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者忠信不食其言——诚信的故事

合集下载

诚信经典故事10个

诚信经典故事10个

诚信经典故事10个摘要:一、导语:介绍诚信的重要性二、正文:一、导语: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应有的品质。

诚信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让我们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在社会发展中,诚信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让我们一起领略古今诚信经典故事,体会诚信的价值。

二、正文:1.孔子称赞颜回的故事颜回是孔子的弟子,他为人诚实守信,得到了孔子的赞誉。

一次,颜回在市场上买了一只狗,约定第二天来取。

然而,第二天颜回前去取狗时,狗已经死了。

颜回毫不犹豫地将狗的价格加倍赔偿给卖家,并表示歉意。

孔子得知此事后,称赞颜回道:“诚信者,颜回是也。

”2.汉文帝守信的故事汉文帝刘恒,是汉朝一位有德的皇帝。

他守信用的故事流传甚广。

一次,他答应赐封给一位名叫邓通的官员,后来邓通因罪被贬。

汉文帝依然履行诺言,将封地赐给了邓通。

在他去世前,汉文帝还告诫继位的皇帝要守信,不要废除邓通的封地。

3.曹操守信的典故曹操,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重视诚信,赢得了部下的尊敬。

有一次,曹操攻打刘备,刘备败走甘露寺。

曹操本可以乘胜追击,但他考虑到之前与刘备的约定,不再进攻。

此举让曹操的信誉得到了广泛赞誉。

4.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东晋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因不愿屈服于权贵,辞官归隐。

一次,地方官邀请他出任县令,他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拒绝了邀请。

陶渊明坚守诚信,赢得了后人敬仰。

5.范仲淹诚信守信的例子范仲淹,北宋名臣,他一生廉洁奉公,诚信待人。

在他担任开封府尹期间,严格执行法律,公正无私。

一次,他的好友犯法,范仲淹毅然依法处置,毫不留情。

然而,在处理案件过程中,他发现好友之子贤良淑德,便将其收养,并教育其继承父业。

6.林则徐诚信待人的故事林则徐,清朝著名清官,他以诚信著称。

在他担任江苏巡抚期间,一次查处了一家贿赂官员的盐商。

林则徐在处理案件时,发现盐商之子品行端正,便让其继承家业,并告诫其诚信经营。

7.毛泽东遵守诺言的典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他重视诚信,赢得了广泛尊敬。

古人有关诚信的故事

古人有关诚信的故事

古人有关诚信的故事诚信1:曾子杀猪曾子原名曾参,是孔子的学生。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

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

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

”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

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

”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

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

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诚信2:韩信报恩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

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

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有一位为别人当佣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

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

”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

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诚信3:皇甫绩守信求责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

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住。

有关诚信的名言和故事

有关诚信的名言和故事

有关诚信的名言和故事有关诚信的名言和故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名言: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四海之广,不患无贤,而患在信用之不至尔。

——宋·包拯《请录用杨等》轻誉者失实,轻许者失言。

——《刍言》言忠信,行笃敬。

——《论语·卫灵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学而》故事:曾子杀猪: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非常注重诚信。

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

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孩子听了这话很高兴,便不再哭闹。

妻子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准备杀猪,感到很惊讶:“我不过是哄孩子玩的,你怎么真的要杀猪呢?”曾子说:“在孩子面前是不能撒谎的。

孩子年纪小,不懂事,只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如果父母不注重诚信,那么孩子就会欺骗别人。

”妻子听了这话很感动,从此她不再轻易欺骗孩子。

季布一诺千金:季布是秦朝末年的一位侠义之士,他非常讲信用。

只要是他答应的事情,无论多么困难他都会尽力做到。

他的信誉度非常高,以至于人们常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后来季布在楚汉相争时成为项羽的部将,多次为项羽立下大功。

项羽失败后,季布被刘邦通缉,他躲到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里当佣人。

周氏敬重季布的为人,便设法帮他脱身。

刘邦听说后下令悬赏捉拿季布。

季布只好化装逃到山东鲁南一带。

后来被一位德高望重的贤士收留。

这位贤士对季布说:“为君报仇,以死报怨。

”季布听了这话泪如雨下。

后来他在夏阳以卖酒为生。

有一天刘邦巡视到夏阳,住在一家宾馆里。

宾馆主人是位老妇人。

老妇人看见刘邦的随从都身着华丽,唯独刘邦衣着破旧,便心生怜悯。

于是将刘邦请到家里作客。

刘邦问她有什么困难。

老妇人说:“我家有个年轻力壮的儿子,想在太守府里当一名差役。

”刘邦说:“好吧!我给你安排一下。

”于是老妇人便带着儿子去见刘邦。

刘邦问起季布的情况。

老妇人说:“我家季布一诺千金,只要他答应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

诚信的名人故事100字左右【3篇】

诚信的名人故事100字左右【3篇】

诚信的名人故事100字左右【精选3篇】诚信的名人故事100字左右【精选3篇】一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困,经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

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薄情特别厌烦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

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怜悯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

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意,韩信很感谢,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肯定要报答你。

”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成为闻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旧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关心的老人。

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诚信的名人故事100字左右【精选3篇】二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学问渊博的人。

他从小宠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打算把它抄下来。

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

他只好连夜抄书。

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

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

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

”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敬重别人的表现。

假如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敬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闻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动身那天下起鹅毛雪。

当宋濂挑起行李预备上路时,母亲惊异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挡不住深山的寒冷啊!”宋濂说:“娘,今不动身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敬重啊。

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到地赞扬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诚信的名人故事100字左右【精选3篇】三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

关于诚信的历史典故精选

关于诚信的历史典故精选

诚信的历史典故关于诚信的历史典故精选做人要诚信为本,古代流程着很多关于诚信的历史典故,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诚信的历史典故吧!诚信的历史典故11、曾子杀彘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这个故事生动地告诉人们:家长对孩子不能信口开河,要言必信。

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使孩子诚实无欺,否则父母将失信与孩子。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

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

”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抓只猪准备杀了它。

他的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

”曾子说:“你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

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于是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了。

2、烽火戏诸候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

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

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

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3、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关于诚信的名人事迹文言文

关于诚信的名人事迹文言文

关于诚信的名人事迹文言文《孔子不欺》孔子,鲁国人,世称至圣先师,为百家之首,儒家之祖。

其为人,以仁义为本,以礼乐为教,以忠信为行,以中庸为道,其言行世无双。

孔子之学,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精通六艺,尤善音乐。

一日,孔子游于鲁国之郊,闻一童子歌曰:“狗彘食人食,而人恶之,人彘食狗食,而狗不恶之。

”孔子问其意,童子曰:“狗彘食人所食,人则恶之,杀之以为食;人彘食狗所食,狗则不恶之,亦不为人害。

此言人之不如狗也。

”孔子闻之,叹曰:“嗟乎,此言虽切,然不可闻也。

”遂命弟子取琴,欲为童子作一曲,以正其心。

弟子取琴,孔子扬眉吐气,拨弦而歌曰:“人生在世,当思高远,养德修身,学问为先。

不可苟且,不可贪欢,不可妄言,不可妄听。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有礼义也。

人无礼义,不知廉耻,不辨是非,不如禽兽也。

”童子闻之,惭愧无地,拜谢而去。

孔子之音,清越悠扬,动人心魄,传于四方。

有一人名曰南宫适,善鼓琴,闻孔子之名,欲与之比试。

孔子知其意,不欲与之争,乃许之。

南宫适至,孔子迎之以礼,置之上座,命弟子取琴,先为南宫适奏一曲。

孔子奏曲,曲名曰《高山》,其声如泉涌,如松涛,如雷震,威严雄壮,令人敬畏。

南宫适闻之,心惊胆战,不敢与之争。

孔子又奏一曲,曲名曰《流水》,其声如波澜,如溪流,如细雨,柔美清新,令人怡悦。

南宫适闻之,心旷神怡,不敢与之比。

孔子又奏一曲,曲名曰《大雅》,其声如钟鼓,如诗赋,如礼乐,庄重华美,令人敬服。

南宫适闻之,心悦诚服,不敢与之较。

孔子奏毕,问南宫适曰:“子之琴技若何?”南宫适曰:“不及先生之万一也。

”孔子曰:“子勿自谦,试为我奏一曲。

”南宫适拨琴而奏,其声粗俗浅陋,不堪入耳。

孔子曰:“子之琴技,固不足道,然子之来,非为琴也,乃为名也。

子欲借我之名,以扬子之名,此非君子之所为也。

子其去矣,毋复来也。

”南宫适惭愧难当,拜辞而退。

孔子之信,世所共知,无愧于心,无愧于人,无愧于天。

其言必行,其行必果,不欺不诈,不骄不躁。

(完整word版)历代经典论诚信_2000字

(完整word版)历代经典论诚信_2000字

历代经典论诚信_20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中国历代儒家经典中,对诚信之道的论述颇多,现摘其重要者加以阐述。

「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诗经·郑风·扬之水》)·无诚信品德的人的说话,人是不应当相信的。

所以,要使他人相信自己,就必须做诚实之人。

「君子之言,信而有规,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

」(左丘明《左传·昭公八年》)·君子之言,诚实而有证据,所以怨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越分妄言,又无根据,所以遭致怨祸。

要求人说话要诚实、要有根据,切忌无实事根据的胡言乱语。

「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论语·述而》)·孔子教导学生时,提倡「文」(即《诗》、《书》、《礼》、《乐》等典籍),「行」、「忠」、「信」并重,希望学生能做到博学多闻(文)、敦品励行(行)、尽忠职守(忠)、诚实不欺(信),把智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做一名德才兼备的人。

「儒有不宝金石,而忠信以为宝。

」(戴圣编《礼记·儒行》)·儒者重德,故不以金玉为宝,而以「忠信」为宝。

可见,儒者是把「忠信」作为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的法宝。

「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

」(荀子《荀子·议兵》)·施政守信国兵必强,施政失信国兵必弱。

说明诚信是治兵的根本。

「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大治,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大乱。

故为人上者,必将慎礼义、务忠信然后可,此君人者之大本也。

」(荀子《荀子·强国》)·古代圣王禹、汤,循义讲信而天下大治;暴君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大乱。

所以,作为国君一定要慎礼义、讲忠信,然后才能治国。

这是「君人者之大本也」。

由此证明诚信是治国之本。

诚信的故事

诚信的故事

曾参杀猪的故事。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

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

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

”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

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

”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

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

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郁离子》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

有个渔夫闻声而致。

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

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

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

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

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

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

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

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

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

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诚信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

无论在过去或是现在,诚信对于建设人类社会文明都是极为重要的诚信是立人之本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诚信是齐家之道唐代著名大臣魏徵说:「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

儒者忠信不食其言——诚信的故事

儒者忠信不食其言——诚信的故事

儒者忠信,不食其言艺术设计学院诚信是社会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伦理价值需要,它是人生中的一个坐标,让我们时刻衡量自己是否做到了真诚信实。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讲诚信。

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

首先,我要先通过几则小故事,以此证明诚信的重要性。

一、诚信者,交友之基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指在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守信用、讲诚信、重承诺。

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到,也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称赞,大家都很尊敬他。

他曾经在项羽的军中当过将领,而且率兵多次打败刘邦,所以当刘邦建立汉朝,当上皇帝的时候,便下令捉拿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赐黄金千两,藏匿他的人则遭到灭门三族的惩罚。

可是,季布为人正直而且时常行侠仗义,所以大家都想保护他。

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过了一段时间,捉拿他的风声更紧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头发剃光,化装成奴隶和几十个家僮一起卖给了鲁国的朱家当劳工。

朱家主人很欣赏季布,于是专程去洛阳请刘邦的好朋友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说情,希望能撤销追杀季布的通缉令,后来刘邦果真赦免了季布,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官职。

诚信是人与人沟通和交往的桥梁,季布通过真诚待人交到了真朋友,反之,虚假情意在面对真正困难时将不堪一击。

二、诚信者,立人之本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西周时的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生得艳若桃李却是个冷美人,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褒姒看了后果然笑了。

周幽王见褒姒嫣然一笑,大感受用,回味无穷。

随后照葫芦画瓢又来了两次烽火戏诸侯的游戏。

后来战争来临,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求救时诸侯们都不相信了,周朝灭。

由此可见,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最后只能自食其果,众叛亲离。

三、诚信者,齐家之道唐代著名大臣魏徵说:“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

”可见,‘家’的根基在于‘诚’,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以诚相待,诚实守信,就能和睦相处,达到“家和万事兴”的目的。

关于诚信的中国古代故事

关于诚信的中国古代故事

《关于诚信的中国古代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讲几个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

有个叫曾子的人,他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孩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

妻子就哄孩子说:“你乖乖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

”妻子从集市回来,曾子真的要杀猪。

妻子拦住他说:“我只是哄孩子的。

”曾子说:“对孩子不能说谎,不然孩子以后就不相信我们了。

”最后,曾子真的把猪杀了。

还有商鞅变法的故事。

商鞅为了让人们相信他的法令,就在城门口立了一根木头,说谁能把木头搬到另一个城门,就给谁赏金。

开始大家都不相信,后来有个人去搬了,商鞅真的给了他赏金。

这样大家就相信商鞅说话算数,法令也能很好地推行了。

小朋友们,诚信是不是很重要呀?《关于诚信的中国古代故事》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诚信的故事。

在古代,有个叫季布的人,他特别讲信用,答应别人的事一定会做到。

当时流传着一句话:“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意思是得到一百斤黄金,都不如得到季布的一个承诺。

有一次,季布得罪了皇帝,很多人都来抓他。

但是他以前帮助过的朋友都冒着危险保护他,就是因为他讲诚信,大家都愿意帮他。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像季布一样做个守信用的人哟。

《关于诚信的中国古代故事》小朋友们,“诚信”的故事还有很多呢。

比如北宋有个叫晏殊的人,他小时候参加考试,发现考试的题目是自己之前做过的。

他就如实向皇帝报告,请求换题目。

皇帝很欣赏他的诚实,给了他很好的成绩。

后来晏殊当官了,皇帝让他辅佐太子。

大臣们都很惊讶,皇帝说:“晏殊诚实,有这样的人在太子身边,我很放心。

”小朋友们,我们要向这些古人学习,做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诚实守信的故事古代

诚实守信的故事古代

诚实守信的故事古代宋濂,明初文学家,官居学士,他以继承儒家道统为己任,提出做文章的风格要与道德内涵一致。

他自幼守信好学,一生勤学不辍,“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他自己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讲:“我小的时候非常好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书。

所以只能向有丰富藏书的人家借来看,借来以后,就赶快抄录下来,每天拼命的赶时间,计算着到了时间好还给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为诚实守信,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

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

时值隆冬腊月,北风狂呼,以至于砚台里的墨都冻成了冰,家里穷,哪有火来取暖?宋濂手指冻的都无法屈伸,仍然坚持连夜抄书。

抄完了书,一路跑着去还书给人家,决不超过约定的还书日期。

面对贫困、饥饿、寒冷,宋濂不以为意,不以为苦,一心努力学习,明白了很多做人之理。

到了二十岁,他成年了,就更加渴慕圣贤之道。

但由于没有老师指点,遇有问题常常得不到解决,他就步行一百多里路,去找自己同乡中有成就的前辈请教。

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前辈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大雪。

当宋濂准备上路时,他的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

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他穿上草鞋,背上行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一个人走在深山之中。

当他到达老师家里时,四肢都冻僵了不能动弹,很长时间以后才有了知觉,老师赞叹地说:“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正是因为宋濂能忍受穷苦,把艰苦的生活当作是一种磨练,是对意志品质的考验,以苦为乐,他才能成就事业。

关于诚信的故事精选10篇

关于诚信的故事精选10篇

关于诚信的故事精选10篇诚实守信是人世间最珍贵的宝物,是每个人都应当坚守的伟大情操。

关于诚信的故事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诚信的故事精选1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诚信的故事1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关于诚信的故事2李苦禅是我国当代着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

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

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

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关于诚信的故事3从前,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叫「聪明」,一个叫「诚信」。

某日,两人结伴乘船出游,不巧,在海上遇到大风暴,两人乘坐的船沉没了,救生艇上仅仅于一个位置。

那个叫「聪明」的年轻人,一看形势不好,为了争夺救生艇上的位置,就把「诚信」推进海里,自己逃生去了。

「诚信」喝了不少水,却大难不死,被海浪推到了一个小岛上,他惊魂未定,只好坐在沙滩上等待救援的船只。

不久果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阵欢快的音乐,他马上站起来,向着音乐的方向望去,发现有一艘小船向小岛驶来,他看见小船上有面小旗,上面写着「快乐」两个字,原来是「快乐」的小船。

「诚信」急忙喊道:「快乐,快乐」我是「诚信」,你能救我吗?「快乐」一听,笑着对「诚信」说,不行不行,我要是有了「诚信」就不快乐了,你看这世界上有多少人因为说老实话而不快乐。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三篇」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三篇」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三篇」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

一起来看看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仅供大家参考!谢谢!1.曾参杀猪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

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

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

”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

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

”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

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

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2.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关于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通用8篇)

关于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通用8篇)

关于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通用8篇)诚信作为一种维持社会正常秩序和交往、维护每个人正当利益的基本道德规范,对于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篇1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

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

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去。

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

”儿子听说有肉吃,变更不随母亲去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看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

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学会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

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

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苦难了。

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 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那个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

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

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

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

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

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篇2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

赵王派相国平原君去楚国谋求联合抗秦。

平原君在门客中选中了文武兼备的十九名随员,离预定的二十名还差一员。

中华美德小故事之诚信

中华美德小故事之诚信

中华美德小故事之诚信诚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下面就由小编为你分享一些关于诚信的中华美德小故事吧,希望大家喜欢!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

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

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去。

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

”儿子听说有肉吃,变更不随母亲去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正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看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

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学会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

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

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苦难了。

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那个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

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

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

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

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

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

赵王派相国平原君去楚国谋求联合抗秦。

平原君在门客中选中了文武兼备的十九名随员,离预定的二十名还差一员。

平日并不受重视的门客毛遂经过自荐,被平原君批准随行。

起先,随行的另外十九人都很瞧不起毛遂,暗中讥笑他。

但到了楚国,在相互交谈的过程中,他们逐渐觉得毛遂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对他都很钦佩。

中国古代讲诚信的故事

中国古代讲诚信的故事

中国古代讲诚信的故事中国古代讲诚信的故事(通用19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古代讲诚信的故事(通用1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古代讲诚信的故事篇1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

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

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

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

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

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中国古代讲诚信的故事篇2李苦禅是我国当代着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

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

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

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中国古代讲诚信的故事篇3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

但其赚钱后便搀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

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

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

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

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

”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经营人生的重要。

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中国古代讲诚信的故事篇4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位老先生步履蹒跚地亲自上门找到李苦禅,说自己十分喜欢李苦禅的作品,想向李苦禅求一幅画。

虽然前来求画的人非常多,但眼见老先生求画的心情十分迫切,李苦禅便当即答应下来。

关于孔子的忠信名人故事

关于孔子的忠信名人故事

关于孔子的忠信名人故事有一天,孔子师徒从卫国返回鲁国,在桥上停车观赏河上风景。

河上的瀑布高悬,水流旋转,鱼鳖不能游动。

这时,他们却看见一个男子正要从那里泅渡过河。

孔子担心,赶忙让人去阻止。

男子却坚持泅渡,最后游了出来。

孔子感到奇怪,问:“你在如此湍急的水流中泅渡,有什么技巧吗?”男子说:“始吾之入也,先以忠信;及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

忠信措吾躯于波流,而吾不敢以用私,所以能入而复出也。

”意思是说遵循水*,顺从水流,没有任何差池,这就像用“忠信”托着身躯,在急水湍流中平稳前进一样,所以能游入水中而又安全游出。

这一场景,连见多识广的孔子都感到吃惊。

于是,他告诉弟子说:“你们记住,用忠信成就自身尚且可以用来亲近水,更何况人呢?”这里的“忠信”便是掌握自然规律,顺势而为,不可不尽心竭力,不可偏离规则。

这就是“忠信”的本义。

弟子谨记孔子的教诲,并在为政生涯中加以实践。

子路治理蒲地三年后,孔子经过那里说:“好啊,仲由恭敬而有诚信。

”进入城邑,孔子说:“好啊,仲由忠信而宽厚。

”孔子到了子路的官署,说:“好啊,仲由明察而果断。

”子贡拉着缰绳,疑惑地问:“夫子还没有看到仲由怎样施政,就如此称赞,说来听听?”孔子说:“进入蒲地,看到田地都得到了整治,沟渠都得到了深挖,这说明他为政恭敬而诚信,因此百姓尽力劳作。

进入蒲邑,看到城墙房屋都很坚固,树木很茂盛,这是因为他忠信宽厚,因而百姓毫不懈怠。

进入蒲地,看到官署内很清闲,手下人都听从命令,这说明他明察而果断。

”子路为政,以“忠信”治理蒲地,不仅自己恭敬诚信,而且以“忠信”教化百姓,使他们毫不懈怠,尽心竭力。

古代诚信故事 -回复

古代诚信故事 -回复

古代诚信故事曾子杀猪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非常重视诚信。

有一次,他妻子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

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

”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给孩子吃,妻子急忙上前劝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

”曾子说:“对小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

小孩子不懂事,凡事都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哄骗他,等于是在教他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一诺千金秦末有位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他都会设法办到。

当时楚地有个叫曹丘生的人,喜欢结交权贵,通过季布的同乡,竭力想得到季布的赏识。

但他发现季布厌恶曹丘生,便故意向季布说:“楚人常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你在梁地贵为令尹,我在楚地也不能无声无息呀!我是你的老朋友曹丘生啊!”曹丘生的话击中了季布的弱点,而且又有很强的功利性。

于是季布满脸怒气地对曹丘生说:“你办你的事吧!”从此,曹丘生再也不去找季布了。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是西周晚期的昏君,他为了取悦褒姒,不惜点燃烽火台,欺骗诸侯。

开始时,诸侯们看到烽火台燃起,以为有外敌入侵,便率领军队前来支援。

然而,当他们到达镐京后,却发现并没有外敌入侵,只是周幽王为了博取褒姒的一笑。

诸侯们得知受骗后,愤然离去。

后来,褒姒看到诸侯们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然大笑起来。

可是,当犬戎真的入侵时,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台,诸侯们却以为又是周幽王的玩笑,没有出兵。

结果,西周因此灭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立国之本,一个没有诚信的君王,最终会失去民心。

孔子关于诚信的故事

孔子关于诚信的故事

诚信是君子之品。

孔子认为,君子人格是修身的最高境界,而诚信是成就君子人格的内在要求,可以作为衡量君子的标准。

首先,诚信是君子安身之本。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孔子主张君子要以诚实的态度做事。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诚信犹如车之輗軏,失之无法行走。

人如果不讲信用,没有信誉,那他什么都做不了。

子张向孔子询问安身立命之法,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诚信是走遍天下的通行证。

孔子认为诚信是道德品质的核心,是君子安身立命之本。

其次,诚信是君子行事之基。

“君子……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话说明,君子修德,最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

结交有诚信道德品质之人,不与忠信不如自己的人交友。

“言从而行之,则言不可饰也;行从而言之,则行不可饰也。

故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说过以后就行动,说话不能放空话,做事不能走过场。

君子讲究少说话而多做事,以此来成就他的诚信之德。

主要表现为:重承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旦许诺,不能反悔;重言行,“敏于事而慎于言”,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重实务,“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实行了,然后说出来。

君子以行“讷言敏行”为荣,“讷于言而敏于行”,把话语谨慎行动敏捷视为光荣;君子以“言过其行”为耻,“耻其言而过其行”,把说得多做得少视为可耻。

孔子主张君子要成为先行后言、讷言敏行、谨言慎行、知行合一的有德之人。

最后,诚信是君子行仁之方。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理念,由“仁”延伸出其他诸种思想。

“信”则是诸种思想得以践行的遵循和途径。

因此,在《论语》中,孔子强调把诚信品德作为培养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诚信是为政之要: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而要做到“为政以德”,必须讲诚信,并取得老百姓的信任。

首先,诚信是安邦治国的重要条件。

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孔子给出三条建议,“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诚信的典故简短

诚信的典故简短

《诚信的典故简短》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关于诚信的一些典故。

先来说说“曾子杀猪”的故事。

曾子呀,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孩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

妻子就哄孩子说:“你乖乖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

”孩子就不闹了。

妻子从集市回来,曾子真的要杀猪。

妻子拦住说:“我那是哄孩子的。

”曾子说:“对孩子可不能撒谎,不然孩子以后就不相信大人了。

”于是就把猪杀了。

还有“商鞅立木”。

商鞅想推行变法,怕老百姓不信任。

他就在都城南门立了一根木头,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

”大家都觉得奇怪,没人敢动。

商鞅又说:“能搬的赏五十金。

”有个人试着搬了,商鞅真给了他五十金。

这下大家都知道商鞅说话算数,新法也就顺利推行了。

再比如“季布一诺千金”。

季布这个人很讲信用,答应的事一定会做到。

当时流传着一句话:“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小朋友们想想,如果大家都不讲诚信,你骗我,我骗你,那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就像在学校里,如果同学之间互相撒谎,谁也不相信谁,还能一起好好玩耍吗?
所以呀,咱们要做讲诚信的好孩子。

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不说谎,这样大家才会喜欢和你做朋友。

希望小朋友们都能记住这些诚信的典故,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怎么样,小朋友们,这些诚信的典故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者忠信,不食其言
艺术设计学院
诚信是社会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伦理价值需要,它是人生中的一个坐标,让我们时刻衡量自己是否做到了真诚信实。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讲诚信。

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

首先,我要先通过几则小故事,以此证明诚信的重要性。

一、诚信者,交友之基
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指在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守信用、讲诚信、重承诺。

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到,也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称赞,大家都很尊敬他。

他曾经在项羽的军中当过将领,而且率兵多次打败刘邦,所以当刘邦建立汉朝,当上皇帝的时候,便下令捉拿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赐黄金千两,藏匿他的人则遭到灭门三族的惩罚。

可是,季布为人正直而且时常行侠仗义,所以大家都想保护他。

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过了一段时间,捉拿他的风声更紧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头发剃光,化装成奴隶和几十个家僮一起卖给了鲁国的朱家当劳工。

朱家主人很欣赏季布,于是专程去洛阳请刘邦的好朋友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说情,希望能撤销追杀季布的通缉令,后来刘邦果真赦免了季布,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官职。

诚信是人与人沟通和交往的桥梁,季布通过真诚待人交到了真朋友,反之,虚假情意在面对真正困难时将不堪一击。

二、诚信者,立人之本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西周时的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生得艳若桃李却是个冷美人,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褒姒看了后果然笑了。

周幽王见褒姒嫣然一笑,大感受用,回味无穷。

随后照葫芦画瓢又来了两次烽火戏诸侯的游戏。

后来战争来临,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求救时诸侯们都不相信了,周朝灭。

由此可见,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最后只能自食其果,众叛亲离。

三、诚信者,齐家之道
唐代著名大臣魏徵说:“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

”可见,‘家’的根基在于‘诚’,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以诚相待,诚实守信,就能和睦相处,达到“家和万事兴”的目的。

清朝刘廷式本是农家子弟,与邻女定有婚约。

后离别数年,刘廷式入太学读书,并考中进士。

刘廷式回乡时,准备与邻女成亲。

这时才得知邻公已死,其女双目失明,家道中落。

不过,刘廷式并不因此违背婚约,还选好日子准备完婚。

邻女打算退婚,她说:“我如今双目失明,形同废人,门不当户不对,怎能嫁你为妻呢?”刘廷式回答说:“既然我早与邻翁有约,岂可因翁死子疾而违背婚约?”结果,二人终成眷属,家庭和睦,并生数子。

承诺是人们给自己套上的枷锁,守信则是那把开锁匙,生活中诚信无处不在,稍加用心,为每把锁都配上与之匹配的钥匙,则成就人生。

四、诚信者,心灵良药
古语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宋就曾在梁、楚交界处当县令,梁、楚边亭四周都种瓜。

由于梁亭人勤劳,所以瓜长得很好;而楚亭人懒惰,所以瓜长得不好。

于是,楚亭人心生嫉妒和恼恨,在深夜践踏和扯断梁亭的瓜藤。

梁亭人发现后,去请示县令宋就,认为要报复,去践踏楚亭瓜藤。

宋就即摇摇头说:“怎么可以这样做呢?与人结怨,是招祸的门径。

人家对我们不好,我们也对人家不好,这多么狭隘呢!你们如果听我的话,那应以诚感人,每夜派人暗中为楚亭浇瓜地,不要让他们知道。

”楚亭人每天早晨到瓜地一看,知道梁亭人已把瓜地浇过了,瓜长得愈来愈好。

楚国县令和楚王知道这件事后,深深受到宋就以德报怨的行为所感动,自觉惭愧,就以重礼对梁王表示感谢,并请求两国交好。

只有做到真诚无伪,才可使内心无愧。

坦然宁静,给人带来最大的精神快乐,是人们安慰心灵的良药。

人若不讲诚信,就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彼此无信任感,后患无穷。

诚信这一范畴是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的。

诚,指真诚、诚
实;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

“诚”与“信”合起来作为一个科学的道德范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和交往方式的现代化,无不凸显着诚信的价值并要求践行诚信。

我们可以把诚信定义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同现代经济契约关系和民主政治密切相关并继承了传统诚信美德的真诚无欺、信守然诺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诚信的本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诚信是一种人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实践中必须而且应当具有的真诚无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信守然诺的行为品质,其基本要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诚信之诚是诚心诚意,忠诚不二;诚信之信是说话算数和信守承诺,它们都是现代人必须而且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品格。

人们只有树立起真诚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诚信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人们以求真务实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行动,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

在现代社会,诚信不仅指公民和法人之间的商业诚信,而且也包括建立在社会公正基础上的社会公共诚信,如制度诚信、国家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组织诚信等。

这就是说,任何政府和制度都要按照诚信的原则来组织和建构,亦需按照诚信的原则行使其职权。

一旦背离了诚信的原则和精神,政府就会失信于民,制度就会成为不合理的包袱。

再次,诚信是个人与社会、心理和行为的辩证统一。

诚信本质上是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或者说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的合一,是道义论与功利论、目的论与手段论的合一。

如果说“诚”强调的是个人内心信念的真诚,是一种品行和美德,那么“信”则是诚这种内在品德的外在化显现,是一种责任和规范。

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诚于中而信于外”的说法。

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目的,是人们应当具有的一种信念,而且也是一种道德手段,是人们应当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和谋取利益实现利益的方式。

诚信,既可以是价值论和功利论的,又可以是道义论和义务论的。

价值论和功利论的诚信观把诚信作为一种价值和实现目的的手段,认为
人们如果不讲诚信就无法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也很难取得长久而真正的利益。

道义论和义务论的诚信观则把诚信视为一种应尽的义务和内在的要求,认为人们讲求诚信是提升自身素质和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讲求诚信哪怕不能带来物质上的利益,仍然是弥足珍贵的。

我们主张在诚信问题上把道义论和功利论结合起来,既把诚信的讲求视为一种谋利和促进发展的手段,又把诚信的讲求视为一种神圣的使命和内在的义务,使诚信的讲求既崇高又实用,既伟大又平凡,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价值特质。

总之,诚信是一切道德的根基和本原。

它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美德和品质,而且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价值,而且是一种外在的声誉和资源。

诚信是道义的化身,同时也是功利的保证或源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