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文科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模式
《动物的弄虚作假》阅读答案
《动物的弄虚作假》阅读答案《动物的弄虚作假》阅读答案《动物的弄虚作假》阅读答案动物的弄虚作假①自然界一些动物为了生存竞争、繁衍子孙,常会弄虚作假,玩弄骗术。
其技巧之高超,简直令人难以想像。
②椿象、金龟子只要稍动它一下,立刻会装死从农作物上掉落地面,过会儿又活动开来。
鸭子似乎是傻乎乎的,但当其被红狐追捕时,会翻着白眼装死。
有人曾做试验,用红狐追捕养鸭场的50只鸭子,竟有29只在狐爪下逃生。
喜欢装死的狐狸,其装死的技艺更高。
一次,一只狐狸被猎人击中,它迅即原地躺倒,全身瘫软,一动不动,猎人以为狐狸已死,就暂放原处,转到他处行猎。
待到归来收拾猎物时,狐狸早已溜之大吉,猎人上了狐狸的当。
③人们有时会发现有些蟹或虾的螯足一大一小,有的蛇或壁虎的尾巴粗细与身子相差悬殊,这决不是先天的畸形,也不是什么稀有品种,而是当它们遇到了强敌,使出了断足截尾的绝招,来一个“舍车保帅”,新的足还未长成原来大小的缘故。
④栖息在北极圈内的白狐、北欧山区的雪兔、日本北部的高山兔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区的雷鸟,能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颜色。
如雷鸟到白雪皑皑的时候,便银装素裹;当春暖花开时,又着上淡黄色的“春装”;盛夏酷暑,浑身又换成栗褐之色;当秋风萧瑟的时节来到,又穿上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暗棕色羽裳。
⑤见过竹节蝗、木叶蝶的人,无不为它们的形态与所附着的茎叶是那么相似而叫绝,这是一种生就的拟态。
生活在澳州的叶海马,其体态能模拟周围物体,全身生出许多叶形突出物和丝状物,好似马尾藻一样,在海水中缓缓飘荡,使对手极难辨别。
⑥有的动物甚至会“行诈术”。
一位学者曾发现,一只苍鹭为觅食一条小鱼,颇费了一番脑筋:它嘴叼一根小羽毛,在小溪岸边踱着方步,两眼扫视着浅浅的溪水。
随即突然止步,有意让羽毛掉进水里面;小鱼误以为是饵料,游近羽毛,苍鹭便以闪电般的动作扑向水面,吞食美味。
⑦动物在面临它的对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决不是简单地屈从或毫不掩饰其真面目。
人们在认识和利用动物时,务必要注意到这点。
初中历史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中教师角色定位的探讨
在情 境化 教 学 的实践 应 用 中我们 有 两点 体 会 ,在这 里 与大
闰明磊 , , 男 湖北 省武 汉 市武 汉大 学 珞珈 学 院信息 管理 系 。
21 0 0年 第 2 3期 1 3 1
_ I 一
营 月I = 教胄教学 x lf x
于从 不 同角度 提 出问题 ,学 习解 决历 史 问题 的一些 基本 方法 ; 乐于 同他 人合作 ,共 同探 讨 问题 ,交 流学 习心 得 ;积极 参加 各 种社会 实践 活动 , 习运 用历 史 的眼光来 分析 历史 与现 实 问题 , 学 培养对 历史 的理 解力 。” 在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中提 出 了要 学生 : “ 形成 健 全 的人 格 和 健 康 的审美 情趣 , 确 立 积 极进 取 的 人 生态 度 、坚强 的意 志和 团结 合作 的精 神 ,增 强 承受 挫折 、适 应 生存 环境 的能力 ,为树立 正 确 的世界 观 、人 生 观和 价值 观打 下 良好 的基础 。”教学 目标 是一 切教 学活动 的 出发点 和最终 归宿 , 确定 了 自己的 教学 目标 才 能 有 效 的进 行 教 学 设 计 。 因此 ,在 P L历 史教 学 中 ,教 师应 该根 据历 史新 课程 标 准 的要 求 和课 程 B 性质 ,精 心做好 教学 设计 ,确立 准确 的教 学 目标 ,然 后 围绕 教 学 目标安排 合理 的学 习内容 ,设 计 出不 同层 次 的 问题 ,从而 保 证探究 活动 的顺 利进行 。 ( )设计 学习小 组 二 学 习小 组是 基 于 问题 学 习的 学习 活动 的基本 单元 。小组 活 动贯 穿于 P L的全 过程 。教 师只有 精心设 计 好学 习小组 ,才 能 B 更好 的发挥 学 习小组 的作 用 ,发 挥学 生 的主观 能动性 ,更好 的 达到 学习 效果 。 因此 ,在 安 排学 习小 组前 ,教 师首先 要 对学 生 的情 况 了如指 掌 ,做 到 心 中有数 ,然后 根据 学生 对历 史 的认 知 水平 和知识 背 景 ,采 用异 质 分组 的原则 ,将 学 生分成 若 干个 小 组 ,这样有 利 于促进 不 同能 力层 次 的学生 “ 互强 化 ” ,避 免 相 学生 因 “ 同质 ” ,导 致一 部 分小 组学 生 “ 活跃 ” ,一 部 分小 组 学生 “ 寂 ” 情况 出现。其次 ,学 习小组 的的人数 不宜 过多 , 沉 般 一个小 组 36人为 宜 ,人数 过多 ,有 些学 生容 易 出现 “ - 搭 便车 ” 的现象 。此外 ,教 师 还要 制定 小组 学 习的规则 ,制订 奖 励与 惩罚 措施 ,进行 小组 任 务分 解 ,小组 职责 的分工 等 ,从 而 保证小 组学 习有 序顺利 的进 行 。 ( )设计 问题情 境 。 三 问题 是 P L的核 心 环节 ,是 整个 P L学 习过 程 中师 生 首 B B 先面 对 的要素 。师生 围绕 问题 的解决 开展 教 学活 动 ,整 个 P L B 要达 到怎样 的教 学效 果 完全 取决 于问 题 的设 计 。 因此 ,教师设 计 问题 的情 境 要注 意 以 下几 点 :1 、以历 史 教材 为 本 。 问题 的 选取 应该来 源 于历史 教材 的学习 内容 ,不 能偏离 教材 的历史 知 识结 构体 系和 内容 去设计 问题 ,但 设计 问题 的难 度 又要 稍微 高 于教材 的 内容 , 避免 问题 过于 简单 达不到 学生 动手 动脑 的 目的。 2 从学 生 的兴 趣 出发 。 趣是 保证 每个学 生能 够参 与 的兴 奋剂 , 、 兴 如果 学生对 问题 不感 兴趣 ,没有 参与 活动 的激情 ,那 么 接下来 的活 动 就很 难 开展 了。3 从 学生 的特 点 出发 。要 根据 学 生 不 . 同 的特点设 计 出可供 不 同水 平和 不 同能力 学生 回答 的 问题 ,从 易到 难 ,从 具体 到抽 象 ,从 个别 到一般 ,使 不 同层次 的学生各 得其 所 。4 、从 与学 生 生活 相 联 系 出发 。要让 学 生 感觉 到 问题
新文科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思考及实践
新文科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思考及实践一、课程功能的转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儿童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1、注重儿童个性发展(1)对学生个性的尊①语文教育正在转为以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性为本的方向,著重学生创造力的研发、能力的培育和智力的发展。
②特别强调语文基础知识自学的同时,更著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育。
③强化语文教育中道德价值和理想主义教育,加强人文学识的构成。
④著重综合化、个性化自学,包含自学内容和自学方式的综合化和个性化,以消除应试教育的瑕疵。
⑤强化学生个体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和交流。
⑥注重课程的立体化和层次感,特别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⑦特别强调语文教育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满足用户相同学生的相同发展须要。
⑧著重语文自学的现代特征,直面网络的影响。
(2)学生个性的养成①奠定语文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性教育观。
②语文教育应当注重人的主体性唤起。
③强化语文教育内容的资源整合。
④转型教学设计方式。
⑤加强学生蜕变规律的研究。
2、关注语文素养的形成(1)语文素养的内涵《标准》中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突显出来,它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
20世纪60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七八十年代强调能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90年代以后,素质教育的思想渐渐深入人心,教育要提高全体国民素质,语文教育就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
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新文科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探索
新文科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探索1. 引言1.1 新文科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探索在新文科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不仅要适应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还要更好地融合文化、艺术、设计等多种学科。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设计和实施智慧教学模式时,要有更丰富的教育理念和更灵活的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发展。
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新文科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作用,不断创新和完善教育教学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环境和需求。
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新文科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将为教育事业带来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2. 正文2.1 智慧教学模式在新文科背景下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文科理念的兴起,智慧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新文科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智慧教学模式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轻松地获取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软件、在线课程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智慧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在新文科背景下,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都可能有所不同。
智慧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学习路径,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智慧教学模式在新文科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教育界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各种智慧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文科时代的需求,推动教育事业取得更大发展。
2.2 智慧教学模式的定义和特点智慧教学模式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指导,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和学科特点,利用各种智能化技术和工具来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新文科背景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DCWExperience Exchange经验交流191数字通信世界2024.04文科实验教学是高校文科专业教学科研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伴随四新建设的推进,跨学科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学科的发展,对文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文科实验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了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不适应新文科建设的需求。
因此探究传统文科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在新文科背景下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发展路径非常有意义。
1 新文科内涵关于新文科理念的起源,学界并未达成统一的认识。
有学者认为最早可最追溯至20世纪中期英国科学家斯诺提出的两种文化之争,震惊学界的科技与文化“鸿沟论”[1],有学者认为新文科这一概念由美国“斯隆基金会”提出,倡议“将技术和定量素养纳入古典文科的研究领域”[2]。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是美国希拉姆学院在2017年提出,倡议将新技术融入文科课程,并进行学科之间及文理之间的交叉重组。
2018年,我国正式提出发展四新建设,新文科是其中之一。
2019年随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的开展,四新建设正式启动。
新文科建设的背景是科技经济迅速发展,是一次文科建设的升级换代。
因此需要打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引入先进技术,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发展建设途径”[3],促进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
2 新文科对文科实验教学提出的要求新文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必然发展。
新文科要求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引入新科技,它更加强调新的研究问题、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理论视角,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注重学生批判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也对实验教学也提出新的要求。
新文科更加注重学科交叉融合。
实验教学应打破传统文科教学的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引入新技术、新的研究方法,促进新一流实验课程的建设;新文科更加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应加强实验环节的设计,建设更多具有创新性的实验项目,推进产学研技术创新,让理论知识更好服务于实践,更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同时实验教学还应重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使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
高校通识教育课的数字化课堂教学改革探讨及实践
高校通识教育课的数字化课堂教学改革探讨及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在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中,数字化课堂教学改革也逐渐展现出其重要性。
本文将就高校通识教育课的数字化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践研究。
一、数字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数字化课堂教学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构建数字化环境,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中,数字化课堂教学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性。
1.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通识教育课程往往较为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数字化课堂教学能够通过多媒体、互动性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个性化学习数字化课堂教学的优势之一在于其个性化学习的特点。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3. 拓展学习资源数字化课堂教学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平台,获取海量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学习体验。
针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中数字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数字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法。
1. 教学设计数字化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从教学设计入手。
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2. 教学互动数字化课堂教学强调教学互动,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多媒体手段和互动平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提高教学效果。
数字化课堂教学改革也需要对学习评价进行调整。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可能无法完全适应数字化课堂教学的需求,应当探索新的学习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为了更好地探讨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数字化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实践研究。
1. 教学案例一: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在一门通识教育课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教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艾伦·布鲁姆的通识教育观探析
艾伦·布鲁姆的通识教育观探析艾伦·布鲁姆是美国教育界闻名的通识教育专家,其对通识教育的理解和实践深受学界和教育界的认可。
本文将探析他的通识教育观,并对其中的几个重要思想进行解读。
一、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艾伦·布鲁姆认为,通识教育应该是一种人文教育。
他强调,通识教育应该使学生接触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和思考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人类存在的现实和历史,以及人类社会的文化和社会结构。
通过广泛的跨学科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一种全面的,包括艺术、哲学、历史等在内的人文学科的基础,以此来深度理解自身、社会和世界的关系。
二、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育通识教育应该不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艾伦·布鲁姆认为,通识教育是一种贯穿于整个学生生涯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帮助其在今后的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提出怎样的问题,怎样去分析问题,怎样获得信息并判断其可靠性,并最终得出结论。
艾伦·布鲁姆还提出了一种“思维模式”——高阶思维模式,即通过对多门学科内容的整合和分析,来培养学生更加深刻、创新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思辨能力。
三、通识教育应该强调“学习的过程”艾伦·布鲁姆认为,通识教育应该把“学习的过程”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
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体验中的学习从而成就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弥补知识的不足、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以及自我学习能力。
艾伦·布鲁姆提出了“交互式学习”观念,即让学生在知识传递,自主探究,批判性思考等过程中主动参与,共同完成学习过程。
四、通识教育应重视序列化的学院序列化的学院通过一个明确而有条不紊的课程框架来支撑学生的通识教育。
艾伦·布鲁姆认为,这种“序列化的学院”应该是通识教育的基础。
这类学院的课程设置应该满足学科的广泛性和深度性,力求进入其他学科门槛的难度,在知识的传递、自主探究和批判性思考等方面有意义和协调地安排。
通识教育中课堂互动的探索与实践
由于通识教育 的课程 内容相对专业课程 比较浅显 , 但是覆盖 面广泛 , 知识 线索不 够明 晰 , 教师普 遍感觉 不太容 易驾驭 课堂 。
由于通识教育课程要求 的是一种基础性 的 、 普适性 的课程 内
容, 因办学 条件所限 , 在多数 高校通识课程 以大班上课 为主 。在
以德器 为本” 每一 位高校教 师在 传授专业知识 时都有对学生进 ,
行思想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 注重课堂教育的思想性 。
传统 的教学模式 中 , 信息 的传递是单 向的 、 机械的 , 师生 、 生生之 间缺少交流和互动 ,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较少 。课堂教学缺 乏对学 生学 习方法 、 基本 能力和批判性 思维方式 的培 养 、 引导及 训练, 这些 与通识教育 的 目标是相悖 的。因此 , 当前情 况下如 在
1 前 言
知识 面前 , 老师和学生 的差距就越来越小 了。为 了把最新的信息
带入 课堂 , 达到 良好 的教学效果 , 教师应 激发学生 的积极性 和主
通识教育是英文“e eae uai ” gn rld c tn 的译 名 , o 也有学者把它译
为“ 普通教育” “ 、一般教育” “ 、通才教育 ” 等等 。自2 世纪 9 年代 0 0 中期以来 , 大学通识教 育在 中国受 到普遍关 注 , 国各高等教育 全
分利 用各种 网络搜 索引擎对 网络资源信息进 行学 习归纳 。每个 小组成员分工协作 : 课外查阅资料 、 息整理分析 、 信 汇总撰写研究
高中文科综合课程的学科“交叉点”教学的探索
高中文科综合课程的学科“交叉点”教学的探索一、引言高中文科综合课程是指包括语文、历史、地理和政治四门学科的整合性课程。
这些学科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和交叉,并且都是文科类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学科“交叉点”教学的探索。
学科“交叉点”教学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意识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教学活动。
本文将围绕高中文科综合课程的学科“交叉点”教学进行探讨。
二、学科“交叉点”的理论基础学科“交叉点”教学是基于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而展开的。
语文、历史、地理和政治四门学科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学科,它们对于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有着不同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而且,在实际的生活和社会动态中,语文、历史、地理和政治的知识和技能经常会交叉应用。
将这些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人类社会的理解和认知。
学科“交叉点”教学是基于学科交叉能力的培养而展开的。
学科交叉能力是指学生跨学科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科“交叉点”教学,学生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提高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是非常有益的。
学科“交叉点”教学在高中文科综合课程中的实施可以采用多种模式。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模式。
1. 问题导向模式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跨学科地进行思考和分析。
我们可以以一个历史事件为切入点,涉及到语文、地理和政治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并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2. 主题整合模式通过选取一个主题,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我们可以以“环境问题”为主题,涉及到语文、政治和地理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文本解读、实地调研和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将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课程。
我们可以将语文、历史、地理和政治的教学整合起来,设计一个综合性的课程,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高校通识教育新课程研究与教学方法创新
高校通识教育新课程研究与教学方法创新作者:雷振嘉来源:《公关世界》2024年第02期摘要:通识课是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如何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成为近几年的教育焦点。
本文以G校优秀通识课程为例,具体分析其通识教育改革方案与教学策略,从而深入探究高校通识教育新课程研究与教学方法创新。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引言现代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优化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对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明确其核心概念和目标,确立通识教育的定位和课程体系。
其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具备跨学科背景和教育理念的优秀通识教育教师,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同时,加强通识课程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确保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此外,需要建立起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有序衔接的培养体系。
在课程设计方面,要注重内容的广泛涵盖和深度拓展,突出跨学科、多元文化的视角,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最后,还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通识教育课程,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以上优化路径的实施,可以促进现代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现代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优化路径通识教育在高校中扮演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角色,通识课的新课程研究与教学方法创新成为学校和教师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和教育的发展。
因此,通识教育需要不断探索新课程和教学方法创新,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建立机制,加强管理、监督与评估高校应建立起通识教育管理机制体制,具体负责全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规划组织实施、质量监督与评估,完善通识课的开课审批和评价标准,加强对教师教学的监督和对学生学业的考核,定期评估通识课,对其进行遴选与退出管理,保障通识课教育教学质量[1]。
第十届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
拟奖励 等级 一等奖 一等奖
38 “3G实景课堂”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
凸显企业办学优势,实现校企深度融 秦祖泽 汤忠义 严俊杰 39 合——基于企业办学的工学结合人才 覃事刚 谭元发 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湘绣传承 余克泉 唐利群 杨益斌 40 、创新、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刘英武 廖 瑜 陈英武 贺仁杰 殷建平 42 徐锡山 唐国金 43 钟芳程 徐 明 44 龙 军 蒋建湘 45 黄先雄 屠国元 46 翻译方向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研究 范武邱 搞好智能科学精品课程群建设提高人 蔡自兴 47 才培养质量 施荣华 采矿工程卓越人才培养创新研究与实 李夕兵 48 践 陈建宏 以培养学生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软 陈志刚 49 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 任胜兵 施 创建一流大学物理教学平台,强化“ 杨兵初 50 知识、能力、素质”教育 周一平 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化学基础课体系 陈启元 51 改革与实践 梁逸曾 突出个性化培养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吴 斌 52 的研究与实践 彭 红 袁 洪 53 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彭伟莲 以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临床课程体 陶立坚 54 系改革与实践 陈 翔 依托“课程-专业-团队”系列平台, 张 强 55 构建金融专业学生“梯度推进式”创 姚利民 新能力培养模式 机械类工程人才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创 韩 旭 56 新与实践 吴长德 41 面向军队信息化的管理工程专业本科 人才培养体系创建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 实践 以力学竞赛为契机,推进基础力学课 程改革,提高军事航天人才培养质量 以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为牵引,推进 网络安全能力培养体系改革 实务型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改革与创 新 武小悦 杨克巍 毛新军 叶常春 李道奎 刘大泉 赵文涛 陈颖文 刘益灯 毛俊响 辛红娟 贾文波 刘丽珏 陈白帆 吴 超 邓义芳 廖良才 周会平 黄海兵 任江春 唐东楚 廖 吴 晶 敏
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市场营销技术课程为例
1 . 2 . 5 研究结论 汇报 各个学 习小组利用 各种不 同形 式汇报 自己的解决 问题 的结论。如数学分析 、 图表 、 口头演 讲 、 戏剧 表演 、 图片展示
等。基 于问题式学 习所强调 的不仅 是让学 生解 决 问题 , 而且
《 市场营销技 术》 是市场营销专业 ( 专升本) 2 0 1 1 版“ 1+ 1 培养方案” 中( “ 1+1 ” 培养方案 , 即第 1 学年通过基础课程 学习, 夯实学生专业基 础知识 ; 第 2学年 通过校企合 作的方 式, 以面 向职业的模块化 实践项 目为载体 , 结合 毕业实践环 节, 强化学生 专业 能力 ) 承上启 下 的课程 , 既是 专业通 识教 育、 素质教育 、 基础 理论 教育 的 “ 收关 ” 课程; 又是专 业能力 教育 的“ 启蒙 ” 课 程 。该课 程 在 专业 课 程 体系 结构 中的位
在基于问题 式学 习的教学模式 中 , 问题、 情景 、 教师与学 生的协调关 系是基本 要素 ; 问题 设置 、 学 习促进 、 团队合作 、
果之时 , 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们要评价 自己的信 息以及他人 的信息 , 公开信息来源 、 审视信息 的可靠性 , 这 是 自主性学 习
的 重 要途 径 。
在解决 问题 的开始 , 指导教师和学习小组对解决 问题 的 目标 需要达成共识 。教 师可 以提出启 发性 问题 , 如“ 通过 这 样 的问题 , 你们 想学 到什 么? ” 来 明确学 习小组 的工 作 目标 , 而依据该 目标 , 教师可以更好 地监 察学习小组工作 的进展 情 况, 及 时纠偏 , 提醒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 习 目标 ; 学生 可
要相互协调 , 建立 良好 的合作 关系 , 依托 团队力量解决 学习 中遇到的 问题 : 以个体研究的形式思考问题 、 以群体讨论的形 式分析问题 , 再汇总各方意见对解决 问题的方案达成共识。 1 . 3 . 4 评价结果 注重考察学生 自主性学 习能力 发展水 平和解决 问题 能 力的实际情况 , 同时可 以用传统方式测验学生专业知识的储 备状况 j 。从评价 方式 来看 , 注重过程 性评价 , 需要及 时收 集调查 、 研究 、 解 决问题的过程资料 , 如调查问卷 、 访谈 提纲 、
通识教育视野下的文学教学改革
智者论道智库时代 ·231·通识教育视野下的文学教学改革高凤伟(鲁迅美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000)摘要:文学课对于学生文学素养提高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通过通识教育的应用,教学目标可以更快的实现。
目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许多问题。
通识课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随时随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改革要结合现有的网络技术,深化教育方式和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而通识课正是可以帮助教师实现高效教学,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关键词:文学课;通识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H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8-0231-002一、引言通识教育是文学教学的主要教学之一,它的使用能够广泛的影响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速度和具体的教学方案实施状况。
文学教学与通识教育结合,无疑会推动文学教学工作的发展。
文学课是国内教育学科的一种,它的重要性不亚于基础学科,对于学校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深入到学校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促进教学设施的改善,让学生通过学习文学课相关知识,增强文学素养。
教师对于文学课学习的引导往往会影响着学生的文学课学习进度。
文学教学中通识教育效果的实现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加快教师的教学进度。
因此,我们应该就通识教育视野下的文学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此来推动文学教学的长期发展。
二、研究现状优秀的文学课程值得我们进行推广,而通识课这一平台就可以帮助实现这一过程。
教师应该深入思考文学教学中通识教育的意义,并在教学中运用通识教育,解决跨校跨专业的实际问题,从而将教学内容删繁就简,并采取一定的文学课学习考核体系、方法,进行文学教学。
下面就现有文学教学中通识教育运用情况总结如下几个主要的方面:(一)通识平台教育可以有助于完善文学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目前来说,学校教学中通识教育教学实践效果较好,能够被教师广泛运用。
文科之新与文科之道关于新文科建设的思考
文科之新与文科之道关于新文科建设的思考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益进步,传统的文科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新文科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入分析文科之新与文科之道的内涵,以期为未来文科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文章首先对新文科建设的背景进行概述,包括时代需求、科技进步、社会变革等多方面因素。
接着,文章将阐述新文科建设的核心理念,即如何在保持文科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培养具有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随后,文章将深入探讨新文科建设的具体路径,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文章将总结新文科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强调新文科建设对于培养新时代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能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思考,共同推动新文科建设的深入发展。
二、新文科建设的内涵与特点新文科建设,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其内涵丰富,特点鲜明。
它不仅关注传统文科知识的传承与创新,更加强调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与合作。
新文科建设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它强调对人文社会科学的深入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全球视野。
新文科建设注重跨学科教育,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形成综合性的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
新文科建设还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文化交流和科学研究等活动,提升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新文科建设的特点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性,新文科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发挥创造力。
二是跨学科性,新文科建设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三是实践性,新文科建设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四是国际化,新文科建设关注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21世纪文学类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新探
Vo.1 up l 1 0 S p J 12 0 u. 01
2 世纪文学类通识教 育课程教学模式新探 术 1
周 密
( 广东 工业 大学通识教育 中心 ,广东 广州 , 10 6) 5 00
摘
要 :文章认为传统的文学类通识教 育课程教 学忽视 学生实 际能力 的培 养 , 只有用深入 式讲授 、 民主式讨论、 针 对性实践三种 方式贯穿 文学类通识教育课程教学 , 能真正促进学 生实 际能力 的提高。 才
二、 文学 类通 识教 育课程教 学 模式 的新
实践
结合 文学课 堂教 学 中师生 活动 的 内容 和要求 特
点, 笔者认为用深入式讲授 , 民主式讨论 , 针对性实
践三 种方式 贯穿 文学 类通识 教育 课程不 失一 套行 之
有效 的方法 。
收 稿 日期 :000 —2 2 1-31
让 学生都 了解 一点 就 可 以 , 的稍 微 偷 懒一 点 的老 有
文 学类 通识 教育课 程在 整个通 识教 育课 程体 系 中占有 十分 重要 的地位 。通过 这 类 课 程 的学 习 , 可 以大 大提高 学生 的文学 素养 , 开拓 文化视 野 , 丰富人
文 内涵 , 有助 于解决 文学 类课程 与理 工科 实践 、 当 与
决 的是 教 师 教 什 么 ( 学 内容 ) 怎 么 教 ( 学 方 教 和 教
法) 两个 问题 。
会风 气相关 , 是与 我们 传统 的课 堂 教学 模 式 也 不 但
无关 系 。传 统 的文学 类 通 识 课 堂教 学 内容 泛化 , 观 点陈 旧 , 方式 单调 , 略 了对 学生 独立思 考 问题 能力世纪文学类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新探 1
新文科建设视野下问题意识与课程模式改革
新文科建设视野下问题意识与课程模式改革刘程程1,刘殊妍2(1.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136;2.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作为校级通识选修课,“性别与文学概论”课程的学生问题意识匮乏,存在重计划轻现实、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基础、重共性轻个性等显性问题。
结合教学实践,根据课程性质及社会发展需求,应用POA 教学理论,经过对教学中心说、学用一体说等教学理念的合理应用,探讨在新文科建设视野下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能够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实现改革成果的多维创新。
关键词:新文科建设;POA;问题意识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617(2024)01-0098-04收稿日期:2023-06-07基金项目:辽宁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JG2022ZSWT010)作者简介:刘程程(1990-),女,辽宁鞍山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DOI :10.13888/ki.jsie (ss ).2024.01.018“问题意识”在学术研究领域具有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上的重要意义,是一个学术选题价值与生命的直接指向。
问题总是我们学习、研究和认知事物的现实和逻辑起点,也是思想的载体和生长点,人们的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个具体问题。
而一个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的提出,则必须与现实的生活和世界紧密相连,是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的结果。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是新文科建设视野下“性别与文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是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
”[1]以问题为导向,使教学具有了更为实在的价值,它凸显了从传统文学理论教学的“单向灌输”向“交流实践”“生活养成”转换等特征。
大学文科数学论文3500字-大学文科数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大学文科数学论文3500字_大学文科数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导读:写作大学文科数学论文,其实也并非只是简单的一种知识输出的,在写作之前我们除了要了解写作的基本规范之外,也需要大量的去查阅一些相关的文献的,以这些文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本文分类为大学数学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大学文科数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文科数学论文3500字(一):大学文科数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摘要:立足大学文科数学的教学内容,将思政教育与知识教学融为一体。
借助于数学概念、数学家故事、数学发展史等,将立德树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文科数学;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引言: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类型课程教学过程,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达到全方位育人效果[1]。
大学文科数学是河北北方学院为文科专业学生开设的通识类选修课程,受众面大,选修人数较多。
在大学文科数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2]。
本文通过几个案例介绍笔者是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内容的。
一、以数学概念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内容涉及很多数学概念,将概念进一步延伸,结合国家及个人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
学习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时,强调时间是连续的,学习过程应保持连续性,不要让不良习惯成为学习过程的间断点。
同时强调生命也是连续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出现间断点,就再无法连续,所以请同学们遇事要冷静,不走极端,不轻言放弃生命。
学习函数的极值时,通过函数图像可以看到,函数的极大值是在曲线的“峰点”处取得,函数的极小值是在曲线的“谷点”处取得,形象的图形使学生很容易理解数学概念。
由此联系到人生的奋斗过程,有时处在巅峰(极大值),有时处于低谷(极小值),处于巅峰时不要骄傲,努力保持巅峰状态,处于低谷时不要气馁,发愤图强,争取早日走出低谷,冲向巅峰。
新文科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探索
新文科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探索随着新文科背景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智慧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实践重点之一。
智慧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教学模式,通过将教育信息化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发挥先进技术的优势,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新文科背景下,教学目标已经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性和创造性。
这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智慧教学模式正是针对这种要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
具体来说,智慧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教学内容的智慧化把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到知识的魅力和乐趣,激发他们积极地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运用智能化学习交互系统,随时观察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
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标准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评价、记录和反馈,实现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精准评估,为教育教学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智慧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掌舵人”,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监督者。
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互动,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调整教学策略,推广探索性教学,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现和成长。
总之,智慧教学模式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培养学生成长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
在新文科背景下,我们需要实现知识、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通过智慧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让教学更具创造力、更具丰富性、更具个性化,从而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新一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