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4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牛顿第一定律》说课
难题4: 渗透德育目标 “知荣明耻 文明出行” 时太枯燥,学生印象不深刻。
实验 图片 短时 高效 视频
Flash 动画
音频
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高一物理 第一册(必修)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通过惯性定律的推导引 导学生体验科学的发展历程。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牛顿第 一定律,并 能用牛顿第 一定律解决 生活中常见 的现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明确理想 实验是科 学研究中 重要的方 法。
一、牛顿通过研究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 力定律,从而开创了天体力学。
二、牛顿通过光的色散现象,开创了光学。 三、牛顿创立了高等数学里面的微分学。
四、牛顿通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 提出了牛顿运动定律,从而开创了经典物理学。
在整个可学史上,从未有过一个科 学家开创了这么多的学科,并且在每个 学科上又有这么深的造诣。无怪牛顿去 世后,他的好朋友,英国伟大的诗人普 柏写诗赞美到“自然和自然规律沉浸在 一片黑暗之中,上帝说牛顿出现了,于 是一切变得明朗起来”。
难题1: 如何在短时间内全面介绍牛顿的功绩
难题1: 如何在短时间内全面介绍牛顿的功绩
难题2: 无法实现的理想化实验,通过什么手 段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
若无摩擦,水平面上的
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
理想实验+科学推理
难题3: 固体液体气体具有惯性的实验,如果现场 操作,由于实验现象是瞬间的,学生看不清楚。
抓住时机对学生 进行爱国、爱校 以及知荣明耻、 文明出行的德育 教育。
(三) 教学重难点
1.重 点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8篇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8篇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篇一1.知识与技能(1)、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4)、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现象。
(5)、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由表及里,由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观点,同时体会到人们认识世界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敢于向权威提出质疑和挑战的非凡勇气,不断地追求真理。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教学难点对理想实验、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正确理解?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CAI课件等教?学?活?动(一)引入教师活动:指出在力学中只研究怎样运动而不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分科叫做运动学。
研究运动合力的关系的分科叫动力学。
动力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用途。
动力学的奠基人是英国科学家牛顿。
1678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的动力学奠基之作。
牛顿运动定律确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进入新课1、引出错误观点——历史的回顾教师活动:马路上有一辆车,发动机坏了,这么让它运动起来?(播放课件)教师设问:车运动起来后,如果不施加力的作用,车会怎么样?继续设问:车会不会立刻停下来?教师引导:施加了力车运动起来,停止施力,车要停止;于是可得结论,要让车运动起来,就必须施加力给车,换言之: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我所推理出的这一观点正确吗?课件展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力确实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学生活动:同学们意见不一教师引导:人类在认识力和运动关系的道路中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请问在认识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中,有那几位著名的科学家?学生活动:回答: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教师活动:幻灯片简单介绍?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教师设疑:?他们各自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68-69内容,并思考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他们各自的观点和所运用的方法教师活动:教师帮助学生共同总结,得出这几位科学家各自的观点和运用的科学方法。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4.1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思考与讨论:初中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你能说说它揭示了物体运动遵循怎样的规律吗?滑冰运动员如果不用力,他会慢慢停下来。
这与牛顿第一定律矛盾吗?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某个地方”一、理想实验的魅力思考与讨论:(1)刚才的小实验中,课本之所以会停下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2)如果没有摩擦力的存在的话,课本的运动会是什么样子?(一)伽利略的猜想伽利略认为:将人们引入歧途的是摩擦。
若没有摩擦,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由此可以证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思考:如何才能证明伽利略的猜想是正确的呢?实验演示:理想斜面实验二、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思考与讨论:(1)我们通过哪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你认为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可能会有几种情况?(2)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你认为牛顿第一定律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3)牛顿第一定律可不可以用实验来直接验证?什么时候可以看作不受力?2.意义:(1)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2)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演示实验:思考与实验:(1)鸡蛋为什么没有随硬纸板一起飞出,而是“跳”进了水杯呢?你能解释一下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吗?(2)桌布为什么在快速抽出时,上面的盘子的位置几乎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你能解释一下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吗?(二)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叫做惯性定律。
2.特点:(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外界强加给它的;(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4.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4.1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青铜峡高级中学李荣英【教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它定性地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提出惯性的概念,为定量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拉开了序幕。
高中教材与初中相比,主要有四方面的不同。
一是定律内容深浅不同:初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高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高中教材中的表述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它强调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突出了第一定律的独立性和重要意义,也为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做了一定的铺垫。
二是惯性的认识层次不同:初中强调一切物体都有惯性,高中侧重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三是实验的设计、探究及思维深度不同:初中为斜面小车实验;高中为伽利略理想实验,突出了理想实验这种科学方法的价值所在。
四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同:初中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历史一语带过,高中教材回顾了历史,让学生体会一个规律的获得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能够激发学生追求科学,勇于创新的情感。
【学情分析】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初步知道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的概念,但是缺乏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历史的了解,对内容也是一知半解。
学生对于“质量是惯性唯一的量度”更是缺乏认识,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速度也是惯性的量度。
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引导,结合生活事例来澄清概念。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常常形成与亚里士多德相似的观点,且根深蒂固。
处理具体的实际问题时,一些直觉的错误观点不时冒出来,存在着严重的“口是心非”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思想。
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⑶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⑵学习在实验基础上概括推理得到科学结论的研究方法(理想实验)。
高一物理必修一4.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4.1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一 ) 知识与技能1. 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 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会用惯性解释一些现象。
(二 ) 过程与方法4. 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5. 通过实验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6. 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三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 通过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8. 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教学重点1. 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 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3. 理想实验★教学难点1. 力和运动的关系2. 惯性和质量的关系★教学过程引入: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知道了物体的一些运动规律,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同一个物体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做出不同的运动,究竟是什么决定了物体的运动情况?要讨论这个问题,就要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一、据生活现象思考探究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分组探讨一下运动和力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并试着回答以下一些问题。
1、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是不是有力物体就能运动,没力物体就静止。
给物体一初速度,物体在不同平面上滑动,体会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物体的运动方向跟力的方向一样吗?以抛粉笔为例3、物体的运动仅由力决定吗?抛粉笔为例4、物体什么情况下做直线运动?什么情况下做曲线运动?以抛粉笔为例5、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什么情况下加速?什么情况下减速?以抛粉笔为例。
【牢记】: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没有时物体也能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力的方向无必然联系;当速度与力同一直线时,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与力不在同一直线时,曲线运动;同一直线时,力与速度同向,加速;力与速度反向,减速。
人教版必修1 4.1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课程教学设计
4、活动五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现象。
1、介绍牛顿贡献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3、理解
【练习】
1、飞机投弹时,如果发现目标在飞机的正下方才投下炸弹,能击中目标吗?为什么?
2、地球在从西向东自转。你向上跳起来以后,为什么还落到原地,而不是落到原地的西边?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一鸡蛋相撞引入力与运动又怎样的关系?
【新课教学】:
1、通过活动二:了解亚里斯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及存在的错误。
2、活动三观察小球在斜面的运动性质?
3、活动四理想斜面实验
(1)伽利略的猜想
(2)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
(3)理想实验的意义是什么?
(4)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教学难点】
对牛顿第一定律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的体会
四、教学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在前三章学习中,分析物体运动状态以及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会不断地使用它所阐述的规律。所以当学生再次面对牛顿第一定律学习时,使他们保持新鲜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设悬念、讲授、讨论交流、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比如定律的内容,定性的实验推理过程,尤其是关于惯性的学习和用其对实际现象的分析解释等。高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其理解上存在的问题、深入对本定律的理解,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3、一个同学说,向上抛出的物体,在空中向上运动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定受到了向上的作用力,否则它不可能向上运动。这个结论错在什么地方?
高中物理人教版第4章4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运动与力的关系;
(2)了解牛顿第一定律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理解日常生活中惯性的现象;
2.科学思维
(1)经历对惯性的体验,探究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2)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结论、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概念能力;
2、物理教学应突出实验特色。本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从定性到定量突破重难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
3、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本节课所需器材简单,仅需要斜面、小车、碎纸等,且易于观测,能够帮助学生定量理解概念,掌握重难点。
4、部分偏远地区的教学条件,也可以使用本节课的器材,不受限于地理与经济条件。
二、学生分析
1.知识基础
(1)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掌握了描述了运动的物理量。
(2)学生对“惯性”理解不深,容易将惯性直接理解为力的作用。
2.思维基础
(1)对物理充满好奇心、对力与运动的关系具有认识兴趣和认知兴趣。
(2)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希望能过自己解决一定的问题。
3.能力基础
抽象思维能力较差,难以理解惯性的概念。
(3)尝试用科学探究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 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合作实验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使之能在观察和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想和假设。
(1)让同学们在探究力与运动关系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4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课程教学设计
通过物理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密的科学态度教育,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
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
力和运动的关系,惯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推小车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观察到一些现象:我们推车时,给车施加推力,车就运动,而且推力越大车运动越快;不给车推力,车就停止。
参考答案: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物体不受外力的状态,只是一种理想化状态,所以不能用实验来验证。
思考2:什么时候可以看作不受力?并举例说明。
当物体受力但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可以看作物体不受力。
四、惯性与质量
1、惯性的表现
(1)在不受力的条件下,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出示视频:惯性现象
(2)在受力条件下,惯性表现为阻止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设计
课题
牛顿第一定律
单元
4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一
学习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其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及其意义。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会正确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理解由真实实验推广到理想实验的科学思想,体会分析归纳、推理总结的思维方法。
A.用力甩牙刷使牙刷运动和停止,说明牙刷的运动状态要靠力来维持;
B.刷毛间的水被甩出去是因为刷毛太细太光滑,没有摩擦力造成的;
C.仅仅是个人习惯没有科学依据;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四章4.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4.1《牛顿第一定律》(1课时)本章设计㈠教材分析:本章是前面对运动和力分别研究的基础上的延伸——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建立起牛顿定律。
经典物理是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动力学的基础,因此在力学中也在整个中学物理教材中占重要地位。
正确地理解惯性概念,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熟练地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是本章的学习要求,也为今后物理学里,热现象、电磁现象以及其他物理过程都是较机械运动更为复杂的运动形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奠基基础。
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正确认识力与运动的关系,与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
本章还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方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中采用的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二定律中的控制变量法;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问题时常用的整体法和隔离法,以及单位的规定方法,单位制的创建等。
对这些方法要多加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认知方式。
为了更好地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我们需要实验探究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㈡学情分析:⒈有利因素:首先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都有明显的发展;其次高一学生的逻辑思维正在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能够运用假设、推理来思考、解决问题;最后由于通过第三章的学习,学生对各种力的性质、受力分析、合成与分解、平衡问题等知识已经初步掌握,而且对三角函数等数学知识也比以前更为熟悉,这些都对掌握本章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⒉不利因素:学生对第三章的知识和相关数学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准确、不够熟练,特别是受力分析、合成与分解、三角函数等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其次学生对较复杂过程的问题还不能进行有效的、清晰的分析和解决,不具有敏锐的过程意识,相关的分析方法和手段还不能熟练而准确的运用,这些都是造成解题困难的主要原因。
⒊本章必须注意三方面的训练:一是学会作综合示意图(包括受力、运动过程、已知未知);二是培养学生敏锐的过程意识;三是仍然采用先讲→再做→后练的训练模式,解题步骤尽量使用分步计算。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牛顿第必定律一、设计思想物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生活、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最为宽泛联系的科学。
让学生关闭在既不联系自然,也不联系生产、生活,远离科学研究乐趣,甚至根本不行能存在的“思辨游戏” 式的难题和怪题的牢笼之中,他们是不行能热爱物理课程的。
因此要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物理规律,在物理史实中领会思想的力量和美。
本节课的设计特色是侧重物理规律的发现和发展,对科学家的创建性思想质量和敢于置疑、坚持真谛的献身精神成为感情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
此外,实验的考证是本节课必需要的。
适合介绍一些物理学史的知识,经过对大批实例的剖析,让学生真实理解力不是保持物体速度的原由,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由。
先是介绍了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发展历史,并侧重叙述了伽俐略的理想实验及其重要的实验思想。
而后引入了牛顿第必定律,引入了惯性看法,并由此剖析卖力不是保持物体速度的原由,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由。
二、教材剖析牛顿第必定律是牛顿定律的基石,正是因为它破除了长达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才致使牛顿第二定律得出。
与此同时,它自己还包括着力、惯性、和参照系这些极富成就的科学看法,成为物理学理论的支柱和基石。
此外,伽利略的研究过程蕴涵了重要的科学方法,教课中要指引学生领悟牛顿第必定律的含义,充足说明伽利略“理想实验” 的实验基础和推理过程,展现了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的猜想依照、推测结果这一思想过程,经过教课让学生明确运动和力的关系,提高对力、惯性、质量等基本看法的理解。
惯性是学生学习运动和力的基础,因其抽象难懂而成犯难点。
新课标中本节内容对学生有以下基本要求:1.认识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阐述及存在的错误。
2.认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认识理想实验的作用。
3.知道速度是描绘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4.理解牛顿第必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牛顿第必定律解说相关现象。
5.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定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比如:小球、木块、毛巾、玻璃板等,来对比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现象明显,而且更容易推理。
2、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3、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4、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
1、对比实验、自主探索、合理推理。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贴近生活更易理解。
★教学用具:
多媒体、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木块、气垫导轨、滑块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开门见山,阐述课题:前面几章学习了运动和力基础知识,这一章开始我们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第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二)进行新课
1、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
l、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2、力撤物不停。
教师巡回指导,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是不是一定需要力?
2、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吗?
3、刚才的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在哪呢?
4、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对比。
通过对比实验可以进行逻辑推理,如果接触面非常光滑没有摩擦,那小球会怎样?
5、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结合实验进一步总结:(并板书)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力撤物停的原因是因为摩擦力。
如果没
有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
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科学家是伽
利略。
伽利略是怎么研究这个问题的呢?
6、边介绍边用多媒体播放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1)对称斜面,没有摩擦小球滚到等高。
(2)减小另一侧斜面倾角,小球从同一位置释放要滚到等高,滚动距离就会越远。
(3)把另侧斜面放平,小球要到等高,就会一直滚下去。
根据这一现象伽利略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
l、伽利略的观点。
2、笛卡儿的补充和完善。
3、牛顿第一定律。
对比三个人的观点,他们都是叙述力和运动关系的,谁的更全面?
7、既然牛顿第一定律是最完善的,那么它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8、牛顿第一定律可不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什么时候可以看作不受力并举例说明。
9、牛顿定律又叫惯性定律,惯性是指什么?
你又怎样理解这种性质呢?举例说明。
在小车上放一高的木块,让小车在光滑的玻璃上运动,前面固定一物块,当
车运动到物块时被挡住,车上的木块前倾。
为什么?
再如,人站在匀速行使的车厢内竖直向上跳起,仍会落到原地。
这都是惯性。
再让学生举例,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理解惯性。
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理解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
(三)课堂总结、点评
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
(四)实例探究
☆对惯性的理解
1、被踢出去的冰块在摩擦力可以忽略的冰面上运动受没受向前的力?为什么能够向前运动?
2、船在水中匀速行驶,一人站在船尾向上竖直跳起,它会落入水中吗?为什么?
3、为什么跳远运动员要助跑才能跳的远些?
4、在一向北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车厢中,一小球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当坐在桌旁的人看到小球向南滚动时,火车做什么运动?
5、一铅球3千克,静止在地面上,把它水平扔出后,做加速运动,它的惯性如何变化?
☆受力分析
6、一物块滑上了光滑的斜面,受几个力?
★课余作业
课后完成课本75页“问题与练习”中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