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合集下载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利用分析处于基态的待测原子蒸汽对特征辐射的吸收来测定样品中该元素含量的一种办法。

2共振吸收线:原子从基态激发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产生的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

由于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吸收的能量不同,共振吸收线各具有特征性,这种共振线称为元素的特征谱线,是元素所有谱线中最灵敏的谱线。

3原子吸收谱线轮廓和谱线宽度:谱线轮廓是指谱线具有一定频率范围和形状。

吸收线轮廓常用吸收系数K v随频率(或波长)的变化曲线来描述,而原子吸收线的特点是用谱线中心频率(由各原子能级分布特征所决定)、半宽度(最大吸收系数一半处峰的频率差)和强度来表征。

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部件:瑞线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器。

①光源:作用是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曲线,发射辐射波长的半宽度要明显小于吸收线的宽度,辐射强度大,稳定且背景信号小。

常用空心阴极灯。

②原子化器: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变成原子蒸气。

主要有火焰原子化器和无火焰原子化器两类。

③单色器:衍射光栅是常用的分光元件。

单色器的作用是将所需的共振吸收线与邻近干扰线分离。

④检测系统:作用是将单色器分出的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常用光电倍增管。

4仪器类型:①单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光源辐射不稳定引起基线漂移,仪器需预热。

②双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一束光通过火焰照样品,另一束光照参比,不通过火焰直接经单色器投射到光电元件上。

可克服光源的任何漂移及检测器灵敏度的变动。

5干扰及其消除:①电离干扰:某些易电离元素在原子化条件下电离,致使基态原子数减少,测定结果降低。

消除方法:加入消电剂。

②物理干扰:试样的物理性质(如表面张力、黏度、比重、温度等)变化影响吸收强度,导致测定误差。

标准加入法是常用的消除方法。

③光学干扰:主要指光谱线干扰和背景干扰。

谱线干扰是试样中共存元素的吸收线与被测元素的分析线相近而产生的干扰,使分析结果偏高。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消除方法:
可通过配制与试样组成相近的对照品或采用标准加入
法来消除。
光学干扰
原子光谱对分析线的干扰。包括光谱线干扰和非吸收
线干扰。
光谱线干扰: 现象 光谱线干扰是试样中共存元素的吸收线与待测元素的分 析线相近(吸收线重叠)而产生的干扰。
消除方法:
另选波长或用化学方法分离干扰元素。
非吸收线干扰


气体使用之后,必须关掉截止阀和主阀。
当乙炔瓶内压力低于 0.5Mp时必须更换,否则乙炔钢瓶内溶 解物会溢出,进入管道,造成仪器内乙炔气路堵塞,不能点火。

样品舱的光路窗口和空心阴极灯的石英窗会受到灰尘或 指纹的污染。当发现元素灯的噪声变大,分析结果的重 复性变差此时可以使用蘸有甲醇或乙醇水溶液的软的擦 镜纸进行清洗。
并传导给石墨管,使其产生高达3000℃的高温,将置于
管中的被测元素变为基态的原子蒸汽。 保护系统分为气体与冷却水保护。气体使用惰性气体, 保证石墨管在高温的状态下不会被氧化。冷却水保证石 墨炉在开始第二次测试前可以迅速冷却到室温状态。
石墨炉原子化器原子化效率高,灵敏度优于火焰原子
化方法。
石墨炉的加热: 干燥阶段,管加热到约 100℃,样品中的水完全蒸发。 灰化阶段,管加热到 400 ℃ ~ 1000 ℃ ,有机物质 和其他共存物质分解和蒸发。 原子化阶段,加热到 1400 ℃ ~ 3000 ℃ ,留在管中 的金属盐类原子化。

定期的拆下石墨管检查石墨管保护器的情况,确保其内
腔和进样孔区域没有疏松的碳粒子和残留的样品。
四、仪器维护及注意事项

实验用器皿:使用前用10%~20%的硝酸浸泡过夜。 乙炔作为燃烧气,需要检查钢瓶和仪器之间的连接器以防泄 漏,特别是更换钢瓶之后需要使用肥皂水或专用的泄漏检测 器进行检测。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Iν=I0 e-KvL
(Kv 为原子蒸汽对频率为ν的光的吸收系数)
谱线的轮廓
It与的关系 原子群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吸收的谱线并不是绝对单色, 而使是具有一定的宽度,通常称为谱线轮廓。
谱线变宽
表征吸收线轮廓特征的值是中心频率ν0 和半宽度Δν, ν0 由原子的能级分布特征决定, 半宽度Δν除谱线本身具有的自 然宽度外,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峰变宽, 变宽效应:
火焰原子化器示意图
火焰 燃烧器
雾化室
雾化器
作用:将样品雾化。 要求是:喷雾稳定,产生的雾滴细而均匀,雾化
效率(单位时间内被雾化试样的量与 吸喷总试液量之比)高。
雾化室
作用:使微细的雾滴与燃气混合,排除大液滴。 燃烧器 作用:将试样蒸气转化为基态原子。 要求:不易回火,火焰平稳,位置可调。
火焰类型:
高温石墨管原子化器优缺点
优点:原子化程度高,试样用量少(1-100μL),可测固体 及粘稠试样,灵敏度高,检测极限10-12 g/L。 缺点:取样量少而导致进样量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精密度 差,测定速度慢,操作不够简便,装置复杂。
其他原子化方法
a. 低温原子化方法 主要是氢化物原子化方法,原子化温度700~900 ゜C ; 主要应用于:As、Sb、Bi、Sn、Ge、Se、Pb、Ti等元素 原理: 在酸性介质中,与强还原剂硼氢化钠反应生成气
exp
Ej kT
上式中gj和gO分别为激发态和基态的统计权重,激发态原 子数Nj与基态原子数No之比较小,<1%。可以用基态原子数代 表待测元素的原子总数。公式右边除温度T外,都是常数。T一
定,比值一定。
三、原子吸收谱线
谱线的轮廓
若将不同频率的光(强度为I 0ν)通过原子蒸汽,有一部 分光将被吸收,其透过光的强度(即原子吸收共振线后光的 强度)与原子整齐的宽度(即火焰的宽度有关),若原子蒸 汽中原子密度一定,则透过光(或吸收光)的强度与原子蒸 汽宽度成正比关系,即朗伯定律: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用于测量物质的吸收光谱。

其基本原理是,当物质吸收光子时,其分子或原子会与光子相互作用,导致分子或原子振动并改变其能量。

根据能量与波长的关系,物质的吸收光谱可以被记录下来,并用于确定物质的吸收程度和化学性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使用一种称为原子吸收装置的设备。

原子吸收装置中包含一个光源(如LED或激光)和一个吸收剂(如气体或液体)。

当光源发出光子时,这些光子会被吸收剂吸收,并激发原子或分子。

这些原子或分子随后振动并释放光子,这个过程被称为原子吸收。

根据原子吸收光谱的波长范围,吸收剂可以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子,导致其光谱变化。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步骤包括:1. 光源发出光子,被吸收剂吸收。

2. 原子或分子被激发并释放光子。

3. 测量释放光子的波长,并计算出吸收剂的吸收光谱。

4. 根据吸收光谱确定吸收剂的吸收程度和化学性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分析化学、有机合成、环境科学、生物学等。

例如,在化学分析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可以用于检测化合物的吸收光谱,以确定其化学性质和结构。

在有机合成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可以用于检测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以确定其结构和活性。

在环境科学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可以用于检测污染物的吸收光谱,以确定其毒性和来源。

除了基本的原子吸收装置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还可以使用多个技术和设备,如多孔板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等,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随着技术的发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化学分析、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应用范围广(七十多种元素)
缺点:1、测一种元素需更换一种相应灯。
仪器昂贵、进口。(此分厂产品也是进口元件组装,非正宗国产)
§2原理
一、原子的量子能级和能级图:
〈一〉原子结构:
无机化学已学过,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一定数目电荷的核和相同数目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所组成。而核外电子按一定规律分布在各厂能级,各电子的能量由其此外的能级决定。核外电子排布具最低能量时,原子处于基态。
同样,当火焰中的基态原子向着检测器运动时,被检测到的频率比静止波源发出的频率高——波长紫移。
ΔV0=7.16×10-7V0
原子量m↘,T↗ Doppler效应大,展宽越大。ΔV0≈103nm
3、ltsmark变宽:—共振变宽
同种:原子碰撞引起发射和吸收光量子频率改变而引起谱线变宽。(在原子吸收条件下,一般可忽略)
经计算:2500KNj/No=1.14×10-4
2510K=1.18×10-4
及2500K时,激发态Na原子仅占基态0.01%,呈上升10K时,也只增了百万分之四,所以在原子吸收测定条件下(T=300K)Nj相对No可忽略不计(但在原子发射光谱要严格控制温度)。
三、原子吸收的形状
原子吸收由吸收线的频率,半宽度和强度表征。见P133图16-4
∵L>S∴J的个数2S+1=2J,J=L=S=3/2L-S=1/2J有2s+1=2个
Na基态
Na激发态
nmL
32S
32P
nmLJ
32S1/2
32P1/232P3/2
见P131能级图589.6nm589.0nm
两个光谱支项表示2个能级。
基态 激发态
32S1/2=====32P1/2589.6nm

原子吸收光谱法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图7.11 空心阴极灯的构造
(二)放电机理
由于受宇宙射线等外界电离源的作用,空心阴极灯
中总是存在极少量的带电粒子。当极间加上300 ~ 500V
电压后,管内气体中存在着的极少量阳离子向阴极运动,
并轰击阴极表面,使阴极表面的电子获得外加能量而逸
出。逸出的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作加速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与充气原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从而产生 能量交换,使惰性气体原子电离产生二次电子和正离 子。
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很窄,因此,要求光源发射出
比吸收线半宽度更窄的、强度更大的而且稳定的锐线
光谱,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空心阴极灯、蒸气放电
灯和高频无极放电灯等光源,均具备上述条件,但目前
广泛使用的是空心阴极灯。空心阴极灯是一种阴极呈
空心圆柱形的气体放电管。
图7.10 空心阴极灯
(一)空心阴极灯的构造
图7.2 2500K下,不应该指出,从图中可以看出,Nj/N0总是很小的,就是 说,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数与处于基态的原子数相比,可以 忽略不计。所以,对于原子吸收来说,可以认为处于基态 的原子数近似地等于所生成的总原子数N。
(三)原子吸收线的轮廓和变度
第三节 原子吸收光谱仪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由光源、原子化器、单色 器、检测器四个上要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图7.7 单光束原子吸收光度计示意图
实验装置
图7.8 原子吸收的实验装置
图7.9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示意图
一、锐线光源
锐线光源是发射线半宽度远小于吸收线半宽度的 光源,如空心阴极灯。在使用锐线光源时,光源发射线半 宽度很小,并且发射线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这时 发射线的轮廓可看作一个很窄的矩形,即峰值吸收系数 K 在此轮廓内不随频率而改变,吸收只限于发射线轮 廓内。这样,一定的K0即可测出一定的原子浓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 〕概念:根据蒸气相中被测原子基态对特征辐射的吸收来测定试样中该元素含量的方法. 特点:准确度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适用X 围广;局限性:线性X 围窄;一种元素测定需要一种元素灯;对难溶元素等和非金属元素测定及同时测定多种元素有一定的困难.光谱相:n 2S+1L J 是描述量子能级的形式,n 为主量子数〔电子分布层数〕,S 为总自旋量子数〔表价电子自旋量子数矢量和〕,L 为总角量子数〔表电子轨道形状〕,J 为内量子数〔表价电子组合得到L 和S 的矢量和,L>=S,J 有2S+1个数值,L<S,J 有2L+1个数值〕.原子能级图:表示原子中各种可能存在的光谱相-能级及能级跃迁的图解.共振吸收线:原子从基态激发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为共振激发,产生的谱线为共振吸收线 原子吸收线特点:吸收线的频率、半宽度和强度表征半宽度:中心频率的吸收系数一半处谱线轮廓上两点之间的频率差.影响因素:①、 自然宽度:无外界影响下谱线固有的宽度,与激发态原子的寿命反比②、 多普勒变宽:有无规那么热运动产生的变化.正比于热运动激烈程度③、 压力变宽:由于吸光原子与蒸气原子相互碰撞引起,压力越高碰撞越激烈,影响越大.又分为:赫鲁兹马克变宽:共振变宽.同种原子之间的碰撞,与试样的蒸气浓度成正比劳伦茨变宽:吸光原子与蒸气中其他原子碰撞,与原子区内气体压力和温度正相关④、 电场变宽,磁场变宽等积分吸收:吸收线轮廓所包围的面积,即气态原子吸收共振线的总能量.VK dv KN =⎰,N 为待测原子总数,此式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础 峰值吸收:通过测定中心频率处的吸收系数来测定吸收度和原子总数.代替积分吸收定量分析必要条件:①、 锐线光源的发射线与原子吸收线的中心频率完全一致②、 锐线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比吸收线的半宽度更窄,一般为吸收线的1/5-1/10A K C '=,K ’是与实验条件有关的常数,原子分光光度计部件:①锐线光源、②原子化器、③单色器,④检测系统①、 光源:作用:发射被测元素基态原子特征共振线.基本要求:发射波长的半宽度要明显小于吸收线的半宽度,强度大,稳定性好,寿命长空心阴极灯:最常用,辐射光强度大,稳定,谱线窄,灯容易更换,缺点是只能测一种元素多元素空心阴极灯:同时测定几种元素.缺点辐射强度、灵敏度和寿命较差②、 原子化器:作用提供能量,干燥、蒸发并转换试样为所需基态原子蒸气.火焰原子化器:化学火焰提供能量.雾化器雾化试液;雾化室是雾粒均匀、雾粒与燃气混合均匀和稳定混合器气压;燃烧器产生火焰,使试样蒸发和原子化.火焰稳定、重现性好、操作简单.非火焰原子化器:石墨炉原子化器〔可加入基体改进剂提高原子化率〕.包括干燥、灰化〔去除基体〕、原子化和净化〔去除残渣〕过程.用量少、重现性差,原子化率高.③、 单色器:作用分离所需的共振吸收线与邻近干扰线.关键部件为色散元件④、 检测系统:由检测器、放大器、对数变换器、显示装置组成实验方法:试样处理,测定条件选择①、 分析线:通常选用共振吸收线,当浓度高时为避免邻近光谱线干扰多选用次灵敏线测定②、 狭缝宽度:较宽,提高信噪比,增加灵敏度.③、 工作电流:保证放电稳定和足够光强下尽可能选用低的工作电流④、 原子化条件:火焰原子化法中,根据测定需要选用合适的火焰;石墨炉原子化法中温度应选择吸收信号最大时的最低温度实验中的干扰:主要有电离干扰、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光学干扰①、 电离干扰:由于原子电离引起.降低基态原子数,测定结果偏低,温度越高干扰越严重,可用消电离剂〔常为碱金属〕消除②、 物理干扰:试样在转移、蒸发和原子化中,由于试样物理性状变化而引起的吸光度下降的效应.试样的黏度〔影响喷入火焰的速度〕、表面X 力〔液滴大小及分布〕、溶剂的蒸气压〔蒸发速度〕和雾化气体压力〔喷入量的多少〕等,可用对照品或采用标准加入法消除③、 光学干扰:光谱线干扰和非吸收线干扰光谱线干扰:共存元素的吸收线与被测元素的吸收线相近,使结果偏高.可另选波长或用化学方法分离干扰元素消除非吸收线干扰:原子化过程中的分子等对共振线的吸收和小固体颗粒对光的散射及火焰吸收引起,宽带吸收,干扰较严重.用仪器调零吸收、邻近非共振线校正、连续光源背景校正、塞曼效应背景校正等消除④、 化学干扰:溶剂或气相中被测元素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挥发或解离的化合物引起.是原子吸收分析的主要干扰来源.可用加入释放剂、保护剂和适当提高火焰温度来消除.结果处理:灵敏度:()/x f C S dx dC ==为分析标准函数的一次导数,用表示,S 越大,灵敏度越高.取决于待测元素性质、与仪器的性能有关和实验因素的影响.用特征浓度和特征质量表示.特征浓度:火焰原子化法中产生1%光吸收所对应的被测元素的浓度<μg/ml>.特征质量: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中,能产生1%光吸收所对应的被测元素的质量<g,μg>检出限:一定置信度条件下被检出的最小浓度或量.一般仪给出信号为空白溶液信号的标准偏差的3倍所对应的浓度或质量.分析方法:校正曲线法<用于组成简单的试样>,标准加入法<极微量元素或没有空白试样>和内标法<消除实验条件变化引起的误差>.质谱法概念:利用多种离子化技术,将物质分子转化为离子,选择其中带正电荷的离子使其在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下,按其质荷比m/z 的差异进行分离测定,从而进行物质成分和结构分析的方法.特点:应用X 围广;灵敏度高,试样用量少;不受试样物态限制;分析速度快;易于与色谱联用;信息直观.用途:测定分子量;鉴定和推测结构重要概念:相对丰度:以质谱中基峰的高度为100%,其余峰按与基峰的比例加以表示的峰强度离子源:质谱仪中是被分析物质电离成离子的部分.常见有电子轰击源EI,化学电离源Ci和快原子轰击源FAB等.分子离子:分子通过某种电离方式,失去一个价电子而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碎片离子:当分子在离子源中获得的能量超过其离子化所需的能量时,分子中某些化学键断裂而产生的离子.单纯开裂:仅一个键发生开裂并脱去一个游离基重排开裂:通过断裂两个或两个以上化学键,进行重新排列的开裂方式.常见有McLafferty重排:含不饱和C=X<X=C,N,O,S>,有γ氢原子.重排前后电子的奇、偶性保持不变;失去奇数个氮原子那么质量奇偶性改变,反之不变逆Dials-Alder重排:常见于脂环化合物、生物碱等基本原理:1.质谱中大多数离子的产生根据化合物本身的裂解规律形成,其相对丰度和键断裂的难易以及化合物的结构相关.碎片离子的峰位和相对丰度反映分子的结构信息.2.分子离子的质量数服从奇偶规律:C、H、O组成的分子离子峰为偶数; C、H、O、N组成的分子离子峰含奇数个氮质量数为奇数,反之为偶数.质谱仪:①高真空系统、②样品导入系统,③离子源,④质量分析器,⑤离子检测器,⑥记录装备①、高真空:保障系统.避免离子辐射以及离子与残余气体分子碰撞引起的能量变化,同时也可降低本底和记忆效应.由旋转泵和扩散泵串联组合②、样品导入系统:质接进样〔适合单组分、挥发性较低的固、液体试样〕和色谱联用导入③、离子源:将被分析样品离子化;并使其具有一定的能量.a)电子轰击源: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有丰富的碎片离子信息和成熟的离子开裂理论,有利于结构分析和鉴定;缺点离子化方式能量高;不适合分子量较大或稳定性差的试样;不适合难挥发、热不稳定化合物分析b)化学电离源:发生离子-分子反应,常用反应气有甲烷、异丁烷、氨等,优点:软电离方式,准分子离子强度大,利于推测分子量和定量分析;易获得官能团信息;缺点:重现性差;不适合于热不稳定和难挥发化合物c)快原子轰击离子源:离子化过程无需加热气化;属于软电离方式;缺点:影响离子化效率的因素多,重现性差;检测灵敏度低于EI④、质量分析器:将离子源形成的离子按荷质比的差异进行分离的装置.主要为磁分析器〔单聚焦和双聚焦质量分析器〕和四极杆分析器磁分析器:单聚焦〔已淘汰〕实现质量色散和方向聚焦;双聚焦实现质量色散、能量聚焦和方向聚焦四极杆分析器:可在较低的真空度下工作;扫描速度快,有利于与色谱联用;结构简单;缺点是分辨率低于双聚焦质量分析器;质量X围较窄,⑤、离子检测器:将微弱的离子流信号接收并放大,然后送至显示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得到被分析样品的数据.常采用电子倍增器和微通道板检测器⑥、记录装备性能指标:①、分辨率:指仪器分离相邻两质谱峰的能力.两强度近似相等、质量分别是M和M+△M的两个相邻峰恰好分开〔两峰间的峰谷高度为峰高的1/10〕α/=∆,R>10000为高分辨质谱仪,R<1000为低分辨质谱仪R M M②、灵敏度:仪器记录所产生的峰信号强度和所用样品量之间关系的度量.常采用绝对灵敏度,即一定分辨率条件下,产生一定信噪比的分子离子峰所需要的样品量.常用硬脂酸甲酯或六氯苯测定③、质量X围:仪器能够测量的离子质量X围④、质量准确度:离子质量实测值和理论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小于10ppm 质谱分析法:1、分子量测定:1)分子离子峰的辨认:一般最高,当有同位素峰或者杂质峰以及样品稳定性差导致分子离子峰很弱时不是.需考虑以下几点:分子离子稳定性:芳香族化合物 > 共轭链烯 > 脂环化合物 > 直链烷烃 > 硫醇 > 酮 > 胺 > 酯 > 醚 > 酸 > 分支烷烃 > 醇质量数服从奇偶规律与相邻离子间的质量差是否合理:4-14间不合理M+1和M-1准分子离子峰以及实验条件改变2)分子量测定:一般为分子离子峰的质量数3)分子式确定:低分辨用同位素峰强比法;高分辨用精密质量法2、常见化合物结构分析:烷烃:分子离子峰弱;一系列相差14的碎片峰;有"伴峰";支链优先裂解烯烃:分子离子峰稳定;通常有41+14n的碎片峰;易开裂;有麦氏重排芳烃:分子离子峰较强;易发生β裂解,有C7H7+<91>、C6H5+<77>、C5H5+<65>、C4H3+<51>、C3H3+<39>特征峰;麦氏重排饱和脂肪醇:分子离子峰弱;易发生α裂解;易发生脱水反应;直链伯醇有含羟基离子、烷基离子和链烯离子.醛:分子离子峰强;易发生α裂解,麦氏重排〔44的离子峰〕;长链发生β裂解酮:分子离子峰很强;易发生α裂解,麦氏重排酸和酯类:一元饱和酸和酯分子离子峰弱,芳香酸和酯有较强分子离子峰;易发生α裂解,麦氏重排,强特征峰663、解析顺序1.首先确认分子离子峰,确定分子量.2. 用同位素峰强比法或精密质量法确定分子式.3. 计算不饱和度.4. 解析某些主要质谱峰的归属及峰间关系.5. 推定结构.6. 验证:核磁共振波谱法核磁共振:在外磁场的作用下,一些原子核能产生核自旋能级分裂,当用一定频率的射频照射分子时,可引起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吸收一定频率的射频,即产生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波谱法:结构测定,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有磁矩的原子核基本原理:1.各种核的自旋量子数与核磁共振的关系2. 核磁矩u=rP r:磁旋比,原子核特征常数;P:角动量,610H H H δ-=⨯标样标P =3. 无外磁场时,核磁矩的取向有2I+1种;有外磁场时,核磁矩能量02h E mrH π=- 4. I=1/2时,m=1/2的μz 与m= -1/2的μz 间的能量差随H 0增大而增大,称为能级分裂5. 共振吸收:原子核进动频率v 与外加磁场强度H 0的关系用Larmor 方程表示 0/2v H r π=,条件:照射频率等于核进动频率〔改变照射频率或磁场强度实现核磁共振〕;△m=±1跃迁只发生在相邻能级间6. 自旋弛豫:高能态的核通过非辐射途径回到低能态的过程①、 自旋-晶格弛豫:纵向弛豫②、 自旋-自旋弛豫:横向弛豫化学位移1) 屏蔽效应:核外电子及其他因素对抗外加磁场的现象屏蔽常数:表示屏蔽效应的大小.0(1)/2v H r σπ=-2) 化学位移:由于屏蔽效应的存在,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的共振频率不同〔进动频率〕,用核共振频率的相对差值表示δ,标准物一般是四甲基硅烷TMS ①、 固定磁场强度H 0,661010v v v v v δ-=⨯=⨯样标标标②、 固定照射频率v 0,610H H H δ-=⨯标样标 3> 影响因素:①、 局部屏蔽效应:核外成键电子云在外加磁场的诱导下,产生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的感应磁场,使氢核实受磁场强度稍有降低的现象.②、 各向异性效应: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由化学键产生的〔尤其是π键〕感应磁场使在分子中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的核屏蔽作用不同的现象;使处于负屏蔽区的氢核δ值大,处于正屏蔽区的氢核δ值小③、 氢键影响:形成氢键后,氢核屏蔽作用减少,氢键属于去屏蔽作用4〕 烯烃的化学位移:5.28C C H Z Z Z σ=-=+++同顺反 5.28C C H Z Z Z σ=-=+++同顺反偶合常数:①、 自旋偶合:核自旋产生的核磁矩间的相互干扰自旋裂分:自旋偶合引起的共振峰分裂的现象②、自旋分裂的规律:a)n+1规律:某基团的氢与n个相邻氢耦合时将被分裂成n+1重峰,而与该基团本身氢数无关,按此规律分裂的图谱为一级图谱,多重峰峰高之比满足二项式展开式系数比b)I≠1/2时,符合2nI+1规律c)某基团与n,n’, …个氢核相邻时若偶合常数相等〔峰裂距相等〕,那么呈现〔n+n’+…〕+1若偶合常数不等〔峰裂距不等〕,那么分裂为〔n+1〕<n’+1>…重峰③、偶合常数:由自旋分裂产生的峰裂距,反映偶合作用的强弱.对简单偶合峰裂距即为偶合常数.可分为偕偶、邻偶及远程偶合.受偶合核间距离、角度和电子云密度影响.峰裂距只决定于偶合核的局部磁场强度,与外加磁场强度无关.④、化学等价:有相同的化学位移磁等价:分子中一组化学等价核与分子中的其他任何一个核都有相同强弱的偶合.磁等价必定化学等价,与组外核偶合的偶合常数相等,无外核干扰下,组内核偶合但不裂分.化学等价不一定磁等价,磁等价一定化学等价。

第七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第七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 由于原子的吸收线比发射线的数目少的多,谱线重叠的概率就小的多,空 心阴极灯一般不发射临近波长的辐射线,因而其他辐射线干扰较小,故原 子吸收法选择性高,干扰小且易于克服。
原子吸收光谱法(也称原子吸收分光光法 )与可 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相同,都是基于物质 对光选择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光学分析法。
2010年1月25日1时53分
组成:阳极(吸气金属)、空心圆筒形(使待测原子集中)阴极(W+ 待测元素)、低压惰性气体(谱线简单、背景小)。
工作过程:高压直流电(300V)---阴极电子---撞击隋性原子---电离(二 次电子维持放电)---正离子---轰击阴极---待测原子溅射----聚集空 心阴极内被激发----待测元素特征共振发射线。
? 自然宽度(约在10-5nm数量级)。
?
?2.多普勒变宽(热变宽):
? 由于多普勒效应而导致的谱线 变宽。由于原子热运动引起的。 其宽度约为 10-3nm数量级。
?3.压力变宽:由于同类原子或 与其它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电子等)相互碰撞而造成的吸收 谱线变宽。其宽度也约为 10-3nm 数量级。
区别: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吸光物质 是溶液中被测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光的选择吸收, 原子吸收光谱法吸光物质是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 光的选择吸收,这种光是由待测元素制成的空心阴 极灯(称元素灯)作光源。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过程:
A元素含量测定----- A元素的空心阴极灯发射特征辐射 --------试样在原子化器中变为气态的基态原子-------吸收空心 阴极灯发射特征辐射---------空心阴极灯发射特征辐射减弱-----产生吸光度------元素定量分析
钨丝灯光源和氘灯,经分光后,光谱通带0.2nm。而原子吸收线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n0 n
半宽度受原子性质和 外界因素的影响
原子吸收光谱轮廓图
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
谱线变宽因素
自然宽度
Doppler变宽
压力变宽 自吸效应 场致变宽
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 自然宽度(△nN) :无外界因素影响时谱线具有的宽度,与激
发态原子的平均寿命有关,平均寿命越长,谱线宽度越窄。根据量子力 学的测不准原理,粒子能级能量和跃迁时刻不可能同时测准,其能量的 不确定度△E和其跃迁时刻的不确定度△t间有如下关系
其中Kv为吸收系数
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
• 吸收线轮廓
In I0
中心频率n0最大吸收系数 所对应的频率或波长,由 原子能级决定
不同元素原子吸收不同频率的 光,由图可见,在频率为v0处
透过光强度最小,也就是吸收
最大。原子群从基态跃迁到激
发态所吸收的谱线并不是绝对
单色,而是具有一定的宽度,
第七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AAS)
专业:环境工程 姓名:韩朝丽
原子吸收光谱法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概 述 基本原理
本章内容
仪 器
干扰及其 消除办法
分析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概述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原子吸收光谱法——仪器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原子吸收分 光光度计
光源
原子化系统
光学系统
检测系统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多普勒变宽(热变宽)
由于原子在空间作无规则运动引起的谱线变宽。
压力(碰撞)变宽
辐射原子与其他粒子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谱线变宽。
劳伦兹变宽
被测原子与其他粒子相互碰撞。 赫尔兹马克变宽
同种原子之间相互碰撞。
原子吸收光谱的测量
1)积分吸收
在吸收曲线的轮廓内, 对吸收系数的积分。
2)峰值吸收
吸收线中心频率处的峰值吸收系数。
0 c1 c2 c3 c4 c5
谢 谢 / THANKS
PART
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通过 试样蒸气时被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由特征谱 线被减弱的程度来测定试样中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
概述
A 都是依据样品对入射光的吸收进行测量的。
B 两种方法都遵循朗伯-比耳定律。 均由四大部分组成,即光源、单色器、吸
C 收池(或原子化器)、检测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 见吸收光度法相同点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吸收光度 法
不同点
吸收物质的状态不同
紫外可见光谱:溶液中分子、离子,宽带分子光谱, 可以使用连续光源。
原子吸收光谱:基态原子,窄带原子光谱,必须使 用锐线光源。
单色器与吸收池的位置不同
紫外可见:光源→单色器→比色皿。 原子吸收: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
石墨炉原子化法
3.原子化
4.净化
目的:使待测元素成为基态原子。
温度:1800 ~ 3000℃。 操作:停止载气,以延长基态原子在石墨管
中的停留时间,提高分析的灵敏度。
目的:高温除去管内残渣。
氢化物原子化法
应用
测定As、Sb、Bi、Ge、Sn、Pb、Se、Te等元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是一种经典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农业、医药等领域中,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

它基于原子的特性,利用原子在特定波长的光束照射下吸收特定元素的能量,从而实现对元素浓度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是原子在吸收能量的过程中产生共振。

当外界的电磁辐射(通常是可见光)与原子的外层电子进行相互作用时,电子处于量子态上的一个高能级和低能级之间的跃迁。

这个跃迁过程需要满足一定的能量差,由能级差决定跃迁需要的光子的能量。

当外界的电磁辐射能量恰好等于原子跃迁所需能量时,发生共振吸收,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完成能量的吸收。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实验装置主要由光源、样品室、狭缝、衍射光栅、光电倍增管等组成。

光源产生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经狭缝调整光束的强度和宽度,并通过样品室照射待测样品。

样品室内的原子吸收部分电磁辐射,其余光被收集并传输到光电倍增管中,转化为相应电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光源波长:根据不同元素的能级结构,确定合适的波长以实现共振吸收。

一般而言,选择与元素的主量子数相关的波长,能够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2. 样品的制备:样品的制备对AAS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而言,样品需要将固体样品溶解成可测量的溶液,并进行适当的稀释。

对于液体样品,则需要通过滤液等方法去除悬浮物和杂质。

3. 标准曲线的建立:为了进行定量分析,需要先建立标准曲线。

通过制备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测量其对应的吸光度和浓度,绘制标准曲线。

通过拟合标准曲线,可以根据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值确定其浓度。

4. 消除干扰:在实际样品中,可能存在其他离子或分子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常见的干扰有基体干扰、化学干扰和光谱干扰等。

为了准确测定目标元素的浓度,需要通过样品预处理和选择合适的峰线进行干扰校正。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用于测定物质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含量。

它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溶液中特定元素在特定波长下吸收的光的强度,从而计算出该元素的浓度。

下面将介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以及实验步骤。

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于化学元素的特性:元素在特定波长下可吸收辐射能,其吸光度与元素浓度呈线性关系。

该方法通过将待测元素转化为原子态,并根据原子态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的特征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仪器设备:1.分光光度计:用于测量样品溶液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强度,因此需要选择适当的波长设置。

2.电源:用于为设备供电。

3.空气或氢气源:提供燃料和燃烧的气体。

4.分析样品:待测元素所在的样品溶液。

实验步骤:1.选择合适的波长:根据待测元素的特性和吸收峰的位置,选择适当的波长设置在分光光度计上。

2.预备样品:将待测样品加入溶剂中,使其制备成溶液。

3.校准仪器: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溶液进行校准,确定仪器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

4.调整光路:调节分光光度计的光路和基线,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5.测量样品溶液:用分光光度计将待测样品溶液放入样品池中,测量样品溶液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强度。

6.计算浓度:通过样品溶液对光的吸收强度和校准曲线,计算出待测元素的浓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优点:1.高灵敏度:该方法可以测量样品中极小浓度的元素,通常可达到ppb(10的负9次方)或更低的浓度级别。

2.高选择性:通过选择适当的波长进行测量,可以减少其他物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广泛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冶金、食品安全、生物医学等领域,能够分析多种元素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实验时需要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洁净、准确校准仪器,以及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总而言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且可靠的测定物质中某种特定元素含量的方法,其基本原理、仪器设备以及实验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与操作,以保证准确性和重现性。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理及应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理及应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理及应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方法,用于测量物质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它基于原子在特定波长的光线作用下的吸收现象,利用吸收光的强度与被测物质中金属元素的浓度成正比的原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适当的波长:根据被测样品金属元素的性质,选择与其吸收光谱相匹配的波长。

2. 光源与空碳池校准:通过将空碳池放在光源的路径上,并使光源通过校准波长,记录下吸收光强度。

3. 原子化:将样品转化为原子状态。

这可以通过火焰、石墨炉或电感耦合等方法实现。

4. 吸收:通过在测量波长处通过样品,记录下吸收光的强度。

5. 比较校准曲线:使用标准样品制备一条校准曲线,将所测吸收光强度与标准品的浓度相对应。

6. 计算浓度:使用校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浓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分析环境样品、食品、药物、地质样品等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同时,该方法还可以用于研究金属元素在环境中的行为、寿命和迁移途径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对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和医药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 简述供试品在高温下经原子化产生原子蒸气时,如有一光辐射作用于原子,当辐射频率相应于原子中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较髙能态所需要的能量时,即引起原子对特定波长的吸收。

吸收通常发生在真空紫外、紫外及可见光区。

原子吸收光谱为线光谱,通过测定该特征波长光谱线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该待测元素的含量。

原子吸收一般遵守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比尔定律。

实验条件固定时特定波长处的吸光度值与样品中原子浓度成正比。

但实验参数的变化会影响结果值。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量对象是成原子状态的金属元素和部分非金属元素。

测定的样品一般经高温破坏成原子态,在气态下利用自由原子的光谱性质进行测量,常用在药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

1 . 1 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器、记录显示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1 . 1 . 1 光源由于原子光谱为线光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源应能在窄的光谱范围内有高强度的辐射,否则检测器得不到准确测量信号。

因此,需要应用能满足上述要求的线光源。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为空心阴极灯。

灯的阴极由待分析元素的物质构成,工作时使该元素激发并发射特征光谱。

被测元素只能用该元素的空心阴极灯进行分析。

1 . 1 . 2原子化器常用的原子化器有火焰型、电热型、氢化物发生型和冷蒸气型四种。

火焰型原子化器样品溶液导人雾化器中使试样溶液雾化成气溶胶,并与燃气和助燃气充分混合后在燃烧器上成火焰燃烧,不同物质需要不同能量使其离子态转变成基态的原子。

人射光通过基态原子时部分能量被吸收,并由传感器转变为电信号,用记录仪进行记录。

改变燃气和助燃气种类及比例可以控制火焰温度,以提供使供试品转变成原子状态所需的能量。

最常用的混合气体为空气一乙炔。

电热型原子化器又称无火焰原子化器,其中又以石墨炉应用最广。

石墨炉原子化器为用电流控制温度的炉子,其中放人可置放样品的石墨管或其他合适的样品置放装置。

在测定过程中炉内通入氩或其他保护气体,以防止炉的氧化。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基态原子对共振光的吸收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基态原子对共振光的吸收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基态原子对共振光的吸收:而原子荧光光度是处于激发态原子向基态跃迁,并以光辐射形式失去能量而回到基态。

而且这个激发态是基态原子对共振光吸收而跃迁得来的。

因此,原子荧光包含了两个过程:吸收和发射。

色散系统:较之原子吸收荧光谱线更少,光谱干扰也少,所以可以用低分辨力的分光系统甚至于非色散系统。

光学排列:对于原子吸收,检测器必须观察初级光源(HCL),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原子对光源特征辐射的吸收;而原子荧光的光学排列与原子吸收不同,往往要避开初级光源的直接射入,而以一定角度去观察原子化器,测定其向2pi立体角辐射的荧光。

在有的资料上可以看到right angle view(直角观察)和front view(正面观察)这样的光学排列。

原子化器两者可以是相同的,我国生产的原子荧光原子化器主要是氢化物发生原子化。

这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大多数AFS分析的元素,原子吸收都很难做,所以有人称其为原子吸收的好朋友,原子吸收的补充。

原子吸收光谱法 (AAS)是利用气态原子可以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辐射,使原子中外层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现象而建立的。

由于各种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不同,将有选择性地共振吸收一定波长的辐射光,这个共振吸收波长恰好等于该原子受激发后发射光谱的波长,由此可作为元素定性的依据,而吸收辐射的强度可作为定量的依据。

AAS现已成为无机元素定量分析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该法具有检出限低(火熖法可达ng?cm–3级)准确度高(火熖法相对误差小于1%),选择性好(即干扰少)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在温度吸收光程,进样方式等实验条件固定时,样品产生的待测元素相基态原子对作为锐线光源的该元素的空心阴极灯所辐射的单色光产生吸收,其吸光度(A)与样品中该元素的浓度(C)成正比。

即 A=KC 式中,K 为常数。

据此,通过测量标准溶液及未知溶液的吸光度,又巳知标准溶液浓度,可作标准曲线,求得未知液中待测元素浓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用于定量分析和确定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其浓度。

它的原理基于原子对特定波长的光的选择性吸收。

AAS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光源发射出的连续光谱中的特定波长的光通过一个气体火焰或电热元件产生的蒸气化金属样品,然后测量样品吸收的光强度。

当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样品时,样品中的金属原子会吸收这些波长的光,此时光强度会减弱。

根据被吸收的光与原子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可以计算出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浓度。

AAS具有许多优点,使其成为许多实验室中常用的分析方法。

首先,AAS具有高度选择性和准确性,可以准确测量金属元素的浓度,通常在ppb(微克/升)到ppm(毫克/升)范围。

其次,它具有高灵敏度,甚至可以检测到低至ng(纳克)量级的金属元素。

此外,AAS仪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使用成本相对较低。

AAS的基本仪器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组件:光源、样品室、单色器、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

光源通常是一个中空阴极灯(Hollow Cathode Lamp,HCL),根据被测元素的不同,选择相应的HCL。

样品室中的样品通过喷射器或雾化器以气体形式进入火焰或电热元件中,然后通过样品室中的窗口引入光路。

单色器用于分离特定波长的光,以便测量样品吸收的光强度。

检测器可以是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或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PMT),用于测量通过样品的光强度。

数据处理系统用于计算金属元素的浓度。

在使用AAS进行分析时,需要注意一些实验条件的选择和控制,以确保准确的测量结果。

首先,选择适当的元素分析线,确保它的波长与所用的HCL一致。

其次,选择合适的火焰或电热元件温度以实现最佳吸收和稳定性。

还需要注意消除干扰物质,如选择合适的消解方法和使用化学修饰剂等。

最后,进行标定,通过测量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构建出标准曲线以计算待测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浓度。

实验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自来水中的钙的含量

实验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自来水中的钙的含量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自来水中的钙的含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自来水中的钙的含量的基本原理;2、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一)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基本原理是:由待测元素空心阴极灯做为光源,发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当它通过含有待测元素基态原子蒸汽的火焰时,部分被待测元素基态原子吸收而减弱,通过单色器(分光系统)和检测器测得吸光度。

在一定条件下待测元素浓度越大,吸光度越大,根据朗伯比尔定律A=KC,利用一定的定量方法,即可求得待测元素的含量。

(二)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基本过程为:1、选择合适的测定条件主要包括:1)分析线;2)狭缝宽度;3)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灯电流,负电压);4)原子化条件;火焰类型,燃气压力及流量,燃烧器高度,火焰高度及长度。

方法为:固定其他条件,只改变某一条件,作吸光度-条件曲线,一般选择吸光度最大处所对应的条件为最佳条件(可参考仪器计算机专家咨询系统F10)。

2、将测定参数及选好的最佳条件输入计算机3、标准曲线(工作曲线)的制作配制一系列浓度的待测元素的标准溶液,测定吸光度,制作吸光度-浓度标准曲线(工作曲线)(计算机自动生成)。

4、未知液浓度测定在同样条件下,测定样品吸光度,利用工作曲线求得未知液浓度(计算机自动生成)。

(三)WFX-1F2B2型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1、光源:空心阴极灯2、原子化系统:气体控制单元(燃气压力及流量),雾化器,燃烧头及位置调节机构。

3、分光系统(单色器):波长,狭缝宽度;4、检测系统:光电转换、放大、检测;5、计算机控制系统:电子系统参数的自动控制和测量信息处理。

三、实验步骤1、溶液配制1)钙标准系列溶液配制配制8.0、16.0、24.0、32.0、40.0ug/ml钙标准系列溶液各50ml。

2)未知液配制取自来水50 ml2、仪器的准备1)事先调整好参数如:分析线422.7nm;狭缝宽度0.4nm;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灯电流3.0mA,负电压300V);原子化条件;火焰类型空气-乙炔氧化焰,燃气压力及流量,燃烧器高度,火焰高度及长度,进样管,废液桶导管水封等,准备好测定溶液。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两种方法都遵循朗伯-比耳定律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两种方法都遵循朗伯-比耳定律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两种方法都遵循
朗伯-比耳定律
朗伯-比耳定律是物理化学中的基本定律,描述了波长相同的光线经过同一距离内不同浓度的介质吸收后的光强度变化。

该定律可以表示为:
A = εlc
其中,A 表示吸光度,ε 表示吸光度系数,l 表示光程长度,c 表示溶液浓度。

根据这个公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都可以衡量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通过将样品物质转化为气态并进入火焰、石墨等热源中,使其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然后根据原子的特定跃迁过程发射的光谱吸收法测定样品中的元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通过对样品中所含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域(200-800 nm)内的吸收进行测量,其中吸光度与样品中溶质浓度之间成正比关系。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药学、生物化学中的定量分析。

因此,这两种方法共同遵循朗伯-比耳定律,通过衡量吸光度来推断样品中所含物质的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112011-11-11
第二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
1、吸收线轮廓与变宽 、
的光通过原子蒸汽,其中一部分光被吸收, 以频率为ν,强度为 I0 的光通过原子蒸汽,其中一部分光被吸收, 使该入射光的光强降低为 Iν :
hν I0
原子蒸汽
l

Iν = I0e(−kν l )
据吸收定律,得 据吸收定律,
log
Iν = 0.434Kν l = A I0
其中k 为一定频率的光吸收系数。 其中 ν 为一定频率的光吸收系数。 注意: 不是常数,而是与谱线频率或波长有关。 注意: Kν 不是常数,而是与谱线频率或波长有关。由于任何谱线并非 都是无宽度的几何线,而是有一定频率或波长宽度的, 都是无宽度的几何线,而是有一定频率或波长宽度的,即谱线 是有轮廓的! 作为常数而使用此式将带来偏差! 是有轮廓的!因此将 Kν 作为常数而使用此式将带来偏差!
2011-112011-11-11
4. 场致变宽(field broadening): 包括Stark变宽(电场)和Zeeman 变宽(磁场) 变宽(电场) 变宽(磁场) 包括 变宽 在场致(外加场、带电粒子形成)的场作用下, 在场致( 外加场、 带电粒子形成)的场作用下, 电子 能级进一步发生分裂(谱线的超精细结构) 能级进一步发生分裂(谱线的超精细结构)而导致的变宽 效应,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场变宽不是主要变宽) 效应,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场变宽不是主要变宽)。
∫ Kν dν
=
πe 2
mc
N0 f
式中,e为电子电荷;m为电子质量;f为振子强度,为受到激发的每个原子的 式中 , 为电子电荷 ; 为电子质量 ; 为振子强度 , 平均电子数,与吸收几率成正比。 平均电子数,与吸收几率成正比。
此式说明,在一定条件下, 积分吸收” 此式说明 , 在一定条件下 , “ 积分吸收 ” 只与基态原子数成正比 而与频率及产生吸收线的轮廓无关。只要测得积分吸收值, 而与频率及产生吸收线的轮廓无关。只要测得积分吸收值,即可求出基 态原子数或浓度。 态原子数或浓度。
∆νN (10-5nm),即自然宽度。 , 自然宽度。
该宽度比光谱仪本身产生的宽度要小得多, 该宽度比光谱仪本身产生的宽度要小得多,只有极高分辨率的仪器 才能测出,故可勿略不计。 才能测出,故可勿略不计。
2011-112011-11-11
多普勒(Doppler)变宽: 2. 多普勒(Doppler)变宽:它与相对于观察者的原子的无规则热 运动有关。 热变宽。 运动有关。又称 热变宽。
2011-112011-11-11
自然变宽: 1. 自然变宽: 无外界因素影响时谱线具有的宽度。 无外界因素影响时谱线具有的宽度。其大小为
1 ∆νN = πτk 2
(τK 为激发态寿命或电子在高能级上停留的时间,10-7-10-8 s) 为激发态寿命或电子在高能级上停留的时间,
原子在基态和激发态的寿命是有限的。电子在基态停留的时间长, 原子在基态和激发态的寿命是有限的。电子在基态停留的时间长, 在激发态则很短。由海森堡测不准 原理, 在激发态则很短。由海森堡测不准(Uncertainty principle)原理,这种情况 原理 将导致激发态能量具有不确定的量, 将导致激发态能量具有不确定的量,该不确定量使谱线具有一定的宽度
2011-112011-11-11
三、原子吸收法的测定
1. 积分吸收 在原子吸收光谱中,无论是光源辐射的发射线还是吸收线都有一定 在原子吸收光谱中, 的宽度,亦即吸收定律(A 中用于K 的宽度,亦即吸收定律 =Kνl)中用于 ν不是常数,而应是一定频率范 中用于 不是常数, 围内的积分值,或称其为积分吸收: 围内的积分值,或称其为积分吸收:
2011-112011-11-11
2. 峰值吸收测量法
1955年, Walsh指出, 在温度不太高时 , 当发射线和吸收线满足以下 年 指出, 指出 在温度不太高时, 两个条件, 两个条件,即:
∆ ν e << ∆ ν a ;ν e = ν a
发射线很窄,发射线的轮廓可认为是一个矩形, 当∆νe << ∆νa时,发射线很窄,发射线的轮廓可认为是一个矩形,则在 发射线的范围内各波长的吸收系数近似相等, 因此可以“ 发射线的范围内各波长的吸收系数近似相等,即Kν=K0,因此可以“峰值 吸收”代替“积分吸收” 吸收”代替“积分吸收”: 通常K0与谱线的宽度有关,即 通常 与谱线的宽度有关,
2011-112011-11-11
但积分吸收的测定非常困难。因为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很小, 但积分吸收的测定非常困难。因为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很小,只有 0.001-0.005A。要分辨如此宽度的谱线,对波长为 。要分辨如此宽度的谱线,对波长为500 nm,其分辨率应 , 为:
R=
500 = 500,000 0.001
2、基态原子数与原子化温度的关系 、
待测元素在进行原子化时, 待测元素在进行原子化时,其中必有一部分原子吸收了较多的能量 而处于激发态,据热力学原理,当在一定温度下处于热力学平衡时, 而处于激发态,据热力学原理,当在一定温度下处于热力学平衡时,激 分配定律: 发态原子数与基态原子数之比服从 Boltzmann 分配定律:
图中: 图中: Kν—吸收系数;K0—最大吸收系数; ν0,λ0—中心频率或波长 由原子能级决定 ; 吸收系数; 最大吸收系数; 中心频率或波长(由原子能级决定 吸收系数 最大吸收系数 中心频率或波长 由原子能级决定);
∆ν,∆λ—谱线轮廓半宽度(K0/2处的宽度); 谱线轮廓半宽度( 处的宽度) ∆ν, 谱线轮廓半宽度 处的宽度
光子观测
(ν0+νD)
∆ν =
2 0 2(ln 2)R ν T c A r
−7
∆νD = 7.16 ×10 ν0
光子观测
T Ar
(ν0-νD)
∆λD = 7.16 ×10 λ0
−7
T A r
可见, 与谱线波长,相对原子质量和温度有关, 温度有关 可见,Doppler变宽 ∆λ 与谱线波长,相对原子质量和温度有关, 变宽 多在10 ∆λ 多在 -3 nm数量级 数量级
第七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 要求: 要求: 掌握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机理以及影响原子吸收光谱轮廓的 因素。 因素。 了解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基本结构; 了解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基本结构;掌握空心阴极灯产生锐线 光源的原理; 光源的原理;掌握火焰原子化器和非火焰原子化器原子化历程 以及影响因素。 以及影响因素。 掌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掌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掌握灵敏度和检出限定义及计算。 掌握灵敏度和检出限定义及计算。 特点:分析对象为金属元素;通用型方法; 特点:分析对象为金属元素;通用型方法;难实现多元素 同时测定。 同时测定。
Selfself-reversal) 5. 自吸与自蚀(Self-absorption & self-reversal):
光源(如空心阴极灯) 光源 ( 如空心阴极灯) 中同种气态原子吸收了由阴 极发射的共振线所致。与灯电流和待测物浓度有关。 极发射的共振线所致。与灯电流和待测物浓度有关。
2011-112011-11-11
这样高的分辨率,对现代仪器不可能达到的! 这样高的分辨率,对现代仪器不可能达到的! 如果用连续光谱作光源,所产生的吸收值将是微不足道的, 如果用连续光谱作光源,所产生的吸收值将是微不足道的,仪器也 不可能提供如此高的信噪比! 不可能提供如此高的信噪比! 尽管原子吸收现象早在18世纪就被发现,但一直未用于分析。 尽管原子吸收现象早在 世纪就被发现,但一直未用于分析。直到 世纪就被发现 1955年,Walsh 提出以“峰值吸收”来代替“积分吸收”。从此,积分 年 提出以“峰值吸收”来代替“积分吸收” 从此, 吸收难于测量的困难得以间接地解决。 吸收难于测量的困难得以间接地解决。
Ni gi −Ei / kT = e N0 g0
Ni与N0 分别为激发态与基态的原子数; gi / g0为激发态与基态的统计权 分别为激发态与基态的原子数; 它表示能级的简并度; 为热力学温度; Boltzman常数 常数; 重,它表示能级的简并度;T为热力学温度; k为Boltzman常数; Ei为 激发能。 激发能。 可见, 的大小主要与“波长” 温度”有关。 可见,Ni/N0 的大小主要与“波长” 及“温度”有关。即 a)当温度保持不变时:激发能(hν)小或波长大,Ni/N0则大,即波长长的 )当温度保持不变时:激发能 小或波长大, 则大, 小或波长大 原子处于激发态的数目多; 原子处于激发态的数目多;但在 AAS 中,波长不超过 600nm,换句 , 话说, 的影响有限! 话说,激发能对 Ni/N0 的影响有限!
2011-112011-11-11
第一节 概 述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在蒸气状态对 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 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 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 基态原子吸收其共振辐射,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至激 基态原子吸收其共振辐射,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至激 发态而产生原子吸收光谱。 发态而产生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位于光谱的紫外 区和可见区。 区和可见区。 历史: 历史: 1802年,发现原子吸收现象;1955年,Australia 物理学家 年 发现原子吸收现象; 年 Walsh A建立将该现象应用于分析;60年代中期发展最快。 建立将该现象应用于分析; 年代中期发展最快 年代中期发展最快。 建立将该现象应用于分析 AAS是基于气态的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对紫外光和可见光 是基于气态的基态原子外层电子 是基于气态的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对紫外光和可见光 的吸收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的吸收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011-112011-11-11
effect) 3. 压变宽(Pressure effec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