司法人员能否廉洁奉公越来越关注。
去年3月,在全国两会召开前,《人民日报》就老百姓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联合推出大型网络调查。
共有6434人次参与有关“司法公正”的调查。
67%的投票者认为“司法腐败,权钱交易”是影响司法公正的根源。
从自然法理论的角度来看,法律是理性的命令。
但法律条文不能自动产生效力,也不能机械地理解、执行法律,而要通过司法人员理解法律背后的精神,能动地执行。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法官这样的司法人员的言行举止关系着法律的尊严与公正。
因此,法学家卡尔·卢埃林曾说:“在我看来,那些司法人员在解决纠纷时的活动,就是法律本身”。
法律被信仰、被遵循,首先执法者必须敬畏法律,否则法律将形同虚设。
面对各种人情的困扰、钱财的诱惑,现实中的法官恐怕最需要的不是如何委婉拒绝的艺术,而是发自内心对于法律敬畏与严格遵守。
因此,要让法官敬畏法律,不仅要依靠法官自身的觉悟与修养,更需要完善促进法官敬畏法律的制度环境。
这需要突出监督重点,完善监督机制,严肃查处司法工作人员贪赃枉法等犯罪,切实加强对司法不公不廉的监督、打击力度。
只有这样,才能让司法人员正直确立对于法律的敬畏,才会在面对各种腐蚀、诱惑时,不仅努力做到善于拒绝、艺术拒绝,更会坚定地做到敢于拒绝、勇于拒绝。
(尹于世)
时政热评:叫停“卖馒头许可”的放权启示
7月9日,甘肃省质监局叫停已“暂行”14个月的《甘肃省生产加工食品小作坊加工许可管理暂行办法》,根据该办法,加工油条、卖馒头都需要办行政许可证。
甘肃省质监局承认该“暂行办法”在许可和处罚设定上缺少上位法依据。
(7月10日《工人日报》)
在“暂行”了14个月后,“卖馒头许可”终于去也匆匆。
它留下的口碑“剪影”,并不亮丽:在扩权冲动下,审批的触角延伸,过度泛滥,最终受伤的,是遍布街头的小作坊经营者。
正因如此,它甫一出炉,就引发如潮的争议。
也许,“卖馒头许可”不乏政策善意:在食品安全千疮百孔的当下,监管无缝化,成了不二的纾解之方。
小作坊式生产,因进入门槛极低,管束路径单一,游弋于监管盲区,俨然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
实施“卖馒头许可”,或意在抬高准入门槛,将监管端口下移,增强治理的有序性。
可问题是,有了行政许可,就能为监管补漏吗?众所周知,审批程序的繁琐,易造成行政效能的低下。
更何况,审批的附生弊端,还会导致滥立收费名目、扩充寻租空间,更易让贩夫走卒、小作坊主们受到伤害,徒增奔走之苦。
“卖馒头许可”,并非监管“补丁”,充其量是无序扩权。
它含混了审批“鞭长可及”的边界,也难以替代市场的淘汰机制、调节作用,只会损伤市场肌理。
小作坊生产,固然缺乏安全屏障,但以“证”代管,终属惰政;填补安全缝隙,更需监管缜密到位和技术提升,如卫生抽检、鼓励坊间监督等。
“证非规定不可设”,应是简化审批的题中之义。
行政效能的提升,当剥离臃肿的“许可程序”,为审批“瘦身”。
在食品领域,国家法律已在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环节设定了三项行政许可,“加工食品许可”并非其外延,只是画蛇添足式的创设。
在我国行政许可法规中明文规定,任何规范性的文件都不可设定行政许可。
而“卖馒头许可”,缺少上位法依据,无异于“赘肉”一块。
审批之手乱伸,让“证治”乱象丛生,“卖馒头许可证”,只是其缩影。
早些时候,公益搜救队下水打捞溺水者,却被“打捞许可证”拦在门外,就让杂草一般的“证”成众矢之的。
曾有网民发帖《中国人一生需要多少个证书?》,列举我们一生需办证件,如家庭婚姻类的、身份类的、学习工作类的等,总计多达80余种,不少人戏称我们是进入了“纸器时代”。
许可证的“野蛮生长”,备受诟病。
审批的“超重”,混淆了公私域,也模糊了市场自由与行政监管的界限。
故而,减少不必要的审批,已成政府“效能风暴”的重点指向。
当审批回到“非必需,则不设”的准线,治理才不至于坠入“许可证窠臼”。
一切多余的“许可证”,都应删繁就简。
(佘宗明)
(以上材料内容是由中公教育专家编撰提供,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公教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