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政治幕布笔记整理-马原L5 L6 政治经济学
[实用参考]2018考研《马原》总结
![[实用参考]2018考研《马原》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033615fb84ae45c3b358c50.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绪论课前索引学习指导学习目标本章主要内容是从总体上介绍马克思主义,可概括为六个字:历史、含义、方法。
即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含义;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难点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背景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学习方法本章是从总体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跨度大,涉及知识点多,全面理解有一定难度。
建议学习中要注意掌握总体的知识结构,不要被过多的知识点所困扰,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必要的知识点。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简言之,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1、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化(客观条件)从17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和法国等西欧主要国家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从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法国、德国也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使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大大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来了物质财富的空前增长;另一方面,又导致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尖锐化。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2、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阶级基础)盾的尖锐化。
具体表现为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口号;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
2018考研政治:马原第一至四章思维导图

2018考研政治:马原第一至四章思维导图
考研政治马原思维导图
2018考研已进入暑期的黄金阶段,不知道小伙伴们一轮复习的如何?政治有没有开始复习,小泉在这里整理了马原的思维导图,来方便大家记忆,快来学习吧!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章思维导图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思维导图
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思维导图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章思维导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5)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第二章第1节)第二章商品和货币【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要着重掌握商品的本质特性、货币的起源及其本质和职能、商品经济的运动规律、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等,并在认识商品和货币所体现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掌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认识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部内容的基础。
【学习建议】本章阐述的是体现社会经济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商品经济的最一般性的知识,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
因此,学习本章,不只是一般地了解概念,更重要的是把握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主要知识点】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量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市场调节与市场机制【本章小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是商品,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商品经济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存在;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生产商品的劳动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质。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货币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货币的起源就是它作为商品价值表现形式的交换价值或价值形式的发展,即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
货币的本质表现为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体现货币本质的五种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完美复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完美复习笔记
一、前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古今中外各种经济学学说的总结和批判。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认识和分析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是理解和把握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必备思想武器。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对于提高我们的理论修养和实际工作水平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 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剖析和批判,其基本内容包括: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周期性经济波动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
2. 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把经济问题放在社会历史和阶级斗争的总体框架下来分析和研究,从而揭示经济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阐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确定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
三、价值论
1.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重要知识点总结

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重要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考点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可以从它的创作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它的阶级属性,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等不同角度去理解。
(2)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地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地讲,马克思主义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分割。
考点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客观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
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及其对科学理论指导的强烈需求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2)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点4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1)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①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③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018考研政治马原必考知识点

政治复习需要有重点有顺序,马原是考研政治的重中之重,而辩证法又是马原的重中之重,要想掌握住辩证法,首先得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那么这几个核心知识点你就不能不清楚了,分别是五对范畴,两大特征、三大规律、四大方法,2018考研政治:那些“万年不变”的马原必考知识点,一起跟着去看看这些纯纯的干货吧!一、五对基本范畴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可能性和现实性(1)现象和本质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含义: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
本质是指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2)形式和内容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含义: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形式是指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3)原因与结果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含义: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所引起的现象是结果。
(4)可能性与现实性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
含义: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现实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现实性指一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事物和现象的种种联系的综合。
(5)必然性与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
含义: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则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向。
二、两大特征联系与发展题型:这个考点在2010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过单选题型,在2012年、2014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过多选题型。
2013年、2015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了材料分析题型。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1)联系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政治经济学考研笔记重点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考研笔记重点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1.商品的二因素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
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 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018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考研政治马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包含马哲、政经、科社三大部分,知识点多且抽象难懂,考试内容偏向于理解型,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马原科目的复习,下面小编带18考生一起来梳理第一章重点,我们看看有哪些知识点需要大家熟记!2018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_第八章重点梳理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具有自己客观的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
2、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在于他们不仅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揭示出弊端的根源,发现资本主义矛盾运动中孕育着新社会因素,并对未来社会作出预见。
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以上述科学方法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一些基本的方面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每个人自由而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一)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人类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从广义上讲有两类:一类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理想;一类是完全脱离客观发展规律而陷入虚幻,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
政治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政治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政治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篇1标题:政治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对《资本论》的深入理解一、背景概述《资本论》是马克思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深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阐述了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社会和经济生活。
二、深入分析1.商品经济和货币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入探讨了商品经济和货币理论。
他认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而价值的决定和实现需要通过货币。
马克思的这一理论为我们理解现代经济体系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2.资本主义的本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他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核心是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
这种剩余价值的追求导致了剥削和不平等的存在。
3.社会主义的展望: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也提出了他对社会主义的看法。
他认为,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公有制的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将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从而消除剥削和阶级矛盾。
三、个人观点《资本论》是一部揭示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的伟大著作,为我们理解现代经济和社会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然而,马克思的理论也受到了许多批评,尤其是在20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一些人认为马克思的理论已经过时。
尽管如此,我认为,《资本论》仍是我们理解当代社会和经济现象的重要参考。
四、总结与展望《资本论》是一部揭示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的伟大著作,为我们理解现代经济和社会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尽管马克思的理论也受到了许多批评,但我认为,《资本论》仍是我们理解当代社会和经济现象的重要参考。
政治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政治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篇2政治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政治经济学原理》是一本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作者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1章导论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1√1.历史背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于19世纪中叶。
这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客观必然性的重大事件。
(1)机器大工业奠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英、法、德等国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用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生产。
奠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
(2)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的奠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这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激化。
(3)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日益暴露和激化,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蓬勃发展的反对资本主义的工人斗争的实践,强烈地呼唤着属于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区别: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2√2.理论来源。
19世纪初,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它触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研究的最高成就。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研究政治经济学,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经济运行机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区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来源)(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开放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分析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经济的现实,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必然性,以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社会的经济作了原则性的预见。
2018考研背诵 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高频考点汇总

背诵| 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高频考点汇总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
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马原中的政经部分作为一个知识理解难点,却是每年出题的热点,知识掌握重在理解,下面为大家带来马原核心考点,一起来看下!【考点一】劳动价值论(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历史条件:①社会分工的出现;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础)。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商品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本质上体现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2.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超完整+完美排版)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一、从自由竞争到垄断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与控制。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金融寡头在经济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来实现的;在政治上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来实现的。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1)基本特征: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统治;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领土分割完毕。
(2)集中体现了帝国主义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二、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难点)第一,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第二,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第四,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
背诵提点资本主义整体而言在积极改善,也在积极改变一些形式,但2018年考研小伙伴只需要记住,资本主义只是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在社会主义面前还是不堪一击。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

1、物质资料生产就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得基础物质资料生产,就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得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就是人类最基本得实践活动,就是政治经济学研究得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得过程与人与人之间发生得相互关系得过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政治经济学得研究对象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得就是几个行人在瞧一家饭店外贴得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您我都得挨饿。
”这幅广告画得寓意有A、生产者与消费者就是相互依存得B、生产与消费具有直接得同一性C、利己就是人得一切活动得出发点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得关系E、生产关系本质上就是人与人之间得物质利益关系「ABDE」(2004年多选题第17题)生产力得基本构成要素就是劳动力、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
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得作用就是通过生产力三要素为中介实现得。
任何社会生产关系总与中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得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与消费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得性质。
一个社会生产关系得总与构成该社会得经济基础。
生产力就是生产得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就是生产得社会形式。
两者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得发展必然要求调整与变革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得状况时,能够促进生产力得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得状况时,能够阻碍生产力得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得对象就是社会生产关系,确切地说就是生产关系总与。
它就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相互作用与矛盾运动中来考察社会生产关系得。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作为生产关系本质得经济制度与作为生产关系具体形式得经济体制。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得研究任务就是揭示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就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内在得、本质得、必然得联系与发展趋势。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2018考研政治马原常考知识点汇总

2018考研政治马原常考知识点汇总来源:智阅网马原是考研政治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大家在考前复习时,最好能将马原考点梳理清楚,这样有助于提高咱们考生们的复习效率。
那么,就让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马原主要知识点有哪些。
考研政治马原复习要按照一条主线、二个基本理论、三件大事、四个基本问题、五大建设进行,下面带大家一起来梳理梳理知识点框架。
1.一条主线: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
2.二个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三件大事: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
4.四个基本问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2)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科学发展观)5.五大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首先必须了解的重要名词。
这也是学习这门课程的一条主线。
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从宏观上把握、理清这15章内容的脉络。
因此,建议同学们在学习时要足够重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及其重要意义。
了解了以上内容之后,咱们还可以做做任燕翔老师的2018《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强化特训1200题》,本书以试题与讲解并重的形式,串联起知识点,帮助咱们考生及时了解复习情况,督促咱们考生复习,提高大家的复习效率,节省大家的复习时间。
想买考研政治相关图书的朋友,可以去天猫商城北京世纪文都图书专营店上看看,最近有购书优惠活动,买书就送优惠券,非常划算。
所以,有购书需要的朋友们,可以去网站上看看,会很有收获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暴露,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a.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理论来源: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空想社会主义。
2.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马克思在科学上的两个伟大发现:a.创立了唯物史观;b.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3.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列宁: 建立垄断资本主义理论;毛泽东: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变化规律。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看作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①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其中:①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决定作用;②分配、交换、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包括:①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②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商品和货币•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第四章:资本循环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第五章:剩余价值的分割•第六章: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第七章: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第八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第一章:导论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四、政治经济学学习的方法五、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六、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人类社会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经济活动,大约进行了200多万年,从经济实践基础上萌发一定的经济观点,到形成一些经济思想和某些经济理论,也经历了两千多年时间,而从理论上概括、阐明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经济运动规律的政治经济学,则是近几百年的事情。
中国古书经济:经国济世,经邦济民。
古希腊(色诺芬)经济:家庭管理。
现代含义1、经济活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
2、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总称。
3、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基础4、节约(二)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政治经济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7世纪。
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蒙克莱田出版了一部《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以后《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被广泛使用(二)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形成于工场手工业和产业革命时期,初创人:威廉.配第;集大成者:亚当.斯密;完成者:大卫.李嘉图。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力图从理论上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优越于封建生产关系,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作了一定的科学分析,具有一定的科学因素,但其必然带有一定的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
(二)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2、庸俗政治经济学是专门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法国的萨伊,英国的马尔萨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整理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第一章第1节)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要了解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了解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学习建议】本章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重点要掌握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性质。
【主要知识点】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物质资料的生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本章小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
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收集和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大量材料、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及其内在的运动规律和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经济学科,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类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三个基本要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表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就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2018考研政治马原精选考点背诵:政经导论部分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2018考研政治马原精选考点背诵:政经导论部分考研政治冲刺复习阶段,小编给考生划重点!政经导论有很多知识点是考研政治马原重要考点,考前要加深记忆,我们一起来背一下,看看你疏漏了哪些要点:2017考研政治马原冲刺考点狂背:政经导论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与生产方式形成 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新增考点)原始社会: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第一个社会形态。
石器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②生产资料归氏族公社所有,实行集体劳动,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劳动产品。
③原始社会的生活资料实行平均分配,以保证原始社会人的共同生存,由此决定了原始社会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没有剥削。
奴隶社会:①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剥削社会。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和奴隶是两个基本阶级。
②奴隶社会第一次出现了城市和乡村的分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这种分离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奴隶社会普遍使用金属工具,大量使用奴隶进行协作劳动,出现了城乡分工和体脑分工,这都有助于生产发展和文化繁荣。
封建社会:①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以封建主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农民(农奴)为基本特征。
②地租是封建剥削的基本形式,集中反映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③封建社会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生产活动分散,规模狭小,生产技术长期处于落后停滞状态,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途径①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
②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资本的原始积累定义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途径①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
②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作用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1. “经济”的涵义及经济学的出现2.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3. 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是指研究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
1. “经济”的涵义及经济学的出现(1)?“ 经济” 的涵义a. 古汉语中:是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b. 在西方文献中: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最先使用,意指家庭管理或家政管理;亚里士多德又赋予此词以谋生手段的涵义。
c. 近代和现代意义上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节约、精打细算;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交换、分配、消费等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
(2)经济学的出现a. 色诺芬的《经济论》表明西方开始出现了经济学,研究的是善良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财产的问题,即家庭管理。
b. 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c. 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是神学论着中的一个独特部分。
•古代世界的经济学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2.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重商主义(16-17c初)(2)古典政治经济学(17c中叶-19c初)(3)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18c末-19c30s)(4)19c70s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1)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萌芽:重商主义学派16-17世纪初,产生了代表商业资本利益和要求的重商主义学派。
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目的在于表明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超出家庭或庄园经济范围,而是涉及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L5 L6 政治经济学∙一、简单商品经济∙商品:用来交换的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实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 1. 价值是什么?∙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的二因素:相互排斥∙使用价值:商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社会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价值实体是抽象劳动。
∙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体现自然属性)。
∙决定商品交换价值比例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理解政经的枢纽∙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 2. 价值如何衡量?∙1)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量,而劳动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商品价值量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及量的,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
∙ 3. 价值如何表现?∙1)四个阶段: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综合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2)货币:∙本质:长期交换过程中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观念的货币,本身是商品);流通手段(现实的货币,可不足值)∙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没有现货交易);世界货币∙3)货币的出现使商品世界分化为两极:商品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货币代表商品的价值。
矛盾加深∙ 4. 价值有何规律?∙1)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3)作用表现: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自发刺激生产力发展;自发调节收入分配。
∙4)消极后果: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阻碍技术进步。
∙ 5.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下,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私有制商品经济下拜物教产生的必要性:∙人类劳动的等同性只有采取了同质的价值形式才能在交换中体现出来;∙劳动量只有采取价值量这一物的形式才能进行计算和比较;∙生产者的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质只有采取了物与物的交换的形式才能间接表现出来;∙掩盖了商品经济关系的本质,妨碍人们透过物的外表认识商品、价值以及货币的本质。
∙ 6.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理论同时,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二、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 1. 资本主义所有制∙1)劳动力成为商品基本条件∙劳动者是自由人;∙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所决定的。
∙组成:本人、家属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接受教育培训的费用。
∙包含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特点: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消费中创造新价值,即剩余价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 2.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1)剩余价值如何生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剩余劳动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剩余价值的实质∙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体现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资本的本质∙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本质不是物,而是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率∙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通过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可变资本: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不被转移到新产品中,而是劳动再生产出来 v(可变资本=必要劳动)∙剩余价值率:m'=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类型∙绝对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日长度、提高劳动强度——简单粗暴∙相对剩余价值: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提高技术)——复杂巧妙∙超额剩余价值:∙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2)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资本化。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本质: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源泉:剩余价值∙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及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劳动力∙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特殊的价值构成)∙*原材料涨价导致变化的是资本价值构成,不是资本有机构成。
∙相对过剩人口: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可变资本相对减少,对劳动力需求减少。
∙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可变资本相对量减少,劳动力需求减少,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
∙3)剩余价值如何循环∙资本循环三阶段:∙购买阶段,货币资本的职能;∙生产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售卖阶段:商品资本的职能。
∙产业资本基本条件: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在时间上继起∙资本周转影响因素∙资本周转时间;∙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流动资本比例越大,资本周转越快。
∙社会再生产∙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社会总价值: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v+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m∙社会总产品物质形态∙I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构成(c1内部交换)∙II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构成(v2+m2内部交换)∙消费资料的生产c2+v2+m2:c2要满足生产规模追加资料的需求v1+m1∙只有两部类生产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结构上保持一定比例,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实现。
否则,引发经济危机∙4)剩余价值如何分配∙资本主义工资本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利润: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平均利润: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
∙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即生产成本c+v,与平均利润之和∙价值规律形式变化:∙商品不再以价值而以生产价格为基础进行交换;∙市场价格的劳动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
∙5)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意义: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本质特征:生产相对过剩∙来源: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引起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周期性: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其中危机是基本阶段、必经阶段。
∙ 3. 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宪法原则:私有制原则;主权在民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人权原则(强调只是政治权利,忽略和不承认人的生存权、发展权)∙1)国家职能:对内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对外进行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及利益;∙2)政治制度: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
∙3)局限性∙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法律名义上平等掩盖事实的不平等;∙政党制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政党恶斗效率低下激化社会矛盾。
∙4)意识形态本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三、垄断资本主义∙ 1. 私人垄断∙1)垄断∙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
∙原因: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激烈的竞争各方为了避免两败俱伤。
∙垄断组织本质:通过联合来操纵并控制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2)vs 竞争:∙自由竞争中形成,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但不能消除竞争,而使竞争加剧;∙在竞争的目的、手段和范围上,都具有新特点。
∙3)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金融资本: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
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金融寡头:金融资本形成基础上产生,经济上“参与制”;政治上“个人联合”,同时建立政策咨询机构影响内政外交。
∙4)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垄断利润。
∙垄断价格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具体表现。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
∙5)垄断资本的实质:获取垄断利润。
∙ 2. 国家垄断∙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
∙2)必然性∙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更大范围内被支配;∙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
∙3)主要形式∙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宏观调节,实现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微观规制,反托拉斯法;公共事业规制;社会经济规制。
∙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积极租用,但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 3. 垄断新发展及其实质∙1)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使金融垄断资本重要制度条件。
∙2)垄断向世界范围扩展∙经济动因:过剩资本输出;非要害技术转移国外;争夺商品销售市场;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基本形式:接待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商品资本输出。
∙3)国际垄断∙早期:国际卡特尔;当代:跨国公司、国际联盟∙ 4. 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特征和实质: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而发展到帝国主义∙ 5. 经济全球化∙1)表现:国际分工进一步分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
∙2)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作用:提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多就业机会;推动国际贸易发展;促进跨国公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