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 2 单元第 4 课《古诗三首》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 2 单元第 4 课《古诗三首》重点知识归纳一、摘要本重点知识归纳涵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二单元第四课《古诗三首》,为同学们提供全面的复习资料。
通过对诗词基本信息、内容理解、结构分析、艺术特色探究以及历史文化价值的深入剖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诗词。
二、诗词基本信息1.《山行》●作者及朝代:杜牧,唐代诗人。
●时代背景对诗词创作的影响: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杜牧生活在晚唐,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山行》一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林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可能蕴含着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2.《赠刘景文》●作者及朝代:苏轼,北宋诗人。
●时代背景对诗词创作的影响:苏轼一生历经坎坷,这首诗是他在元祐五年(1090 年)任杭州知州时送给好友刘景文的。
当时刘景文已年近六十,仕途不顺。
苏轼以诗相赠,鼓励他珍惜时光,乐观向上。
3.《夜书所见》●作者及朝代:叶绍翁,南宋诗人。
●时代背景对诗词创作的影响: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社会动荡不安。
叶绍翁的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夜晚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人们的不安情绪。
三、诗词内容理解1.《山行》●逐句解析:“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意思是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升腾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意思是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主旨: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林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2.《赠刘景文》●逐句解析:“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1、注意斜(xi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5、《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山行》知识点1.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诗文释义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背诵古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背诵古词本文档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全面背诵古词,以提高语文水平。
课文古诗
第一课《小学生》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第二课《我的家》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第三课《秋天的童话》
- 秋天的童话,是金色的林梢,是天蓝色的河畔,是丰收的喜悦。
- 彩叶飘飘,送我一份金黄的美梦,一片片洒落,给生命更多的色彩。
第四课《捕鱼儿》
- 西北望,射天狼,东南飞,击昆仑。
- 燕子来时新社,梅花点缀二月。
第五课《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功夫古诗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上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的古诗古词,希望同学们认真背诵,加强语感和语文素养。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古
诗词)
以下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的古诗词内容:
1. 《蜗牛》
蜗牛角上远上看,天地高低复不平。
伸头缩颈也能成,用心动力愈壮健。
2. 《梅花二首》
白玉堂前有梅花,冰雪严寒一朵开。
春风送暖迎春来,梅花香气弥漫延。
3. 《折桂令·咏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 《忆江南·江南忆》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5.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 《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9. 《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0.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以上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的古诗词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学习复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含答案(古诗)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含答案)古诗六首一、我沿着蜿蜒的山路而行,那美丽的枫林美景,红的似火,我想到了朝诗人写的《》。
古诗描写的是(季节)的美景,我从“,”可以看出来。
二、《赠刘景文》是朝诗人写的季节的景色,其中“,”表现出了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霜斗雪的气节。
三、萧萧()声,()。
(),夜深()一灯明。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朝代)诗人所写。
这首诗描写了(季节)(时间)的景色。
通过对、、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四、我会理解。
根据所给句子写诗句。
1.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菊花虽然开败了,但是还有傲寒斗霜的枝干。
2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吧,因为夜深了,忽然看见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3.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这晚秋的枫林,那经霜打过的枫叶竟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五、默写古诗:《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六、《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人称,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2.这首诗通过、六个3. 《望天门山》第一句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4、《望天门山》中,碧水,山,帆,日。
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的画卷。
七、《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
描写西湖晴天美景的诗句是“”;描写西湖雨天的风姿的诗句是“”;后两句作者大胆想象,用来比作西湖。
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
2、“西子”指的是。
3、写出这首诗中对仗的词语。
水光对()潋滟对()晴对()4.《望洞庭》的作者是代诗人。
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把比作,把比作,把比作。
诗中描写的是的景色。
八、默写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答案:一、唐杜牧山行秋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宋、苏轼、秋末冬初、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三、梧叶送、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篱落宋、叶绍翁、秋季。
秋风、梧叶、小孩捉蟋蟀。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考点练习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考点练习1. 积累。
(1)海内______,天涯______。
(2)______花落去,______燕归来。
(3)别看五千年______,你猜得透______?(4)______变节,不为______2. 读一读,回答问题。
青蛙的诗写成了:“呱呱,呱呱,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呱呱……”(1)用横线画出青蛙写成的诗。
(2)用波浪线画出儿歌中的逗号和句号。
(3)“……”表示( )(填序号)(4)青蛙的歌还可能怎么唱?请你加上逗号。
呱呱呱呱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呱呱……3. 默写《清明》这首诗,写清题目作者、朝代。
4. 名句积累。
(1)千门万户瞳瞳日,______。
(2)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晚景》)(3)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______,______。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莱莫少一人。
(4)奶奶常对我说,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这与八字成语“______,______。
”表达的意思相同。
(5)劝人改过时,我们可以引用《左传》中的句子:“______?______。
”善莫大焉。
”5. 补充下列句子。
(1)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
(2)______,春风吹又生。
(3)毕竟西湖六月中,______。
(4)平时肯帮人,______。
(5)______成则大信立。
6. 读《小星星》这首诗,完成练习。
一闪一闪小星星,我想知道你是谁。
挂在天上那么高,好似钻石满天空。
夕阳西下夜来到,露水湿润青青草。
你便发出微弱光,一闪一闪照夜空。
当我身处黑暗中,感谢发出光闪烁。
没有你的闪闪亮,无人给我指方向。
当我夜间香甜睡,窗外有你时偷看。
从未闭上亮眼睛,直到旭日再升起。
(1)小星星像什么?在原文中圈出来。
(2)小星星一闪一闪的,你觉得它还像什么?和小伙伴说一说。
7. 日积月累。
(1)学古诗。
春天的风雨:《春晓》-夜来风雨声,______;友情的深沉:《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公鸡的啼叫:《画鸡》-平生不敢轻言语,______。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带答案)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表达了对自然景色赞美之情的是:A. 东篱菊有腐草香。
B. 九州生气恃风雷。
C. 白云千载空悠悠。
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2.古诗《风》主要描写的是:A. 鸟的鸣唱。
B. 人的愉悦心情。
C. 难以寻觅的珍宝。
D. 自然风光变化。
( )3.古诗《风》的体裁是:A. 五言绝句。
B. 七言绝句。
C. 七言律诗。
D. 绝句。
( )4.古诗《风》通过对风的描写,表现了:A.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B. 自然界的恢弘壮丽。
C. 人对风的无奈和迷茫。
D. 自然带给人们的欢乐与美好。
( )5.古诗《风》中写到的“野火烧不尽”和“春风吹又生”,表达了对下列哪种现象的认识:A. 大自然的变化不可避免。
B. 自然界的力量无穷无尽。
C. 人类的创造力过于强大。
D. 自然环境的规律性。
二、判断题根据古诗《风》和《小山竹》的内容,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 )1.《风》中描写了四季的变化。
( )2.《风》中所写的风景主要发生在农田中。
( )3.《小山竹》中的山竹为小草。
( )4.《小山竹》的背景是春天。
( )5.《小山竹》中的“川流不息”与《风》中的“野火烧不尽”含义相同。
三、简答题1. 简要解释一下古诗《风》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诗的意思。
2. 古诗《小山竹》中,诗人通过描写山竹和春天的联系,表达了什么寓意?四、应用题请你根据古诗《风》和《小山竹》的内容,写一篇诗意的短文,400字左右。
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C。
根据诗句“白云千载空悠悠”,可以推测诗句表达了对自然景色赞美之情。
2.D。
古诗《风》主要描写了自然风光变化。
3.A。
《风》是五言绝句。
4.A。
通过对风的描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5.D。
古诗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规律性的认识。
三年级上册古诗背诵及日积月累语文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古诗背诵及日积月累语文部编版背诵古诗在三年级上册的语文研究中,背诵古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背诵古诗,学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词汇量,培养审美情趣,加深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本文档旨在提供三年级上册古诗背诵的内容和方法。
古诗内容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包含了一些经典的古诗,适合三年级学生进行背诵。
以下是其中的几首古诗:1. 《静夜思》2. 《登鹳雀楼》3. 《咏鹅》4. 《春晓》5. 《悯农》背诵方法背诵古诗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一些建议:1. 理解诗意:在开始背诵之前,先读一遍古诗,理解其中的意义和情感。
2. 分段背诵:将古诗分成若干段,逐段进行背诵,以便更好地记忆。
3. 多次重复:反复背诵同一首古诗,可以帮助巩固记忆。
4. 注重朗读:背诵时要注意语调和节奏,模仿老师的朗读或者录音进行练。
日积月累语文研究除了古诗背诵外,三年级上册的语文研究还需要进行日积月累。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帮助学生在语文研究中保持积极性和效果性。
阅读惯培养良好的阅读惯对语文研究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每天阅读:每天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年龄的绘本、故事书等。
2. 阅读记录:学生可以建立一个阅读记录,记录自己已经读过的书籍,以及对书籍的简单评价。
3. 阅读交流:与同学、家人或老师进行阅读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收获。
词汇积累扩大词汇量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一些建议:1. 背诵词语:每天选择几个生词进行背诵,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
2. 词语分类:将学到的词语进行分类整理,帮助记忆和理解。
3. 词语游戏:通过一些有趣的词语游戏,增加对词语的兴趣和记忆力。
写作练写作是语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日记写作:每天写一篇简短的日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
2. 作文练:选择一些与自己生活经验相关的话题,进行作文练。
3. 互相批改:与同学互相交换作文进行批改,研究借鉴对方的优点和不足。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解读汇总
第二句方点出“秋风”。“月寒江风起”,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05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注释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古诗赏析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可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但作为一首七言古诗,写得淋漓尽致。从比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门山》作为绝句的崇尚简省含蓄的特点。“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和同步练习
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赠zèng(赠言、赠送、回赠)刘liú(姓刘、刘海儿)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君jūn(君子、君臣、国君)橙chéng(橙红、橙色、鲜橙)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二、我会认: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傲ào(骄傲、傲骨、傲慢无礼)橘jú(橘子、橘红色、橙黄橘绿)三、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挑tiǎo(挑灯)tiāo(挑选)四、理解诗意: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字词解释:【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子小路。
【生】产生,生出。
“白云生处”指山的深处。
【坐】因为。
诗词大意: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诗歌主题:《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精彩赏析:《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千古传诵的佳作。
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生机盎然的。
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山势的高而缓。
【预习】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一、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赠zèng(赠言、赠送、回赠)刘liú(姓刘、刘海儿)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君jūn(君子、君臣、国君)橙chéng(橙红、橙色、鲜橙)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二、我会认: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傲ào(骄傲、傲骨、傲慢无礼)橘jú(橘子、橘红色、橙黄橘绿)三、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挑tiǎo(挑灯)tiāo(挑选)四、理解诗意:山 行【唐】杜 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介绍:杜牧 :(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字词解释:【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子小路。
【生】产生,生出。
“白云生处”指山的深处。
【坐】因为。
诗词大意: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诗歌主题:《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精彩赏析:《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千古传诵的佳作。
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生机盎然的。
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山势的高而缓。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考前专项练习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考前专项练习部编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重点段落。
江上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银牙。
[1]选词填空。
潜水打水仗第一句和第二句写的是孩子们(_____)的情景,第三句写的是孩子们(_____)的情景。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填一填。
(1)第一句用“刚下水的鸭群”来比喻_______的孩子们,表现了孩子们的_____心情。
(2)第三句用“水葫芦”喻指一个______的孩子,表现了这个孩子的________。
[3]理解,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1)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孩子一定是不会潜水,呛着水了。
(______)(2)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孩子的机灵以及潜水时高兴的心情。
(______)(3)我们可以体会到孩子这时候显得很紧张,因为他怕有危险。
(______)[4]针对“水葫芦”中的双引号的作用理解正确的是()A.表示否定。
B.表示引用别人的话。
C.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特定的词语。
2. 听古诗,并选正确的选项。
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_________,非是藉秋风。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垂緌(ruí)B.清露(lù)C.疏桐(tóng)D.藉(jí)秋风[2]下列有关诗人简介有误的一项是()A.虞世南,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
B.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C.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修、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
D.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
[3]补充诗句()_________,非是藉秋风。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知识归类
《古诗三首》知识归类会认字:径斜赠刘残犹傲君橙橘挑会写字:寒径斜霜赠刘盖菊残君橙送挑多音字:tiāo(挑选)(挑水)挑tiǎo(挑战)(挑拨)重点词:听写词语:寒山石径霜叶君须记橙黄重点句: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飘浮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
赏析:“斜”和“远”相互照应,写出了山势的高而缓;“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的动态美,体现了山的高。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意: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看这晚秋的枫林,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赏析:诗的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写出了生机盎然的深秋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鼓舞。
)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已经没有了,菊花虽然开败了,但是还有傲霜的花枝。
赏析:这两句诗以荷花凋谢,菊花枯萎,写出了秋末冬初的特征。
后一句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4.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您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赏析:这两句以橙子金黄与橘子青绿,把秋末冬初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5.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乡。
赏析:梧桐叶、寒意、秋风,给人萧条肃杀之感,往往容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6.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意:我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赏析:诗人通过想象勾起自己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可见他虽然身在异地,但心早已回到了故乡。
)背诵: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主题:这三首诗都是通过写景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感受的。
《山行》:描写和赞美了深秋山林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赠刘景文》:苏轼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勉励朋友要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所见》【作者】袁枚【朝代】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①牧(mù)童:指放牛的孩子。
②振(zhèn):振荡;回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③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④欲:想要。
⑤捕:捉。
⑥鸣:叫。
⑦立:站立。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
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
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第二单元课文④古诗三首《山行》【作者】杜牧【朝代】唐代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石径(jìng):石子的小路。
5.斜(xiá):为倾斜的意思。
6.生:生产,生出。
7.车:轿子。
8.坐:因为。
9.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10.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1.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赠刘景文》【作者】苏轼【朝代】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练习题含答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期末古诗词复习含答案练习题01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一、这首诗的作者是()二、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振:林樾:意欲立:三、填空牧童()黄牛,歌声()林樾。
()捕(),忽然()口立。
四、本诗中哪一句描写了牧童的动态?哪一句描写了牧童的静态?参考答案1.袁枚2.振荡,回荡;指道旁成荫的树;想要;站立4. 动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静态: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02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练习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参考答案1.杜牧2.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3.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4.诗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03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练习题一、这首诗的作者是()二、我会填。
( )( )( )( )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 )( )( )君须记,( )( )橙黄橘绿时。
三、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赠刘景文》是描写( )季的景色,作者抓住( )、()、( )、( )四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
2、解释“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中下列字词的含义。
尽:擎:参考答案一、苏轼二、荷尽已无;一年好景;最是三、秋;菊;霜;橙;橘四、凋谢,枯萎;向上托举04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练习题1.《夜书所见》是()代诗人()写的,题目的意思是()2.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重点知识题型
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重点知识题型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古诗阅读。
所见牧童骑_________,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_________,忽然____立。
[1]先补全古诗,再完成练习。
[2]给诗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欲:①想要。
②将要。
③欲望。
(______)立:①立刻。
②站。
③存在,生存。
(______)2. 古诗阅读。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解释下列重点字。
依:_________ 尽:__________穷:_________ 更:__________[2]这首诗的前两句是诗人所______,短短十个字,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后两句是诗人所______,要想看到更远处,就得登上更高一层楼。
[3]“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常被人用来鼓励别人积极向上、不断努力。
请你写出两句劝告人们上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按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1]用“~~~~~”画出选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选文写的是一个孩子____________的情景,表现了孩子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人影给溪水染绿了”的意思是()A.人影把溪水染绿了。
B.人影被溪水染绿了。
4. 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首诗中的“两”字是指________,______,“和”的意思是:______。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三年级上册语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所见》清代: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村居清代: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2.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巴女谣唐代:于鹄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4.池上唐代: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5.村晚宋代: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6.观村童戏溪上宋代:陆游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7.牧竖唐代:崔道融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8.牧童词唐代:李涉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9.牧童诗宋代: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0.牧童唐代: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1.桑茶坑道中宋代:杨万里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2.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宋代: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3.小儿垂钓唐代: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4.幼女词唐代:施肩吾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15.与小女唐代:韦庄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16.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7.舟过安仁宋代: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刘景文
[宋]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刘景文:诗人的好朋友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犹:仍然。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注释:
萧萧: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知:料想。 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促织:俗称蟋蟀,也叫蛐蛐。 篱落:篱笆。
注释:
发:启程。 白帝: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 城,位于长江上游。 辞:告别。 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 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还:归;返回。 住:停息。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采莲曲:古曲名。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 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 裙子。 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两 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楚江:即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于楚 地,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 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出:突出,出现。
必背古诗词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注释:
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欲:想要。 立:站立。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 石径:石子的小路。 生:产生,生出。 坐:因为。 红于:比……更红。
山行
[唐]杜 牧
诗 情 画 意
赏 观
谢 谢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 镜未磨:未被打磨的铜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 作、磨成。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 君山。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由两首诗歌构成的一 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空蒙:迷茫的样子。 亦:也。 欲:可以;如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