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背诵笔记(完整版)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背诵版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背诵版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背诵版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一)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是统一的。

2、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其含义有二:(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这是实践活动区别于意识活动的一般本质;(2)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这是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形态运动和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殊本质。

3、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1)客观现实性;(2)自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

4、实践的基本形式:(1)生产实践;(2)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3)科学实验;(4)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5、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1)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2)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相互作用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与世界既对立又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人和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2、主体是指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包括:(1)人本身的自然力,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物质基础;(2)主体实际掌握、运用的知识和经验,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智力因素;(3)主体的情感和意志,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精神动力因素。

主体能力结构中的这些要素都是人的本质力量。

实践主体的社会结构可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体四个层次,不同的主体之间也发生着相互关系。

3、客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对于实践的客体要从两方面去理解:(1)客体首先是一种不以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是客体自身的客观性方面;(2)客体又不是与客观事物相等同的概念,只有那些进入主体实践活动范围、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才是现实的客体。

2020年考研政治马哲必考重点精华笔记(完整版)

2020年考研政治马哲必考重点精华笔记(完整版)

2020年考研政治马哲必考重点精华笔记(完整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I. 题型:选择题&辨析题(辨析考的机率很少)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含义及其特点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理论性质而言)b: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毛泽东(关系定义)c: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功能作用)d: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意识属性)e: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研究对象)哲学的特点是:一般性,最高的抽象性,普遍性,指导作用,阶级性(一般不强调)【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区别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定义不同a:哲学的含义是(同上)b:具体科学的含义是各门内容不同的,独立的学科(一般不考)II:特点不同a: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

b:原理的适用范围哲学原理适用于一切领域;具体科学则适用于某些特殊领域。

III:相互关系a: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以及指导。

【2-B】世界观与方法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定义不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世界观;(又叫宇宙观)人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方法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II:相互关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世界观与方法论缺一都不能存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2-C】哲学与世界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定义不同a:哲学的含义是(同上)b:世界观的含义是(同上)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政治考研背诵知识点

政治考研背诵知识点

政治考研背诵知识点在政治复习过程中,要背诵哪些知识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政治考研背诵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政治考研背诵知识点(一)一、基本信息:1929年12月下旬,中国红四军古田镇召开。

会议通过了毛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中心思想: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

会议规定:①“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进一步阐明)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②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

③在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④古田会议的这个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⑤有效纠正了由于红四军党内组织基础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成份所构成,由于红军尚在幼年时期,党的领导及黄缺乏一致的坚决地斗争,而产生和发展的各种错误倾向。

⑥领导干部之间消除了隔阂,统一了认识;全军上下增强了团结,军队呈现出一派崭新的精神面貌。

二、相关拓展考点1、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乡村为中心";;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内容:①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②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③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④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义: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2、1930年5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内容: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第一次反对教条主义;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周29年提出)、独立自主的基本因子,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

考研政治知识点背诵

考研政治知识点背诵

考研政治知识点背诵书籍并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它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与作者同样地活跃。

不仅如此,它还像一个宝瓶,把作者生机勃勃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考研政治知识点背诵,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考研政治知识点1弘扬中国精神(一)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1)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弘扬中国精神的重大意义:中国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中国精神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2.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两者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

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时代精神则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牵引着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并赋予民族精神以时代内涵。

(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1)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

(3)勤劳勇敢是兴家立国之本。

(4)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故事所体现出来的)是重要内涵。

2.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既是道德要求、政治原则也是法律规范)(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考研政治学理论笔记详细版

考研政治学理论笔记详细版

政治体系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实体和制度的体现,是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的有机构成。

政治体系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社会政治组织,他是人们通过或试图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权利而按照一定原则和规则结成的集合体。

二是政治制度,他是政治权力按照不同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社会政治的有序运行而对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方式所作的法定规约第一章国家第一节国家的含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国家定义分析1.社会共同体说。

社会共同体说的基本特点就是把国家看作人们为了特定目的而在一起生活的群体。

这一说法仅仅涉及了国家的表面社会特征,同时,他也没有把国家与氏族、部落等社会群体区分开来。

2.管理劳动说。

管理劳动说虽然指出了特定国家经济职能的自然属性,可是,他并没有指出国家的社会属性,更没有说明国家的阶级利益本质和社会基础,因而也就没有能够揭示国家的本质。

3.国家契约说。

社会契约学说实际上反映着资本主义的利益交换方式和交换关系。

可是,由于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都只是历史的虚构,因而关于国家的社会契约观点是历史唯心主义的。

4.国家要素说。

国家要素说所描述的只是国家的外观表征,并没有揭示国家的本质。

同时,由于他从国家的构成要素出发定义国家,因而混淆了国家与国度之间的区别。

此外还有国家神权说、国家有机体说等定义,它们都不能揭示国家的本质。

二、国家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本质的揭示,是从考察社会阶级利益的对立和国家的产生开始的。

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

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不同于原始社会公共权力的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组织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国家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

国家是日益同社会相脱离的力量。

国家在实行政治统治的过程中,必须要履行特定的政治管理职能。

国家阶级统治与政治管理的二重性正是统治阶级利益的自我实现要求和社会实现途径之间的矛盾在国家性质上的反映。

考研政治80个必会知识点

考研政治80个必会知识点

考研政治80个必会知识点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中英《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破产原因:列强间矛盾制约,中华反侵略。

义和团失败原因:盲目排外,蒙受统治者欺骗,小生产者局限,迷信落后倾向。

近代以来反侵略失败原因: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

2)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郑观应《盛世危言》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君主立宪”等主张。

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3)《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资政新篇》是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是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太平天国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因为它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政治纲领。

4)太平天国意义:打击封建统治撼动清政府,旧式农民战争最高峰,冲击儒家统治,打击侵略者,亚洲解放运动一起撼动殖民统治。

太平天国教训:农民不先进,宗教发动,未正视儒学,未区分侵略者和人民。

5)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自冯桂芬的《校X庐抗议》。

洋务派事业: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建新学堂派留学生。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崇厚,张之洞。

洋务运动作用:奠定近代工业基础,近代教育开端,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开始转变。

失败原因:封建性,依赖外国,管理腐朽。

6)甲午战争促进新的民族觉醒。

维新派代表:康、梁、谭、严。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时务报》《变法通议》,严复《国闻报》《湘报》,谭嗣同《仁学》。

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时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交锋。

戊戌变法是爱国救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思想启蒙运动,是民族资产阶级第一次登台表演。

它的失败在于:民族资产阶级弱小,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

7)1894年11月孙中山成立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力图“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联合政府”。

1904年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号召武力推翻清政府统治。

考研政治必背题笔记

考研政治必背题笔记

答题模板:A和B的关系A是什么B是什么+A和B的关系+方法论(所以我们要)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中....)关系上的套话A不能离开B,A离开B不能单独存在。

B不能离开A,B寓于A之中腿姐万能模板:应付马原分析题第(2)问,如何对待/理解/处理/启示类问题?我们应该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学习和运用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把握事物规律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把握机遇,从偶然中发现必然。

同时还要注重实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不断推动认识的深化发展,将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推动认识与实践历史的、具体地发展。

辩证法部分(联系是什么)联系就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及事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联系是事物固有的、客观的,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与多样性。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实现方式)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所以我们应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固有的联系,提高活动自觉性。

(新)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过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推动新事物的发展,将事物看作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现实与可能不太容易考,可以不背(关系范畴)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关系1)原因和结果是辩证统一的,原因与结果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关系2)原因与结果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等。

所以我们要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增强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3.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统一(机遇、机会这类体现偶然性)背诵:范畴+对立统一+所以我们要(既...又...)(范畴)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关系)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

考研政治笔记

考研政治笔记

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和直接现实;2.意识本质,意识是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意识可以转化成物质,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和直接现实;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3.意识的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4.意识的主观性:表现为它是对客观事物的近似真实的反映,是对客观对象的歪曲和虚幻的反映,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

5.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6.“坐地日行八千里”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7.机械唯物主义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一切事物的储藏所,割裂了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关系。

8.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转化而实现的。

9.矛盾的性质是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10.事物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及其转化所体现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表明事物的发展过程既有历史的联系,又有不同的历史阶段。

11.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12.假象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表现,是客观的;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认识,是主观的。

12.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强调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13.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决定性的环节是要把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的认识结合起来,在观念中建构起实践改造所应达到的理想客体。

14.真理的具体性,内容上讲,真理是运动发展着的事物的多方面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形式上讲,真理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理论体系。

15.包含必然性越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判断。

16.旧唯物主义是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17.生产方式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范畴是标志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劳动资料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最新考研政治复习笔记(全面整理)

最新考研政治复习笔记(全面整理)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与辩证唯物主义重点: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原理,特别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观分析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问题内容总结:背诵要点: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配套练习:1. 哲学的党性即党派性是指A. 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B. 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C. 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2.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A. 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B. 对世界存在的状态的不同回答C. 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D. 对世界本质的不同回答3. 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考研政 治必考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 治必考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考研政治是众多考研学子需要攻克的重要科目之一。

以下为大家归纳了一些必考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

(2)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但过程是曲折的。

5、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导致实践失败。

6、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具有客观性,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主要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2、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

2024考研政治思修核心考点(背诵版)

2024考研政治思修核心考点(背诵版)

2024考研政治核心考点思想道德与法治目录第一部分选择题考点 (1)第二部分分析题考点 (7)(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农民的钱袋里” (7)(二)“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7)(三)“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 (8)(四)“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9)第一部分选择题考点1.思想道德为法治建设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法治建设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和法律保障。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

3.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的问题。

4.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衡量标准是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自我价值以怎样的方式和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社会价值。

5.评价人生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最根本的是看他对社会是否作出贡献及贡献大小。

评价人生价值既要看贡献的大小,也要看尽力的程度;既要尊重物质贡献,也要尊重精神贡献;既要注重社会贡献,也要注重自身完善。

6.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精神上的“钙”。

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催生前进动力,提供精神支柱,提高精神境界。

7.在整个理想体系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

8.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为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

9.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10.骨肉同胞之爱,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11.当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根本政治属性和政治方向。

13.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是要树立突破陈规的思想观念,培养奋勇争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考研政治背诵清单

考研政治背诵清单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大革命时期——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1.革命的首要问题——分清敌友。

2.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3.资产阶级分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4.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5.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1.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3.分析了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

土地革命时期三、《井冈山斗争》《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11月)——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1.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的特征。

2.阐述了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探索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新道路1.阐述了建立红色政权的重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的作用。

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4.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多久”的疑问。

4.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五、《反对本本主义》(1930)——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2.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3.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4.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标志着党的独立自主思想的初步形成,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5.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考研政治背诵笔记(完整版)

考研政治背诵笔记(完整版)

考研政治背诵笔记(完整版)(一)考研政治核心考点背诵笔记陈闫编写成功在于坚持,优秀是种习惯马克思主义哲学序论1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性。

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阶级性、实践性。

6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唯物论10哲学重大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自然界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1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派别;第二,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12一元论:包括唯心主义一元论、旧唯物主义一元论和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

13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是平行的,同为世界的本原,但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关于各种派别的言论,此处不列出,请参见我编写的《哲学派别言论汇总》,博客上有)1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金木水火土元气)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15近代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在解释世界物质本原时,以自然科学为依据,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及其某种属性作为世界的本原。

近代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16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17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比如牛顿)。

1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看不到实践的重要性。

19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把主观精神(人的)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考研政治精华笔记

考研政治精华笔记

1、2007.10.21看到39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观点,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根本准则和一般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或物质与意识、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它是第一性的;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它是在物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

所以唯物主义既是一元论的,又是可知论的。

它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2)唯心主义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是第二性的。

它是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一种歪曲反映。

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态。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从而创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崭新的哲学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它的阶级性,公开声明它是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二是它的实践性,认为以往的哲学都是解释世界的哲学,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改造世界的哲学。

还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是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系列(完整版)

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系列(完整版)

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系列一: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概论这一章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准备阶段,在宏观上对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主要内容和特征进行了阐释,对于考生来说,需要把握这部分的主要内容,虽然一般不涉及大题,但是却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奏与铺垫。

具体来说,此知识点包含三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狭义: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段的斗争日益激化主观因素: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大理论成果: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考研政治系列电子教材(一)考研政治核心考点背诵笔记陈闫编写成功在于坚持,优秀是种习惯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性。

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阶级性、实践性。

6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10哲学重大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自然界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1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派别;第二,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12一元论:包括唯心主义一元论、旧唯物主义一元论和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

13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是平行的,同为世界的本原,但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关于各种派别的言论,此处不列出,请参见我编写的《哲学派别言论汇总》,博客上有)1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金木水火土元气)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15近代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在解释世界物质本原时,以自然科学为依据,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及其某种属性作为世界的本原。

近代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16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17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比如牛顿)。

1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看不到实践的重要性。

19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把主观精神(人的)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20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上帝、理、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等)视为独立自成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

21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

22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导致形而上学或者唯心主义。

23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一是指事物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没有发生某种特定的运动;二是指事物处于量变阶段而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2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第一,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局部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第二,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变化,是运动过程中的某种稳定状态。

第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第四,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5时空的特性:时间具有一维性,空间具有三维性;时空都是客观的;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时空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26反对绝对论时空观,坚持相对论时空观:绝对论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存在及物质的运动状态是没有联系的,时间和空间也是互不相关的。

而相对论时空观指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与物质本身的分布也有关,并且时间和空间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的。

27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动物或者机器人没有实践能力(人故意咬狗)。

28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即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即目的性、社会历史性即社会制约性。

29实践的物质性的表现:①构成实践活动的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是客观的;②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③实践的水平与发展都受到客观手段和规律的支配。

30实践最首要的特点:直接现实性。

31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32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实践。

33实践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34实践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限定和超越的关系。

35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区别:自在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的客观存在(原始森林);人类世界和人的活动不可分离。

36人与自然的关系(分析点)(1)人类的实践活动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2)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3)人遵循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37社会的实践本质,即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社会关系产生的根源;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8意识的本质:不是人脑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39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即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反作用。

40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点)(1)原理内容:区别:物质是客观存在,意识是主观存在;物质是根源,意识是派生;物质不能代替意识,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联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物质可以变成意识,意识可以变成物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

(2)方法论意义:坚持物质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主观臆断;但要懂得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1主张意识就是物质的观点是庸俗唯物主义。

42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

43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4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分析点)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去思考和把握: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我们要把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45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性的观点是指整体和部分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具有各部分所不具有的新性质、新功能;部分依赖整体,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整体和部分可以相互渗透、互相转化。

47联系的观点(分析点)(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和系统性等特点。

(3)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这是形而上学。

48发展的观点(分析点)(1)发展只是运动中一种前进、上升的变化,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事物都是发展的,而且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3)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这属于形而上学。

同时还要坚持发展的过程性,不能一蹴而就,这也是形而上学。

49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50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分析点)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否定;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贯通。

(1)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①区别:第一,同一性是相对的,是指同一性的存在是有条件的、暂时的。

因为矛盾的对立双方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如果相互依存的条件改变了或不存在了,那么双方的依存关系就会破裂,旧的同一性就会转化为新的同一性。

如果同一性是无条件的、永恒的,那么事物就不可能有变化发展,永远地处于静止状态。

第二,斗争性是绝对的,是指斗争性的存在是无条件的、不间断的、永恒的。

因为运动和发展是绝对的,而运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来自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斗争性,这说明,矛盾的斗争性虽然也受条件限制,但是它能打破这种限制,把发展的趋势贯彻到底。

②联系:第一,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着差别和对立的具体的同一。

第二,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因为斗争存在于相互依存和联结中。

(2)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反对把斗争性和同一性相割裂的形而上学观点。

51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52事物发展的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点)(1)内外因的含义。

内因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内部原因,即事物自身的矛盾。

外因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外部原因,是指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外部矛盾。

(2)内外因辩证关系。

第一,任何具体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第二,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是规定事物发展方向的第一位的根本原因。

第三,外因可以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

第四,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

(3)方法论意义。

坚持内外因相统一的观点,坚持内因论,反对外因论,也要反对忽视外因的片面观点。

实践上坚持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统一。

5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分析点)(1)矛盾的普遍性。

含义: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也就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意义:坚持矛盾普遍性观点,要求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含义:矛盾之间或矛盾各个方面之间相互区别的特点和特殊本质。

表现:第一,矛盾性质的特殊性;第二,矛盾地位与作用的特殊性;第三,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一方克服另一方;双方同归于尽;融合为一个新事物)。

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第一,二者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是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共性比个性深刻,个性比共性丰富。

第二,二者相互联系: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体现共性。

第三,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意义:第一,在理论上,反对割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形而上学观点,反对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第二,在认识上,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识程序。

第三,在政治上,这一原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哲学基础。

54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反映: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5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分析点)事物存在的矛盾以及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之分,这称之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

(1)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多种矛盾所构成的体系中对事物发展起着领导、决定作用的矛盾,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非主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和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两者是对立统一的,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