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数最早的意义

合集下载

数学的发展历史

数学的发展历史

七年级九班李蕙茹一、探究背景:研究数学发展历史的学科,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自然科学史研究下属的一个重要分支。

和所有的自然科学史一样,数学史也是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数学史研究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是历史科学的方法,在这一点上,它与通常的数学研究方法不同。

它研究的对象是数学发展的历史,因此它与通常历史科学研究的对象又不相同,所以,我们既可以在数学中学到历史,又可以在历史中学到数学。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图形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包括代数、几何、三角、微积分等。

它来源于生产,服务于生活,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二、目的意义:对数学产生兴趣,轻松学好数学。

通过查找名人趣事、数学常识等资料,对数学的功用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让我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提高数学成绩,开发我们的脑力,使自己不断提高能力,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探究方法:1、历史研究法,又叫历史考证法。

数学自东汉以来的《九章算术》到现代的《微积分》,上上下下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与现代数学联系起来,对数学历史的考证有巨大的作用。

2,自主探究法。

所谓自主探究,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找到对自己有用的资料,进行整理,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

四、探究结果:(一)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据《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

从一到十,及百、千、万是专用的记数文字,共有13个独立符号,记数用合文书写,其中有十进制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

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而这种计算方法称为筹算。

算筹的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筹算在春秋时代已很普遍。

用算筹记数,有纵、横两种方式:表示一个多位数字时,采用十进位值制,各位值的数目从左到右排列,纵横相间〔法则是: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并以空位表示零。

算筹为加、减、乘、除等运算建立起良好的条件。

筹算直到十五世纪元朝末年才逐渐为珠算所取代,中国古代数学就是在筹算的基础上取得其辉煌成就的。

期末 数学史知识提要

期末 数学史知识提要

《数学简史》知识提要1 数学史的意义及研究对象:数学史是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主要对象包括:重要数学成果、重大数学事件和重要数学人物,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

2 数学文化的特点数学史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有着特殊地位,这是由数学的文化特点决定的。

数学文化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以抽象的形式,追求高度精确、可靠的知识。

(2)数学追求最大限度的一般性模式特别是一般性算法的倾向。

(3)数学是创造性活动的结果,追求艺术和美的特征。

3历史上对数学的认识:亚里斯多德:量的科学;笛卡儿:顺序与度量的科学;恩格斯: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美国学者:关于模式的科学。

第二章古代希腊数学主题:论证数学的形成与发展1论证数学的开端:论证数学的鼻祖:泰勒斯(前625-前547)和毕达哥拉斯(前580-前500)。

(1)泰勒斯:发现了许多几何命题(圆被直径平分……);开创了几何命题的逻辑论证;天文测量。

他的逸闻趣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2)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致力于哲学与数学的研究,提出了“万物皆数”是信念,推动了证明的逻辑信念的形成。

主要成果:发现毕达哥拉斯定理及其数组;几何定理的证明;正多边形(正五和正十边形)与正多面体作图;形数(把数看成形进行研究);完全数(一个整数互为另一个的不包括自身的因数之和);亲和数(两个整数互为另一个的因数(不包括自身)之和);不可公度量(实质是证明了2是无理数)的发现。

(注:什么是“可公度量”?对于任何两条给定的线段,总能找到某第三线段,以它为单位线段能将给定的两条线段划分为整数段。

这样的两条线段为“可公度量”,即有公共度量的度量单位。

这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对世界任何量都能表示成两个整数比信念的反映。

)3亚历山大时期(全盛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和阿波罗里奥斯(1)欧几里得:主要代表作《原本》(又称为《几何原本》)。

他用公理化方法对当时的数学知识作了系统化、理论化的总结。

代数符号的简单历史

代数符号的简单历史

约也不过300多年 。 奥特雷德于1631年在他的著
作上用“×”表示乘法,于
是后人就把它沿用到今天。
代数符号的简单历史
中世纪时,阿拉伯数字十分发达,还出了一位大数学家阿 尔·花拉子密,他曾经用“3/4”或“3/4”表示3被4除。大多 数人认为,现在通用的分数记号,来源就是出于这里。
至于“÷”的使用,能追溯到1630年一位英国人约翰·比尔的著作。 人们估计他大概是根据阿拉伯人的除号“-”与比的记号“:”合并转化而 成的。
A4 B4 4 A3 B 6 A2 B2 AB3
.法国人埃里冈的记法
大致相同,以系数在前指数在后的方式表示。 如以a3表示 a3 ,2b4表示 2b 4 ,2ba2表示2ba 2 1631年,哈里奥特(1560-1621)改进了韦达的 记法,以aa表示 a 2 ,以aaa表示 a3 等。1636年,居于
代数符号的简单历史
对数符号 log、lg
对数是由英国人纳皮尔(Napier, 1550~1617)创立的,而对数(Logarithm) 一词也是他所创造的。这个词是由一个希腊
语(打不出,转成拉丁文logos,意思是表示
思想的文字或符号,也可说成“计算”或“ 比率”)及另一个希腊语(数)结合而成的
。纳皮尔在表示对数时套用logarithm整个词
Company Logo
代数符号的简单历史
符号名称源自希腊语(parentithen),意为“置于内侧”, 即“插入”,插入成分通常要加括号与正文分开。英语从1580年
起以brackets泛指括号,特指方括号,圆括号又可称为round
brackets。 三种常用括号的法语名称先后出现时间为:
圆括号(parenthè se)( )1620年;

代数发展史

代数发展史

•对于两鼠穿墙问题,《九章算术》给出的解法便是享誉 古今的“盈不足术”。(回忆一下,这是我们小学时学过 •的)具体解法如下:
• 解:假设两只老鼠打洞2天,则仍差5寸(1寸为0.1 尺),不能把墙打穿,假设打洞3天,就会多 出3尺7寸半,这样一来,便化繁为简,成为 了典型的“盈不足”问题:
两只老鼠相遇的 23.7530.522
3.2 代数运算
• 引入数学符号之后,人们开始对于方程,方程组的叙 述做到了简约而不简单,而这个极大的简化也正式将 代数运算推上了历史的舞台。
• 而各种算术中的运算法则在代数运算中的通用性更是 大大的加速了人们对于方程求解这一类在日常生活和 科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数学问题的研究,最终导 致了新的数学学科的发现。
• 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 小鼠亦日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 问几何日相逢?各穿几尺?
• 用今天的办法,设大鼠和小鼠在x日后相逢: • 我们得出这样的一个用数列求和的等式:
1 2 4 2 x 1 1 1 1 5 24 2 x
1.1.3 求解过程
• 由数列求和公式得:
代数发展史
整体脉络
• 1.算术与数的进制 • 2.数的表示与数的扩充 • 3.数学符号与代数运算 • 4.方程求解与抽象代数
1.1 算术
• 高斯说:“算术给予我们一个用之不竭、 充满乐趣的宝库。”
•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很大程度决定了 中国数学中“算”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 所以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古代数学对于 算术的重视程度和取得的成就都是世界 上数一数二的,而传承下来的著作,解 决掉的难题和让人拍案叫绝的计算方法 仍是当今数学界的瑰宝。
• 在这其中,丢番图,以及我们熟知的韦达,笛卡尔都做了 巨大的贡献,他们将繁琐的文字表达方式改进为使用 x,y,z代表未知量,用a,b,c代表已知量。

线性代数的起源、发展及其应用

线性代数的起源、发展及其应用

线性代数的起源、发展及其应用针对学生在学习线性代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重点介绍线性代数的起源、发展,并通过介绍线性代数在保密通讯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学习线性代数的意义及其应用。

线性代数是高等代数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线性问题的代数理论。

线性代数主要研究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线性空间以及线性变换等内容。

但是,这些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以及学习线性代数有什么意义,大部分学生都不是很清楚。

很多自认为学的不错的学生也只能说:“书上就是这么规定的,只需要会用就好”。

但是他们真的会用吗?他们的“会用”其实是会根据书本上的定理、结论去证明相关的理论问题,然而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他们真的知道吗?像教科书上那样,用事先规定好的数学定理去证明数学问题,最后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熟练地使用数学工具,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我们的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教学生如何做题,而应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关注数学的应用性。

在与同行的交流探讨中,作者发现,有一部分教师对线性代数的把握也只是停留在课本上的知识,对于线性代数的起源、发展等了解的不是很多。

于是就形成了教师只讲课本上的知识,学生也只学会了课本上的知识,根本无人关心线性代数这一学科的最新发展及其在科学技术领悟的应用!长此以往,线性代数便成了一门枯燥乏味、脱离实际应用的理论课程。

更由于其概念多,逻辑性强,慢慢就成了大部分学生所说的“天书”。

针对这些问题,下面重点介绍了线性代数起源、发展以及相关应用等几个方面。

1 线性代数的起源及发展线性代数主要是研究代数学中具有线性关系的问题,而线性问题广泛地存在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

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一些非线性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近似地转化为线性问题,因此线性代数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线性代数基本上出现于十七世纪,直到十八世纪末,线性代数的研究还只限于平面与三维空间,十九世纪上半叶才完成了向维向量空间的过渡。

高等代数发展简史

高等代数发展简史

《高等代数》发展简史代数学的历史告诉我们,在研究高次方程的求解问题上,许多数学加走过了一段不平坦的路途,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人们很早就已经知道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关于三次方程,我国在公元七世纪也已经得到了一般的近似解法,这在唐朝数学家王孝通的《缉古算经》里就有论述。

到了十三世纪,宋代数学家秦九韶在他所著的《数学九章》这部书的“正负开方术”里,充分研究了数字高次方程的求正根法,也就是说,秦九韶那时候已得到高次方程的一般解法。

在西方,直到十六世纪初的文艺复兴时期,才由意大利数学家发现一元三次方程的公式—卡当公式。

在数学史上,相传这个公式是意大利数学家塔塔里亚首先得到的,后来被米兰地区的数学家卡尔达诺(1501-1576)骗到了这个三次方程的解的公式,并发表在自己的著作里。

所以现在人们还是称这个公式为卡尔达诺公式(或称卡当公式),其实,它应该叫塔塔里亚公式。

三次方程被解出来后,一般的四次方程很快被意大利的费拉里(1522-1560)解出。

这就很自然地促使数学家们继续努力寻求五次及五次以上的高次方程的解法。

遗憾的是这个问题虽然耗费了许多数学家的时间与精力,但一直持续了长达三个多世纪,都没有解决。

到了十九世纪初,挪威的一位青年数学家阿贝尔(1802-1829)证明了五次或五次以上的方程不可能有根式解;即这些方程的根不可能用方程的系数通过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这些代数运算表示出来,阿贝尔的这个证明不但比较难,而且也没有回答每一个具体的方程是否可以用代数方法求解的问题。

后来,五次或五次以上的方程不可能有根式解的问题,由法国数学家伽罗瓦彻底解决了。

20岁的时候,因为积极参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曾两次被捕入狱, 1832年,他出狱不久,便在一次私人决斗中死去,年仅21岁。

伽罗瓦在临死前预料自己难以摆脱死亡的命运,所以曾连夜给朋友写信,仓促地把自己生平的数学研究心得扼要写出来,并附以论文手稿。

字母表示数的概念

字母表示数的概念

字母表示数的概念一、字母表示数,也称为代数,是一种数学表达方式。

它使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变量或参数,通过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

字母表示数的概念起源于古希腊数学家,但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得到广泛应用。

在现代数学中,字母表示数已经成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

二、字母表示数的起源与历史发展1.早期的代数概念a. 古埃及数学中的代数概念古埃及数学家最早使用字母表示未知数,为代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b. 古希腊数学家的代数思想古希腊数学家如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对代数概念进行了系统化整理,提出了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

c.阿拉伯数学对代数的发展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哈里德希在公元9世纪将代数概念和运算推广到更多未知数,进一步丰富了代数体系。

2.文艺复兴时期与字母表示数的普及a.欧洲文艺复兴背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视人文主义,注重个体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字母表示数的普及创造了条件。

b.代数教科书的出版与传播随着印刷术的发展,代数教科书开始广泛传播,使得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得以普及。

c.笛卡尔坐标系的贡献笛卡尔坐标系的提出,使得几何与代数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字母表示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现代数学中字母表示数的发展a.线性代数与多变量微积分线性代数和多变量微积分的发展,使得字母表示数的方法更加丰富和完善。

b.抽象代数的发展抽象代数的提出,为数学研究提供了更广泛、更深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了字母表示数的应用。

c.计算机科学与字母表示数的结合计算机科学的兴起,使得字母表示数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和算法分析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三、字母表示数的应用领域1.数学与其他科学领域a.物理、化学、生物学中的字母表示数应用字母表示数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有助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b.工程与计算机科学中的代数应用在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中,字母表示数方法被用于建模、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

2.经济学与社会科学中的应用a.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中的代数应用在经济学和统计学中,字母表示数方法被用于建立数学模型和分析数据。

初等代数研究

初等代数研究

绪言一、“代数学”的起源及几种历史观点⒈“代数学”的起源公元820年前后时,花剌子模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穆罕默德·伊本·穆斯·阿里·花剌子模的著作《Kitab al jabrw’al-mugabala》,意思是“整理”和“对比”。

到14世纪,aljabr演变成了algebra,这就是拉丁文的“代数学”。

其中Algoritmi是花拉子模的拉丁译名,现代术语“算法”(Algorithm)即源于此。

代数的基础就是脱离了具体数字在一般形态上形式地加以考察的关于算术的学说。

代数的课题首要就是字母表示的式的变换和解方程的规则和方法。

所以,代数这个名称的起源完全符合这门科学本身的内容。

算术→初等代数→高等代数→近世代数。

⒉历史观点⑴Ⅰ16世纪后期,视为普遍化的算术;Ⅱ17世纪60年代,各种量的计算理论;⑵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代数方程的解法;⑶19世纪至今,研究各种代数结构。

二、“代数学”的定义“代数学”的定义——初等代数学(或称古典代数学)是更古来的算术的推广和发展;抽象代数学(曾称近世代数学)则是在初等代数学的基础上发生、发展,而于20世纪形成的。

“初等代数学”——研究数字和文字的代数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开方)的理论和方法;更确切点说,研究实数或复数和以它们为系数的多项式的代数运算的理论和方法。

三、为什么数应专业学生要学习本门课程中学数学教师的历史使命第一章自然数一、数系的历史发展⑴数学思维对象与实体的分离数的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人类在朦胧时代就已具有识别事物多寡的能力。

在人类开始数数之前,人类是根据物体样子的差别来判断物体是多还是少。

从这种原始的“数觉”到抽象的“数”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

原始人先是注意到一只羊与许多羊、一头狼与整群狼的区别,逐渐看到一只羊、一头狼、一条鱼之间存在着某种共通的东西,即他们的单位性。

数:一定物群所共有的抽象性质。

线性代数简史

线性代数简史

线性代数简史线性代数是高等代数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具有线性关系的代数量的一门学科。

历史上,线性代数中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解线性方程组的问题,而线性方程组理论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作为工具的矩阵论和行列式理论的创立与发展,这些内容已成为我们线性代数教材的主要部分。

此外,近现代数学分析与几何学等数学分支的要求也促进了线性代数的进一步发展。

在线性代数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行列式和矩阵。

虽然表面上看,行列式和矩阵不过是一种语言或速记,但从数学史上来看,优良的数学符号和生动的概念是数学思想产生的动力和钥匙。

行列式:行列式的概念最初是由十七世纪日本数学家关孝和提出来的,他在1683年写了一部叫做《解伏题之法》的著作,标题的意思是“解行列式问题的方法”,书里对行列式的概念和它的展开已经有了清楚的叙述。

欧洲第一个提出行列式概念的是德国的数学家、微积分学奠基人之一--莱布尼兹(Leibnitz)。

1693 年4 月,莱布尼茨在写给洛比达的一封信中使用并指出了行列式,并给出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为零的条件。

1750 年,瑞士数学家克莱姆 (G.Cramer,1704‐1752) 在其著作《线性代数分析导引》中,对行列式的定义和展开法则给出了比较完整、明确的阐述,并给出了现在我们所称的解线性方程组的克莱姆法则。

1764年,法国数学家贝祖 (E.Bezout,1730‐1783) 将确定行列式每一项符号的方法进行了系统化;对给定了含n个未知量的n个齐次线性方程,贝祖证明了系数行列式等于零是该方程组有非零解的条件。

在行列式的发展史上,第一个对行列式理论做出连贯的逻辑的阐述,即把行列式理论与线性方程组求解相分离的人,是法国数学家范德蒙 (Vandermonde,1735‐1796) 。

范德蒙自幼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音乐,但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后来终于成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特别地,他给出了用二阶子式和它们的余子式来展开行列式的法则。

1772 年,拉普拉斯在论文《对积分和世界体系的探讨》中证明了范德蒙提出的一些规则,推广了他的展开行列式的方法,用r行中所含的子式和它们的余子式的集合来展开行列式,这个方法现在仍然以他的名字命名。

代数

代数

数[Algebra]是数学的其中一门分支,当中可大致分为初等代数学和抽象代数学两部分。

初等代数学是指19世纪上半叶以前发展的方程理论,主要研究某一方程[组]是否可解,如何求出方程所有的根[包括近似根],以及方程的根有何性质等问题。

大约写于1700年前的埃及莱因特纸草文书中已经有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记载,甚至比此更早的古巴比伦人已在泥板文书中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了。

不过古代的算术、代数、几何是互相交织的,在古希腊时代,几何学明显地从数学中分离出来,使纯算术的或代数的问题都被转译为几何语言,例如量被解释为长度,两个量之积解释为矩形面积等。

现代数学中仍称二次幂「平方」,三次幂为「立方」,就是来源于此。

古希腊数学家尼可马克[1世纪]约在公元100年写了一本《算术入门》,使数的科学第一次脱离几何而独立。

从而为纯代数学的建立树立了榜样。

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约246-330]在公元三世纪发表了第一部代数学著作——《算术》,内容包括了数论及不定方程等,他在这本书里引入了未知量及一些运算符号,使代数表达大为简化。

由于丢番图的符号大都属于有关术语的缩写,所以后人称丢番图的代数为缩写式代数。

公元四世纪以后,希腊数学开始衰微,但印度和中东地区的数学却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发展。

7、8世纪的印度数学家主要研究不定方程的解法,并已经用缩写文字和一些记号来表示未知数和运算。

在婆罗摩笈多的著作中,还给出了二次方程x2 + px - q = 0的一个根式解,及某些不定方程的通解。

阿拉伯著名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约780-850]在825年左右写了一本关于代数的书,书名的原意是《还原[或移项]和对消的科学》;罗伯特在1140年左右把阿拉文的al-jabr译成拉丁文algebra,后因书名中的其余部分逐渐被遗忘,所以algebra便成了代数学的专有名称了。

我国清代数学家李善兰[1811-1882]和英人韦烈亚力[1815-1887]在1851年合译英国棣么甘的书,把algebra汉译成「代数学」。

从算术到代数的知识转变

从算术到代数的知识转变

从算术到代数的知识转变在数学学科中,算术和代数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和学习内容。

算术是一种基础的数学运算方法,它注重对具体数据的计算和处理;而代数则更注重于符号和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和运算规律。

从算术到代数的知识转变在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一、算术与代数的定义及特点算术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数学分支,它主要研究基本的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算术只涉及具体的数字,强调具体计算和问题解决方法。

相比之下,代数则更为抽象和符号化。

它将数学问题中的未知数用字母表示,通过符号和代数运算规律来推导和解决问题。

代数的核心概念是方程和不等式,它们描述了数值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解方程和不等式来求得未知数的取值。

二、1. 理解数的本质变化在学习算术时,我们主要关注数字间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而在学习代数时,我们将重点转移到符号和未知数的运算和关系上。

这种转变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标志,要求学生从关注具体数值的计算,转变为关注抽象符号的运算。

2. 掌握代数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学习代数需要掌握一系列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方法。

例如,学生需要理解未知数的含义,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未知数。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代数中常见的符号和运算规律,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代数表示方法。

3. 理解方程和不等式的意义与解法方程和不等式是代数学习的核心内容。

学生需要理解方程和不等式的意义,以及它们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解方程和不等式,找到未知数的取值范围,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4. 运用代数解决实际问题代数作为一种数学工具,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学生需要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表达式,并通过代数运算来求解。

这种能力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从算术到代数的意义和作用1. 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从算术到代数的知识转变要求学生从具体数字的计算转向符号和未知数的运算。

这种转变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灵活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代数基本定理总结知识点

代数基本定理总结知识点

代数基本定理总结知识点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代数基本定理,并总结其知识点。

1. 代数基本定理的表述代数基本定理可以表述为:任何一个次数大于等于1的复系数多项式方程在复数域上都至少有一个复数解。

换句话说,对于形如\[P(z)=a_nz^n+a_{n-1}z^{n-1}+...+a_1z+a_0=0\]的多项式方程,如果多项式的次数n大于等于1,系数a_k为复数,那么该多项式方程必定有解。

2. 代数基本定理的证明代数基本定理最早的证明可以追溯到18世纪,由数学家欧拉和高斯分别给出了不同的证明方法。

在现代数学中,代数基本定理的证明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完成,例如复变函数论、拓扑学等。

其中,基于复变函数论的证明方法利用了柯西定理,而基于拓扑学的证明方法则需要运用度量紧致性等性质。

3. 代数基本定理的意义代数基本定理揭示了复数域上多项式方程的性质,它对于数学的各个分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解析几何中,代数基本定理说明了复数域上的多项式方程对应于射影几何中的代数曲线,它揭示了代数曲线与解析几何的内在联系。

在复变函数论中,代数基本定理为全纯函数的性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例如利用了代数基本定理,我们可以证明全纯函数的零点分布性质,从而推导出全纯函数的级数展开等结论。

在拓扑学中,代数基本定理可以应用于度量空间的紧致性问题,例如代数基本定理说明了复平面上的有界闭集是紧致的,这对于拓扑学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4. 代数基本定理的推论代数基本定理还有一些重要的推论,例如:(1)一个次数为n的复系数多项式方程在复数域上的n个复数根(计重数)。

(2)一个次数为n的复系数多项式方程可以完全分解为n个一次因子的乘积,其中每个一次因子对应一个复数根。

这些推论揭示了多项式方程的根和因子分解的性质,可以应用于多项式方程的求解和因子分解等问题。

5. 代数基本定理的应用代数基本定理在数学的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1)在数论中,代数基本定理可以应用于证明不可约多项式的存在性,从而揭示了整数环上多项式的性质。

中国古代数学代数

中国古代数学代数

中国古代数学代数1.引言1.1 概述古代中国数学代数,作为中国数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古代中国数学领域中代数学的起源、发展和影响等方面。

通过研究古代中国数学代数,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数学在代数学方面的独特贡献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通过概述古代中国数学代数的起源、发展和重要性,来全面介绍这一主题。

首先,我们将回顾古代中国数学的悠久历史,了解数学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随后,我们会详细阐述古代中国数学代数的起源,包括数学符号的发展、方程求解方法的探索以及代数方程的研究成果等方面。

同时,我们也会探讨古代中国数学代数在数论、几何等学科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其对后世数学发展的影响。

古代中国数学代数在整个数学领域中具有独特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上,更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渗透。

例如,古代中国数学代数强调推理和思辨,注重数学实践与应用,这与中国古代文化中追求和谐与平衡的思想理念相一致。

这种思想方式与西方数学代数发展的路径形成鲜明对比,给予了古代中国数学代数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在现代,古代中国数学代数的研究对于探索古代中国科学文化的独特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古代中国数学代数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历程,探究古代数学家们的智慧和思想,并从中汲取启示。

另外,研究古代中国数学代数也有助于促进数学教育的发展,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综上所述,本文将通过对古代中国数学代数的概述,全面展示其在古代中国数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价值。

通过系统性地梳理和阐述,希望能够让读者对古代中国数学代数有更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推动古代中国数学代数的研究和传承。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设计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组织文章的内容。

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叙述古代中国数学代数的发展:2. 正文2.1 古代中国数学的起源在本节中,我们将探索古代中国数学代数的起源。

我们将回顾古代中国数学的历史背景,并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家提出的代数概念和方法。

布尔代数 历史

布尔代数 历史

布尔代数历史布尔代数是一门重要的数学分支,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这门学科的诞生源于英国数学家乔治·布尔的工作,他在1854年发表的《布尔代数的数理方法》一书中首次系统地介绍了布尔代数的基本原理和运算规则。

布尔代数最早应用于逻辑学领域。

布尔代数的关键概念是逻辑变量和逻辑运算符,通过对逻辑语句进行符号化处理,使得逻辑推理更加形式化和精确。

而这些符号化方法正是布尔代数的基本原则所依赖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布尔代数逐渐应用于电子工程领域。

20世纪初,数学家克劳德·香农利用布尔代数的概念开创了数字电路设计的新篇章。

布尔代数的逻辑运算符与电子开关的开关状态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这使得电路设计可以利用布尔代数的符号和运算进行分析和优化。

布尔代数的应用不仅局限于逻辑和电子工程领域,它还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中。

计算机的基本运算操作,如与、或、非等运算,都是基于布尔代数的原理构建的。

布尔代数为计算机科学提供了一种严密和可靠的数学基础,使得计算机系统的逻辑和算法设计更加科学和高效。

另外,布尔代数还具有重要的数学意义。

它是一种代数结构,具有代数运算的封闭性、结合律、分配律等性质。

这些性质使得布尔代数成为研究和应用其他代数结构的重要工具。

在离散数学、图论等领域,布尔代数的概念和方法被广泛使用,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学支持。

总之,布尔代数作为一门数学学科,其发展历程丰富多样,涉及了逻辑学、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等多个领域。

布尔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为许多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学习和掌握布尔代数的知识,对于理解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数学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从古代代数到现代数学分析

数学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从古代代数到现代数学分析

数学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从古代代数到现代数学分析数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精密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古代代数逐渐演变为现代数学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数学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飞跃和革新,不断地推动着人类对数学的认识和运用。

本文将从古代代数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数学的发展历程,最终探讨现代数学分析的意义和应用。

一、古代代数的起源古代代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埃及和巴比伦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意识到通过符号来表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性。

埃及人发展了一套简单的数学符号体系,用于计算土地面积和建筑设计等实际问题。

而巴比伦人则在解决土地和贸易问题时,运用了一种叫做“巴比伦数字”的记数系统,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数字系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数学在古希腊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奠定了几何学的基础。

欧几里德则在《几何原本》中系统总结了当时已知的几何知识,成为后世几何学的经典教材。

二、从代数到分析的拓展古代数学逐渐发展到代数学的阶段。

在印度,一位名叫布拉马叶的数学家发明了一种被称为“无穷级数”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一些代数方程的解法。

而伊斯兰世界的数学家阿尔-哈齐恩则在《代数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代数运算的符号表示法,开创了代数学的新纪元。

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数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意大利数学家费尔马提出了著名的“费尔马大定理”,激发了人们对数论的研究。

同时,牛顿和莱布尼茨独立发现了微积分,这一发现将数学从代数学进一步推进到分析学的领域。

三、现代数学分析的意义和应用现代数学分析是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将数学从静态的代数学转变为动态的研究方法。

现代数学分析主要包括实变函数论、复变函数论和泛函分析等分支。

实变函数论研究实数域上函数的性质和演化规律,复变函数论则研究复数域上函数的性质和解析特征,泛函分析则研究无穷维向量空间上的函数。

现代数学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代数是什么?

代数是什么?

代数是什么?我们常常听⼈说⼩孩⼦在中学阶段掌握代数是如何如何重要,但是代数到底是什么,她⼜是否真如⼈们声称的那样重要?为什么这么多⼈觉得代数很难学?要回答这些问题可⽐回答⼀道常见的代数习题要容易些,令⼈吃惊的是,⼏乎没有⼈能给出满意的答案。

⾸先,代数并不是“字母的算术”(Aria: 其实译者在中学就是这么认为的)。

在最基本的层⾯上,算术和代数是思考数的问题的两种不同的⽅式。

(我必须强调这篇⽂章中我关注的是中⼩学的算术和代数,数学家通常⽤这两个术语来表⽰某些更⼀般的概念。

)让我们从算术说起。

她本来指的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来计算各种数值问题,是数学中最古⽼的部分,起源于⼤约⼀万年前的苏美尔(⼤概就是今天的伊拉克)。

苏美尔社会已经达到了⽤钱衡量财富和进⾏商品交易的阶段。

其他的货币象征最终让路给了黏⼟⽚上抽象的划刻(现在我们认为这是最早的数字)。

时光流逝,这些符号逐渐获得了她们⾃⾝的意义:数。

换句话说,数字起初是以钱的形式产⽣的,算术则是⼀种货币贸易的⽅式。

(Aria: 今天的状况其实也差不多是吧...)需要注意的是,数数使数字和算术的使⽤提前了数万年。

⾻头上的刻痕证明⼈们⾄少在三万五千年前就开始数数了(⼤多是数家⼈、动物、季节、财产等),⼈类学家认为他们刻下的就是今天称为'数据记录'的东西。

但是这些古⼈没有数字,也没有任何证据说明他们有任何算术。

这些刻痕⾃⾝只是记录,它们直接代表着这个世界上的事物,⽽不是抽象的数。

此外,算术并不必像学校⾥教的那样,⽤符号的操作来完成。

现代的⽅法经历数个世纪才发展起来,在公元千年前半年在印度出现,在后半年被阿拉伯语系的商⼈所接受和采⽤,直到13世纪才传⼊欧洲(因此这种算术现在的名字是“印度-阿拉伯算术”)。

在采⽤这种以符号为基础的印度-阿拉伯算术之前,商⼈们⽤⼀种⾮常复杂的⼿指计数或者计数板(板上画有线,线上有可以移动的⼩珠⼦;Aria: 听起来跟算盘有点像)来进⾏运算。

代数不变量

代数不变量

代数不变量
代数不变量,是指一种在代数学中显得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是指在变换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某个量。

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他在《几何原本》中讨论了平面上的欧氏变换,指出了变换前后保持不变的性质。

在代数学中,代数不变量可以用来描述许多重要的代数概念,比如矩阵的行列式、方程的根、多项式的系数等。

不同的代数不变量可以用来描述不同的代数性质,它们不仅有着理论意义,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个具体的代数不变量可以非常复杂,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算法和符号来进行计算。

例如,在矩阵计算中,我们可以使用行列式来描述矩阵的性质,行列式的值可以用高斯消元法来计算,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矩阵的不变量,在变换中保持不变。

在代数不变量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对称多项式,它指的是多项式中任意两个变量之间可以互相交换而不影响多项式的值。

例如,一个二次方程的根可以互相交换,因此可以表示成二次对称多项式的形式。

对称多项式不仅有着理论意义,还可以在组合数学、图论、统计学等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

总之,代数不变量是代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用来描述许多重要的代数性质,并在实际应用中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

虽然计算和理解代数不变量可以非常复杂,但是对于代数学的研究和应用来说,它是不可或缺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数最早的意义
1858年,苏格兰古董收藏家兰德在非洲的尼罗河边买进了一卷古埃及的纸草卷。

他惊奇地发现,这个公元前1600年左右遗留下来的纸草卷中有一些明显的证据,表明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1700年就已经在处理一些代数问题。

从古埃及“法老”即国王统治的时期开始,人们一直在寻求这样一个相同的数学目标:使一个含有未知数的数学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这个纸草卷中就有一些含有未知数的数学问题,当然都是用象形文字表示的。

例如有一个问题翻译成数学语言是:
“啊哈,它的全部,它的,其和等于19。


这里的“啊哈”就是当时古埃及人的未知数,如果用x
表示这个未知数,问题就化为方程。

解这个方程,得。

更令人惊奇的是,虽然古埃及人没有我们今天所使用的
方程之类的表示法,但也得出了这个答数。

公元825年左右,阿拉伯数学家阿勒·花刺子模写了一本书《希萨伯一阿一亚一亚伯尔哇一姆夸巴拉》,意思是“方程的科学”。

作者认为他在这本小小的著作里所选的材料是数学中最容易和最有用处的,同时也是人们在处理日常事物中所经常需要的。

这本书的阿拉伯文版已经失传,但12世纪的一册拉丁文译本却流传至今。

在这个译本中,把“阿—亚伯尔”译成拉丁语“algebra”,并作为一门学科。

后来英语中也用“algebra”。

中国则在清朝咸丰9年(1859年)由数学家李善兰译成“代数学”。

代数对于算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我们举一个例子:一个数乘以2,再除以3,等干40,求这个数。

算术解法(公元1200年左右伊斯兰教的数学家们就是这样解的):
既然这个数的是40,
那么它的就是40的一半。

即 20;
一个数的是20,
那么这个数是20的3倍,即60。

代数解法:设某数为x,则
,
2x=120,
∴ x=60.
可见代数解法比较简单明了
代数的早期意义显然不限于方程。

考古学家从幼发拉底河畔附近的一座寺庙图书馆里掘出来的数千块泥板中,发现有一些加法表、乘法表及一些平方表。

有证据表明,美索不达米亚的祭司已经发现了平方表的用法,他们能够利用平方表算出任意两个自然数的积。

例如计算102乘以96:
第一步,102加上96,将和除以2,得99;
第二步,102减去96,将差除以2,得3;
第三步,查平方表,知99的平方是9801;
第四步,查平方表,知3的平方是9;
第五步,9801减去9,得到答数9792
这些步骤应用代数就很容易解释清楚:设这两个自然数为x.y则
所以我们宁可说,代数最早的意义是“用字母代表数”,方程仅仅是“用字母代表数”的一项应用。

代数使人类对于数的认识大大加深了。

再举一个有趣的例子:你记得这样一首儿歌吗?
一只青蛙一张嘴
两个眼睛四条腿,
“扑通”一声跳下水。

两只青蛙两张嘴,
四个眼睛八条腿,
“扑通”、“扑通”跳下水。

......
四只青蛙四张嘴.
八个眼睛十六条腿,
“通”、“通”、“通”、“通”跳下水
......
从代数的意义来说,这首儿歌比较罗嗦。

如果我们用字母a表示青蛙的数目,就可以把它简化成:
a只青蛙a张嘴
2a个眼睛4a条腿
a声“扑通”跳下水。

你看,这不是既准确又简洁吗?在代数中,还有许多通过“用字母代表数”来进行运算的方法。

我相信同学们已经体会到代数的优点和学习它的乐趣。

2004-07-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