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政府主义者

合集下载

讨论提纲——无政府主义

讨论提纲——无政府主义

讨论提纲:无政府主义在中国讨论人:张祎讨论时间:2015年5月17日讨论主题:近现代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讨论内容:本次讨论主要围绕三大问题进行。

分别是:无政府主义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初的中国广泛传播;无政府主义如何在中国传播的;无政府主义为何最后会破产。

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无政府主义,尤其是中国无政府主义主要的思想是什么?——主流无政府共产主义与后来的虚无无政府个人主义。

中国无政府主义的主要思想主张包括:单一公有制、废除家庭、废除法律、主张互助论、主观唯心主义、提倡劳动。

以上只是多数的主流思想,但是由于中国无政府主义的理论太庞杂,各家都有自己的观点,因此也有许多分歧。

一、无政府主义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初的中国广泛传播?无政府主义能够在20世纪初的中国广泛传播,主要由四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形成。

1.政治因素:社会中低层阶级以及小资产阶级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厌恶,无政府主义的出现迎合了他们的心理。

2.经济根源:无政府主义的主要力量小资产阶级(手工业者、商人等)生产生活方式自由散漫与封建压迫格格不入。

3.社会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人们的压迫,渴望出现一种能够带他们逃出禁锢的力量。

4.思想文化因素:传统文化中对“大同”、“至公”的向往;农业社会人们的思想文化落后,质朴。

二、无政府主义如何在中国传播的?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1.1901-1911年:无政府主义在国内的片段介绍和国外中国留学生接受传播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刘师培、张继等。

代表刊物有:《天义报》、《新世纪》。

天义派这一时期主要宣传平等思想;新世纪派这一时期主要宣传至公思想。

2.1912-1917年:无政府主义在国内开始扩散和初步发展阶段。

主要代表团体:民声派。

民声派这一时期主要宣传无政府主义原理,并将其付诸实践,否定资本主义。

3.1918-1923年:无政府主义在中国兴盛发展和分化阶段。

这一时期的思潮特点:反对共产主义、宣传虚无主义。

李全: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狡兔三窟”

李全: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狡兔三窟”

李全: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狡兔三窟”作者:许晖来源:《传奇故事(下半月)》2008年第18期中国传统文化对兔子这种动物的认知,只有一个字——狡。

兔子的本性富于警惕性,也使得兔子更容易受到惊吓,甚至传说有兔子连睡觉的时候都睁着眼睛,一有风吹草动,撒腿就跑。

但是,在传统语境和十二生肖中,兔子又是一种惹人喜爱的动物;民间传说中,兔子在月宫里陪伴在嫦娥身边,在桂树下捣药不止,更加容易引发人们的好感。

因此兔子身上多多少少被赋予了正义的品质,同时又和桂树一样成为长寿的象征。

兔子的这种语义的两面性,在南宋末年一个叫李全的人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壹公元1141年,南宋和金朝签订《绍兴和议》,以淮河和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南)为界,划定了宋金各自的势力范围。

此后,双方度过了一段相对比较和平的时期,直到北方草原上兴起了另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蒙古族。

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蒙古人不断南下向金朝发动攻击,侵占了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

金宣宗被迫放弃中都(今北京),迁都汴京(今开封)。

今天的山东一带当时属于金朝的势力范围,在蒙古大军的连番冲击下,宋、金、蒙古三方在山东一带展开了残酷的拉锯战。

李全恰恰出生于潍州(今山东潍坊)。

以出生地为中心,李全把他的舞台搭建在江淮之间广大的平原上,上演了狡兔的一生。

趁蒙古大军围攻中都、金朝无暇旁顾的机会,山东蜂拥而起了数支农民起义军,势力最大的是益都(今山东青州)人杨安国。

杨安国以卖鞍材为业,人称为“杨鞍儿”,遂自名为杨安儿,并以此名威震一方。

杨安儿在《金史》中被形容为“山东无赖”、“相聚剽掠”,后来被金朝招安,官至刺史、防御使,不过他很快就逃回山东,重举义旗,并自立为王,改元“天顺”。

当时的义军混杂,为了辨别身份,山东义军都穿红袄,因此被称为“红袄军”。

金朝派出最精锐的三千“花帽军”前往山东征讨“红袄军”,杨安儿败走,乘舟人海,后被船夫所杀。

杨安儿死后,义军由杨安儿的妹妹杨妙真和舅父刘全率领,尚有一万余人。

五四前后无政府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前后无政府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反对 封 建专 制 、 反对 封 建 礼教 和 促 进 工农 运 动 上起 过 积极 作 用 ,并具 有 一定 的 革命 作 用 ,曾被 早 期 马克 思 主义 者 当作

幼有所 长,鳏寡孤独废疾皆有所养”的大同思想的混合体。 = 由于有 与欧洲无政府主义不同的思想内容和阶级基础 , 中国 的无政府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占统治地位之前, 主要还
是 起 了积 极 的 作用 , 当时 的 确能 够 鼓 动 一些 富有 理想 的热 在
种进 步 的思 潮 ,正 是 从这 一 基 点 f发 , 政 府 主 义成 为 马 } l 无
克 思 主义 的 “ 盟 者 ”【,两 者 成 为 “ 时 性 ”合作 关 系 , 】 j 暂
收 稿 r期 :2 0 .92 l 0 90 .4 作者简介:黄小娟 ( 92 ) 18 -,女 ,江两萍乡人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 要 :五 四 动后,无政府主义者和-; 运 V ̄马克思主义者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冲突,正是在这 种两难境地 中, -
加速 了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 关键词 :无政府 主义;马克思主义;传播
中图分类号 :D 3 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 1520 )60 7・3 0 99 1(0 90 -0 i 0
d lmma a c ee ae ed s e n t no M ax s i h n . i e s c lrt dt is mia i f h a h o r im C i a n
Ke r : nac s ;M axim ; op gai y wo ds a r him r s pr a ton

71 .
第 3 卷第6 l 期

从《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看亚式与非亚式戏剧

从《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看亚式与非亚式戏剧

从《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看亚式与非亚式戏剧文艺鉴赏课上老师放了先锋话剧《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该剧由意大利左翼作家达里奥•福根据发生在意大利的真实事件所编。

上个世纪60年代在意大利一广场上发生了爆炸案,警察逮捕了一名叫“皮奈尔”的无政府主义者,这个无政府主义者在审讯期间跳楼身亡,警察称其为“畏罪自杀”。

本剧讲述的是警察审讯这名无政府主义者致死后,局长找来一疯子编造其死亡过程以期帮他们洗脱罪名,最后这几个警察却被疯子玩进去的过程,用以抨击该不透明事件。

第一次看先锋戏剧,带着新鲜同时也有不少疑问。

首先,什么是先锋话剧?先锋话剧与亚式与非亚式戏剧有什么关系?先锋话剧的概念诞生于八十年代的中国,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先谈“先锋”一词,它涵盖了时代的前沿、经验的冒险以及实践的艰巨几个特点。

而把“先锋”用于戏剧,相对于传统戏剧,它应该暗示了艺术形式、手法、结构上的变革。

在布莱希特区分的两大戏剧类型中,它属于“史诗式戏剧”,即叙述体戏剧,与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相对的“非亚式戏剧”。

我们知道,亚里士多德戏剧的核心特征是一种演员和观众对戏剧角色过度的移情,其叙述方式产生了一种高于现实的幻觉。

亚式戏剧追求在舞台上创造现实生活的幻觉,演员不是模仿而是成为形象,舞台化身为事件,从而把观众卷入活动中,消耗观众的能动性。

这是我们理解的传统的戏剧,它来源于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强调悲剧以怜悯和恐惧来净化感情的作用,所以就要追求戏剧舞台与观众感情上的一致,而且必须用一以贯之的集中剧情把观众的感情引发出来、保持下去。

然而,这种观点到了二十世纪就显得不合适了,甚至成了一种障碍了。

因为这种“戏剧性”感情效果中过度移情、混同个性化个体感情的特点可能会导致一些弊端:正因为观众过度移情,被卷入情节中,则不能理性的做出判断,起不到思想上的教育作用继而改变人们的行为。

因此,布莱希特从这个弊端出发,提出了叙述体戏剧的概念,主张戏剧家不是再现剧情,而是像叙述故事一般,带着明显的主观评价把客观的事件展示出来。

浅谈中国近代的无政府主义思潮

浅谈中国近代的无政府主义思潮

浅谈中国近代的无政府主义思潮(政管院07级思政四班苏凤 222007*********)摘要:近代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想的自由传播提供了机会, 无政府主义思潮就是其中重要的思潮之一。

无政府主义是一种打着社会主义招牌的小资产阶级的反动政治思潮,是马克思主义凶恶的敌人之一,他们鼓吹个人绝对自由,反对一切权力和权威,反对无产阶级政党组织,认为国家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根源,幻想建立一个无权力、无服从、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状态”的社会。

无政府主义的主张归根结底是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 它注定是一棵不结果实的花。

本文从无政府主义思潮的由来出发,浅析了我们中国近代的无政府主义,目的是为了使我们更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人在救国之路上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影响;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潮是中国近代影响比较大的社会思潮之一。

20 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其发展,为各种思想的自由传播提供了机会。

此时中国思想界异常活跃,各种社会思潮迭起,各种救国方案纷呈,各种学说广为传播。

其中无政府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潮,传入中国后,以它独特的魅力,立即引起了先进知识分子,尤其是年轻人的关注。

它在中国的传播,持续长达三十年。

其实,中国无政府主义的基本理论均是五四以前形成并确立的。

辛亥革命以后至五四时期,也是无政府主义思潮影响最为广泛的时期。

重新追述这段历史,可以使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人在寻求救国之路上的迷茫与清醒。

一、中国无政府主义的由来无政府主义思潮兴起于19 世纪40 年代的欧洲,几乎与马克思主义同步诞生,19世纪下半叶广泛流行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

当时的欧洲正处于资本主义制度相继确立并发生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时期, 机器大工业生产使生产力获得了释放, 社会财富迅速增加, 与此同时, 社会两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城市小资产阶级日益沦为雇佣者赚钱的工具, 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政治上被边缘化。

他们对现存政权强烈不满, 仇视私有制度和强权, 追求社会公正和平等,要求有一种思想和改造社会的方案,能使其摆脱绝望境地,这样,以反对任何服从、纪律、权威、国家和政府为特征的无政府主义社会思潮就应运而生了。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2009年04月28日21:20凤凰网历史综合【大中小】【打印】已有评论0条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流传,经历了三个阶段:1919年五四运动前为传入和初步传播阶段,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为泛滥阶段,1924年后为破产阶段。

无政府主义出现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

20世纪初期被旅居日本和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及反清流亡者,当做一种“社会主义”思想加以接受,并由他们传入国内。

1907年,刘师培、张继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办“社会主义讲习会”,并刊行《天义报》(后改为《衡报》),形成中国最早的无政府主义派别“天义派”。

同年,李石曾、吴稚晖等人在法国巴黎创办《新世纪》,形成中国另一个最早的无政府主义派别“新世纪派”。

他们鼓吹个人冒险,用暗杀恐怖手段推翻政府等无政府主义理论,对当时正在酝酿的反清革命产生过一定影响。

但直至辛亥革命爆发,其流传范围仍主要限于国外的留学生中。

辛亥革命以后,随着人们对北洋政府绝望情绪的增长,无政府主义开始成为国内有影响的思潮。

其代表人物为刘思复。

1912年夏,他在广州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无政府主义组织“晦鸣学社”。

接着在上海成立“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社”,并先后出版《晦鸣录》(又名《平民之声》)、《民声》、《新世纪丛书》、《无政府浅说》等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刊物和小册子,形成了融合克鲁泡特金(1842~1921)无政府共产主义和托尔斯泰泛劳动主义、无抵抗主义的中国无政府主义学说。

其主要内容是:①反对一切剥削、压迫和权威,要求个人绝对自由;②宣扬总同盟罢工式的“革命”,反对革命政党的领导作用;③反对科学社会主义。

传播范围也扩大到了某些地区的手工业工人中。

1919年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当各种“新思潮”在中国思想界迅速传播时,无政府主义也作为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

各地先后成立无政府主义社团三十多个,出版刊物七十多种,形成了无政府共产主义、无政府个人主义等不同的派别。

无政府共产主义派又称“正统派”,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北京“实社”和“进化社”为代表社团,《进化》月刊为其主要宣传阵地,是当时影响较大的一个派别。

无政府主义对巴金小说创作的影响

无政府主义对巴金小说创作的影响

无政府主义对巴金小说创作的影响摘要:无政府主义是民国时期的主导思想,它对巴金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深入了解,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针对无政府主义对巴金小说创作的影响进行了简单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巴金小说创作;影响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20-02在五四以前,中国当时有着各种思潮,其中无政府主义是当中一个重要思想,并且对巴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这种思想伴随着巴金的整个创作生涯。

因此,对无政府主义对巴金小说创作的影响的探讨有其重要的文学价值。

一、无政府主义无政府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极端情况。

无政府主义的理论支撑点是:无政府主义认为权威和自由是对立的,无政府主义反对权威,崇尚自由,极端反叛,他们致力于废除一切国家和政权,实现个人充分和完全的自由,并不是一种深思熟虑的经济或政治理论。

无政府主义企图取消最终的暴力压迫阶级,类似于老庄思想中的小国寡民,理想是要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平衡,而不只是机构之间的权力制衡;实现超越阶级的民主,或者说是不存在阶级的民主;手段是个体自愿地互助和自治;无政府主义同样施行于经济上,不过那就是彻底自由的市场经济,同时又要求每个成员自觉遵守市场规则。

无政府主义的最大反对者可是石阶上最有权力的人。

所以无政府主义要么需要全人类共同奋斗,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其只是一个乌托邦之梦。

另外,陶渊明可以说是无政府义的先祖,他对政治的失望,是文人向往“男耕女织不相失”桃花源生活的最初动机,由于寄托了人类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产生了许多动人作品,但最终不切实际,“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确巴金也是如此。

也许,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正是无政府主义的状态,可是无政府主义在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后,开始逐渐的边缘化,进而在中国的现代思潮中消失了。

二、巴金及其作品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一)巴金无政府主义中的人文关怀巴金早期是无政府主义者,受到社会主义思潮中无政府主义影响很深。

浅谈生态无政府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差别

浅谈生态无政府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差别

浅谈生态无政府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差别生态主义有着红绿差别,红色的绿色分子充分吸纳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作为绿色的绿色分子则更多受惠于无政府主义。

研究生态主义中的红绿差别对研究生态主义政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认为红绿生态主义者的哲学基础和政治诉求有着明显差异,对生态与人类的关系、生态与技术的关系有着根本的不同,这导致他们对生态问题的解决方案不一致。

标签:生态无政府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生态政治生态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独立的政治意识形态登上历史舞台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西方许多政治敏感人物也都在某种程度上是环境主义者。

只不过有些是红色的,有些是深绿色的,不同颜色的生态主义者,在看待环境或生态问题时所持有的观点和解决环境问题时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

因此,探究生态主义中的红绿差别以及由此展开的争论对研究生态主义政治有着重要的意义,戴维·佩珀的《生态社会主义》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戴维·佩珀在《生态社会主义》一书中阐述了生态主义理论与不同政治意识形态尤其是无政府主义之间的关系,并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下对生态问题做了理论探究和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实践解决方案。

无论是深绿色还是红色的生态主义者,他们都坚持认为发生在当前的生态矛盾是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生产方式和追逐利润的本性所导致的,但对于如何改变这一状况以及对后资本主义政治形态的幻想,二者却产生了根本的差异。

一、红绿生态主义者的哲学基础与政治诉求不同相对于红色的绿色分子充分吸纳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作为绿色的绿色分子则更多受惠于无政府主义。

第一,二者对待国家与政府的观点不同。

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虽然都有一种乌托邦倾向,即信奉一个比今天更美好的世界,但他们对未来世界的政治组织形式却期待不同,尤其是对国家和政府的态度。

乔尔在《无政府主义者》中写道:无政府主义是这样一种学说。

政府是我们大多数社会困境的来源,而且存在着可靠的自愿组织的选择性形式。

他们认为国家需要那些促进生产力的最大发展的东西,而这些优惠使剩余劳动生产最大化,剩余劳动又被用来建立压迫性力量(军队和警察),并用这些力量来维护和保护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1945年8月,巴金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两人的对话。

当时,毛泽东应蒋介石之邀赴重庆谈判,余暇时会见了一些文化界人士。

这段对白相当有意思。

毛泽东之所以对巴金是个表示奇怪,可能因为一般的都主张世界无国家、无国界,反对一切政府,而巴金在抗战时期积极从事爱国宣传。

话中似乎隐约有点儿这样的意味:巴金的无政府主义立场不纯粹。

而巴金的应对令人叫绝,他没有否定毛泽东的说法,还貌似“套近乎”地说毛泽东以前也是,甚至还含有“毛泽东抛弃了无政府主义”的意思。

时至今日,很多人都不知道巴金曾是位。

“巴金”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也和无政府主义有关:巴者,巴枯宁是也;金者,克鲁泡特金是也。

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都是无政府主义流派的大师。

“”曾是个很有光彩的头衔在20世纪初的中国,“”其实是一个很有光彩的头衔,我们熟悉的好多历史人物都曾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

比如毛泽东。

毛泽东曾自述其在五四时期读过一些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坦承“我赞同许多无政府主义的主张”。

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毛泽东甚至称马克思为激烈派,称克鲁泡特金为温和派,赞赏后者的互助论。

比如周恩来。

1919年,周恩来在天津组织觉悟社。

受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他甚至决定放弃自己的“周”姓,用抽号码的办法重新确定自己的名字。

还有瞿秋白、彭湃……这些都是后来成为共产主义先驱的著名革命家。

在中共“一大”时期,全国50多位党员中就有22人不同程度地受到过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

章太炎、蔡元培、廖仲恺等著名民主革命者也受过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

无政府主义不是“想怎样就怎样”谈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什么是无政府主义了。

今天,无政府主义在中国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处于低潮期。

很多人觉得,无政府主义就是想怎样就怎样。

这是对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误解。

固然反对一切以武力和压制为基础的政府,但仍然同意,必须要有某种形式上的社会组织,并通过这种组织的协作来达到社会的和谐,从而使每个人最终都得到自由和解放。

无政府主义:恐怖主义的源头?无政府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有着相似的奋斗目标,但在革命手段上却是水火不容。

1936年至1939年的西班牙革命是无政府主义运动的高峰。

西班牙内战为无政府主义理念投入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提供了有利时机。

不过,西班牙的无政府主义运动没能维持长久,内战结束后遭到了佛朗哥政权的镇压。

二战后,除了西班牙和苏联,无政府主义团体在各个曾经受它影响的欧美国家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派主张通过刺杀政府重要人物向大众展示政权可以被击倒,通过自己的牺牲精神感召民众。

在1801年到1901年一连串的刺杀事件中,以下人物成了的刺杀目标:意大利的恩贝托一世、法国总统卡尔诺、美国总统麦金利、西班牙总理德卡斯迪罗等。

所以,也有人将恐怖主义的思想源头追溯到身上。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意外灭亡”解放后,巴金的身份经常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

也许是因为从政治的角度考虑,是个“落后”或“反动”的“帽子”,还是少提为妙。

20世纪初,在中国逐渐成为一个政治派别。

五四运动前后,无政府主义蔚然成风。

到了大革命时期,在巴黎的巴金主张中国的无政府主义摆脱对国、共两党冷漠的态度,加入到当时的北伐战争中。

遗憾的是,巴金的见解得不到认可。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的急剧分化,坚持不合作立场者遭到了反动政府的镇压,与国民党反动派合流者开始积极“清共”。

1930年,巴金学成归国,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运动已进入尾声。

接下来,日本的侵略活动危及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只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才能承担起抗击外敌的重任。

而无政府主义反对战争、反对强有力的政府,又没有具体的实践道路,这些致命的弱点暴露无遗,无政府主义被进一步边缘化:当年的有的成了小职员和教师,有的索性出家成为僧尼,更多的人成为作家和学者。

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历史洪流滚滚前进,无政府主义早被扫进了历史的故纸堆。

只有在有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教科书中,无政府主义会作为一种错误的思想被提及。

在“文化大革命”中,社团组织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现实不但与的理想背道而驰,们自身也成了“反动派”被“清算”出来,于是就有了巴金的牛棚生涯和巴金夫人萧珊的惨遭迫害而死,
也才有了后来的《随想录》。

在《随想录》里,巴金直言中国过去“太不重视个人权利,缺乏民主与法制”,痛感“今天在我们社会里封建的流毒还很深,很广,家长作风还占优势”。

或许我们不该把这些观点简单地归纳为“从人道主义角度对文化大革命的批判”,而是应该抓住无政府主义思想在巴金身上的发展脉络,从他早年信仰、中年困惑到晚年的沉思来理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