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试题:课时作业27.
2013届高考历史新课标人教版总复习课时作业25.
课时作业2530年代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
”该段材料显示,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A.社会生产率持续增长B.社会生产相对过剩严重C.工人工资水平下降D.企业内部劳资矛盾尖锐解析:工人的工资增长幅度赶不上生产率增长的速度,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突出。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
答案:B2.伯恩斯在《罗斯福:狮子与狐狸》中这样描述:“渐渐地,国家的信用机构变得奄奄一息了。
危机四处弥漫,但那是一种怪异的令人麻木的危机……它比一支入侵的军队还要可怕:它无处不在,却又无影无踪,因为它位于人们心中。
它,就是恐惧。
”这段材料主要描述了哪个历史事件()A.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B.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C.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和摩擦加剧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题干表明危机从金融业蔓延,体现了30年代的大危机。
B项是危机的原因,C项是A项的体现,D项是危机的影响。
答案:A3.(2012·辽宁沈阳文综)仔细观察下表:1928年4、5、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 表中所反映的占主导地位(流行)的消费方式带来的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A.整个社会享乐风气盛行B.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C.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D.美国经济陷入极度萧条之中解析:分期付款的方式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最终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答案:B4.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爆发后,一方面劳动人民饥寒交迫,另一方面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这一矛盾现象()①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②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③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家人为造成的④反映出经济危机是由生产和销售的矛盾直接引起的A.①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危机全面认识的能力。
2013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试题:课时作业23(精)
课时作业(二十三)一、选择题1.(浙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测试)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
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的社会上层妇女中间。
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唯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组织)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唯不可以旗名。
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有误的是()A.新旧观念激烈碰撞B.民主共和观念传播C.文明开化之风流行D.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解析:材料观点是“不可以旗名”,是因“若有宗社党之臭味”,结合材料的时间信息,并不能反映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答案:B2.(2011年台州高三调研)右图是1913年章太炎在报纸上刊登的征婚广告,该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A.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依旧带有浓厚的保守思想B.征婚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的求偶方式,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C.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
根据材料中“不沾染学堂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分析,体现了1913年章太炎仍然存在封建礼教的思想,希望女子有“从夫”的封建观念,因此应选A。
B、C、D三项分析不全面。
答案:A3.(2011年山东济南高三一模)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
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A.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B.“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C.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D.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对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断发易服”最早应该是由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中提出的,康有为在《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中极力向光绪帝主张把断发易服推广开去,所以本题应该选择A。
答案:A4.(2011年苏州高三摸底考)下列属于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变化的有()①火车、轮船交通工具的使用②利用有线电报传递信息③通过报纸阅读新闻、评论④见面称“先生”,行握手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④是属于社会习俗的变化,排除;我国早在唐代就出现了报纸——邸报,在唐人的著作和有关唐代的史籍中,已出现“新闻”“编辑”等名词,因此排除③。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7人教版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7 人教版一、选择题1.阅读右图,图中所反映的土地政策开始实行的时间是( )A.1931年B.1942年C.1947年D.1950年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从图片中“中国土地法大纲”就可选出答案C。
答案:C2.(2012孝感统考)“大街过三道,物价跳三跳;工资系团雪,攥会儿就化掉。
”这是一首流行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民谣。
它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抗战造成了人民生活困难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C.国民政府发行的是假币D.美国经济侵略加剧造成民族工业破产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
材料反映了通货膨胀严重,这是由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支撑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滥发纸币而造成的。
答案:B3.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真的“美化”了。
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据此推断这一报道的时间应在( )A.1912~1921年B.1927~1937年C.1945~1949年D.1966~1976年解析:抗日战争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内战,出卖国家权益,因此符合题意的应为C项。
答案:C4.(2012高州大井中学检测)1947年,上海五家专门印制钞票的印刷厂一分钟能印制1 600万元的纸币,日夜赶制仍不能满足需要。
后来,国民政府只好发10万元的大钞。
这给民族工业带来的影响是( )A.提供了更多的民族资本B.使民族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C.减轻了官僚资本的压迫D.使民族工业遭到了致命打击解析:材料表明,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对民族工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必然是沉重的打击,故D项正确。
答案:D5.1947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日本投降时,我们还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喜的是日本投降,抗战胜利了;惧的是优势问题未解决,蒋介石很强大……我到重庆那时候,蒋介石的事情好办,我们的事情不好办。
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11: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练习题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1992年邓小平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上述谈话的国际背景是()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B.美苏“冷战”逐步升级C.多极化格局形成D.第三世界迅速崛起2.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
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
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3.叙利亚内战、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甚至扬言动武、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多次在中国近海挑起事端、日本在中国钓鱼岛进行挑衅。
这些问题说明当今世界()A.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B.大战的危险日益临近C.地区冲突主导国际关系D.出现多极化的趋势4.读下图,其中的⑤是指()A.中国B.美国C.日本D.俄罗斯5.由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反映了欧洲各国的合作()①由单一的经济部门扩大到各经济领域②由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③由区域集团化到经济一体化④由追随美国到要求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
……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D.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黄金年代(1950~1973年),美国的GDP增长显著落后于除英国外的所有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日本,它们的GDP年均增长率竟分别是美国的1.5倍和2.4倍。
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13 人教版
"【优化指导】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13 人教版 "对应学生用书P255一、选择题1.(2012宣威模拟) 诗歌:“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址同。
”(节选自1683年康熙帝的《中秋日闻海上捷音》)这里的“捷音”是指( ) A.郑成功击退荷兰殖民者B.清军平定三藩之乱C.施琅水师成功进军台湾D.清王朝设立台湾府解析:注意该诗写作时间“1683年”。
郑成功于1661年击退荷兰殖民者,1662年收复台湾;清军平定三藩之乱中的“三藩”指云南、福建、广东,不符合“水犀军指岛门空”;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发生在1684年。
1683年,清廷命施琅水师进军台湾,由此台湾纳入清朝版图,康熙帝接到捷报正值中秋,欣然命笔,故C项正确。
答案:C2.清朝前期,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①各民族间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边疆地区经济迅速发展②国力强盛,政局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基本稳定③有效抗击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军事侵略④坚决粉碎了各种分裂国家的活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发生在鸦片战争及其以后,而清朝前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与当时的政局稳定、封建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打击分裂势力等密切相关,故排除③,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④。
答案:C3.(2012黄冈模拟)“改土归流”是我国古代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和控制的一项重要制度,下列关于“改土归流”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实行,康熙年间大规模推行②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③改变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④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改土归流”大规模推行是在清朝雍正帝时期,故排除①,应选B。
答案:B4.(2012石家庄检测)乾隆帝说:“至于衣服制度,不妨仍其旧俗,若因归降天朝,必尽用天朝服色,势亦有所难行。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1 人教版
"【优化指导】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1 人教版 "对应学生用书P231一、选择题1.《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 )A.禹死后启继位B.建立武装C.设置官职D.制定刑法解析:夏建立后,禹把王位传给儿子启。
王位的世袭取代了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与题干中的信息“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相符,可判断其依据为选项A。
答案:A2.新华网河南频道2009年8月31日电“走近二里感知早期中国”公众考古活动8月29日开始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举行。
二里头遗址素有“华夏第一王都”之称,其年代距今约为4 080~3 609年。
据此,“二里头”文化相当于( )A.大汶口文化晚期B.夏朝C.商朝早期D.商朝中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判断能力。
夏建于约公元前2070年,灭亡于约公元前1600年,以2011年计算,距今约为4 080~3 610年,“二里头”文化的年代与夏朝相当,故B项正确。
答案:B3.右图中两个女子被捆绑在一起,双膝跪地,作为夏桀的坐骑。
夏桀跨坐在人辇上,肩上扛着武器。
此图生动地说明( )A.人民把他当作太阳B.夏桀和百姓一起玩乐C.夏桀暴虐、残忍D.人民喜欢夏桀解析:夏桀以人作辇,充分说明了他的残暴。
答案:C4.(2012 华师一附中模拟)商人信奉“我生不有命在天”,周人则强调“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德不失民,度不失事,民亲而事有序,其无所启也”。
发生这种观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周借助平民力量取得政权B.科学发展打破了天命观念C.社会经济发展瓦解奴隶制D.夏商暴虐而亡的历史教训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B项与“我生不有命在天”“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相悖,C项与材料无关。
抓住“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说明周认为应该关注民生,这是周吸取夏商暴虐而亡的历史教训的结果。
答案:D5.(2012 宜宾诊断)“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2013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试题:课时作业35
课时作业(三十五)一、选择题1.(2012年温州市八校联考)右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
下列表述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B.“遗其体而求其用”C.“然欲自强,必先理财”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清朝官员主张用“西方先进技术”来修补封建制度,这是洋务派的根本主张。
B项“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正是洋务派的核心主张,符合要求;A项是顽固派的主张,应排除;C项和D项虽然也是洋务派“求富”和“自强”的主张,但是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不符合题干“讽喻意义”的要求,故也应排除。
答案:B2.(2011年潍坊一模)“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 A.地主阶级改革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解析:分析材料主张兴办学堂、议院、“君民一体”等,结合所学,符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等,本题选C 项。
答案:C3.(2011年淄博一模)雷颐说:晚清的悲剧就在于没有大灾难,统治者就不会主动变革,非要在一场大灾难以后才不得不变革。
下列促使清政府进行首次政治改革的是() A.鸦片战争失败B.太平天国运动冲击C.甲午战后危局D.《辛丑条约》签订解析:抓住“首次政治改革”关键信息,题干所指的历史事件应是维新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选项是C。
答案:C4.(2011年莆田毕业质检)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
……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及答案27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时作业(二十七)一、单项选择题1.(2013·山东省德州市模拟题)“□□□□的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
”□□□□处最合适的应是()A.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新经济政策C.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 A解析根据题中材料,强行征用剩余农产品,可判断它可能是余粮征集制,故A 项正确。
2.(2013·广州市海珠区模拟题)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这表明()A.列宁改变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改造社会主义C.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D.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答案 C解析从列宁提出的公式可以看出,他主张利用德国的管理秩序,美国的经济发展技术和形式,美国的教育,但是苏维埃政权不变,最后是社会主义,因此,说明列宁主张的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过借鉴了西方国家有益的东西。
3.(2013·江苏连云港模拟题)瞿秋白在1921年5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国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黑面包是常餐便饭的唯一食品。
……现在丰富的多了,可非得有钱不可,市场物价因投机商人之故而很不稳。
”材料中描述的前后情形变化,主要反映了苏俄实施()A.工业化方针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农业集体化运动答案 C解析1921年3月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商品自由买卖,材料中“1921年5月”“可非得有钱不可”可以说明是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商品买卖。
故选C项。
4.下面是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1926年工业产量比重生产资料生产40.7% 43.7% 48.1% 43.4% 43.9% 消费资料生产59.3% 56.3% 51.9% 56.6% 56.1%以下有关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结论,符合表中信息的是()A.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稳定增长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基础之上C.为以后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D.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答案 D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基本平衡,可见此时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
2013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试题:课时作业15汇总
课时作业(十五)一、选择题1.(2011年湖南高三联考)1956年12月18日,日本正式加入联合国组织,成为联合国第77个成员国。
加入联合国使日本“国际上的地位迎来了战后外交史上最大的转机”。
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日本的行动表明了其正在谋求国际地位的上升B.日本国际地位提高以经济发展为基础C.日本正在成为国际秩序的受益国D.日本该行动表明了政治上不再追随美国解析: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日本外交上取得重大成就的信息,日本不再追随美国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
答案:D2.(2011年福建福州联考)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
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十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这种“政治智慧”是()A.都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B.共同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D.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析:法德和解是欧洲开始一体化的关键,共同发展消除了法德两国战争的基础,故C 项正确。
答案:C3.(2011年河南洛阳模拟)《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由此可知()A.区域集团在多极化格局中作用衰退B.区域集团对世界格局影响巨大C.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增强D.“一超多强”局面被逐渐打破解析:“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指的是政治多极化趋势是由大国来主导的。
答案:C4.(2011年北京日坛中学模拟)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1986年美、日、西欧力量对比图(占世界的比重)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足鼎立格局形成B.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速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朗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开始形成解析:注意材料的时间是1986年,资本主义世界已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材料包括美国、日本和西欧,B项概括不全面,C、D两项无法从材料数据中得出结论。
【人民版】2012高考历史全套解析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7
课时作业(二十七)温馨提示对应课时作业53页(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0分)1.(2010·浙江五校模拟)“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自己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这段话反映的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公私合营”,“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可知答案为C。
答案:C2.(2010北京西城抽样测试)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
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
”这是因为公私合营()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C.提高了生产效率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解析: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高级形式,经过这种形式的改造,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给自己干活儿”表明工人成为国家的主人,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公私合营后资本家转变成为企业管理人员.并没有被排斥;生产效率的提高是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后果,不是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公私合营后的企业是集体所有制或全民所有制,不是仅仅归企业工人所有。
答案:A3.(2010·安徽合肥文综)某电视剧有一庆典场景:市领导宣布“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
”他所说的“伟大胜利”指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C.对手工业改造的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解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答案:B4.田纪云在《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引用了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归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练(含解析)第三单元第五讲提能力Word版含答案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英国决心用武力维护中英之间的正当贸易B.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影响了东西方贸易关系C.英国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以倾销商品D.林则徐禁烟措施过激损害了英国的商业利益解析:英国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维护非法的鸦片贸易,A不正确;B对英国发动战争来说是客观原因,故排除;鸦片战争的实质是英国对中国主权的干涉,是对中国的掠夺,C 正确;林则徐禁烟对英国来说是外在因素,D不正确。
答案:C2.(2012·临沂模拟)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这里“遭遇的极大困难”准确的说法是() A.闭关锁国局面被西方殖民者打破B.洋务运动昙花一现以失败而告终C.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D.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城火烧圆明园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是在半殖民地环境中进行的,这使中国的近代化运动“遭遇极大的困难”。
答案:C3.(2011·吉安模拟)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二十七日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
”以下各项中,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A.李慈铭否定外国人对圆明园有侵略行为B.李慈铭认为中国人参与了对圆明园的洗劫C.该日记是记录圆明园遭劫现场的一手资料D.该日记应作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解析:从“圆明园为夷人劫掠”一句,排除A项,作者肯定了外国人的侵略行为。
新课标人教版2013届高三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1(含解析)
课时作业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A.禅让制的结束B.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C.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D.夏朝的强盛解析:在古代鼎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A、C、D与题干不符。
应选B。
答案:B2.“民”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写法是“”。
在甲骨文中“民”的形状像草芽,是草芽蕃生的意思。
那么,在古代“民众”的原意是()A.对君上顺服B.以民众为本、以民众为主C.百姓之间民主平等D.像野草一样卑贱解析:从题干提取信息“像草芽,是草芽蕃生的意思”。
“草”是柔弱和顺从的象征,题干中没有提到民众的地位,所以D项排除。
答案:A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千米)、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千米)、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千米)、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千米)的都城建制。
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解析:时间是“西周时期”、都城修建的周长从天子到子男是递减的,联系所学知识,这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的特点。
答案:C4.(2012·河南洛阳高三模拟)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
据此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应为“社会流动增大”。
出现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形成B.分封制逐渐瓦解C.监察制度建立D.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解析:春秋战国之前,出身决定了人的命运,“社会流动性”很小。
分封制逐渐崩溃以后,贵族等级序列被打破,普通民众可以通过学识、战功或者经济地位的提高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因此,正确的答案为B项。
答案:B()A.嫡长子继承制B.君主专制制度C.禅让制D.分封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
新课标人教版2013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27(含解析)
课时作业27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训练点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非常时期”主要是指苏俄(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生产力水平落后C.面临内部叛乱和外部干涉D.遭遇旱灾,粮食匮乏解析:俄国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妄图推翻苏维埃政权;同时,国内反革命势力活动猖獗。
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答案:C2.(2012·浙江杭州模拟)1918年夏,协约国与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很快占领了苏俄大约3/4的国土,致使国内最重要的粮食和燃料来源被切断,40%的工厂因缺乏原料而停工、停产,交通运输几近瘫痪,人民忍饥挨饿,苏维埃政权岌岌可危。
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决定( )A.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实行新经济政策D.实行工业化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维埃政府决定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本题选B项。
答案:B3.(2012·江苏盐城模拟)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
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
”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④结论:落后的俄国难以建成社会主义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反映了俄国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因此,①②是正确的。
后果是促使苏维埃政权实行新经济政策,③错误;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是能够建成的,④错误。
答案:A4.(2012·山东聊城一模)右图是苏联画家弗·赛罗夫于1921年创作的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
新课标人教版2013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26(含解析)
课时作业26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训练点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946年政府将800家公司收归国有;1947年政府在电力、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
这表明()A.英国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B.英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英国病”C.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D.社会主义在西方建立起来解析:二战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答案:C2.战后发达国家采取由国家制定经济计划的方式,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这种方式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区别在于( )A.是否以行政手段参与管理经济B.是否以市场经济为基础C.是否在经济运行中起作用D.是否有国家所有制企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A、C、D三项都是二者的相同点。
答案:B3.1965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中讲“一个不受衰退威胁的繁荣时期,使我们能够防止经济活动下降的计划时期的到来,我们相信衰退是不可避免的……国家的措施基本上能够在衰退开始之前予以防止”。
下列哪一史实打破了他的谎言( )A.“欧共体”成立B.70年代陷入“滞胀”C.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动摇D.1973年经济危机的出现答案:B4.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在逐渐消失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的实质,A项和C 项中“根本变革”、“逐渐消失"的表述不符合史实,应排除;D项显然错误。
答案:B5.(2012·安徽合肥一模)20世纪80年代,法国政府控制的电子工业、基础化工、有色金属工业、军火工业、航空工业、公用事业的比重分别为44%、54%、63%、75%、84%、100%。
2013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试题:课时作业27.
课时作业(二十七)一、选择题1.(2011年温州十校联考)1950 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针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
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A .矿业资源互补B .人力资源共享C.科学技术交流 D •消除贸易壁垒解析: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诞生,欧洲国家陷入持续不断的冲突和战争之中,从反面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探索。
在这一背景下,法国外长舒曼针对法德存在的民族仇恨,进一步提出通过合作来消除双方战争的物质的基础,使战争不再发生。
1951 年,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增强了西欧国家的实力也使法德矛盾得到和解。
当时所指的合作是矿业资源互补。
答案:A2. (2011年台州一模)随着欧共体的建立,欧洲步入一体化快车道,他们“在这辽阔的领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真正感到‘我在这里很自由自在,我也是这个国家的一个公民'” 的梦想正逐渐变为现实。
对欧洲一体化的理解,其中不准确的是()A •具有主权让渡性B •体现超国家权力C.具有联邦的功能 D •成员国权力共享解析: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过程。
在欧共体组织下,各个成员国具有各自独立的主权,而联邦制度下各邦具有自己的主权但是要服从中央政府的管理。
因此将欧共体组织比作联邦不准确。
答案:C3. (2012年辽宁省实验中学月考)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
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B •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联合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C.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D •日本、西欧、美国三足鼎立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西方的经济发展。
2013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试题:课时作业34.
课时作业(三十四)一、选择题1.(2011年苏州调研)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下图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可判断,题目要求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②④正确。
答案:C2.(江西省南昌市2011届高三年级联考)“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
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
”这是哪一发明的描述()A.发电机B.纺纱机C.电动机D.蒸汽机解析:瓦特改良后的蒸汽机可以带动车床、织布机等,能够适应不同工厂的需要。
此后,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等工业部门,都先后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故答案为D。
答案:D3.(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学情调查)美国许多青少年无休止地观看电视,日益发福,成为“沙发土豆”,这说明()A.美国的电视事业发达B.电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C.电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电视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解析:因为经常看电视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而缺乏锻炼所以肥胖。
答案选C。
答案:C4.(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联考)世界上出现的第一列火车和第一架飞机,它们当时使用的发动机分别是()A.柴油机和汽油机B.蒸汽机和电动机C.蒸汽机和内燃机D.内燃机和电动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和主要动力,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而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所以发动机分别是蒸汽机和内燃机。
答案选C。
答案:C5.(浙江苍南中学2011届高三期中考试)一部网络小说中曾经有这样的情节:“主人公从21世纪回到了过去,正在室内与大物理学家牛顿闲谈,天色渐晚,牛顿起身拉亮了身边的台灯……”由此可知()A.小说作者出现了低级错误,他并不了解历史B.牛顿时代已经发明了电灯C.主人公回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电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解析:本题以网络小说切题,旨在考查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二十七)一、选择题1.(2011年温州十校联考)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针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
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A.矿业资源互补B.人力资源共享C.科学技术交流D.消除贸易壁垒解析: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诞生,欧洲国家陷入持续不断的冲突和战争之中,从反面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探索。
在这一背景下,法国外长舒曼针对法德存在的民族仇恨,进一步提出通过合作来消除双方战争的物质的基础,使战争不再发生。
1951年,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增强了西欧国家的实力也使法德矛盾得到和解。
当时所指的合作是矿业资源互补。
答案:A2.(2011年台州一模)随着欧共体的建立,欧洲步入一体化快车道,他们“在这辽阔的领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真正感到‘我在这里很自由自在,我也是这个国家的一个公民’”的梦想正逐渐变为现实。
对欧洲一体化的理解,其中不准确的是()A.具有主权让渡性B.体现超国家权力C.具有联邦的功能D.成员国权力共享解析: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过程。
在欧共体组织下,各个成员国具有各自独立的主权,而联邦制度下各邦具有自己的主权但是要服从中央政府的管理。
因此将欧共体组织比作联邦不准确。
答案:C3.(2012年辽宁省实验中学月考)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
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联合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C.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D.日本、西欧、美国三足鼎立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西方的经济发展。
由材料信息“1971年”“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联合抗美”可知,B符合题意。
答案:B4.(2011年宣城二调)2010年4月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宣布,将我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先前的2.77%提高到4.42%,中国就此正式坐上了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行第三把交椅(如右图)。
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日本、中国成为当今世界的三极B.世界银行关注发展中国家C.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被打破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逐步形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经济格局。
由题干图文材料可知,中国经济的崛起冲击着美、日的经济主导地位。
说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动力,多极化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形成过程中。
故正确答案为D项。
A项观点自身错误;世界银行关注世界各国,B项表达欠科学;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是在20世纪70年代被打破,C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D5.历史学家呈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产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
”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A.全球史观B.文明史观C.唯物史观D.现代化史观解析:两位历史学家都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故这属于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
答案:A6.《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的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的事件是()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D.中国在朝核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解析: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同时也考查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1971年的30年后”是2001年,“世界经济”是关键词。
A、B是局部的经济,D是国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答案:C7.引发于美国华尔街的次贷危机正在一步步演化和扩大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
面对危机,各国政府积极应对,中国政府更是这场危机中的主角(如右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经济实力强大,开始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经济B.金融危机促使世界形成美、中两个超级大国C.充分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D.中国应对金融危机主要依靠美国力量解析:A、B两项都含有中美两极的含义,不符合当今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史实,故排除;从题干信息“次贷危机正在一步步演化和扩大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中可以判断C 项是正确;D项错在“主要依靠美国的力量”的说法,面对危机我们应采取合作、共同应对。
答案:C8.(2012年温州市八校联考)2011年7月22日,欧盟领导人召开紧急峰会,就新的希腊救助方案达成一致。
以下关于欧盟的说法正确的是()A.各国联合的初衷是加强成员国间的防务合作B.其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C.对当今国际事务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冲击美国称霸企图的重要力量D.2001年欧元的正式启用使欧洲的联合再次迈出关键步伐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欧盟的理解。
各国联合的初衷是加强经济合作,故A错误。
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故B错误。
1999年欧元启用,故D错误。
材料表明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影响日益扩大,有利于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
答案:C9.(2012年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月考)日本三洋电机公司和中国海尔集团2011年10月18日宣布,就海尔并购三洋白色家电业务达成最终协议。
根据协议,三洋将把在日本本土的洗衣机和家用冰箱业务以及在东南亚四国的白色家电业务完全出售给海尔。
材料不能说明() A.并购是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之一B.现代企业通过并购扩张市场C.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D.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
①②可以直接从材料中反映出来,③指出了应对危机的出路,也是正确的。
④错在“唯一途径”这一说法上。
答案:A10.(2011年莆田毕业质检)历史探究小组在介绍某国际组织时说,“成员从南半球到北半球,从亚洲、大洋洲到南北美洲。
其中,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有现代崛起的工业国家;有主权国家,也有地区;有的领土横贯大陆,有的是浩瀚大洋中的岛屿”。
这一国际组织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B.亚太经合组织C.欧洲联盟D.东南亚国家联盟解析:亚太经合组织从地域来看,属于亚太地区;从成员看,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故B正确。
北美自由贸易区只有北美三国;欧洲联盟只限于欧洲地区;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国家区域合作组织。
答案:B11.(2011年南昌一模)中国入关(WTO)之路艰难曲折,用龙永图的话来说是“黑头发都谈成白头发了”。
以下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致力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B.它通过多边贸易促使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C.它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成员国提供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D.它为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解析: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故D不正确。
答案:D12.(2011年天津河北区一模)观察漫画,下列观点表述有误的是()A.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B.发达国家首先推动并一直起着主导作用C.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优势的巨大挑战D.美国为经济全球化背负沉重负担解析:图片中美国打着全球化的大旗大肆吸金可知不是背负沉重负担;另外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是居于主导地位,可知D项表述有误。
答案:D13.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认为: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近年来,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龙卷风横扫世界,再次印证了该理论。
对此认识正确的有()①深刻反映了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②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安全面临更大挑战③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应对危机的主要出路④独立自主是发展中国家应对危机的唯一途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
①②可以直接从材料中反映出来,③指出了应对危机的出路,也是正确的。
④错在“唯一途径”这一说法上。
答案:A14.(2011年琼海一模)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B.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从材料中看出,作者强调的核心就是资本主义在全球化中的作用。
答案:A二、非选择题15.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材料二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
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
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对此出现了以下两种议论、看法。
看法一:“……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
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
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
已有‘地球村’的说法。
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刘心武《献给命运的紫罗兰》看法二:见漫画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