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动点问题专题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之动点问题一、选择题:1. 如图,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D、DA运动至点A停顿,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ABP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ABC的面积是〔〕A、10B、16C、18D、20二、填空题:1. 如上右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结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PQ∥AE;③AP=BQ;④DE=DP;⑤∠AOB=60°.恒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1.〔2008年大连〕如图12,直角梯形ABCD中,AB∥CD,∠A = 90°,CD = 3,AD = 4,tan B = 2,过点C作CH⊥AB,垂足为H.点P为线段AD上一动点,直线PM∥AB,交BC、C H于点M、Q.以PM为斜边向右作等腰Rt△PMN,直线MN交直线AB于点E,直线PN交直线A B于点F.设PD的长为*,EF的长为y.⑴求PM的长(用*表示);⑵求y与*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图13为备用图);⑶当点E在线段AH上时,求*的取值范围(图14为备用图).2.〔2008年福建宁德〕如图1,在Rt△ABC中,∠C=90°,BC=8厘米,点D在AC上,CD=3厘米.点P、Q分别由A、C两点同时出发,点P沿AC方向向点C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k厘米,行完AC全程用时0<x<,△DCQ的8秒;点Q沿CB方向向点B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1厘米.设运动的时间为*秒()8面积为y1平方厘米,△PCQ的面积为y2平方厘米.⑴求y1与*的函数关系,并在图2中画出y1的图象;⑵如图2,y2的图象是抛物线的一局部,其顶点坐标是〔4,12〕,求点P的速度及AC的长;⑶在图2中,点G是*轴正半轴上一点〔0<OG<6=,过G作EF垂直于*轴,分别交y1、y2于点E、F.①说出线段EF的长在图1中所表示的实际意义;②当0<*<6时,求线段EF长的最大值.3.〔2008年白银〕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是矩形,点B 的坐标为〔4,3〕.平行于对角线AC 的直线m 从原点O 出发,沿*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设直线m 与矩形OABC 的两边..分别交于点M 、N ,直线m 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 点A 的坐标是__________,点C 的坐标是__________; (2) 当t=秒或秒时,MN=21AC ; (3) 设△OMN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4) 探求(3)中得到的函数S 有没有最大值?假设有,求出最大值;假设没有,要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 A二、填空:〔1〕〔2〕〔3〕〔5〕 三、解答: 2、解:⑴∵CD CQ S DCQ ⋅⋅=∆21,CD =3,CQ =*, ∴x y 231=. 图象如下图.⑵方法一:CP CQ S PCQ ⋅⋅=∆21,CP =8k -*k ,CQ =*, ∴()kx kx x kx k y 42182122+-=⋅-⨯=.∵抛物线顶点坐标是〔4,12〕,∴12444212=⋅+⋅-k k . 解得23=k .图1C Q → B图2则点P 的速度每秒23厘米,AC =12厘米. 方法二:观察图象知,当*=4时,△PCQ 面积为12. 此时PC =AC -AP =8k -4k =4k ,CQ =4.∴由CP CQ S PCQ ⋅⋅=∆21,得 12244=⨯k .解得23=k . 则点P 的速度每秒23厘米,AC =12厘米.方法三:设y 2的图象所在抛物线的解析式是c bx ax y ++=2. ∵图象过〔0,0〕,〔4,12〕,〔8,0〕,∴⎪⎩⎪⎨⎧=++=++=.0864124160c b a c b a c ,, 解得 ⎪⎪⎩⎪⎪⎨⎧==-=.0643c b a ,, ∴x x y 64322+-=. ①∵CP CQ S PCQ ⋅⋅=∆21,CP =8k -*k ,CQ =*,∴kx kx y 42122+-=. ②比拟①②得23=k .则点P 的速度每秒23厘米,AC =12厘米.⑶①观察图象,知线段的长EF =y 2-y 1,表示△PCQ 与△DCQ 的面积差〔或△PDQ 面积〕. ②由⑵得 x x y 64322+-=.〔方法二,x x x x y 643232382122+-=⋅⎪⎭⎫ ⎝⎛-⨯⨯=〕∵EF =y 2-y 1, ∴EF =x x x x x 29432364322+-=-+-, ∵二次项系数小于0,∴在60<x<范围,当3=x 时,427=EF 最大. 3、解:(1)〔4,0〕,〔0,3〕; 2分 (2) 2,6; 4分 (3) 当0<t ≤4时,OM =t .由△OMN ∽△OAC ,得OCONOA OM =, ∴ ON =t 43,S=283t . 6分 当4<t <8时,如图,∵ OD =t ,∴ AD = t-4. 方法一:由△DAM ∽△AOC ,可得AM =)4(43-t ,∴ BM =6-t 43. 7分 由△BMN ∽△BAC ,可得BN =BM 34=8-t ,∴ CN =t-4. 8分S=矩形OABC 的面积-Rt △OAM 的面积- Rt △MBN 的面积- Rt △NCO 的面积=12-)4(23-t -21〔8-t 〕〔6-t 43〕-)4(23-t =t t 3832+-. ·························· 10分方法二:易知四边形ADNC 是平行四边形,∴ CN =AD =t-4,BN =8-t .7分 由△BMN ∽△BAC ,可得BM =BN 43=6-t 43,∴ AM =)4(43-t .8分 以下同方法一. (4) 有最大值.方法一: 当0<t ≤4时,∵ 抛物线S=283t 的开口向上,在对称轴t=0的右边, S 随t 的增大而增大, ∴ 当t=4时,S 可取到最大值2483⨯=6; 11分当4<t <8时, ∵ 抛物线S=t t 3832+-的开口向下,它的顶点是〔4,6〕,∴ S <6. 综上,当t=4时,S 有最大值6. 12分 方法二:∵ S=22304833488t t t t t ⎧<⎪⎪⎨⎪-+<<⎪⎩,≤,∴ 当0<t <8时,画出S 与t 的函数关系图像,如下图. 11分显然,当t=4时,S有最大值6. 12分说明:只有当第〔3〕问解答正确时,第〔4〕问只答复"有最大值〞无其它步骤,可给1分;否则,不给分.。
动点问题中考真题(四川绵阳)(解析版)
动点问题中考真题(四川绵阳)1.如图,二次函数2224y x x a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2y x =-的图象交于点A 、B (点B 在右侧),与y 轴交于点C ,点A 的横坐标恰好为a .动点P 、Q 同时从原点O 出发,沿射线OB t 秒后,以PQ 为对角线作矩形PMQN ,且矩形四边与坐标轴平行.(1)求a 的值及1t =秒时点P 的坐标;(2)当矩形PMQN 与抛物线有公共点时,求时间t 的取值范围;(3)在位于x 轴上方的抛物线图象上任取一点R ,作关于原点()0,0的对称点为'R ,当点M 恰在抛物线上时,求'R M 长度的最小值,并求此时点R 的坐标.2.如图,抛物线过点A (0,1)和C ,顶点为D ,直线AC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BD 的交点为B 0),平行于y 轴的直线EF 与抛物线交于点E ,与直线AC 交于点F ,点F BDEF 为平行四边形.(1)求点F 的坐标及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 为抛物线上的动点,且在直线AC 上方,当△PAB 面积最大时,求点P 的坐标及△PAB 面积的最大值;(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取一点Q ,同时在抛物线上取一点R ,使以AC 为一边且以A ,C ,Q ,R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求点Q 和点R 的坐标.3.如图,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相交于点O ,⊙M 为△BCD 的内切圆,切点分别为N ,P ,Q ,DN =4,BN =6.(1)求BC ,CD ;(2)点H 从点A 出发,沿线段AD 向点D 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当点H 运动到点D 时停止,过点H 作HI ∥BD 交AC 于点I ,设运动时间为t 秒.①将△AHI 沿AC 翻折得△A H ¢I ,是否存在时刻t ,使点H ¢恰好落在边BC 上?若存在,求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若点F 为线段CD 上的动点,当△OFH 为正三角形时,求t 的值.4.如图,在以点O 为中心的正方形ABCD 中,4=AD ,连接AC ,动点E 从点O 出发沿O C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到达点C 停止.在运动过程中,ADE D 的外接圆交AB 于点F ,连接DF 交AC 于点G ,连接EF ,将EFG D 沿EF 翻折,得到EFH D .(1)求证:DEF 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当点H 恰好落在线段BC 上时,求EH 的长;(3)设点E 运动的时间为t 秒,EFG D 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时间t 的关系式.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二次函数()20y ax a =>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如图所示的抛物线,该抛物线与x 轴交于点A 、B (点A 在点B 的左侧),1OA =,经过点A 的一次函数()0y kx b k =+¹的图象与y 轴正半轴交于点C ,且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 ,ABD D 的面积为5.(1)求抛物线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抛物线上的动点E 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下方,求ACE D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E 的坐标;(3)若点P 为x 轴上任意一点,在(2)的结论下,求35PE PA +的最小值.6.如图,已知△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 (3,0),B (0,4),C (-3,0).动点M ,N 同时从A 点出发,M 沿A→C,N 沿折线A→B→C ,均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当一个动点到达终点C 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移动,移动时间记为t 秒.连接MN.(1)求直线BC的解析式;(2)移动过程中,将△AMN沿直线MN翻折,点A恰好落在BC边上点D处,求此时t值及点D的坐标;(3)当点M,N移动时,记△ABC在直线MN右侧部分的面积为S,求S关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7.如图,已知△ABC中,∠C=90°,点M从点C出发沿CB方向以1cm/s的速度匀速运动,到达点B停止运动,在点M的运动过程中,过点M作直线MN交AC于点N,且保持∠NMC=45°,再过点N作AC的垂线交AB于点F,连接MF,将△MNF关于直线NF对称后得到△ENF,已知AC=8cm,BC=4cm,设点M运动时间为t(s),△ENF与△ANF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cm2).(1)在点M的运动过程中,能否使得四边形MNEF为正方形?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 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2)求y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及相应t的取值范围;(3)当y取最大值时,求sin∠NEF的值.8.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G是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DG=AD,动点M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着A→C→G的路线向G点匀速运动(M不与A、G重合),设运动时间为t秒.连接BM并延长交AG于N.(1)是否存在点M,使△ABM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分析点M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当点N在AD边上时,若BN⊥HN,NH交∠CDG的平分线于H,求证:BN=NH;(3)过点M分别用AB、AD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矩形AEMF与△ACG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的最大值.参考答案:1.(1)a =()1,2-;(2)112t ££+;(3,312æö-±ç÷ç÷èø【分析】(1)将(),2a a -,代入2224y x x a =--+-,求出a ,即可得到抛物线解析式,当1t =秒时,OP =P 的坐标为(),x y ,建立方程求解即可;(2)经过t 秒后,OP ,OQ =,由(1)方法知,P 的坐标为(),2t t -,Q 的坐标为()2,4t t -进而得出M 的坐标为()2,2t t -,N 的坐标为(),4t t -将()2,2M t t -代入222y x x -=-+,将(),4N t t -代入222y x x -=-+,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3)设(),R m n ,则R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R m n --,当点M 恰好在抛物线上时,M 坐标为()1,1-.过'R 和M 作坐标轴平行线相交于点S ,如图③则'R M ==222n m m =--+得2(1)3m n +=-,消去m得'R M ==【详解】解:(1)由题意知,交点A 坐标为(),2a a -,代入2224y x x a =--+-,解得a =∴抛物线解析式为222y x x -=-+.当1t =秒时,OP =P 的坐标为(),x y ,则2252x y y xìï+==í=-ïî,解得12x y =ìí=-î或12x y =-ìí=î(舍),所以P 的坐标为()1,2-.(2)经过t 秒后,OP ,OQ =,由(1)方法知,P 的坐标为(),2t t -,Q 的坐标为()2,4t t -,由矩形PMQN 的邻边与坐标轴平行可知,M 的坐标为()2,2t t -,N 的坐标为(),4t t -.矩形PMQN 在沿着射线OB 移动的过程中,点M 与抛物线最先相交,如图①,然后公共点变为2个,点N 与抛物线最后相离,然后渐行渐远.如图②,将()2,2M t t -代入222y x x -=-+,得2210t t +-=,解得12t =,或1t =-(舍),将(),4N t t -代入222y x x -=-+,得()213t -=,解得1t =1t =.所以,当矩形PMQN 与抛物线有公共点时,时间t 的取值范围是112t ££.(3)设(),R m n ,则R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R m n --,当点M 恰好在抛物线上时,M 坐标为()1,1-.过'R 和M 作坐标轴平行线相交于点S ,如图③则'R M ==222n m m =--+得2(1)3m n +=-,消去m 得'R M ====,当32n =时,'R M此时,23222n m m =--+=,解得1m =-,所以,点R 的坐标是312æö-±ç÷ç÷èø.【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最值,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中心对称等等,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2.(1)﹣13);y =﹣x 2 (2),4712) (3)Q 443ö-÷ø,R 373æö-ç÷èø或Q ﹣10),R 373-)【分析】(1)由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求出F 点的坐标,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3a+1=163a ﹣8a+1﹣(﹣13),求出a 的值,则可得出答案;(2)设P (n ,﹣n 2),作PP'⊥x 轴交AC 于点P',则P'(n ,n+1),得出PP'=﹣n 2,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出答案;(3)联立直线AC 和抛物线解析式求出C﹣43),设Qm ),分两种情况:①当AQ 为对角线时,②当AR 为对角线时,分别求出点Q 和R 的坐标即可.【详解】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ax 2+bx+c (a≠0),∵A (0,1),B0),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x+m ,∴m 0m 1+==ïî,解得k m ì=ïíï=î,∴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点F∴F 点纵坐标为=﹣13,∴F ﹣13),又∵点A 在抛物线上,∴c =1,对称轴为:x =﹣2b a =,∴b =﹣,∴解析式化为:y =ax 2﹣,∵四边形DBFE 为平行四边形.∴BD =EF ,∴﹣3a+1=163a ﹣8a+1﹣(﹣13),解得a =﹣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2)设P (n ,﹣n 2),作PP'⊥x 轴交AC 于点P',则P'(n,),∴PP'=﹣n2,S△ABP=12OB•PP'=272+n=2n,∴当n时,△ABP,此时P,4712).(3)∵21 y xy xì=+ïíï=-++î,∴x=0或x∴C﹣43),设Qm),①当AQ为对角线时,∴R(73m+),∵R在抛物线y=2(x-+4上,∴m+73=﹣2æçè+4,解得m=﹣443,∴Q443ö-÷ø,R373æö-ç÷èø;②当AR为对角线时,∴R73m-),∵R 在抛物线y =2(x -+4上,∴m ﹣273=-+4,解得m =﹣10,∴Q ﹣10),R 373-).综上所述,Q 443ö-÷ø,R 373æö-ç÷èø;或Q ﹣10),R 373-).【点睛】本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及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3.(1)8;6 (2)①存在;2512s ②(4s 【分析】(1)由切线长定理得出BP =BN =6,DQ =DN =4,CP =CQ ,BD =BN+DN =10,设CP =CQ =a ,由勾股定理得出BC 2+CD 2=BD 2,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2)①由折叠的性质得∠AH'I =∠AHI ,AH'=AH =3t ,证明△AIH'∽△AH'C ,则AH'2=AI×AC ,证△AIH ∽△AOD ,求出AI =158t ,得出(3t )2=158t×10,解方程即可;②作PH ⊥OH 于H ,交OF 的延长线于P ,作OM ⊥AD 于M ,PN ⊥AD 于N ,证出FH =FP =OF ,HP ,DN =DM =4,证明△OMH ∽△HNP ,求出HN =DH =HN ﹣DN =4,得出AH =AD ﹣DH =12﹣【详解】解:(1)∵⊙M 为△BCD 的内切圆,切点分别为N ,P ,Q ,DN =4,BN =6,∴BP =BN =6,DQ =DN =4,CP =CQ ,BD =BN+DN =10,设CP =CQ =a ,则BC =6+a ,CD =4+a ,∵四边形ABCD 是矩形,∴∠BCD =90°,∴BC 2+CD 2=BD 2,即(6+a )2+(4+a )2=102,解得:a =2,∴BC =6+2=8,CD =4+2=6;(2)①存在时刻t =2512s ,使点H′恰好落在边BC 上;理由如下:如图1所示:由折叠的性质得:∠AH'I=∠AHI,AH'=AH=3t,∵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8,AD∥BC,∠BCD=90°,OA=OC=12AC,OB=OD=12BD,AC=BD,∴AC=BD10,OA=OD=5,∴∠ADO=∠OAD,∵HI∥BD,∴∠AHI=∠ADO,∴∠AH'I=∠AHI=∠ADO=∠OAD=∠ACH',∴△AIH'∽△AH'C,∴AHAC¢=AIAH¢,∴AH'2=AI×AC,∵HI∥BD,∴△AIH∽△AOD,∴AIAO=AHAD,即5AI=38t,解得:AI=158t,∴(3t)2=158t×10,解得:t=25 12,即存在时刻t=2512s,使点H′恰好落在边BC上;②作PH⊥OH于H,交OF的延长线于P,作OM⊥AD于M,PN⊥AD于N,如图2所示:则OM∥CD∥PN,∠OMH=∠HNP=90°,OM是△ACD的中位线,∴OM=12CD=3,∵△OFH是等边三角形,∴OF =FH ,∠OHF =∠HOF =60°,∴∠FHP =∠HPO =30°,∴FH =FP =OF ,HP ,∴DF 是梯形OMNP 的中位线,∴DN =DM =4,∵∠MHO+∠MOH =∠MHO+∠NHP =90°,∴∠MOH =∠NHP ,∴△OMH ∽△HNP ,∴OMHN =OH HP,∴HN =∴DH =HN ﹣DN =4,∴AH =AD ﹣DH =12﹣∴t =AH3=4即当△OFH 为正三角形时,t 的值为(4s .【点睛】本题是圆的综合题目,考查了切线长定理、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熟练掌握切线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4.(1)证明见解析;(2)EH =-(3)EFGS D =.【分析】(1)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45DAC CAB Ð=Ð=o ,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证得结论;(2)设OE t =,连接OD ,通过证明DOE DAF D D :可得AF =,再证明AEF ADG D D :可得AG 与t 的关系式,进一步可表示EG 的长,由AF CD ∥得比例线段FG AFDG CD=,进而求出t 的值,然后代入EG 的表达式可求EH 的值;(3)由(2)知EG 与t 的关系式,再过点F 作FK AC ^于点K ,易证DOE EKF D @D ,于是FK OE t ==,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45DAC CAB Ð=Ð=o ,∵FDE CAB Ð=Ð,DFE DAC Ð=Ð,∴45FDE DFE Ð=Ð=o ,∴90DEF Ð=o ,∴DEF 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设OE t =,连接OD ,如图,则90DOE DAF Ð=Ð=o ,∵OED DFA Ð=Ð∴DOE DAF D D :,∴OE OD AF AD ==,∴AF =,又∵AEF ADG Ð=Ð,EAF DAG Ð=Ð,∴AEF ADG D D :,∴AE AFAD AG=,∴AG AE AD AF ×=×=,又∵AE OA OE t =+=,∴AG =,∴EG AE AG =-=当点H 恰好落在线段BC 上时,454590DFE HFE Ð+Ð=+=o o o ,∴ADF BFH D D :,∴FH FD =∵AF CD ∥,∴FG AF DG CD ==∴FG DF =∵FG =FH ,=解得:1t =2t =舍去),∴EG EH ====(3)过点F 作FK AC ^于点K ,由(2)得EG =∵DE EF =,90DEF Ð=o ,∴DEO EFK Ð=Ð,∴()DOE EKF AAS D @D ,∴FK OE t ==,∴12EFGS EG FK D =×=【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重点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和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涉及的知识点多,难度较大,属于试卷的压轴题,第(2)小题具有相当的难度,解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5.(1)21322y x x =--;1122y x =+;(2)ACE D 的面积最大值是2516,此时E 点坐标为315,28æö-ç÷èø;(3)35PE PA +的最小值是3.【分析】(1)先写出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再把点()1,0A -代入可求得a 的值,由ABD D 的面积为5可求出点D 的纵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求出横坐标,由A 、D 的坐标可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2)作EM y P 轴交AD 于M ,如图,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由ACE AME CME S S S D D D =-构建关于E 点横坐标的二次函数,然后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3)作E 关于x 轴的对称点F ,过点F 作FH AE ^于点H ,交x 轴于点P ,则BAE HAP HFE Ð=Ð=Ð,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出35EP AP FP HP +=+,此时FH 最小,求出最小值即可.【详解】解:(1)将二次函数()20y ax a =>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212y a x =--,∵1OA =,∴点A 的坐标为()1,0-,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得,420a -=,∴12a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122y x =--,即21322y x x =--.令0y =,解得11x =-,23x =,∴()3,0B ,∴4AB OA OB =+=,∵ABD D 的面积为5,∴152ABD D S AB y D =×=,∴52D y =,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2513222x x =--,解得12x =-,24x =,∴54,2D æöç÷èø,设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 kx b =+,∴5420k b k b ì+=ïíï-+=î,解得:1212k b ì=ïïíï=ïî,∴直线AD 的解析式为1122y x =+.(2)过点E 作EM y P 轴交AD 于M ,如图,设213,22E a a a æö--ç÷èø,则11,22M a a æö+ç÷èø,∴221113132222222EM a a a a a =+-++=-++,∴112ACE AME CME S S S EM D D D =-=´×()22113121342224a a a a æö=-++´=---ç÷èø,213254216a æö=--+ç÷èø,∴当32a =时,ACE D 的面积有最大值,最大值是2516,此时E 点坐标为315,28æö-ç÷èø.(3)作E 关于x 轴的对称点F ,连接EF 交x 轴于点G ,过点F 作FH AE ^于点H ,交x 轴于点P ,∵315,28E æö-ç÷èø,1OA =,∴35122AG =+=,158EG =,∴5421538AG EG ==,∵90AGE AHP Ð=Ð=o ,∴3sin 5PH EG EAG AP AE Ð===,∴35PH AP =,∵E 、F 关于x 轴对称,∴PE PF =,∴35PE AP FP HP FH +=+=,此时FH 最小,∵1515284EF =´=,AEG HEF Ð=Ð,∴4sin sin 5AG FH AEG HEF AE EF Ð=Ð===,∴415354FH =´=.∴35PE PA +的最小值是3.【点睛】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平移和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和利用对称的性质求最值问题.解(1)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和相关点的坐标的求解;解(2)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解(3)题的关键是作E 关于x 轴的对称点F ,灵活应用对称的性质和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把求35PE PA +的最小值转化为求FH 的长度.6.(1)y=43x+4;(2)D (-1511,2411);(3)①当0<t≤5时,S=25t2,②当5<t≤6时,S=25t2+325t-12.【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1中,连接AD 交MN 于点O’.想办法求出点D 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问题;(3)分两种情形①如图2中,当0<t≤5时,△ABC 在直线MN 右侧部分是△AMN .②如图3中,当5<t≤6时,△ABC 在直线MN 右侧部分是四边形ABNM .分别求解即可.【详解】(1)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430b k b =ìí-+=î,解得434k b ì=ïíï=î,\直线BC 的解析式为443y x =+.(2)如图,连接AD 交MN 于点'O .由题意:四边形AMDN 是菱形,()3,0M t -,3(35N t -,4)5t ,4'(35O t \-,2)5t ,8(35D t -,4)5t ,Q 点D 在BC 上,44834535t t æö\=´-+ç÷èø,解得3011t =.3011t s \=时,点A 恰好落在BC 边上点D 处,此时15(11D -,24)11.(3)如图2中,当05t <…时,ABC D 在直线MN 右侧部分是AMN D ,2142··255S t t t ==.如图3中,当56t <…时,ABC D 在直线MN 右侧部分是四边形ABNM .()()2114232646·451222555S t t t t éù=´´-´---=-+-êúëû.【点睛】考查一次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7.(1)85;(2)2212 (02)41416(24)1233t t t y t t t ì-+<<ïï=íï-+££ïî;(3.【详解】试题分析:(1)由已知得出CN =CM =t ,FN ∥BC ,得出AN =8﹣t ,由平行线证出△ANF ∽△ACB ,得出对应边成比例求出NF =12AN =12(8﹣t ),由对称的性质得出∠ENF =∠MNF =∠NMC =45°,MN =NE ,OE =OM =CN =t ,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OE =ON =FN ,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2)分两种情况:①当0<t ≤2时,由三角形面积得出2124y t t =-+ ;②当2<t ≤4时,作GH ⊥NF 于H ,由(1)得:NF =12(8﹣t ),GH =NH ,GH =2FH ,得出GH =23NF =13(8﹣t ),由三角形面积得出21(8)12y t =-(2<t ≤4);(3)当点E 在AB 边上时,y 取最大值,连接EM ,则EF =BF ,EM =2CN =2CM =2t ,EM =2BM ,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CN =CM =2,AN =6,得出BM =2,NF =12AN =3,因此EM =2BM =4,作FD ⊥NE 于D ,由勾股定理求出EB=EF =12EBDF 的长,在Rt △DEF 中,由三角函数定义即可求出sin ∠NEF 的值.试题解析:解:(1)能使得四边形MNEF 为正方形;理由如下:连接ME 交NF 于O ,如图1所示:∵∠C =90°,∠NMC =45°,NF ⊥AC ,∴CN =CM =t ,FN ∥BC ,∴AN =8﹣t ,△ANF ∽△ACB ,∴84AN AC NF BC == =2,∴NF =12AN =12(8﹣t ),由对称的性质得:∠ENF =∠MNF =∠NMC =45°,MN =NE ,OE =OM =CN =t ,∵四边形MNEF 是正方形,∴OE =ON =FN ,∴t =12×12(8﹣t ),解得:t =85;即在点M 的运动过程中,能使得四边形MNEF 为正方形,t 的值为85;(2)分两种情况:①当0<t ≤2时,y =12×12(8﹣t )×t =2124t t -+,即2124y t t =-+(0<t ≤2);②当2<t ≤4时,如图2所示:作GH ⊥NF 于H ,由(1)得:NF =12(8﹣t ),GH =NH ,GH =2FH ,∴GH =23NF =13(8﹣t ),∴y =12NF ′GH =12×12(8﹣t )×13(8﹣t )=21(8)12t -,即21(8)12y t =-(2<t ≤4);综上所述:2212 (02)41416(24)1233t t t y t t t ì-+<<ïï=íï-+££ïî .(3)当点E 在AB 边上时,y 取最大值,连接EM ,如图3所示:则EF =BF ,EM =2CN =2CM =2t ,EM =2BM ,∵BM =4﹣t ,∴2t =2(4﹣t ),解得:t =2,∴CN =CM =2,AN =6,∴BM =4﹣2=2,NF =12AN =3,∴EM =2BM =4,作FD ⊥NE 于D ,则EB==△DN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 =12EBDFNF=,在Rt △DEF 中,sin ∠NEF =DF EF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8.(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当t=秒时,S的最大值为.【详解】试题分析:(1)△ABM为等腰三角形有三种情况,①AM=BM,②AB=BM,③AM=AB,根据这三种情况确定M的位置.(2)根据同角的的余角相等可证∠ABN=∠DNH,再证∠BKN=∠NDH=135º,BK=DN,利用ASA可判定△BNK≌△NHD,进而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BN=NH.(3)矩形AEMF与△ACG重叠部分分两种情况,①当点M在AC 上时,即0<t≤时,当点M在CG上时,即<t<时,分别求出在这两种情况时矩形AEMF与△ACG重叠部分的面积S与运动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得这两种情况各自的最大值,再进行比较,找出最大的即为本题答案.试题解析:(1)当点M为AC中点时,有AM=BM,则△ABM为等腰三角形;当点M与点C重合时,AB=BM,则△ABM为等腰三角形;当点M在AC上且AM=2时,AM=AB,则△ABM为等腰三角形.证明:在AB上取点K,使AK=AN,连接KN.∵AB=AD,BK=AB-AK,ND=AD-AN,∴BK=DN.又DH平分直角∠CDG,∴∠CDH=45º,∴∠NDH=90º+45º=135º.∴∠BKN=180-∠AKN=135º,∴∠BKN=∠NDH.∵在Rt△ABN中,∠ABN+∠ANB=90º,又BN⊥NH,即∠BNH=90º∴∠ANB+∠DNH=180º-∠BNH=180º-90º=90º∴∠ABN=∠DNH.∴△BNK≌△NHD(ASA),∴BN=NH.①当点M在AC上时,即0<t≤时,易知:△AM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M=t,∴AF=FM=.∴S=.当点M在CG上时,即<t<时,CM=t-,MG=-t.∵AD=DG,∠ADC=∠CDG,CD=CD,∴△ACD≌△GCD(SAS),∴∠ACD=∠GCD=45º∴∠ACM=∠ACD+∠GCD=90º∴∠G=90-∠GCD=90º-45º=45º∴△M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②在0<t≤范围内,当t=时,S的最大值为.在<t<范围内,,当时,S的最大值为.∵82 3>,∴当t=秒时,S的最大值为.考点:四边形、三角形、二次函数综合题.。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
中考动点专题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关键:动中求静.数学思想:分类思想 函数思想 方程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
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
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专题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例1(2000年·上海)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2)设PH 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解:(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OP 保持不变,于是线段GO 、GP 、GH中,有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这条线段是GH=32NH=2132⋅OP=2.(2)在Rt △POH 中, 22236x PH OP OH -=-=, ∴HM NGPOAB图1xy2362121x OH MH -==. 在Rt △MPH 中,.∴y =GP=32MP=233631x + (0<x <6). (3)△PGH 是等腰三角形有三种可能情况: ①GP=PH 时,x x =+233631,解得6=x . 经检验, 6=x 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②GP=GH 时,2336312=+x ,解得0=x . 经检验, 0=x 是原方程的根,但不符合题意.③PH=GH 时,2=x .综上所述,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线段PH 的长为6或2.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2(2006年·山东)如图2,在△ABC 中,AB=AC=1,点D,E 在直线BC 上运动.设BD=,x CE=y . (1)如果∠BAC=30°,∠DAE=105°,试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如果∠BAC 的度数为α,∠DAE 的度数为β,当α,β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1)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解:(1)在△ABC 中,∵AB=AC,∠BAC=30°,∴∠ABC=∠ACB=75°, ∴∠ABD=∠ACE=105°.∵∠BAC=30°,∠DAE=105°, ∴∠DAB+∠CAE=75°, 又∠DAB+∠ADB=∠ABC=75°, ∴∠CAE=∠ADB,∴△ADB ∽△EAC, ∴AC BD CE AB =,∴11x y =, ∴xy 1=. (2)由于∠DAB+∠CAE=αβ-,又∠DAB+∠ADB=∠ABC=290α-︒,且函数关系式成立, ∴290α-︒=αβ-, 整理得=-2αβ︒90. 当=-2αβ︒90时,函数解析式xy 1=成立. 例3(2005年·上海)如图3(1),在△ABC 中,∠ABC=90°,AB=4,BC=3. 点O 是边AC 上的一个动点,以点O 为圆心作半2222233621419x x x MH PH MP +=-+=+= AEDCB 图2O●F PDE ACB3(1)圆,与边AB 相切于点D,交线段OC 于点E.作EP ⊥ED,交射线AB 于点P,交射线CB 于点F.(1)求证: △ADE ∽△AEP.(2)设OA=x ,AP=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3)当BF=1时,求线段AP 的长.解:(1)连结OD. 根据题意,得OD ⊥AB,∴∠ODA=90°,∠ODA=∠DEP.又由OD=OE,得∠ODE=∠OED.∴∠ADE=∠AEP, ∴△ADE ∽△AEP.(2)∵∠ABC=90°,AB=4,BC=3, ∴AC=5. ∵∠ABC=∠ADO=90°, ∴OD ∥BC, ∴53x OD =,54xAD =, ∴OD=x 53,AD=x 54. ∴AE=x x 53+=x 58. ∵△ADE ∽△AEP, ∴AE AD AP AE =, ∴x x yx 585458=. ∴x y 516= (8250≤<x ). (3)当BF=1时,①若EP 交线段CB 的延长线于点F,如图3(1),则CF=4.∵∠ADE=∠AEP, ∴∠PDE=∠PEC. ∵∠FBP=∠DEP=90°, ∠FPB=∠DPE, ∴∠F=∠PDE, ∴∠F=∠FEC, ∴CF=CE. ∴5-x 58=4,得85=x .可求得2=y ,即AP=2. ②若EP 交线段CB 于点F,如图3(2), 则CF=2. 类似①,可得CF=CE. ∴5-x 58=2,得815=x . 可求得6=y ,即AP=6.综上所述, 当BF=1时,线段AP 的长为2或6.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例4(2004年·上海)如图,在△ABC 中,∠BAC=90°,AB=AC=22,⊙A 的半径为1.若点O 在BC 边上运动(与点B 、C 不重合),设BO=x ,△AOC 的面积为y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以点O 为圆心,BO 长为半径作圆O,求当⊙O 与⊙A 相切时, △AOC 的面积.解:(1)过点A 作AH ⊥BC,垂足为H.∵∠BAC=90°,AB=AC=22, ∴BC=4,AH=21BC=2. ∴OC=4-x . ●P D E AC B3(2) O FABCO 图8HF A B CED ∵AH OC S AOC ⋅=∆21, ∴4+-=x y (40<<x ). (2)①当⊙O 与⊙A 外切时,在Rt △AOH 中,OA=1+x ,OH=x -2, ∴222)2(2)1(x x -+=+. 解得67=x . 此时,△AOC 的面积y =617674=-. ②当⊙O 与⊙A 内切时,在Rt △AOH 中,OA=1-x ,OH=2-x , ∴222)2(2)1(-+=-x x . 解得27=x . 此时,△AOC 的面积y =21274=-. 综上所述,当⊙O 与⊙A 相切时,△AOC 的面积为617或21. 专题二:动态几何型压轴题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九年级中考压轴——动点问题集锦
九年级中考压轴——动点问题集锦1、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MN在△ABC的边AB上沿AB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B点运动。
过点M、N分别作AB边的垂线,与△ABC的其它边交于P、Q两点,线段MN运动的时间为t秒。
1) 当四边形MNQP为矩形时,有MN=QP,即MN在运动t秒后,线段QP的长度为3+t。
因为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三角形ABC的高等于边长的一半,即2根号3.因此,四边形MNQP的面积为2根号3*t平方+2t。
2) 四边形MNQP的面积为S,运动时间为t。
因为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三角形ABC的高等于边长的一半,即2根号3.因此,四边形MNQP的高为2根号3.由于四边形MNQP是矩形,所以MN=QP=3+t,PQ=2根号3.因此,S=PQ*MN=2根号3*(3+t)。
函数关系式为S=2根号3*t+6根号3,t的取值范围为t≥0.2、在梯形ABCD中,AD∥BC,AD=3,DC=5,AB=42,∠B=45度。
动点M从B点出发沿线段B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动点N同时从C点出发沿线段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运动。
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 因为三角形ABD和三角形CBD相似,所以BD=AB-AD=39.由于三角形BCD是直角三角形,所以BC=BD/根号2=39/根号2.2) 当MN∥AB时,由于三角形BMD和三角形BAC相似,所以BD/AB=MD/MN,即39/42=2t/(3+t),解XXX13秒。
3) 当△MNC为等腰三角形时,由于三角形MNC和三角形ABD相似,所以CN/AD=MN/BD,即CN/3=(3+t)/39,XXX13秒。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是梯形,OA∥BC,点A的坐标为(6,0),点B的坐标为(4,3),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
动点M在OA上运动,从O点出发到A点;动点N在AB上运动,从A点出发到B点。
中考数学总复习动点问题专题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中考复习之动点问题1、如图6所示,一艘轮船以20里/时的速度由西向东航行,途中接到台风警报,台风中心正以40里/时的速度由南向北挪动,距台风中心2010里的圆形区域〔包括边界〕都属台风区.当轮船到A 处时,测得台风中心移到位于点A 正南方向B 处,且AB=100里.〔1〕假设这艘轮船自A 处按原速度继续航行,在途中会不会遇到台风?假设会,试求轮船最初遇到台风的时间是;假设不会,请说明理由;〔2〕现轮船自A 处立即进步船速,向位于东偏北300方向,相距60里的D 港驶去.为使台风到来之前,到达D港,问船速至少应进步多少〔进步的船速取整数,1336≈.〕?2、如图10,在菱形ABCD 中,AB =10,∠BAD =60°.点M 从点A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着AD 边向点D 挪动;设点挪动的时间是为t 秒(100≤≤t).(1)N 点为BCM 挪动过程中,线段MN 是否一定可以将菱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局部,并说明理由;(2)N 点从点B (与点M 出发的时刻一样)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沿着BC 边向点C 挪动,在什么时刻,梯形ABNM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面积的最大值;(3)点N 从点B (与点M 出发的时刻一样)以每秒)2(≥a a 个单位长的速度沿着射线BC 方向〔可以超越C 点〕挪动,过点M 作MP ∥AB ,交BC 于点P .当MPN ∆≌ABC ∆时,设∆MPN 与菱形表示S 的关系式,并求当0=S 时a 的值.3、如图12,在矩形ABCD 中,AB =12厘米,BC =6厘米.点P 沿AB 边从点A 开场向点B 以2厘米D 开场向点A 以1厘米/秒的速度挪动.假设P 、Q 同时出发,用t (秒)表示挪动的时间是(0≤t ≤6),那么: (1) 当t 为何值时,Q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 求四边形QAPC 的面积;提出一个与计算结果有关的结论; (3)当t 为何值时,以点Q 、A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4、如图12,A 为∠POQ 的边OQ 上一点,以A 为顶点的∠MAN 的两边分别交射线OP 于M 、N 两点,且∠MAN =∠POQ =α〔α为锐角〕.当∠MAN 以点A 为旋转中心,AM 边从与AO 重合A B图10BP图12A的位置开场,按逆时针方向旋转〔∠MAN 保持不变〕时,M 、N 两点在射线OP 上同时以不同的速度向右平行挪动.设OM =x ,ON =y 〔y >x ≥0〕,△AOM 的面积为S .假设cos α、OA 是方程2z 2-5z +2=0的两个根.〔1〕当∠MAN 旋转30°〔即∠OAM =30°〕时,求点N 挪动的间隔; 〔2〕求证:MN ON AN ⋅=2;〔3〕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4〕试写出S 随x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S 的取值范围.5、:如图12,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6,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且AD =AE =2.假设点F 从点B 开场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射线BC 方向运动,设点F 运动的时间是为t 秒.当t >0时,直线FD 与过点A 且平行于BC 的直线相交于点G ,GE 的延长线与B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H ,AB 与GH 相交于点O . 〔1〕设△EGA 的面积为S ,写出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2〕当t 为何值时,AB ⊥GH ; 〔3〕请你证明△GFH 的面积为定值;〔4〕当t 为何值时,点F 和点C 是线段BH 的三等分点.6、如图12,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C =90°,BC =16,DC =12,AD =21.动点P 从点D 出发,沿射线DA 的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在线段CB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 运动,点P ,Q 分别从点D ,C 同时出发,当点Q 运动到点B 时,点P 随之停顿运动.设运动时间是为t 〔秒〕. 〔1〕设△BPQ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t 为何值时,以B ,P ,Q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当线段PQ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O ,且2AO =OB 时,求∠BQP 的正切值;〔4〕是否存在时刻t ,使得PQ ⊥BD ?假设存在,求出t 的值;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如图10所示,一段的两边缘所在直线分别为AB ,PQ ,并且AB ∥PQ.建筑物的一端DE 所在的直线MN ⊥AB 于点M ,交PQ 于点N .小亮从成功街的A 处,沿着AB 方向前进,小明一直站在点P 的位置等候小亮.〔1〕请你在图10中画出小亮恰好能看见小明时的视线,以及此时小亮所在位置〔用点C 标出〕;〔2〕:MN =20 m ,MD =8 m ,PN =24 m ,求〔1〕中的点C 到成功街口的间隔CM .PONMA图12Q BFC H图12AB C DPQ 图128、如图13,在Rt △ABC 中,∠C =90°,AC =12,BC =16,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CQ 从点C 出发沿CB 边向点B 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P ,Q 分别从点A ,C 停顿运动.在运动过程中,△PCQ 关于直线PQ 对称的图形是△PDQ .设运动时间是为t 〔秒〕.〔1〕设四边形PCQD 的面积为y ,求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 〔2〕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 是梯形?〔3〕是否存在时刻t ,使得PD ∥AB ?假设存在,求出t 的值;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通过观察、画图或者折纸等方法,猜想是否存在时刻t ,使得PD ⊥AB ?假设存在,请估计t 的值在括号中的哪个时间是段内〔0≤t ≤1;1<t ≤2;2<t ≤3;3<t ≤4〕;假设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9、如图16,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 =DC =50,AD =75,BC =135.点P 从点B 出发沿折线段BA -AD -DC 以每秒5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C 匀速运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线段CB 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匀速运动,过点Q 向上作射线QK ⊥BC ,交折线段CD -DA -AB 于点E .点P 、Q 同时开场运动,当点P 与点C 重合时停顿运动,点Q 也随之停顿.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是是t 秒〔t >0〕. 〔1〕当点P 到达终点C 时,求t 的值,并指出此时BQ 的长; 〔2〕当点P 运动到AD 上时,t 为何值能使PQ ∥DC ?〔3〕设射线QK 扫过梯形ABCD 的面积为S ,分别求出点E 运动到CD 、DA 上时,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t 的取值范围〕 〔4〕△PQE 能否成为直角三角形?假设能,写出t 的取值范围;假设不能,请说明理由.10、如图15,在Rt △ABC 中,∠C =90°,AB =50,AC =30,D ,E ,F 分别是AC ,AB ,BC 的中点.点以每秒7个单位长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 从点B 出发沿BA 方向以每秒4BC -CA 于点G .点P ,Q 同时出发,当点P 绕行一周回到点D 时停顿运动,点Q 也随之停顿.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是是t 秒〔t >0〕.〔1〕D ,F 两点间的间隔是;〔2〕射线QK 能否把四边形CDEF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局部?假设能,求出t 的值.假设不能,说明理由; 〔3〕当点P 运动到折线EF -FC 上,且点P 又恰好落在射线QK 上时,求t 的值;图13PCQB图P N图10Q〔4〕连结PG ,当PG ∥AB 时,请直接..写出t 的值. 12、如图16,在Rt △ABC 中,∠C =90°,AC =3,AB =5.点P 从点C 出发沿CA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 匀速运动,到达点A 后立即以原来的速度沿AC 返回;点Q 从点A 出发沿AB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伴随着P 、Q 的运动,DE 保持垂直平分PQ ,且交PQ 于点D ,交折线QB -BC -CP 于点E .点P 、Q 同时出发,当点Q 到达点B 时停顿运动,点P 也随之停顿.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是是t 秒〔t >0〕.〔1〕当t =2时,AP =,点Q 到AC 的间隔是;〔2〕在点P 从C 向A 运动的过程中,求△APQ 的面积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t 的取值范围〕〔3〕在点E 从B 向C 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QBED 能否成为直角梯形?假设能,求t 的值.假设不能,请说明理由;〔4〕当DE 经过点C 时,请直接..写出t 的值. 13、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90°,AD=6,BC=8,AB =33,点M 是BC 的中点.点P 从点M 出发沿MB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到达点B 后立即以原速度沿BM 返回;点Q 从点M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在射线MC 上匀速运动.在点P ,Q 的运动过程中,以PQ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EPQ ,使它与梯形ABCD 在射线BC 的同侧.点P ,Q 同时出发,当点P 返回到点M 时停顿运动,点Q 也随之停顿.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是是t 秒〔t >0〕.〔1〕设PQ 的长为y ,在点P 从点M 向点B 运动的过程中,写出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t 的取值范围〕;〔2〕当BP=1时,求△EPQ 与梯形ABCD 重叠局部的面积;〔3〕随着时间是t 的变化,线段AD 会有一局部被△EPQ 覆盖,被覆盖线段的长度在某个时刻会到达最大值,请答复:该最大值能否持续一个时段?假设能,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假设不能,请说明理由.14、如图,梯形ABCD 中,AB ∥DC ,DE ⊥AB ,CF ⊥AB ,且AE=EF=FB=5,DE=12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折线AD-DC-CB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到点B 停顿.设运动时间是为t 秒,y=S △EPF ,那么y 与t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CBPQED图1615、如图151-和图152-,在ABC △中,51314cos .13AB BC ABC ===,,∠ 探究在如图151-,AH BC ⊥于点H ,那么AH =_______,AC =_______,ABC △的面积ABC S △=___________.拓展如图152-,点D 在AC 上〔可与点A C ,重合〕,分别过点A C ,作直线BD 的垂线,垂足为E F ,.设.BD x AE m CF n ===,,〔当点D 与点A 重合时,我们认为ABC S △=0.〔1〕用含x m ,或者n 的代数式表示ABD S △及CBD S △;〔2〕求()m n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m n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对给定的一个x 值,有时只能确定唯一的点D ,指出这样的x 的取值范围.发现请你确定一条直线,使得A B C ,,三点到这条直线的间隔之和最小〔不必写出过程〕,并写出这个最小值.16、一透明的敞口正方体容器ABCD-A ′B ′C ′D ′装有一些液体,棱AB 始终在程度桌面上,容器底部的倾斜角为α〔∠CBE=α,如图1所示〕.探究 如图1,液面刚好过棱CD ,并与棱BB ′交于点Q ,此时液体的形状为直三棱柱,其三视图及尺寸如图2所示. 解决问题:〔1〕CQ 与BE 的位置关系是,BQ 的长是dm ;〔2〕求液体的体积;〔参考算法:直棱柱体积V 液=底面积S △BCQ ×高AB 〕 〔3〕求α的度数.〔注:sin49°=cos41°=43,tan37°=34〕 拓展:在图1的根底上,以棱AB 为轴将容器向左或者向右旋转,但不能使液体溢出,图3或者图4是其正面示意图.假设液面与棱C ′C 或者CB 交于点P ,设PC=x ,BQ=y .分别就图3和图4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α的范围. 延伸:A .B .C .D .在图4的根底上,于容器底部正中间位置,嵌入一平行于侧面的长方形隔板〔厚度忽略不计〕,得到图5,隔板高NM=1dm,BM=CM,NM⊥BC.继续向右缓慢旋转,当α=60°时,通过计算,判断溢出容器的液体能否到达4dm3.17、某景区内的环形路是边长为800米的正方形ABCD,如图1和图2.现有1号、2号两游览车分别从出口A和景点C同时出发,1号车顺时针、2号车逆时针沿环形路连续循环行驶,供游客随时免费乘车〔上、下车的时间是忽略不计〕,两车速度均为200米/分.探究:设行驶吋间为t分.〔1〕当0≤t≤8时,分别写出1号车、2号车在左半环线离出口A的路程y1,y2〔米〕与t〔分〕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两车相距的路程是400米时t的值;〔2〕t为何值时,1号车第三次恰好经过景点C?并直接写出这一段时间是内它与2号车相遇过的次数.发现:如图2,游客甲在BC上的一点K〔不与点B,C重合〕处候车,准备乘车到出口A,设CK=x米.情况一:假设他刚好错过2号车,便搭乘即将到来的1号车;情况二:假设他刚好错过1号车,便搭乘即将到来的2号车.比较哪种情况用时较多?〔含候车时间是〕决策:己知游客乙在DA上从D向出口A走去.步行的速度是50米/分.当行进到DA上一点P 〔不与点D,A重合〕时,刚好与2号车迎面相遇.〔1〕他发现,乘1号车会比乘2号车到出口A用时少,请你简要说明理由:〔2〕设PA=s〔0<s<800〕米.假设他想尽快到达出口A,根据s的大小,在等候乘1号车还是步行这两种方式中.他该如何选择?。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大全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大全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题型,近几年考察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值、线段或面积的最值问题等,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
题型一动点形成的面积问题1.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用12S ah =来表示,利用未知数的代数式来表示底和高。
2.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面积无法用底和高表示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来求解,只需要知道相似比和另一个三角形面积即可表示。
3.相似三角形:当面积公式和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不能有效解题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求解。
角度1:利用公式法解决动点面积问题例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y x bx c =-++经过点30A (,)和23B (,).过点A 的直线与y 轴的负半轴相交于点C ,且1tan 3CAO ∠=.(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及对称轴;(2)连接AB 、BC ,求ABC ∠的正切值;(3)若点D 在x 轴下方的对称轴上,当ABC ADC S S ∆∆=时,求点D 的坐标.变式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 的坐标为(,3)a (其中4a >),射线O 与反比例函数12y x =的图像交于点P ,点B 、C 分别在函数12y x=的图像上,且//AB x 轴,//AC y 轴.(1)当点P 横坐标为6,求直线AO 的表达式;(2)联结BO ,当AB BO =时,求点A 坐标;(3)联结BP 、CP ,试猜想:ABP ACP S S ∆∆的值是否随a 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不变,求出ABP ACP S S ∆∆的值;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O x y (备用图)O xy解析:(1)∵反比例函数12y x=的图像经过横坐标为6的点P ,∴点P 的坐标为(6,2).设直线AO 的表达式为y kx =(0k ≠).将点P (6,2)代入y kx =,解得13k =.∴所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13y x =.(2)∵AB //x 轴,∴点B 纵坐标为3,将3y =代入12y x=,得4x =.∴B 坐标为(4,3).∵AB =BO ,∴224(40)(30)a -=-+-9a =.∴点A 坐标为(9,3).(3)不变.延长AB 交y 轴于点D ,延长AC 交x 轴于点E ,∴32ADO AEO S S a ∆∆==.∵点C 坐标为(a ,12a ).∴6CEO S ∆=,同理6BDO S ∆=,∴ADO BDO AEO CEO S S S S ∆∆∆∆-=-,即ABO ACO S S ∆∆=.∵△ABP 与△ABO 同高,∴ABP ABO S AP S AO ∆∆=.同理ACP ACO S AP S AO ∆∆=.∴1ABP ACP S S ∆∆=.即当a 变化时,ABP ACPS S ∆∆的值不变,且恒为1变式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一条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C 点,其中(3,0)B ,(0,4)C ,点A 在x 轴的负半轴上,4OC OA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并求出它的顶点坐标;(2)联结AC 、BC ,点P 是x 轴正半轴上一个动点,过点P 作//PM BC 交射线AC 于点M ,联结CP ,若CPM ∆的面积为2,则请求出点P 的坐标;解析:(1)设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0)y ax bx c a =++≠它的顶点坐标为16(1,)3(2)过点P 作PH AC ⊥,垂足为H .∵P 点在x 轴的正半轴上,∴设0P x (,).∵A )0,1(-,∴1PA x =+.∵在Rt AOC ∆中,222OA OC AC +=;又∵14OA OC ==,∴17AC =90sin 117PH PH PHA CAO AP x ∠=︒∴∠===+ 17PH =//BP CM PM BC AB AC ∴= ;300B P x (,),(,)1点P 在点B 的左侧时,3BP x =-,∴3417x -=17(3)4x CM -=∵2PCM S =△∴122CM PH ⋅⋅=,∴17(3)12217x -=解得110x .P =∴(,)2点P 在点B 的右侧时,3BP x =-,∴3417x -=17(3)x CM -=∵2PCM S =△∴122CM PH ⋅⋅=,∴17(3)122417x -=解得11x =+,21x =-(不合题意,舍去)∴P(1+0).综上所述,P 的坐标为(1,0)或(1+0)角度2:利用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解决动点面积问题例题2: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5AB DC ==,4AD =.M 、N 分别是边AD 、BC 上的任意一点,联结AN 、DN .点E 、F 分别在线段AN 、DN 上,且//ME DN ,//MF AN ,联结EF .(1)如图1,如果//EF BC ,求EF 的长;(2)如果四边形MENF 的面积是ADN ∆的面积的38,求AM 的长;解析:(1)∵AD //BC ,EF //BC ,∴EF //A D .又∵ME //DN ,∴四边形EF DM 是平行四边形.∴EF =DM .同理可证,EF =AM .∴AM =DM .∵AD =4,∴122EF AM AD ===.(2)∵38ADN MENF S S ∆=四边形,∴58AME DMF ADN S S S ∆∆∆+=.即得58AME DMF ADN ADN S S S S ∆∆∆∆+=.∵ME //DN ,∴△AME ∽△AN D .∴22AME ADN S AM S AD∆∆=.同理可证,△DM F ∽△DN A .即得22DMF ADN S DM S AD ∆∆=.设AM =x ,则4DM AD AM x =-=-.∴22(4)516168x x -+=.即得2430x x -+=.解得11x =,23x =.∴AM 的长为1或3.A B CD M N EF (图1)AB C D M N E F变式3:已知直线1l 、2l ,12//l l ,点A 是1l 上的点,B 、C 是2l 上的点,AC BC ⊥,60ABC ∠=︒,4AB =,O 是AB 的中点,D 是CB 延长线上的点,将DOC ∆沿直线CO 翻折,点D 与'D 重合.(1)如图1,当点'D 落在直线1l 上时,求DB 的长;(2)延长DO 交1l 于点E ,直线'OD 分别交1l 、2l 于点M 、N .①如图2,当点E 在线段AM 上时,设x AE =,y DN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及其定义域;②若DON ∆的面积为323时,求AE 的长.解析:变式4:如图1,在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BC AC ⊥,4AD =cm ,︒=∠45D ,3=BC cm .(1)求B ∠cos 的值;(2)点E 为BC 延长线上的动点,点F 在线段CD 上(点F 与点C 不重合),且满足ADE AFC ∠=∠,如图2,设x BE =,y DF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点E 为射线BC 上的动点,点F 在射线CD 上,仍然满足ADE AFC ∠=∠,当AFD ∆的面积为2cm 2时,求BE 的长.解析:(1)∵//AD BC ,∴ACB DAC ∠=∠.∵AC BC ⊥,∴90ACB ∠=︒.∴90DAC ∠=︒.∵45D ∠=︒,∴45ACD ∠=︒.∴AD AC =.∵4AD =,∴4AC =.∵3=BC ,∴5AB ==.∴3cos 5BC B AB ∠==.(2)∵//AD BC ,∴ADF DCE ∠=∠.∵AFC FDA FAD ∠=∠+∠,ADE FDA EDC ∠=∠+∠,又AFC ADE ∠=∠,∴FAD EDC ∠=∠.∴ADF DCE ∆~∆.∴AD DF DC CE =.在Rt ADC ∆中,222AC AD DC +=,又4==AC AD ,∴24=DC .∵x BE =,∴3-=x CE .y DF =,∴3244-=x y .22322-=x y .定义域为113<<x .(3)当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由(2)可得:ADF DCE ∆~∆,∴2(DC AD S S DCE ADF =∆∆.∵2AFD S ∆=,4=AD ,24=DC ,∴4=∆DCE S .∵AC CE S DCE ⨯⨯=∆21,∴44)3(21=⨯-⨯BE ,∴5BE =.当点E 在线段BC 上,同理可得:44)3(21=⨯-⨯BE .∴1BE =.所以BE 的长为5或1.角度3:利用锐角三角比法解决动点面积问题例题3: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如图)中,抛物线212y x bx c =++经过点(4,0)A 、点(0,4)C -,点B 与点A 关于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1)用配方法求这条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联结AC 、BC ,求ACB ∠的正弦值;(3)点P 是这条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设点P 的横坐标为(0)m m >,过点P 作y 轴的垂线PQ ,垂足为Q ,如果QPO BCO ∠=∠,求m 的值;解析:变式5: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0)y ax bx c a =++>与x 轴相交于(1,0),(3,0)A B -两点,对称轴l 与x 轴相交于点C ,顶点为点D ,且ADC ∠的正切值为12.(1)求顶点D 的坐标;(2)求抛物线的表达式;(3)F 点是抛物线上的一点,且位于第一象限,联结AF ,若FAC ADC ∠=∠,求F 点的坐标.解析:(1)∵抛物线与x 轴相交于()1,0A -,()3,0B 两点,∴对称轴l :直线1x =,2AC =∵90ACD ∠=︒,1tan 2ADC ∠=,∴4CD =,∵0a >,∴()1,4D -(2)设()214y a x =--将1,0x y =-=代入上式,得,1a =所以,这条抛物线的表达为223y x x =--(3)过点F 作FH x ⊥轴,垂足为点H设()2,23F x x x --,∵FAC ADC ∠=∠,∴tan tan FAC ADC ∠=∠,∵1tan 2ADC ∠=,∴1tan 2FH FAC AH ∠==∵223FH x x =--,1AH x =+,∴223112x x x --=+解得172x =,21x =-(舍),∴79,24F ⎛⎫ ⎪⎝⎭巩固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c ax ax y +-=22与x 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A 、与y 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B ,它的对称轴与x 轴相交于点C ,且OBC OAB ∠=∠,3AC =.(1)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2)如果点D 在此抛物线上,DF OA ⊥,垂足为F ,DF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G ,且2:3:=∆∆AFG ADG S S ,求点D 的坐标.解析:(1)∵抛物线c ax ax y +-=22的对称轴为直线12=--=a a x ,∴OC =1,OA =OC +AC =4,∴点A (4,0).∵∠OBC =∠OAB ,∴tan ∠OAB =tan ∠OBC ,∴OBOC OA OB =,∴OB OB 14=,∴OB =2,∴点B (0,2),∴⎩⎨⎧+-==,8160,2c a a c ∴⎪⎩⎪⎨⎧=-=.2,41c a ∴此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21412++-=x x y .(2)由2:3:=∆∆AFG ADG S S 得DG :FG =3:2,DF :FG =5:2,设m OF =,得m AF -=4,221412++-=m m DF ,由FG //OB ,得OA AF OB FG =,∴24m FG -=,∴2:524:)22141(2=-++-m m m ,∴01272=+-m m ,∴4,321==m m (不符合题意,舍去),∴点D 的坐标是(3,45)巩固2:如图,已知ABC ∆与BDE ∆都是等边三角形,点D 在边AC 上(不与A 、C 重合),DE 与AB 相交于点F .(1)求证:BCD DAF ∆∆∽;(2)若1BC =,设CD x =,AF y =;①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②当x 为何值时,79BEF BCD S S ∆∆=?(1)证明:∵ABC ∆与BDE ∆都是等边三角形,∴60A C BDE ∠=∠=∠=︒A C BO yx∵ADF BDE C DBC ∠+∠=∠+∠,∴ADF DBC ∠=∠,∴BCD ∆∽DAF∆(2)∵BCD ∆∽DAF ∆,∴BC CD AD AF=∵1BC =,设CD x =,AF y =,∴11x x y=-,∴()201y x x x =-<<(3)解法一:∵ABC ∆与BDE ∆都是等边三角形,∴60E C ∠=∠=︒,60EBD CBA ∠=∠=︒,∴EBF CBD∠=∠∴EBF ∆∽CBD ∆,∴BE BF BC BD=,∵BE BD =,1BC =,∴2BE BF =∵EBF ∆∽CBD ∆,79BEF BCD S S ∆∆=,∴2279BEF BCD S BE S BC ∆∆==,∴279BE BF ==,∴29AF =∴229x x -=,解得1221,33x x ==,∴当13x =或23时,79BEF BCD S S ∆∆=解法二:∵△ABC 与BDE ∆都是等边三角形,∴60E C ∠=∠=︒,60EBD CBA ∠=∠=︒,∴EBF CBD∠=∠∴EBF ∆∽CBD ∆,∵79BEF BCD S S ∆∆=,∴2279BEF BCDS BE S BC ∆∆==∵1BC =,BE BD =,∴279BD =过点B 作BH AC ⊥于点H ,∵60C ∠=︒,∴BH =16DH =,12CH =当点D 在线段CH 上时,111263CD CH DH =-=-=当点D 在线段CH 的延长线上时,112263CD CH DH =+=+=综上所述,当13x =或23时,79BEF BCD S S ∆∆=.巩固3:在矩形ABCD 中,4AB =,6AD =,点P 是射线DA 上一动点,将三角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P ,三角板两直角边中的一边始终经过点C ,另一直角边交射线BA 于点E .(1)判断EAP ∆与PDC ∆一定相似吗?请证明你的结论;(2)设PD x =,AE y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3)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是EAP ∆周长等于PDC ∆周长的2倍?若存在,请求出PD 的长度;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解析:(1)△EAP ∽△PDC①当P 在AD 边上时,如图(1):∵矩形ABCD ,==90D A ∠∠ ,∴1+2=90∠∠据题意=90CPE ∠ ∴3+2=90∠∠ ,∴1=3∠∠,∴△EAP ∽△PDC②当P 在AD 边上时,如图(2):同理可得△EAP ∽△PDC(2)若点P 在边AD 上,据题意:PD x =6PA x =-4DC =AE y =又∵△EAP ∽△PDC ,∴AE PA PD DC =,∴64y x x -=,∴22613442x x y x x -==-+()06x <<若点P 在边DA 延长线上时,据题意PD x =,则6PA x =-,4DC =,AE y =,∵△EAP ∽△PDC ,∴AE PA PD DC =,∴64y x x -=,∴()2664x x y x -=>(3)假如存在这样的点P ,使△EAP 周长等于PDC ∆的2倍①若点P 在边AD 上∵△EAP ∽△PDC ∴():6:4EAP PDC C C x =- ,∴()6:42x -=,∴2x =-不合题意舍去;②若点P 在边DA 延长线上,同理得()6:42x -=,∴14x =综上所述:存在这样的点P 满足题意,此时14PD =巩固4:如图,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经过点(0,4)A -,点(2,0)B -,点(4,0)C .(1)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顶点坐标;(2)已知点M 在y 轴上,OMB OAB ACB ∠+∠=∠,求点M 的坐标.解析:(1)∵抛物线2y ax bx c =++经过点(0,4)A -,点(2,0)B -,点(4,0)C ∴44201640c a b c a b c =-⎧⎪-+=⎨⎪++=⎩解得方程组的解为1214a b c ⎧=⎪⎪=-⎨⎪=-⎪⎩∴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42y x x =--顶点为9(1,)2-(2)如图:取OA 的中点,记为点N ∵OA =OC =4,∠AOC =90°∴∠ACB =45°∵点N 是OA 的中点∴ON =2又∵OB =2∴OB =ON又∵∠BON =90°∴∠ONB =45°∴∠ACB =∠ONB∵∠OMB +∠OAB =∠ACB ∠NBA +∠OAB =∠ONB ∴∠OMB =∠NBA1°当点M 在点N 的上方时,记为M 1∵∠BAN =∠M 1AB ,∠NBA =∠OM 1B ,∴△ABN ∽△AM 1B ∴1AN AB AB AM =又∵AN =2,AB =∴110AM =又∵A (0,—4)∴1(0,6)M 2°当点M 在点N 的下方时,记为M 2,点M 1与点M 2关于x 轴对称,∴2(0,6)M -综上所述,点M 的坐标为(0,6)或(0,6)-题型二动点形成的相切问题1.直线和圆相切:圆心到直线距离等于半径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比、勾股定理等来表示圆心到直线距离及半径,建立等量关系2.圆和圆相切:两圆半径和等于圆心距.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勾股定理、三角比、相似等表示相关线段,建立等量关系角度4:直线与圆相切问题例题4:如图,在ABC ∆中,10,12,AB AC BC ===点E F 、分别在边BC AC 、上(点F 不与点A 、C 重合)//EF AB .把ABC ∆沿直线EF 翻折,点C 与点D 重合,设FC x =.(1)求B ∠的余切值;(2)当点D 在ABC ∆的外部时,DE DF 、分别交AB 于M 、N ,若MN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3)(下列所有问题只要直接写出结果即可)以E 为圆心、BE 长为半径的E 与边AC 1没有公共点时,求x 的取值范围.2一个公共点时,求x 的取值范围.3两个公共点时,求x 的取值范围.AE CB FA B D GC EF变式6:已知:矩形ABCD 中,过点B 作BG ⊥AC 交AC 于点E ,分别交射线AD 于F 点、交射线CD 于G 点,BC =6.(1)当点F 为AD 中点时,求AB 的长;(2)联结AG ,设AFG AB x S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是否存在x 的值,使以D 为圆心的圆与BC 、BG 都相切?若存在,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点F 为AD 中点,且AD =BC =6,∴AF =3∵矩形ABCD 中,∠ABC =90°,BG ⊥AC 于点E ,∴∠ABE +∠EBC =90°,∠AC ∠EBC =90°∴∠ABE =∠ACB ,∴△ABF ∽△BCF ,∴AB AF BC AB =∴AB =23(2)由(1)可得△ABF ∽△BCF ∴AB AF BC AB =∵AB =x ,BC =6∴AF =62x ;同理可得:CG =x36①当F 点在线段AD 上时DG =CG -CD =x x x x 23636-=-∴S ⊿AFG =1236213x x CG AF -=⋅。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几何图形动点问题
12,∴AB= 12 =2 3 ,又∵△ABE是等边三角形,∴BE=AB=2 3,即PD+ PE的最小值为2 3 .
专题二 几何图形动点问题
类型3 同侧差最大值问题 【问题】两定点A、B位于直线l同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PB|的值 最大. 【解决思路】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PA-PB|≤AB,当A,B, P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即|PA-PB|的最大值为线段AB的长.连接AB并延 长,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点P.
2 AN
-PN=PM′-PN≤M′N=2,延长M′N交BD于点P′,连接P′M,∴
例4题图
当点P运动到P′时,即点M′、N、P′共线时,M′N=P′M′-P′N=2,
∴PM-PN的最大值为2.
例4题解图
专题二 几何图形动点问题
模型二 “一点两线”型(两动点+一定点)
【问题】点P是∠AOB的内部一定点,在OA上找一点M,在OB上找一点N, 使得△PMN周长最小. 【解决思路】要使△PMN周长最小,即PM+PN+MN值最小.根据两点之 间线段最短,将三条线段转化到同一直线上即可.
专题二 几何图形动点问题
例5 如图,∠AOB=30°,点M、N分别是射线OA、OB上的动点,OP平分 ∠AOB,且OP=6,则△PMN的周长最小值为( C )
213.∴PM-PO的最大值为
13
2.
例3题解图
专题二 几何图形动点问题
类型4 异侧差最大值问题 【问题】两定点A、B位于直线l异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PB|的值最大. 【解决思路】将异侧点转化为同侧点,同类型3即可解决.
专题二 几何图形动点问题
例4 (2019陕西)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8,AC与BD交于点O,N是AO的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项训练
25、(12分)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18cm,BC=24cm,动点P从A开始沿AD向D以1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向B以2cm/s的速度运动。
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外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 (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直角梯形; (3)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等腰梯形24、(10分)如图1,△ABD 和△BDC 都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1)四边形ABCD 是菱形吗?为什么?(2)如图2,将△BDC 沿射线BD 方向平移到△B 1D 1C 1的位置,则四边形ABC 1D 1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3)在△BDC 移动过程中,四边形ABC 1D 1有可能是矩形吗?如果是,请求出点B 移动的距离(写出过程);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图3供操作时使用).28. 如图,直线y =21x +1 (k ≠0)与x 轴交于点B ,与双曲线y =(m +5)x 2m +1交于点A 、C ,其中点A 在第一象限,点C 在第三象限.(1)求双曲线的解析式; (2)求A 点的坐标;(3)若S △AOB =2,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AOP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12分)如图,已知:梯形ABCD 中,AD ∥BC ,AB =CD ,E 、F 、G 、H 分别是AD 、BC 、BE 、CE 的中点。
(1)求证:△ABE ≌△DCE(2)四边形EGFH 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3)连接EF ,当四边形EGFH 是正方形时,线段EF 与BC 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满分10分)如下图,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D=24cm ,BC=26cm ,∠B=90°,动点P 从A 开始沿AD 边向D 以1s cm /的速度运动,动点Q 从点C 开始沿CB 以3s cm /的速度向点B 运动.P 、Q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顶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 ,问t 为何值时,(1)四边形PQCD 是平行四边形.(2)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为等腰梯形.7.(6分)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M BC AD ,//、N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E 、F 分别是BM 、CM 的中点.(1)求证:DCM ABM ∆≅∆。
九年级中考数学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九年级中考数学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训练1.如图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四边形OABC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O(0, 0), A(3, 3 ), B(9, 5 ), C(14, 0). 动点P与Q同时从O点出发, 运动时间为t秒, 点P沿OC方向以1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点C运动, 点Q沿折线OA-AB-BC运动, 在OA, AB, BC上运动的速度分别为3, , (单位长度/秒). 当P, Q中的一点到达C点时,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1)求AB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如图2, 当点Q在AB上运动时, 求△CPQ的面积S关于t的函数表达式及S的最大值.(3)在P, Q的运动过程中, 若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四边形OABC的顶点, 求相应的t值.图1 图22.如图, 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 B两点(A在B的左侧), 与y轴交于点N, 过A点的直线l:y=kx+n与y轴交于点C, 与抛物线y=-x2+bx+c的另一个交点为D, 已知A(-1, 0), D(5, -6), P 点为抛物线y=-x2+bx+c上一动点(不与A, D重合).(1)求抛物线和直线l的解析式;(2)当点P在直线l上方的抛物线上时, 过P点作PE∥x轴交直线l于点E, 作PF ∥y轴交直线l于点F, 求PE+PF的最大值;(3)设M为直线l上的点, 探究是否存在点M, 使得以点N, C, M, P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 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3.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抛物线y=ax2+bx+c经过A(-2, -4 )、O(0, 0)、B(2, 0)三点.(1)求抛物线y=ax2+bx+c的解析式;(2)若点M是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 求AM+OM的最小值.4.设直线l1: y=k1x+b1与l2: y=k2x+b2, 若l1⊥l2, 垂足为H, 则称直线l1与l2是点H的直角线.(1)已知直线①;②;③;④和点C(0, 2), 则直线_______和_______是点C的直角线(填序号即可);(2)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直角梯形OABC的顶点A(3, 0)、B(2, 7)、C(0, 7), P为线段OC上一点, 设过B、P两点的直线为l1, 过A、P两点的直线为l2, 若l1与l2是点P的直角线, 求直线l1与l2的解析式.5.如图①,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已知抛物线y=ax2-2ax-8a与x轴相交于A, 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 与y轴交于点C(0, -4).(1)点A的坐标为, 点B的坐标为, 线段AC的长为,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点P是线段BC下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如果在x轴上存在点Q, 使得以点B, C, P, 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求点Q的坐标.①6.如图, 已知抛物线(b是实数且b>2)与x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点A.B(点A位于点B是左侧), 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1)点B的坐标为______, 点C的坐标为__________(用含b的代数式表示);(2)请你探索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P, 使得四边形PCOB的面积等于2b, 且△PBC是以点P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 求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3)请你进一步探索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Q, 使得△QCO、△QOA和△QAB中的任意两个三角形均相似(全等可看作相似的特殊情况)?如果存在, 求出点Q的坐标;如果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7.如图, 已知A.B是线段MN上的两点, , , . 以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点M, 以B为中心逆时针旋转点N, 使M、N两点重合成一点C, 构成△ABC, 设.(1)求x的取值范围;(2)若△ABC为直角三角形, 求x的值;(3)探究: △ABC的最大面积?8.如图, 已知抛物线y=-x2+bx+c经过A(0, 1)、B(4, 3)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tan∠ABO的值;(3)过点B作BC⊥x轴, 垂足为C, 在对称轴的左侧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线段AB于点N, 交抛物线于点M, 若四边形MNCB为平行四边形, 求点M的坐标.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y=k(x2+x-1)的图象交于点A(1,k)和点B(-1,-k).(1)当k=-2时, 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要使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都是y随x增大而增大, 求k应满足的条件以及x的取值范围;(3)设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为Q, 当△ABQ是以A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时, 求k的值.10.如图, 已知抛物线y=ax2+bx+4(a≠0)的对称轴为直线x=3, 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A, B两点, 与y轴相交于点C, 已知B点的坐标为(8, 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M为线段BC上方抛物线上的一点, 点N为线段BC上的一点, 若MN∥y 轴, 求MN的最大值;(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Q, 使△ACQ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 求出符合条件的Q点坐标;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11.如图, 直线y=2x+6与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交于点A(m, 8), 与x轴交于点B, 平行于x轴的直线y=n(0<n<6)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M, 交AB于点N, 连接BM.(1)求m的值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观察图象, 直接写出当x>0时不等式2x+6->0的解集;(3)直线y=n沿y轴方向平移, 当n为何值时, △BMN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12.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顶点为M的抛物线y=ax2+bx(a>0)经过点A和x轴正半轴上的点B, AO=BO=2, ∠AOB=120°.(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2)连结OM, 求∠AOM的大小;(3)如果点C在x轴上, 且△ABC与△AOM相似, 求点C的坐标.13.在直角梯形OABC中, CB//OA, ∠COA=90°, CB=3, OA=6, BA=. 分别以OA.OC边所在直线为x轴、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1)求点B的坐标;(2)已知D.E分别为线段OC.OB上的点, OD=5, OE=2EB, 直线DE交x轴于点F. 求直线DE的解析式;(3)点M是(2)中直线DE上的一个动点, 在x轴上方的平面内是否存在另一点N, 使以O、D、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 请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14.如图, 已知一次函数y=-x+7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 且与x轴交于点B. (1)求点A和点B的坐标;(2)过点A作AC⊥y轴于点C, 过点B作直线l//y轴. 动点P从点O出发,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 沿O—C—A的路线向点A运动;同时直线l从点B出发, 以相同速度向左平移, 在平移过程中, 直线l交x轴于点R, 交线段BA或线段AO于点Q. 当点P到达点A时, 点P和直线l都停止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 设动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①当t为何值时, 以A.P、R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②是否存在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 求t的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15.如图, 二次函数y=a(x2-2mx-3m2)(其中a、m是常数, 且a>0, m>0)的图像与x轴分别交于A.B(点A位于点B的左侧), 与y轴交于点C(0,-3), 点D在二次函数的图像上, CD//AB, 联结AD. 过点A作射线AE交二次函数的图像于点E, AB平分∠DAE.(1)用含m的式子表示a;(2)求证: 为定值;(3)设该二次函数的图像的顶点为F.探索:在x轴的负半轴上是否存在点G, 联结GF, 以线段GF、AD、AE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 只要找出一个满足要求的点G即可, 并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该点的横坐标;如果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16.如图, 二次函数y=-x2+4x+5的图象的顶点为D, 对称轴是直线l, 一次函数y= x+1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 且与直线DA关于l的对称直线交于点B.(1)点D的坐标是.(2)直线l与直线AB交于点C, N是线段DC上一点(不与点D, C重合), 点N的纵坐标为n.过点N作直线与线段DA, DB分别交于点P, Q, 使得△DPQ与△DAB 相似.①当n= 时, 求DP的长;②若对于每一个确定的n的值, 有且只有一个△DPQ与△DAB相似, 请直接写出n的取值范围.17.已知直线y=3x-3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 B, 抛物线y=ax2+2x+c经过点A, B. (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 并写出该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2)记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l, 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为C, 若点D在y 轴的正半轴上, 且四边形ABCD为梯形.①求点D的坐标;②将此抛物线向右平移, 平移后抛物线的顶点为P, 其对称轴与直线y=3x-3交于点E, 若, 求四边形BDEP的面积.18.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二次函数y=-x2+2x+8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交于A.B两点, 点A在x轴上, 点B的纵坐标为-7.点P是二次函数图象上A.B两点之间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 设点P的横坐标为m, 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AB于点C, 作PD ⊥AB于点D.(1)求b及sin∠ACP的值;(2)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D的长;(3)连接PB, 线段PC把△PDB分成两个三角形, 是否存在适合的m值, 使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1∶2?如果存在, 直接写出m的值;如果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19.如图, 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 与y轴交于点C.(1)求点A.B的坐标;(2)设D为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 当△ACD的面积等于△ACB 的面积时, 求点D的坐标;(3)若直线l过点E(4, 0), M为直线l上的动点, 当以A、B、M为顶点所作的直角三角形有且只有三个时, 求直线l的解析式.20.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定点A(-1, 0)、B(4, 0), 抛物线y=ax2+bx-2(a≠0)过点A.B, 顶点为C, 点P(m, n)(n<0)为抛物线上一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顶点C的坐标;(2)当∠APB为钝角时, 求m的取值范围;(3)若m>, 当∠APB为直角时, 将该抛物线向左或向右平移t(0<t<)个单位, 点C、P平移后对应的点分别记为C′、P′, 是否存在t, 使得顺次首尾连接A、B、P′、C′所构成的多边形的周长最短?若存在, 求t的值并说明抛物线平移的方向;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2021中考数学压轴专题训练之动点问题-答案一、解答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1.【答案】【思维教练】(1)设一次函数解析式, 将已知点A、B的坐标值代入求解即可;(2)S △CPQ=·CP·Qy, CP=14-t, 点Q在AB上, Qy即为当x=t时的y值, 代入化简得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 化为顶点式得出最值;(3)垂直平分线过顶点需以时间为临界点分情况讨论, 当Q在OA上时, 过点C;当Q在AB上时, 过点A;当Q在BC上时, 过点C和点B, 再列方程并求解.解图1解: (1)把A(3, 3 ), B(9, 5 )代入y=kx+b,得, 解得,∴y=33x+23;(3分)(2)在△PQC中, PC=14-t,∵OA==6且Q在OA上速度为3单位长度/s,AB==4 且Q点在AB上的速度为单位长度/s,∴Q在OA上时的横坐标为t, Q在AB上时的横坐标为t,PC边上的高线长为33t+2 3.(6分)所以S=(14-t)( t+2 )=-t2+t+14 (2≤t≤6).当t=5时, S有最大值为.(7分)解图2(3)①当0<t ≤2时, 线段PQ 的中垂线经过点C(如解图1). 可得方程(332t )2+(14-32t )2=(14-t )2.解得t1= , t2=0(舍去), 此时t = .(8分)解图3②当2<t ≤6时, 线段PQ 的中垂线经过点A(如解图2).可得方程(33)2+(t -3)2=[3(t -2)]2.解得t1= , ∵t2= (舍去), 此时t = .③当6<t ≤10时,(1)线段PQ 的中垂线经过点C(如解图3).可得方程14-t =25- t, 解得t = .(10分)解图4(2)线段PQ 的中垂线经过点B(如解图4).可得方程(53)2+(t -9)2=[52(t -6)]2.解得t1= , t2= (舍去).此时t=38+2027.(11分)综上所述, t的值为, , , .(12分)【难点突破】解决本题的关键点在于对PQ的垂直平分线过四边形顶点的情况进行分类讨论, 在不同阶段列方程求解.2.【答案】[分析] (1)将点A, D的坐标分别代入直线表达式、抛物线的表达式, 即可求解;(2)设出P点坐标, 用参数表示PE, PF的长, 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的方法.求解;(3)分NC是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或NC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两种情况, 分别求解即可.解:(1)将点A, D的坐标代入y=kx+n得:解得:故直线l的表达式为y=-x-1.将点A, D的坐标代入抛物线表达式,得解得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3x+4.(2)∵直线l的表达式为y=-x-1,∴C(0, -1), 则直线l与x轴的夹角为45°, 即∠OAC=45°,∵PE∥x轴, ∴∠PEF=∠OAC=45°.又∵PF∥y轴, ∴∠EPF=90°, ∴∠EFP=45°.则PE=PF.设点P坐标为(x, -x2+3x+4),则点F(x, -x-1),∴PE+PF=2PF=2(-x2+3x+4+x+1)=-2(x-2)2+18,∵-2<0, ∴当x=2时, PE+PF有最大值, 其最大值为18.(3)由题意知N(0, 4), C(0, -1), ∴NC=5,①当NC是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时, 有NC∥PM, NC=PM.设点P坐标为(x, -x2+3x+4), 则点M的坐标为(x, -x-1),∴|yM-yP|=5, 即|-x2+3x+4+x+1|=5,解得x=2±或x=0或x=4(舍去x=0),则点M坐标为(2+ , -3- )或(2- , -3+ )或(4, -5);②当NC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 线段NC与PM互相平分.由题意, NC的中点坐标为0, ,设点P坐标为(m, -m2+3m+4),则点M(n', -n'-1),∴0= = ,解得:n'=0或-4(舍去n'=0), 故点M(-4, 3).综上所述, 存在点M, 使得以N, C, M, P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点M的坐标分别为:(2+ , -3- ), (2- , -3+ ), (4, -5), (-4, 3).3.【答案】(1)。
中考数学中的动点问题
不变:
AOB的形状大小不变, 前后两个三角形全等。
y
B' A'
O'
AO
C
x
B
解决方案
借助全等巧妙设元
y
B' A'
O'
关键:将点B '的横坐标加2,
AO
C
x
B
纵坐标减1就可得到点A'的坐标。
变式实战
如图1,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经过点A(﹣2, 0),B(6,0),C(0,6),点P是抛物线上一 点.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沿射线AB方向平移可理解为: 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向右平移2m个单位, 再向上平移m个单位。
实战举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 2 3 x+c与y
3
轴交于点C,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 其中A( 3 ,0),tan∠ACO= 3 .
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1)解: A( 3, 0),OA 3,
中考数学中的动点问题
问题一:平移问题
基本模型: 如图,将抛物线 y 1 x2 3 x 2
22
沿射线AB方向平移。
思维方式
变:抛物线位置的变化
不变: 抛物线上的任意一点平移的方向 和距离是相同的
解决方案
由y 1 x2 3 x 2可得:A(4,0)、B(0,2), 22
直线AB为:y= 1 x 2, 2
思维方法: 变中寻找不变 抓关键: 点C平移至C′处, 且OC′=OC,
不难发现: ∠OCB=60 °, ∴ △OCC ′为等边三角形, 作C′F⊥OC,
中考动点问题专题练习
动点问题专题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Rt △ABC 中,∠A =90°,∠ABC =60°,AC =3,点P 是边BC 上一点,点Q 是边AC 上一点(不与点A 、C 重合),且BP =PQ ,则BP 的取值范围是( )A .332BP ≤< B .332BP ≤≤ C .2333BP ≤< D .2333BP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2,0),以A 为圆心,1为半径作⊙A ,若P ),(y x 是⊙A 上任意一点,则y x的最大值为( ) A . 1 B .2 C .3 D .333、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6,AD =8,P 是AD 上不与A 和D 重合的一个动点,过点P 分别作AC 和BD 的垂线,垂足为E 、F ,求PE +PF 的值是( ) P FE D C BAA 、10B 、4.8C 、6D 、54、如图,Rt △ABC 中,∠C =90°,AC =3,BC =4,P 是斜边AB 上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PQ ⊥AB 交△ABC 的直角边于点Q ,设AP 为x ,△APQ 的面积为y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5、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AB =6,动点O 在△ABC 的边上从点A 出发沿A →C →B →A 的路线匀速运动一周,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以O 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在运动过程中与△ABC 的边第二次相切时是出发后( )A .第2秒B .第4秒C .第8秒D .第10秒5、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2,点E 在边AD 上,∠ABE =45°,BE =DE ,连接BD ,点P 在线段DE 上,过点P 作PQ ∥BD 交BE 于点Q ,连接QD .设PD =x ,△PQD 的面积为y ,则能表示y 与x 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二、填空题7、如图,在△ABC 中,AB =6,tan ∠BAC =34,点P 为AC 边上任意一点,点Q 为CA 延长线上任意一点,以PB 、PQ 为两边作□PQDB ,则对角线PD 的最小值为 . D AB CPQ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M (4,m )、N (n ,4)分别是AB 、BC 上的两个动点,且ON ⊥MN ,当OM 最小时,m n =.9、如图,在△ABC中,AB=AC=10,点D是边BC上一动点(不与B,C重合),∠ADE=∠B=α,DE交AC于点E,且cosα=45.下列结论:①△ADE∽△ACD;②当BD=6时,△ABD与△DCE全等;③△DCE为直角三角形时,BD为8或252;④0<CE≤6.4.其中正确的结论是.(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10、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E是AB边上的一点,且AE=3,点Q为对角线AC上的动点,则△BEQ周长的最小值为.11、如图,点C在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上,AB=8,∠CBA=30°,点D在线段AB 上运动,点E与点D关于AC对称,DF⊥DE于点D,并交EC的延长线于点F.下列结论:①CE=CF;②线段EF的最小值为23;③当AD=2时,EF与半圆相切;④若点F恰好落在BC上,则AD=25;⑤当点D从点A运动到点B时,线段EF扫过的面积是163.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三、解答题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是(-3,0),(0,6),动点P从点O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C从点B出发,沿射线BO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以CP,CO为邻边构造□PCOD,在线段OP延长线上取点E,使PE=AO,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 (1)当点C运动到线段OB的中点时,求t的值及点E的坐标;(2)当点C在线段OB上时,求证:四边形ADEC为平行四边形;(3)在线段PE上取点F,使PF=1,过点F作MN⊥PE,截取FM=2,FN=1,且点M,N分别在第一、四象限,在运动过程中,设□PCOD的面积为S.①当点M,N中,有一点落在四边形ADEC的边上时,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的值;②若点M,N中恰好只有一个点落在四边形ADEC内部(不包括边界)时,直接写出S的取值范围.13、如图,矩形AOCD的顶点A的坐标是(0,4).动点P从点O出发沿线段OC(不包括端点O,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向点C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D(不包括端点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向点D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当t=2(秒)时,PQ=25.解答下列问题:(1)求点D的坐标;(2)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3)连接AQ并延长交x轴于点E,把AQ沿AD翻折,点Q落在CD延长线上点F处,连接EF.①t为何值时,PQ∥AF;②△AEF的面积S是否随t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若不变化,求出S的值.。
全国中考数学分类专题含讲解5-动点问题
3
∵∠PBA=∠OBD,∴∠PAB=∠ODB。
OC OD r+x 9
=
=
∵∠APB=∠BOD=90°,∴△OBD∽△OCA。∴ OB OA ,即 1 r x ,即r2﹣x2=9。
由垂径定理得:OE=OF, 由勾股定理得:OE2=EN2﹣ON2=r2﹣x2=9。∴OE=OF=3,∴EF=2OE=6。
B,B D,D C,C A。 当动点P在A B上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且y=x,四个图象均正确。 当动点P在B D上时,函数y在动点P位于BD中点时最小,且在中点两侧是对称的,故选项B错误。 当动点P在D C上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选项A,C错误。 当动点P在C A上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选项D正确。故选D。
故选C。 5. (2020湖北黄冈3分)如图,在Rt△ABC中,∠C=90°,AC=BC=6cm,点P 从点A 出发,沿AB方向以 每秒 2 cm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BC方向以每秒1cm 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将 △PQC沿BC翻折,点P的对应点为点P .设Q点运动的时间t秒,若四边形QPCP 为菱形,则t的值为【 】
全国中考数学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5:动点问题
一、选择题 1. (2020北京市4分) 小翔在如图1所示的场地上匀速跑步,他从点A出发,沿箭头所示方向经过点B 跑到点C,共用时30秒.他的教练选择了一个固定的位置观察小翔的跑步过程.设小翔跑步的时间为t(
单 位:秒),他与教练的距离为y(单位:米),表示y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这个固定 位置可能是图1中的【 】
4
A.
B.
C.
D.
【答案】 C。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抛物线和直线的性质。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专题(含答案)
中考动点专题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例1(2000年·上海)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2)设PH 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例2(2006年·山东)如图2,在△ABC 中,AB=AC=1,点D,E 在直线BC 上运动.设BD=,x CE=y . (1)如果∠BAC=30°,∠DAE=105°,试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如果∠BAC 的度数为α,∠DAE 的度数为β,当α,β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1)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AEDCB 图2H M NG P O A B 图1 xy例3(2005年·上海)如图3(1),在△ABC 中,∠ABC=90°,AB=4,BC=3. 点O 是边AC 上的一个动点,以点O 为圆心作半圆,与边AB 相切于点D,交线段OC 于点E.作EP ⊥ED,交射线AB 于点P,交射线CB 于点F.(1)求证: △ADE ∽△AEP.(2)设OA=x ,AP=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3)当BF=1时,求线段AP 的长.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例4(2004年·上海)如图,在△ABC 中,∠BAC=90°,AB=AC=22,⊙A 的半径为1.若点O 在BC 边上运动(与点B 、C 不重合),设BO=x ,△AOC 的面积为y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以点O 为圆心,BO 长为半径作圆O,求当⊙O 与⊙A 相切时, △AOC 的面积.3(1) ABCO 图8HCABCDEOlA ′一、以动态几何为主线的压轴题 (一)点动问题.1.(09年徐汇区)如图,ABC ∆中,10==AC AB ,12=BC ,点D 在边BC 上,且4=BD ,以点D 为顶点作B EDF ∠=∠,分别交边AB 于点E ,交射线CA 于点F . (1)当6=AE 时,求AF 的长;(2)当以点C 为圆心CF 长为半径的⊙C 和以点A 为圆心AE 长为半径的⊙A 相切时,求BE 的长; (3)当以边AC 为直径的⊙O 与线段DE 相切时,求BE 的长.(二)线动问题在矩形ABCD 中,AB =3,点O 在对角线AC 上,直线l 过点O ,且与AC 垂直交AD 于点E.(1)若直线l 过点B ,把△ABE 沿直线l 翻折,点A 与矩形ABCD 的对称中心A '重合,求BC 的长; (2)若直线l 与AB 相交于点F ,且AO =41AC ,设AD 的长为x ,五边形BCDEF 的面积为S.①求S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x 的取值范围;②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x ,以A 为圆心,以-x 43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l 相切,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三)面动问题1.如图,在ABC ∆中,6,5===BC AC AB ,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两个动点(D 不与A 、B 重合),且保持BC DE ∥,以DE 为边,在点A 的异侧作正方形DEFG .(1)试求ABC ∆的面积;(2)当边FG 与BC 重合时,求正方形DEFG 的边长;(3)设x AD =,ABC ∆与正方形DEFG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试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4)当BDG ∆是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AD 的长.2已知:在△ABC 中,AB =AC ,∠B =30º,BC =6,点D 在边BC 上,点E 在线段DC 上,DE =3,△DEF 是等边三角形,边DF 、EF 与边BA 、CA 分别相交于点M 、N . (1)求证:△BDM ∽△CEN ;(2)设BD =x ,△ABC 与△DEF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求y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3)当点M 、N 分别在边BA 、CA 上时,是否存在点D ,使以M 为圆心, BM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EF 相切,如果存在,请求出x 的值;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CABF DEMNC例1:已知⊙O 的弦AB 的长等于⊙O 的半径,点C 在⊙O 上变化(不与A 、B )重合,求∠ACB 的大小 .变式1:已知△ABC 是半径为2的圆内接三角形,若32 AB ,求∠C 的大小.变式2: 如图,半经为1的半圆O 上有两个动点A 、B ,若AB=1,判断∠AOB 的大小是否会随点A 、B 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求出变化范围,若不变化,求出它的值。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之 动点问题一、选择题: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CD 、DA 运动至点A 停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如果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ABC 的面积是( )94xyOPDA 、10B 、16C 、18D 、20 二、填空题:1. 如上右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 和正三角形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结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 ;②PQ ∥AE ;③AP=BQ ;④DE=DP ;⑤∠AOB=60°. 恒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1.(2008年大连)如图12,直角梯形ABCD 中,AB ∥CD ,∠A = 90°,CD = 3,AD = 4,tan B = 2,过点C 作CH ⊥AB ,垂足为H .点P 为线段AD 上一动点,直线PM ∥AB ,交BC 、C H 于点M 、Q .以PM 为斜边向右作等腰Rt △PMN ,直线MN 交直线AB 于点E ,直线PN 交直线A B 于点F .设PD 的长为x ,EF 的长为y . ⑴求PM 的长(用x 表示);⑵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图13为备用图); ⑶当点E 在线段AH 上时,求x 的取值范围(图14为备用图).Q POBED CA图 13图 14图 12HBCDHBCDHM QP DCBA2.(2008年福建宁德)如图1,在Rt △ABC 中,∠C =90°,BC =8厘米,点D 在AC 上,CD =3厘米.点P 、Q 分别由A 、C 两点同时出发,点P 沿AC 方向向点C 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k 厘米,行完AC 全程用时8秒;点Q 沿CB 方向向点B 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1厘米.设运动的时间为x 秒()80<x<,△DCQ 的面积为y 1平方厘米,△PCQ 的面积为y 2平方厘米.⑴求y 1与x 的函数关系,并在图2中画出y 1的图象;⑵如图2,y 2的图象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其顶点坐标是(4,12),求点P 的速度及AC 的长;⑶在图2中,点G 是x 轴正半轴上一点(0<OG <6=,过G 作EF 垂直于x 轴,分别交y 1、y2于点E、F.①说出线段EF的长在图1中所表示的实际意义;②当0<x<6时,求线段EF长的最大值.3.(2008年白银)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是矩形,点B 的坐标为(4,3).平行于对角线AC 的直线m 从原点O 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设直线m 与矩形OABC 的两边..分别交于点M 、N ,直线m 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 点A 的坐标是__________,点C 的坐标是__________; (2) 当t= 秒或秒时,MN=21AC ; (3) 设△OMN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4) 探求(3)中得到的函数S 有没有最大值?若有,求出最大值;若没有,要说明理由.图1C Q → BDAP ↓ 图2G 2 4 6 8 10 1210 86 4 2 yOx参考答案一、选择 A二、填空:(1)(2)(3)(5) 三、解答:2、解:⑴∵CD CQ S DCQ ⋅⋅=∆21,CD =3,CQ =x ,∴x y 231=. 图象如图所示.⑵方法一:CP CQ S PCQ ⋅⋅=∆21,CP =8k -xk ,CQ =x , ∴()kx kx x kx k y 42182122+-=⋅-⨯=.∵抛物线顶点坐标是(4,12),∴12444212=⋅+⋅-k k . 解得23=k .则点P 的速度每秒23厘米,AC =12厘米.方法二:观察图象知,当x=4时,△PCQ 面积为12. 此时PC =AC -AP =8k -4k =4k ,CQ =4.∴由CP CQ S PCQ ⋅⋅=∆21,得12244=⨯k .解得23=k . 则点P 的速度每秒23厘米,AC =12厘米.方法三:设y 2的图象所在抛物线的解析式是c bx ax y ++=2. ∵图象过(0,0),(4,12),(8,0),∴⎪⎩⎪⎨⎧=++=++=.0864124160c b a c b a c ,, 解得 ⎪⎪⎩⎪⎪⎨⎧==-=.0643c b a ,, ∴x x y 64322+-=. ①∵CP CQ S PCQ ⋅⋅=∆21,CP =8k -xk ,CQ =x ,∴kx kx y 42122+-=. ②比较①②得23=k .则点P 的速度每秒23厘米,AC =12厘米.⑶①观察图象,知线段的长EF =y 2-y 1,表示△PCQ 与△DCQ 的面积差(或△PDQ 面积).②由⑵得 x x y 64322+-=.(方法二,x x x x y 643232382122+-=⋅⎪⎭⎫ ⎝⎛-⨯⨯=)∵EF =y 2-y 1, ∴EF =x x x x x 29432364322+-=-+-, ∵二次项系数小于0,∴在60<x<范围,当3=x 时,427=EF 最大. 3、解:(1)(4,0),(0,3); ··················· 2分 (2) 2,6; ····························· 4分 (3) 当0<t≤4时,OM =t . 由△OMN ∽△OAC ,得OCONOA OM =, ∴ ON =t 43,S=283t . ··········· 6分 当4<t <8时,如图,∵ OD =t ,∴ AD = t-4. 方法一:由△DAM ∽△AOC ,可得AM =)4(43-t ,∴ BM =6-t 43. ·········· 7分 由△BMN ∽△BAC ,可得BN =BM 34=8-t ,∴ CN =t-4. ··········· 8分S=矩形OABC 的面积-Rt△OAM 的面积- Rt△MBN 的面积- Rt△NCO 的面积=12-)4(23-t -21(8-t )(6-t 43)-)4(23-t =t t 3832+-. ·························· 10分方法二:易知四边形ADNC 是平行四边形,∴ CN =AD =t-4,BN =8-t . ·········· 7分 由△BMN ∽△BAC ,可得BM =BN 43=6-t 43,∴ AM =)4(43-t . ······ 8分 以下同方法一. (4) 有最大值.方法一: 当0<t≤4时,∵ 抛物线S=283t 的开口向上,在对称轴t=0的右边, S 随t 的增大而增大, ∴ 当t=4时,S 可取到最大值2483⨯=6; ·············· 11分当4<t<8时,∵ 抛物线S=t t 3832+-的开口向下,它的顶点是(4,6),∴ S<6. 综上,当t=4时,S 有最大值6. ··················· 12分 方法二:∵ S=22304833488t t t t t ⎧<⎪⎪⎨⎪-+<<⎪⎩,≤,∴ 当0<t <8时,画出S 与t 的函数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 11分 显然,当t=4时,S 有最大值6. ·················· 12分说明:只有当第(3)问解答正确时,第(4)问只回答“有最大值”无其它步骤,可给1分;否则,不给分.。
中考数学总复习《(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动点问题》专题训练(附答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动点问题》专题训练(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已知,矩形ABCD 中,AB =4cm ,BC =8cm ,AC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AD 、BC 于点E 、F ,垂足为O .(1)如图1,连接AF 、CE .求证四边形AFCE 为菱形,并求AF 的长;(2)如图2,动点P 、Q 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沿△AFB 和△CDE 各边匀速运动一周.即点P 自A →F →B →A 停止,点Q 自C →D →E →C 停止.在运动过程中,①已知点P 的速度为每秒5cm ,点Q 的速度为每秒4cm ,运动时间为t 秒,当A 、C 、P 、Q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 的值.②若点P 、Q 的运动路程分别为a 、b (单位:cm ,ab ≠0),已知A 、C 、P 、Q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a 与b 满足的数量关系式.2.(1)如图1,点P 为矩形ABCD 对角线BD 上一点,过点P 作//EF BC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若2BE =,PF=6,AEP △的面积为1S ,CFP 的面积为2S ,则12S S +=________;(2)如图2,点P 为ABCD 内一点(点P 不在BD 上),点E 、F 、G 、H 分别为各边的中点.设四边形AEPH 的面积为1S ,四边形PFCG 的面积为2S (其中21S S >),求PBD △的面积(用含1S 、S的代数式表示);2(3)如图3,点P为ABCD内一点(点P不在BD上)过点P作//EF AD,HG//AB与各边分别相交于点E、F、G、H设四边形AEPH的面积为1S,四边形PGCF的面积为2S(其中21),S S求PBD△的面积(用含1S、2S的代数式表示);(4)如图4 点A B C D把O四等分.请你在圆内选一点P(点P不在AC BD 上)设PB PC BC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1S PA PD AD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2S PBD△的面积为3S PAC△的面积为4S.根据你选的点P的位置直接写出一个含有1S2S3S4S的等式(写出一种情况即可).3.已知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 B两点∠ABC=60°BC与x轴交于点C.(1)试确定直线BC的解析式.(2)若动点P从A点出发沿AC向点C运动(不与A C重合)同时动点Q从C点出发沿CBA向点A运动(不与C A重合) 动点P的运动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动点Q的运动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度.设△APQ的面积为S P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当△APQ的面积最大时y轴上有一点M 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N 使以A Q M N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N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 AB=8cm CD=2cm AD=6cm.点P 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向终点B运动;点Q从点C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CD DA向终点A运动(P Q两点中有一个点运动到终点时所有运动即终止).设P Q同时出发并运动了t秒.(1)当PQ将梯形ABCD分成两个直角梯形时求t的值;(2)试问是否存在这样的t 使四边形PBCQ的面积是梯形ABCD面积的一半?若存在求出这样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2为半径画⊙O P是⊙O上一动点且P在第一象限内过点P作⊙O的切线与轴相交于点A与轴相交于点B.(1)点P在运动时线段AB的长度也在发生变化请写出线段AB长度的最小值并说明理由;(2)在⊙O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以Q O A P为顶点的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中AD=6cm AB=4cm 点E为AD的中点.若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C上由点B向点C运动.(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AE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PE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运动时间为t秒设△PEQ的面积为Scm2请用t的代数式表示S;(3)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AEP与△BPQ全等?7.如图长方形ABCD中5cm,8cm==现有一动点P从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 BC----返回到点A停止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长方形的边A B C D At=时BP=___________cm;(1)当2(2)当t为何值时连接,,△是等腰三角形;CP DP CDP(3)Q为AD边上的点且6DQ=P与Q不重合当t为何值时以长方形的两个顶点及点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DCQ全等.8.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6cmB∠︒G是CD的中点E是BC==60AB=8cm边AD上的动点EG的延长线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F连接CE DF.(1)求证: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2)①AE=______时四边形CEDF是矩形;②AE=______时四边形CEDF是菱形.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第一象限AB⊥x轴于点B AC⊥y轴于点C已知点B(b0)C(0 c)其中b c满足|b﹣8|6+-=0.c(1)直接写出点A坐标.(2)如图2 点D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运动同时点E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BA运动过点E作GE⊥y轴于点G设运动时间为t 秒当S四边形AEGC<S△DEG时求t的取值范围.(3)如图3 将线段BC平移使点B的对应点M恰好落在y轴负半轴上点C的对应点为N连接BN交y轴于点P当OM=4OP时求点M的坐标.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的坐标分别是(﹣4 0)(0 8)动点P从点O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C从点B出发沿12.在四边形ABCD中//,90,10cm,8cm∠=︒===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 CD BCD AB AD BCABCD方向以3cm/s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D出发沿线段DC方向以2cm/s的速度匀速运动.已知两点同时出发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s t.(1)求CD的长;(2)当四边形PBQD为平行四边形时求四边形PBQD的周长;(3)在点P Q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BPQ的面积为220cm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边OA任x轴上OC在y轴上B(4 3)点M从点A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B→BC→CO运动设△AOM的面积为S 点M运动的时间为t.(1)当0<t<3时AM=当7<t<10时OM=;(用t的代数式表示)(2)当△AOM为等腰三角形时t=;(3)当7<t<10时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4)当S=4时求t的值.14.如图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6 点A C分别在x y 正半轴上点B在第一象限.点P是x正半轴上的一动点且OP=t连结PC将线段PC绕点P顺时针旋转90度至PQ连结CQ取CQ中点M.(1)当t=2时求Q与M的坐标;(2)如图2 连结AM以AM AP为邻边构造平行四边形APNM.记平行四边形APNM 的面积为S.①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S(0<t<6).②当N落在△CPQ的直角边上时求∠CPA的度数;(3)在(2)的条件下连结AQ记△AMQ的面积为S'若S=S'则t=(直接写出答案).15.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B的坐标为(7 5)顶点A C 分别在x轴y轴上点D的坐标为(0 1)过点D的直线与矩形OABC的边BC交于点G 且点G不与点C重合以DG为一边作菱形DEFG 点E在矩形OABC的边OA 上设直线DG的函数表达式为y=kx+b(1)当CG=OD时求直线DG的函数表达式;(2)当点E的坐标为(5 0)时求直线DG的函数表达式;(3)连接BF 设△FBG的面积为S CG的长为a 请直接写出S与a的函数表达式及自变量a 的取值范围.16.如图 在四边形ABCD 中 //AD BC 3AD = 5DC = 42AB = 45B ∠=︒ 动点M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点C 出发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 设运动的时间为s t .(1)求BC 的长.(2)当//MN AB 时 求t 的值(3)试探究:t 为何值时 MNC ∆为等腰三角形?参考答案:1.(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CAD =∠ACB ∠AEF =∠CFE∵EF 垂直平分AC 垂足为O∴OA =OC∴△AOE ≌△COF∴OE =OF∴四边形AFCE 为平行四边形又∵EF ⊥AC∴四边形AFCE 为菱形设菱形的边长AF =CF =x cm 则BF =(8﹣x )cm在Rt △ABF 中 AB =4cm由勾股定理得42+(8﹣x )2=x 2解得x =5iii )如图3 当P 点在AB 上 Q 点在CD 上时 AP =CQ 即12﹣a =b 得a +b =12. 综上所述 a 与b 满足的数量关系式是a +b =12(ab ≠0).2.(1)过P 点作AB∥MN∵S 矩形AEPM +S 矩形DFPM =S 矩形CFPN +S 矩形DFPM =S 矩形ABCD -S 矩形BEPN又∵11,,22AEP CFP AEPM CFPN SS S S ==矩形矩形 ∴1==26=62AEP CFP S S ⨯⨯, ∴1212.S S +=(2)如图 连接PA PC在APB △中 因为点E 是AB 中点可设APE BPE S S a ==同理 ,,BPF CPF CPG DFG DPH APH S S b S S c S S d ======所以APE APH CPF AEPH PFCG CPG S S SS a b d S S c =+++=++++四边形四边形 BPE BPF DPH DPH EDFP HPGD S S S S S S a b c d +=+++=+++四边形四边形.所以12EBFP HPGD AEPH PFCG S S S S S S +++=+四边形四边形四边形四边形所以1212ABD ABCD SS S S ==+ 所以1DPH APH S S S a ==-. ()()()1121121PBD ABD BPE PDH S S S S S S S S a S a S S =-++=+-++-=-.(3)易证四边形EBGP 四边形HPFD 是平行四边形.EBP SHPD S .()()121211122222ABD ABCD EBF HPD EBP HPD SS S S S S S S S S ==+++=+++ ()()12112FBD ABD EBP HPD S S S S S S S =-++=-. (4)试题解析:(1)由已知得A 点坐标(﹣4﹐0) B 点坐标(0﹐43﹚ ∵OB=3OA ∴∠BAO=60° ∵∠ABC=60° ∴△ABC 是等边三角形 ∵O C=OA=4 ∴C 点坐标﹙4 0﹚ 设直线BC 解析式为y kx b =+∴ ∴直线BC 的解析式为343y x =-+; ﹙2﹚当P 点在AO 之间运动时 作QH⊥x 轴 ∵QH CQ OB CB= ∴2843QH t = ∴QH=3t ∴S △APQ =AP•QH=132t t ⋅=232t ﹙0<t≤4﹚ 同理可得S △APQ =t·﹙833t -﹚=23432t t -+﹙4≤t<8﹚∴223(04)2{343?(48)2t t S t t t <≤=-+≤<; (3)存在 如图当Q 与B 重合时 四边形AMNQ 为菱形 此时N 坐标为(4 0) 其它类似还有(﹣4 8)或(﹣4 ﹣8)或(﹣4 ).4.(1)53(2)存在 使四边形PBCQ 的面积是梯形ABCD 面积的一半.(1)过D 作DE⊥AB 于E 过C 作CF⊥AB 于F 通过Rt ADE Rt BCF ∆≅∆ 得AE BF = 若四边形APQD 是直角梯形 则四边形DEPQ 为矩形 通过AP AE EP =+ 代入t 值 即可求解(2)假设当时 通过点Q 在CD 上或在AD 上 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求解5.(1)线段AB 长度的最小值为4理由如下:连接OP如图② 设四边形APQO 为平行四边形因为OQ PA ∥ 90APO ︒∠=所以90POQ ︒∠= 又因为OP OQ =所以45PQO ︒∠= 因为PQ OA ∥所以PQ y ⊥轴.设PQ y ⊥轴于点H在Rt △OHQ 中 根据2,45OQ HQO ︒=∠= 得Q 点坐标为(2,2-)所以符合条件的点Q 的坐标为(2,2-)或(2,2-).6.(1)∵长方形ABCD∴∠A =∠B =90°∵点E 为AD 的中点 AD =6cm∴AE =3cm又∵P 和Q 的速度相等可得出AP =BQ =1cm BP =3 ∴AE =BP在△AEP 和△BQP 中∴y=xy 3=4-y⎧⎨⎩ 解得:x=1y=1⎧⎨⎩ (舍去). 综上所述,点Q 的运动速度为32cm /s 时能使两三角形全等.7.(1)1(2)54t =或4或232 (3) 3.5t = 5.5或10(1)解:动点P 的速度是2cm/s∴当2t =时 224AP =⨯=∵5cm AB =∴BP =1cm ;(2)解:①当点P 在AB 上时 CDP △是等腰三角形∴PD CP =在长方形ABCD 中 ,90AD BC A B =∠=∠=︒∴()HL DAP CBP ≌∴AP BP =∴1522AP AB ==∵动点P 的速度是2cm/s∵90D5DP CD == 2AB CB CD t ++=∴要使一个三角形与DCQ 全等①当点P运动到1P时16△≌△DCQ CDPCP DQ==此时1∴点P的路程为:1527AB BP+=+=∴72 3.5t=÷=;②当点P运动到2P时26△≌△CDQ ABPBP DQ==此时2∴点P的路程为:25611+=+=AB BP∴112 5.5t=÷=③当点P运动到3P时35△≌△CDQ BAP==此时3AP DQ∴点P的路程为:3585220AB BC CD DP+++=+++=∴20210t=÷=④当点P运动到4P时即P与Q重合时46△≌△CDQ CDPDP DQ==此时4∴点P的路程为:4585624+++=+++=AB BC CD DPt=÷=此结果舍去不符合题意∴24212综上所述t的值可以是: 3.5t= 5.5或10.8.(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 AD∴∠=∠FCG EDGG是CD的中点∴=CG DG△中在CFG△和DEGCFG∴≅(ASA)DEGFG EG∴=又CG DG=∴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2)①当5AE=如图过60B∠=12BM∴=5AE=DE AD∴=在MBA△BM DEB=⎧⎪∠=∠⎨⎪(SAS)MBA EDC∴≅CED AMB∴∠=∠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CEDF②当2AE cm =时 四边形CEDF 是菱形 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8AD ∴= 6CD AB == 60CDE B ∠=∠=︒2AE =6DE AD AE ∴=-=DE CD ∴=CDE ∴∆是等边三角形CE DE ∴=四边形CEDF 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CEDF 是菱形故答案为:2;9.(1)解:∵|b ﹣8|6c +-=0∴b -8=0 c -6=0∴b =8 c =6∵B (b 0) C (0 c )∴B (8 0) C (0 6)又∵AB ⊥x 轴 AC ⊥y 轴∴A (8 6);(2)∵AB ⊥x 轴 AC ⊥y 轴 GE ⊥y 轴∴四边形AEGC 是矩形设运动时间为t 秒∴OD =t AE =2t DG =6+2t-t =6+t∴S 四边形AEGC =8×2t =16t S △DEG =12×(6+t )×8=4t +242∵OM=4OP∴-m=-4×62m解得m=-12综上所述m的值为-4或-12.10.(1)∵点A B的坐标分别是(﹣4 0)(0 8)∴OA=4 OB=8∵点C运动到线段OB的中点∴OC=BC=12OB=4∵动点C从点B出发沿射线BO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2t=4解之:t=2;∵PE=OA=4 动点P从点O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OE=OP+PE=t+4=2+4=6∴点E(6 0)(2)证明:∵四边形PCOD是平行四边形∴OC=PD OC∥PD当点C在y轴的负半轴上时③如果点M在DE上时24163(3)22t tt--=++解得423t=+④当N在CE上时28(3)8214tt tt-⋅++-=-+解得12t=综上分析可得满足条件的t的值为:t1=28﹣16 3t2=2 t3=4+2 3t4=12.11.(1) ()30D,,()1,3E;(2)933022933222572222t tS t tt t⎧⎛⎫-+≤≤⎪⎪⎝⎭⎪⎪⎛⎫=-<≤⎨ ⎪⎝⎭⎪⎪⎛⎫-≤⎪ ⎪⎝⎭⎩<(3)198s解:(1)3922y x=-+当y=0时39=022x-+则x=3 即点()30D,当y=3时39=322x-+则x=1 故点()1,3E故:()30D,,()1,3E;(2)如图1 ①当点P在OD段时此时0≤t<32119()2223233S PD OC t t=⨯⨯=⨯-⨯=-+;②当点P在点D时此时t=32此时三角形不存在0S=;''6ADP BEP S S -=-30232t t ⎛⎫≤≤ ⎪⎝⎭⎫<≤⎪;即当点P 在边AB 上运动 且PD PE +的值最小时 运动时间t 为198s . 12.(1)16cm ;(2)(8813)cm +;(3)53t =秒或395秒 解:(1)如图1过A 作AM DC ⊥于M在四边形ABCD 中 //AB CD 90BCD ∠=︒//AM BC ∴∴四边形AMCB 是矩形10AB AD cm == 8BC cm =8AM BC cm ∴== 10CM AB cm ==在Rt AMD ∆中 由勾股定理得:6DM cm =10616CD DM CM cm cm cm =+=+=;(2)如图2当四边形PBQD 是平行四边形时 PB DQ =即1032t t -=解得2t =此时4DQ = 12CQ = 22413BQ BC CQ =+=所以()28813PBQD C BQ DQ =+=+;1003t 14(102BPQ BP BC ==解得53t =;P 在BC 上时 63t1(32BP CQ t =此方程没有实数解;CD 上时:在点Q 的右侧54(34PQ BC =6< 不合题意若P 在Q 的左侧 如图6 即3485t <14(534)202BPQ S PQ BC t ∆==-= 解得395t =; 综上所述 当53t =秒或395秒时 BPQ ∆的面积为220cm . 13.(1)t 10-t ;(2)5;(3)S =20-2t ;(4)2或8. 解:(1)当0<t <3时 点M 在线段AB 上 即AM =t 当7<t <10时 点M 在线段OC 上 OM =10-t故填:t 10-t ;(2)∵四边形ABCO 是矩形 B (4 3)∴OA =BC =4 AB =OC =3∵△AOM 为等腰三角形∴只有当MA =MO 此时点M 在线段BC 上 CM =BM =2 ∴t =3+2=5故填:5;(3)∵当7<t <10时 点M 在线段OC 上∴114(10)20222S OA OM t t =⋅⋅=⨯⨯-=-;(4)①当点M 在线段AB 上时 4=12×4t 解得t =2;②当点M 在线段BC 上时 S =6 不符合题意;当点M 在线段OC 上时 4=20-2t 解得t =8.∴OD =OP +PD =8∴Q (8 2)∵M 是CQ 的中点 C (0 6)∴M (4 4);(2)①∵△COP ≌△PDQ∴OP =OQ =t OC =PD =6∴OD =t +6∴Q (t +6 t )∵C (0 6)∴M (62t + 62t +) 当0<t <6时 S =AP ×y M =(6﹣t )×62t +=2362t -; ②分两种情况:a 当N 在PC 上时 连接OB PM 如图2﹣1所示:∵点M 的横 纵坐标相等∴点M 在对角线BD 上∵四边形OABC 是正方形∴OC =OA ∠COM =∠AOM∴∠MPA =12(180°﹣45°)=67.5° ∴∠CPA =67.5﹣45=22.5°;综上所述 当点N 在△CPQ 的直角边上时 ∠CPA 的度数为112.5°或22.5°;(3)过点M 作MH ⊥x 轴于点H 过点Q 作QG ⊥x 轴于点G∵AMQ AHM AGQ MHGQ S S S S =--△△△梯形∴S '=12(62t ++t )•62t +﹣12(6﹣62t +)•62t +﹣12t •t =3t ①当0<t <6时 即点AP 在点A 左侧时 如图3所示:∵S =S '∴2362t -=3t 解得:t =﹣3+35 或t =﹣3﹣35(舍去);②当t >6时 即点P 在点A 右侧时 如图4所示:S =AP ×y M =(t ﹣6)×62t +=2362t - ∵S =S '将D (0 1)G (10 5)代入y=kx+b 得:1105b k b =⎧⎪⎨+=⎪⎩解得:21051k b ⎧=⎪⎨⎪=⎩∴当CG=OD 时 直线DG 的函数表达式为y=2105x+1.(3)设DG 交x 轴于点P 过点F 作FM⊥x 轴于点M 延长MF 交BC 于点N 如图所示.∵DG∥EF∴∠FEM=∠GPO.∵BC∥OA∴∠DGC=∠GPO=∠FEM.在△DCG 和△FME 中90DCG FME DGC FEMDG FE⎧∠=∠=⎪∠=∠⎨⎪=⎩ ∴△DCG≌△FME(AAS )∴FM=DC=4.∵MN⊥x 轴∴四边形OMNC 为矩形在Rt△CDH 中 由勾股定理可得: HC=22543-=∴BC=BK+KH+HC=4+3+3=10;(2)如图② 过D 作DG∥AB 交BC 于G 点 则四边形ADGB 为平行四边形 ∴BG=AD=3∴GC=BC−BC=10−3=7由题意得 当M N 运动t 秒后 CN=t CM=10−2t∵AB∥DG MN∥AB∴DG∥MN∴∠NMC=∠DGC又∵∠C=∠C∴△MNC ~△GDC∴CN CM CD CG=, ∴10257tt -=解得t=5017; (3)第一种情况:当NC=MC 时 如图③22∵∠C=∠C∠MFC=∠DHC=90°∴△MFC~△DHC∴FC MCHC DC=即:1 102253tt-=解得:t=6017;综上所述当t=103t=258或t=6017时△MNC为等腰三角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动点型问题专题一、中考专题诠释所谓“动点型问题”就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得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得关键就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动点型问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考察学生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就是近几年中考题得热点与难点。
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解决动点问题得关键就是“动中求静”、从变换得角度与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得运动”等研究手段与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与合情推理。
在动点得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得变化情况,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得情况,做好计算推理得过程。
在变化中找到不变得性质就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得基本思路,这也就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得数学本质。
三、中考考点精讲考点一:建立动点问题得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图像)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得变化规律,就是初中数学得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得就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得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得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就是动点问题中得函数关系、例1 (2015•兰州)如图,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至点B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点P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则以点B为圆心,线段BP长为半径得圆得面积S与点P得运动时间t得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C. D.思路分析:分析动点P得运动过程,采用定量分析手段,求出S与t得函数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可以得出结论.解:不妨设线段AB长度为1个单位,点P得运动速度为1个单位,则:(1)当点P在A→B段运动时,PB=1-t,S=π(1-t)2(0≤t<1);(2)当点P在B→A段运动时,PB=t-1,S=π(t-1)2(1≤t≤2).综上,整个运动过程中,S与t得函数关系式为:S=π(t-1)2(0≤t≤2),这就是一个二次函数,其图象为开口向上得一段抛物线.结合题中各选项,只有B符合要求.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动点问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得图象.解题过程中求出了函数关系式,这就是定量得分析方法,适用于本题,如果仅仅用定性分析方法则难以作出正确选择.对应训练1.(2015•白银)如图,⊙O得圆心在定角∠α(0°<α<180°)得角平分线上运动,且⊙O与∠α得两边相切,图中阴影部分得面积S关于⊙O得半径r(r>0)变化得函数图象大致就是( )A.B. C.D.1.C考点二:动态几何型题目点动、线动、形动构成得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集多个知识点为一体,集多种解题思想于一题、这类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它能全面得考查学生得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得能力、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就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就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得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得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得性质、图形得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一直就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得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得最值。
(一)点动问题.例2 (2015•河北)如图,梯形ABCD中,AB∥DC,DE⊥AB,CF⊥AB,且AE=EF=FB=5,DE=12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D-DC-CB 以每秒1个单位长得速度运动到点B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y=S△EPF,则y与t得函数图象大致就是( )A. B. C. D.思路分析:分三段考虑,①点P在AD上运动,②点P在DC上运动,③点P在BC上运动,分别求出y与t得函数表达式,继而可得出函数图象.解:在Rt△ADE中,AD=,在Rt△CFB中,BC=,①点P在AD上运动:过点P作PM⊥AB于点M,则PM=APsin∠A=t,此时y=EF×PM=t,为一次函数;②点P在DC上运动,y=EF×DE=30;③点P在BC上运动,过点P作PN⊥AB于点N,则PN=BPsin∠B=(AD+CD+BC-t)=,则y=EF×PN=,为一次函数.综上可得选项A得图象符合.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得函数图象,解答本题得关键就是分段讨论y与t得函数关系式,当然在考试过程中,建议同学们直接判断就是一次函数还就是二次函数,不需要按部就班得解出解析式.对应训练2.(2015•北京)如图,点P就是以O为圆心,AB为直径得半圆上得动点,AB=2.设弦AP得长为x,△APO得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得函数关系得图象大致就是( )A. B.C. D.2.A(二)线动问题例3 (2015•荆门)如右图所示,已知等腰梯形ABCD,AD∥BC,若动直线l垂直于BC,且向右平移,设扫过得阴影部分得面积为S,BP为x,则S关于x得函数图象大致就是( )A. B.C. D.思路分析:分三段考虑,①当直线l经过BA段时,②直线l经过AD段时,③直线l经过DC段时,分别观察出面积变化得情况,然后结合选项即可得出答案.解:①当直线l经过BA段时,阴影部分得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得速度越来越快;②直线l经过DC段时,阴影部分得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得速度保持不变;③直线l经过DC段时,阴影部分得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得速度越来越小;结合选项可得,A选项得图象符合.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得函数图象,类似此类问题,有时候并不需要真正解出函数解析式,只要我们能判断面积增大得快慢就能选出答案.对应训练3.(2015•永州)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垂直于对角线BD得直线l,从点B开始沿着线段BD匀速平移到D.设直线l被矩形所截线段EF得长度为y,运动时间为t,则y关于t得函数得大致图象就是( )A. B.C. D.3.A(三)面动问题例4 (2015•牡丹江)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1与2得两个正方形,其中一边在同一水平线上,小正方形沿该水平线自左向右匀速穿过大正方形,设穿过得时间为t,大正方形内去掉小正方形后得面积为s,那么s与t得大致图象应为( )A. B. C. D.思路分析:根据题意,设小正方形运动得速度为V,分三个阶段;①小正方形向右未完全穿入大正方形,②小正方形穿入大正方形但未穿出大正方形,③小正方形穿出大正方形,分别求出S,可得答案.解:根据题意,设小正方形运动得速度为V,分三个阶段;①小正方形向右未完全穿入大正方形,S=2×2-Vt×1=4-Vt,②小正方形穿入大正方形但未穿出大正方形,S=2×2-1×1=3,③小正方形穿出大正方形,S=Vt×1,分析选项可得,A符合;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注意将过程分成几个阶段,依次分析各个阶段得变化情况,进而综合可得整体得变化情况.对应训练4.(2015•衡阳)如图所示,半径为1得圆与边长为3得正方形在同一水平线上,圆沿该水平线从左向右匀速穿过正方形,设穿过时间为t,正方形除去圆部分得面积为S(阴影部分),则S与t得大致图象为( )A. B. C. D.4.A考点三:双动点问题动态问题就是近几年来中考数学得热点题型、这类试题信息量大,其中以灵活多变而著称得双动点问题更成为中考试题得热点中得热点,双动点问题对同学们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得能力要求更高高;解题时需要用运动与变化得眼光去观察与研究问题,挖掘运动、变化得全过程,并特别关注运动与变化中得不变量、不变关系或特殊关系,动中取静,静中求动、例5 (2015•攀枝花)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就是梯形,AB∥CD,点B(10,0),C(7,4).直线l经过A,D两点,且sin∠DAB=.动点P在线段AB上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得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得速度沿B→C→D得方向向点D运动,过点P作PM垂直于x轴,与折线A→D→C相交于点M,当P,Q两点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Q运动得时间为t秒(t>0),△MPQ得面积为S.(1)点A得坐标为 ,直线l得解析式为 ;(2)试求点Q与点M相遇前S与t得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得t得取值范围;(3)试求(2)中当t为何值时,S得值最大,并求出S得最大值;(4)随着P,Q两点得运动,当点M在线段DC上运动时,设PM得延长线与直线l相交于点N,试探究:当t为何值时,△QMN 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t得值.思路分析:(1)利用梯形性质确定点D得坐标,利用sin∠DAB=特殊三角函数值,得到△AO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得到点A得坐标;由点A、点D得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l得解析式;(2)解答本问,需要弄清动点得运动过程:①当0<t≤1时,如答图1所示;②当1<t≤2时,如答图2所示;③当2<t<时,如答图3所示.(3)本问考查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在指定区间上得极值,根据(2)中求出得S表达式与取值范围,逐一讨论计算,最终确定S得最大值;(4)△QMN为等腰三角形得情形有两种,需要分类讨论,避免漏解.解:(1)∵C(7,4),AB∥CD,∴D(0,4).∵sin∠DAB=,∴∠DAB=45°,∴OA=OD=4,∴A(-4,0).设直线l得解析式为:y=kx+b,则有,解得:k=1,b=4,∴y=x+4.∴点A坐标为(-4,0),直线l得解析式为:y=x+4.(2)在点P、Q运动得过程中:①当0<t≤1时,如答图1所示:过点C作CF⊥x轴于点F,则CF=4,BF=3,由勾股定理得BC=5.过点Q作QE⊥x轴于点E,则BE=BQ•cos∠CBF=5t•=3t.∴PE=PB-BE=(14-2t)-3t=14-5t,S=PM•PE=×2t×(14-5t)=-5t2+14t;②当1<t≤2时,如答图2所示:过点C、Q分别作x轴得垂线,垂足分别为F,E,则CQ=5t-5,PE=AF-AP-EF=11-2t-(5t-5)=16-7t,S=PM•PE=×2t×(16-7t)=-7t2+16t;③当点M与点Q相遇时,DM+CQ=CD=7,即(2t-4)+(5t-5)=7,解得t=.当2<t<时,如答图3所示:MQ=CD-DM-CQ=7-(2t-4)-(5t-5)=16-7t,S=PM•MQ=×4×(16-7t)=-14t+32.(3)①当0<t≤1时,S=-5t2+14t=-5(t-)2+,∵a=-5<0,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t=,∴当0<t≤1时,S随t得增大而增大,∴当t=1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9;②当1<t≤2时,S=-7t2+16t=-7(t-)2+,∵a=-7<0,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t=,∴当t=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③当2<t<时,S=-14t+32∵k=-14<0,∴S随t得增大而减小.又∵当t=2时,S=4;当t=时,S=0,∴0<S<4.综上所述,当t=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4)△QMN为等腰三角形,有两种情形:①如答图4所示,点M在线段CD上,MQ=CD-DM-CQ=7-(2t-4)-(5t-5)=16-7t,MN=DM=2t-4,由MN=MQ,得16-7t=2t-4,解得t=;②如答图5所示,当点M运动到C点,同时当Q刚好运动至终点D,此时△QMN为等腰三角形,t=.故当t=或t=时,△QMN为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就是典型得运动型综合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就是对动点运动过程有清晰得理解.第(3)问中,考查了指定区间上得函数极值,增加了试题得难度;另外,分类讨论得思想贯穿(2)-(4)问始终,同学们需要认真理解并熟练掌握.对应训练5.(2015年·山东)如图2,在△ABC中,AB=AC=1,点D,E在直线BC上运动、设BD=CE=、(1)如果∠BAC=30°,∠DAE=105°,试确定与之间得函数解析式;(2)如果∠BAC得度数为,∠DAE得度数为,当,满足怎样得关系式时,(1)中与之间得函数解析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解:(1)在△ABC中,∵AB=AC,∠BAC=30°,∴∠ABC=∠ACB=75°, ∴∠ABD=∠ACE=105°、∵∠BAC=30°,∠DAE=105°, ∴∠DAB+∠CAE=75°,又∠DAB+∠ADB=∠ABC=75°,∴∠CAE=∠ADB,∴△ADB∽△EAC, ∴,∴, ∴、(2)由于∠DAB+∠CAE=,又∠DAB+∠ADB=∠ABC=,且函数关系式成立,∴=, 整理得、当时,函数解析式成立、四、中考真题演练AEDCB图2一、选择题1.(2015•新疆)如图,Rt△ABC中,∠ACB=90°,∠ABC=60°,BC=2cm,D为BC得中点,若动点E以1cm/s得速度从A点出发,沿着A→B→A得方向运动,设E点得运动时间为t秒(0≤t<6),连接DE,当△BDE就是直角三角形时,t得值为( ) A.2 B.或C.或D.2或或1.D2.(2015•安徽)图1所示矩形ABCD中,BC=x,CD=y,y与x满足得反比例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等腰直角三角形AEF得斜边EF过C点,M为EF得中点,则下列结论正确得就是( )A.当x=3时,EC<EMB.当y=9时,EC>EMC.当x增大时,EC•CF得值增大D.当y增大时,BE•DF得值不变2.D3.(2015•盘锦)如图,将边长为4得正方形ABCD得一边BC与直角边分别就是2与4得Rt△GEF得一边GF重合.正方形AB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得速度沿GE向右匀速运动,当点A与点E重合时正方形停止运动.设正方形得运动时间为t 秒,正方形ABCD与Rt△GEF重叠部分面积为s,则s关于t得函数图象为( )A.B.C.D.3.B4.(2015•龙岩)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0,2),B(0,6),动点C在直线y=x上.若以A、B、C三点为顶点得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得个数就是( )A.2B.3C.4D.54.B6.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cm,BC=6cm,点P沿AB边从点A开始向点B以2厘米/秒得速度移动;点Q沿DA边从点D开始向点A以1厘米/秒得速度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