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政府主义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1945年8月,巴金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两人的对话。当时,毛泽东应蒋介石之邀赴重庆谈判,余暇时会见了一些文化界人士。这段对白相当有意思。毛泽东之所以对巴金是个表示奇怪,可能因为一般的都主张世界无国家、无国界,反对一切政府,而巴金在抗战时期积极从事爱国宣传。话中似乎隐约有点儿这样的意味:巴金的无政府主义立场不纯粹。而巴金的应对令人叫绝,他没有否定毛泽东的说法,还貌似“套近乎”地说毛泽东以前也是,甚至还含有“毛泽东抛弃了无政府主义”的意思。时至今日,很多人都不知道巴金曾是位。“巴金”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也和无政府主义有关:巴者,巴枯宁是也;金者,克鲁泡特金是也。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都是无政府主义流派的大师。“”曾是个很有光彩的头衔在20世纪初的中国,“”其实是一个很有光彩的头衔,我们熟悉的好多历史人物都曾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比如毛泽东。毛泽东曾自述其在五四时期读过一些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坦承“我赞同许多无政府主义的主张”。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毛泽东甚至称马克思为激烈派,称克鲁泡特金为温和派,赞赏后者的互助论。比如周恩来。1919年,周恩来在天津组织觉悟社。受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他甚至决定放弃自己的“周”姓,用抽号码的办法重新确定自己的名字。还有瞿秋白、彭湃……这些都是后来成为共产主义先驱的著名革命家。在中共“一大”时期,全国50多位党员中就有22人不同程度地受到过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章太炎、蔡元培、廖仲恺等著名民主革命者也受过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无政府主义不是“想怎样就怎样”谈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什么是无政府主义了。今天,无政府主义在中国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处于低潮期。很多人觉得,无政府主义就是想怎样就怎样。这是对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误解。固然反对一切以武力和压制为基础的政府,但仍然同意,必须要有某种形式上的社会组织,并通过这种组织的协作来达到社会的和谐,从而使每个人最终都得到自由和解放。无政府主义:恐怖主义的源头?无政府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有着相似的奋斗目标,但在革命手段上却是水火不容。1936年至1939年的西班牙革命是无政府主义运动的高峰。西班牙内战为无政府主义理念投入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提供了有利时机。不过,西班牙的无政府主义运动没能维持长久,内战结束后遭到了佛朗哥政权的镇压。二战后,除了西班牙和苏联,无政府主义团体在各个曾经受它影响的欧美国家出现。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派主张通过刺杀政府重要人物向大众展示政权可以被击倒,通过自己的牺牲精神感召民众。在1801年到1901年一连串的刺杀事件中,以下人物成了的刺杀目标:意大利的恩贝托一世、法国总统卡尔诺、美国总统麦金利、西班牙总理德卡斯迪罗等。所以,也有人将恐怖主义的思想源头追溯到身上。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意外灭亡”解放后,巴金的身份经常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也许是因为从政治的角度考虑,是个“落后”或“反动”的“帽子”,还是少提为妙。20世纪初,在中国逐渐成为一个政治派别。五四运动前后,无政府主义蔚然成风。到了大革命时期,在巴黎的巴金主张中国的无政府主义摆脱对国、共两党冷漠的态度,加入到当时的北伐战争中。遗憾的是,巴金的见解得不到认可。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的急剧分化,坚持不合作立场者遭到了反动政府的镇压,与国民党反动派合流者开始积极“清共”。1930年,巴金学成归国,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运动已进入尾声。接下来,日本的侵略活动危及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只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才能承担起抗击外敌的重任。而无政府主义反对战争、反对强有力的政府,又没有具体的实践道路,这些致命的弱点暴露无遗,无政府主义被进一步边缘化:当年的有的成了小职员和教师,有的索性出家成为僧尼,更多的人成为作家和学者。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历史洪流滚滚前进,无政府主义早被扫进了历史的故纸堆。只有在有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教科书中,无政府主义会作为一种错误的思想被提及。在“文化大革命”中,社团组织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现实不但与的理想背道而驰,们自身也成了“反动派”被“清算”出来,于是就有了巴金的牛棚生涯和巴金夫人萧珊的惨遭迫害而死,

也才有了后来的《随想录》。在《随想录》里,巴金直言中国过去“太不重视个人权利,缺乏民主与法制”,痛感“今天在我们社会里封建的流毒还很深,很广,家长作风还占优势”。或许我们不该把这些观点简单地归纳为“从人道主义角度对文化大革命的批判”,而是应该抓住无政府主义思想在巴金身上的发展脉络,从他早年信仰、中年困惑到晚年的沉思来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