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种树郭橐驼传》作品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选修-诗歌散文 《种树郭橐驼传》赏析
《种树郭橐驼传》赏析本文题目是传记,《史记》《汉书》等历史著作中皆有“传”这一体例,多是叙述帝王将相名士之作。
郭橐驼不属帝王将相名士之列,只是民间一种树行家,作者以这么一个平凡如田间青草的人物为传,本身就颇含深义。
且看作者笔下之郭橐驼,何许人也?原名,不知,可见平凡。
相貌,隆然伏行,有类橐驼,丑陋。
对这么一个平凡而丑陋的乡邻,人们带有嘲讽意味给他起了一个绰号:骆驼。
很形象,也很有点儿恶意。
没想到郭驼竟很赞许,“名我固当”,看来这个身有疾病的老人心理却很健全,一个“当”字是他处世之标准,可谓“背弯人不弓”。
不仅赞许,竟“舍其名”,还自称,这是一位多么善良,豁达的人呢?籍贯,丰乐乡;职业,种树。
种树之行,或种或移,或为观赏或为产果,没有不枝繁叶茂的。
在庄子的文章中,有很多人物,或残疾,或身怀绝技,这里的郭氏合而为一,皆有其性。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从后文中可知,他植者必不会被郭氏谢绝学习,明里学,暗里访,竟无人能及。
人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分干什么,这些他植者就是没看出门道。
无疑,这句话给郭氏增加了神秘色彩。
“窥伺”者何止同行,读者也心存好奇,恨不得一睹为快,早释心中疑团。
没想到郭氏的经验竟然如此简洁,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这简洁的道理却并非人人能懂。
天地万物皆有其天性,人们欣赏山石,以丑为美,以怪为美,正是看到了山石历经千年饱经沧桑,是自然变迁的见证。
若泯灭石的天性,方方正正一块石板,还有什么欣赏价值?近代龚自珍曾写过《病梅馆记》,托梅寓人,写出封建思想对人的束缚,好好一株梅树,人们的观赏品味却变了,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故商家“斫直,删密,锄正”,梅之天性被扼杀,君不见蓬蓬勃勃的梅花在国画中何其少也!可这却满足了一些人病态的欣赏心理。
根雕不象其它雕塑逼真,却能因势象形,使一截小小的只可供烧火用的树根发展其本性,艺术家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种植时,小心翼翼,“莳也如子”,如精心呵护小儿,不可有一丝疏忽;种植完毕,便再不动问!建议家长也细读此文。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欣赏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欣赏《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柳宗元的作品。
该文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下面就是小编跟大家分享一篇《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欣赏,欢迎大家阅读!《种树郭橐驼传》原文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
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
《种树郭橐驼传》翻译/译文译文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
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
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
”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
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把他接到家里奉养。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作品赏析-古文观止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作品赏析【作品介绍】《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
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的扰民、伤民,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
这种借传立说,因事出论的写法,别开生面。
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最后以吏治与种树相映照,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
文中描写郭橐驼的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记述郭橐驼的答话,庄谐杂出,语精而意丰。
全文以记言为主,带记言中穿插描写,错落有致,引人入胜。
【原文】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1],不知始何名。
病偻集资[2],隆然伏行[3],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4],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5]。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6],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7],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
根拳而土易[8],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9],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10],若甚怜焉[11],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12],督尔获;早缫而绪[13],早织而缕[14];字而幼孩[15],遂而鸡豚[16]。
文言文《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作品赏析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作品赏析【作品介绍】《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
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的扰民、伤民,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
这种借传立说,因事出论的写法,别开生面。
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最后以吏治与种树相映照,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
文中描写郭橐驼的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记述郭橐驼的答话,庄谐杂出,语精而意丰。
全文以记言为主,带记言中穿插描写,错落有致,引人入胜。
【原文】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1],不知始何名。
病偻集资[2],隆然伏行[3],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4],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5]。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6],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7],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
根拳而土易[8],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9],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10],若甚怜焉[11],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12],督尔获;早缫而绪[13],早织而缕[14];字而幼孩[15],遂而鸡豚[16]。
高中语文6赏析示例种树郭橐驼传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自主赏析 ” 中的 《子路、 曾晳、 冉有、公西华侍
坐》,写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写出了学生们不同的志
趣,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态度。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 园序》,表现出李白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的思想感情,情
景交融,景美情浓。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久负盛名之
作,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美散文。它通过记 “ 百 年老屋 ” 的兴衰,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 达了对亲人的深厚情感。 “ 推荐作品 ” 中的两篇文章,苏轼的《游沙湖》和刘
4.古今异义 (1)既然 已,勿动勿虑 .. 古义:已经这样。既:已经;然:这样 今义:连词,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2)虽曰爱之,其实 害之 .. 古义:那实际上。其:代词,那;实:实际上 今义:副词,强调、说明实际情形 (3)传其事以为 官戒也 .. 古义:是“以(之)为”的省略,把它当作 今义:认为
基的《苦斋记》,是两篇内容和艺术都有独特性的作品,
细细品味一定收获不小。
赏析指导
对于这些作品,欣赏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一、感受它的生活气息。这类文章,没有说教,直接 记录或描写实际生活,较多地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如 《论语》记载孔子与其弟子在一起谈话的情景,归有光的 《项脊轩志》描写环境宁静、和谐,悲喜感情抒发得委婉 动人等等。这些作品,能带我们穿越时间的隧道,亲切地 感受到从春秋直至明清时期种种生活情境,从而丰富我们 的知识与见闻,有助于陶冶情操,增进对生活的热爱。
目标导航
1.学习古代散文形式活泼、自由灵活的写作特点。
2.体悟古代散文内容贴近生活、富于情趣的特色,提 高鉴赏能力。 内容概说 这个单元的六篇古代散文,传、序、志、记、游、谈
话,几乎涵盖了古代散文的所有形式。这就要求我们认真
高中语文赏析示例种树郭橐驼传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④遣冯唐:用《汉书·冯唐传》的故事。汉文帝时,云 中太守魏尚削职,冯唐谏文帝不应该为了小过失罢免魏尚, 文帝就派他持节去赦魏尚。这里苏轼以魏尚自比,希望朝 廷派遣冯唐一样的人来委他以平边的重任,到边疆去抗敌。
(2011·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 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 民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 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 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 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 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 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二、感受其中的情趣。这类作品,生动活泼,既有生 活之情趣,又不乏理趣。写在唐宋以前的,多简练古朴, 情味醇厚;唐宋以后之作,更接近社会中下层和世俗,以 日常琐事人文而更添情致,有时还带有市井气。但不论雅 俗,都别有一种风神趣味。
三、欣赏它的摆脱拘束,务去陈言。对于杂文、小品 一类的文章,可以玩味它的短小隽永,洒脱随意。作者笔 墨省净,讲究素材的提炼。选择生活中最有情味的细节或 景物中最具特征的部分加以表现,而行文自由畅快,意到 笔随,求真求切,自赏自适,在与题材相适应的平易自然 的描写中,取得引人入胜的效果。
“推荐作品”中的两篇文章,苏轼的《游沙湖》和刘 基的《苦斋记》,是两篇内容和艺术都有独特性的作品, 细细品味一定收获不小。
赏析指导
对于这些作品,欣赏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一、感受它的生活气息。这类文章,没有说教,直接 记录或描写实际生活,较多地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如 《论语》记载孔子与其弟子在一起谈话的情景,归有光的 《项脊轩志》描写环境宁静、和谐,悲喜感情抒发得委婉 动人等等。这些作品,能带我们穿越时间的隧道,亲切地 感受到从春秋直至明清时期种种生活情境,从而丰富我们 的知识与见闻,有助于陶冶情操,增进对生活的热爱。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整体宏观把握]
看结构
知文意
这是一篇寓言式散文,以种树之道譬喻治民之理,作者描写 郭橐驼种树,能够顺应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采取正确的方法, 因而使树木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规劝官吏为政应 顺应人民生活需要,符合他们的劳作规律,让百姓休养生息。
(13)去 不复顾 . .
去: 离开
顾: 回头看
(14)非有能硕茂 之也 .. 硕、茂: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大、使„„繁茂 (15)不抑耗其实 而已 .... 抑、耗: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抑制、使„„损耗
此处是它的果实; 今义是表转折的连词 其实: 古今异义词,
(16)非有能早 而蕃 之也 . . 早: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早结果实 蕃: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多结果实
古今异义词,古义是使 „„充分展示;今义是连词,多表 以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不好的结果 _____________
(12)既然已 ,勿动勿虑 ... 既然: 古今异义词,已经这样;今义是连词 已: 通假字,通“矣”,了
赏技巧
1.类比手法的运用 用种树类比治民: 用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类比治民 要“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 用种树要“其莳也若子”类比做官 要爱护老百姓。如此层层类比,环环相扣,说理透彻。
2.对比与映衬 文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 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 就内容而言,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这本身就是运 用了映衬的写法。这样写,把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 补充, 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在语意上则相互映衬, 如郭橐驼谈“养 树”一段,开头说“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最后则以“吾又 何能为哉”回应,在自谦之中,起到了强化观点的作用。
高中语文24种树郭橐驼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种树郭橐驼传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病偻(lǒu)郭橐驼(tuó)名我固当(dàng)B.移徙(xǐ)长人者(zhǎng)早实以蕃(bō)C.硕茂(shuò)勖尔植(mào)其莳若子(shì)D.缫丝(sāo)辍飧饔(yōng)木寿且孳(zī)【答案】D【解析】A项,偻读lǚ;B项,蕃读fán;C项,勖读xù。
2.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有类橐驼者类:似,像B.他植者虽窥伺效慕效慕:效仿羡慕C.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天:天性D.故病且怠病:患病【答案】D【解析】病:穷困。
3.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早缫而绪B.隆然伏行C.苟有能反是者 D.击木而召之【答案】A【解析】“而”通“尔”,你们。
4.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B.传其事以为官戒也C.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D.名我固当【答案】C【解析】A项,蕃,使……多,使动用法;B项,传,记载,名词做动词;D项,名,起名,名词做动词。
5.下列各句中画线的“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例:以子之道,移之官理A.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具告以事C.以致天下之士 D.木欣欣以向荣【答案】B【解析】例句与B项中的“以”均为介词,把。
A项,介词,因为;C项,连词,表目的;D项,连词,表修饰。
6.下列句子中,加线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乡人号之“驼” B.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C.不抑耗其实而已 D.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答案】B7.下列各句,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A.理,非吾业也 B.故不我若也C.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D.吾又何能为哉【答案】C【解析】A项,判断句;B项,宾语前置句;D项,宾语前置句。
8.下列各句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柳屯田”,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高中语文第29课赏析示例种树郭橐驼传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9课赏析示例种树郭橐驼传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
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
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
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动的写照。
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
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1.作家作品柳宗元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主将。
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传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
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意深远。
《三戒》是其很有影响的代表作。
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山水诗的创作上。
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自身不幸的感叹。
代表作有《河东先生集》。
2.背景解读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的现象日益增多,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贡,加紧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3.相关知识民生维艰催生的寓言体传记:这篇寓言体传记,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的作品。
也是作者针对当时官吏烦令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的现象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
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人民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伛偻..(yǔ)(lǚ) ②窥.伺(kuī) ③鸡豚.(tún ) ④孳.生(zī) ⑤勖.勉(xù) ⑥闲暇.(xiá) ⑦缫.丝(sāo) ⑧辍飧.(sūn ) 2.辨形组词①⎩⎪⎨⎪⎧偻伛偻缕丝缕 ②⎩⎪⎨⎪⎧伺窥伺祠祠堂③⎩⎪⎨⎪⎧暇闲暇遐遐迩④⎩⎪⎨⎪⎧孳孳生慈慈祥3.通假字(1)早缫而.绪(通“尔”,你们) (2)既然已.(通“矣”,了) 4.一词多义 (1)固名我固.当(副词,固然,本来)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形容词作名词,险要的形势)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动词,巩固,安定) 赵军固.壁不战(动词,坚守)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形容词,顽固) (2)始不知始.何名(副词,当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动词,开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副词,才) (3)蕃早实以蕃.(形容词,多)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动词,生息,繁衍) (4)当名我固当.(形容词,恰当)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动词,掌管)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介词,处在某个时候)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副词,将)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副词,应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动词,阻挡,把守)(5)故故.不我若也(连词,所以)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形容词,旧,指原来培育树苗的土) (6)本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名词,根)君子务本.(名词,根本,基础)今存其本.不忍废(名词,稿本,底本)过期不赎,子本.均,则没为奴婢(名词,本钱)5.词类活用(1)名.我固当(名词作动词,起名)(2)早实.以蕃(名词作动词,结果实)(3)根拳.而土易(名词作动词,拳曲,伸展不开)(4)旦.视而暮.抚(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5)驼业.种树(意动用法,以……为业)(6)其筑.欲密(名词作动词,捣土)6.古今异义(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古义:暗中观察,中性词。
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赏析示例(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38张ppt)
2.“种树”和“治民”有何相通之处? 提示:种树:根拳而土易→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爪其 肤以验→摇其本以观 (总结:勤虑害树。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 仇之。) 治民: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
而幼孩→遂而鸡豚
(总结:繁政扰民。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综观全文,我们应注意三点:一是无论种树或治民,都要 “顺天致性”,而不宜违逆其道;二是想要“顺天致性”,
定的格局和体例。
虚词“且”常见的用法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如:河水清且涟猗。
2 .递进关系,况且,再说。如: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 之际。 3 .让步关系,尚且,还。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 辞! 4 . 并 列 关 系 , 又 , 又 „„ 又 „„ , 一 面 „„ , 一 面„„。如: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二、谓语的省略
一是对举的句子中, 二是对话的句子中。根据对话环 境和上下关系可以清楚地确定谓语,不会影响表达效果。如: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这是口语对话,“再”“三”后的“鼓”承上省略。
三、宾语的省略 1.代词充当宾语可以省略。如:“项伯亦拔剑起舞,常 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语“之”。 2.第一个动词之后的宾语,兼作第二个动词的兼语可以 )。”这里,“击”后省略宾
省略。如:“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
)有勇,且知
方也。”这里,“使有勇气”,“使”后省略了兼语“之”。
四、介词的省略 古汉语中,介词的省略是相当普遍的,其中以“于”和
“以”最为常见。如:“将军战(
南。”省略介词“于”。
)河北,臣战(
)河
分析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1.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 提示:
《种树郭橐驼传》作品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种树郭橐驼传》鉴赏本文题目虽称为“传”,但并非是一般的人物传记。
文章以老庄学派的无为而治,顺乎自然的思想为出发点,借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的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说明封建统治阶级有时打着爱民、忧民或恤民的幌子,却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照样使民不聊生。
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的老庄思想的具体反映。
唐代从安史之乱以后,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只有休养生息,才能恢复元气。
如果封建统治者仍借行政命令瞎指挥,使老百姓疲于奔命,或者以行“惠政”为名,广大人民既要送往迎来,应酬官吏;又不得不劳神伤财以应付统治者摊派的任务,这只能使人民增加财物负担和精神痛苦。
如果我们了解中唐时期的社会现实,知道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针对性,则能体会到这篇文章的进步意义。
这是我们首先必须弄清的。
本文共六段,每两段又可合为一大段。
第一大段是介绍传记主人公的姓名、形象特征,以及籍贯、职业和技术特长。
第一小段看似闲笔,却生动有趣,给文章带来了光彩色泽。
这里面要注意三点。
一、在《庄子》书中所描绘的许多人物,有的具有畸形残疾,如《养生主》《德充符》中都写到失去单足或双足的人,《人间世》中则写了一个怪物支离疏;有的则具有特异技能,如善解牛的庖丁,运斤成风的匠人,承蜩的佝偻丈人等。
柳宗元写这篇传记,把这两种特点都集中在郭橐驼一人身上,他既有残疾,又精于种树。
可见柳宗元不仅在文章的主题思想方面继承了《庄子》的观点,连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灵活地吸取了《庄子》的写作手法。
二、橐驼即骆驼,人们称这位主人公为橐驼,原带有开玩笑,甚至嘲讽性质。
但这位种树的郭师傅不但不以为忤,反欣然接受。
柳宗元在这里不着痕迹地写出了这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善良性格。
但作者这样写仍是有所本的。
在《庄子》的《应帝王》和《天道》中,都有这样的描写,即人们把一个人呼之为牛或呼之为马,他都不以为忤,反而欣然答应。
这同郭橐驼欣然以橐驼为名是一样的。
自主赏析 种树郭橐驼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3)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古义:是“以(之)为”的省略,把它当作 今义:认为
5.词类活用
(1)名.我固当
(名词作动词,命名)
(2)驼业.种树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职业)
(3)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名词作动词,用指甲抓)
(4)旦.视而暮.抚 (名词作状语,早上;晚上)
(5)非有能硕.茂.之也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硕大茂盛)
其二,构思奇绝,借宾形主,蕴涵着浓郁的理趣。“他 植者”为宾,“长人者”为主,二者做法相似,结果相同。 因此,作者才以繁笔写养树,在背面浓施脂粉;以简笔写“养 人”,从正面进行点染,由此巧妙布局,文章就显得清峻通 脱,绵邈深邃了,从而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
5.郭橐驼是怎样的一个人,文中是如何描写郭橐驼这一 形象的?他提出的做官理论是什么?
6.这篇《种树郭橐驼传》给我们什么启示? 文章的选材和他的其他短小传记一样,都侧重选小人物, 郭橐驼就是一个种树的。郭橐驼,这个身体有疾病的人,却 是一位种树高手,他经手的树迁徙成活率高,还“早实以 蕃”。作者对郭橐驼的描写很擅长用对比,特别是写那些种 树差的人的表现简直惟妙惟肖。“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 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
而已”的驼者,欲止又言,在朴实的简单类比中,揭示出了 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其中的一些话语,如“理,非 吾业也”“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 有类乎”,婉转而幽默,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4.作为一篇寓言体的说理文,本文有哪两个奇特之处? 其一,突破了一般传记文学的框架,形成了一种兼具史 传、寓言和政论特点的近似现代杂文的奇特形式。名为 “传”,重在理,所以前面叙事简略后面说理详尽。
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 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 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
高中语文6.1种树郭橐驼传课件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小试牛刀:给下列字注音
•tuó 橐 tuó 驼 • xù 勖
lǚ 偻
s缫 āo
z ī 孳
s飧 ūn
shì 莳
yō ng 饔
1、病偻
第一段:
病:动词,患……病
2、故乡人号之“驼”
乡人:乡里的人;号:给……起绰号
3、名我固当
为动用法 为……取名; 固:本来;当:恰当
4、因舍其名
因:于是;舍:舍弃
第二段
研读第四段 “种树”和“治民”有何相通?
根拳而土易
虽曰爱之,
促尔耕 勖尔植 督尔获 早缫而绪 早织而缕 字而幼孩 遂而鸡豚
勤 虑 害 树
旦视而暮抚 已去而复顾 爪其肤以验 摇其本以观
种 其实害之; 治 树 虽曰忧之, 民
其实仇之。
烦 令 扰 民
写作意图: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在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安史之乱,成为唐朝乃 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此后,虽出现过 “永贞改革”、“元和中兴”、“会昌中兴”,但不过昙 花一现,作为中晚唐政治痼疾的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 党相争却愈演愈烈,民不聊生,而且中唐时期,豪强地主 兼并土地现象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立足之 居”。苛捐杂税繁重,“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 之,死亡者税之”。针对当时这种官吏烦政扰民现象,作 者巧妙地借郭橐驼有关种树的议论进行指斥,想要启发上 层统治者要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 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的正常发展。
实词
• • • • • • • • • • •
病偻 名我固当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其莳也若子 根拳而土易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移之官理 勖尔植 字而幼孩 遂而鸡豚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故病且怠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赏析示例 种树郭橐驼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 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 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 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 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 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第六单元 赏析示例 种树郭橐驼传
1 高考导航 2 学习目标 3 课前预习
4 课堂互动 5 随堂练习 6 课后强化作业
高考导航
• ( 2015年高考山东卷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 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 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 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 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 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 吏迁士赏,百姓欢说,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 社稷安宁。”
⑤⑥当一.奖夫率当.三关军,,万北夫定莫中开原____阻__应__挡__当__,____把___守_____
①名我固.当 ___本__来___ (4)固②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__使__…__…__稳__固__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__顽__固____
4.古今异义 (1)既.然.已,勿动勿虑 既然今古义义::连已词经,这表样示。先既提:出已前经提;,然而:后这加样以推论 (2)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其实今古义义::副那词实,际强上调。、其说:明代实词,际那情;形实:实际上 (3)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以为今古义义::认是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它当作
《种树郭橐驼传》赏析
2018.11原文郭橐驼(1),不知始何名。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2)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3)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4)。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5)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6)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7)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8),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9)好烦其令(10),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11),督尔获(12),早缫而绪(13),早织而缕,字(14)而幼孩,遂而鸡豚。
(15)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16)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17)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注释(1)橐(tuó)驼:骆驼。
这里指驼背。
(2)有类:有些像。
(3)为观游:经营园林游览。
(4)取养:雇用。
(5)孳,繁殖。
(6)莳(shì):栽种。
(7)日以离:一天天地失去。
(8)理:治理百姓。
(9)长(zh ǎng )人者:指当官治民的地方官。
(10)烦其令:不断发号施令。
烦,使繁多。
(11)勖(xù):勉励。
植:栽种。
(12)督:督促。
获:收割。
(13)缫(s āo ):煮茧抽丝。
而:通“尔”,你们。
(完整版)《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欣赏
(完整版)《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欣赏《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欣赏《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柳宗元的作品。
该文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下面就是小编跟大家分享一篇《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欣赏,欢迎大家阅读!《种树郭橐驼传》原文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
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
《种树郭橐驼传》翻译/译文译文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
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
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
”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树郭橐驼传》鉴赏本文题目虽称为“传”,但并非是一般的人物传记。
文章以老庄学派的无为而治,顺乎自然的思想为出发点,借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的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说明封建统治阶级有时打着爱民、忧民或恤民的幌子,却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照样使民不聊生。
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的老庄思想的具体反映。
唐代从安史之乱以后,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只有休养生息,才能恢复元气。
如果封建统治者仍借行政命令瞎指挥,使老百姓疲于奔命,或者以行“惠政”为名,广大人民既要送往迎来,应酬官吏;又不得不劳神伤财以应付统治者摊派的任务,这只能使人民增加财物负担和精神痛苦。
如果我们了解中唐时期的社会现实,知道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针对性,则能体会到这篇文章的进步意义。
这是我们首先必须弄清的。
本文共六段,每两段又可合为一大段。
第一大段是介绍传记主人公的姓名、形象特征,以及籍贯、职业和技术特长。
第一小段看似闲笔,却生动有趣,给文章带来了光彩色泽。
这里面要注意三点。
一、在《庄子》书中所描绘的许多人物,有的具有畸形残疾,如《养生主》《德充符》中都写到失去单足或双足的人,《人间世》中则写了一个怪物支离疏;有的则具有特异技能,如善解牛的庖丁,运斤成风的匠人,承蜩的佝偻丈人等。
柳宗元写这篇传记,把这两种特点都集中在郭橐驼一人身上,他既有残疾,又精于种树。
可见柳宗元不仅在文章的主题思想方面继承了《庄子》的观点,连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灵活地吸取了《庄子》的写作手法。
二、橐驼即骆驼,人们称这位主人公为橐驼,原带有开玩笑,甚至嘲讽性质。
但这位种树的郭师傅不但不以为忤,反欣然接受。
柳宗元在这里不着痕迹地写出了这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善良性格。
但作者这样写仍是有所本的。
在《庄子》的《应帝王》和《天道》中,都有这样的描写,即人们把一个人呼之为牛或呼之为马,他都不以为忤,反而欣然答应。
这同郭橐驼欣然以橐驼为名是一样的。
这种描写实际上也体现了老庄学派顺乎自然的思想,即认为“名”不过是外加上去的东西,并不能影响一个人的实质,所以任人呼牛呼马,思想上都不致受到干扰波动;相反,甚至以为被人呼为牛马也并不坏。
三、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了一个形貌丑陋而心地善良的敲钟人,这个艺术形象对后世影响很大。
直到近年电视剧《女奴》中的花匠也属于这一类型。
其实,这种把外表丑陋而心灵美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描写,在我国,可以说从《庄子》就开始了。
柳宗元所塑造的郭橐驼形象也是这方面的典型。
不过柳宗元是把“丑”和“真”(他思想上认识到颠扑不破的真理)统一起来,雨果是把“丑”和“善”统一起来,略有不同而已。
后一小段写郭橐驼种树的特异技能。
他种树的特点有二:一是成活率高;二是长得硕茂,容易结果实,即所谓“寿且孽”。
作者在后文没有写郭橐驼种树的移栽易活的特点,只提到栽了树不妨害其成长的这一面。
其实这是省笔。
盖善植者必善移树,只有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内部规律才能得到更大的自由。
所以这里为了使文章不枝不蔓,只点到而止。
在这一小段的收尾处还布置了一个悬念。
即“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读者从这儿必然急于想知道郭橐驼种树到底有什么诀窍。
而下文却讲的是极其平凡而实际却很难做到的道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可见郭并不藏私,而是“他植者”的修养水平和掌握规律的深度太不够了。
从这里,作者已暗示给我们一个道理,即“无为而治”并不等于撒手不管或放任自流。
这个道理从下面两大段完全可以得到证明。
第二大段的两小段是郭橐驼自我介绍种树的经验。
上下两节是正反两面对举,关键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为了把这一道理阐述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文章用了对比的写法,先从种植的当与不当进行对比。
究竟什么是树木的本性呢?“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四个“欲”字,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种树的要领。
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
这正是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
他植者则不然,他们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
这就回答了上段的问题,他们“莫能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标不学本。
继从管理的善与不善进行对比。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是郭橐驼的管理经验。
乍看,好像将树种下去以后,听之任之,不加管理。
事实上,橐驼的“勿动勿虑”,移栽时的“若子”,种完后的“若弃”,正是最佳的管理,没有像疼爱孩子那样的精心培育,就不会有理想的效果。
他植者不明此理,思想上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
这两层对比写法,句式富于变化。
写橐驼种树,用的是整齐的排比句,而写他植者之种树不当,则用散句来表示,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用押韵的辞句,使重点突出,系从《庄子·马蹄》的写法变化而出。
从介绍橐驼的种树经验上可以看出,柳宗元的观点同老庄思想还是有差别的。
柳是儒、道两家思想的结合,他并不主张一味听之任之的消极的“顺乎自然”,而是主张在掌握事物内部发展规律下的积极的适应自然。
他要求所有的种树人都能做到认识树木的天性,即懂得如何适应树木生长规律的业务。
把种树的道理从正反两面讲清楚以后,文章自然就过渡到第三大段。
第三大段是正面揭出本旨,实为一篇之“精神命脉”。
作者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互相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
对“养人”之不善,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加以概括:“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遥相呼应。
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
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两个“尔”,五个“而”和七个动词,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最后以“问者”的口吻点出“养人术”三字,这个“养”字很重要。
可见使天下长治久安,不仅要“治民”,更重要的还要“养民”,即使人民得到休生养息,在元气大伤后得到喘息恢复的机会,也就是后来欧阳修说的“涵煦之深”。
这才是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最终目的。
综观全文,我们应注意三点:一是无论种树或治民,都要“顺天致性”,而不宜违逆其道;二是想要顺天致性,必先掌握树木或人民究竟怎样才能“硕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发展规律;三是动机效果必须统一,不允许好心办坏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
把这三点做好,才算懂得真正的“养人术”。
■《旧唐书·柳宗元传》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
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
曾伯祖奭,高祖朝宰相。
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
下笔构思,与古为侔。
精裁密致,璨若珠贝。
当时流辈咸推之。
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
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
转尚书礼部员外郎。
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
有文集四十卷。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译文]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是后魏侍中济阴公的远世子孙。
曾伯祖父柳奭,是唐高宗时的宰相。
父亲柳镇,是太常博士,终于侍御史一职。
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
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
精心削减,缜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
在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
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今陕西)县尉的职务。
贞元十九年(803),柳宗元任监察御史。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用事,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
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
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
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柳宗元既遭贬逐,在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行走文章。
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凄侧哀婉。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
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所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
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
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
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
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这种风俗。
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
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
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为成名士。
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
著有文集四十卷。
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
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子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â)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lòu )、疠(lì),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