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52009年考研政治复习精华笔记(重点)

合集下载

2008年考研政治临门点题:理论重点之一

2008年考研政治临门点题:理论重点之一

2008年考研政治临门点题:理论重点之一三、理论重点(约占30分)1、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试述这一理论确立的辩证法、认识论依据。

辩证法思考:(1)发展是第一要义,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体现着重点论,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这完全体现着辩证发展观。

1辩证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

辩证的发展应当是系统的、全面的、保持内在各要素均衡的发展,也就是说,任何健康的发展,都应当是全面的发展,而不能是片面的、畸形的、不均衡的、单一突进的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要全面的兼顾到系统构成的各个要素。

社会发展是全面的,必须看到它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系统、全面、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2辩证的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事物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在与它事物的联系中存在的,一事物离开与它事物的联系,就谈不上存在,更谈不上发展。

因此,按照辩证法,要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把握事物的发展。

只有以协调、兼顾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发展的问题,才符合社会发展本身的辩证法。

3辩证的发展观就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辩证法讲发展,是要求连续的、保持内在发展能力的健康发展。

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包括社会发展,一定要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健康的、正常的发展应是持续、有后劲的发展。

(3)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这包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2009年考研政治邓论知识点详解第六章(3)

2009年考研政治邓论知识点详解第六章(3)

第三节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新型⼯业化道路 ⼀、⾛新型⼯业化道路 (⼀)新型⼯业化道路的含义 ⼯业化是指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度发达的⼯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实现⼯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什么样的⼯业化道路,是我们⾯临的重⼤课题。

新型⼯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业化道路。

党的⼗六⼤报告中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业化,以⼯业化促进信息化,⾛出⼀条科技含量⾼、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业化路⼦。

(⼆)新型⼯业化道路的特征 新型⼯业化道路的特征概括起来包括以下⼏个⽅⾯: 1、以信息化带动⼯业化。

2、以科技进步为动⼒,以提⾼经济效益和竞争⼒为中⼼。

3、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

4、能够充分发挥我国⼈⼒资源的优势。

(三)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意义和⽅向 ⾛新型⼯业化道路,要求我们必须对现有经济结构进⾏战略性调整。

1、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整体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对经济结构作不同的划分,⽐如按产业部门不同划分的产业结构,按所有制形式不同划分的所有制结构,按地区不同划分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按产品不同划分的产品结构,等等。

其中,产业结构是⽐较重要的⼀种经济结构。

2、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变化趋势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部门以及每⼀产业部门内的各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也可以按不同的标准作不同的划分。

⽐较通⾏的划分⽅法是将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划分为三⼤产业。

第⼀产业(或称第⼀次产业)是直接从⾃然界获取产品的产业部门,通常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等部门,有些国家把采矿业也列⼊第⼀产业。

200804252009年考研政治复习精华笔记(重点)(同名1014)

200804252009年考研政治复习精华笔记(重点)(同名1014)
总成绩:年月日
注:成绩:平时20% 论文质量60% 答辩20% 以百分制计算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教研室: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 号
030,060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设计题目
多路电流信号巡检仪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
工业现场中有很多检测环节输出为标准模拟电流信号,设计一个能够针对16路模拟电流信号进行巡回检测和现实的装置。
5、上机调试、修改程序、答辩。(2天,实验室完成)
6、撰写、打印设计说明书(1天,分散完成)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平时:论文质量:答辩:指导教师签字:
总成绩:年月日
注:成绩:平时20% 论文质量60% 答辩20% 以百分制计算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教研室: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 号
5、上机调试、修改程序、答辩。(2天,实验室完成)
6、撰写、打印设计说明书(1天,分散完成)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平时:论文质量:答辩:指导教师签字:
总成绩:年月日
注:成绩:平时20% 论文质量60% 答辩20% 以百分制计算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教研室: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 号
3、按规定格式,撰写、打印设计说明书一份,其中程序开发要有详细的软件设计说明,详细阐述系统的工作过程,字数应在4000字以上。
技术参数
1.8路电流信号中,每一路的巡检周期为100ms;
2.电流变化范围4~20mA,检测精度为0.1%;
3.数码管前2位显示通道号,后4位显示当前通道电流值。
工作计划
1、布置任务,查阅资料,理解掌握系统的控制要求。(2天,分散完成)

最新20080425考研政治复习精华笔记重点

最新20080425考研政治复习精华笔记重点

精品文档期末考试动员主题班会争分夺秒争创佳绩 712 班主题班会材料李翠芹各位同学,今天我班会的主题是《争分夺秒,争创佳绩》。

拚搏+竞争=成功--迎接期末考试主题班会设计一、班会目的:①通过学生确立明确的期末考试目标和期末奋斗宣言,增强学生的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让学生明白在生活和学习中,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的道理;②以名人名言等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克服自暴自弃的思想,努力向前,为期末迎考做好动员和准备。

二、班会准备:①召开全班会议,让学生围绕班会主题收集古今中外自强不息的事例,结合自身的认识写成演讲稿;②约定有拼搏精神、竞争意识的学生作典型发言;③安排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较好的学生准备作经验交流;④提供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1、在一个美国的教堂,快过圣诞节了,人们都很想得到圣诞礼物.的确,礼物很多.不过,牧师的礼物更加诱人,他说,如果能够把<圣经>的一章(比较长)背诵下来,而且一字不差的话,就会得到去离此地很远的地方的大教堂去观光.很多人跃跃欲试,但是,也有不少人背诵了几段就放弃了.最后,是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9岁的小男孩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当牧师问他是怎么样做的,他说尬我是竭尽所能了.这个小男孩就是小时候的比尔.盖茨.正与反馈2、居里夫人,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

居里夫人在家中最小,父母给她起了个名字叫玛丽·斯可罗夫斯卡。

波兰人喜欢用爱称,所以,小时候,全家都亲热的喊她“玛妮雅”。

小玛妮雅的童年是很不幸的,但她学习非常刻苦,小学时,每门功课都考第一。

1883年6月,她才15岁,便以获得金质奖章的优异成绩中学毕业。

毕业以后,她对学习有着特殊的爱好和强烈的兴趣,从不放过一切学习机会。

她利用空余时间读了许多书,处处表象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

她大学毕业后,仍勤奋学习;结婚后确定了研究方向,用坚韧的意志,从事科学研究。

她有一句名言:“我的最高原则时,不论对任何困难都绝不屈服。

”她正是靠着这种顽强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提炼出放射性元素――镭,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200804252009年考研政治复习精华笔记(重点)

200804252009年考研政治复习精华笔记(重点)

20082009年考研政治复习精华笔记(重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观点,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根本准则和一般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或物质与意识、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它是第一性的;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它是在物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

所以唯物主义既是一元论的,又是可知论的。

它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2)唯心主义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是第二性的。

它是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一种歪曲反映。

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态。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从而创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崭新的哲学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它的阶级性,公开声明它是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二是它的实践性,认为以往的哲学都是解释世界的哲学,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改造世界的哲学。

还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是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200804252009年考研政治复习精华笔记(重点)

200804252009年考研政治复习精华笔记(重点)

20082009年考研政治复习精华笔记(重点)18.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和建设方针(2004年多选第20题)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简称“四面八方”的建设方针。

发展生产,繁荣经济,讲的是生产力问题;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讲的是生产关系问题。

(2006年第36题)18.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基本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辨证统一: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

其次,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

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合理最革命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最后,中国共产党必须首先为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的实现而奋斗,脱离中国革命的实际而妄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会犯超越革命阶段的“左”的错误或陷于空想;同样,没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就会迷失方向,将自己降低到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水平上。

实现最低纲领是实现最高纲领的必要前提,而实现最高纲领则是实现最低纲领后的必然发展,当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将是漫长的。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19.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1)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是战争解决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没有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一切。

(2)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2008高考政治热点梳理 政治经济学常识重点

2008高考政治热点梳理 政治经济学常识重点

③统筹城乡发展:前提是:A.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B.大 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 村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文 教、医疗卫生、社保),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C.善待民工(进城条件,权益)。 ④宏观调控:A财政的作用——扩大公共财政 覆盖农村的范围,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B税收——取消农业税,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 负担。 C改革分配制度,实现社会公平。
3.怎么办:
(1)经济:
①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 方针。 ②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现代农 业,生态农业要根据材料),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A.关键是:依靠科技,科教兴农(技术、农民素质) B.基础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 设)C.保证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转化、 增值)D.面向市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农业效益,发展特色农业、多种经营、生态农业、 绿色食品);E.保护耕地,维护粮食安全; F大力发 展乡镇企业
2.调节收入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1)经济:
①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 征——共同富裕。②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和按生产 要素分配相结合,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要兼顾效率 和公平,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分配政策和优化分配结 构,要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让收入差距 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两极分化。③社会保障制 度(内容、原则、意义)。④税收的性质和作用。⑤ 提高劳动者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2)政治: ①国家性质、原则、职能 ②党的性质、“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以人 为本,关注人民利益、党的地位、领导方式和执政方 式、党的建设。
A、总的要求: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 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考研政治精华笔记

考研政治精华笔记

2008年考研政治精华笔记三、毛泽东思想概论1.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中共十六大新《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和人类根本利益的科学体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3.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这一历史进程大体上可分为五个时期:开始萌芽、初步形成、走向成熟、继续发展、曲折发展阶段。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开始初步结合。

毛泽东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深刻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前途等问题,提出了新**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毛泽东思想主要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即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

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文章,着重阐述了红色政权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以及人民军队建设、党的建设、土地革命和农村根据地建设等方面的思想。

[下载]2008、2009年考研政治毛概复习资料大汇总

[下载]2008、2009年考研政治毛概复习资料大汇总

[下载]2008、2009年考研政治毛概复习资料大汇总[考研政治]2008启航政治冲刺讲义第六部分-毛概-编讲-杨凤城/dispbbs.asp?boardID=29&ID=164692启航2008考研政治冲刺杨凤城毛概录音(超清晰)/dispbbs.asp?boardID=29&ID=164558[考研政治]2008政治理论名师典藏教案(徐之明)-毛概部分/dispbbs.asp?boardID=29&ID=164136[考研政治]2008肖秀荣考研政治考典-毛概部分/dispbbs.asp?boardID=29&ID=164104[考研政治]2008年政治理论考试参考书大纲解析配套1000题-毛概部分/dispbbs.asp?boardID=29&ID=164082[考研政治]2008年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陈先奎杨凤城)-毛概部分/dispbbs.asp?boardID=29&ID=163977[考研政治]2008年米鹏考研政治理论复习全书-毛概部分/dispbbs.asp?boardID=29&ID=163945[考研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理论基础过关2000题(陈先奎杨凤城)-毛概部分/dispbbs.asp?boardID=29&ID=163905[考研政治][毛概]2008年考研政治精华笔记(推荐)--毛概/dispbbs.asp?boardID=29&ID=161525[考研政治][毛概]2008年考研政治毛概mp3-齐鹏飞毛概/dispbbs.asp?boardID=29&ID=161020[考研政治][毛概]2008年新东方政治强化录音mp3-毛概-陆卫明/dispbbs.asp?boardID=29&ID=160991[考研政治][毛概]2008年新东方毛概强化mp3-汪云生/dispbbs.asp?boardID=29&ID=160986[考研政治][毛概]2008年文登政治强化-毛概-mp3/dispbbs.asp?boardID=29&ID=160980[考研政治][毛概]毛概著作记忆法/dispbbs.asp?boardID=29&ID=158141[考研政治][毛概]2008年领航政治强化讲义毛概网友扫描笔记/dispbbs.asp?boardID=29&ID=157731[考研政治][毛概]2008年考研政治理论梯度实战训练:毛概基础/dispbbs.asp?boardID=29&ID=154122[考研政治]2008年考研毛概命题趋势及复习方法指导/dispbbs.asp?boardID=29&ID=153844[考研政治][毛概]毛泽东思想概论分类图表/dispbbs.asp?boardID=29&ID=153175[考研政治][毛概]启航讲义-毛泽东思想概论/dispbbs.asp?boardID=29&ID=153159[考研政治][毛概]2007年新东方考研政治强化班-毛泽东思想概论-汪云生/dispbbs.asp?boardID=29&ID=152579[考研政治][毛概]2007年新东方考研政治强化班-毛泽东思想概论-陆卫明/dispbbs.asp?boardID=29&ID=152575[考研政治][毛概]2007年新东方考研政治基础班-毛泽东思想概论-陆卫明/dispbbs.asp?boardID=29&ID=152530[考研政治][毛概]毛泽东思想概论复习资料汇总-12.05更新/dispbbs.asp?boardID=29&ID=152063。

(新教材)2008年考前政治考点精讲汇总

(新教材)2008年考前政治考点精讲汇总

新教材)2008 年考前政治考点精讲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考点31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影响:一方面,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措施:(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个人)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文化修养。

考点32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1)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2)什么是大众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3)怎样发展大众文化?①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③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④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减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礼会的进步。

考点33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1)落后文化:对其符 ① 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

落后 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成表现出来。

② 危害: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

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③ 措施: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 腐朽文化:① 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② 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 主义事业。

③ 措施: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① 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 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2008考研政治冲刺复习要归纳核心知识点

2008考研政治冲刺复习要归纳核心知识点

2008考研政治冲刺复习要归纳核心知识点
北京考试报讯(实习记者陈霄飞)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考生觉得复习政治就是在考前突击记忆。

 考研政治辅导老师王子健认为,最后冲刺阶段仅靠考前背诵是不够的,考生要注意认真归纳政治的核心知识点和原理。

 考生小姜在复习政治时采用背诵的方法,每天上午和下午各用3个小时记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有关知识点,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前面记的知识点在逐渐地遗忘。

而且做分析题时,他看每一道题都认为自己会做,但在答题时又回答不完整。

小姜边背诵边遗忘的原因主要是他对每门科目知识点的记忆过于分散,没有形成逻辑结构,因此考生在复试时,要整理每门科目的知识逻辑框架,把相关考点归纳到一起理解。

同时,考生还要弄清楚3个类型的知识点:一是研考政治中每门科目的重要知识点;二是以前已经考过的重大知识点;三是属于明研考中可能会重点考核的知识点。

对于有些考生做分析题回答不完整的问题,建议考生认真研究近5真题,分析题出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考生在做完分析题后,要对照参考答案,找出差距。

考生在回答分析题时,切忌泛泛而谈,尽量做到思路清晰、语言精练、逻辑性强。

考研政治冲刺:2009年考研政治重点详解十三

考研政治冲刺:2009年考研政治重点详解十三

重点13.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认识与政策 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中国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因此,相应的也把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称官僚买办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称中产阶级)两部分。

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中国资本主义与资产阶级的问题,是中国⾰命中⼗分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民主⾰命的成败。

1.对中国资本主义的认识与政策 (1) 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命的对象之⼀,对此采取没收政策。

新民主主义⾰命,从性质上来说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命,因此它不是⼀般地反对资本主义。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因为它是资本主义,⽽是因为这种官僚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反动的国家政权结合在⼀起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成为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但不会带来社会⽣产⼒的进步;相反,却严重阻碍着社会⽣产⼒的发展。

所以,没收官僚资本,便成为新民主主义⾰命的基本内容之⼀。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的⼀项重要内容。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争,具有双重性质:⼀⽅⾯,官僚资本是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对官僚资本就是反对买办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命的性质;另⼀⽅⾯,反对官僚资本就是反对⼤资产阶级,⼜带有社会主义⾰命的性质。

新中国成⽴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确⽴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对于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向社会主义过渡具有举⾜轻重的作⽤。

(2) 民族资本主义是中国⾰命的保护对象,对此采取保护政策。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新民主主义政权下是有益⽆害的。

我们提倡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因为这种资本主义有它的⽣命⼒,还有⾰命性,它的性质是帮助社会主义的。

正是根据对马克思主义揭⽰的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基于对新民主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历史地位和作⽤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确定了保护民族⼯商业的政策,并将它作为新民主主义三⼤经济纲领之⼀。

200804252009年考研政治复习精华笔记(重点)

200804252009年考研政治复习精华笔记(重点)

20082009年考研政治复习精华笔记(重点)三、毛泽东思想概论1.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中共十六大新《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和人类根本利益的科学体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3.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这一历史进程大体上可分为五个时期:开始萌芽、初步形成、走向成熟、继续发展、曲折发展阶段。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开始初步结合。

毛泽东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深刻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前途等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毛泽东思想主要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即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

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文章,着重阐述了红色政权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以及人民军队建设、党的建设、土地革命和农村根据地建设等方面的思想。

2009年考研政治大纲要点5天速记(3)

2009年考研政治大纲要点5天速记(3)

第3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世界的普遍联系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与系统 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发展的永恒性 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过程性 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内容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现象和本质含义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法论意义 必然性和偶然性含义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法论意义 原因和结果含义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法论意义 可能性和现实性含义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法论意义 规律及其客观性规律含义和特点 规律的客观性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质量互变规律的辩证关系 对⽴统⼀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 ⽭盾是事物发展的动⼒ ⽭盾同⼀性和⽃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法论意义 ⽭盾同⼀性和⽃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 ⽭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法论意义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法论意义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1.联系是指⼀切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

2.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的特点。

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4.⽤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5.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的若⼲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主要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

其中最主要特征:整体性。

⼆、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过程性(灵活运⽤) 1. 运动是指宇宙间所发⽣的⼀切变化和过程。

2. 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和旧事物的灭亡。

3.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发展的本质:创新):①新事物代表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②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辨证的否定过程③在社会领域,新⽣事物符合⼈民⼤众的根本利益。

2008-2009年第二学期政治期末复习提纲.

2008-2009年第二学期政治期末复习提纲.

2008-2009年第二学期政治期末复习提纲初二思品组第11课心中要有杆“称”1、公平对社会、对个人分别有什么重要性?(1)对社会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社会成员是社会的责任。

(2)对个人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周围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

2、在追求公平中我们要懂得什么道理?我们追求公平要求他人和社会公平地对待自己,享受自己应有的权利。

但我们在要求别人公平对待自己的同时我们也要公平地对待别人。

3、判断是非的依据是什么?判断是非的依据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4、什么是“是非”?所谓“是”,是指人的行为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规范,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和他人的合法权利。

反之,则为非。

第12课面对诱惑学会说“不”1、如何认识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1)网络既可能是孩子成长的知识宝库,也可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电子海洛因”。

(2)正确利用网络,会对中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而若沉溺于网络,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可能会导致学习退步,甚至走上歧路。

2、如何认识各种诱惑对我们成长的影响?(1)有的诱惑对个人成长有积极意义,在这种诱惑的吸引下,采取正当有效的行动是要求进步的表现。

(2)有的诱惑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关键要看实现的途径和手段是否正确,投入的程度是大是小。

(3)有的诱惑则完全是有害的。

3、青少年应如何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青少年要善于鉴别身边的不良诱惑,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对其自身和他人造成危害。

第13课多一点情趣多一点高雅1、我们怎样学会休闲?(1)学会休闲要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

(2)学会休闲就是要求我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3)学会休闲,要做到科学、合理、有度2、为什么学会休闲要做到科学、合理、有度?(1)有益、适度的休闲活动,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维护和发展良好的社会风气。

(2)低俗、过度的休闲活动,不仅不利于排除疲劳、缓解压力,还会使人染上一些不良风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单元辩证法(重要章节)3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37、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单选)(1)联系是指事物间、现象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是把普遍联系的原理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

(3)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世界上每一事物、现象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的其它事物、现象有某种联系或关系。

第二,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第三,每一事物和现象都是整个世界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环节,每一事物通过自身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4)联系是相互区别的具体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

(5)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

38、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1)联系的多样性是指在普遍联系中,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联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任何一种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联系。

条件是指某一事物相关联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影响的诸要素的总和。

一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

(选择题)人们的一切活动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条件、具体分析条件的基础之上,才能做好工作。

39、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

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2)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3)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联系构成运动、变化和发展;联系在运动变化中体现出来;变化可以是上升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运动,而发展则是前进性的变化。

(运动概念最大,发展概念最小)40.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

(分析题)(1)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而且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

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一切事物都处在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恒地存在。

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

(3)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41、规律及其客观性。

(单选)(1)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范畴。

(3)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稳定性和重复性(是指规律作用的重复)的特点。

(4)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物质世界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任意创造或者消灭物质,也就不可能创造或消灭规律,只能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5)在规律的客观性问题上,坚持辩证的决定论,反对非决定论和机械决定论:①决定论是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的哲学学说,一般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②非决定论是否定规律及其客观性和必然性的哲学学说,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③机械决定论是只承认规律及其客观性和必然性,而否认主观能动性和偶然性的作用,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④辩证决定论是既承认规律及其客观性、必然性,又承认主观能动性和偶然性的作用。

4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选择题)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二者的对立表现在四个方面:(1)普遍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主张普遍联系的观点,形而上学则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或只承认事物的外部联系而否认其内部联系。

(2)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而形而上学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至多只承认事物的量变。

(3)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去研究、观察和解决问题,而形而上学则片面地去观察、研究问题。

(4)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区别。

43、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唯物辩证法是由基本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对基本范畴: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必然性和偶然性、形式和内容、可能和现实。

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重要选择),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单选)(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水岭。

(4)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45、什么是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是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或两种基本性质。

(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基本含义: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反的性质和趋势。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重性,二者既区别又联系。

①二者是有区别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双方相互吸引的那种性质和趋势,而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那种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②二者又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同一是斗争的同一,是包含对立差异的同一;另一方面,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因为,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和条件,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4)辩证法要求在斗争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斗争。

4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有重要作用。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第一,提供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第二,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3)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表现在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中:在量变过程中,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量的变化,通过双方力量的消长,为质变作准备;在质变过程中,斗争性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完成质变。

4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选择、大题)(1)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有两方面含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处处有矛盾;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关系:①二者是有区别的。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的矛盾及矛盾的不同方面都有其特点,是事物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联结的。

一方面,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离不开个性,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另一方面,个性也离不开共性,个性必然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一定范围、时间内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时间内则变成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48、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1)主要矛盾是指在诸多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非主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第一,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非主要矛盾的解决也制约、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第二,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9、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主要方面是指,一个矛盾的双方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次主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而决定的。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临是互相联系的,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二者转化后,事物的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50、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2)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坚持两点论中的重点论;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3)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反对“左”的或者右的错误倾向时,要注意和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51、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非重点)(1)先秦时期老子的矛盾观点:①提出了相反的事物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指出:事物都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②指出了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是一种普遍现象:“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易传》中的矛盾观点:①“一阴一阳之谓道”,是说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②“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指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变化的原因。

③“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说天地问的万事万物,都表现出无穷的变化。

(3)韩非的矛盾观点:他提出“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驰张”,“智有所不能立,力有所不能举,疆(强)有所不能胜”,“无难之法,无害之功,天下无有也”。

是说矛盾是普遍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相对的,绝对完善的事物和全智全能的人是不存在的,不能求全责备。

(4)宋代张载的矛盾观点:①他提出了“一物两体”的矛盾观点。

②认为:“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

”这就是说,如果没有对立的两面,就不会有统一,而没有了统一,事物就不能发展变化。

③他进一步肯定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因,“一故神,二故化”,“大地变化,二端而已”,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就在于它内部存在的对立面。

(5)程颢、程颐的矛盾观点:他们明确肯定,“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万物莫不有对,一阴一阳,一善一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