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经济增长中的支柱产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阶段经济增长中的支柱产业

一、汽车拥有率过低已成为制约扩大内需、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现代经济增长伴随着结构的全面转变。在增长加速阶段,结构转变力度相应增大,并成为增长的重要动力。对此,多种增长理论和发展模式进行过描述,同时得到大量国际经验的支持。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处于一种互动过程之中。相对于产业结构转变,消费结构转变或升级的趋势要更稳定一些。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一些国家的需求结构会出现偏离,但在一个适当长的时期内,都会回归于基本的变动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加快的条件下,各国需求结构变化的一致性将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均收入相应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现阶段,城镇居民已经基本解决了吃、穿和部分用的问题,正在向以提高住、行和生活质量水平为重点的阶段过渡。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与城镇居民有较大差距,其收入和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改善主要依赖于非农化和城市化进程。改善现阶段的“行”的状况,重点是在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促进汽车进入居民家庭。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收入水平与汽车普及率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这方面已经有了若干研究成果。本项研究中,为了避免人均收入水平国际比较可能出现的显着误差,我们采取国际上普遍认可的以购买力平价(PPP)和不变价格美元衡量各国人均GDP变

化的方法。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20个国家长达70年的考察期内,呈现出汽车拥有率随着人均收入水平上升而上升的普遍趋势,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轿车普及率达到每千人500辆(即平均每2人1辆轿车)左右时才有所减慢或回落,而汽车保有率则达到每千人700辆之后还在上升。人均收入水平与汽车拥有率变动关系的有如下重要特点:

第一,汽车拥有率与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动关系不是均速的。按购买力平价和1990年盖——凯美元衡量,3000~6000美元期间和6000~10000美元期间是汽车拥有率上升最快的两个时期。大多数国家在这两个时期的汽车保有率尤其是轿车普及率都迅速上升,而在第一个时期汽车拥有率没有大幅度上升的国家,则在第二个时期会出现汽车拥有率的加速上升。

第二,与人均收入相联系的汽车拥有率,具有随着时代变化而提高的趋势。在大体相同的人均收入阶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汽车拥有率略高于欧洲发达国家。

第三,汽车拥有率相对较低的国家,在人均收入上升的过程中汽车拥有率有加速上升的趋势。

第四,一个国家的汽车拥有率与该国的汽车工业发展程度有一定关系。如西班牙、日本和韩国的汽车拥有率都是在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才大幅度上升的。非汽车生产国的汽车拥有率则与汽车市场开放度有关。

第五,汽车保有率的上升主要是由轿车普及率的上升推动的,特别是在人均收入水平上升到较高阶段之后。

比照国际经验,现阶段中国汽车拥有率是严重偏低的。按麦迪森方法和世界银行口径推算,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的人均GDP在2000年为2719~4261美元(1990年美元)。世界主要国家在相同人均收入阶段(同样以购买力平价和1990年美元计算)的汽车保有率,低限为%,高限为%;轿车普及率的低限为%,高限为%。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1997年的汽车保有率只有%,轿车普及率只有%。1999年,中国的汽车拥有量为万辆,其中客运汽车拥有量万辆,轿车拥有量约338万辆(1998年)。即使与低限相比,中国的汽车拥有率的差距也是明显的。

汽车拥有率严重偏低的直接后果是制约汽车产业的发展。这一点从现有的汽车工业能力低利用率可得到验证。从国民经济全局看,汽车拥有率低下是导致内需不足、增长乏力不容忽视的因素。一方面,汽车拥有率低,特别是汽车进入家庭滞后,延缓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进而影响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总量的扩张;另一方面,汽车拥有率低

制约了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结构的改进,对城乡经济发展都带来不利影响。可以做一个假设性分析:如果1999年中国汽车拥有率达到国际经验显示的低限,则汽车总拥有量应达到1869万辆,比1999年汽车实际拥有量高417万辆。如果这417万辆汽车是在1990~1999年10年的时间内逐步增加,扣除进口汽车的影响(按实际的汽车进口量计算,并忽略出口的影响),同时考虑汽车更新对汽车生产的要求(将年更新率确定为6%),则中国汽车生产增长速度应达到20%以上,比实际增长速度要提高6个百分点左右。1990到1999年累计,可以使汽车工业增加值增加约1500亿元,其中,1999年新增GDP约445亿元,相当于中国汽车制造业(不含摩托车)实际增加值(636亿元)的倍,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满足国际低限条件下国内汽车需求的话,中国汽车制造业的规模应该是目前规模的倍左右。下图显示了中国1990~1999年汽车的实际产量、进口量与按国际低限标准计算的潜在汽车需求之间的缺口对比情况。

图1中国1990~1999年汽车的实际产量、进口量与按国际低限标准计算的潜在汽车需求之间的缺口

如果忽略进出口的影响,或者假定进出口平衡,则汽车工业以出厂价计算的销售收入在国内由汽车工业及其上游产业共同实现。按目前汽车的平均价格10万元计算,从1990~1999年10年间,中国汽车工业及其带动的上游产业可新增GDP约5000亿元左右。平均计算,可使中国GDP总量每年增加约1个百分点。

二、中国汽车需求的增长潜力

从现在到2010年,如果中国的人均GDP以年平均6%的速度增长,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到2010年为人民币6818元;以购买力平价和1990年美元衡量,按麦迪森方法和世界银行口径推算,并考虑人民币对国际美元的购买力平价转换系数在1990~2010年期间的变化,则为4261~6818美元。根据国际经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处于3000~6000美元期间是汽车拥有率上升最快的第一个时期。因此,可以预期,2000~2010年,中国将进入一个汽车拥有率迅速上升的时期。

对这一阶段的汽车拥有率及其增长速度,可以不同数据加以推算。

在4261~6818美元水平上,世界主要国家的汽车保有率的低限为%,高限为%;轿车普及率的低限为%,高限为%。与此相对应,到201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的低限为7176万辆,高限为28014万辆;轿车保有量的低限为2070万辆,高限为24288万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