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六校2016届高三3月综合素养调研语文试卷
上海市七校2016届高三语文3月联合教学调研考试试题
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教学调研 (2016.03)语文试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⑴“自我表露”一词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朱拉德于1958年提出,后来他又在《透明的自我》中将自我表露界定为,告诉另外一个人关于自己的信息,真诚地与他人分享自己个人的、秘密的想法和感受的过程。
我国学者李林英将自我表露定义为,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自愿地在他人面前将自己内心的感觉和信息真实地表现出来的过程。
⑵综合中外研究的界定,笔者认为自我表露具有以下特征:⑶自我也称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包含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分为“公我”和“私我”两部分,前者是人们在公众场合或在一般社会情境中表现出的形象,而后者是个人的真实形象,二者往往不一致。
但假如一个人永远将自己装在套子里也不行。
⑷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尽力避免别人发现我们身上不被人喜欢的人格特征和习惯,害怕自己陷入难堪的境地或失去自己喜欢的人的尊重,害怕别人发现真正的自己。
当一个人总是隐藏自己时,他就会变成一个套中之人,在面对现实时不是积极地解决问题,而是用各种心理防卫机制歪曲事实以维持不真实的自我,因而就无法成长和变得自我实现。
Jourard(1971)认为自我表露是健康人格的必备前提条件。
他认为一个从不对他人表露自己重要信息的个体,就无法从他人那里得到反馈和建议,不仅他人无法了解他的需要和感受,他自己也无法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和感受。
通过自我表露,人们可以获得自我澄清,通过自我表露也可获得自我认同,因此通过自我表露,个体可对自己有新的更深入的认识。
⑸大学阶段处于人生的尝试期,在校大学生常常会遇到以前未遇到的问题和情况,如恋爱、就业、越来越成人化的人际交往等等。
研究发现,人们仅仅是大声地将问题说出来就有利于解决问题,找到对问题或令人担忧的事情的有效解决方法。
因为语言的表达是通过思维组织的,一旦人们开始表露自己的经历,就有对事实的再认识,一般会意识到事件并没有原先想象的那么糟糕、令人郁闷或难为情,从而增强对生活的控制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016年浦东高三语文六校联考试卷(有答案)
浦东六校联考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以及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姓名、考号等信息。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题(16分)①在艺术哲学中,最为关键和最引人注目的问题,是时常为人们所争论的有关“创造”的含义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总是说艺术家“创造”了一件艺术品?画家们创造不出油彩和画布,音乐家创造不出震颤的乐音结构,诗人创造不出词语,舞蹈家也创造不出身体和身体的动态。
他们只是发现和运用这些东西,正如一个厨师运用面粉和奶油制造出面包或一个纺织工人运用羊毛纺成线然后又用毛线织成短袜一样。
只有用幽默或夸张的语言来交谈时,我们才说:“母亲创造了甜饼。
”然而,当我们提及一件艺术品的时候,却真心实意地称它是一种“创造物”。
等等。
要回答这一连串的问题,就必然会涉及艺术哲学中所有重要的概念,如幻象或想象、表现、感情、动机、转化等等。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概念,但是,它们都是互相联系着的。
②在一次讲演中,不可能涉及所有艺术门类,否则就容易混淆某些重要的原理和含义。
既我们眼前关心的是舞蹈,那就让我们缩小讨论范围,集中来谈谈舞蹈艺术。
我所要提出的第个问题是:舞蹈家创造了什么?③很显然,舞蹈家创造的是舞蹈。
如上所言,舞蹈家并没有创造出构成舞蹈的物质材料,既没有创造出舞蹈演员本人的身体,也没有创造出演员身上所穿的服装、舞台地板、周围空间、灯光照明、乐曲、重力和其他物质设备。
演员只是利用了这一切东西,创造出与这些物事物不同而又高于这些物质事物的东西—舞蹈。
④那么,什么是舞蹈呢?⑤舞蹈是一种形象,也可以把它称之为一种幻象。
它来自于演员的表演,但又与后者不同。
事实上,当你在欣赏舞蹈的时候,你并不是在观看眼前的物质物—往四处奔跑的人、扭动的身体等;你看到的是几种相互作用着的力。
正是凭借这些力,舞蹈才显出上举、前进、退缩或喊弱。
不管是在单人舞中,还是在集体舞中;不管是在托钵僧舞那激烈的旋转动作中,还是在它的那些缓慢、有力而单一的动作中,仅仅靠人的身体,就可以把那种神秘力量的全部变幻展现在你的眼前。
上海市闵行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
上海市闵行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XXXX上海市闵行区高三语文模型试卷阅读(80分)阅读(1分)如下,完成问题1-6(1 7分)说他和其他人赵(1)从去年开始,一些最著名的导演或娱乐明星就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文化没有雅俗之分,甚至认为没有什么雅俗之分,但实际上却全是俗。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毫不奇怪,大众文化越来越受欢迎。
然而,如果在流行文化成为主旋律之后,高雅文化的存在应该被进一步彻底否定,问题就有点大了。
一位著名的西方学者关心中国。
他对中国“不健康和健康”的文化感到惊讶。
中国的艺术家和导演现在经常用淫秽下流的眼光来看待人、生活和各种事物。
②现代社会有一个特点叫做平等。
平等必须符合某种标准。
古人说他们应该见贤思齐。
这是通过与更高、更好的事物结盟而形成的平等。
例如,优秀的作品应该成为公共资源,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优秀的作品。
好的教育不能被某些人垄断。
它应该是开放和平等的。
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接触更好的文化,然后才能得到提高。
最后,每个人都应该在一个更好、更高的层次上保持一致。
这就是人人都得到优化的平等。
这种越看越低的平等是一种集体堕落的平等。
文化重建的问题似乎值得考虑。
③文化重建是个大问题。
有两件事需要关注。
一是重述自己,重建中国自己的思想和文化叙事。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谈论别人,面对世界,用中国的思想解释世界上的各种事情。
(4)他自己说,中国自己的思想文化建设,还只是初步的从目前的主流话语来看,中国仍然是从西方的角度来看的,也就是西方人看待中国,而不是中国自己的独立思想。
现在一些中国学者开始创造新的中国概念或重建中国叙事,如王辉的《中国思想史的再叙述》,还有很多人的作品。
这样的努力和观点可以讨论,但关键是要一起做事情。
谈论别人也很重要目前,说自己不多的人数甚至更少。
根据西方人对西方故事的看法,这仍然相当于翻译。
问题是,我们对西方的独立看法是什么?如果从西方的角度看中国的事务,从西方的角度看西方的事务,甚至世界的事务,我们在做什么?最多的是西方观点的汇编。
201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包含答案)
浦东新区2016年高三综合练习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答题时间15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8分)哲学大师的“转身”①无论哪个时代,都会有一些被称为哲学家的人,这些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努力与他们置身其中的现实世界保持距离:不苟同世俗之见,不迎合思想时尚。
如果非要用世俗的眼光和语言去描述他们,那就是他们大都是很有“性格”的人。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后,就在不少人宣称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一些向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的人也纷纷远离马克思主义之时,西方一些原本与马克思主义无缘的哲学大师却“转身..”走近马克思、选择马克思、拥抱马克思,这成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思想文化界的一个耐人寻味的新动向。
②德里达因开启解构理论而在西方世界享有盛名。
□□他一向以民主左派自居,□□他一直认为他的解构主义因反逻各斯中心主义,□□与被反缚在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中的马克思主义水火不相融。
就是这个解构主义思想大师公开与撰写《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的当代资本主义最具有影响的守护人福山等对着干,他一口气列出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十大弊端,并提出了只要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还存在,马克思主义就具有生命力。
他在《马克思的幽灵》中的许多词句,如“没有马克思就没有将来”、“我们都是马克思主义遗产的继承者”等,已成为至理名言流传于世。
有人这样戏谑他:你正是挑了一个好的时候向马克思致敬。
他马上接着说:是的,正是时候!他还申明:我相信出乎意料的事件的政治品德。
他的意思是他走近马克思确实有点出乎他人之意料,但正是这种“出乎意料”,却表明了自己的“政治品德”。
他还在其《往返莫斯科》一书中说道,迄今他只要一听到《国际歌》,就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浦东新区2016年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浦东新区2016年高三三模语文试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8分)哲学大师的“转身”①无论哪个时代,都会有一些被称为哲学家的人,这些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努力与他们置身其中的现实世界保持距离:不苟同世俗之见,不迎合思想时尚。
如果非要用世俗的眼光和语言去描述他们,那就是他们大都是很有“性格”的人。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后,就在不少人宣称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一些向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的”走近马克思、选择马克思、人也纷纷远离马克思主义之时,西方一些原本与马克思主义无缘的哲学大师却“转身..拥抱马克思,这成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思想文化界的一个耐人寻味的新动向。
②德里达因开启解构理论而在西方世界享有盛名。
□□他一向以民主左派自居,□□他一直认为他的解构主义因反逻各斯中心主义,□□与被反缚在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中的马克思主义水火不相融。
就是这个解构主义思想大师公开与撰写《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的当代资本主义最具有影响的守护人福山等对着干,他一口气列出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十大弊端,并提出了只要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还存在,马克思主义就具有生命力。
他在《马克思的幽灵》中的许多词句,如“没有马克思就没有将来”、“我们都是马克思主义遗产的继承者”等,已成为至理名言流传于世。
有人这样戏谑他:你正是挑了一个好的时候向马克思致敬。
他马上接着说:是的,正是时候!他还申明:我相信出乎意料的事件的政治品德。
他的意思是他走近马克思确实有点出乎他人之意料,但正是这种“出乎意料”,却表明了自己的“政治品德”。
他还在其《往返莫斯科》一书中说道,迄今他只要一听到《国际歌》,就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我们可以从他的这些著作中充分感受到这样一种激情。
③詹姆逊是当代西方具有广泛影响的文艺理论家,在这一领域中他是属于执牛耳的人物。
苏东剧变后,他申明:自己同马克思的联系“出自兴趣”,而正是这种兴趣使自己对马克思主义仍充满激情,而不像有些人那样“深感乏顿”。
上海市杨浦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杨浦区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3+1”质量调研 语文学科试卷 2016.1 (答案做在答题卡上)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 (1)艺术当然不是哲学,而且在一般人看来艺术应该是哲学的反面。
但艺术和哲学有一个不应忽略的相似之处,就是它们都不能吃不能穿,即没有功利的效用,可人类就产生了它们,而且文明程度越高,它们的地位也就越高。
人在解决了温饱之后,就会追问宇宙和人生的意义,艺术、宗教和哲学是人类追索这类问题的途径。
(2)哲学不是艺术,却也能像艺术一样给人以美感,什么是哲学?康德把哲学分为“学院哲学”和“世界哲学”,前者是大学里教授们的所谓专业哲学,讲究逻辑判断和推理论证,讲究命题演绎和语词分析等等。
而世界哲学则不然,它关心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关心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现在和未来。
人活着意义何在?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些就是基本的哲学问题。
世界哲学所关心的问题,并一定要用哲学方式去追求,去探讨,用艺术的方式,同样可以去追求、去探讨。
(3)什么是艺术?艺术一词在西方语言中最初的意思是技艺。
中国古代也有艺术一词,对艺术的理解也是技艺、技能。
但是人们渐渐明白艺术和技艺不是一回事。
艺术不可能是任何一种技艺,艺术家当然必须具备一定的专门化形式的技能和技巧,他获得这种技巧就和工匠一样,部分是通过个人经验,部分是通过分享他人经验。
()单凭由此获得的技巧并不会使一个人成为艺术家。
()一个技师可能造就,而一个艺术家却是天生的。
对于艺术是什么的问题,很多人会回答艺术就是娱乐。
今天,在艺术名下从事的绝大部分活动,其实就是娱乐。
但艺术不是娱乐,娱乐只是艺术在某些时候产生的一种效能。
艺术家们把艺术看作是他们思索世界和探索人生基本问题的途径。
艺术是用诉述感情的方式来表达思想,同时又是有思想的表达感情,而思想就必然与哲学有关,如小说、影视作品等。
上海市六校2016届高三3月综合素养调研物理试题
2015学年高三六校综合素养调研高三年级_物理本试卷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全卷包括六大题,第一、第二大题为单项选择题,第三大题为多项选择题,第四大题为填空题,第五大题为实验题,第六大题为计算题。
考生注意:1、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2、第一、第二和第三大题的作答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第四、第五和第六大题的作答必须用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作图可用铅笔)。
3、第30、31、32、33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
有关物理量的数值计算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以下能说明原子核内有复杂结构的实验或现象是()(A)光电效应(B)α粒子散射(C)阴极射线实验(D)天然放射现象2.如图所示的4种明暗相间的条纹,分别是红光、蓝光各自通过同一双缝干涉仪器形成的干涉图样以及黄光、紫光各自通过同一单缝形成的衍射图样(黑色部分表示亮纹)。
则从左往右排列的四幅图中,亮条纹的颜色依次是()(A)蓝黄红紫(B)蓝紫红黄(C)红黄蓝紫(D)红紫蓝黄3.下列各种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是()(A)气体的自由膨胀(B)铁块的体积很难被压缩(C)打开麻油瓶盖,香气四溢(D)密闭在针筒内的气体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被压缩4.理想气体就是()(A)处于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不能忽略分子间势能的气体(C)严格遵守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D)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的气体5.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一α粒子经过某一原子核(假设该原子核固定不动)附近时的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
图中P、Q为轨迹上的点,虚线是经过P、Q两点并与轨迹相切的直线,两虚线将平面分为四个区域。
2016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三模语文试卷(附答案及解题分析)
虹口区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控测试高三语文 A卷(三模)2016.5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8分)⒈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建筑艺术基本保持和延续着一致的美学风格,即实践理性精神。
⒉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哥特式教堂等。
而中国的大都是宫殿建筑,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
中国祭拜神灵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
中国建筑不重在给人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生活场所。
在这里,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一下子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
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亭台楼阁间,在这个不断的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及与环境的和谐。
⒊这种实践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严肃、方正,井井有条。
它□□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⒋由于主要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致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
讲究斗拱飞檐,门、窗形式自由多样,追求色彩鲜艳。
《论语》中有“山节藻棁”、“朽木不可雕也”。
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复,“金铺玉户”、“重轩镂槛”,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
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
⒌大概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
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
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
2016年全国3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六校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六校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六校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生态文明美: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陈望衡环境审美观具有历史性。
迄今为止,人类主要经历过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种文明类型。
这三种文明类型的环境审美观各有其独特属性。
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是生态文明美。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审美兼顾了对象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自然美的基础,社会属性即自然物对人的以居为核心的生活的意义,这两者的统一实质就是自然的文明化。
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自然属性中彰显了生态性,社会属性中强调了生态性之于人的意义,综合起来就是凸显了生态文明的内涵。
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观认为自然环境美,美在生态文明(以生态为载体的文明)。
生态文明时代前的自然环境审美,强调自然环境中的生命意味。
这生命意味的立足点是人的生命,凡是从自然物身上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那对象就具有了生命的意味。
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虽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重视生态,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
一般的重视生命的意味,不会强调生命与生命之间、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关系,更不会考虑到地球上诸多生命良性的发展。
生态着眼于生命的整体性与相关性,关注的是种群的生命,种群的生命实际上并不是由种群自身所决定的,它受制于与它相关的其他种群生命和非生命的自然条件。
生态观对生命的理解较一般的生命观深刻得多。
[]从生态文明的视界来看自然环境审美,自然环境的美在生态与文明的统一即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的审美视界较之自然生命的审美视界主要有五个方面不同:第一,强调并凸显自然环境美中的生态性。
自然性是自然美得以存在的基础,是其区别于社会美的关键。
生态文明视界下的自然环境审美更强调并凸显自然性中的生态性。
第二,将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升到生态平衡的高度。
按生态文明审美观,必须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平衡意义。
上海市六校(七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2016学年上海市六校(七校)第一次联考试卷(东昌、卢湾、光明、北虹、六十、同二、上理附中)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 7分)(1)“如果科学的意义是发现世界的真实情况并加以解释,你必须在发现了某些情况之后,才能问它对我们是否有用。
在此之前,如果你去问那些还在‘发现’过程当中的人,‘你”(2)在被多次问及“学这个有什么用”后,陶衍,剑桥大学心理语言学专业内隐学习的学生,这样诠释他对科学研究的终极理解——科学,是一个累积的过程。
(3)走在伦敦城外的牛桥,就听到不少当地人抱怨“大环境不好”:象牙塔弄丢了“科学”,越来越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有人说,这是“火车”造的孽,以火车为代表的现代交通方式,将都市的声色犬马引入曾经远离尘嚣的知识净土;再以后,一颗名为“功利主义”的种子埋入人心,对学术的追求不再纯粹,商业、金融等应用型专业成为大众追逐的宠儿。
(4)但是,仍有一群人,在求索一些最基础的、或在世俗看来“无用..”的学科。
(5)很多时候,陶衍不太愿意和别人交流自己的专业。
“许多人听不懂,我也更怕被人问,‘学这个有什么用?’”(6)所幸,身处剑桥,陶衍并不觉得自己是“异类”。
自100多年前,这里就是“异类”的集聚地——大家只做学术,不关心“有用”。
(7)打开牛剑的故事集,到处充斥着“不可知论”者的传说:对一切不可知的东西部充满好奇,追根溯源;裹扎“怪行”,亦不足为奇。
(8)跑到剑桥大学学习神学的达尔文,在南美洲近5年的考察后竟引发了一场世界观的革命——《论物种起源》。
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克里克和沃森,当时只是试图通过对大脑的研究,查出“灵魂到底是什么”。
还有埃塞克·牛顿,一个苹果,促成他的划时代著作《数学原理》。
(9)为什么这些不算发达的乡村会如此密集地诞生那么多精英?许多人试图寻找答案。
这里的老师和学生告诉记者,或许就是对“未知的尊重”。
(10)如同在18世纪的头10年中,剑桥三一学院的学生要学习《人类理解论》、《上帝创世智慧》、《读史方略》等等,他们还要学习几何学。
2016年上海市杨浦区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详解与写作范文)
2016年上海市杨浦区高考语文三模试卷一、阅读80分1.(17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美学的立足点在于人本身。
它研究人的存在,但它又不是仅仅探讨人的伦理道德,它还得研究关注人的情感。
艺术或美学的立足点也就在人的感情和感性。
美学一词源于古希腊。
它的原意是通过感官对一个有趣对象的直觉。
它指的是主体的一种知觉状态。
“美”则是人对事物的主观的评价,但它又不是纯主观的,还有着客观的标准。
对于个体而言,感知比一切都要珍贵,艺术家奉献给世界的就是极大地丰富或者说极大地开发了人的感觉能力。
审美从根本上来说乃是关于感觉和感知的学问。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让人成为人,审美让人成为人。
由此艺术是以生命为本体,艺术的任务不仅是认识社会人生,还是体验人生。
②而一部艺术作品如果没有升华人的精神,那这样的作品就没有长久的魅力。
艺术对现实的超越,美对世俗的超越使它与现实有着距离。
伟大的艺术产生于痛苦的灵魂,贝多芬的音乐、卡夫卡的小说、李杜的诗无不如此。
伟大的艺术家在其时代常常难得知音,他们的艺术使现实显现了庸俗,缺乏人性。
在艺术的映照下,现实显得如此的没有人性,其巨大的局限性一露无疑。
而艺术恰恰给了人们以心灵的力量,使之去穿越被遮蔽的现实。
艺术独立于我们的现实之外,已经成了一个独立的世界,艺术品是一种独立的存在。
艺术世界本身充满了魅力,是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
它是沉默的,是自足的,同时又是开放的,它向每个希望了解它的人敞开。
唯有将自我的身心投入进去,才能获得另一种形式的生命。
艺术从生命的意义上给我们以感受,让我们可以沉浸其中“几忘有身”,这就是诗意的存在。
艺术的世界从本质上比现实更接近人性,更符合人的存在,更能体现生命的尊严和力量,也就比现实更完整。
人在艺术中可以看到失去的生命与人性。
世界在艺术中也就展现了更为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境界。
艺术最终突破了,,和个人的历史局限,成为共同的财富、共同的精神。
这时候的艺术成为感性与理性的完美融合,是人性质至美,从而也是至真至善的统一。
上海市高三语文3月月考试题(2021学年)
上海市2016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试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上海市2016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上海市2016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试题的全部内容。
上海市2016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试题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孔子不知“儒服"①峨冠博带,长襟宽袖,近来重受青睐。
前不久,百名专家呼吁北京奥运采用“汉服”,同时声称“要立法让大伙全部穿‘汉服'"。
4月23日《河南商报》报道,开封市长宣布支持“满城宋装”的“倾城计划”,并且说:“为了推行宋装,我想我会带头穿。
"看来,古代衣冠已经成为今天一些人挥之不去的情结。
②这让我想起孔子不知“儒服”的故事.《礼记·儒行》记载说:“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
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杨天宇《礼记译注》把这一段翻译成白话文,说:“鲁哀公问孔子说:‘先生的服装,是儒者的服装吧?'孔子回答说:‘我少年时期住在鲁国,穿袖子宽大的衣服;长大后住在宋国,戴章甫之冠。
我听说,君子的学问要广博,衣服要随俗。
我不知道什么是儒服。
’”③孔子是儒家的开山祖师,鲁哀公尊重他,以为他穿着的就是“儒服”.这似乎符合现代人的逻辑:既然日本有和服、韩国有韩服、印度有纱丽,中国人当然就应当穿“汉服”、“宋装”;既然和尚穿袈裟、道士穿道袍,儒家学者当然也应该穿“儒服”.如果用开封市长的眼光看,孔子不但应该穿“儒服”,而且应该“带头穿”.可是,孔子却不免让人大失所望,他说自己穿衣服一贯入乡随俗,不是“儒服”, _____特别申明,自己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儒服”.作为儒家的祖师爷,孔先生如此特别申明,其中三昧,颇堪玩味。
上海市六校2016届高三3月份综合素养调语文试卷
2015-2016学年高三六校综合素质素养调研卷语文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6分)岁朝与岁朝图①《后汉书••周磐传》:“岁朝会集诸生,讲论终日。
”李贤注:“岁朝,岁旦。
”岁旦即阴历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天,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
古代贤良的新春佳节在“讲论终日”中度过,而大多数人要轻松愉悦得多,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晴云道:‘今日是岁朝,人人要闲耍的。
’”然而“闲耍”也有雅俗之分,市井屠贩之人不过吃喝博戏,诗礼文章之家则不免琴棋书画,风雅一番。
②岁朝时节应景张挂的绘画统称为《岁朝图》,以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大致属于花鸟画,画的多是仙花、瑞草、嘉果、美器以及一切寓意美好的事物,多以《岁朝清供》为名;另一类则约略可以归于山水人物画,描写的是钟馗等福神或人们在新春时欢庆的活动场景,多冠以《岁朝欢庆》之类的名称。
③《岁朝图》的源起,有说为宋朝宫廷,谓徽宗令画院画师在新春时图绘冬天不易看到的珍奇花卉,以供赏玩。
然而,在早期的宋元画史如《宣和画谱》、《图画见闻志》中,都没有相关的记载,或许是因为其时此类作品还属于花鸟画,亦或许是有少数类似作品却尚未形成一个固定的门类而有专门的名称。
④真正意义上的《岁朝图》的定型和流行是在明清时期,尤其是在宫廷。
根据画史记载,明清两代许多知名的宫廷画家都有《岁朝图》传世,例如明代的边文进、周文靖、商喜;清代的邹一桂、董邦达、董诰、金廷标、姚文瀚等等。
擅画的明宪宗朱见深甚至亲笔画过一幅《岁朝佳兆图》,图中用明代皇室喜好的硬朗爽利的笔法作一钟馗,形容奇古,手执如意,眼望空中的蝙蝠,身旁侍立一小鬼,手捧托盘,盘中盛着柏条和柿子。
201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题目)
惠州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2016.01)本试卷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第Ⅰ卷阅读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作为生活智慧在中国传统中的具体体现,“家本位”文化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既没有西方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也不用“上帝造人”解释人的本源,所以,对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这类“终极关怀”的问题,中国人就以家族制度为基础的“家本位”文化来回应。
林语堂曾指出:“使种族稳定的文化因素之一首先是中国的家族制度。
这种制度有明确的定义和优良的组织系统,使得人们不可能忘记自己的宗系。
这种不朽的社会组织形式,被中国人视为珍宝,比任何其他世俗的财产都宝贵,甚至含有一种宗教的意味。
向祖先表示崇拜的各种礼仪,更加增强了它的宗教色彩。
对这套东西的意识也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的心灵之中。
”就终极关怀而言,家族已起到应有的作用,但以往的中国家族研究告诉我们,家族还有保障族人生存和在族内扶贫济困的作用,以解决族人的生存问题。
若有能力,它也会兴办家族的学堂,解决族人的受教育和发展问题。
从加强凝聚力从而保障其发挥作为社会组织的作用来说,以族人间天然的血缘联系组织起来的家族显然是成本最低的,这使家族成为农耕社会的相对封闭的乡村社区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使家族成为族人在建立自己关系网以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构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时的首选。
显然,作为一个属于“私”领域的社会组织,家族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能满足个人的根本需求,而且从中获得资源时成本相对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2015-2016学年高三六校综合素质素养调研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6分)岁朝与岁朝图①《后汉书••周磐传》:“岁朝会集诸生,讲论终日。
”李贤注:“岁朝,岁旦。
”岁旦即阴历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天,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
古代贤良的新春佳节在“讲论终日”中度过,而大多数人要轻松愉悦得多,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晴云道:‘今日是岁朝,人人要闲耍的。
’”然而“闲耍”也有雅俗之分,市井屠贩之人不过吃喝博戏,诗礼文章之家则不免琴棋书画,风雅一番。
②岁朝时节应景张挂的绘画统称为《岁朝图》,以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大致属于花鸟画,画的多是仙花、瑞草、嘉果、美器以及一切寓意美好的事物,多以《岁朝清供》为名;另一类则约略可以归于山水人物画,描写的是钟馗等福神或人们在新春时欢庆的活动场景,多冠以《岁朝欢庆》之类的名称。
③《岁朝图》的源起,有说为宋朝宫廷,谓徽宗令画院画师在新春时图绘冬天不易看到的珍奇花卉,以供赏玩。
然而,在早期的宋元画史如《宣和画谱》、《图画见闻志》中,都没有相关的记载,或许是因为其时此类作品还属于花鸟画,亦或许是有少数类似作品却尚未形成一个固定的门类而有专门的名称。
④真正意义上的《岁朝图》的定型和流行是在明清时期,尤其是在宫廷。
根据画史记载,明清两代许多知名的宫廷画家都有《岁朝图》传世,例如明代的边文进、周文靖、商喜;清代的邹一桂、董邦达、董诰、金廷标、姚文瀚等等。
擅画的明宪宗朱见深甚至亲笔画过一幅《岁朝佳兆图》,图中用明代皇室喜好的硬朗爽利的笔法作一钟馗,形容奇古,手执如意,眼望空中的蝙蝠,身旁侍立一小鬼,手捧托盘,盘中盛着柏条和柿子。
画上御题:“柏柿如意。
一脉春回暖气随,风云万里值明时。
画图今日来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
”悬挂钟馗像以辟邪纳福,是宋代就有的年俗,明代之后才渐渐移向端午节,此图作于成化辛丑(1481),亦保留着宋代的习俗。
⑤据说郑板桥曾经偶然见到元代李萌的《岁朝图》,爱而购之,并赋诗一首:“一瓶一瓶又一瓶,岁朝图画笔如生。
莫将片纸嫌残缺,三百年来爱古情。
”李萌画史无传,看郑板桥的诗,他的这幅《岁朝图》亦是瓶花之属,至于“岁朝”的主题究竟是李萌的本意还是郑板桥的臆断,既然买主喜爱的是三百年来的“古情”,今人亦不必深究了。
⑥相较明人,清代宫廷的《岁朝图》显得活泼欢快,更多民间气息。
乾隆朝如意馆画师姚文瀚绘制的《岁朝欢庆图》描绘了一幅当时大户人家新春团圆、欢庆佳节的场景。
廊庑回绕的庭院里树石掩映,寒梅绽蕊,正堂上布置得富丽堂皇,桌后是四季花卉屏风,朱红色的小几上有瓶插牡丹,男女主人端坐桌前,接受晚辈的侍奉;院中的火盆烧着松枝、柏叶——这是一项可以追溯到南宋的汉族年俗;一众儿童敲锣鼓、放爆竹、耍傀儡,笑闹嬉戏;侍女们执壶捧盏,后院中有人忙碌地准备饭食,远处阁楼上几个僮仆正悬挂灯笼……色彩艳丽,笔致细腻,描摹精到,清代宫廷绘画的擅场,用以表现岁朝的喜庆、热闹、忙碌正是再合适不过。
⑦乾隆朝天下太平,国库充盈,宫中重视典仪节令,尤其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春节。
⑧对于文人画家们来说,虽然现实生活中的春节岁朝也是喧闹喜庆,充满了人间烟火,但是在他们笔下却仍然可以含蓄优雅,诗情画意。
锈色斑斓的古器、娇嫩鲜美的花果,甚至是卷轴书画、金石拓片,一切可资雅玩的物品都可以作为岁朝清供而入画。
他们心中完美的岁朝应该是这样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
汪曾祺写过一篇《岁朝清供》,文中说他曾见过一幅旧画: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题字是“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此情此景,今人看来,该有多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慨叹啊。
1. 第①段引用《后汉书》及《喻世明言》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分)1.(2分)内容上说明岁朝图是古代文人为庆春节所绘之图,有风雅之意趣(1分);结构上引出本文的话题,为下文展开对岁朝图的介绍和评论作铺垫(1分)。
2. 根据第②段,判断右边的这幅岁朝图属于岁朝图,以下与该图意境最匹配的诗句是( )(2分)A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B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C. 瑞梅如雪露华滋,佳气葱茏满玉墀。
D .偃蹇松枝隔烟雨,知侬定是岁寒材。
2.(2分)(1)清供 (2)C3. 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⑦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3.(2分)D①某年新春,乾隆六子永瑢画了一幅《岁朝图》献于祖母圣孝皇太后②内府所藏历代岁朝图以及宫中画师所作的岁朝图佳作上多有他的题跋③后以寓意吉祥便以永、绵、奕、载为皇室子孙的行辈用字④乾隆帝爱画好书⑤乾隆在其上题诗,其中有“永绵奕载奉慈娱”一句⑥甚至清代后世皇族的名字亦得于此A .①⑤④③⑥②B .①②⑤③④⑥C .④⑥②①③⑤ D. ④②⑥①⑤③4. 推断第⑧段加点词“这样的场景.....”,你的想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 (3分)窗外遥遥可闻爆竹声,鼻端隐约闻到硫磺淡淡的辛味,随即被手边的茶香盖过,于是品茗、赏花、玩古,一日便悠然地过去。
(春节1分,文化1分,描写1分)5. 以下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5. (3分) BA .岁朝图最早起源于宋朝宫廷,真正意义上的定型和流行则在明清时期。
B .《岁朝佳兆图》绘有柏条和柿子,乃是一语双关,寓意新年吉祥如意。
C .清代的岁朝图较之明朝的更为活泼,色彩明艳,笔法细致,想象丰富。
D.文人画家以含蓄优雅的画面,取代现实中喧闹喜庆的场景来描摹春节。
6. 请结合上文,就“岁朝图的文化意蕴”写一段80字左右的文字。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0分)通往伟大心灵的最好途径①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定下的“世界阅读日”。
之所以选择这个日子,也许是因为在这天出生或逝世的有塞万提斯、莎士比亚这样一批著名作家。
在我看来,这个纪念是在提醒人们,阅读可能是又一面临“消亡”的事物,尽管阅读物和阅读形式空前多样。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形式的“万花筒...”般的景观,人们的阅读时间和内容呈现出整体下滑的趋势,其后果是人的精神追求普遍粗俗化。
今天的许多学说和理论,常常只是激励人们爱慕当下,爱慕“物质和权力”,却窒息了“对高贵东西的热爱”,它们让人“只生活在世界的表层、实用性和外观之中”。
如果说,一般民众的阅读大多是一些营销、时装、化妆、养生、体育新闻或漫画之类,那么被称为知识分子的人的阅读则往往又过于抽象、专门、琐碎,很多人已不再寻求把世界当作一个可直观理解的整体来看待了。
这些东西当然是有用的,但问题是,没有深度、没有整体的内容“很容易被既无思想又无道德的势力所利用”。
②19世纪法国学者托克维尔提出了诸多令人痛苦的问题:为什么当文明扩展时,杰出的个体却减少了?为什么当知识变得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时,智力天才却越来越稀少?为什么当不存在较低等级时,较高等级也不复存在了(好像洪堡说过:“杰出的头脑离开了思想”)?为什么当统治的才智延及大众时,应该领导社会的那些伟大的天才就消失了?他无比沉痛地说:我们生活的时代,个体,甚至最伟大的个体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未来的社会“更多是由聪明的动物,而不是由自由、文明的人”构成的“庸碌之辈的社会”。
③也许,“记忆人的伟大可以通过阅读伟大著作来实现”。
我深信阅读好书,特别是阅读经典,是通往伟大心灵的最好的途径。
今天的人可能很难想象18、19 世纪的欧洲人是怎样热爱阅读的。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卢梭出生地日内瓦的居民有三分之一从事钟表制造、珠宝加工和纺织业。
那时(如1712年左右)人民勤劳而衣食颇丰,但不尚奢侈,崇尚自由、理性和良知。
社会没有太大的贫富悬殊。
工人在闲暇时常常阅读洛克、孟德斯鸠、牛顿等人的著作(对今天的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
卢梭的父亲就是一个钟表匠。
卢梭回忆说:“每天吃过晚饭,我们就开始阅读这些书籍,没完没了,往往通宵达旦”。
这位思想家认为,童年时代的这段经历是自己在以后的艰难岁月中没有沉沦的重要原因。
俄国的天才导演塔可夫斯基也多次谈到阅读经典对他的影响。
他说:“在我孩提时代,母亲第一次建议我阅读《战争与和平》,而且于往后数年中,她常常援引书中的章节片段,向我指出托尔斯泰文章的精巧和细致。
《战争与和平》于是成为我的一种艺术学派、一种品位和艺术深度的标准;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办法阅读垃圾,它们给我一种强烈的嫌恶感”。
我们总在讨论什么是人文教育,在我看来,人文教育就是仔细阅读伟大心灵留下的伟大著作。
④鼓励人们要读书,特别是要读经典的人常常会说:我们都是矮子,但是阅读可以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大概不是事实。
巨人的作品产生的背景已不复存在,现代人又过于世俗化,我们与大师的心灵距离已太远了。
但这绝不是拒绝伟大作品的理由。
以为自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爬上巨人的肩膀,或者干脆不承认有什么高于或优于自己的巨人存在,这相反的两极也许是许多现代人的通病。
拒绝神话,躲避崇高,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常识,但这个常识不是真理。
⑤今天许多人对书籍是人生重要伴侣的道理很陌生。
我想,一个人要想使自己不至沉溺于微不足道的欲望,并发现真正严肃的东西,他需要使当下的生活与真正的严肃性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只从当下的影视中是找不到这种距离的。
这就是为什么要定下“世界阅读日”的原因,它可以让人们暂时停一下匆忙的脚步,暂时地让人的灵魂摆脱一下物质的束缚,“瞥一眼”大师的心灵世界,哪怕是体会一下天堂的滋味也好。
⑥我现在非常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这种享受源于有充裕时间自由地阅读。
现在,日常劳作一点也不让我厌烦,因为我知道有一本好书在等着我,有一个新的世界正等着向我敞开。
我不想否认,我真实生活的这个世界还很不完善,还充满了让人厌恶的东西,但有那么多伟大的作品,我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是非常值得的。
7.“万花筒”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7. (2分)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的生活形式及各种诱惑。
8.对“当今人的精神追求普遍粗俗化”的主张表现为:(2分)8.(2分)(1)民众大多阅读的是实用肤浅一类的书籍(2)知识分子阅读过于抽象、专门、琐碎。
这些阅读内容引导人们爱慕物质与权力。
9.第③段中“我再也没有办法阅读垃圾”的原因是:(3分)9.(3分)(1)经典的阅读给人以高尚的思想、心灵的良知;(2)文章的精巧与细致(3)高雅的品位或有深度的艺术评判标准(答出2点满分)10.下列说法恰当的两项是()()(6分)A.每年4月23日被定为“世界阅读日”,就是因为一些大文学家的出生或逝世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