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教学非语言的作用

合集下载

非语言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非语言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非语言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摘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恰当的运用肢体语言,采用能启发或激发学生好奇,热情,活力的语气语调,并综合展示教师个人魅力等非语言因素,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

[关键词]良好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语气语调个人魅力高中物理课程在设计上,理论性较强,难度大,并且对学生要求较高,在一些基本原理的授课和讲解过程中,教师普遍感觉难讲,学生普遍感觉难理解,我就结合自己这二十年来教高中物理的点点滴滴,得与失,就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物理的坚持性和成就感,谈谈在教学过程中非语言因素的应用。

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而且深刻。

肢体语言的使用简便快捷、灵活自由。

肢体语言甚至先于自然有声语言在口才表达接受者的心目中形成第一视觉形象,直接影响自然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有时说话人在不开口的情况下,单纯运用肢体语言,也能传达一定的信息。

比如在讲述带电粒子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因为里面牵扯到好几个重要问题,圆心的确定,圆心角,偏转角,旋切角这几个角的关系,以及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等。

十年前我讲这部分知识都是先入为主告诉学生这些是难点,还是重点,一定要认真听,接下来就是自己一个人唱独角戏,自我认为思路清晰,逻辑性强,但往往通过检查学生练习就会发现学生掌握的离自己预期的差很远,出现这种偏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断的探索,学习,总结,发现1.不能用自己的语言系统去给学生讲解这些难点知识,因为学生能理解的语言系统和我表达的语言系统不匹配。

2.在语言的表达上非语言因素语气,语调没有到位,先入为主的告诉学生这部分知识难,并且在授课中没有保持良好的面部表情,表情严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也没有恰当的运用空间距离这个非语言因素来达到效果。

3.没有注意采用眼神鼓励,手势引导,动作活泼等这些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非语言因素。

论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非言语活动的艺术及其作用

论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非言语活动的艺术及其作用

论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非言语活动的艺术及其作用作者:张玉琴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10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传递信息的途径有二:言语活动、非言语活动。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往往只重视言语活动而忽视非言语活动的作用。

本人拟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非言语活动的艺术及其作用。

一、对“非言语活动”概念的界定非言语活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传递信息的一切非言语的手段或方式。

主要包括:1、教师的仪表,如发饰、发型等;2、体态动作,包括教师的眼神、微笑等表情活动,随教学内容和情绪变换的各种手势及师生的接近;伴随口头言语而出现的辅助言语,如音量、音调、节奏、语速等。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种性质决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运用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外,还需要借助非言语活动。

二、运用非言语活动的作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非言语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根据注意规律,凡是注意的对象有变化或是运动的,则注意保持的时间越长,注意集中度也越高,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若能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使自己的教学言语富于变化并配以恰当的手势、表情,则有助于学生注意的集中,减轻学生的疲劳,提高教学效率。

2.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他们牢固,准确地掌握知识。

感知规律告诉我们,当某一感受器受到微弱刺激作用时,可提高另一感受器的感受性;记忆规律也表明,当多种感官参与识记时,记忆的效果最好。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恰当运用非言语活动,一方面可使学生听、视感受器的感受性得到提高,从而使他们准确地接受知识,另一方面,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使他们牢固地掌握知识。

3.动之以情,增强感染力。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非言语活动,教师可以把自己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赞许、肯定或批评、否定,及对学生的期望之情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这种情感的激励或督促下,就可产生一种与教师期望、要求相同的积极向上的心理效应,自觉矫正其不良导课堂行为,激发学习的兴趣。

浅谈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运用

浅谈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运用

摘要: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非语言符号,应从衣着服饰与仪容仪表、表情、手势与身姿、空间与距离等几个方面入手。

非语言符号,指的是除语言文字之外,各种作用于人类感觉器官的负载信息的标志或记号。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非语言符号具有什么样作用以及如何适当地运用,本文作以下探讨。

一、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一)传达一定的教学信息,辅助甚至代替语言符号传递教学内容。

非语言符号配合语言符号完成知识的讲授。

物理课程的实验操作,能让学生对书本知识印象深刻;生物中的标本展示,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细致地进行观察;语文的图画配诗,为的是让学生揣摩诗中意境,数学中利用道具,也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平面几何向立体几何的思维过渡等。

非语言符号能让抽象的理论更加具体,能让知识的传授更为形象、生动,使学生们更容易与自己的心象思维相结合,更好地掌握知识。

非语言符号能化解语言符号在教学中“不可言传”的困境。

语言符号是一个理性的符号系统,我们可以使用语言和文字去陈述那些能够表达清晰的、讲得明白的东西,这既是它的优势也是它的弱势,而对于那些凭借感觉表现出来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语言符号则显得无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就是有许多知识往往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述清楚,而使用非语言符号却能轻易地使人理解。

以舞蹈教学为例,如果教师用语言去描述每个动作,不仅连一个简单的动作都有可能需要累赘的文字才能表达出来,而且恐怕学生们在听完之后仍处身于云里雾里一般,所以有经验的舞蹈教师通常会首先使用形体语言做示范,学生们加以模仿就会很快地掌握。

虽然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是泾渭分明的两个符号体系,但是语言的传播始终离不开音调、语速的变化,文字的显示又伴随着字型字体等,这就意味着语言符号是无法独立展示的,而非语言符号则不需要依赖语言符号。

一般情况下,非言语行为与言语行为是同时作用,共同完成交流任务的,任何教学内容的传授和人际间的交流,都不可能由单一的语言形式进行,它总是以灵活多样的非语言符号来进行辅助。

谈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的运用

谈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的运用
,



,

的 极 大 地 引 发 了学 生 的兴奋点 强 化 了 学生 的理解 使课 堂得 到 了 渝悦 的气氛 升华 了课 堂 内容 ( 二 ) 有 声 语 言的 延 伸 促 使信 息量 不 断扩大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非语言 的 重要 性 与 价值
, ,


,

” 。
,
,
,
,,Βιβλιοθήκη ,。,,
,
,



,


,
,

,
,
,

,


,




,


,

,
,


,
,

,
,
,
,

·
梅 哈拉 也说 在 感 情 交 流上 无 言 的举 止往往 比 语言 更 传情 他们 所 说 的人 体 动作 面 部 表情 无 言 的举 止 其 实就是 无 声 语 言 由此 可 见 无 声 语 言 在 课 堂 教 学 中的重要地 位 了 非 语 言究竟存在 哪 些价 值 呢 ? ( 一 ) 强化直 观感受 变 难为易 小学 三 年级 语文 《少年 王 勃 》 这 篇课 文 中 写到 都督 听人 读 到 落 霞 与 孤 鹜齐 飞 秋水 共 长 天 一 色 时 拍 案 叫绝 拍 案 叫 绝 怎 么 理解 ? 简 单 地 用 有声 语 言 告 诉 学生 学 生 也 能 理解 但 是为 了 更 直 观 地 让学 生 感 受 这 个 词 语 我 让一 个 学生 读 这句 话 当 学生 读完 我 立刻 猛 地拍 下 讲 台 连连 叫 好 ! 好 ! 好 ! 这 些神情 动作 的 演练 是靠 面 部 语 言 进 行

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短文集粹】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的运用探析一、非语言行为的作用1.非语言行为是课堂教学语言的深化和补充,可以表达单纯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它还是维持班级纪律的重要手段。

如:教师站在讲台上,用目光扫视全班,表示要正式上课,学生立刻安静下来;对不注意听讲的学生用目光示意其集中精力听课;拍拍学生的背,把手放在学生的肩头,同学生进行视线交流,通过这些动作传情达意,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恰当地运用非语言行为组织教学,有声与无声搭配,既可以减少语言的重复,又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改善课堂气氛,维护教学秩序。

2.教师在教学时,充沛饱满的感情、和蔼可亲的表情、亲切自然的目光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比如:对回答问题错误的学生,教师微笑着轻轻摇头,比直接说“你讲得不对,坐下再想一想”更让学生易于接受,而且有鼓励作用。

因此,教师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甚至在某个学生座位旁停留时间的长短,都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这样的教学就似春雨“润物细无声”那样细致入微,丝丝入扣,使学生在和风细雨中得到教益,不断进步。

二、非语言行为的运用技巧1.感情充沛,姿态端庄。

教师要使自己的非语言行为真正起到传情达意的效果,讲课时就要做到姿态优雅,充满激情。

激情可以给沉闷的课堂带来满堂春色,充满激情的教学是对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一个感情充沛、激情飞扬的教师,他的课堂一定是活跃充实、别开生面的,一定是充满情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

同时,教师应该是学生心目中美的偶像,不仅要有美的心灵,也应有美的形象。

教师的形象美即仪表美,包括容貌、服饰和体态。

这些都能给学生以美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讲课时的姿态,课前不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都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确保讲课时感情充沛,以求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面目含情,和蔼亲切。

浅谈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运用作者:胡沛钧来源:《新课程·中学》2012年第09期非言语行为即体态语言,是指通过身体器官的活动,利用运动、面部表情、体态、手势和造型等来进行思想交流和传递信息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媒介载体。

一、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1.有利于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使用恰当的体态语言,便会在师生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

面带笑容,态度温和,充满激励和期待的眼神以及带着激情的举动,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关心和热情,使他们体会到老师是乐意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愿意互相交流的朋友,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互助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高涨,教学活动就能顺利开展并取得好效果。

2.有利于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使用恰当、积极的体态语言,会使学生情绪放松,思维活跃,学习的参与意识增强,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心态,使学生的思维、想象、认识、记忆活动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愉快的心境相伴随,有力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促进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充实,提高教学层次教学中使用积极的体态语言,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抛弃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增强了,就会对教学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甚至提出一些教师从没接触过的问题,这样就迫使教师不断学习,增加知识和提高教学能力。

二、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1.体态利用体态可以设置悬念,并让学生在直观中解决悬念,得到美的享受。

比如,在讲授“全等三角形”开篇时,先给出标题,然后突然伸出双掌,学生不知为何,然后再慢慢两掌合拢,让学生分别从两边观察,再给出“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的概念,这样利用悬念抓住学生,利用直观引导学生,就会对全等形有较深的感性认识。

2.表情俗话说,人的表情是“心灵的镜子”,教师和蔼热情的笑脸,可以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到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中去。

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探讨

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探讨

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探讨作者:顾秀仁来源:《新课程·小学》2013年第07期摘要:课堂是一个传知授业的场所,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特别是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课堂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关键词:非言语行为;课堂教学;作用一、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行为交流新课标下,由于课堂生活的复杂性,尤其是对于教师来说,他要同时与几十名学生及其组成的群体交往,课堂中的非言语行为交流显得十分重要。

就课堂教学活动自身而论,教师生活情景更加错综复杂,特别是当前我国中小学班级人数普遍超编。

从社会学观点看,课堂的含义远远不只是一个传知授业的场所——教室,而是一个用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交织而成的小型社会。

从静态系统看,构成课堂教学的因素主要包括:(1)学习内容。

这与学生学什么,教师指导什么有关,同时也与学生怎么学、教师如何教的过程有关;(2)儿童的个性因素。

具体说是学生的欲求倾向、能力、兴趣、态度;(3)人际关系。

把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作为人际网络来把握。

如果从动态角度分析,可以将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由学习主体方面的心理活动过程与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交互作用交织而成的。

动、静形态的并存,便形成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两种情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场和心理场,前者是有形的、可视的,后者虽是隐形的,但客观上确实存在的,而且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影响更大。

1.课堂教学的组织场课堂教学的组织场是由下列因素构成:(1)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是否妥当,时间的利用是否充分、有效,活动的进行是否有节奏性;(2)空间因素,课堂环境状况如何,例如,教室面积的大小、卫生条件、安静程度如何;(3)教材因素、教学内容是否体现科学性、直观性、系统性,难度和深度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4)教法因素,教学方式、方法是否符合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5)设备因素,各种必需的教具是否齐备、适用。

这些因素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堂课的组织场。

浅议非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非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非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非语言艺术在教学中,是对语言表达的重要补充,对其恰当的运用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堂学习阶段以及教师所要传达的不同感情,分析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非语言技巧,对于教师的课堂授课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非语言艺术;课堂教学;辅助语言1 非语言艺术的作用1.1 辅助教学语言,增强其感染力课堂中教员机械的说教会使学员变得烦躁,失去学习兴趣,而利用非语言的感染力,则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氛围,愉悦学员心情的目的。

非语言行为辅助语言表达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使语言表达更明白、易懂。

例如在队列训练、驾驶训练以及射击训练等实践类课程中,教员边讲解边示范会提高学员学习兴趣。

二是有助于表达语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活跃语言表达气氛。

三是弥补语言不足,或延伸、扩展语言表达含义。

例如当学员对某个问题回答不充分时,教员可以投以鼓励的眼光,在提高学员自信心的同时,强化了其思辨能力。

1.2 吸引学员目光,提升其注意力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视觉和听觉注意力能够集中在固定信息源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在45分钟的课堂上,尽可能长时间的抓住学员的思绪,需要教员在教学中加入更多恰到好处的非语言艺术。

如,利用面部表情、语调高低、变换的身位和手势等等,使学员能够不断变换注意点,以维持学习的新鲜感和保持学习精力的旺盛。

1.3 维持课堂秩序,提高管理水平课堂秩序的维持,除了需要教员直接的语言表达外,使用非语言艺术常常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当课堂上出现学员讲话的情况时,以静默的方式投以严厉的目光,使得学员立刻认识到错误,不仅达到了管理的目的,而且维护了学员的自尊,提高了其对教员的敬畏感。

2 几种主要的非语言艺术技巧2.1 目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同的目光能够达到传递情感和信息的作用,如:放大的目光表示高兴,忧郁的目光代表担忧,瞪大的目光表示愤怒,认可的目光表示赞许,注视的目光表示尊重,严峻的目光表示责怪,疑虑的目光表示反对。

非语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非语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非语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梁小媚
【期刊名称】《大观周刊》
【年(卷),期】2012(000)038
【摘要】非语言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教师们往往忽视了非语言的重要性,一味的“灌输知识”使得原本有趣的探索之旅毫无生机。

音量、音调和肢体语言等非语言直观形象地表达了学生和教师的想法和意图,如果能恰当的运用在物理教学当中,会收到很好的物理教学效果。

【总页数】1页(P279-279)
【作者】梁小媚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物理科学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重庆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浅谈“非语言”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J], 赵鹏辉;
2.如何发挥非语言信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J], 吴树环
3.非语言信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J], 袁贺立
4.对体育教学中非语言行为作用的研究 [J], 陈雨;石晓晨
5.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传播作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12-11课堂内外非言语行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除语言以外的借助于姿势、表情、眼神等非言语的信号系统,以传递某种信息来影响学生的手段。

它是课堂教学语言的必要深化和补充,可以支持、修饰语言,补充、加强语言,使语言更有力、更明确、更准确。

它用于组织教学,可以节约时间,调节气氛,联系感情,传情达意,它是教师维持班级纪律、控制班级及进行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

笔者通过多年的观察和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发现,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不可忽视的,它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若能面带微笑地去授课,用积极、热情去感染学生,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心理环境,就会积极主动配合教师,接受知识,从而使教学效果较佳。

反之,如果学生的心情紧张,意志消沉,就会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情境和气氛的优劣与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另外,目光在课堂教学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活、尖、深”的目光,使教师积极输出信息很快地转化为学生主动输入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同时用目光还能调控课堂教学秩序和课堂教学组织。

例如,在授课过程中,当个别学生不注意听讲时,教师如果大声训斥,或指名批评,既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分散了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也浪费了时间。

如果教师突然中断语言停顿片刻,用目光警告一下,既达到了让他注意听讲的目的,也不会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

又如,有的老师讲课时,伏案、低头传授,不注视学生;有的老师目光专注,频频对视一个或几个学生,这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而教师用目光扫视全班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不漏过每一个学生,就会使学生感到老师是注意到了自己的举动而不敢开小差。

此外,教师的目光还能起到缩短师生心理距离的作用,使学生有一种老师就在身边的感觉,使之振作精神,专心听讲。

另外,教师的体态在教学中也有一定的作用,如果教师的体态语言与有声语言有机配合,就会达到以音显形、以形助音的效果。

浅谈教学中的非言语反馈 教育文档

浅谈教学中的非言语反馈 教育文档

浅谈教学中的非言语反馈教育文档浅谈教学中的非言语反馈-教育文档论教学中的非语言反馈教学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交互活动。

这种信息交流的情况进行得如何,要靠反馈来表现。

反馈是调节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机制,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只有通过反馈回来的信息,教师才能切实掌握教学的状态和效果,才能对以后的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不注意反馈的教学是寡效的。

反馈有两种方式:口头反馈和非口头反馈。

与言语反馈相比,非言语反馈起着特殊的作用。

这是因为教室是一个特殊的环境。

一方面,学生不能随意用口头语言向老师反馈信息,这会干扰老师的讲课;另一方面,教师不能停止教学,询问学生是否接受。

然而,通过观察学生的非言语行为,教师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及时的情感交流,从而及时掌握教学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活动和科目,实现师生之间的全面互动。

因此,非言语行为已成为反馈课堂信息的主要手段。

那么怎样通过学生的非言语行为获得课堂反馈信息呢?一、通过目光的交流,获得有益的反馈信息。

眼睛和眼睛是所有非语言行为中最重要的。

它们不仅有助于情感和知识的传递,也有助于信息的反馈。

眼睛和面部表情是学生内心状态的晴雨表,可以从一个人眼睛中瞳孔的大小、亮度、视角的高度、注视的时间和变化的速度等方面看到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新知识的接受情况,对教师教法的适应情况,以及内心的疑问、好恶及态度的赞成与否,教师要学会看懂学生的表情,即从学生的眼神及面部表情的变化中,看出教学效果,调节教学速度。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使自己的目光与学生的目光保持“对话”,将全体学生的“目光语”收集起来,形成教学反馈信息,从而对自己教学的正误深浅、快慢难易、详略疏密做出正确的判断。

学生眼神所传递的信息极为丰富,而且不像言语信息那样具有确定的含义,因此难以把握。

教师要想练就一双洞察入微的眼睛,准确地判断学生眼神所传递的信息,可从三个方面来入手:学生凝视时间的长短,凝视时机的选择和凝视的强度。

非言语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非言语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非言语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手势、目光、表情、仪表、行态和面部表情等非言语因素,既可以帮助教师传情达意,又可以帮助教师减少课堂赘言、简化讲解,从而使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流更加地完善而有效。

1.手势语言运用灵活多变的手势,有助于教师表情达意,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能增加课堂的情趣和感染力。

如当教师讲到富有诗情画意的动情之处,他的手势应是柔和而舒展的;当教师讲到激动或愤怒之处时,他的手势应是急剧而有力的。

适当的手势,不仅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单独表达一定的意义。

例如,教师在面批学生作业时,发现一个学生抄错了题,只要用手指一指作业本上出错的地方和课本上的原题,什么也不用说,学生也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2.目光语言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通过这扇“窗户”可以领悟到变幻莫测的情感变化。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随时从对学生的眼睛的观察中获得信息,及时作出判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同时,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了解教师的内心世界,从而作出相应的反应。

例如当部分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时,教师用蕴含善意、批评的目光注视学生,学生就会领悟到“老师注意我了,必须立即改正错误”,从而迅速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感到满意时,用赞许的目光对着学生,可以表示“你们做得很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当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用炯炯有神的眼睛给学生送去期待的目光,可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

3.表情语言面部表情是教师内心状态的集中体现,它通过脸上各器官的动作能迅速、准确、真实地反映出教师的内心世界。

一般说来,教师在课堂上的面部表情应该是十分丰富的,它应随着教学内容、目的的不同而变化。

例如表示高兴、快乐时可以眉开眼笑,表示不高兴时可以沉下脸,表示愤怒时可以横眉竖目,表示不同意时可以摇头等。

另外,教师的面部表情在描绘和渲染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浅谈非言语行为的作用和运用非言语行为的原则

浅谈非言语行为的作用和运用非言语行为的原则

浅谈非言语行为的作用和运用非言语行为的原则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如果把表情、声音作为非语言交流的符号,那么言语只表达信息的7%,而大部分是靠非言语来表达的。

在言语行为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言语只起方向性或规定性的作用,而非言语行为才能准确地反映出话语的真正思想和感情,担当起绝大部分的传播职能。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如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自己语调、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非言语行为,使之与言语相配合,就能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果注意学生面部表情、说话时的语调、手势动作,就能更准确、更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情绪,了解他们对教育教学的反应。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非言语行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及运用的原则。

一、非言语交流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1.影响学生的情绪。

课堂气氛的活跃与沉闷、轻松与紧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表情、语调。

如果教师的表情死板,皱着屠头,说话声音低沉,速度缓慢,那么学生将很快受到感染,觉得压抑。

在烦闷的气氛中,想取得好效果是很难的。

2.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应。

教学的效果如何,学生反应怎样,有经验的教师只要看一看学生的眼神、表情、坐姿就会清楚。

如学生眼睛正视着教师,视线集中,没有东张西望,说明听得有味,反之则说明开“小差”,听得没有味了;坐姿基本端正,没有东倒西歪或伏在桌子上,说明听得有劲,反之,则说明听得没劲,不耐烦了。

3.及时了解学生思想情绪的变化。

有的学生有什么心事,往往很少对人说,这就给教师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增加了一定难度。

但通过对学生的非言语行为的观察,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他们的心事或多或少会在表情、动作、行为中流露出来,老师可以从他们的表情变化来发现这些异常现象,及时解决,使之愉快地学习。

4.支持、修饰或否定的言语行为。

一句话,由于说话时的表情、语调不同,而意思完全不同。

比如对学生说“你懂不懂”,如果声音轻,语调平缓,则表达一种真切的关怀、真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欲望;如果语音重而急切,则表现出一种烦燥,甚至隐含这样的语义:你这人真笨,还不懂。

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的作用-2019年文档

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的作用-2019年文档

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播知识的主要手段是有声语言。

但是非语言行为的辅助和补充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非语言行为即隐性语言,它包括教师的仪表、眼神、面部表情、姿态动作以及身体各部位在传情达意时所产生的效应。

1、仪表为人师表乃为人之表率。

教师的仪表是师表的表象,是学生认识教师的最先感知,是学生直观仿效的榜样。

教师的穿戴着装必须符合教师者的身份,做到朴素典雅、整洁得体。

平时要注重整洁,每次在进教室前都要对着镜子整一整衣冠。

因为那种不修边幅、邋邋遢遢的教师,会给学生一种懒散不洁的感觉。

同时也会降低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因此,仪表是对学生的一种隐形教育,能使学生产生对教师肯定或否定的情感。

由此可见,教师的仪表是应该认真对待的。

2、眼神、面部表情人的面部表情中,以眼神和微笑最为重要。

眼睛能表达各种无声的语言。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眼睛一般要注视着全体学生,切不可在某位学生身上停留太长,这样会使该学生感到不适,同时也会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

但同时,某位学生不注意听讲,搞小动作,教师如用语言制止就会破坏课堂气氛。

这时,教师可以用严厉的目光停留在该生身上,这就意味着对其发出警告信息,被盯学生接触到老师的目光,就会知道自己做错了。

再如,在上课前,铃声响后教室里仍乱哄哄的,这时,教师不用大声地去制止和训斥,你只要严肃地站在讲台上,用眼神和面部表情去告诉学生,教室里就会安静下来的。

可见,眼神和面部表情可以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3、姿态动作能正确运用姿态动作这种隐性语言,可以使学生从教师的姿态动作中领悟到自己的行为、学习方法等的优劣得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课时切不可趴在讲台上或坐在学生的椅子上讲课,站立的姿势一定要适度。

如果出现秩序混乱时,可用拍手掌的方式加以制止。

1/ 2讲课时可适当在课桌间过道走动,这样既可带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也可避免学生搞小动作或其他行为。

若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做小动作或其他违纪行为时,可走到该生眼前,引起该生的注意,也可轻触其头部或轻拍该生肩膀等,以提醒该生注意,收敛自己的不良行为。

试谈物理教学中的非言语信息

试谈物理教学中的非言语信息

试谈物理教学中的非言语信息
崔相德
【期刊名称】《成才之路》
【年(卷),期】2008(0)34
【摘要】@@ 人类交往是一种信息交流,在这一交流过程中,不仅言语符号是信息交流的载体,而且神态和动作--非言语行为也是信息交流的载体.关于非言语行为的作用,现在被人们引用较多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实验得出的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非言语行为在信息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能以为他主要是通过言语手段进行教学的,事实上,他在课堂上早已通过非言语行为将许多信息输送给了学生.毫无疑问,非语言信息在物理教学的信息表达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总页数】2页(P彩X-彩Y)
【作者】崔相德
【作者单位】通渭县第二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非言语信息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浅谈非言语信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3.浅谈非言语信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4.谈非言语信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5.试谈非言语信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物理教学中教学非语言的作用
一、教学非语言
所谓教学非言语主要是指教师运用手势、动作、姿态、面部表情等体态语言来表达意思的一种无声教学语言。

运用非言语因素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成为一种高超精湛的艺术,有时还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众所周知,同样的话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空间环境中讲效果不同;当时间、地点、空间环境相同时,不同的人讲相同的话效果也会大相径庭。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时间、空间、环境以及人体所发出的非语言信息却不同而形成的。

莫里斯通过对人身体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体的各个部位都能“说话”,而且这种“身体语”的特点是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反映出人们最真实的感受和最内在的需要与渴求。

伯德惠斯特尔发现,人大约有两万五千种面部表情,因此,观察一个人脸部不同部位的动作,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洞察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费里森的研究则证明,在解释相互矛盾的事物过程中,人更加注意脸部表情,而不是言语内容和声调,
眨眼次数(除生理和反射性眨眼之外)与人的心境和大脑思维有密切的关系,大脑在获取信息时,会使眨眼次数减少,甚至短时间内暂停眨眼,直到大脑完成思维和贮存为止。

人总是根据某个特定的时刻,对他人的感情选择彼此之间的距离。

美国西北大学人类学教授霍尔博士的研究表明,人之间的距离细分为四个区域:亲密距离;私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

如果超过7米双向非语言文流几乎成为不可能。

另一位语言交流心理学家梅拉别恩,通过大量实验得到一个公式“交流的总效果等于7%的言语加38%的音调加55%的面部表情。

”总之,科学实验和实践都告诉我们,非语言信息的传递量及其作用是很大的,不可忽视的。

它传输的是非理性的情感信息,而这类信息是言语载体不易携带的。

二、物理教学中的教学非语言及其作用
我是一位物理教师,简单谈谈教学非语言在物理教学中应用。

在物理教学中,教学非语言是丰富的,交流也是广泛的。

这些信息及其交流深刻地影响着教和学的过程及其效果。

大家都知道,一个优秀物理教师的教学,不但课堂设计科学严谨,语言准确精炼,而且非常注重师生感情、课堂气氛、教态、教学环境、课外活动等的非语言信息的沟通。

因为他们认识到知识的传授是以师生心理间的积极沟通为基础的,是在情感交流的氛围中进行的。

单就课堂教学来说,学生不但要集中精力听教师对知识的讲解,而且是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教师的一举
一动,一颦一笑。

这就是说,学生不仅是从教师的语言中理解物理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语气、音调、面部表情、眼神、动作等非理性的情感信号中来感受物理知识。

教学实践亦证明,如果教师对所讲知识的理解深透,掌握熟练,且能感受到它的美之所在时,在教学中会自然流露出一种陶醉的激情,讲起课来或铿锵有力,或娓娓动听,表情眉飞色舞,神采飞扬,眼睛特别明亮(因情绪激动泪腺分泌增加之故),特别具有吸引力。

这些言词之外的非言语信息绝不是文科教学独有的“专利”,它也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它能集中学生的精力,引发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心灵智慧,触发学生的直觉与灵感,使学生的心理、情绪和智能协调发展。

而学生的情绪也必然反馈给教师。

当教师从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中得知学生理解了所讲的知识,感受到知识的美妙和自己的心境时,教师也会因遇到“知音”而更加兴奋。

师生的这种情感的互相激发,使教学活动产生“共振”,这种和谐状态必将促成教和学的高效率。

反之,教师备课不充分,对知识的理解肤浅,甚至含混不清时,讲解只有照本宣科,不但言语干干巴巴,而且表情呆滞,眼神飘忽不定,动作手足无措。

尽管有的人故作姿态,也逃脱不过学生敏锐的感觉。

此时,学生必然感到疑惑乏味。

于是,精神涣散,思维紊乱,进而产生厌倦情绪听不下课去。

同样,学生的情绪也反馈给教师,师生互相削弱。

这种负反馈的循环机制,使教学难以正常进行,效果可想而知。

物理学科中许多概念教学是比较枯燥
的,如果把这些教学非语言充分的加以应用,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听课率的。

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口,靠它摄取信息,也靠其输出信息。

据有关研究表明,视觉的摄入信息量占所有活动总摄入量的83%--85%,而听觉的摄入量仅占11%。

可见,正常人主要是靠视觉摄取信息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条信息通道,加强视觉教学。

这方面物理教学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实验的出发点是观察。

目前,有的教师仍在用讲解实验来代替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用大量的实验练习题来代替实验操作;学生则是在听实验,背实验。

其原因,除了设备条件、考试方法等因素外,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观及对非言语信息的作用还不太了解所致。

事实上,从言语与非言语信息的作用机制来说是不能轻易互相代替的。

因为不论怎样生动形象的语言也不能在学生头脑中直接形成物象,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短路现象和保险丝的作用,如果只用讲的方式来教学,尽管反复讲解多次,学生的印象总是不深刻,容易遗忘。

如果用实物现场接好保险丝,闭合电键灯亮了,当用带绝缘柄的导体将其短路时,火光闪处,啪的一声,一缕青烟冉冉升起,灯息了;解除短路导体,重新接好保险丝,灯复明了。

毫无疑义,实验现象给于学生的这种非语言信息,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学生将终生难忘。

学生的眼睛是非语言信息输入的主要渠道,那么教师则要尽量使用面
部表情、眼神、动作等向学生发射信息。

例如讲话的同时用眼神、表情等与之相配合,眼要始终对着学生,并适时地变换角度,使大多数学生能直接从教师的表情与眼神中获得言语中不能携带的信息。

在提问学生时,要用信任、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回答问题的学生。

在回答出现偏差时,要表现出耐心,保持信任,给以鼓励的目光,除必要的提示外尽量不说话,留给一定的思考时间,回答正确时,老师点头含笑,表现出满意欣慰之情;有创新时,则要报之以欣喜赞赏之情。

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些非言语的情感信息对于学生就象春雨对禾苗一样“润物细无声”。

与此同时,也要及时从学生的表情、眼神、眨眼次数之变化等非言语信息中扑捉他们的思维状况与内心的感受。

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

在物理教学中板书、报画、挂图、模型、实物、投影和录像等是最常用的教具。

它们包含丰富的非语言信息。

应用好这些信息载体,同样是对教学语言的重要补充。

在教学中,遵循感知觉的规律,黑板板面力求整洁,板书字迹和板画形态要俊秀且安排条理,重点内容的位置要居中突出,并且使用暖色彩笔画或加重点号;制作的物理模型、挂图要尽量简洁,重点突出。

唯此,才能使这些非语言信息的载体相得益彰,充分发挥其作用。

个别辅导和谈话,也是发挥非语言信息作用的渠道。

根据霍尔的空间也是信息的理论,师生越近“身体语”效应越强烈。

所以当个别辅导学生和谈话时,“身体语”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将起很大的作用。


生同性时一般来说距离越近越好,考虑到眼神、表情的交流,最好对面而坐,必要时可以借助拍拍肩膀、摸摸头发交流感情。

此时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信任、期望、鼓舞,对他们理解问题后的欣慰之情,含强烈的感染学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

如果师生是异性的,却要考虑到文化传统与习俗,注意保持恰当的距离,防止无意中触及身体与头发,而且身体姿势要端庄,眼神、表情要亲切而庄重。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起者重要的作用。

而开放实验室,师生共同设计操作新实验;利用自制教具、学具和生活用具进行课外小实验;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一起参观科技成果展览;甚至一起进行文体娱乐活动等,都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教师以其品格、气质、学识感染薰陶学生的良机。

在这些活动中,师生之间以心理上的微妙碰撞为主要特征的情感交流,使教师的热情、豁达、耐心诚恳、细致入微及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问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思考问题的机智聪敏、深刻严密,操作实验的精湛技巧,左右逢源的渊博知识,落落大方的仪表等优良品行,都会饱含着对学生的热爱与期望,象涓涓的清流在不知不觉中潜入学生的心里。

长此以往,必然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仅仅来自个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

”这样会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的魅力,而更愿意学习物理,对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有很大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

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

这就是说,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各方面的修养,使之真正成为学之“师表”时,才具备了进行教育的先决条件。

有了这个必要条件,即使教师在教学和与学生的各种交往中是无意识地流露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刻的。

诚然,教学是个艺术创造的活动过程,教师如果认识了教学非语言的作用后,对自己教学中的教学非语言加以组织和运用,就能使自己的教学活动跃入一种新的高层次高效能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