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工程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科 学发 展观 统 领 社会 主义 新 农村 建 设
陈晓青 ( 新乡市委党校
摘
河南
新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5 3 0 0 0 )
要 :文章 阐述 了科 学发展 观的涵义,从更新发展 理念、坚持 以人为本 、加强农村精神 文明建设等 角度论述 了如何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 统领 新农村 建设 坚 实基础 。坚持 以人为 本 ,还必须 充分 发挥, 大农 民群众 的首 创精 神 ,鼓励农 民围绕如何更 快更好地发展 生产 力,探 索农 村发展的新思 路 ,营造鼓励农 民干事业 、帮助农 民干成事业 的社 会氛围。基层政府 特别是乡镇政府要转变职能,培育发展各种新 型社会 化服务组织为农 民服务 。尊重农 民在新农村建设 中的主体地位 ,从 政治权利上说 ,就
社 会 力 量 的 广 泛 参 与 ,不 断改 善 农 村 的整 体 面 貌 。 随 着 生 活 水 平 的提
权利 。
第三 ,以科学发展 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加 强农村精神 文 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 神文 明建设是新 农村 “ 乡风 文明” 的本 质 内
涵 ,包 括 文 化 素 质 、思 想 道 德 、风 俗 习惯 、生 活 方 式 、社 会 治 安 等 诸
多方面 。其中 ,文化具有凝聚 、整合 、同化 、规范社会群体 行为和心 理 的功能 ,是其他社会 因素所无法取代 的。减小农村 与城 市的贫富差 距 ,促进农村 、农 业、农 民的发展和进步 ,需要科学技术 与先进文化 的提升 ,保持农 村社会稳定 ,建设和谐 的小康社会 ,离不 开广袤农村 土地上人们的安居乐业 ,同样也离不开优秀文 化的浸润与影响。认真 实施公 民道德建设 工程 ,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 文明创建活动 ,引导农 民崇 尚科学 、抵制迷信 、移风易俗 、破除陋 习,逐步形成健 康文明 的 农村新风貌。 目前 ,在我 国一些农 村地 区 ,农 民文化 生活 仍相 当平 淡 ,看书难 、看戏难 、看 电影 难现 象普遍 存 在。建设 社会 主义 新农 村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需要农村基层政权 组织和广大 农 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 自然和社会环境 的同时 ,建立 起一种适合 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 ,既要满足农 民对 民主政 治生活的追求 ,也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张友谊(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济南250021)[摘 要]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新总结和对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新回答。
党的建设是一项新的伟大的系统工程,完成这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学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融合到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之中,使党的建设工程具有坚实的思想保证和明确的思想指南。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党的建设 思想指南[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642(2011)01—0058—04收稿日期:2010-11-08作者简介:张友谊,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党的建设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它围绕着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以新的面貌和更强大的战斗力,带领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任务,真正把我们党建设成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
完成这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学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融合到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之中,使党的建设工程具有坚实的思想保证和明确的思想指南。
一、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回答党领导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理论指南。
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是实践对理论的需要,也是保证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思想保证。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高煦 照
[ 摘 要 ] 农业 、 农村和农 民问题, 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 国现代化事业 的重大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是 是关
我 国现代化进程 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必须 坚持 走科 学发 展之路 , 以科 学发展观统领社会 主义新
21 00年第 0 3期 ( 总第 18期) 1
沿 海 企 业 与 科 技
C A T LE T R R S SA DS IN E& T C O O Y O S A N E P IE N CE C E HN L G
N 0 ,0 0 O. 2 1 3
( u lt eyNO.1 ) C mu ai l v 1 8
2 0
展 理 念 、 变 发 展 方 式 、 解 发 展 难 题 , 高发 展 无 法取 代 的 。减小 农 村与城 市 的贫 富差距 , 进农 转 破 提 促 质 量 和效益 , 现 又好 又 快 发 展 。 同时 , 须 坚持 村 、 实 必 农业 、 民的发展 和进 步 , 农 需要科学技术 与先
农 村 建设 是我 们 的 必然 选择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关键词 ] 科 学发展观 ; 统领 ; 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 作者简介] 高煦照 , 中共新 乡市委 党校教授 , 经济学硕 士, 河南 新 乡,5 0 0 4 3 0 [ 中图分类号 ] 3 F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0 7 72 (0 0 0 - 00 00 10 - 7 3 2 1 )3 0 2 - 0 2
“ 科学发展 观" 社会 主义新农 村" 得 社会 主义 新 农村 建 设 的新 发 展 。建 设社 会 主义 与“ 新农 村 的基本 内容 中, 产 发 展 、 活宽 裕 属 于物 生 生 的内涵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
村建设 的高度重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篇 大文章。做好这篇 文章 , 关键在 于有一个 正确
的 指 导 思 想 。 五 十 多 年 新 中 国 建 设 的 风 风 雨
与城市的比较而 言, 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 仍然 需要作出长期的努力。
况 的好坏 , 益成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一 日
个标准。
“ 新房舍” 这里所说的“ , , 新” 不仅仅是指农
民居 住用 房 的外 表看 起来 新 , 主要 是 指 房舍 体 现 出新 的居 住理 念 。一 是要 美观 。 现 出具 有地 方 体
革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支撑 ;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 事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领域 ; 加农 民收入 , 增
,
、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的 目标 与
任 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于新农村建设, 提出 了“ 生产发展 、 生活宽裕 、 乡风文明 、 村容整洁 、 管 理 民主” 的要求 。这是从宏观层面上提出的新农 村建设的 目 标要求 。全会还进一步要求 : 推进现 代农业建设 , 面深化农村改革 , 全 大力发展农村 公共事业 , 千方百计增加农 民收入。其 中, 现代
农 业建 设是 新农 村 建设 的产业 基 础 ; 化农 村 改 深
厨 等 ) 目前 , 村 村 内与 院 内 的环 境 问题 表 现 。 农
得越来越突出, 不少地方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 快 , 是 环境 问题 日益 恶化 , 圾遍地 , 但 垃 污水 横
流 , 现代 化建 设 的 目标很 不 适应 。环境 治 理 情 与
全 面提 高 农 民 生 活 水 平 , 新 农 村 建 设 的最 终 是 目标 。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体看 法和根 本观 点 , 指导 经济社 会 发展 的世 界 观 和 方法 论 的 集 中体 现 。有 什 么样 的 发 是
展观, 就会有 什么样 的 发展道 路 、 发展模 式 和发展 战 略 , 就会 对 发展 的 实践产 生根 本性 、 局 全
性 的重 大 影 响 。
我们一 定要认 真学 习领会 胡 锦涛 总书 记关 于科 学 发 展 观 和 新农 村 建设 的精 神 实 质 , 深
维普资讯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 育科
第2卷 6蔓 塑 来自用科 学 发 展 观 统领 社会 主 义 新农 村 建设
杨 春 兰
( 中共 雄 县 县 委 党 校 , 北 保 定 0 1 0 ) 河 7 8 0
摘 要 :以 科 学 发展 观 为 统 领 。 持 以 人 为 本 , 社 会 主义 新 农 村建 设 的 内在 要 求 ; 坚 是 以科 学 发 展观为统领 。 实现 全 面 、 协调 、 持 续 发 展 ,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重要 任 务 ; 可 是 以科 学 发 展 观 为 指 导 。 一步 深化 农 村 改革 。 新 体 制 机 制 , 社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提 供 体 制 保 障 ; 设 社 会 主 义 进 创 为 建 新 农 村 , 时代 赋 予 我 党 的 重 大 历 史 课 题 , 复 杂 的 系统 工 程 , 长 期 而艰 巨的 任 务 。 是 是 是
可持续 发展 。
1 加快农 村 经济发 展 , 要 的任务 就 是要大 力推 进现 代农 业建设 。现代农 业 以市场 化 、 、 首 产 业化 、 科技 化 、 约化 为基本 特 征 , 现代 工业 化 进 程 的产 物 , 是农 业 发 展 的崭 新 阶 段 。 集 是 也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新农村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和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发展的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指导方针。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一、发展农业生产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主要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农民富裕起来。
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方面,要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民增收,要着力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的潜力,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
另一方面,在农民增收的前提下深化农村改革,加大农民的教育、社会保障等支出,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生产水平,从而实现发展农业生产的目标。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农民主体作用的关系政府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但政府主导作用并不是要政府包揽一切,而是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政策、资源配臵、搞好服务上,放在引导、支持和服务农民群众上,放在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条件上。
为此,要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强化服务职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特别是要强化创新建立新形势下服务新农村的长效机制和制度。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
南方论刊・06 20年第1期 2
理论探 索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
朱 育英
( 中共信 宜市委 广 东信 宜 550 230)
推 进社会 主义新 农 村建设 , 是党 的十六 届五 中全 会 提 出的一 项 重 大战 略部署 ,是 党 中央 站在 新 的历 史 时期 。统揽 全 局 、着 眼 长 远 、与 时 俱 进 作 出 的重 大 决 策 。是 对 我 国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规 律 、发 展 阶段和 发展 任 务的科 学 把握 ,是新 阶 段 “ 三农 ”工作 指 导思 想 的深化 、升 华和 发展 ,是 解 放 发 展 农 村 生 产 力 的重 大 举 措 。实施 新农 村建 设 。对信 宜来 说 ,是一 个千 载难 逢 的重要 发展
机遇。
会 和 党 的建 设相 协调 的新农 村 , 也是 建设 繁荣 、富裕 、民主 、文 明 、和谐的新农村。建设新农村 的过程 ,是 一个 不断 发展 变化 的 动 态 过程 ,具有 鲜 明的 时代性 。 结合 信宜 的发展 实 际 ,认 识新农 村 的建 设要 求 ,必须 要有 “ 个 五
新”。 1 农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 , . 1
信 宜地处 粤 西 山区 ,是典型 的农 业大 市 。长期 以来 ,我 们一 直把 “ 三农 ” 工作作 为重 中之重 来抓 。 目前 。先后 获得 了全 国农 林牧 渔 总产量 百强 市 、全 国水 果 百强市 、全 国农村初 级 电气化 市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 造林 绿化 百佳 市 、全 国三华李 产 业龙头县( 、广东省林业生态市 市) 等荣 誉称 号 ,农 民人均 纯 收入达  ̄4 1元 ,实 现 了村 村通 电 、通 U67 公路 、通 电话 、通 广播 电视 ,农 村 的面貌 发生 了根 本 的变化 ,农 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 与 中央提 出的社 会 主义 新农 村的 要求 相 比 。还 存在 不少 迫切需 要 解决 的 问题 ,还 必须 坚 持从信 宜 实 际 出 发 。深 化 认 识 ,克 服 困 难 ,扎实推进 。 1深 刻认 识社 会主 义新 农村 . 建设的新要求 党 中央提 出 了 “ 产发 展 、 生 生 活 宽 裕 、乡 风 文 明 、村 容 整 洁 、管 理 民主 ”的新农 村建设要 求 ,这 短短5 句话 2 个字 ,内容极 O 其 丰富 ,含义 十分 深刻 ,涵盖 了 农 村工作 的 主要 方面 ,既是建设 社会 主义 经济 、政 治 、文 化 、社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市场 的组织 化程度 ,努 力 降低 农产 品生产 的市 实 现 村 村 通 实 现硬化 。二 是切 实抓好 农村农 田、水
二 是要 实施 以城带 乡战 略 ,不断提 高农 民 利 设施 建 设 。要 搞 好病 险 水库 除 险加 固工 作 , 收入 水 平 。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是 建 设社 会 主 义 加 大 对 山 区 “ 小 ”水 利 工程 建 设 的支 持 力 五
少 取 、 放 活 ” 和 “ 业 反 哺 农 业 、 城 市 支 发 展 特 色产 业 必 须 立 足 实 际 , 规 模 发 展 , 才 工 持 农村 ” 的方 针 , 以促 进 产 业 发 展 为 支 撑 , 能提 高经 济 效益 。 巴南 区在深 入 实施 “ 4 ” 1 5 1
与市场 的重 要 纽带 ,是促进 农业 规模 化经营 的 过 招 商 引资 建厂 房 、建 市场 、建仓 储 设 施 等 ,
重要 力量 。 巴南区加 大 了对 重庆 茶业集 团、樵 发展 配套服 务业 ,在 配套服 务 中壮 大村 级集 体 坪米业 等龙 头企 业 的支 持 力度 ,努 力将 其打 造 经 济 。
1— 2个 专业协 会或 合作 社 ,培育 一批 农村 经 路 建 设 的投 入 力 度 ,加 快 村 级 公路 建 设 , 全
纪 人 ,努 力 实 现 农 业 产 业 化 基 地 与 龙 头 的联 面 实施 “ 村通 ”工 程 。预 计 到 2 年 巴 村 1 0 0 结 , 农 民与 市 场 的 沟 通 ,切 实 提 高 农 民进 入 南 区行政村 公路 油化 、硬 化 比例 达到 8 % ,并 5
逐 步 建 成 生 产 发 展 、 生活 宽 裕 、 乡 风 文 明 、 法 宝 。 要 提 高 农 产 品 在 市 场 上 的 份 额 ,就 必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0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大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给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
1978~2006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3587元,年均增长6.7%;农民人均住房面积由8.1m2增加到29.7m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新疆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欠发达地区。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显得更加重大而紧迫。
1新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社会公共事业落后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很差,与内地省份相比,农业产业化仍处于较低层次,龙头企业少,规模小,“订单”农业的比例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少,在南疆三地州几乎没有;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缓慢,稳定性差,产品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1.2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当前,不少农村基层干部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说得多、做得少,要得多、赋予少,无暇对农村管理工作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有效指导。
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有“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内在动力。
面对农业市场化、产业化的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帮助农民研究市场、熟悉市场、进入市场的办法还不多,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能力还不强,示范做不来,服务跟不上,引导不得力。
1.3农民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任务十分艰巨农民的整体素质特别是科技素质不高,技能单一,自主创业的能力比较弱,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慢,持续稳定增收困难。
同时,农民的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对新观念、新信息、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弱,转化能力低,外出打工缺乏技能,因而只能从事一般性和对技能要求不高的简单体力劳动,工资待遇较低,在劳务输出竞争中处于劣势,制约了收入的增长。
新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为190.5元,只占农民年纯收入的7.9%。
1.4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小农经济存在比重大农民的科技意识还停留在对科技的初步认识上,对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科学生产一知半解,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难以得到有效改善。
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
怎样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也是马克思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作为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薄弱环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正是党中央运用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问题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也是增进农民福祉、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这深刻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特征和本质内涵,也充分体现了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
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全局科学发展观包括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重要内容。
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上,要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把握好四个工作重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富裕度作为根本目标,着力解决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宽裕这一根本问题。
二是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跳出“三农”抓“三农”,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更紧密的联系起来,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来谋划、来推进,进一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城乡关系。
三是统筹兼顾20字建设内容,统筹兼顾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四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和骨干队伍,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紧紧抓住发展农村经济主线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发展,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关键是增加农民利益,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 以人 为本的发展观 , 就要坚持加快农村 经济 发展不动摇
以 人 为 本 , 是 党 的 一 切 工 作 都 要 以满 足 人 民 群众 就
和 培 育 等 三 种 形 态 , 两 种 形 态 多 分 布 于 珠 三 角 地 区 和 前 与 发 达 地 区 结 合 、交 界 的 边 缘 地 区 ,第 三 种 培 育 形 态 多 见 于 东 两 两 翼 与 粤 北 山 区 的 “ 业 园 区 ” “ 科 技 园 工 、 高
大 重 化 工 、 日,打造 沿 海 化 I业产 、 带 。 项 : l
科 学发展观 将影 响新 农村建 设 的发展战略、 发展模式 、 发展思 路 。对社会 主义 现代 化建设产 生 民 的 本 质 要 求 ,是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的 执
时 代 需 要 。 科学 发 展 观将 影 响 新 农 村 建 设的 发 展 战 略 、 发 展 模 式 、发展 思 路 ,对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产 牛 根 本 性 、全 局性 的 重 人 影 响 。新 时 期 新 形 势 下 ,我 们 必 须
重 , 引资 就 是 出政 绩 ,谁 引 的 资 越 多 ,谁 出的 政 绩 就 越
职 能 ,加 快 制 定 产 业集 群 发 展 战 略 ,建 立 产 业 集 群 发 展 和 升级 的机 制 ,提 升 县域 产 业 发 展 的 竞 争 力 ,以 稳 住 费
人 。县域 由 于 产 业 基础 和 产 业 环 境较 珠 二 角 差 ,因 而要
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是党 任 十六 届 五 巾 伞 会 J 上提 出 的 一 项 晕 大 战 略 举 措 , “ 一 丘 ” 乃 至 更 长时 是 十 期 中 国 农村 发 展 的 总 M标 、总 思路 、总 要 求 。科 学 发 展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
入增幅多 1 个百分点。 . 7 在这样 的背景下 , 建设社会主 ( 围绕 中心——发展农村经济 。 一) 增加农民收入 义新农村的提出, 格外引人注 目, 意义非同寻常。体现 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 作为一项事关现代化建设 了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的统领与引导 , 也 全局 和惠及亿万农 民的伟大事业 , 以科学发展观 必须 反映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成熟和执政能力的提高。 为指导 , 从实际出发 , 科学规划 , 稳步推进 , 全面贯彻落 ( 用科 学发展观指导新农村建设是时代的必然 实 以人为本 , 二) 全面 、 协调 、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建设现
共产品与服务覆盖的空缺 ; 一面是农业 、 民对社会稳 “ 农 多予 、 少取 、 放活” 政策的支撑下 , 民多年来收入徘 农
04 农 定 和城市繁荣的巨大支持与贡献 , 另一面是农 民付 出 徊不前 的局面得以扭转 。20 年 , 民人均纯收入达 与收益 的极不相称 ; 一面是国家整个工业生产能力 的 23 元 , 96 增长 6 %, 19 . 为 97年以来 的最高 , 8 当年也成
相对过剩 , 发展受到制约, 另一面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 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 05 2 0 年前三
建设 的严重滞后, 以满足需要 ; 难 一面是财政金融资金 季度农 民现金收入 同比增长 1. 5 1 %,超过城镇居民收
眦 删 520 / 06
— ■ 一
维普资讯
设全局的突出问题。
应 当肯定 , 改革开放 以来 , 我国 “ 三农 ” 问题 的解 决 , 了很大进展 , 有 取得 了一定成绩。但从 19 年到 97 20 年 , 0 3 全国农 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增幅连续七年不超 过 5 20 %;00年以来 , 粮食耕种面积连年减少 , 产量一 路走低 , 农村成为城乡发展的 “ 短腿” “ 、 瓶颈” 现象 日 益严重 。党中央及时采取措施 ,04 、05 20 年 20 年连续 到了“ 真金 白银 的实惠” “ 的 一号文件”, 出台了一系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高发展质量 ,切实把农村经济社会 发展转 入科学发展轨道 。 大 。
、
以人为本 是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 的本质要 求
( )建设 新农 村 ,必须 着 眼于广 大农 民群 众利 益 的 一 实现 。农 民始终 是社会主 义事业建 设的一支 重要力量 ,是 我们党 重要 的执政 基础 。一段时期 以来 ,由于特 定历史 条 件下形成 的城乡二元 结构难 以短时间消除 ,农村经济社会 发
维普资讯
山东省农 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 0 6生
第 2 卷 第 3 2 期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鞠 正 江
( 中共济 南市委党校 ,山东 济南 2 0 1 5 0 4)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是
场 需求 不 足并 存 的态 势 ,制 约 了城 乡经 济 之 间 的 良性互 动 另一方面 ,农 民在维 持基本生 活和简单 再生产 外,没 展 明显滞后于城 市,农 民的经济 、政治和社 会利益总体 上 有更多的资本用于 自身生产技能的提高和 生活 、生产 条件 的 受 到严 重 限制 。农 民利 益 的 缺 损 曾经 在 2 世 纪 9 代 末挫 改 善 ,发 展 能力 不足 。 另外 ,城 乡 收 入差 距 过大 ,使城 0 0年 伤 了农 民群众的发展动力与能力。随着统筹城 乡发展战略的 乡居民的共 同利益认同不断弱化,对经济社会事 务的发展也 提出,尤其是农业税的逐步取 消以及 2 0 年和 2 0 年两个 越来越难以形成共识 ,社会发展 的合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 04 05 “ 一号 文件 ”的逐 步落 实, 维护好 、发展 好广 大农 民群众 响 ,进 而影 响到政治基础 的稳 固。因此 ,实现农 民收入持 的利 益被摆在 了突 出的位 置 。 续较快 的增长 ,是农村 经济社会 发展 的关键 环节 ,是推进 在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坚持 以人为本,实现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和基本着力点。应采取综合 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方面必须着眼于广大农村人 民 配 套 措 施 , 广 辟 农 民 增 收 渠 道 。 群众 的利益诉 求。要从农 村发展 的实际 出发 ,尊重农 民群 ( )建 设 新 农 村 , 必 须 充 分 尊 重 农 民 意 愿 。 社 会 主 三 众 发 展意 愿 和 利 益 , 真 正 使新 农 村 建 设 的成 果 体 现 在 农 民群 义新农村首先是广大农民群众 的新农村,必须坚持从各地 的 众利益 的实现和 发展上 ,而不要在 实践 中将其 狭隘化 、运 实际 出发 ,充 分尊重农 民意愿 ,扎实稳 步地加 以推进 。这 动 化 , 不 能 搞 形 式 主 义 、 形 象 工 程 、 政 绩 工 程 , 劳 民 伤 是 坚 持 “以 人 为 本 ” 的 基 本 体 现 。“ 重 农 民 意 愿 ” 原 尊 财 ;另一 方面 ,必须 着力 于解决 好广 大农 民群 众最 直接 、 则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考虑农 民的真实需 最现 实、最关心 的现实利益 问题 ,不能扛着维护 人 民群 众 求 ,必须率先解 决农 民群 众最现 实 、最 直接 、最 关心 的现 根本利益 的大旗做一些损 害农 民群众现 实利益 、眼前利益的 实 利益 问题 ,让 农 民真 正 受益 。 事情 。 从 总体上看 ,在社 会主义 新农村 建设 的开局阶段 ,关 ( )建设 新农 村 。必 须着 力于增 加农 民收 入 。改 革 系农民群众利益实现的最紧迫 的问题主要有 :加快推进农村 二 开放 以来 ,我 国农民群众 的收入水 平有 了较 大提高 、生活 道 路 、饮 水 、电 网 、通 信 、农 用 水 利等 基 础 设施 建 设 ; 有 了明显的改善 ,生活摆脱 了贫 困、解决 了温 饱、总体 达 增加农 村教育 、文化 、医疗 、卫 生等方 面的公共 投入 ,建 到小康 水平 。但我 们应该看 到 ,我 国农村居 民无论是 收入 立和 完善农村 社会保障 体系 ,切实解 决好农 民群 众 “ 学 上 作者简介 :鞠正江 ( 7 一) 1 3 ,男,山东即墨人 , 中共济 南市委 党校行政 管理教研 室副主任、 讲师. 9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 农村建 设 的经 济 基础 。加快 农
理脏 乱差 ,改善村 容村貌,保 留历 史文脉,保 持 自然风貌 ,形成优美 的人居环 境 ,实现 人与 自然和谐 。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的 重 要 目标 。 就 是
要使 广 大 农 民更 充 分 地 享受 现 代 文 明成 果 ,在 大 幅 度 增 加 农 民收 入 的基 础 上 ,优 化 农 村 生 活 消费 环 境 ,提 升 农 民的生 活 质量 。
3、 “乡风 文 明 ” ,这 是 建 设 社
2、 “ 生活 宽裕 ” ,这 是 建 设 社
会主 义新 农村 的根 本 保 障 。就 是 要 建设 坚 强 的村 级 党 组 织 ,推 进 民主政 治 建 设 ,健 全 村 民 自治 机 制 ,使 广 大 农 民在 各 项 生 产生 活 中规 范有 序 地行 使 权 利 、履行 义 务,这 是新 农村建 设的 关键所在 。 总 之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是在 社 会主 义 制 度 下 , 以经 济 发展 为 基 础 , 以社 会 全面 进 步 为 标 志 的 现代化农村,体现 了农村 经济 、政 治 、文化 、社会 建设 “ 位一体 ” 四 的整体 目标 。五 项要求 内容 丰富 ,
5、“ 理 民主 ” 这 是 建 设 社 管 ,
要使 农 村 经济 完 整地 融 入 到 整个 国 民经 济体 系 中, 更 充分 地 参 与 三 次 产 业 的分 工 和布 局 ,更 有 力 地 推 动 农 民收 入 的持 续 稳 定 快速 增长。为此,要坚持城乡统筹,“ 以 城带 乡 、以工促 农” ,不 断改善 农 村 经 济 发展 条 件 ,提 高 农 业 产 业 化水平 ,壮 大农村二 、三产业,全 面繁 荣 农村 经济 。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建设全局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建设全局党的十七大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会。
大会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并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科学发展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我们建设系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一切体现以人为本。
加快民生建设共享发展成果党的十七大把解决民生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并把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实现住有所居首次写进党的工作报告。
这标志着我们建设系统直接承担着民生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肩负着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社会责任,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城建为民的理念,全力以赴加快民生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让建设成果体现在改善民生、实现共享上来。
一是加快构建以廉租住房为重点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实现住有所居。
我们要切实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全面、准确地掌握城镇住房需求状况,科学编制好城镇住房规划和年度供应计划。
二是加快以供热、供气、供水和公共交通为重点的城市功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保障基本供给。
要进一步加快城市热源建设,扩大城市集中供热面积,把温暖输送到各家各户。
加快城市供水管网建设,关停市区内自备水源井,让所有市民喝上放心水。
加快煤层气项目建设,使城市燃气供应脱胎换骨,实现全民用气。
加快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合理规划公交线路站点,推进出租汽车更新换代,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
三是完善12319城建服务热线,架构服务民生的桥梁纽带,为民排忧解难。
我们要更加着眼于民生问题,秉持百姓利益无小事,时刻以听民声、知民意、排民忧、解民难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功能、拓展服务、提高效率,不断满足广大市民对城市建设管理日益增长的需要。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必须坚持以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现代化为根本任务。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现代化为根本任务,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在这种基本国情下建设新农村,过于依赖国家投入和城市支持都是不现实的,因此,发展农业生产就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党的十七大也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以发展生产,促进农业现代化为根本任务。转贴于
二
(二)必须坚持以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的愿望和实际出发。二是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三是要让广大农民当家作主,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四是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发展农村教育,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提高广大农民行使主体权力,履行主体义务的主观能动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二)科学发展观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价值判断标准。党的十七大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就给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新农村建设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价值判断或者说检验标准,就是能否坚持发展为了广大农民,发展依靠广大农民,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就是广大农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只有始终坚持这个标准,新农村建设才有不竭的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工程摘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现代化事业的一个伟大创举。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指导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实理论基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部署上来,在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使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沿着科学发展观的方向不断地取得新成就。
个旧农业信息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文主题词: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思路的集中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吃透中央精神,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始终不渝地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切实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真正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误区(一)当前我国“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为两大难题:1、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城市发展很快,农村发展滞后,差距也在扩大。
首先,我国城市和乡村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的差距扩大,突出反映在粮食生产滑坡和经济发展滞后上。
其次,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就业保证上的差距也在扩大,突出表现为农民增收困难,农民贫困问题凸现,农村富余劳动力难以安排。
再有,农民看病难,吃药难,受教育难,上学难,社会保障难,文化享受难,这些都反映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与城市之间的较大差距。
还有,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方面也显著存在着与城市的差距。
2、是农村本身发展的不平衡。
首先是农村的区域差别,中西部的农村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差别尤为明显。
其次,农村居民的贫富差距相当突出。
此外,农村本身社会事业的差距也比较大。
这些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二元结构的矛盾。
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在很多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都是存在的。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解决好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根本出路就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逐步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市场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走出新农村建设的误区1、新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而不是政府。
为此,必须摆正政府与农民的关系,明确政府的职责是宏观调控,搞好服务,改善环境,政府的工作要到位,要简化有关办事程序,不断提高办事效率,不能“越位”,更不能“错位”,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给予引导和扶持。
要在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技术、资金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切实帮助农民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各类困难和问题,而不是代替农民包办一切事,更不能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推进。
2、重物质文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的旧观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衡量农村是否达到小康,是否是新农村,不仅要看物质文明建设,更要看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仍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经济工作抓得比较实,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搞得比较虚,没有真正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落到实处。
不少干部片面地理解“发展是硬道理”,认为经济建设是实的,经济发展了,政绩出来了。
殊不知:广大农民对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十分渴求。
能否有效地满足9亿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事关新农村目标的最终实现。
各级领导干部要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要把抓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停留在口头上,关键要落实到行动上。
3、避免新农村建设搞形式主义、搞一刀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日的事,需要各级政府因地制宜、搞好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从实际和现有条件出发。
在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指导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要抓住重点、积极推进,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为农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不强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义。
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工程,积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着许多有利的条件和十分难得的机遇。
1、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经过新中国5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工业和城市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国家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我们完全有条件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
2、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力度逐步加大。
尤其是在相隔18年之后,又连续两年出台了指导农村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支持“三农”的重大措施,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3、加快农村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广大农民盼望加快农村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支持农村发展,社会各界关心农村发展,共同构成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4、建设已经有了一定基础。
近些年来,国家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支持力度,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开始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
同时,一些地方大胆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我们要充分认识和紧紧抓住有利机遇,加大推进力度,务必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20 06年有一个良好开局,“十一五”时期有一个较大进展。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这20个字内容极其丰富,涵义十分深刻。
这20个字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也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任务,它表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几个方面的建设,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同时也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
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也是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这一新的重要论断,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和指导意义做了更加深刻和突出的界定。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它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全面、科学、辩证地处理好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当前与未来等各方面的关系,实行“五个统筹”,做到总揽全局,全面规划,兼顾各方,协调发展。
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的根本立场和宗旨,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因此,是我们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发展问题上,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就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努力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就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地推进建设新农村的活动。
当前,全国各地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高度重视,许多省市开展了试点和示范村等活动,在推进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初步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进一步做好新农村建设,关键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行动的指南,切实转变农村发展观念,确立科学发展的模式,提高农村发展的质量。
我们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推动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要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用科学技术武装新农村和新型农民,降低农村发展的成本,增强农村发展的后劲,切实做到发展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生活、居住、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水平,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欣欣向荣的兴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