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总结精要
地理背诵知识点总结
地理背诵知识点总结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特征、地球与人类活动相互联系的学科,是人类认识地球、研究地球的重要领域。
地理知识点繁多,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
以下将对地理背诵知识点进行总结,方便学习记忆。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略呈扁球形的椭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公里,南北极周长约1万公里。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25天。
3. 地球的地理坐标:地球表面被赤道、北极圈、南极圈和回归线等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
4. 地球的气候和气候带:地球的气候受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可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带。
5. 地球的地形和地貌:地球表面有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
6.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表面的水资源主要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等。
7. 地球的自然灾害: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洪涝、干旱等。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地理学:人口数量、分布、组成和变动等是人口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2. 城市地理学: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等是城市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3. 农业地理学:农业的发展、农业区位、农业生产方式等是农业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4. 工业地理学:工业的发展、工业区位、工业布局等是工业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5. 交通地理学:交通的发展、交通工具、交通网络等是交通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6. 区域地理学:研究地理区域的特征、区域发展、区域规划等是区域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三、地理实践知识点1. 地图:地图是地理研究和实践中常用的工具,包括平面地图、立体地图、卫星地图等。
2. 地图投影:地球表面的三维形状在二维地图上需要进行投影处理,常见的地图投影方式包括等距投影、等面积投影、等角投影等。
3. 地图符号和图例:地图上的符号用以表示不同的地理要素,图例则用以解释地图上的符号含义。
4.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是地理信息的数据处理工具,可用于地图制作、地理分析、空间规划等。
地理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构造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赤道处略微鼓起,极地稍稍扁平。
这种椭圆形称为“地球椭圆体”。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28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6.5千米。
3. 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主要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地幔是地核与地壳之间的过渡层。
地壳是地球的最外部的一层,是生物的栖息地。
4.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运动。
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公转一周约为365.24天。
5. 地球的经纬度经度是东西方向上的角度,赤道为0度,东经为正值,西经为负值。
纬度是南北方向上的角度,赤道为0度,南纬为负值,北纬为正值。
二、地球的气候1. 气候类型地球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气候、中纬度气候、高纬度气候和高山气候等。
热带气候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降水量充沛。
中纬度气候位于温带,四季分明,降水适中。
高纬度气候位于极地附近,气温低,降水少。
2.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湿度、风等是气候的重要要素。
气候受高度、纬度、地形、地表覆盖等多种因素影响。
3. 气候变化地球的气候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人类的活动也影响了气候的变化,例如全球变暖、气候极端事件频发等。
三、地球的生物1. 生物分布地球上的生物分布在不同的气候区域和地形环境下,形成了不同的生物地理区划,如北极地带、寒温带、温带、热带等。
2.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有数百万种生物,它们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
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
3. 生物适应地球上的生物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演化出了各种各样的适应策略,以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四、地球的人文环境1. 人口分布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人口密度、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等特点。
2. 城市发展地球上的城市发展与资源分布、交通条件、经济发展等因素有关,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
36个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36个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1. 地球的形态和结构:地球是一个椭球体, 其自转轴与公转轴不完全重合, 呈23.5度的倾斜。
地球内部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每天绕自身轴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 同时也绕太阳公转。
3. 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表面覆盖着大片陆地和海洋, 其中陆地占总面积的29%, 海洋占71%。
4. 陆地地貌:陆地地貌主要包括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形态。
5. 岛屿地貌:岛屿是地球表面陆地之外的地貌形态, 是由海水侵蚀或地壳运动形成的。
6. 地球的气候区划:地球气候主要包括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等多种类型。
7. 世界自然地理环境:世界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大洲、海洋、河流、湖泊、海岛和生态环境等多种要素。
8. 地球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地球生物、水、土壤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9.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 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利用水资源。
10. 地球的人口分布: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欧洲, 以及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
11. 世界经济地理分布:世界经济地理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的西欧和北美地区, 以及工业新兴的东亚国家。
12. 世界政治地理分布:世界政治地理主要分布在美洲、亚洲和欧洲等地区, 各国政治制度和政治关系不同。
13. 世界文化地理分布:世界文化地理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区, 各国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不同。
14. 中国的地理环境:中国的地理环境包括大陆地形、气候带区划、自然资源和人口分布等多个方面。
15. 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包括大陆地形、河流湖泊分布、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多个要素。
16. 中国的地球环境变化:中国地球环境变化主要包括气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变化。
17. 中国的人口分布:中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以及人口多、资源少和环境恶劣的地区。
18. 中国的经济地理分布:中国的经济地理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以及沿江沿海和人口密集的地区。
地理背书知识点总结
地理背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它的南北两极是略微地被压扁的。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2.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04秒。
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2日。
3. 地球的经纬度经线是指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半径线,共有360个,等距离分布在地球上。
纬线是指连接地球赤道和两极的圆,共有180个,平行分布在地球上。
4. 地理坐标地理坐标是描写地表地理位置时采用的坐标系。
通常都是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一个地方的位置。
第二章自然地理知识1. 地球的地表形态地球表面形成无数地貌,主要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台地、峡谷、河流、湖泊等。
2. 地球的气候地球气候主要包括温带、寒带、热带等气候类型。
气候的形成受地球自转、公转、赤道附近太阳直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 地球的水文地球表面有大量水资源,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冰川、地下水等。
水资源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
4. 地球的植被地球表面植被多样,包括森林、草原、沙漠和湿地等。
植被对地球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三章人文地理知识1. 人口地理地球上的人口分布非常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区。
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2. 人类活动的地理地球上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
这些活动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也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3. 城市地理地球上的城市分布也非常不均匀,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地带。
城市的规模和分布与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
4. 区域地理区域地理主要研究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以及地区的发展变化等。
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决定着地区的发展状况和特色。
第四章地理研究方法地理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和模型分析等。
实地考察是通过实地走访来获取地理信息;调查研究是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地理数据;模型分析是通过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来分析地理问题。
地理分析知识点总结
地理分析知识点总结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表面的形态和构造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略呈椭圆形的球体,其赤道周长为40075公里,极径约为6357公里。
地球的形状对于气候和天气、地球运动和地图制作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2. 地球的构造地球的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
不同层次的地壳结构对地球的热力活动、地震和地球表面的变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地质学知识地质学研究地球的形态和构造,包括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对于地球科学的研究非常重要。
二、气候和天气1. 气候带气候带是地球表面根据不同纬度和气候特征划分的区域。
包括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等。
2. 气候要素气候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降水等。
这些要素对于气候和天气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3. 气候类型地球上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草原气候、沙漠气候、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寒带气候等多种类型。
4. 天气现象天气现象包括晴天、多云、阴天、雨、雪、冰雹、龙卷风、台风等各种自然现象,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植被和土壤1. 植被类型地球上的植被类型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冰川等多种类型。
植被对于土壤保护、水文循环、气候调节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2. 土壤类型地球上的土壤类型包括红壤、黄壤、棕壤、草甸土、沙土、盐渍土等多种类型。
土壤对于植被生长、农业生产、水文循环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水文和环境1.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水分在大气、地表和地下之间的循环过程。
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等。
2. 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雨水等多种类型。
水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3.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各方面内容。
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知识点总结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
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地理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地理知识点总结1第一节疆域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4、我国领土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5、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6、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相邻。
7、我国大陆濒临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8、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近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众多岛屿。
我国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
此外,我国与朝鲜、越南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9、我国有2个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10、我国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11、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域。
第二节人口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2、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数为13.40亿。
3、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
4、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
5、2010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千米,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7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6、我国人口密度的分界线黑河——腾冲。
第三节民族1、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
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成为少数民族。
地理精品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理精品知识点归纳总结1. 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星球,它有很多独特的特征。
首先,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行星,其直径约为12756公里。
其次,地球有大气层,这一层气体包裹着地球,保护我们不受太阳辐射的损害。
此外,地球的表面有70%的水面,形成大洋和海洋,而陆地占地球表面的30%。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分别是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周期为24小时。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的过程,周期为365天。
3. 地球的纬度和经度地球的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由南到北或由北到南的虚构线,称之为纬线。
其中赤道是0度纬度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最大为90度。
地球的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由东到西或由西到东虚构的线,称之为经线。
本初子午线为0度经度线,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西两个方向递增递减,取值范围为0至180度。
4. 大洲及洲际分界地球表面有6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
这些大洲分布在地球不同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
此外,大洋是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地球表面有5个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它们将大洲分隔开来。
5. 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纬度、海拔、地形和海洋等。
根据不同的气候特征,地球表面可以划分为多种气候带,例如热带、温带和寒带。
在不同的气候带内,植被和动物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
6. 地球的资源分布地球表面的资源分布也十分广泛,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水资源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资源之一,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不均。
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燃料矿产,其分布与地球的地质构造有关。
能源资源包括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其中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能源资源。
土地资源包括耕地、林地和草地等,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也各有不同。
7. 规模和尺度地理学研究涉及多种规模和尺度,包括全球尺度、区域尺度和局部尺度。
地理全部总结知识点归纳
地理全部总结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地球的形态与结构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的形态和结构对我们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地球的形态可以分为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地球的地理坐标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几个方面。
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形的椭球体,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14千米,极半径约为6356.75千米。
地球的赤道周长为约40076千米。
地球的地理坐标地球的地理坐标由经度和纬度组成。
经度是指穿过地球两极的大圆线,它的单位是度。
纬度是指与地球赤道垂直的圈,也是用度来表示的。
通常地球被划分为东半球、西半球、北半球、南半球四个部分。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心旋转的运动,周期为一天。
地球的公转则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一年。
第二部分:地球的地球系统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多个相互作用的圈层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大气圈是指包围地球的气体层,它由多个不同高度的大气层组成,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和泄逸层等。
大气圈与地球的气候和天气具有密切的关系,它影响着地球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等。
水圈水圈是指地球上水的分布和运动的系统,它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等。
水圈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气候具有重要的影响,它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的固体表面,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等部分。
岩石圈是地球上陆地和海底地形的基础,它也决定了地球的地质和地震活动。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地区,它包括陆地和水域中的各种生物体。
生物圈对地球的生态平衡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生物圈的支持。
第三部分: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动物、土壤和水资源等,它们对地球的生命和资源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形地貌地球的地形地貌包括高山、平原、丘陵、草原、沙漠、盆地、河流和湖泊等。
地形地貌决定了地球的自然景观和资源分布。
气候气候是地球大气圈中的天气现象在长期统计下表现出来的一种特征,包括温度、湿度、气压和风等。
地理大纲知识点总结
地理大纲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形态特征1. 地球的外形与大小地球是一个略扁球形的椭圆体,其赤道半径为6378.39千米,极半径为6356.78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5千米,极圈周长约为40008千米。
地球的平均直径为12756.32千米,地球的面积约为510亿平方千米,地球的体积约为1083亿立方千米。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为约24小时,公转一周的周期为约365.25天。
3. 地球的地形地球的地表包括陆地和海洋两种类型。
陆地的特点是高低不平,地形变化大,地势高低起伏,海洋地形则是平坦开阔,水深不一,地形起伏较小。
4. 世界地理坐标地理坐标是用来表示地球上任何一点位置的坐标系统。
包括经度和纬度两个坐标。
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垂直于赤道面通过地球极点的圆弧线,以子午线为基准线,共360°。
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分别同赤道、北极、南极、标准海平面相交于一点的圆弧线。
二、地理环境的变化1. 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是地球大气环流系统在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地理气候区域。
地球的气候可以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其中又分为干旱气候、湿润气候等多种类型。
2. 地球的水文环境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占71%的面积,陆地占29%的面积。
地球表面水文环境包括了河流、湖泊、雪山、冰川和地下水等。
水资源的分布地域不均,地球上许多地区存在着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3. 地球的生态环境地球上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各有特点,例如森林、草原、沙漠、湿地、海洋等。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地球的生态环境出现了破坏和恶化的现象,需要采取保护和修复措施。
三、自然地理1. 地球的地质地球的地质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和地球核三层。
地壳分为岩石地壳和水文地壳。
岩石地壳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厚度约为5-70千米。
地理详细解析知识点总结
地理详细解析知识点总结地理学知识点总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呈椭球形,其正午的周长为赤道周长,两极半径较赤道半径略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公里,赤道周长为40,000公里。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公转周期为365.25天。
地球自转造成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公转造成四季变化。
地球的地貌:地球表面地貌呈现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不同形态,主要受地壳运动、风化、水动力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受当地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大洋和大陆的分布、大气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气候主要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
地球的水文:地球的水文包括江河湖泊、滨海区域和海洋等。
地球的地表70%被水覆盖,其中海洋占70%,陆地河流湖泊占30%。
地球的资源分布:地球的资源分布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人文资源包括人口和文化资源。
地球的人口:地球的人口分布不均衡,集中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
人口分布主要受气候、水文、土地肥力等因素的影响。
地球的区域:地球的区域主要包括大洲、国家和地区等。
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人文和自然特征,如亚洲、非洲、欧洲和北美洲等。
地理学研究方法:地理学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遥感技术、地图制图和模型仿真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探索自然和人文现象的规律和生成机制。
以上就是地理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总结,地理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需要学习者全面了解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现象。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对地理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扁圆形的球体,它的赤道略大于通过两极的轴线。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公里,直径约为1.28万公里。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自转周期为约24小时。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过程,公转周期为约365天。
3.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是以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位置的系统。
经度是指地球上某一点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角度,用来表示东西方向的位置;纬度是指地球上某一点到赤道的距离,用来表示南北方向的位置。
4.地球的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将地球的三维表面投射到二维平面上,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将其投射到平面上会产生形状、面积、方向等变形。
第二章: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壳体,由岩石和土壤组成,分为陆壳和海壳两部分,厚度约为5-70公里。
2.地幔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由具有流动性质的岩石组成,厚度约为2900公里。
3.地核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由铁和镍等金属元素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厚度约为2200公里。
第三章:地球的内部运动1.岩石圈构造理论岩石圈构造理论是指地球上地壳和上部地幔以板块的形式分布,并且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移动,导致地质活动。
2.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会产生地震波和造成地表的震动。
地震的原因有地壳板块运动、火山喷发、地质构造活动等。
3.火山火山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地形,是地球内部熔岩与岩浆冷却形成的地理构造,火山喷发会释放出大量的熔岩、气体和火山碎屑,对周围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第四章: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等地方,其中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2.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利用包括工业用水、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方面,其中农业用水占用了绝大部分的水资源。
3.水资源的保护水资源的保护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污染的防治、水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
地理必须6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须6知识点总结一、地球概览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已知有生命的行星。
地球的形状大致为椭球体,地球半径约为6371千米。
地球的自转轴倾斜约23.5度,地球自转一周约24小时,公转一周为365.24天,这就是我们熟悉的一年有365天的概念。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给天文现象带来了变化,例如昼夜交替、四季更替等。
二、地球的地理分区地球表面大陆和海洋分布不均匀,呈现出三分之一的陆地和二分之一的海洋。
根据不同的特征和地理位置,地球可以分为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而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也可以按照纬度和气候类型进行划分,例如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等,这种地理分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特点。
三、地球自然地理地球的自然地理包括了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候与生态等方面的研究。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主要有山脉、高原、平原、盆地、河流、湖泊、沼泽、海洋等。
水文地质主要研究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文结构、矿泉水资源等,而气候与生态则包含气候类型、气候变化、植被分布、动植物分布等。
四、地球人文地理地球的人文地理涉及人类活动和文化。
人类活动主要包括了人口分布、城市发展、交通网络、农业与工业等内容。
而文化方面包括了宗教信仰、语言、风俗习惯等。
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非常大,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五、地球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地球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
例如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这些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着地球自然环境,也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六、地球资源利用地球资源利用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地球资源包括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生态资源等。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了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等,人文资源包括了劳动力、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等,而生态资源则着重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合理地利用地球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完整版)地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地理知识点总结1. 地理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地球的物理特征、人类的活动及其影响等。
地理学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包括实地考察、统计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2. 地球的物理特征地球是一个复杂的行星,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壳,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固态岩石层,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幔下面的液态金属铁层,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地球还有大气层、水圈和生物圈等。
3. 地球的内部构造和板块运动地球的内部构造主要包括岩石圈、软流圈和固流圈。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层,包括地壳和上部地幔。
软流圈是位于岩石圈下面的可塑性流体层,主要由上部地幔组成。
固流圈是软流圈下面的固态岩石层,主要由下部地幔和地核组成。
板块运动是地球上地壳板块相对运动的现象,是地球表面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
板块运动导致了地壳的地震、火山活动等现象,并影响了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
4. 地球的大气层和气候地球的大气层主要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等。
大气层中的气体有氮气、氧气、水蒸气等。
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受到地球的经纬度、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5. 地球的水圈和水资源地球的水圈主要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大气降水等。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全球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且受到污染和过度开发的威胁。
6.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台风等。
这些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威胁,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7. 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和城市化进程人类活动对地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包括农业、工业、交通和城市化进程等。
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经济在城市中集聚的过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方面,也面临着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的挑战。
8.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收集、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系统。
地理知识点总结全部
地理知识点总结全部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地球与环境相互关系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它是对地球表面的形态、地壳运动、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环境特征等进行系统观察和研究的学科。
地理学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
地理知识对于理解世界和认识自然环境至关重要。
地理知识点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类。
自然地理主要包括地球物理地理、生物地理和环境地理等内容;人文地理主要包括人口地理、经济地理、政治地理和城市地理等内容。
以下是地理知识点的总结:一、地球物理地理1.地球的形状和尺寸: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其平均半径约为6371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万公里。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以自身轴为中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约为365.24天。
3.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分为陆壳和洋壳两部分。
4.地球的地貌:地球包括大陆地貌、海洋地貌和地形地貌,主要包括平原、丘陵、山地、盆地和高原等。
5.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主要由纬度、海拔、地形和地形等因素决定,主要包括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6.地球的水文地理:地球的水文地理分布着湖泊、河流、河口、河及冰川等水域地理要素。
7.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的生态系统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等内容。
二、生物地理1.自然地理要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土壤、地形和水文等要素对生物的分布、生长和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2.生物地理区系:地球上的生物地理区系主要包括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和寒带植被等,还包括地中海植被、沙漠植被和草原植被等。
3.生物分布规律:生物的分布受到地球物理地理的诸多影响,生物学家通过研究生物的分布规律来揭示生物在这个星球上的地理分布规律。
4.植物生长环境:植物受到土壤、气候和地形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地方展示着不同的生长特点和类型。
5.动物分布规律:动物受到气候、食物和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会在不同的地方展示出不同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地理全总结(实用5篇)
地理全总结第1篇湖北省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具有完备的沉积地层,并有经区域变质而大面积分布的变质岩系,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
已发现131种重要矿产,其中磷、红金石、硅灰石、石榴石、泥灰岩居全国首位,铁、钢、石膏、岩盐、重晶石、萤石、石墨、金、汞、锰、钒、镍等储量亦很丰富。
在矿床的组成成分上,一般伴生或共生有多种有益成分,如大冶铁矿还伴生有可供综合利用的铜、钻、金、银等矿产,但煤炭资源较少,质量较差。
江汉平原一带另发现储油构造数十个。
湖北省水力资源居全国第4位,拥有占全国第10位的地表水体积。
长江由西向东横贯全省。
汉江全长的3/4流经省境,与源出边境山地的众多河流共同汇注长江。
省内中小河流共有1193条,总长度达3。
5万多千米。
此外,全省过境容水量约有6338亿立方米,因而有丰富径流量可供调蓄利用。
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水能达万千瓦。
湖北境内有众多的淡水湖泊,素有“千湖省”的美称,多分布在江汉平原上。
其中洪湖、xxx面积均在200平方千米以上。
省内浅层地下水估计为2650亿立方米,可开采储傲每年约为355。
7亿立方米,储藏量极其丰富,且水质清洁,储量稳定,略等于全省多年平均地表径流童的36%。
湖北境内植被具有南北过渡特征,既有大量北方种类的落叶阔叶树,也有多种南方种类的`常绿阔叶树,同时又处在中国东西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区,便于邻近地区的植物成分侵人,是中国动植物资源较丰富省份之一全省树种有1300余种,其中用材林约占一半。
主要有xxx、栋类、杉木、桦、掩竹等,经济林甚多,有油桐、油茶、乌柏、漆树、核桃、板栗和果树等。
此外湖北有野生动物570余种,其中20多种被列为国家保护对象,包括金丝猴、闽中羊、xxx、金钱豹、毛冠鹿等珍稀动物;药用植物1300多种,以党参、黄连、天麻、贝母等产量,包括多种名贵药材,是国内外重要的中草药生产基地。
地理全总结第2篇亚洲的东南亚1、主要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属于东盟国家)、东帝汶。
地理部分知识点总结
地理部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形态特征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但由于地球自身的自转引起了地球的赤道部位特别是赤道附近地方处于向外膨胀的状态形成了一个略扁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周长大约为4万公里,地球的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地球的体积为1.0835立方米。
3.地球的外部特征地球表面被海洋和陆地所覆盖。
陆地与海洋之间划定的界限主要是大陆架,同时也包括大陆边缘和大陆坡。
4.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内部由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结构组成。
地核由内核和外核组成,地幔和地壳则在地核的外围。
二、地表的特征1.陆地的特征陆地主要由大陆地壳形成,其上覆盖了河流、湖泊、森林、草原、沙漠等地理环境。
2.海洋的特征海洋主要由海洋地壳形成,其上覆盖了海水,海水中又包括各种各样的海底地形、盐度、水温、地球自转产生的等地理环境。
3.地表的地貌地球的地表形态多种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峡谷、湖泊、河流等多种地形地貌。
4.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主要包括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地中海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
5.地球的水系地球的主要河流包括尼罗河、亚马逊河、长江、黄河、多瑙河等,地球主要湖泊包括波罗湖、北美五大湖、东非大湖等。
三、地球的自然资源1.水资源地球的水资源分为表面水和地下水两种,主要包括江河湖泊、地下蓄水层等。
2.土地资源地球的土地资源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荒地等,其中耕地和林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3.矿产资源地球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金属矿产、能源矿产、非金属矿产等,是人类进行工业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重要资源。
4.生物资源地球的生物资源主要包括人类食用的谷物、蔬菜、水果、家畜、水产等,同时还包括各类野生生物资源。
四、地球的地理环境1.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主要是自然界的环境要素。
2.地球的人文环境地球的人文环境包括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人口分布、城市规模等,主要是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环境要素。
地理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的人类活动的学科。
地理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大的方面。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现象,包括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方面的内容。
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发展、交通运输、经济活动、文化现象等方面的内容。
二、地理位置知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的实际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扁圆体。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表面呈现出昼夜交替的现象,而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的季节变化。
地球上存在着五大洲和七大洋,它们的位置和形状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地质构造知识地球上存在着陆地和海洋两种不同的地形地貌。
陆地上的地貌形态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不同类型,在地质构造上主要是由地壳板块的构造活动所形成的。
海洋地质构造则是由海底扩张、火山喷发等地质活动所形成的。
四、气候知识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主要受到纬度、地形、海洋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根据气候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地球上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北极和南极地区,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东亚等地区,而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地区。
五、生态环境知识地球的生态环境主要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地球上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各种不同类型的动植物在这里生长繁衍。
不过,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正在受到严重的破坏和破坏。
六、资源分布知识地球上存在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矿、铁矿、稀土等矿产资源,以及森林、草原、农田等生产资源。
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不同,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总之,地理知识对我们了解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更好地认识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
只有了解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在地球上生存和发展。
地理认识知识点总结
地理认识知识点总结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特征和变化。
下面是一些地理知识点的总结:
1.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部部分,由铁和镍组成,地幔是地核与地壳之间的部分,上面是地壳,由岩层组成。
地球的结构对地球表面的地貌和地震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2.地球的自然现象
地球上发生了许多自然现象,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和洪水。
这些自然现象的发生与地球的结构和地形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3.地球的气候
地球的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一个长时间段内的天气状况。
气候受地球自转、公转和倾斜度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也各不相同。
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变化和影响。
4.地球的生态系统
地球的生态系统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和其生存环境,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生态环境。
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影响。
5.地球的人文环境
地球上发生了许多人类活动,如城市化、农业和贸易。
这些人类活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地理知识是我们认识地球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特征和变化,为保护地球环境和发展可持续的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关注地理知识,为地球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地理总结归纳
地理总结归纳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对地球各个方面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地球资源,保护环境,规划城市等。
在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总结和归纳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对地理学常见的几个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地球的结构和特点1.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层。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体,包括陆壳和海壳。
地幔是处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固态岩石层,占地球体积的大部分。
外核是由液态金属铁和镍组成的层,内核是由固态铁和镍组成的层。
2.地球的特点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地球是一个呈现球状的行星,直径约为12,742公里。
- 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河流、湖泊等。
- 地球上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植物、动物等。
- 地球的大气层能使生物在地球表面生存,提供重要的氧气和保护层。
二、地理气候与气候变化1.地质气候地理气候是指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气候情况。
地理气候受到地理位置、地形、海洋环流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2.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长时间内地球气候的变化趋势。
人类活动的不可持续发展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进而引起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带来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生态系统的破坏等问题,需要我们采取应对措施,如节能减排、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三、地理环境与资源利用1.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是指大气、水文、地理等自然要素组成的环境,它们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人文环境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变和影响。
2.资源利用地球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但过度开发和不可持续利用会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破坏。
因此,我们应该倡导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四、城市与城市规划1.城市基本概念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地方,与乡村相对。
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知识点总结1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
(由于地球自转)(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杆影最长。
(3)同一时间,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两侧减小,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
3.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0)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回归线上直射一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其他地区无直射4.昼夜长短的变化:(1)赤道全年昼夜等长(2)北半球其他地区:夏至日白天最长,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时,南半球冬至日。
(3)夏季,南极圈,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季出现极夜。
(纬度越高,昼夜变化最大)5.五带的划分:(1)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少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2) 热带:在南北纬23.5°之间,,有直射阳光,终年炎热,昼夜长短变化小.温带:在南北纬23.5°与南北纬66.5°之间,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寒带:在南北纬66.5°到90°之间,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
初中地理复习资料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4、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地球公转轨迹图判断依据: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一致,地轴北轴倾向太阳—夏至日,夏至日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14.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地势、天气、气候、空气质量、季节昼长。
15.卫星发射中心的选择因素——纬度、气候、昼夜、人口。
16.回收场的选择因素——地形、气候、河流、人口、交通。
④地方时的判断方法: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12:00,其对应经线上的时间为0时。昼半球中点经线上的时间是12时,北京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是指0度经线的地方时,太平洋标准时是指120W的地方时。
4.影响河流流量的因素:
(1)、雨水: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补给量大小及季节变化因各地气候类型而异
(2)、冰雪融水:分为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
① 季节性积雪融水:主要指温带、寒带地区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后带来的流量。如我国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现象。
② 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主要指内陆地区由于气候干燥,河流主要靠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流量随气温变化。
13.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4.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15.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
10. 常见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1)、极点:一天中在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
极点上,一年中在极昼期太阳高度在0o到23.5o间变化。
极点上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度度数相等。
(2)、赤道:赤道上因全年昼夜等长,所以总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90°和66.5°间变化。
(3)、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地点,其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互余。
11.太阳回归运动轨迹图
1)、等值等距规律——地球上同一地区在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值的同一值会出现两次(等值),而且同一值出现的日期与二分二至中的任意一天的距离等长。
2)、二分二至的日期与直射点位置
12.赤交角的变化与五带
东西经-——东(西)经度的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反)。
南北纬——北纬的度数向北增大
东(西)半球——从20°W向东至160°E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方向—A在B的什么方向,分清出发点B与目的地A,看纬线的位置定南北(上北下南),
看经线的位置关系(经度差小于180°度)
二、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地形剖面图的读图方法:起点、终点、高点、低点的海拨高度,其次为坡度的变化。
4.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5.等高线与地形状态:山脊——等高线向海拨低处突出(等值线向低值方向突出处为高值区),山谷——等高线向海拨高处突出(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6.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差值计算公式)(n-1)d≤⊿h<(n+1)d (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 d表示等高距)。
4.有关时间计算:
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
②区时的计算: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③地方时的计算:找出已知的经度与时间,经度差=东边地点的经度-西边地点的经度 (不跨180°经线计算,东经度为正,西经度为负值), 时间差=经度差÷地球自转角速度15°/时或1°/4分,注意加减行程时间根据东早西晚。结果若小于0,则应加24小时,日期变为昨天。
⑤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加上1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有三处并不完全重合),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减去1天。注意今天与昨天范围的描述。
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南北极点为0,任意纬线上线速度Vф=V赤道cosф=1670cosф km/h ; ③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一点都相等,线速度比对应地面上的点大。
10.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11.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12.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2008年高考地理总结精要
一、地球专题
1.经、纬度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7.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8.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三、河流专题:
1.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地形图:
①位置:图中海拔最低点
②流向:A、河流与等高线突出的方向相反,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
B、河流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是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C、河道的宽度 D、入海口位置 E、支流的流向F、 流量的变化 G、河流的冲刷情况
③治理措施:a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b退耕还湖;c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d裁弯取直,加固大堤;e开挖入海河道(淮河);f修建分洪蓄洪区;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3)、地下水:地下水与河流是互补关系。洪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
(4)、湖泊(水库):与河流也是互补关系。有削减河流洪峰、补充枯水期水量的作用。
(5)、植被:植被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水量的作用。特别是河流源头和上游山区的水源林。
(6)、人类活动:河流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都会影响到下游的流量。
40N—9时09分,60N——5时31分。
9.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
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2.河流水系特征:水系形态、支流和湖泊的数量及分布、流程、河道的宽窄、曲直。
3.河流水文特征:
①水位 ② 流量
③含沙量——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率、地势坡度、水流量的大小。
④结冰期——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⑤汛期⑥水能落差或航运
⑦水源补给类型——雨水、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②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③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④地形类型判读: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地下水专题
1.类型: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划分为潜水和承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