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重点题型例析

合集下载

2008高考诗歌鉴赏(完整)

2008高考诗歌鉴赏(完整)

一、从标题入手,把握诗歌的主题。
待储光曦不至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诗歌的标题往往明示着诗歌的写作时间、地点、 及主题。
二、从诗歌的形象入手
何人 何事
何情 何理
整体感知诗歌 怎样的语言
怎么写
怎样的形象 怎样的意境
诗 言 志 ( 情 )
怎样的手法
怎样的结构
打开诗歌之门(写什么)的钥匙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 什么样的心情。 答:
例2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你认为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何特色?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 的情感?
由远到近 由上到下;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相映成趣 表达了词人被贬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消磨时光的 无可奈何的失意情绪。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 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 身老沧州
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 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 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 恒的主题。
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 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 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 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 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诗题中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 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 军行》等; 2.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 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 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3.基本主题: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剖析(蒙琼)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剖析(蒙琼)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剖析一、选材方面1.从所选诗词的样式来看,诗、词、曲均有,以诗为主。

综观2008年19套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选用的材料诗、词、曲均有,但以诗为主,词、曲较少。

其中诗16首,涉及l4套考题;词3首,涉及3套考题;曲2首,涉及2套考题。

在考查诗的考题中,所选诗歌又以近体诗居多,其中绝句9首,律诗5首,古体诗2首。

2.从所选诗词的范围来看,南朝梁、唐、宋、金、元、清均有,但以唐、宋为主。

每个朝代都有诗词流传,但命题者更喜欢在诗词的发端、高潮和尾端时期选材设题,特别是高潮时期。

2008年l9套试卷的诗歌鉴赏题选材范围相对比较集中,唐、宋诗词共有l6首,涉及l4套考题,特别是宋朝诗词,竟达ll首之多,居半数以上;其他朝代较少,其中清诗l首,金诗l首,元曲2首,南朝梁诗1首。

宋代诗词的精彩纷呈,成为2008年高考诗词鉴赏考查的一大亮点。

通过对2008年诗歌鉴赏题选材范围的分析,可以看出唐、宋诗词依然是备考的重心,特别是宋朝诗词,所占比例很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从所选诗词的作者来看,各样诗人都有,但以“生脸”为主。

在19套试卷共21首作品中,众多诗人都纷纷登台亮相,特别是新课标卷,有意使用了新面孔。

其他省市卷的情况也大体相当,多重视生面孔。

其中涉及到的大诗人只有王安石、王维、秦观、李白、杨万里、杜甫和范成大。

4.从所选诗词的题材来看,各种题材均有,但以“咏怀言志”为主。

在题材的选择上,继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各类题材均有所涉猎,包括送别诗、田园诗、山水诗、言志诗、题画诗、状物诗和咏怀诗等等,其中以咏怀言志诗居多。

关注个人的情感宣泄和感受体验成为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一大亮点。

二、设题方面1.命题形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依然低调。

2002年以前的高考诗歌鉴赏题主要是以客观题的命题形式考查,2003年至今,多采用主观题的命题形式。

2007年,全国l8套试卷只有上海卷采用了主客搭配的形式考查诗歌鉴赏,2008年比之2007年,在主客搭配考查上只多了北京卷,客观题依然保持低调。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

一、古代诗歌鉴赏备考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利用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等(因为标题一般能揭示诗的内容和情感(如《伤田家》,提示了诗的类别);注释、生平经历能揭示诗的背景,鉴赏诗歌若能做到“知人论世”,对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就一定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如能有效地利用命题中的这些信息,对解读诗人的心境情感、作品的内涵意蕴是很有帮助的.)2、注意合理的鉴赏流程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

“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①诵读(考试时则是默读,)全诗——②(通过领悟语言)感受诗歌描绘的形象——③(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形象和意境——④进而理解形象并与形象产生共鸣——⑤感悟、评价形象的审美价值(也即作品的主题、社会意义等)——⑥创造自己心中的新的形象,才是诗歌鉴赏的正确步骤。

总。

3、注意分析诗的表现手法古诗常用一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来表达情感、体现思想.4、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与惯用意象典故的复习要力避艰深难懂,但学生接触过的并且是非常熟悉的应掌握,掌握典故含义,把握惯用意象特定的用法,可以找准理解诗词的切入点。

5、从诗中描写的对象来体味意境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描写的对象来表现的。

因此,要体味一首诗的意境,可从诗中描写的对象着手。

6、强化书面表达,注意逻辑条理从阅卷效果来看,阅卷教师也往往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答卷。

分点答题,点后例证。

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就诗论诗,不枝不蔓。

适当运用鉴赏术语。

如:“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言有尽而意无穷”等鉴赏术语,使答案显得更技高一筹。

7.组织答案,因题而异。

①对“问答题”,做到“问什么,答什么”。

②对“综述题”,一般采取“总——分——总”的模式,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

③对“对比题”,应该做到:通过研读,比照它们的异同;根据题目的要求,扣住作品中的词句加以分析阐述。

2008年江苏高考古代诗词鉴赏题型分析及解题指导

2008年江苏高考古代诗词鉴赏题型分析及解题指导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 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
示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 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2005年福 建卷)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示例: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 应抓住诗中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 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 造,语言力求优美。
•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 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 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 的特点和情调。
描写手法主要有:
1.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 诗人的情感。2.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 陪衬,使所写事物鲜明突出。3.联想想象:想象犹 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4.用典: 使诗歌语言精练,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 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5.象征:形象 生动具体,化实为虚。6.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 起强调作用。7.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晦地表情 达意,含蓄蕴藉。8.细节:真实、准确、传神。 9.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2008年高考诗词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及解析(下)

2008年高考诗词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及解析(下)

2008年高考诗词鉴赏试题汇编及解析(下)教学参考1117 10062008年高考诗词鉴赏试题汇编及解析(下)12.(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14~16题。

(8分)壬辰寒食①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篇名)。

(1分)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4分)【参考答案】14.1分《游褒禅山记》15.3分 B16.4分“雪”隐喻了白发(1分)。

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

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

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解析】王安石虽然是大有作为之人,但他同样有山林之思,并非一味追求进取。

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是为了养家孝亲,并非乐意官场,汲汲富贵。

由于家中无田园以托一日之命,一家上下几十口人赖其官禄,他根本就没有条件依照自己的意志生活。

在他早年的诗歌中,就表达了“收功无路去无田”的无奈,既然“人间未有归耕处”,他只得“窃食穷城”、任职地方,但这并非他的本愿,在《壬辰寒食》这首诗中就表达了他的感慨。

皇佑四年壬辰(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宁扫墓时写下此诗。

王安石之父(名益,字损之)曾为江宁通判。

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卒于官,葬于江宁牛首山(今江宁县南)。

为父亲和长兄王安仁扫墓,不觉悲思万缕,泪若江潮,白发先出,朱颜早凋,因而发出了轩冕不足乐、终欲老渔樵的感慨。

2008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08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08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语文(诗歌鉴赏)【全国卷Ⅰ】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参考答案】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

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

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

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

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2008高考古诗鉴赏题型解读

2008高考古诗鉴赏题型解读

2008高考古诗鉴赏题型解读一.形象类型题(一)形象,在诗歌中即意象,它是综合了诗人感情的“景,物,人”的总和,考题中常以这样的方式出现:1. 请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这一艺术形象。

2.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3. 诗歌中的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

解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求考生找准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本身,再用几个简练准确的词语概括其特点,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形象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内在联系或说明其在诗歌中说蕴含的意义。

答题示例: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参考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聚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拒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前进,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的波涛。

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08)全国统一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

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参考答案:8.(5分)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

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

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

2008年全国卷诗歌鉴赏

2008年全国卷诗歌鉴赏

(2008年全国卷I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图,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解析】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答“明”“阔”,分析合理,酌情给分)技法指导: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是诗歌鉴赏题出现频率极高的一种题型,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含义)(2)如果用到了特殊表现手法,则要指出。

(手法)(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诗句意)(4)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意境或情感)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技法指导:本题考查“分析并评价诗人的思想感情”,诗的卒章显志,由“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较容易把握诗人的情感——向往归隐,但要注意结合全诗去分析。

(2008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2008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重点题型例析

2008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重点题型例析

2008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重点题型例析作者:倪同刚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8年第10期我们先来看看2008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有关信息的统计:从上表可见,今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有以下一些特点:一、从体裁上看,宋代诗歌成主角。

18套试卷20首诗歌,宋代诗歌占了11首,成了今年考查的主要内容,其中诗8首,词3首。

其余9首为唐诗5首,金诗1首,元散曲2首,清诗1首,分布较广。

不过总体来说,唐宋诗词仍是考查的主要方向。

二、从作者来看,所考诗的作者介乎考生“识”与“不识”之间。

20首诗歌涉及到19位作者(其中有二首作者同是李白),考生熟悉的有李白、杜甫、王维等9位,不熟悉的10位,可谓平分秋色。

正如考前大家预测的一样,诗歌鉴赏考查的对象是一流作家的二三流作品或二流作家的一流作品,这是大趋势,估计明年仍是如此格局。

有意思的是去年三套试卷中出现苏轼的作品,今年苏轼一次也未出现,而去年未出现的李白,今年却在二套试卷里露面。

而王维、王安石、谢枋得等三位诗人,去年在各地高考试卷里出现,今年依然考到。

另外,今年安徽、江苏、湖南卷所考诗的地点都与本省相关,而江西卷所考诗的作者杨万里即为本省作家,这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说明各地高考命题不回避热点,关键是检测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从分值、题量上看,18套试卷考查分值在5-11分不等,其中8分的有9套,10-11分的2套,6-7分的5套,5分的为2套。

题量2题的占13套,这样便于全面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其他3题的有2套,1题的为3套。

分值与题量基本保持了各地往年的风貌。

四、从知识点分布来看,面广点多,但基本围绕诗歌鉴赏的基本元素出题。

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所涉及到的考点除文学常识、风格、形象、意境外,主要表现在炼字(语言)、情感、内容、手法四大方面。

表现手法中又特地将修辞单独进行考查。

这些都是诗歌鉴赏的基本能力要求,我们在复习中要围绕这些基本能力点做文章。

历年高考08年高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

历年高考08年高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

. . 。

.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一.各省市试题情况一览表:二.各省市试题考点分布:特点:1.时代分布:唐宋领风骚。

这与选修模块开设《唐诗宋词选读》吻合。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共涉及21首诗歌,选用唐代诗歌5首,宋代11首,金代1首,元代2首,明代2首。

2007年诗歌鉴赏共涉及24首诗歌,唐宋共占15首。

2.体裁分布:律、绝是重点。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律诗7首,绝句8首,词4首,曲2首。

2007年选用绝句11首,律诗6首。

3.题材分布:写景咏怀为主。

2008年21首诗中,写景诗6首(另有3首咏怀诗由眼前景而生发感慨),咏怀诗8首,咏物诗3首,怀古诗2首,送别诗2首。

4.作者分布:选诗以非名家为主,名家的诗以非名篇为主。

名家的诗作中,只有李白的两首诗是可称名篇,其他的都是较冷门的诗歌。

5.考点分布:各地诗歌鉴赏题的考点分布比较全面。

从今年的试卷看,考查思想情感的有7套,考查艺术手法的有13套,考查内容的有8份套,考查语言的有6套,另外考查情景关系的有3套,考察形象分析的2套。

启示:1.要注意整体鉴赏题。

2007年高考,大多是针对某一“点”的题目,而今年,注重对“面”的考查,整体鉴赏的题目明显增加。

就诗歌而言,整体把握思想意蕴,情感基调是鉴赏的前提,是重中之重。

指导学生复习时要高度注意。

(今年考了7套:【福建卷】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江西卷】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辽宁卷】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北京卷】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重庆卷】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四川卷】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全国卷Ⅱ】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全国卷Ⅰ】-(诗歌鉴赏题汇编)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全国卷Ⅰ】-(诗歌鉴赏题汇编)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 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问题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
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 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 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参考答案(2)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 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 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 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 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 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诗歌鉴赏题汇编)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 考试语文试卷 【全国卷Ⅱ】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 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 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 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 冷落的地方。
答案1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 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答案2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 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 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诗歌鉴赏题汇编)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 考试语文试卷 【上海卷】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4—16题。(8分)
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答案】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

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详解(课件)

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详解(课件)

借指官 位爵禄 并非留恋 官场生活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夸张,写出 客思似杨柳, 春风千万条。 哀痛之深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只想,可 巾发雪争出, 镜颜朱早凋。 见无遗憾 未知轩冕乐, 但欲老渔樵。
抒写的是时光流 尾联表达自己归 逝的感慨 隐山林的意愿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虽首联中有“寂寞”一词,但我们知道诗歌结构应为“起、承、转、 合”,颈联应为“转”——写嫩竹、红莲,美;尾联应为“合”— —写烟火、采菱,清新自然。故环境特点不应是荒凉冷清
结论2: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 手法 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内容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 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 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 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 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目诗作解析

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目诗作解析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诗作赏析编写黄平科(一)全国卷Ⅰ(河南、河北、山西、广西、陕西适用)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缩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蓬。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缩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赏析】《江间作四首》原作共四首,这里选第三首。

潘大临隐居黄州(今湖北黄冈),没有入仕途。

苏轼谪居黄州时,大临曾从之游,并跟他学诗。

黄庭坚对潘大临的诗才也很赞赏。

绍圣二年,苏、黄都被贬谪到边远的地方,此诗即作于其后不久。

诗从开始。

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的石壁直插入江。

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周瑜打败曹操大军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今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

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游览,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东坡的豪放歌声。

如今,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

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

赤壁下临不测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

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就像这滚滚东去的万叠浪涛一样流之无穷。

诗人从思古的幽情中省悟过来,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栖息在那里。

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开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

俱往矣,群雄争渡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潘大临是属于江西诗派,他的作品原有《柯山集》二卷,已佚。

2008年各地高考诗词鉴赏试题分析

2008年各地高考诗词鉴赏试题分析

2008年各地高考诗词鉴赏试题分析2008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所选诗(词)一般为一首,题量基本为2题,分值大致在6-8分,这样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解读一首诗,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只有湖南和广东卷选用了二首内容相关的诗进行比较阅读,值得注意的是,湖北卷虽然只选了一首词,但其在题目中将词与《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进行对比,实际上也是考察了学生的同中求异的比较能力。

同2007年高考一样,北京、上海卷出了三道题,但这三道题中题型多样,有选择,有填空,因而降低了解题的难度,学生思考动笔的内容并不太多。

湖南、福建、江西卷虽只出一道题目,但都要求学生就表现手法对全诗进行赏析,其实动笔量也不小。

诗歌鉴赏的基本功主要表现在对诗歌内容、感情、手法、语言、意象的分析上。

这从今年高考的考点分布上也可以体现出来。

从今年的试卷看,考查情感的有12份,考查手法的有10份,考查内容的有10份,另外考查语言的有5份,考查常识的有2份,考查意象的有1份。

由此可见,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是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即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手法,这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要素,平时复习中一定要注意落实。

下面就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对这几类考察重点进行简要分析,供广大师生在复习中参考。

一、鉴赏诗歌的感情任何一首诗歌的鉴赏都是以理解诗歌中的感情为前提的,我们读诗、赏诗,首先要领悟作者在诗中的情感,这是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基础,也是读诗的根本。

今年高考考查的主要题型有:1、整体把握诗中的感情所谓整体把握情感,往往要结合全诗(词)进行分析评价,从而理出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其难度比理解某个句子中作者的情感来得大,要求考生必须全面地分析材料,尽可能多地解读出其中的内涵。

例如:2008年高考(湖北卷):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

⑴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 “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 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 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 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⑵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 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 “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 “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 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⑴清秋 日暮 月初白 落叶 流萤 孤灯 ⑵诗人于清秋日暮的溪亭散步,月上高树,酒已半醒, 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多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 “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 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孤萤,“数”字传神地 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着眼于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考察。
注重对关键词语作用的考察。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广东)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 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 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 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 字的艺术效果。(4分)
08宁夏 海南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 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 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 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 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 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 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 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2008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

2008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

2008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参考答案】(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

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2009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月杜甫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分)【参考答案】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

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⑵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重点题型例析

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重点题型例析

2008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重点题型例析我们先来看看2008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有关信息的统计:从上表可见,今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有以下一些特点:一、从体裁上看,宋代诗歌成主角。

18套试卷20首诗歌,宋代诗歌占了1 1首,成了今年考查的主要内容,其中诗8首,词3首。

其余9首为唐诗5首,金诗1首,元散曲2首,清诗1首,分布较广。

不过总体来说,唐宋诗词仍是考查的主要方向。

二、从作者来看,所考诗的作者介乎考生“识”与“不识”之间。

20首诗歌涉及到19位作者(其中有二首作者同是李白),考生熟悉的有李白、杜甫、王维等9位,不熟悉的10位,可谓平分秋色。

正如考前大家预测的一样,诗歌鉴赏考查的对象是一流作家的二三流作品或二流作家的一流作品,这是大趋势,估计明年仍是如此格局。

有意思的是去年三套试卷中出现苏轼的作品,今年苏轼一次也未出现,而去年未出现的李白,今年却在二套试卷里露面。

而王维、王安石、谢枋得等三位作家,去年在各地高考试卷里出现,今年依然考到。

另外,今年安徽、江苏、湖南卷所考诗的地点都与本省相关,而江西卷所考诗的作者杨万里即为本省作家,这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说明各地高考命题不回避热点,关键是检测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从分值、题量上看,18套试卷考查分值在5-11分不等,其中8分的有9套,10-11分的2套,6-7分的5套,5分的为2套。

题量2题的占13套,这样便于全面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其他3题的有2套,1题的为3套。

分值与题量基本保持了各地往年的风貌。

四、从知识点分布来看,面广点多,但基本围绕诗歌鉴赏的基本元素出题。

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所涉及到的考点除文学常识、风格、形象、意境外,主要表现在炼字(语言)、情感、内容、手法四大方面。

表现手法中又特地将修辞单独进行考查。

这些都是诗歌鉴赏的基本能力要求,我们在复习中要围绕这些基本能力点做文章。

下面拟从上述四个重点方面对今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题型特点作个简要剖析,以供广大考生备考09高考时参考。

2008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08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08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语文(诗歌鉴赏)【全国卷Ⅰ】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参考答案】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

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

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

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

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2008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08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08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语文(诗歌鉴赏)【全国卷Ⅰ】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参考答案】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

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

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

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

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2008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08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08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语文(诗歌鉴赏)【全国卷Ⅰ】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参考答案】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

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

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

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

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卷 唐诗 李 白 江西卷 辽宁卷 山东卷 四川卷 浙江卷 宋诗 杨万里 元散曲 周德清 宋词 秦 观 元散曲 吴西逸 金诗 王 寂
l 2 8 内容、情感、 修辞 1 l l l l 1 2 2 2 2 6 8 8 8 6 手法 修辞、表现手法 内容、 手法、 情感 内容、修辞 内容 、 情感、手法
卷 别 体裁 ( 时代 )
作者 篇数 考点 题量 分值
全国卷一 宋诗 潘大I l 2 临
全国卷二 宋诗 北京卷 清诗 天 唐诗 津卷 上海卷 宋诗
李弥逊 顾炎武 王 维 王安石
l l l 1
2 3 2 3
王昌龄
位诗人,去年在各地高考试卷里出现,今年依然考到。另外, 今年安徽 、江苏、湖南卷所考诗的地点都与本省相关,而江西 卷所考诗的作者杨万里即为本省作家,这也是一个有趣的现 象。说明各地高考命题不回避热点,关键是检测考生的诗歌鉴 8 炼字 、 情感 赏能力。 8 炼字、 情感 三、 从分值、 题量上看,l 套试卷考查分值在 5 1 分不 8 -1 1 O 内容、 情感、风格 等,其中 8 分的有 9 套,1 l 分的 2 6 7 o 1 - 套, - 分的 5 5 套, 分 5 炼 情景 字、 的为 2 套。题量 2题的占 l 套,这样便于全面考查学生的诗 3 8 常识、内容、炼字 歌鉴赏能力;其他 3 题的有2 套,1 题的为 3 套。分值与题量 6 内容、 风格 基本保持了各地往年的风貌。 8 情感 、 炼字 四、 从知识点分布来看, 面广点多, 但基本围绕诗歌鉴赏 6 手法 的基本 元素出题。 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所涉及到的考点除文学 7 内容、 修辞、形象 常识、风格 、形象、意境外 ,主要表现在炼字 ( 语言 ) 、情感、 内容、手法四大方面。表现手法中又特地将修辞单独进行考 l 景 1 物、意境 查。这些都是诗歌鉴赏的基本能力要求 ,我们在复习中要围绕 这些基本能力点做文章。 下面拟从上述四个重点方面对今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的 题型特点作个简要剖析,以供广大考生备考20 高考时参考。 0 9 炼字的考查 古人写诗讲究 “ 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在诗歌创作中对 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和创造性的搭配,使之获得简练、 形象、深刻的表达效果。这些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又往往 被称作 “ 诗眼” 赏析炼字, 。 是品味诗歌语肓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今年高考看来,赏析炼字的题型一般有三种:
重庆卷 宋词 王 观 1 2 安徽卷 宋诗 谢枋得 1 2 福建卷 唐诗 杜 甫 l 1 广东卷 宋诗 吕 2 2 本中 范成大 宋诗 蔡 肇 l 2
海南、 宁夏卷 湖北卷 宋词 侯 蒙 l 2 8 情感、意象 湖南卷 唐诗 李 白 2 l 5 炼字

1 定向 、 赏析型。指命蹈人将诗句中的字挑出来,要求考 生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如 2 8 0 年高考全国卷Ⅱ: 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 弥逊 小雨 丝丝欲 网春 ,落花狼 藉近黄 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 ,宿鸟声中自掩门。 [ ①李弥逊 ( 05 l ) 注] 18一 1 3 ,字似之,吴县 ( 5 今属江苏 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 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
请对首句中的 “ 网”字进行赏析。 这题要求对 “ 网”字的表达效果进行定向分析 , 答题时一
4 语文 考试 柏导 8
维普资讯
语 文考试 柏 导 :4 9
教研天地
2 8 1 00 0
般从修辞 、动静 、联想 、想象等角度考虑,方能体味其妙处。 要分二步走,第一步分析词义,第二步分析它的艺术效果。如 这题可答为:这里的网是动词,网春即把春天留住 .用字新 颖。 ( 第一步析词义 ) 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 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留住。这个想象 、比喻非常生动、 新奇。 ( 第二步赏修辞 ) 类似这样考查的还有今年的安徽卷 ( 题略 ,大家可以 自己找来参考 ) 。 2 、自助赏析型。即命题人不明确提供赏析的诗眼,只是 提供相关范围,要求考生在这个范同内找出传神的字眼进行赏 析?考生如果关键的字找不准,就无法得分,因而其难度较定 向赏析稍有增加 如 20 年全国卷 I: 0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地方 。

识”之间。 0 2 首诗歌涉及到 l 位作者 ( 9 其中有二首作者同 是 李白) ,考生熟悉的有李白、杜甫、王维等 9位,不熟悉的 l 0 位,可谓平分秋色。正如考前大家预测的一样,诗歌鉴赏考查 的对象是一流作家的二三流作品或二流作家的一流作品, 这是 大趋势, 估计明年仍是如此格局。有意思的是去年三套试卷中

从上表可见,今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有以下一些特点: 从体裁上看,宋代诗歌成主角。l 套试卷 2 8 0首诗歌, 宋代诗歌占了 l 首,成了今年考查的主要内容,其中诗 8首, 1 词3首。其余 9 首为唐诗 5 首,金诗 l 首,元散曲2 首,清诗 1 首, 较广。 分布 不过总体来说, 唐宋诗 词仍是考 查的 主要方向。 二 、从作者来看,所考诗的作者介乎考生 “ 识”与 “ 不
维普资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倪 同刚
2 8 0 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重点题型例析 0
我们先来看看 20 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有关信息的统 08

出现苏轼的作品,今年苏轼一次也未出现,而去年未出现的李 白,今年却在二套试卷里露面。而王维、 王安石、 谢枋得等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