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长相思教学设计及反思【精编】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理念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写了南方将士在出塞的路上,因北方的风声雪声而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境入情。
读中感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想象,充分表达。
主要抓住“故园无此声”来反问和追问,在反问中展现了行军艰难之境,感受行程之中“身”的累,在追问中大胆设想了故园温馨之境,词中短短的五个字“故园无此声”,并未直接写故园却胜过千言万语,正是作者的巧妙之处。
两种情境的碰撞自然会出现强烈的反差,在巨大的反差对比中便自然悟出了词情,真是难眠之时心好苦。
而开课的写作背景又很好回答了要忍受这种思乡之苦的原因,只有——长相思。
最后在学生的深情朗诵中结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生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背诵。
能感知词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
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看注释、插图,查阅资料,想象,对比等方法进入词境,感悟词情。
情感与态度: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进入词境,感悟词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两首背景音乐,一首伤感,一首轻快。
自制演示文稿。
教学流程一、介绍写作背景,引入文本。
纳兰性德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在他担任侍卫期间,曾多次跟随康熙出巡,宠遇非常。
康熙二十一年早春,纳兰性德随御驾东巡,去往山海关外盛京(沈阳)途中,写下了《长相思》这首词,成为了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二、初读《长相思》,感知大意。
1、读准读通。
(抽生读,相机指导)2、结合注释、插图了解词的大意。
(讨论交流)3、把自己的体会融入其中,争取读出词的韵味。
(各种形式展示)三、反问“故园无此声”,品行军之艰难。
出示:“故园无此声”一句1、“故园”指什么?2、“此声”指什么声音?3、“故园无此声”,反问(?)有此声(读词的上阕找答案)(1)山水之间有此声①看插图结合想象,说说可能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②“山一程,水一程”是翻过一座山,涉过一条河的意思吗?你还感受到什么?③带着感受朗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3《长相思》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3《长相思》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相思》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纳兰性德。
这首诗以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长相思》,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念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长相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意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长相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难点:分析诗歌的语言、意象,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思考和感受的氛围。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
3.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讨论,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音乐、动画等元素的课件。
2.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相思》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同时,播放轻松优美的音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长相思》,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随后,呈现诗歌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语和意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诗歌,模仿教师的朗读语气和节奏。
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点评,指导他们改进发音和表情。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尝试背诵。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进行背诵展示,并对背诵情况进行点评。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反思第【1】篇〗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
“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一字风流,意境全出。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紧抓一个“尽”和“入”字,脑海里就能展现“高山渐渐隐去,现出空旷的平原,迢迢江水,仿佛流进广阔的荒原”这样的画面。
学生先得要读懂诗歌,之后再展开联想和想象,画面效果自然就出来了。
再比如《次北固山下》,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
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
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引导学生这样一细细体会,学生理解就能很全面了。
在古诗词苑漫步,含英咀华,就更离不开想象,只有驱遣想象,才能读出诗词背景,读出作者感受,读出画意真情。
学生通过想象才能走进古诗词的意境、诗人词人的世界。
读者阅读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读者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
想象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和通衢大道。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反思第【2】篇〗《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反思第【1】篇〗《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暗藏于词中的无限情思,有感情地朗读词,读出词的韵味,让学生走进词境,进入词心。
同时,作为一节整合课,我设计了三个整合点:一是在初读词之后,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关于《长相思》的内容(作者,题目,写作背景,词义,感情,写法等);二是在学生学习完《长相思》之后,搜集关于思乡的诗词;三是在练习环节,引入李煜的《长相思》,利用网络资源完成阅读小题(词的主要内容,表达的情感,运用的表达方法等)。
1、在朗读中与文本对话,体味情感:朗读是解读文本的重要形式,学生通过听(听老师范读)、看(默读)、读(出声朗读)等途径,从整体上感受言语材料,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与理解。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受和理解文本,在教师的范读中启动情感,在朗读和想象中整体感悟。
2、在想象中与文本对话,感悟形象:在音乐和声情并茂的范读感召下,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
学生们通过想象,感悟纳兰性德的“征途”,充满了远离与牵挂。
在与“征途”对话后,通过问题将对话切换到词人的家乡和故园。
学生在《琵琶语》的情思中,又展开了与“故园”的对话,学生们想象并感悟着家乡的美丽、温馨、安宁和祥和。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学生汇报搜集的关于《长相思》的资料时,谈到了词的意思,我只让两个学生回答了,没有因势指导,让全体学生练习。
其次是让学生想象汇报纳兰性德家乡温馨画面之前,仅用了一个问句“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来进入学生的想象。
课后回想,如果能先理解词中的“故园无此声”,然后再进入想象,效果会更好。
最后,我觉得在时间的调控分配上,有些不合理,最后一个整合点——理解李煜的《长相思》,由于时间原因没能让学生很好地完成,下次要合理安排好。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榆、畔、聒”三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
2.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1.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
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长相思》这首词。
2.简介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我用凝练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概括了王安石《泊船瓜洲》和张籍《秋思》中的乡愁。
温故而知新,十分自然地引发学生对纳兰性德《长相思》乡愁的探寻。
二、指导朗读,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读第一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第二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2.交流学习效果。
(1)(课件出示《长相思》这首词。
)谁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一个生字,一个多音字,听他读准了没有。
(2)指名再来读一读《长相思》。
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词句的中间时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板有眼。
3.指导朗读。
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比如《长相思》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许多种读法,有的读《长相思》(快速而平淡地)有长的味道吗?有相思的感觉吗?比如你这样读,《长相思》(缓慢而深情地),有感觉吗?有味道吗?读词就要读出这样的味道来。
你们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
4.同学们,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面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诵读是经典诗词教学之根本,首先要求学生仔仔细细读上四遍,由读准生字、多音字开始,再要求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抑扬顿挫、停顿适当。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与反思古诗词三首《长相思》(部编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诗词中的一个意象或情感表达,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2.诗词朗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诵活动,通过朗读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情感表达:领悟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家国情怀,体会诗词中的情感波动。
-艺术特色:学习《长相思》的结构、用词和表达技巧,如对仗、夸张、借景抒情等,领会其艺术魅力。
举例:《长相思》中的“风一更,雪一更”通过自然现象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对家的思念,这是诗词表达情感的核心手法。
2.教学难点
-意象理解: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诗词中的意象转换,如从自然景观到情感的过渡,需要教师引导和解析。
4.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诗词中的精准用词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词汇量。
5.培养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感悟诗词中的家国情怀,培养积极向上、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理解:掌握词中的生僻字、词,如“榆关”、“瘦”等,理解其在句子中的意义,并能够正确运用。
-意境体会:分析“山一程,水一程”等意象,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自然景观描绘出行途中的孤独与艰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长相思》,使学生对中国古诗词文化产生兴趣,提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诗词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感受美,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创作热情。
3.提升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解读《长相思》的内涵,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3《长相思》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3《长相思》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长相思》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学会用朗读和解读的方式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二、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包含《长相思》一首诗歌。
2.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器材。
3.教学素材:诗歌《长相思》的课文、作者背景介绍、相关图片资料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音频素材导入课堂氛围,引发学生对《长相思》情感的思考。
2. 课文学习1.第一遍朗读:老师朗读全诗,让学生整体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分段解读:逐段解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
3. 情感表达1.分组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诗歌,注重情感的表达。
2.角色表演:将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化,进行角色表演,增强理解和情感表达。
4. 情感体会1.分享感悟:学生分享对于诗歌的感悟和体会。
2.作文练习:布置作文练习,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长相思》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反思•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诗歌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情感。
四、课后作业1.默写《长相思》诗歌的部分内容。
2.思考并回答:你是怎样理解《长相思》中的“长相思,长相忆”的情感表达?3.撰写一篇文章,探讨《长相思》中的情感表达与自己生活中的体会是否有联系。
五、扩展延伸•学生可以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一首类似《长相思》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以上是《长相思》优秀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带给学生更深入的诗歌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诵读《长相思》,并积累有关乡愁的诗句。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向榆关、心系故园的思乡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思乡之深。
教学难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初读感知,了解词意(一)导入古往今来,有许多诗人词人饱含深情地写下他们的故园,请同学说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故园又是怎样牵动着他的愁绪呢?(二)根据要求,读准《长相思》1.自由朗读。
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2.检查:谁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
3、读出味道: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注意把握朗读的节奏。
(三)联系背景,读懂《长相思》1.长相思,思的是什么呢?(故乡)找出相关的词句,课件出示这句――(课件: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2.你能根据注释说说这句词的意思吗?3.由此可以看出,词人的心,在哪儿?(板书:心系故园)词人这么思念故乡,那他一定是远离了故乡的。
他人在哪儿呢?身向何处?到词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4.在康熙二十年,三番之乱平定,国泰民安。
第二年三月,康熙出山海关到盛京,也就是现在的沈阳告祭祖陵,祭祀祖先。
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侍卫随行。
这首词就是纳兰性德从北京到沈阳途中写下的。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学会“榆、畔、帐”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诗句的意思。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
1、师: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两岸的徐徐春风。
那么,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师简介,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长相思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念亲人。
4、简介纳兰性德。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①(指名读)谁来读一读?榆关、那畔,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②齐读2、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再读,解决诗歌节奏。
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把这首词有节奏地读一读。
三、学习诗句(一)默读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讲什么。
(二)学习上阙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阙。
1、谁来说说,作者身向何方?(板书:身)在榆关(简单介绍山海关)2、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那畔)是的,……(简介背景)。
3、山一程,水一程,是啊,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路陡,山高,水深……)4、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上阙的意思?5、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将士们“山一程”的爬山之难,谁还能通过朗读体现“水一程“的涉水之难呢?齐读。
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长相思》这首古诗的内容,并能够背诵诗歌。
2.了解诗歌表达的爱情情感,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爱情的感受。
3.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通过分析诗句,理解古代人民对爱情的感受。
3.通过感受与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学生课本和教材2.背景音乐:古风音乐回归自然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背景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爱情话题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
T: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叫《长相思》。
在课堂开始之前,我希望大家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描述一下“爱情”,你们心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Step 2:诗歌欣赏(15分钟)开始学习《长相思》这首诗,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自己阅读诗歌并思考。
T:请大家仔细听,先跟我一起读《长相思》。
(教师朗读整首诗歌)(学生自己读诗歌,思考诗歌中的情感)Step 3:诗歌分析(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了解古代人民对爱情的感受。
1.分组活动,学生合作讨论并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3.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长相思”。
Step 4:反思(15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加深对爱情的理解。
T:同学们,在这首诗中你们觉得最能表达出爱情情感的是哪一句或哪几句?为什么?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设计和实施,我发现学生主动性较强,参与度较高。
但是在教学环节的组织上,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
首先,在导入部分,我使用了背景音乐来创设情境,这无疑是一个好的方法。
但是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应该先给学生一些时间思考,再进行讨论。
其次,在诗歌分析的活动中,我使用了分组讨论的方式。
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能力,但是我没有对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进行充分的引导和指导。
下一节课我会更多地使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反思第【1】篇〗只有梦想,才能超越,才能摆脱*庸。
——题记看到这句话,鼓起我静下心来写教学反思的勇气。
想起今天要上此课,昨天就观了xxx老师的《长相思》,并相应做了些记录。
边听边感叹,上得真好,早听就好了。
王老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对这首词的朗读,读的次数非常多,读的要求与层次在不断提高,如果细数应该多种形式读了几十遍;老师研读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真的是顶呱呱,这首词的核心内容被他囊括成两个问题:纳兰性德身在何方?心又在何方?直指诗人的内心情感世界。
当然接下来的闭上眼睛想象画面,练写作者的家乡又会是怎样的画面,叩问作者为什么不回家,继而领会他不是“轻别离”,而是保家卫国,重任在肩,如同剥笋一样,让大家看到诗人及作品的最本质,水到渠成。
遗憾的是这堂课整整**六七十分钟,而我的课堂只能四十分钟,移植,删减,取其精华,于是我信心满满地等待着上课铃声。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1、上课伊始,也学着让学生读,读准确,读出节奏,读出味道。
(这是初读,多种形式,直至读准、读熟。
我的指名读与齐读等在实际操作中没有把握好,不到位,读得还不够,因为还有学生读错。
)2、然后,我也像王老师一样问:“词读到这,你的脑海里边留下什么印象和感觉?”,这是学生对诗的。
整体把握和整体印象,学生答“对家乡的思念,梦做不成,觉睡不好”以后,老师接着说,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字里行间。
(读熟后的整体感受,再带着感受读。
现实中,学生读得不够入情,没有读出自己体会到的;或者有体会的不多,还是有点流于形式。
)3、学生自学,同样像我上《渔歌子》一样,借助注释、插图,思考这首词大概的意思。
我上《渔歌子》抛出了同样的问题,但是没有提炼,没有老师的深度引导,只停留在表面的字词句意思理解,而且这种理解是学生浅浅的,没有内化的,所以是失败的。
名师就是名师,在这点上,他让学生反馈自学成果时,是提炼成两个问题:作者的身在何方?心在何方?这是老师深钻教材、巧妙处理教材的能力,也是我要花大力气补习的。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反思第【1】篇〗一、诵读,要读出语感。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现代的人有隔膜。
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存在不小的难度,“诵读”就是打破隔膜的利器。
多诵,一定能诵出它的韵味。
因为古诗文语言高度凝练,讲究声韵和谐。
要诵出语感,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大致的文义;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感情。
诵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听录音跟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朗读、分角色表演或比赛朗读。
让一些读得好的同学表演读,然后大家反复练习是激发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如上《过故人庄》、《次北固山下》时,先让学生边读边划句子节奏,然后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变化的语气。
再请优秀的学生起来尝试,然后带动下面的学生,这样就能为更高层次的诵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诵读,要读出情感。
情是古诗词的灵魂,它渗透在字里行间,与事物、情景交融,诸如思乡情、山水情、朋友情、母子情等。
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尽情诵读,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辨别,学生才会体会出作者的情,并产生共鸣,展开一定的联想和想象。
比如《《过故人庄》的朋友情、《天净沙.秋思》的思乡情。
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着力引导学生结合诗文中描述的画面,深刻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尝试有感情反复诵读,读出情感。
这个品读欣赏的过程,正是从形象入手,抓住语言进行鉴赏从而获得自己朗读的情感体验的最直观体现。
三、诵读,要读出美感。
古诗词可以说是一种精练的综合的文学艺术,它往往将文字、绘画、音乐有机地统“文章不是无情物”。
在诵读文章时,教师若能充分利用丰富的表现手法,发挥学生的审美主体,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反复诵读,在优美的诗句中,把握诗人思想的脉搏,就能消除与古人的距离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诵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第1篇】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两首纳兰性德的词《木兰花令》《浣溪沙》。
我想请同学来读一下,有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吗?有好的推荐吗?(配乐,读得这么好,怎么没有掌声呢?)。
“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百年之后,我们还在呼唤着纳兰性德,在街头巷尾诵读着他得诗词,可谁又能真正读懂他的忧伤。
今天我们就来借着《长相思》一同穿越百年孤寂,走近纳兰性德。
(板书:长相思)一、知人论世了解纳兰性德我想大家对纳兰性德应该并不会陌生,哪位同学愿意来谈谈你所知道的纳兰性德。
(学生谈,注意总结)同学们谈到了纳兰性德的出身,爱情,我这里也准备了一些他的资料。
(展示课件)【知人论世】1、纳兰性德,原名成德(为忌太子而改名),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州正黄旗,康熙时期内阁大学士纳兰明珠的长子。
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
18岁中举,22岁殿试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纳兰性德除了我们熟知的词人身份外,还是一个重要的身份,就是御前一等侍卫,属于武官正三品。
所以纳兰性德是一个能文能武之人,深受皇帝的器重。
但是(正如刚才的同学所说)纳兰性德并不倾心于仕途,他为什么没有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这个,我们会随着长相思的学习,慢慢走近纳兰性德的内心世界。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纳兰性德抱病与好友一聚,饮醉,引得旧疾复发,一病不起,七日后溘然长逝,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的成就主要在词,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词作342首,先后集结为《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
内容涉及广泛,但尤以爱情(悼亡)词最为哀感凄艳,引人共鸣。
(虽为包办,但纳兰性德的婚姻是幸运的,纳兰性德十七岁时娶妻江南总督女儿卢氏。
少年夫妻无限恩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
卢氏于婚后三年因难产去世,虽后又续娶妻妾,但一直难以忘记卢氏,所以写下很多悼念卢氏的作品,如《浣溪沙》等。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通过创设的情境,更好地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2.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3.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对仗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过程与方法利用课文插图、音乐渲染、多样化朗读和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来完成对词的理解和感悟。
情感和态度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借助注释,初读词意(一)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五课的前两首古诗,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意犹未尽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三) 初读《长相思》1.一读读准音请同学们将《长相思》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文)正音:哪位同学愿意读(指读)生字正音,形近字练习2.二读品节奏(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请同学们将《长相思》再读两遍,请读出长句中的停顿,看谁能读出好听的节奏。
请同学们到白板上标注出应该如何断句。
3.三读找不同同学们读的很准,也读出了好听的节奏,老师还要请同学们将《长相思》再读两遍,这次请你找一找这首《长相思》和前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
《长相思》和《忆江南》都是词,请大家再观察,两首词在结构上又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词的概念分类特点二、品读感悟理解词义(一)四读知上阕1.师: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的上阕,结合书中的插图,和书中的注释想想这上阕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金品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第1篇】古诗三首之《长相思》教案一、温旧知,导新题1.课前播放歌曲,由音乐谈话引入课题并板题。
师:同学们,熟悉这首歌的歌词吗?它是李白的——《静夜思》(生答)师:李白眼中的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那么在纳兰性德眼中,乡愁又会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近纳兰性德,走近他的《长相思》。
2.师板题{板书:长相思}①生书空课题。
师:一起来书空课题。
②生齐读课题。
师:齐读课题。
师:《长相思》是纳兰性德在出山海关前后的途中所作。
“长相思”在这首词中是——词牌名。
你们怎么知道的呢?——预设:以前学过词(书上有注释)师:是的,我们可以通过注释来帮助我们阅读理解古诗词。
{贴:看注释}3. 简介纳兰性德和写作背景。
师:昨天布置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词人纳兰性德,同学们做得怎么样呢?(指名说)是的,我们还可以通过查资料帮助阅读古诗词。
{贴:查资料}①简介纳兰性德。
师:纳兰性德 (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清代满族正黄旗人,文武双全,娴熟经史,尤善填词。
18岁中举,康熙十五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一等侍卫。
康熙二十四年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后世称道其为“清代第一词人”“北宋以后,一人而已”。
他豪迈衰飒忧怨的词风,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
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他虽不是中国最后一位词人,却为中国两千年诗词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②介绍写作背景。
师: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及《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作于出关前后途中。
作者出关时冰雪未消,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纳兰而言,一切都那么荒凉、寂寞,于是不由思念亲人朋友,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
二、初读词文,分享感受。
统编五上《长相思》教学设计含反思
统编五上《长相思》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
2. 能借助注释,说出《长相思》的意思。
3.体会词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4. 根据补充资料,体会词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词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根据补充资料,体会词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看图猜诗词师:中央电视台有一栏节目叫诗词大会,看过的请举手。
其间有一个环节特别精彩——看图猜诗词,想不想玩一玩,让我们一起来猜图。
师:出示《望庐山瀑布》的图片,生背古诗。
师:生活中经常把掌声送给别人的也能得到别人的掌声。
师:出示《绝句》的相关图片,生背古诗。
师:同学们不仅熟悉,而且背得有滋有味。
接下来要增加难度了,睁大眼睛,这是什么?出示《清平乐村居》的相关图片,这是四年级学的一首词,大家一起背。
一、初读感知,正音识词1、揭示新课,自读诗词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长相思》,打开课本到93页,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多读几次。
(生自读诗词)2、指生读师:读得非常流利,特别是文中标注出来的这四个读音,很准,再请一名同学来读,我们认真听。
3、朗读正音,感知词韵。
师:“更”是一个多音字,古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你熟悉的哪些成语或者古诗当中含“更”这个字?表示的也是跟时间有关的吗?生:半夜三更。
师:那在这里,“风一更,雪一更”说明什么呢?生:风越来越大,雪也越来越大。
师:“更”是后鼻音。
在这首词当中,后鼻音的字还有哪些?生:程、灯、成、声。
师:词中的这些字押了同样的韵,读起来有一种韵律美。
(齐读)二、走进作者,掌控背景师:这首词的作者是——生:纳兰性德。
师:对他有了解吗?生:从小出身有钱人家。
师:他的父亲是大学士纳兰明珠,老师也搜集整理了关于他的资料,自己读一读,了解一下。
师:我们今天学的这首《长相思》呀,写于三百多年前,是纳兰性德跟随康熙在冬巡祭祖行军途中写下的,接下来就让我们用心地品读感受。
【精品】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长相思教案
20.古诗三首长相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
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
二、题解:长相思,词牌名。
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
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三、作者介绍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
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
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
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四、朗读课文,直到能够背诵五、置身诗境,缘景明情1、整体感知(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
(2)、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表达羁旅怀乡的感情。
2、互文见义:词的上片用“山一程,水一程”的旅途上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
下片用“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的孤寂情怀。
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3、赏析加点字(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六、拓展练习长相思李白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最新部(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长相思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长相思》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0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
本单元的课文,不论诗词还是散文,都是游子们思亲怀乡的绝唱。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也是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羁旅怀乡的情怀。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曾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
本学期,他们在四年级学习《忆江南》、《渔歌子》时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已有了基本的认识。
因此引导学生感受纳兰性德身在军旅、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思乡之苦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设计思路】“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学好教材,超越教材”是我本课教学的总体设计思路。
在教学时,我围绕本单元“思乡”这一主题,搜集相关思乡的古诗词,通过自主阅读、对比研读、主题阅读等环节,让学生了解词意、体会词情、领悟写法、积累语言、丰富文化底蕴,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法、学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渲染情境,导语创设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体会词人的思乡情。
2、读悟教学法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
3、想象法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入情入境,揣摩人物的内心,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1.会写“榆、畔、帐”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有感情地诵读《长相思》。
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3.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不同的表达方法。
4、通过主题阅读,积累语言、丰富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第1篇】《长相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聒这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字正腔圆的诵读这首词。
2.充分了解作者从不同角度运用对比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把握词的内容,关注词中人物的场景,体会作者的那份乡愁。
教学重难点: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词的思乡之情,进而升华至热爱祖国。
教学准备:《长相思》电子课件一、导课:让学生齐读课件呈现的标题《从《静夜思》读起》。
《静夜思》,一首家喻户晓的诗篇,一首妇孺皆知的诗篇。
那么,《静夜思》告诉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呢?(指学生回答:思乡)是的,思乡,我们把身在异国的人们想念家乡的情怀称作:乡愁。
(出示电子课件)让学生齐背《静夜思》。
《静夜思》老师诵读。
是的,那么诗仙笔下的《静夜思》,诗仙笔下的乡愁,真的是那轮明月下的故土吗?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真正的面纱。
出示课件《山月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中的景物。
除了那轮明月之外,还有重重叠叠的山脉,正是这山脉阻隔了他回家的难度。
所以李白的《静夜思》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一轮明月,一色无尘;一轮山月,阻隔思念之人。
是的,所以李白的那份乡愁不是那轮明月下的故土,而是,一轮山月下的故土。
山,高大雄伟;山,连绵起伏;山,重重叠叠。
阻隔了思念人的回家路,只能把思念寄托在那轮山月之中。
一、教学过程1.初读《长相思》这是李白眼中的乡愁,这是诗人中的乡愁,今天让我们共同领略一下词人眼中的乡愁,让我们一起走进纳兰性德笔下的乡愁——《长相思》。
大家开始自由读《长相思》,看看词人眼中的乡愁都有那些景,哪些物。
让学生齐读《长相思》。
分别指定学生来讲自己心中的词景、词物。
那么这些字能表达怎样的情?又是如何体现的?再齐读《长相思》。
2.分层感悟《长相思》(1).精讲《长相思》上片:是谁走过了“山一程”,又是谁渡过了“水一程”?(指明学生答:纳兰性德)真的是纳兰性德吗?再问一句,又是谁“身向榆关那畔行”?是谁的身?此时的身又在何方?要了解这些问题,得先看看后一句“夜深千帐灯”。
《长相思》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反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长相思》体现出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作者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能字正腔圆、深情地朗读,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作者天涯行役时的相思之苦与情感之深。
教学重点1.会认“浣、聒”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掌握“更”这个多音字。
2.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直切主题。
师: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学过哪些这类的诗句?(生自由答)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词,就是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板书:长相思二、读准《长相思》1.自由读,读准字音。
畔(pàn)更(gēng)聒(guō)2.指名读全文,读后评价。
3.朗读时注意节奏: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4.根据节奏,小组成员互读,要读得有韵味。
三、把握词意1.根据注释默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意,把握不准的,可以向同学请教。
2.请学生说说词的意思。
要求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解释。
3.评价。
四、深入理解。
1.根据问题再读课文。
A作者身在何方?B作者在“相思”谁?是从哪句中体现出来的?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他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悬崖绝壁,经过了荒山野岭,经过了险滩急流,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
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2.指导朗读:“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
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在行军途中历经了千辛万苦,尝尽了酸甜苦辣,作者怎能不想自己的故乡,不想自己的亲人呢?他怎样想呢?怎样相思呢?3.思考:作者怎样相思?想到怎样?题目中哪个字体现了?板书:心眷故园4.想象词的意境:师引导:同学们认真听同学朗读,想象一下当时的景物以及人物的心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长相思》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0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
本单元的课文,不论诗词还是散文,都是游子们思亲怀乡的绝唱。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也是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羁旅怀乡的情怀。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曾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
本学期,他们在四年级学习《忆江南》、《渔歌子》时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已有了基本的认识。
因此引导学生感受纳兰性德身在军旅、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思乡之苦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设计思路】
“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学好教材,超越教材”是我本课教学的总体设计思路。
在教学时,我围绕本单元“思乡”这一主题,搜集相关思乡的古诗词,通过自主阅读、对比研读、主题阅读等环节,让学生了解词意、体会词情、领悟写法、积累语言、丰富文化底蕴,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
通过音乐渲染情境,导语创设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体会词人的思乡情。
2、读悟教学法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
3、想象法
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入情入境,揣摩人物的内心,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1.会写“榆、畔、帐”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有感情地诵读《长相思》。
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3.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不同的表达方法。
4、通过主题阅读,积累语言、丰富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作者身在军旅、心系故园的情感,感悟作者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学生交流有关思乡的古诗词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读懂词意
(一)读通《长相思》
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词。
(二)读懂《长相思》
1、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感知词意。
2、汇报交流
(1)交流词意。
(2)作者的“身”在哪里?作者的“心”在哪里?
三、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一)教师范读,学生想象作者行军途中,风雪交加的世界。
(二)聆听音乐,学生想象作者故园的幸福画面。
四、对比研读,感悟写法
对比阅读《泊船瓜洲》、《秋思》以及《长相思》,体会作者不同的表达方法。
五、主题阅读,积累运用。
(一)阅读一
☆阅读提示:自读诗词,感知大意;体会感情,领悟方法。
长相思?一重山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二)阅读二
☆阅读提示:品读名句,丰富积累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布置作业,延伸课外(二选一)
1、阅读纳兰性德的其他词作,如《菩萨蛮》《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
2、阅读关于思乡的其他古诗词,如《西江夜行》《灞上秋居》《长安春望》《枫桥夜泊》
七、板书设计
长相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身在征途
思念家乡
心系故园
八、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们承担乐重大课题“语文主题教学”,课题中“语文主题”是指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教材中各单元均有一个明确的阅读主题),提炼出阅读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中引导,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一种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提高语文能力。
从阅读入手,结合教材,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效衔接起来,学生掌握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着力构建学生阅读行为自主化、自觉化的学习品质。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暗藏于词中的无限情思,有感情地朗读词,读出词的韵味,让学生走进词境,进入词心。
同时,作为一节整合课,我设计了三个整合点:一是在初读词之后,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关于《长相思》的内容(作者,题目,写作背景,词义,感情,写法等);二是在学生学习完《长相思》之后,搜集关于思乡的诗词;三是在练习环节,引入李煜的《长相思》,利用网络资源完成阅读小题(词的主要内容,表达的情感,运用的表达方法等)。
1、在朗读中与文本对话,体味情感:
朗读是解读文本的重要形式,学生通过听(听老师范读)、看(默读)、读(出声朗读)等途径,从整体上感受言语材料,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与理解。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受和理解文本,在教师的范读中启动情感,在朗读和想象中整体感悟。
2、在想象中与文本对话,感悟形象:
在音乐和声情并茂的范读感召下,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
学生们通过想象,感悟纳兰性德的“征途”,充满了远离与牵挂。
在与“征途”对话后,通过问题将对话切换到词人的家乡和故园。
学生在《琵琶语》的情思中,又展开了与“故园”的对话,学生们想象并感悟着家乡的美丽、温馨、安宁和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