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珠峰计划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珠峰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珠峰计划”,是国家为回应“钱学森之问”而推出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中国自己的学术大师。
该计划由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于2009年启动。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原则的过程当中,教育部门对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做了筹备,已经选择清华、北大、复旦、浙大、南大、中科大等20所中国顶尖大学的数、理、化、信、生5个学科率先进行试点,力求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社会、家庭、学校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从而营造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和政策机制。
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亦称“珠峰计划”),是教育部为回应“钱学森之问”,培育21世纪科坛“三钱”即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而出台的一项顶尖人才培养计划。
截至2011年,山东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19所大学入选。
其中,首批试点“珠峰计划”的高校共有11所,分别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该计划将首先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5个基础学科开始试验,每年动态选拔特别优秀的学生,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新培养方式,构筑基础科学拔尖人才培养的专门通道,国家设立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聘请一流师资,包括聘用有关学科国外高水平教师、国内一流教师授课和担任导师;提供奖学金、国际交流、科研训练等经费;营造一流学术环境与氛围等,努力使受该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高校全国入选国家“珠峰计划”的20所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在现代社会中,基础学科的发展对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更多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许多国家纷纷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本文将探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意义、目标和实施方式。
一、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意义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优秀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于高水平科技人才的需求。
这些拔尖人才具备深厚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不仅能够推动学科前沿的研究,还能够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其次,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对于提高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之间的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
培养一批才华横溢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不仅能够为国家争取更多的科技项目和奖项,还能够吸引更多的国际科学家来华合作,推动国家学术水平的提升。
最后,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还能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科学创新。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通常会鼓励学生在多个学科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培养他们拥有广泛的知识背景和独立创新能力。
这种跨学科的培养方式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出更具创新性和综合能力的人才。
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
培养计划将注重学生对于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之后深入学科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够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计划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包括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等。
3. 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计划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和领导能力。
4. 建立国际化视野。
培养计划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开阔学生的眼界,加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专业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专业一、概述在当今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下,培养拔尖人才已成为各个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专业旨在选拔和培养具有深厚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力量。
本文将从该专业的定位、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等方面展开探讨。
二、专业定位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专业是一个面向基础学科领域,着重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流培养项目。
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动手能力,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扎实学术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三、培养目标1. 掌握扎实的基础学科知识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专业注重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求学生扎实掌握基础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并具有跨学科学习和思维能力。
2. 具备科研创新能力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科研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并在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3. 全面发展学生素质除了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外,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专业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等。
四、实施方案1. 课程设置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专业的课程设置着重于学科核心知识的教学,并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导师制度该专业实行导师制度,每位学生都有相应的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学生规划科研方向、解决科研难题,指导学生在学科领域的深入研究。
3. 科研实践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专业注重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实验室进行科研实践,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积累科研经验。
4. 学术交流为了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该专业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国际合作项目等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交流渠道。
五、结语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专业的实施,旨在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人才。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日期】2018.09.17•【文号】教高〔2018〕8号•【施行日期】2018.09.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科技厅(科委)、财政厅(局)、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科协,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基础学科是国家创新发展的源泉、先导和后盾。
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现就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强化使命驱动、注重大师引领、创新学习方式、促进科教融合、深化国际合作,选拔培养一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为新时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播种火种,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思想高地奠定人才基础。
二、目标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拔尖人才选拔、培养模式更加完善,培养机制更加健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引领示范作用更加凸显,初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一批勇攀科学高峰、推动科学文化发展的优秀拔尖人才崭露头角。
三、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遵循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建立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前期探索的“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等有效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范围、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创新模式,形成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标准、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培养拔尖学生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基础学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培养基础学科的拔尖学生,我们制定了以下试验计划。
首先,针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的培养目标,我们将开设更多的专业课程,包括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深度学习课程。
通过设置更多的选修课程和拓展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其次,我们将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术能力进
行全面评估。
通过定期的学科竞赛、学术论文发表、学术科研项目等活动,来评价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术热情和创新能力。
此外,我们将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的学科教育资源,包括学术讲座、学术交流、名师授课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学习资源,激发他们的学术兴趣和学习动力。
最后,我们将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学科指导和学
术辅导。
通过定期的学术讲座、学科研讨会、学术沙龙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和学习机会,激发他们的学术热情和创新能力。
总之,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将以学科教育为核心,以学术创新为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这一试验计划的实施,能够培养更多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C9珠峰计划等大全
C9院校
是中国首个顶尖大学间的高校联盟,于2009年10月启动,联盟成员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9所高校。
九校联盟的关系属于合作关系,联盟成员高校鼓励本校学生报考其他成员高校研究生,并给予优先调剂和复试的资格;而且院校双方同时推荐相同数量的学生,优先给予预录取资格、相应的优惠政策。
另外,在出国留学方面,C9高校有一定优势。
珠峰计划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珠峰计划”,是国家为回应“钱学森之问”而推出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中国自己的学术大师。
该计划由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于2009年启动。
教育部门对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做了筹备,选择了20所中国大学的数、理、化、信、
“985工程”介绍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的战略和江泽民同志的号召,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
“211工程”介绍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这是我国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而实施的一项跨世纪的战略工程,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项目。
“211工程”自“九五”期间立项建设,中央和地方共投入资金180
亿元,建设了一批高等院校和重点学科,改善了一批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一批重点。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珠峰计划”)是教育部为回应“钱学森之问”而出台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由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于2009年启动。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原则的过程当中,教育部门对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做了筹备,已经选择清华、北大、浙大、复旦、南大等19所大学的数、理、化、计算机、生5个学科率先进行试点,力求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社会、家庭、学校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从而营造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和政策机制。
编辑本段珠峰计划-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民间俗称“珠峰计划”),是教育部为回应“钱学森之问”,培育21世纪科坛“三钱”即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而出台的一项顶尖人才培养计划。
“珠峰计划”由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于2009年启动实施。
截至2011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9所大学[1]入选。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珠峰计划)其中,首批入围“珠峰计划”的高校共有11所,分别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该计划将首先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5个基础学科开始试验,每年动态选拔特别优秀的学生,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新培养方式,构筑基础科学拔尖人才培养的专门通道,国家设立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聘请一流师资,包括聘用有关学科国外高水平教师、国内一流教师授课和担任导师;提供奖学金、国际交流、科研训练等经费;营造一流学术环境与氛围等,努力使受该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我们制定了一项全面的培养试验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基础学科领域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首先,我们将通过选拔优秀学生参与该计划。
选拔标准将主要基于学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成绩和潜力。
同时,我们也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以确保参与计划的学生具备较高的学术潜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我们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术培训和指导。
学生将接受由资深教师和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进行的系统化学习和训练。
这些培训和指导将涵盖基础学科知识的深入学习,科研方法和技能的培养,以及学术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能力的提升。
通过这些培训和指导,学生将逐步形成扎实的学科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此外,我们还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研实践机会。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导师指导的科研项目,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生还将有机会参与学术交流和竞赛活动,与
国内外优秀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和竞争,从而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竞争力。
最后,我们将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对学生的学术成绩和科研成果进行全面评估。
通过考核,我们将不断调整和完善培养计划,确保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通过这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我们将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基础学科人才做出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将会有更多的学生在基础学科领域脱颖而出,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培训能力训练珠峰计划概览
培训能力训练珠峰计划概览
珠峰计划全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是教育部为回应“钱学森之问”,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而出台的一项顶尖人才培养计划。
该计划从2009年开始筹备,2010年启动,其目标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建立拔尖人才重点培养体制机制,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才,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
为此,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经费主要用于聘请国内外高水平教师,资助学生国际交流、科研训练和创新实践,开展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奖学金等。
入选该计划的高校每年动态选拔优秀学生,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新培养方式,以实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的目的。
目前,由教育部、中组部、科技部、中科院、财政部组成指导组,负责该计划实施的宏观指导,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教育部负责协调本部门有关司局,共同支持计划实施工作;由国内外著名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论证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施方案,为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方案的实施提供咨询、建议、评估。
国家四年组织一次总结评价,不符合要求的高校、科研院所或其某一专业点将退出“试验计划”。
2009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若干意见
2009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若干意见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领导力的拔尖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任务。
为了进一步推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就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提出以下若干意见。
二、学生能力要求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学习。
3.具有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和不断拓展思维边界。
4.具有优秀的领导力和执行力,能够引领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发展方向。
三、导师团队建设导师团队是拔尖学生培养的关键因素。
为确保导师团队的高素质和高效运行,应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选聘具有国际视野、丰富教学和研究经验的教授担任导师,形成一支高水平、多元化、结构合理的导师团队。
2.建立导师考核和激励机制,鼓励导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3.邀请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客座导师,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学术视野和指导。
四、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拔尖学生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以学生为中心,实行个性化培养,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和发展方向。
2.加强学科交叉融合,鼓励学生跨学科选课和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界思维能力。
3.重视实践教学和科研训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推行英语授课和国际合作,加强学生英语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机会。
五、评估机制为确保试验计划的顺利实施和质量保障,应建立科学、客观、有效的评估机制:1.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科研实践、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情况,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我们制定了一项全面
的试验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学
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们将从课程设置入手,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入的
学习内容。
通过增加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学科专长和创新思维。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交叉融合,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
其次,我们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除了在课堂上的理论
学习,我们还将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实验室实践和社会实践,
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
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学科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另外,我们还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除了学术能力,我
们还将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通过开展各种综合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
身素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拔尖学生。
最后,我们将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我们还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公正的成长反馈。
总之,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试验计划,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学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2009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若干意见
2009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若干意见【原创实用版】目录1.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背景和意义2.计划的目标和实施原则3.计划的具体措施和方法4.计划的预期效果和评估机制正文【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教育部在 2009 年提出了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旨在通过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
【计划的目标和实施原则】该计划的目标是在 5-10 年内,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
为实现这一目标,计划遵循以下原则:1.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把人才培养作为试验计划的首要任务。
2.强化基础学科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3.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加强实践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深化国际合作,推动教育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计划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为实现计划目标,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和方法:1.设立拔尖人才培养基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为拔尖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2.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为拔尖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基础学科教师。
4.建立动态选拔和淘汰机制,确保拔尖学生培养质量。
5.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拔尖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计划的预期效果和评估机制】通过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预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果:1.提高拔尖学生的学术成果和创新能力。
2.增强拔尖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
3.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学研究领域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基础学科人才。
为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教育部建立了一系列评估机制,定期对拔尖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以便及时调整培养方案,提高培养质量。
2009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若干意见
2009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若干意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基础学科人才的培养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教育部于2009年发布了《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加强我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
一、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基础学科在各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当前我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教育观念相对滞后、培养模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等。
为此,教育部决定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实施范围与对象该计划主要针对我国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在基础学科领域的优秀学生实施。
实施范围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基础学科,覆盖各类高校。
通过选拔优秀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和个性化培养方案,助力他们成长为拔尖创新人才。
三、培养模式与措施1.优化课程体系:构建模块化、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强化基础知识、拓宽学术视野,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2.强化导师制度:为每位优秀学生配备导师,实行个性化培养,指导学生学术研究、实践创新和职业生涯规划。
3.增加实践环节:加强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创设交流平台:组织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学生与国内外优秀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术素养。
5.提供奖励政策:设立奖学金、科研项目资助等,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创新。
四、组织与管理1.教育部负责宏观指导、监督和评估计划实施,确保计划的顺利推进。
2.高校是实施计划的主体,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3.建立健全计划实施的监测与反馈机制,定期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不断完善培养体系。
五、评估与反馈为确保计划实施成效,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对培养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估。
2009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若干意见
2009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若干意见摘要:一、引言二、试验计划的背景和目的三、试验计划的内容和实施方法四、政策支持和保障五、预期成果和影响六、总结和展望正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工作,为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人才,我国决定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本文将围绕这一计划展开讨论,分析其背景、目的、内容及实施方法,以及政策支持和保障等方面。
二、试验计划的背景和目的基础学科是国家科技发展的基石,拔尖学生是未来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
然而,目前我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培养模式单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为此,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旨在探索多元化、特色化的培养模式,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学生。
三、试验计划的内容和实施方法试验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拔对象:选拔具有创新潜质、学术兴趣浓厚的中学生作为培养对象。
2.培养模式:采取小班教学、导师制、国际化培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课程设置:开设一系列研究型、实践型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跨学科思维。
4.实践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海外学术交流和实习机会。
四、政策支持和保障为了确保试验计划的顺利实施,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将提供以下支持:1.资金支持:加大投入,保障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2.政策支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中学积极参与拔尖学生培养工作。
3.师资保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试验计划提供优秀的师资力量。
4.管理保障: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序进行。
五、预期成果和影响通过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预期将取得以下成果:1.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
2.探索多元化、特色化的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强基计划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又称强基计划,是中国教育部于2005年启动的一项重要计划,旨在培养我国基础学科领域的优秀人才,提升我国基础学科的国际竞争力。
强基计划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选拔优秀学生。
强基计划通过各种方式选拔优秀学生,包括高考成绩、学科竞赛、面试等,选拔出的学生将获得各种奖励和资助,包括奖学金、实习机会、国内外交流等。
二、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强基计划通过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建设实验室、购买设备、引进优秀教师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开展科研活动。
强基计划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包括参与科研项目、发表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等,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推进国际化教育。
强基计划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实习,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语言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强基计划的实施,对于我国基础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强基计划可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提高我国基础学科的人才储备。
其次,强基计划可以提高我国基础学科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推动我国基础学科的发展。
最后,强基计划可以促进我国基础学科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基础学科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强基计划的实施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强基计划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对于一些贫困地区和学校而言,难以承担。
其次,强基计划的实施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包括政府、学校、企业等,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机制。
最后,强基计划的实施需要长期的坚持和持续的投入,需要政策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总之,强基计划是我国基础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我国基础学科的国际竞争力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机制,同时也需要政策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强基计划一定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学生数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是指根据学生的个别能力特长,对其进行专门培养,使之在某一基础学科领域能够取得较为突出的成就。
这种培养计划旨在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个性发展,提高其专业素质,以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实施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一批在基础学科领域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近年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在不同学校和地区,学生数的分布情况也有所不同。
在深入研究和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将学生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拔尖学生的选拔标准和程序拔尖学生的选拔标准主要包括学习成绩、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
学校和地区对于拔尖学生的选拔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会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科研能力。
选拔程序一般包括初选、复选和培养计划的确定等环节,学校会根据学生的整体表现和潜力进行综合评定,最终确定拔尖学生名单。
2. 拔尖学生的培养计划拔尖学生的培养计划通常包括学术训练、科研项目、学术交流和创新实践等内容。
学校会为拔尖学生提供专门的学术指导和资源支持,促进其在基础学科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培养计划旨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思维,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在基础学科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3. 拔尖学生的数量分布情况在各级学校和地区,拔尖学生的数量分布情况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高校和重点中学的拔尖学生数量相对较多,而一般中小学和一些农村地区的拔尖学生数量相对较少。
这种差异主要受学校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学校和地区来说,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拔尖学生的数量,并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培养和管理。
4. 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效果评估对于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实施的效果,学校和地区有必要进行定期评估和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和竞赛成绩、培养计划的实施情况等方面。
华南师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保研率
华南师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保研率一、概述华南师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是学校为培养优秀学生而设立的一项重要计划。
本文将重点介绍该计划对学生保研率的影响。
二、华南师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概述华南师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是学校为培养和选拔优秀学生而设立的一项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提供更多的学术机会和资源,培养和选拔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华南师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对学生保研率的影响1. 提高学术水平华南师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术机会和资源,使得学生在学术方面有了更大的提高。
这些优秀的学生因此更容易在保研过程中脱颖而出。
2. 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该计划,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学术资源和机会,也能够更好地进行科研实践,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些都为他们将来在保研过程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培养综合素质除了学术水平的提高外,华南师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还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等。
这些综合素质在保研过程中同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 师资力量和科研环境学校通过该计划吸引了更多的优秀教师,也改善了科研环境。
这样,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前沿科研信息,培养了更好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四、总结华南师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对学生保研率的影响是非常积极的。
通过提供更多的学术机会和资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综合素质以及改善师资力量和科研环境等措施,学校为学生的保研奠定了良好基础,提高了保研率,也有效提高了学校的学术声誉。
希望未来华南师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更多优秀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华南师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对学生保研率的影响五、案例分析为了更加具体地说明华南师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对学生保研率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来加以论证。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的培养可真是一门大学问。
想想看,咱们的小朋友们,个个都是学霸潜力股,仿佛一颗颗待发芽的种子,恨不得立马开出花来。
这个实验计划简直就像是给他们开了个大party,老师们准备好各种“干货”,让孩子们不仅能学得开心,还能学得扎实。
谁说学习就得像吃药一样苦呢?只要掌握了方法,学起来还真是乐趣无穷,简直是“轻松搞定”的节奏。
这个计划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基础学科的神奇大门。
咱们的学生们不再是“傻傻的”埋头苦读,而是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尽情探索。
想象一下,孩子们在实验室里动手实验,在操场上进行科学游戏,嘿,简直比看动画片还要有趣。
老师们也是用心良苦,像是培养小苗一样,时时刻刻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试想,在这个充满创意的氛围里,孩子们怎么可能不爱学习呢?培养目标可是“高大上”的哦!不是单纯地让孩子们在考试中拿高分,而是要让他们的思维变得灵活,眼界变得宽广。
就像是种一棵大树,不光要有深厚的根基,还得有繁茂的枝叶。
这个过程可不简单,但绝对值得。
老师们鼓励孩子们大胆发言,勇于探索,甚至在课堂上讨论“宇宙有没有外星人”这种问题,哇,听起来就像是科幻电影里才有的情节呢!再说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这计划的一部分。
大家都知道,创新就像是给知识加了一层“调味料”,不再是那种平淡无味的“白开水”。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活动,比如科学小实验、创意手工、甚至是辩论赛,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一下,孩子们在课堂上探讨“如何用废品做出环保小玩意”,那场景,简直能把无聊的学习变成一场盛大的创意秀!学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大家都知道,学霸的背后总有一段艰辛的路程。
为了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感到孤单,老师和家长的支持可是至关重要的。
就像是小鸟学飞,得有个窝让它们温暖。
家长们也可以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跟孩子一起做作业,讨论问题,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味。
嘿,谁说学习只能是冷冰冰的书本?这可是一个温馨的亲子时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会学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方案(试行稿)2011年6月目录一、指导思想 (2)二、总体目标 (2)三、培养模式 (3)1.重构课程体系 (3)2.强化相关学科基础 (3)3.改革教学方法手段 (3)4.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4)5.配备一流师资 (4)6.全面实施导师制 (4)7.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5)8.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5)9.坚持因材施教、扩大个性选择 (5)四、管理机制 (5)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5)2.学生选拔与管理 (6)3.教学与学籍管理 (7)五、条件支持 (7)1.设立专门的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 (7)2.全面开放科研与教学实验室 (8)3.全面开放图书馆和信息资源平台 (8)4.创造更多的科研训练机会 (8)5.营造学生身心与学业和谐发展的氛围 (8)北京师范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面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需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紧紧围绕学校战略发展目标,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校文理基础学科和教育科学以及学科综合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世界一流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人才培养与管理模式,着力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学生。
二、总体目标1.改革培养模式。
实施导师指导下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个性化、开放式”拔尖学生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革完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实施学分制和导师制,因材施教,强调个性化培养,扩大学生自主选择权,拓展学生的国际化维度,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2.创新管理模式。
成立“励耘学院”及相关组织,面向全校一年级理科和文科学生(不含免费师范生、国防生),分别选拔80名优秀学生,针对基础理科(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人文学科(文学、历史学、哲学),分别组建“基础理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班”和“人文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班”。
大学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课程免修试行办法
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课程免修试行办法为进一步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为拔尖学生成长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根据《XX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关于课程免修的相关规定,结合我校教学改实施,现将“拔尖计划”课程免修办法规定如下:一、免修定义:本办法定义的课程免修,是指学生业已掌握课程大纲规定的知识、能力、综合素质要求,经学生本人申请,学院组织认定批准后,可以不修读课程并直接获得该课程学分。
二、适用对象:本办法规定课程免修适用于正式入选“拔尖计划”的在校本科学生。
三、免修范围:免修的课程范围应是已定教学计划内的某些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军事理论课、体育课、实验课、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除外)。
原则上,学生在学期间申请免修课程不超过四门,且为非专业必修课程。
四、免修程序:进入“拔尖计划”的学生,应按照已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规定的顺序和要求修课。
但某些课程经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学生导师审核认可、授课学院组织相关教研室、课程组或“拔尖计划”领导小组等组织集体讨论认定,主管教学院长(系主任或教学部主任)批准,学生可以免修课程并获得学分。
具体程序如下:1.学生填写《XX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学生免修课程申请表》(一式三份见附件)2.准备相应证明自己业已掌握课程教学要求的附件材料3.导师审核同意4.教研室、课程组或“拔尖计划”领导小组等组织集体讨论并提出认定意见5.主管教学院长(系主任或教学部主任)批准6.教务处复核备案(教务处、学院和学生本人各留存一份)五、免修成绩登记学生获准免修课程的成绩一般登记为“免修”。
一般由任课教师或由教学秘书代为登入。
学生的课程免修申请单与课程成绩单一起存档。
免修课程的成绩不纳入GPA计算。
六、本试行办法未尽事宜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化学学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定位与目标
为了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培养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基础学科领域拔尖人才,经教育部批准,兰州大学从2011年开始实施“化学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为保证该计划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化学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的办学宗旨是因材施教,强化精英意识,营造良好的育人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激励学生努力向上,为具有良好潜力的优秀学生提供特殊的学习和成长条件,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化学专业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学生接触化学专业领域前沿研究成果和参与化学前沿研究搭建平台,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化学专业的领军人才。
二、基本要求
入选本培养计划的学生,应对化学学科和科学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基础知识扎实、创新愿望强烈、心理素质良好、培养潜能突出,有望成长为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行列。
通过个性化培养,积极开展教学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让学生有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参加科学研究项目训练,培养科研兴趣,从而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开阔的视野、毕业后跻身国际一流科学领域科研队伍,并成长为化学专业领域的领军人才。
三、培养方式
新生进校后,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笔试和面试进行选拔。
聘请学术造诣深厚、
具有国际视野的相关学科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选拔小组成员。
由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牵头,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博士生导师等组成专业指导小组和课程教学小组,负责学生的培养工作。
“化学学科拔尖学生”的学制、学分、学时和培养措施:
1.学制一般为四年,学生完成培养计划后可申请提前毕业,最短不少于3年。
2.总学分不少于149.5学分,其中科研创新实践5学分,总学时不少于3015学时。
3.培养措施
(1)配备导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培养从入学开始确定导师小组,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及人格培养等进行指导;从第二学年开始,根据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的结果,为学生确定专业导师。
专业导师需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优先配备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导师,每位专业导师指导同一届学生1–2名。
专业导师每周至少应就学业及科学研究与学生讨论交流一次。
如有必要,学校将为入选培养计划的本科生制定、实施个性化的课程培养体系并提供条件支持。
(2)开设专业研讨班由专业导师对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训练。
通过研讨班开展学科专题研讨,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参加。
专业导师每个月至少安排两次研讨活动,专题研讨内容应为化学学科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国际化教育积极推荐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每位学生至少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到国际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进行学习和科研训练;聘请国际著名学者举办“百年兰大·名家讲坛”讲座;每学期至少邀请6–10名院士或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四年内为每个学生提供不少于2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的机会,使学生能与著名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国际化学研究前沿领域及热点问题。
(4)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开设人文科学方面的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研究的组织及管理能力。
四、课程体系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表一课程体系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总表
表二公共基础课学时学分分配表
表三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分配表
表四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分配表
表五专业选修课学时学分分配表
说明:需要最少选修其中10门课程,20学分。
表六通识选修课(含公共选修课)学时学分分配表
华夏文明史、化学发展史、自然科学史属自修课程,需在剩余的6门选修课中至少选修2门课程。
表七实践环节学时学分分配表
表八科研创新实践学时学分分配表
综合科研训练与创新:3–5学分
综合科研训练与创新学分设置及计算办法如下:
(1) 完成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君政学者项目、国家理科基地学生科研训练项目,项目第一完成人计5学分,第二完成人计3学分,第三完成人计1学分;完成兰州大学本科质量工程专项经费支持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兰州大学创新创业行动计划项目,项目第一完成人计2学分,第二完成人计1学分;完成学院自筹经费设立的各类科研训练项目,项目负责人计1学分。
(2) 获得国家级大学生专业大赛特等奖、一等奖每人计5学分,二等奖每人计3学分,三等奖每人计1学分。
获得省级大学生专业类大赛特等奖、一等奖每人计3学分,二等奖每人计2学分,三等奖每人计1学分。
(3) 在SCI、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每篇计4学分,发明专利获得授权每项计5学分,申报进入实质审查阶段每项计3学分,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每项计3学分,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每篇计2学分。
以上学生应为第一作者或发明人,第一完成单位署名“兰州大学”。
五、本科教学计划总体安排一览表
7
8
9
10
11
六、教学大纲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