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农法农产品的特征
农业法名词解释 简答
农业法复习要点汇编一、名词解释1、农业法律关系:在参加国家宏观调控农业及农村的活动、农业行政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农业经济职权和农业经济职责关系,以及在参加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中发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村民自治:指农村村民以村为自治单位,对自治范围内的事项进行自我管理和自主决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均不得干涉的制度。
它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了“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四个民主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
3、农村社区:具有共同价值取向、情感纽带和利益基础的时空载体,可以界定为一定农村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基于共同利益和需求,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具有较强认同感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4、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是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5、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指以耕作、养殖或畜牧等农业目的,对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国家所有的农业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6、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指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资助、政府补贴相结合以及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政府多方投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以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8、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一项专项救助制度,指针对农村当中缺乏或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的老、弱、孤、寡、残人员,由乡和村这两级组织负责向他们提供吃、穿、住、医、葬(教)这五方面的援助的社会救助制度。
现代农业的类型及特点
现代农业的类型及特点作者:杨春成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3年第11期杨春成(河南省黄泛区农场,河南西华 466632)摘要:本文从现在农业技术出发,描述了现代农业的主要形态及期特点及其发展现状。
关键词:现代农业形态特点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32-0051-1一、类型特点(一)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20 世纪50 年代美国土壤学家艾希瑞克针对现代农业投资大、能耗高、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等弊端,从环保角度提出的。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二)有机农业有机农业始于20 世纪20 年代末的德国和英国,后来传到荷兰、瑞士和欧洲其他国家。
目前从事有机农业的国家有150 多个。
有机农业是指遵循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是有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是由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才有有机肥料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三)精确农业精确农业是20 世纪90 年代初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土壤学者倡导下开始探索的环保型农业的通称,是未来数字农业发展的基础。
精确农业是将现代信息获取及处理技术、自控技术等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的结合,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对农作物、土地、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已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环境状况进行定期估息获取和动态分析,通过诊断与决策制定实施计划,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进行田间作业的信息化农业。
(四)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农业包括以下含义: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农业生态效益的持续提高。
农产品营销第三章农产品消者分析
( 三 ) 对农产品安全性能的需求
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影响当今农产品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 ,绿色、鲜活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推崇。
( 四 ) 对农产品便利程度的需求 便利性主要包括农产品购买过程的便利性和使用过程的便利性
两个方面。购买过程的便利性是指消费者希望自己需要的农产品 能够很容易获得。使用过程的便利性是指消费者愿意选择食用方 便的农产品,减轻劳动负担,如搭配好的蔬菜、不用过度加工即 可使用的农产品等。
(三)零散性。零散性包括购买个体的零散性和单次购买数量的零散性 ( 四 ) 多样性。由于地域、生活习惯、收入水平等的差异,使农产品消
费呈现出多样性。 ( 五 ) 可诱导性。由于绝大多数消费者属于非专家购买,即不了解农产
品的内在质量,缺乏农产品购买的专门知识,在购买过程中要经历一 个搜集有关信息的过程。
通常是决定其需求的重要因素。
2. 职业与经济状况 不同职业的消费者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并履行着不同的
责任和义务,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农产品的需求和兴趣 也各不相同。
3. 生活方式、个性及自我观念 生活方式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
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 、以及与之相关的各个方面,反应了人们的个人活动、兴趣和态度。
5. 购后行为 购买者对其购买活动的满意感(S)是其对农产品期望(E)
和该农产品可觉察性能(P)的函数。若E>P,则消费者不满意; 若E=P,则消费者会满意;若E<P,则消费者会非常满意。
二.农产品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 ) 文化因素
1 . 文化。 文化是区分一个社会群体与另一个社会群体的主要因素,是人们
3. 社会角色与地位 社会角色是指个人在群体、组织及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个人
农产品特点
4、控制采收后果蔬的呼吸作用,已成为果蔬贮藏技术的中心问题
呼吸作用的研究也成为果蔬贮藏技术的一个基本理论研究领域
二、呼吸强度
1、呼吸强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单位时间、单位重量果蔬放出的CO2量或吸收O2的量。
2、作用
3、贮藏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气体成分、其它要素
贮藏三要素
第四章果品蔬菜的采收和采后处理
一、采后损失原因:自然损耗(呼吸、失水、形态、衰老、其它)、微生物引起的损失、人为因素引起的损失(采后处理不当、贮藏环境不当)
二、主要内容
1、果品蔬菜的采收:采收成熟度;采收方法(与果品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有密切关系)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质量评价体系
无公害食品
绿色食品
有机食品
HACCP体系
ISO9000体系
GMP、GAP含义
无公害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标志:农药残留不超标
基本要求:卫生方面三;硝酸盐含量不超标;个不超标;安全、优质、卫生;认证办理机关;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GMP
在机构、人员、厂房、设施设备、卫生、验证、文件、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产品销售与回收、投诉与不良反应报告、自检等方面的系统的、规范化的规程
目的
保护消费者权益,保证人们用药安全有效
三、质量构成因素
1、卫生质量2、感官质量3、营养质量4、商品化处理质量
第一章质量与质量评价
法国农业类型
法国农业类型介绍法国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国家,拥有多样化的农业类型。
法国的农业经济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法国的农业类型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广泛的农业类型法国的农业类型非常广泛,包括了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有机农业等多种类型。
下面将对这些农业类型进行详细介绍。
传统农业传统农业是法国农业的基础,也是最为普遍的农业类型之一。
在传统农业中,农民主要依靠自然条件和传统的种植、养殖技术进行农业生产。
这种农业类型在法国的农村地区仍然非常常见。
现代农业随着科技的进步,法国的农业逐渐向现代化发展。
现代农业采用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如农用机械、温室种植等。
现代农业的发展使得法国的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产条件。
有机农业有机农业在法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有机农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法国的有机农业生产符合欧盟的有机标准,并且严格遵循有机农业的生产要求。
有机农产品在法国市场上有着很高的认可度和销售额。
主要农产品法国的农业生产丰富多样,主要农产品包括谷物、葡萄酒、奶制品、肉类等。
下面将对这些主要农产品进行详细介绍。
谷物谷物是法国的重要农产品之一。
法国的主要谷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
这些谷物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出口到世界各地。
葡萄酒法国是世界葡萄酒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
法国的葡萄酒以其优质和丰富的口味而闻名于世。
法国的葡萄酒产区分布广泛,如波尔多、勃艮第、香槟等。
奶制品法国的奶制品也是世界闻名的。
法国的奶制品包括奶酪、黄油、奶油等。
这些奶制品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而备受消费者喜爱。
肉类法国的肉类产品也非常丰富。
法国以其优质的牛肉、猪肉和禽类产品而闻名。
法国的肉类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着很高的认可度和需求量。
农业政策和支持法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和支持措施。
下面将对法国的农业政策和支持进行详细介绍。
农业补贴法国政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补贴来支持农业发展。
农产品地理标志知识
农产品地理标志知识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
它具有以下特点:
1. 地域性:农产品地理标志必须来源于特定地域,这个地域可以是国家、省、市、县等。
2. 品质特性: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这是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核心特征。
3. 名称冠名:地理标志农产品必须以地域名称冠名,一般采用“地名+品名”的格式。
4. 知识产权: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一种知识产权,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标识由公共标识和证明商标组成。
公共标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英文字样、农产品地理标志中英文字样、麦穗、地球、日月等元素构成,体现了农业、自然、国际化的内涵。
证明商标则是由申请登记的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经审批后获得,是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标识。
农产品地理标志可以代表当地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保护也有助于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农业法》解读
《《农业法》》解读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自1993年7月2日颁布至今,共进行了1次修订(2002年12月28)和2次修改(2009年8月27日和2012年12月28日)。
现行的《农业法》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生效,共有13章,分为总则、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与加工、粮食安全、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农民权益保护、农村经济发展、执法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共计99条。
下面对各章内容简单解读,重点解读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农业科技与教育、农民权益保护几个章节。
第一章总则1-9条为总则,总则明确了《农业法》立法的目的和基本原则,确立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我国《农业法》立法目的,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统筹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三,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即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的统称。
本章第三条明确指出国家把农业发展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进一步确立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章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本章包括10-14条,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进行了法律规定,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原则、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和作用、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和职责。
从本章还可以看出,国家鼓励农民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本法所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
”为了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精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农业法》解读
《《农业法》》解读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自1993年7月2日颁布至今,共进行了1次修订(2002年12月28)和2次修改(2009年8月27日和2012年12月28日)。
现行的《农业法》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生效,共有13章,分为总则、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与加工、粮食安全、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农民权益保护、农村经济发展、执法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共计99条。
下面对各章内容简单解读,重点解读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农业科技与教育、农民权益保护几个章节。
第一章总则1-9条为总则,总则明确了《农业法》立法的目的和基本原则,确立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我国《农业法》立法目的,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统筹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三,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即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的统称。
本章第三条明确指出国家把农业发展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进一步确立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章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本章包括10-14条,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进行了法律规定,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原则、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和作用、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和职责。
从本章还可以看出,国家鼓励农民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本法所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
”为了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精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1、农产品的特征农产品生产具有季节性,生产周期较长;农产品生产具有地域性、分散性,生产组织困难;农产品生产易受病虫害的影响,产量、品质易变化;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消费弹性较小,产量随价格波动大;农产品的鲜活性使其易腐烂变质,从而可能造成农产品市场分割;农产品生产者较分散,容易造成短期行为,不利于形成有序的市场竞争和市场行为主体。
所以农产品供应链相对复杂,这使得农产品在生产环节、运输环节、加工和销售环节都容易产生质量风险。
2、农产品供应链以及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2.1农产品供应链一般认为,农产品供应链主要涉及对动植物等具有生命体特征的原材料的生产、加工制造及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
这种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农户的供应商、农户、加工企业、批发商、零售商直到最终消费者连成一个整体功能的网链结构模式被称之为农产品供应链。
农产品供应链环节较多,涉及的相关主体也多。
农产品供应链包括从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存储、运输、配送、分销直至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过程。
农产品供应链,指的是在将农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活动与过程中,所涉及的农民(农业生产者)、生产商(农产品采购加工企业)、批发商、零售商、最终消费者等“从田头到餐桌”上下游企业构成的网链结构体系。
与工业品物流相比,农产品物流在其供应链各环节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使得市场信息极为分散,难于全面把握市场供求信息及竞争者、合作者的信息。
农业生产所具有的季节性以及对自然灾害所表现的脆弱性,决定了农产品市场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此外,由于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也大大限制了农产品的流通路径及供应链环节,使得农产品物流在供应链整合上存在较高要求。
当前,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是一条由众多的个体农产品生产者、生产加工企业、产地与销地批发市场的批发商、农贸市场的零售商、超市和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模型如图所示。
在上述模式下,农产品的物流一般都会经过这样几个主要环节:个体农产品生产者——产地批发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农业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
农业经济学: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研究农业生产力及其运动规律和两者相互运动规律的科学。
农产品特征:1. 生产季节性:(价格波动——价格的调整比较困难;有效储藏等)2. 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品质确保困难、品质的地域特征、有效供给 3. 易腐性:有机物--易腐品;时间的重要——商品的使用价值与时间关联;购买量受限制4. 品质差异性:分级与选别5. 粗重性6. 各种农产品需求的弹性不同土地利用的特点: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2土地利用的区位性3土地利用方向的变更的困难性4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5土地利用的后果的社会性农业生产要素的内涵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人们需要的各种农产品所必须投入的各种基本要素的总称分类以土地和水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科学技术农业集约经营: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和装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并改善经营方法,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农业经营方式农业规模报酬农业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变化分为两种:一种是一种生产要素不变,改变另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另一种是同比例增加或减少。
后一种才是严格意义上的规模变化。
农业规模经济:是伴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而是单位农产品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一种投入产出关系。
农业劳动力资源数量包括劳动适龄人口中可以参加农业劳动的人和尚未达到或已经超过农业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农业劳动的人数。
我国劳动力资源的特点农业劳动力数量多,比重大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人口在地区之间分布不平衡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1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途径2是增加积累和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决定条件3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根本标志4是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途径1、农业内部消化农业剩余劳动力2、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3、加快城镇化进程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资本:是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占用的物质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形式与货币体现。
中国农业知识点
中国农业知识点
中国农业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涵盖了许多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农业的知识点:
1.主要农产品:中国主要的农产品包括稻谷、小麦、玉
米、棉花、油菜籽、茶叶、糖、水果(如苹果、橙子、柚子)、蔬菜等。
2.农业区划:中国的农业分布呈现出东南多、西北少、
东北次之、西南最少的特点。
东南部分地区因气候和土地条件
适宜,农业发展较为集中。
3.农业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农业逐渐引入现代
农业技术,包括精准农业、无人机农业、农业物联网等,提高
了农业的效益和产量。
4.农业政策:中国政府实施的农业政策涉及农业补贴、
价格支持、农业保险、土地制度改革等,旨在促进农业可持续
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
5.粮食安全: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业国,中国一直关注粮
食安全问题。
政府通过粮食储备、农业投入、农业技术创新等
手段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6.农村经济改革:农村经济改革是中国农业改革的一部
分,包括土地制度改革、村民经济组织发展、农村金融改革等,
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7.农业环境问题: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扩张,中国也面
临一些农业环境问题,如土地退化、水资源过度利用、农药残
留等。
8.农村社会发展:中国农业发展还关系到农村社会发展,
包括农村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知识点展示了中国农业领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农业是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基石,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户经营要了解农产品的自然属性与经营要求(一)
农户经营要了解农产品的自然属性与经营要求(一)作者: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3年第03期一、流体农产品的经营流体农产品一般是指容易流失和散落的那些颗粒较小和液态的农产品。
如粮食、油料、油品、蜂蜜、生漆、桐油等。
这一类农产品,大都与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有密切的关系。
尤其是粮油产品,作为国计民生的必需品,在农产品经营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流体农产品的自然属性1. 流体无固定形状,易流失、散落无固定包装的流体农产品,其流体在正常情况下,无固定形状。
流体农产品流体内部向任何方向都有压强,当包装物破损时,易流失或散落。
因此,流体农产品在流通中,均要求有必要的包装和一定的经营物质技术条件。
2. 纯净度高流体农产品均具有较高的纯净度。
纯净度的高低是流体农产品品质的主要指标。
粮食和油料是以纯粮率和纯质率来衡量其纯净度的;食用油品、生漆、桐油、蜂蜜等农产品是以水、杂质限量来衡量其纯净度的。
例如,按有关规定,晚粳稻谷出糙率最低标准为74%;玉米纯粮率不低于91%;油菜籽纯质率不低于90%;菜籽油的水、杂质均不超过0.2%;生漆中自然渣不得超过3%~5%。
3. 易混杂、污染流体农产品,尤其是粮食和油料,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不合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残毒污染,危害产品品质。
由于加工过程的操作或管理不当,易使不同等级、不同规格的产品混杂在一起,而且较难分离。
如果保管不善,又会使粮食、油料受霉菌危害而带毒(主要是黄曲霉毒素),造成霉毒污染。
生漆、蜂蜜还易被人为掺杂使假。
由于流体农产品纯净度要求高,且易受污染,所以,流体农产品经营的质量标准要求严,验质技术性强。
(二)流体农产品经营的一般要求根据流体农产品的自然属性,其经营要求做到“五讲、五防”。
1. 讲包装,防洒漏流体农产品除部分粮食、油料进行散装外,大都采用不同形式的包装。
包装必须严密,包装物必须有一定的强度,以防在流通过程中因包装破损而造成商品洒漏。
这是经营流体农产品的起码要求。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水系等。
2. 使学生掌握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类型和农产品。
3. 培养学生对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2. 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山地、丘陵、平原、盆地。
3. 南方地区的水系特征:长江、珠江、闽江、钱塘江等。
4. 南方地区的农业类型:水稻种植业、茶叶种植业、热带水果种植业等。
5. 南方地区的农产品:水稻、茶叶、柑橘、菠萝、香蕉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农业类型和农产品。
2.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农业生产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看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引发学生对南方地区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气候、地形、水系)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南方地区的典型农业类型(水稻种植业、茶叶种植业)和农产品(水稻、茶叶)。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挑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家乡的农业生产,思考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南方地区农业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当地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技术。
2. 邀请当地农业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挑战。
3. 开展南方地区农业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农业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中的活跃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理解。
松阳发展自然农法的探索与实践
松阳发展自然农法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自然农法是一种弘扬自然生态系统原理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实现农作物种植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随着人们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自然农法逐渐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农业生产模式。
尝试在松阳地区发展自然农法,对于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探讨松阳地区自然农法的探索与实践,分析自然农法在当地的实际效果,以及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旨在为自然农法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并对农业发展做出积极启示。
1.2 研究意义自然农法是一种依托自然生态系统,模仿自然界循环规律和生态原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从事农业生产的方式。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增长和环境污染加剧,传统农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探索和实践自然农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自然农法的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可以减少对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使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性。
自然农法也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从根本上改善农产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自然农法的推广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传统农业模式以高耕作、高化肥、高农药为特征,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也导致土壤侵蚀、生态破坏等问题。
而自然农法的做法更加注重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供了重要思路和借鉴。
2. 正文2.1 自然农法的概念自然农法是一种利用自然的生态系统、循环利用资源、尊重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方式。
其核心理念在于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流转,通过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多元生物的协同作用,实现土壤的自然肥力提升、灾害的自然防治和农作物的自然生长。
自然农法注重生物多样性,提倡多种搭配栽培,避免单一作物长期连续种植导致土壤退化。
尊重自然规律,避免过度施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保持土壤健康和生态平衡。
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评估
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评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农作物的生长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自然灾害无疑是最具破坏力的因素之一。
无论是狂风暴雨、干旱洪涝,还是低温冻害、病虫害等,都可能给农作物带来沉重的打击,进而影响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干旱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它对农作物的影响十分显著。
当长期缺少有效降水时,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无法获得足够的水分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种子难以发芽,幼苗生长缓慢,已成熟的植株则会出现叶片枯萎、花果脱落等现象。
例如,在小麦的生长关键期遭遇干旱,会导致麦穗短小、麦粒干瘪,严重降低产量。
对于需水量较大的水稻来说,干旱更是灾难性的,可能导致大面积的减产甚至绝收。
洪涝灾害同样危害巨大。
暴雨或持续降雨导致河流决堤、水位上涨,农田被淹没。
长时间的水淹会使农作物根系缺氧,无法正常呼吸和吸收养分,从而导致根系腐烂。
叶片也会因浸泡受损,光合作用减弱。
此外,洪涝还会带来泥沙淤积,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肥力。
像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在洪涝过后,往往会出现倒伏、病虫害增多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狂风也是农作物的一大“敌人”。
强风可能会折断农作物的茎秆,导致植株倒伏。
尤其是在作物生长后期,如小麦、水稻即将成熟时,狂风造成的倒伏会使麦粒、稻粒无法正常灌浆,饱满度下降,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
对于果树来说,狂风可能会吹落果实,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低温冻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在早春或晚秋,气温骤降可能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
幼苗可能会被冻死,花芽和幼果可能会受冻脱落。
例如,在北方的苹果产区,春季的晚霜冻常常会冻伤花芽,导致当年苹果产量大幅下降。
而在冬季,极端的低温可能会使越冬作物遭受冻害,影响来年的生长和产量。
病虫害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然灾害,但在某些情况下,其大规模爆发也具有类似的破坏性。
例如,蝗虫灾害可以在短时间内吞噬大量的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减产。
小麦锈病、水稻稻瘟病等病害一旦大面积发生,也会给农作物带来巨大的损失。
农业特征地理
农业特征地理农业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之一,它在各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本文将探讨农业特征地理,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全球农业发展的差异和地域特点。
第一部分:农业自然环境因素1. 气候条件气候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
不同气候区域的农业特点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热带气候地区的农业以种植热带水果、咖啡、可可等经济作物为主,而寒带气候地区则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冷季作物。
2. 土壤条件土壤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同土壤类型适宜不同作物的种植。
例如,沙质土壤适宜种植西瓜、甘蔗等作物,而黏土则适宜种植水稻等水生作物。
3.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的起伏程度也对农业特征产生重要影响。
在山地地区,由于土地坡度陡峭,农业发展受到限制,常采取阶梯式耕种或种植果树等方式;而河流平原地区土地肥沃,适宜大规模种植粮食作物。
第二部分:农业发展模式1. 种植业种植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形式之一。
不同地区的种植业发展着不同的农作物和特色产品。
例如,北美大草原地区的种植业以小麦、玉米、大豆等为主,而亚洲东南沿海地区则以稻米、茶叶等经济作物占主导地位。
2. 畜牧业畜牧业是以动物的饲养为主的农业形式。
在大草原地区,畜牧业得以充分发展,养殖牛、羊等家畜,供应肉类和皮毛等产品;而在高山地区,畜牧业则以养殖牦牛、绵羊等高寒耐寒家畜为主。
3. 渔业渔业是以捕捞和养殖水产品为主的农业形式。
沿海地区的渔业发达,捕捞各类鱼类、贝类等水产品,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海鲜资源。
第三部分:农业发展的区域差异1. 经济因素农业发展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
发达国家的农业通常实施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高度机械化和资本化。
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多以传统农业为主,受到资源和技术的限制。
2. 文化因素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也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亚洲的稻作区域,农耕文化对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明。
3. 政策因素政策因素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2017年7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农业污染,促进农业的科学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农民生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法所称农业,是指各类农业活动,包括农业生产、饲养、养殖及农产品加工等活动。
第三条业生产要遵循科学理性、合理经济、合法合情、节约可持续的原则。
第四条家制定农业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指导和管理,保障农业合理发展,加大农业投入,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性农业补贴和农业信贷惠农政策,防止农业乱收费、乱收税和乱收运费等活动。
第五条家发展农业科技成果转移和应用,推广农业技术,建立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
第六条家关心和保护农民的权益,推行进一步完善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业生产第七条业生产应当遵循科学可持续、科学农艺和科学养殖的原则,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作物和畜牧养殖的性状、品质和产量,改善农业生产的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八条家推行农业生产质量安全体系,实行质量安全管理,建立正规市场监管机制,实行农产品追溯检测,开展农药及其它公害物质检测,防止污染农产品及危害人体健康。
第九条家发展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农业自体发展,实施农业有机肥料和有机肥料混合肥等自然环保农药的推广,加强农牧兽防疫,动植物检疫,防控农业及牧兽疫病,保护作物和畜禽资源。
第三章业市场第十条家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管理,维护农民的和公众的合法权益,实行农产品价格补贴,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发展农产品销售服务和信息系统。
第十一条家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防止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第十二条家建立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监管机制,推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智能化,鼓励企业创新,支持企业开展信息化运营,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农产品 概念
农产品概念
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农产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质量和安全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农产品的种类非常丰富,包括粮食、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类、水产品等。
这些产品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其生产和流通对于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农产品的生产受到自然环境、气候、土壤、水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农业条件下,农产品的生长和品质也有所不同。
因此,农产品具有地域性和品质差异性的特点。
农产品的安全问题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兽药、添加剂等化学物质的使用不可避免,因此需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证农产品安全、卫生、无污染。
此外,农产品市场也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
农产品市场的供需关系、价格机制等都会对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和消费者的利益产生影响。
因此,需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的顺畅和高效。
总之,农产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其质量和安全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体系建设是保障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重要措施。
同时,还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的可
持续发展。
山西农业特点
山西农业特点一、山西地理环境和农业特点(一)山西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山西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其地形多样,高差悬殊,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海拔变化较大.从垣曲的海拔180米到五台山的海拔3058米,境内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晋城等小盆地.——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独特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在-4°-14°C之间.气温地区分布总趋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00-650毫米.二山西人文地理环境特点——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处在黄河中下游的晋南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黄土高原和游黄土冲积的平原土壤疏松,在生产工具简单、铁器还未运用的情况下,易于清除天然植被和开垦耕种,是当时自然环境最优越的地方,历史传说中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在山西西南部,山西地区成为中华民族地发祥地.——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作为我国古代文名的重要策源地,遗留下许多丰富的古建筑,由于气候比较干燥,较少受到战火的破坏,现存的元代以前的古建筑占全国的70%以上,加上明清大院,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民间艺术宝库.人的流动性小,交往少,文艺孤立发展,特色鲜明,因而成为中国北方戏曲的摇篮,民歌的海洋,民间舞蹈之乡,民间美术也丰富多彩.三山西农业特点——“特”字当头走山西独具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山西地处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区,山区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0%以上,干旱、霜冻等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山西很难成为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地.虽然经过多年努力,山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但无论从省内看,还是从在全国的地位看,山西都只能算是农业小省.山西特殊的地理条件孕育了众多特色农产品.山西省是知名的“小杂粮王国”,谷子、杂豆、莜麦等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苹果、红枣、核桃等干鲜果产量也居全国前列;雁门关区域自古就有种草养畜传统.在国内外市场,山西的陈醋、小米、芦笋、杂粮等特色农产品深受欢迎.——“小”农业向特色、生态现代化农业迈进目前山西省已初步建立了粮经牧加协调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特色农业不仅在国内外叫响品牌,也已成为绝大多数农民群众的致富产业.受食品安全危机的影响,生态农产品是现代消费者和将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发展生态现代化农业是山西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二、山西省农产品营销的困惑1农产品营销基础投入不足这主要是农产品市场、渠道不够,农产品贮存设施、农产品营销冷链建设不足和农产品营销中税收运输优惠不利等.2农产品营销专业人才较少.目前农产品营销大部分是农民出生,过去多为生产兼营销,现虽有一批小商小贩发展成专事农产品营销的经纪人,但多缺专业培训,很难融合现代营销,将农产品生产、营销策划、销售实施连为一体的复合人才更是难找,这与我们的农业大国格格不入.3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成本偏高,农产品市场营销规则有待规范.当前我国虽然建立起农产品质量生产、销售的系列标准和认证体系,但是标准使用、建设、管理需要花很多费用,农民承担不起;此外,市场竞争不公平、农民利益得不到保护、流通环节不畅、优质不优价现象普遍存在.4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薄弱农民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信息很难,生产和消费市场信息不对称.加上部分农民素质和自我保护不够,对各种各样的信息不知如何分析、判断、鉴别,只凭主观判断,往往不能有效进行市场细划和准确的产品定位,造成大路货居多、同质化严重,往往是人家赚钱后跟着学,结果再出来的产品却不被市场接纳.5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不发达有关农产品贮运保鲜科学技术跟不上,造成农产品浪费严重,农产品营销附加值得不到体现.6零散的经营模式,造成农产品缺失市场核心竞争力,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针对目前农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是:通过“板块化抓布局,组织化抓生产,品牌化抓营销”的思路.近年来,各项优势农产品初步形成了有龙头支撑,有基地带动,有协会组织,有大户经营,有加工营销的发展新态势,但品牌化的营销还未能实现,尤其是生态农产品的营销.农产品营销、品牌营销还是一个空白,买的西瓜就是西瓜,至于什么牌子、什么特点,一概不作描述,应该卖出的好价钱卖不回来.在当前如何带领农民用先进的思想理念和先进的营销技术,把农产品营销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的高度上.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所遭遇到的发展瓶颈之所在.三、煤炭转型期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煤老板们涌进“乔家大院”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介休焦炭大王阎吉英出资开发绵山发展旅游业,在当时引起轰动.如今,十多年过去了,绵山也早已成为人们的休闲度假之地,其旅游人数、经济效益位居山西省众多景区前列,据说旅游收入曾一度超过了五台山……如今,众多煤老板加入了发展山西旅游业的行列.“人说山西好风光,搞煤炭时没有太多体会,当静下心来去参与景点建设时才发现,山西的文化底蕴竟是如此丰富,中国70%的民间故事出自山西,各个地方都有发展旅游的机会,虽然不如开煤矿赚钱,但却是一件具有长远发展意义的事业.这是目前众多煤老板的共识.■从“掠夺绿色”到绿色工程目前,越来越多的煤老板开始投资绿色材料和绿色农产的加工与投资.■“小杂粮王国”有望“复辟”山西小杂粮产量丰富,包括荞麦、燕麦、糜子、绿豆、小豆、豌豆、蚕豆、芸豆、豇豆、小扁豆、黑豆等,被誉为“小杂粮王国”,这些作物不仅具有食用价值,同时还兼具保健价值,在保健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煤炭业在山西的兴起,产区不成规模、没有产业龙头,一度要大力发展的小杂粮产业被荒废了多年.如今,这项产业已经被一些煤老板看中.小杂粮广种薄收,因此比一般的粮食作物要更具价值,但优质品种和科技含量高的品种匮乏,目前好多煤炭企业的投资人准备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上,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结构,做成当地小杂粮的龙头企业.“山西的小杂粮世界闻名,如‘沁州黄’已经形成品牌,对外出口大多销往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地,广受好评.更多的人参与这项产业,只有形成规模化效应,才能保证产业的重新崛起.”四、农产集散中心的意义农产集散中心是一种大整合、大展示和大物流的创新营销方式.资源整合原理告诉我们,零星资源一经整合,就可以转化为优势资源.唯有充分整合各个方面的零星资源,使之构合成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完整系统,我们才有建立相应的大市场格局的客观基础.同时,专业的营销团队也是建立相应的大市场格局必不可少的条件.专业的营销策划团队将农产品生产、加工、及其营养价值和营养配餐、营销策划、销售实施连为一体进行现代科学的整合创新营销,不仅能提高生态农产品的附加值,创立生态农产品的品牌,也能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健康的消费指导,对生态农产品营销和居民健康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构建直达终端的农产品大市场体系.五、具体营销方式六、加盟营销体系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农法农产品的特征
--------译自日本财团法人自然农法国际研究开发中心的网站--------
自然农法提倡充分利用健康的土壤的力量和种子自身的生命力,遵循自然,按季栽培。
只有这样,农作物才得以健康地生长,人们才能吃到健康的农产品。
健康农作物的特征
仔细观察健康的农作物,可以发现以下特征。
*农作物的对称性好(叶子的排序整齐),生长发育良好。
*叶片的脉络和展开的角度等的左右对称度或同心圆的匀称度高。
*叶片柔软而厚,略比一般农法栽培的叶片小。
多呈现新鲜的绿色亮光。
茎较粗,不会徒长。
*根很结实,量多,张力强。
自然农法与普通农法的比较①
右侧为自然农法栽培的芋头叶子。
其脉络分明,排列整齐。
自然农法与普通农法的比较②
左侧为自然农法栽培的萝卜叶子。
叶片排列有序、左右对称。
自然农法与普通农法的比较③
右侧为自然农法栽培的橘子切面。
整个切面匀称整齐。
自然农法与普通农法的比较④
左侧为自然农法栽培的胡萝卜切面。
中心部紧凑,营养丰富的中间层厚。
保存实验
通过与其他栽培方法的农作物的保存实验结果对比,发现了以下特征。
保存实验①(白萝卜的叶子)
普通农法(左)和普通有机农法(中)的叶子溶化分解了,但是自然农法栽培(右)叶子却仍然保留原来的形状。
保存实验②(土豆)
化学肥料栽培的土豆(右)腐烂并发霉了,施用通过EM(有用微生物群)的自然分解而制成的厨余垃圾堆肥,用自然农法的方式栽培的土豆(左)富有生命力,长出了新芽。
保存实验③(大米)
请看各种农法产的大米煮熟后,放在密闭的容器里保存约1年左右的结果。
左:使用过化学肥料、农药生产出来的大米颜色变成了黄色,有刺鼻的臭味。
中:使用鸡粪生产出来的大米变成了色如粪便的黑色。
右:自然农法(使用有机发酵肥料、稻草、有用微生物群)生产出来的大米色白,保留了原来的形状,散发着甜酒一样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