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范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达标测试卷 含解析
2018-2019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6-2017-2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卷I、Ⅱ。
试卷有三大题,29小题,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I、Ⅱ的相应位置上。
试卷I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A. 铁制农具出现并推广使用B. 使用水排鼓风冶铁C. 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D. 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答案】B【解析】题中四幅图涉及内容体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技术的进步,包括铁制用具、牛耕的出现,这反映了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因此ACD项三排除。
从图中看不出冶铁技术的水平,而且水排是汉代发明的,故B项符合题意。
2. 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 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 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C.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D. 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答案】C【解析】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体现,不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的根本原因。
故A项错误。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剥削方式是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
故B项错误。
土地所有制的变革属于生产关系的领域,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此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的根本原因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即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故C项正确。
战国时期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不是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导致了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
根本原因应从经济基础方面去探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 我国瓷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于A. 唐代B. 西汉C. 东汉D. 宋代【答案】A【解析】在我国的瓷器制造史上东汉时期已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经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故BCD三项排除,A项正确。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温馨提示: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且用2B铅笔把对应的准考证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
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A. 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推广了B. 水力鼓风冶铁技术提高了铁器产量C. 铁农具已经出现并运用在生产部门D. 铁农具在中原地区的运用最为广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的数量比重较大,说明战国时期铁农具已经出现并应用于生产部门,故C正确。
依据表格中出的地点,可以看出铁农具辽宁、山西、湖南和广西使用,但是还不能说明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推广了,故A错误。
水力鼓风治铁技术出现在东汉时期,与表格的时间“战国时期”不符合,故B错误。
材料看出广西、湖南都不是中原地区,无法证明在中原地区最为广泛。
D错误。
2.在中国古代,农业被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
千百年来,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基本特点是:A. 以小农个体经营为主B. 较早地采用铁犁牛耕C. 重视水利灌溉事业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答案】A【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试题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姓名、班级、准考证号与本人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是否一致。
2.答客观题时,每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客观题满分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分异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
西汉初年颁布“民产子”诏令,多生孩子可以免除两年赋税。
唐代要求地方官员劝勉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的庶人结婚。
古代政府关注人口的主要目的是A. 促进国民经济恢复B. 保证国家财税收入C. 防范民间土地兼并D. 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答案】B【解析】【详解】商鞅变法中实行“分异令”,汉代鼓励生育,唐朝“劝勉”早婚共同点是通过增加政府控制的人口,从而增加政府收入。
A项只符合汉初,C、D项“兼并”、“改善质量”不能通过增加人口实现,所以B项是正确的答案。
【点睛】在农业社会里,人口即劳动力问题是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重要环节。
2.公元10年,王莽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每季度评定出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称“市平”。
若物价高于“市平”,政府就将控制的库存物资按平价出售,以平抑物价;若市场价格低于“市平”,则听任百姓自由买卖。
这一措施A. 体现了政府对商品市场的干预B. 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 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 维护广大农民利益以巩固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王莽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每季度评定出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可知,这体现的是政府对商品市场的干预,因此A选项正确。
河南省范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调研历史试题 含解析
河南范县第一中学2019年高一下学期历史调研试题一、单选题1.下面演进示意图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A. 经营方式的变化B.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C.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 经济结构的变化【答案】C 【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从原始农业使用耒耜到汉代二牛一人耕作方法再到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出现,这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因此C选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不是经营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与手工业无关,其他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选项。
2.“经济的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
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上述材料说明A.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B. 世界市场范围扩大C.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及所学知识可知资本输出的时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此时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为D。
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时间在新航路开辟的时候,与材料不符,A错误。
从材料无法看出世界市场范围的扩大,排除B。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间在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与材料内容不符,C错误。
3.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用洋纱代替土纱的现象,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以华南各埠为主;从19世纪70年代末起,逐步扩展到了华北和内地各省;到19世纪80年代,云贵四川、东北各省也日益成为洋纱的重要市场。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中国A. 棉布是民众的主要衣料B. 对外贸易的逆差在扩大C. 农业商品化的趋势加强D. 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纱代替土纱的现象反映了外国商品对自然经济的冲击,说明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故D正确;材料并未反映棉布是民众的主要衣料,故A排除;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对外贸易的逆差,故B排除;材料只反映了洋纱代替土纱,没有反映农业商品化的趋势加强,故C排除。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5)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1.2分,共40题48分)1.某皇帝多次对大臣讲,农民在风调雨顺之年,数口之家犹可足食。
如果遇到水早等灾害,谷物欠收,则全家饥困。
这反映出小农经济A. 自足性B. 封闭性C. 脆弱性D. 分散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数口之家犹可足食”“谷物欠收,则全家饥困”等信息,可得出小农经济的脆弱性,C项正确;ABD也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点睛】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抓住材料的主旨。
2.《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下列属于“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①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②市镇经济繁荣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①②③B. ①③C. ①②D. ②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题干中“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主要表现包括: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出现了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①,②,④正确,应选C项。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属于第三次近代商业革命的内容。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与特征·古代商业·明清3.《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
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A. 均田制B. 井田制C. 土地私有制D. 公有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是“凡是天下的土地没有不是属于帝王的。
” 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上归国王所有。
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贫者无立锥之地4.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色。
河南省范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调研历史试题 含解析
河南范县第一中学2019年高二下学期历史调研试题一、单选题1.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说:“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
”这表明鸦片战争后A. 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B. 中国社会和平繁荣C. 社会上层尚未警醒D. 国人对国家前途丧失信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逢苟且於目前”可知,在经历对外战争失败后统治集团仍然不思进取,因循守旧,这说明当时统治阶级中上层并未真正觉醒,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等人提出向西方学习,但材料没有体现出,故A项排除;当时民族危机、统治危机逐渐严重,故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没有涉及到国家前途,故D项排除。
【点睛】“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逢苟且於目前”是关键信息。
2.恩格斯说:“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些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他们”是指A.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B. 大革命时期的无政府主义者C.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 工业革命时期的理想主义者【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反对教权、王权和特权,倡导“理性”,构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故“他们”是指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故C 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没有提出反对国家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大革命时期的无政府主义者,不符合“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排除B;工业革命时期的理想主义者,不可能对“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排除D。
3.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揭示了生物起源的基本规律,使进化论思想更具有系统性,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
河南范县第一中学2019届文科综合模拟试卷(五)历史试题(含解析)
河南范县第一中学2019届文科综合模拟试卷(五)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有学者指出:“诸子百家的智慧和伟大成就,不是战国之后历代专制主义者所能泯灭的,它所留给后世的宝贵思想财富,两千多年来世代传承不已,不仅有相当的历史价值,更有难以估量的现实价值。
”这说明A. 历代以百家思想为官方思想B. 百家争鸣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C. 百家思想符合现实社会需要D. 历代君主企图扼杀各家思想【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不是战国之后历代专制主义者所能泯灭的,它所留给后世的宝贵思想财富”“传承不已”“历史价值”“现时价值”等信息可知,材料主要表达的是百家争鸣影响到了历代和现在,即具有深远历史影响,故B项正确。
汉代以后,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秦代曾以法家思想为官方思想,所以A项错误;C项过于绝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均可排除。
2.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治所,权利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 监察区域职能的转变B. 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C. 刺史监察功能的强化D. 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刺史是西汉设立的负责监察的官员,“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权利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说明刺史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行政长官,故A正确;建立监察区的目的是监督地方官员,更有利于中央集权,不是强化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材料反应的是刺史职能的变化,由监察官变为地方行政长官,并非刺史监察功能的强化,故C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军阀割据”局面形成,故D项错误。
3.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二月规定:“大两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同(通)判职官,其诸处知州,亦不得保荐见任(现任)同(通)判。
”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A. 推动地方军政权力分离B. 使通判绝对服从于中央C. 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D. 防止知州受到通判制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没有体现推动地方军政权力分离,排除A;材料没有强调通判与中央的关系,排除B;根据“大两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同(通)判职官,其诸处知州,亦不得保荐见任(现任)同(通)判。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0)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说明: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认为:“民主是工业革命的结果,而不是工业革命的原因,没有工业革命,是没有现代民主化进程的。
”下述史实与该观点一致的是A. 发动光荣革命B. 颁布《权利法案》C. 形成责任内阁D. 1832年议会改革【答案】D【解析】从材料“民主是工业革命的结果,而不是工业革命的原因”可以得出民主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工业革命对英国民主化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A、B选项是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C选项是英国民主化进程的一部分,没有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
D选项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点睛: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本题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对民主进程的影响,所以满足条件的选项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因此排除A、B、C选项,因为这三个选项都在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直接选出D选项。
2.英国前首相卡梅伦曾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时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
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
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时基本上满脸都是口水。
”这反映了英国首相A. 统而不治的政治地位B. 与内阁成员共进退C. 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D. 经济待遇极其低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责任内阁制的特点,以及材料中的“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可知英国首相作为内阁首脑必须接受议会监督。
故答案为C项。
首相代表内阁行使行政权,具有实权,排除A项;材料中未反映出英国首相和内阁成员的关系,排除B;材料并未提到首相经济待遇低,而是侧重强调首相没有特权,排除D项。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提干的理解,即英国首相并没有特权,体现了其权力受到议会监督。
3.“国王不能为非”是近代英国著名的宪法原则之一,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
河南省范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达标测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范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达标测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灾难片一直是好莱坞大片的主题之一,它以恐怖、惊慌、凄惨的情节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全球风暴》打造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各类气象灾难肆虚全球的场景如同世界末日,极致能撼又惊心动魄。
该片一经上映,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这说明影视艺术A. 具有商业性炒作的投机性特征B. 能够引发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C. 相比其他艺术形式更易被人们接受D. 渗透了大国强权意识和价值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它以恐怖、惊慌、凄惨的情节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各类气象灾难肆虐全球的场景如同世界末日”,表明灾难片具有引发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的警示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商业性炒作的投机性”,排除A;材料只是说明好莱坞电影艺术的特点,没有涉及其他艺术形式,无法得出电影艺术相比其他艺术形式更易被人们接受,排除C;材料与“大国强权意识和价值观”无关,排除D。
【点睛】“它以恐怖、惊慌、凄惨的情节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各类气象灾难肆虐全球的场景如同世界末日”是解题的关键。
2. 《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A. 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B. 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C. 儒学地位显著提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而公孙弘因为《春秋》封官晋爵,成为天下学习的榜样,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不难得出儒学地位的提高, D项正确。
A、B两项与材料中公孙弘因《春秋》而封官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提倡儒学是政府行为,故排除C项。
故选B项考点:汉代思想大一统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都是教材中出现过的基础知识且都发生过重大事件,都有重大影响,所以迷惑性、干扰性很强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
河南范县第一中学2019届文科综合模拟试卷(四)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河南范县第一中学2019届文科综合模拟试卷(四)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韩非子说:“臣尽全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
君臣之际,计数之所出也。
”指出君臣之间不过是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
这一现象反映出A. 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B. 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C. 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D. 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臣之间的这种关系说明了是一种利益的关系,这就使得依靠宗法血缘关系来选官的这一制度逐步在瓦解,C选项正确。
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家,他的思想被一些统治者接受,但没有成为当时社会的潮流,A选项排除。
韩非子指出的君臣之间的这种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与诚信之间无关联,B选项排除。
儒家确立正统思想地位,是在西汉汉武帝之后,时间不正确,D选项排除。
2.元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级各极政府机关,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陆续撤销土司,改由有一定任期、期满调任的流官治理。
这一变化A. 有利于扩大地方的权力 B. 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 导致地方政策变更频繁【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官员任命情况的变化,可以看出由原来的当地首领长期担任长官到中央派遣表现出的是中央集权的变化,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与材料含义相反;B选项错误,材料表现出的是积极的一面,选项与材料含义不相符;D选项没有明确材料的真实含义。
3.《全球通史》中说:“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这种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A. 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B. 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C. 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D. 经济结构方面存在差异【答案】D【解析】【详解】明朝时期中国远航不是出于经济目的,而是出于政治目的,主要是中国实行小农经济模式,封闭性较强,西方航海家远航是出于经济目的,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导致,中西方经济结构的差异导致中西航海反差,D正确;自然条件不是导致材料中现象的根源,A错误;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和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不是根本原因,故B和C项错误。
2018-2019学年度(下)高一期末历史质量监测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下)高一期末历史质量监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60分。
1——5 DACBD 6——10 BCCDA11——15 BACBD 16——20 ACDAB21——25 BDABC 26——30 ACDAB二、非选择题。
本卷共3题,31题16分,32题12分,33题12分,总计40分。
31. (16分)(1)变动: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外资企业出现;洋务运动兴起;民族工业出现。
(8分。
每点2分)(2)主要原因: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侵略;辛亥革命的推动。
(4分。
每点2分)特点:民族资本薄弱,占比重小;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分布不合理。
(4分。
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4分)32.(12分)(1)经营方式:小农经济(或男耕女织)。
(2分)(2)举措:三大改造(或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分)意义: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由私有变为公有,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2分)(3)进程: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城乡联动、全面改革;党的十四大后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分。
每点2分)33.(12分)(1)影响: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
(6分。
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6分)(2)认识:美国提高关税是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是逆全球化的行为;是霸凌主义和强权的表现;违反了WTO的规定,也违背了WTO的宗旨,影响世界贸易发展;使基于规则的全球贸易体系面临失控危险;世界各国应共同努力,维护世界贸易规则。
(6分。
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6分。
其他合理的表述也可,总分不超过6分)。
河南省范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模拟试卷(六)历史试题 含解析
河南范县第一中学2019届文科综合模拟试卷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关于历史人物伊尹的记录《史记·殷本纪》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伊尹曾是夏继商汤时期的重臣B. 伊尹与商汤齐名C. 伊尹生于夏桀卒于商汤时期D. 伊尹一生身经夏商两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可知,相关史书都记载了伊尹经历了夏商两朝,D选项符合题意。
《韩非子·难言》里未体现伊尹是夏朝的重臣,A选项排除。
《史记·殷本纪》未体现伊尹与商汤齐名,B选项排除。
史籍中未体现伊尹生于夏桀卒于商汤时期,C选项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史料分析能力,关于四则史料的分析需要找准共同点,不同点进行找出反例进行排除,根据材料可知相关史书都记载了伊尹经历了夏商两朝。
2.钱穆先生在评论汉代的士人政府时认为,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的新局面。
该局面A. 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B. 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C. 促进了儒学地位的提高D. 开启官僚政治体制先河【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转变是由于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重用儒生,从而使得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故这种局面促进了儒学地位的提高。
C项正确;贵族政治仍旧存在,“彻底结束”的表述有误,排除A项;当时不可能“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排除B项;秦始皇时期中央与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已经开启建立官僚政治体制之先河,D项错误。
3.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唐朝时期,随着经济文化影响力的上升,南方的习俗也被北方人接受,故答案为C项。
范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一)(含解析)
河南省范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一)(含解析)一、单选题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
这反映了A. 宗法制度的瓦解B。
分封制度的崩溃C。
等级制度的颠覆D。
礼乐制度的破坏【答案】D【解析】依据“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结合所学可知,周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材料中诸侯墓出现九鼎,说明春秋时期礼乐制度的破坏,故D项正确;宗法制度注重血缘关系,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B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表述不准确,应排除。
2.据统计,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署名,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郡望。
这说明了A。
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B。
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C. 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D. 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答案】B【解析】由于唐代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软官绅墓葬中大多墓志署名只写官衔,极少写郡望,故B正确;民族交融与门阀士族衰落没有直接联系,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故C错误;藩镇割据并不是世代荫袭的家族衰落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
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仅有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的角度出发,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3.《晏子春秋》指出:“廉者,政之本也”;孔子提出“欲而不贪”;孟子提出“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韩非子指出“所谓廉者,必生死命也,轻恬资财也。
所谓直者,义必公正,心不偏党也。
”由此可以说明A. 清官廉吏将清廉视为从政的最宝贵的品质B. 古代思想家重视道德上的清廉C。
这种思想是伦理和政治结合的产物D. 清廉是为官从政的基本要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孔子、孟子和韩非子都在论述廉政和人的欲望之间的关系,说明这种思想是伦理和政治结合的产物,C选项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范县第一中学2019年高一下学期历史达标测试卷一、单选题1.2008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
在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胡锦涛说“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 考察凤阳县小岗村本身是对该地1978年自发改革尝试的肯定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C.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要以土地公有为前提D. 现有土地承包关系永远不会变【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凤阳县小岗村是1978年自发改革尝试的典型,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原则,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土地公有为前提,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现有土地承包关系永远不会变”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表是1952年与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统计表,它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 三大改造完成B. 重点发展重工业C. 国民经济恢复D. 工农业均衡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钢、煤、原油相对于粮食、棉花增长快,结合所学1953—1957中国推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项正确;三大改造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与材料反映的主旨不符合,故A项错误;1952年中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故C项错误;粮食、棉花增长相对于钢、煤、原油发展缓慢,故D项错误。
3.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
这些现象表明宋代A.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享乐主义观念盛行B. 市民阶层壮大推动文艺的商品化趋势C. 社会动荡促使士人阶层审美观念转变D. 文学体裁变化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宋代,词人的创作……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消费是要付费,反映了商品化特点,反映了在市民阶层精神需求扩大下宋代文艺的商品化、大众化趋势,故B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故A排除。
材料主旨不在于士人阶层审美观念的变化,故C排除。
文学体裁的变化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项排除。
4.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1980年中央文件允许少数地区包产到户,1982年承认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到1983年底,94.5%的农户实行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农村改革在短期内取得全国性突破,主要得益于A. 20世纪60年代初试验B. 农民的自发探索C. 农村改革使增产效果显著D. 中央的大力推行【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没有涉及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与20世纪60年代初的试验的关系,排除A;材料主要反映国家对农村改革的政策不断调整,没有涉及农民的自发探索,排除B;材料反映农村改革使增产的效果显著,并获得国家支持和政策的跟进,从而使农村改革在短期内取得全国性突破,故选C;材料反映中央对农村改革的逐步推进,排除D。
5.《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
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A. 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B. 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C.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D. 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答案】A【解析】材料中指出的“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指的是人民公社,其具有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的特点,但是其违犯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现状的规律,极大地损害了生产力,故A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历史事件性质错误,故B排除;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故C错误;农村的生产关系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一直未发生变动,故D错误。
6.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A.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手工工场生产B. 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生活用品和武器C. 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D. 产品精美商品,主要是冶金、制瓷等行业【答案】A【解析】【详解】手工工场是在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出现的,A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官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生活用品和武器,B选项正确,排除。
官营手工业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C选项正确,排除。
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主要是冶金、制瓷等行业,D选项正确,排除。
【点睛】官营手工业特点:①特殊行业的垄断性:由政府垄断。
②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③不计成本的奢侈性:其投资来源于国家,生产往往不计成本,④技术工艺的高超性:官营手工业的制作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⑤各种行业的封闭性: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⑥劳动者缺乏积极性: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被称为“匠户”,其职业由子孙世代继承,他们的劳动创造性也受到严重束缚7.近代中国,在英美等国提出要在中国铺设电线的要求后,“清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都视电报为洪水猛兽,说铜线与中国毫无所益,更有甚者则认为电报等西洋奇器惊民扰众,变乱风俗”。
这表明A. 西方铺设电报线的行为带有侵略性质B. 农业文明对外来侵略具有顽强的抵抗力C. 封建士大夫仍然具有浓重的落后意识D. 清政府把抵制电报作为抵制侵略的手段【答案】C 【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清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都视电报为洪水猛兽,说铜线与中国毫无所益,更有甚者则认为电报等西洋奇器惊民扰众,变乱风俗”等信息来看,说明封建士大夫对近代科技所知甚少,仍然具有浓重的落后意识,故答案为C项。
材料没有反映这一要求具有侵略性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官吏对铺设电线的错误认识,不是农业文明对外来侵略的抵抗,排除B项;清政府官员不是从抵制侵略的立场看待铺设电线的,排除D项。
8.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1932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中指出,“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导致这一认识产生的大环境是A. 苏联十月革命的成功B. 第二次世界大战C. 经济危机的打击D. 英国殖民地的丧失【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932年”和材料信息可知答案为C。
9.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
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农作物。
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白薯、西红柿、鳄梨、南瓜、菠萝、可可、烟草等农作物和古柯碱、金鸡纳皮等重要药材。
材料表明,西欧人早期海外扩张A. 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B. 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C. 出现了洲际物种大交流D. 促进了种族交流和重新分布【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海外扩张导致了新物种的交流,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洲际贸易的范围扩大,故A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种族交流和重新分布的问题,故D错误。
故选C。
10.汉文帝时,算赋(汉代对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税)由每个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徭役则减至每3年服役一次。
景帝时,把秦时17岁傅籍(秦汉时适龄男子必须在专门的名册登记,并开始服徭役、兵役)的制度改为20岁始傅。
上述措施A. 利于农业经济恢复发展B. 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C. 抑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D. 推动征税标准重大变革【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汉文帝、汉景帝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了人民负担,有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减轻赋税的情况,无法体现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排除B;汉文帝、汉景帝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农业发展促进工商业发展,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汉文帝、汉景帝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只是减轻赋税,没有征税标准重大变革,排除D。
11.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二郎神是秦国李冰的次子,因与父亲一起修筑某项重大水利工程造福一方而受到人们的崇拜,该水利工程A. 都江堰B. 郑国渠C. 灵渠D. 井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题干内容可知修建该水利工程的是李冰父子,练习所学内容可知他们修建的是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所以A符合题意。
BCD不是李冰父子修建,不符合题意,排除。
所以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的水利工程·都江堰12.据《册府元龟》记载:唐文宗时,“江淮人什二三以茶为业”;唐武宗时,盐铁司曾上奏说,“伏以江南百姓,营生多以种茶为业”。
材料反映了A. 气候决定南北种植业差异B. 唐代茶税收入明显增加C. 农副产品市场流动性增强D. 南方商品经济发展更快【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江淮人什二三以茶为业”“伏以江南百姓,营生多以种茶为业”说明唐朝茶叶生产迅速发展,农副产品市场流动性增强,故C项正确。
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到唐代茶税收入的相关信息,排除B。
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气候决定南北种植业差异,排除A。
不能通过茶叶生产发展迅速推断南方商品经济发展更快,排除D。
点睛:材料“江淮人什二三以茶为业”“伏以江南百姓,营生多以种茶为业”是解题的关键。
13.西洋眼镜在明末每副四五两银,清顺治后,每副不过五六钱,苏杭一带低至七八分,几乎人人可得。
据研究,瓦楞鬃帽、罗绮绸缎等也有类似情形。
这些现象A. 说明手工业技术发展迅速B. 反映了人们消费观的变化C. 促使中外贸易进一步扩大D. 说明钱贵银贱的趋势明显【答案】B【解析】西洋眼镜等越来越便宜,和人们的消费观念有关系,是由于消费观的变化而引起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西洋眼镜是工业品,和手工业技术无关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和中外贸易没有直接的关系,就是消费观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钱贵银贱是鸦片战争之后才有的事情,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4.北魏时洛阳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并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