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问题,一定是父母有问题
演讲稿:《做智慧家长,育优秀孩子》 优秀家长演讲稿简短
演讲稿:《做智慧家长,育优秀孩子》优秀家长演讲稿简短做智慧家长育优秀孩子**县实验学校**做智慧家长,育优秀孩子,把爱传出去,把幸福带回家!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王颖会,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的活动。
我说课的主题是《做智慧家长育优秀孩子》。
一、提出主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孩子终身制的学府。
优秀孩子的背后,必定有一对优秀的父母,而有问题的孩子的背后,父母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家长,会爱是真爱,不会爱是虐待,爱学习、会学习、能学习,才能真的学习好。
少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多评价,智商平平的孩子一样能成才。
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效地去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处理孩子和自己的矛盾,才能做智慧的家长。
二、说教学目标1、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使家长学会掌握智慧教育的有效策略。
3、反思自己的家教行为,家长如何做父母,如何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做智慧型家长的标准:1、能够从孩子的成长意向去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方法。
2、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3、善于抓住教育的机会。
教学难点是:帮助家长反思自己的家教行为,纠正以往的错误言行,采取科学的家教方法,做到智慧的爱孩子。
四、说教法:本课我采用讲故事、观视频、展图片,现场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讲述一个故事,引发一种结论。
观看一个视频,引发一种思考。
分享一部经典,收获一种智慧。
直观形象的画面能给倾听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动静结合的方式能及时调整倾听者的学习姿态,提高倾听者的思想品质。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中国有一句话叫:“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我相信不同的种子因为生长在不同的地方,它都不一样。
说到人,不同的孩子因为生长在不同的家庭,他的成长也是不一样的。
我先由一个故事引入:美国纽约有一个酒鬼、赌徒的孩子成了流浪儿,后来孩子被收养,受到良好的教育,学习成绩特别好,成为模范青年,成就了美好的人生。
代沟问题责任在父母(辩论材料)
代沟问题责任在父母(辩论材料)一辩:我方的观点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问题责任在父母一方。
有十多年生活经历的父母都很成熟,知道的东西很多。
有句俗话说父母吃的盐比我们吃的米都多。
显而易见,父母比我们对这个世界要了解的多的多。
但是,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他们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是不适用的。
而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在随着时代不断进步,父母的步伐跟不上前进中的我们,我们不可能停下前进的步伐来等父母跟上我们。
父母不但不理解我们,有时还用他们陈旧的观点来抵制我们发展,;两代之间的代沟也就这样产生了。
因此,我方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之所以存在代沟责任在父母。
二辩:父母用他们过时的思想来引导子女,会使处于叛逆期的子女感到反感。
父母以长者自居,认为不管怎样自己都是有道理的。
因此,他们没能很好的与子女沟通,与子女之间产生了代沟。
子女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对理解自己的父母,希望能向他们述说自己的烦恼。
可每当这时,父母要么觉得自己的子女是受到了什么不良习气的影响,要么觉得这样的烦恼完全是不足为道的。
一次又一次这样的回应自然会使子女无法也父母沟通,加深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代沟。
所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问题责任在父母一方。
三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现象说明,父母的内心深处一直以为孩子就是他们自己的替身,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应该把内心世界向他们敞开。
殊不知,孩子早已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是不隶属于自己的生命个体。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一个成长环境、所受教育、生理和心理年龄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其结果可想而知。
四辩:张爱玲说过这么一句话:“小孩子不像大人这么糊涂,父母大都不懂子女和青年的特点,时健忘,才使我们流过了儿童时代,便把儿童时代的心理忘得干干净净。
”张爱玲的话说明了父母对子女心理的不理解。
父母是那代沟的制造者,让这世界最伟大的爱在代沟中扭曲,是父母让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在代沟中徘徊。
我们的父母一代出生在五十、六十年代,成长在七十、八十年代,他们世界形成的时代是和我们完全不同是时代。
二年级小女孩越来越不听话怎么办
二年级小女孩越来越不听话怎么办二年级的孩子还小,家长的教育对孩子来说还有一定的效果,所以如果此时孩子出现不听话的现象,一定是家长的教育有问题,家长们一定要细心观察孩子,找到问题出现在哪,解决孩子不听话问题。
二年级小女孩越来越不听话怎么办1、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现在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所以成年人的生活压力其实也越来越大,再加上家里面还有个孩子,压力肯定就更大了,这些压力也非常容易影响到家长的心情。
所以说,建议各位家长一定要把工作和生活分开,特别是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有和孩子保持一个好的交流方式,孩子才会选择听家长的话。
2、学会和孩子沟通。
很多时候家里面出现“硬碰硬”的情况,大多数都是家长和孩子之前缺乏交流,家长总是固执己见,坚持用自己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而孩子也是不屑一顾,完全不顾家长的感受,独来独往,两个人就这样互不交流,肯定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
所以,家长一定要学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然后再根据孩子的需求去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这样对家长和孩子都好。
3、允许孩子自由发挥。
如果家长总是一味要求孩子按照自己所规定的路线发展,而不给孩子应有的辛苦空间,这样也是不行的。
如果孩子总是按照家长规定好的去做,即便之后真的变得优秀,但是孩子的心理肯定也是不健康的,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阴影。
所以家长一定要学会给孩子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最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给孩子安排一个他们自由活动的空间,做到让孩子自由生长。
4、学会倾听,多听孩子说。
喜欢对孩子讲道理的家长,想要说服孩子听自己的,不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事情,听听他的感受和想法。
很多时候,大人和孩子对事物的立场和看法是有很大区别的,家长不应该只以自己的感受为准绳,而忽视、否定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二年级小女孩越来越不听话家长怎么沟通1、多用商量的语气,少用命令、威胁的语气。
孩子把牛奶撒到地上,比起“笨死了,赶紧给我擦干净”,这样的表达更好:“牛奶泼在地上,路都没法走了,你把抹布拿过来,把它擦干净吧。
我坚信我坚信
我坚信我坚信
1、我坚信: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
2、我坚信:孩子是我命中的缘。
她们的出生和成长是为了磨练我、激励我、提升我。
3、我坚信:我是引发一切问题的根源,孩子是我的一面镜子。
孩子表现的不够好,说明我的教育方法不够好,孩子有问题,说明我有问题。
要想让孩子变,我也一定要变。
4、我坚信:自己变得越好,孩子就会变得越好。
5、我坚信:父母越尊重和理解孩子,孩子也就越理解和尊重父母。
6、我坚信:自己越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孩子也越能够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
7、我坚信: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寻找孩子的优点上,那一定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多的优点。
8、我坚信:唯有我现在的孩子才适合我,因为只有她们才能够激励我成长和提高。
每天3~5分钟,念给自己内心听,直到自己不再怀疑自己、怀疑孩子。
信念有了,积极心态就有了,积极心态有了,心就静了,心静了,智慧就来了。
做一个智慧的妈妈,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心开始。
学会感恩,学会强大自己的内心,
积极主动的学习改变,坚持学习,坚持记录日志,。
五大教育原理
五大教育原理
一、“孩子是家庭的镜子,是家庭问题的呈现者”,孩子有问题是成长的土壤有问题了。
二、“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孩子成长得每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方法,所以父母需要专业的学习,在不同的阶段根据教育的基本原理,变换不同的教育方法,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所以,父母不仅要学习教育的有关知识,更需要通过工作坊领悟成长得内在原理,掌握自我成长得方法、技术和能力。
将教育的基本原理在知、术、心、智四个层面贯通,才能教育好孩子。
三、“父母小小改变,孩子大大不同”,身教重于言教。
孩子不仅听你说说什么,更会看你怎么做。
一个人要过上轻松、愉快、成功、满足的人生,除了接受知识的教育外,还必须进行生存的教育、生活的教育、生命的教育,而这三中主要靠身教:
四、会爱才是真爱,真爱需要学习。
没有人不学习就会教育孩子,孩子的教育没有后悔药可吃的,出了问题才去解决往往要付出几倍的代价、多花几年的时间,还不一定能解决。
所以父母要提前学习,把问题
消灭于无形之中,是最智慧的父母;
五、优秀是教出来的,基因决定了一个人的特质,但教育可以让有些特质发展出来,让某些特质不发展出来。
家长让孩子变笨的十大高招
家长让孩子变笨的十大高招
1、过分苛责;
2、处处干涉;
3、追求完美;
4、看重高分;
5、父母不和;
6、事事代劳;
7、禁止上网; 8、限制游戏;9、鼓励听话;
10、拔苗助长。
家长朋友,您是否经常在使用这些高招?请慎行!!教育理念1、孩子有问题,百分百是家长有问题
2、调整亲子关系是教子成功的真正奥秘
3、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优秀的方法
4、教育重在心灵教育
5、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6、亮点原则是改掉孩子缺点的唯一渠道
7、天才是被教育出来的
8、父母的确认、表扬与鼓励是孩子上进的原动力
9、人的身体、智力、心灵必须同步成长
10、爱是孩子生命的阳光
(一)、教师育人教育模型
(二)、亲子关系模型
〈〈在各中小学设立心理教研与咨询中心的建议〉〉中,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公布了对全国中学生的多年调查结果,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十个方面:
1、学习有很大压力感;
2、偏执。
总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任,自以为是;
3、敌对。
经常与人抬杠或者有暴力倾向;
4、人际关系敏感;
5、抑郁。
认为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整日没精打采;
6、焦虑。
心里烦躁;
7、自我强迫现象。
明知没必要做还要做;
8、适应不良。
9、情绪不稳定。
10、心理不平衡。
对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而感到不平。
《道德经》智慧:四种父母,造就孩子四种人生
《道德经》智慧:四种父母,造就孩子四种人生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你是什么样子,最终也投射成了孩子的模样。
父母疼爱子女是与生俱来的天性。
可是现在有多少父母真的懂得:怎样做才是真的爱孩子?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呵护?什么才是支撑孩子一生屹立于这个世间的必备品质?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果。
果实有问题,多半是在根上就出了问题。
所以说,不同的父母,也造就了孩子不同的人生。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他把统治者,即领导者分为了四个层次。
同样的,父母也可以分为四种:最末等的父母,或懦弱或狂暴,令孩子厌恶憎恨;三等的父母,专横强势,让孩子畏缩惧怕;二等的父母,贴心关爱,无微不至,孩子也是感激有加;最高级的父母,则传授给孩子独立的精神和能力,让孩子走出家门后,不需要父母的任何庇护。
一、末等的父母,脾气都好不到哪去十年前,一个名为“父母皆祸害”的小组在豆瓣网成立。
光看名字,就知道这个小组的成员都是那些仇视父母的人。
里面的成员高达十多万人,发帖的数量更是不计其数,内容基本都是控诉父母对自己的控制和祸害,有些真是触目惊心。
有被父母辱骂白痴,烂人的孩子;也有父母整日吵架,而孩子被当成出气筒的成长经历。
而更多的父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干涉孩子的生活,控制孩子的人生。
网友心某就是很典型的一位,由于哥哥有病,姐姐与她相继来到世上。
可一心想再要个儿子的父母,却给了她们灰色的生命基调。
“童年的生活是在无尽的责骂,羞辱,无数争吵中度过,父母是任何事都要按他们意志来的控制狂,让我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错的”。
“上一秒可能在心平气的跟人聊天,下一秒耳光就过来了。
”尽管读书成绩很好,可后来她过得并不幸福。
“今年我已33岁了,离异,继承了妈妈的暴脾气,心情不好就拿女儿撒气。
”其实我们都有个本能,当情绪不好的时候,更容易将这些负面能量转移到比我们弱小的人身上,而孩子往往是“迁怒”时最佳的人选。
孩子有心理问题,寻求心理咨询帮助,家长就是失败者吗?
孩子有心理问题,寻求心理咨询帮助,家长就是失败者吗?这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尤其是在中国,大家都特别爱面子,如果一个家庭因为孩子教育问题而去寻找心理咨询专业帮助,那绝对是一种弱者的表现,表明父母没有能力,家长的教育失败了。
我在做心理咨询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家长,有些家长做完心理咨询后对我说,左老师一定保密啊,不能让人知道我带孩子来做心理咨询,不然很丢人。
还有些家长来做心理咨询,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以后才来的,我记得有一位担任厅级领导的男士和夫人领着孩子来做心理咨询,他说,左老师你别笑话,我能领导几百人,可连一个孩子都管不好!︱做心理咨询就是失败吗?无论从临床心理咨询来看,还是从孩子发展变化的规律来分析,以及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轨迹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犯错中成长起来的,我认为,持有上述观点的人是错误的。
我们对青少年教育这个问题的态度和我们对待性的态度有些相似,请各位家长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理?每个人都愿意读到、听到或者谈到性这个话题,但如果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往往会装聋作哑、消极逃避。
现实中,是不是如此?我们常常把寻求心理咨询专业帮助看成是示弱的表现,我们不敢承认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上出了问题,在别人面前羞于提及,觉得这是很没有面子的事。
有些父母在孩子教育出现问题后会想到寻求心理咨询专业帮助,有些父母则根本不会寻求心理咨询帮助,反而认为那是孩子的错,我们有什么错?即便是寻求心理咨询专业帮助的那些父母,他们也会觉得这是不是一种弱者的表现呢?︱寻求专业帮助并不是弱者的表现相反,这代表我们的自信,也表明了作为父母有能力进行改变。
我的心理咨询临床经验是,在家庭或孩子出问题以后,越早去做心理咨询,问题就越容易得到解决,否则孩子的问题就会演变成疑难杂症,要么厌学不到校,要么装病待在家里;很多厌学或者在家打游戏的孩子,不是不想上学,而是以不到学校、借故生病来告诉父母,我的问题是你们的教养不对,我身上的症状就是一种对你们教养态度和方法的抗议。
孩子问题是父母关系问题的投射
孩子问题是父母关系问题的投射(2014-03-24 22:37:27)转载▼分类: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标签:转载原文地址:孩子问题是父母关系问题的投射作者:荒原般若作者:周鼎文孩子问题是父母关系问题的投射。
孩子就像家庭的一面镜子,会真实反映出家中的情况。
在孩子所反映的关系信息中,影响最大的来源一是父母之间的关系,另一者是家族系统的关系。
孩子的问题,其实就是父母自己是问题一天,我的一个朋友来到家里,跟我谈到了他的女儿。
她的女儿是镇上有名的聪明孩子,已上小学,每学期都在班里考第一名。
苔丝说,小女儿什么都好,但近来有些表现令她不安。
她在教训她的同学时显得很刻薄,对班上成绩差的同学明显表现出蔑视。
如果其他孩子在某些方面做得比她好,得到了大人的夸奖,她就会很生气地否认这一点。
我沉默了一阵,把目光转向她。
她的性格,她的刻薄,她爱教训别人的毛病等,我多多少少有一些了解。
于是我笑了笑问苔丝:“是啊,你没有发现你的女儿很像你吗?”孩子就像家庭的一面镜子,会真实反映出家中的情况,其中最直接反映出的是父母的“身教”,因为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言行及如何互动,所以身教重于言教,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
你希望孩子怎样,你自己就应该怎样。
从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看到自己的言行。
孩子会反映出家庭的深层“关系”问题我认为“模仿”是孩子透过表面信息学到一些基本行为的方式,然而父母的深层心理状态会更深刻地影响孩子的深层心理。
父母的深层心理状态往往隐而不显,那么孩子的深层心理状态是透过什么学习到的呢?孩子的深层心理反映出的是深层潜意识的信息,而这些深层潜意识的信息如同马汀-布伯所说的“潜意识的信息是在个体之间”,也就是在“关系”里,换言之,孩子真正学习与反映的不是表面的话语或行为,而是深层的“关系”信息。
根据我的观察,在孩子所学习与反映的关系信息中,影响最大的来源一者是父母之间的关系,一者是家族系统的关系。
但不是每个亲戚都算我们的家族系统,只有一群特定的人属于我们的系统。
《父母课堂》让幼儿改变丢三落四的习惯心得作文
《父母课堂》让幼儿改变丢三落四的习惯心得作文今天我们父母观看了《父母课堂》让幼儿改变丢三落四习惯的课堂,其中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以下是我的的心得:1、父母包办一切,已成为孩子的习惯有问题的孩子背后自然就是有问题的父母,孩子做事没有条理,往往是父母一手包打天下造成的。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其实是可以教导孩子养成收纳习惯,可是因为父母们多半都是没有耐心的,他们没有那么多功夫和时间去让孩子慢慢学,于是自己亲力亲为。
父母太主动,不给孩子主动打理的机会,这样慢慢的孩子养成了依赖性,稍大一点,就这样丢三落四了。
2、你认为重要的事情,不是孩子认为重要的事情做父母的好像都很喜欢唠叨,而孩子同样的就很讨厌父母总是唠叨,于是父母们叮嘱他们的重要事情,孩子总是不那么当回事。
到了真正需要那样东西的时候,才发现父母交代的那些,好像一样都没有做。
这其实就是孩子的'一种反叛的心理。
要给孩子自己收拾东西的权力现在的孩子一个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在这样环境长大的孩子当然都是依赖性很强的。
才不会用心去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所以,家长要学会“偷懒”,来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放弃依赖性。
如收拾书包,家长要尽可能地把这些小事教给孩子来做,让他们从小事中培养独立的习惯。
帮孩子从小树立独立性、责任心和认真态度我们是孩子的父母,是在孩子成长路上给予正确指导的父母,而不是孩子的管家,生活上事无巨细的事情都给他们料理好,那么他们还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吗?所以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上,都要潜移默化的告诉他,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唯有自己做好才是真的靠得住的,不要总是寄希望于父母。
训练孩子的记忆能力有些孩子之所以总是丢三落四也很有可能真的是没有记住,那么这时候父母们就要让孩子记住生活上的小事情。
比如上学前从头到脚检查自己,看看还缺什么东西没带。
先把一些简单的事可让孩子记在手上;当孩子忘记了某件事情,不要马上提醒他,让他自己回忆。
教育孩子学会珍惜很多孩子之所以丢三落四,很有可能是不懂得珍惜,觉得丢了就丢了,大不了再买。
老师反映孩子上课走神该如何回复
老师反映孩子上课走神该如何回复
1、家长们要做的就是询问清楚孩子在上课不专心的表现。
2、老师说小孩上课走神这样回复:非常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孩子上课走神,不仅孩子有责任,作为父母,也是有问题的。
在家没有给孩子作出一个好的表率作用,对孩子没有有效陪伴,缺乏必要的关爱和细致入微的沟通,导致孩子今日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老师辛苦了。
3、要和孩子沟通,为什么上课走神,不注意听讲,是什么原因,要想办法帮助孩子改正,把学习搞上去。
4、解铃还须系铃人,孩子内心的状态还需要孩子参与进来,激发孩子自主的参与到解决问题这一角色,一起配合纠正自己上课走神的问题。
5、如果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那可能也只对一门学科不感兴趣,有些还是会感兴趣的,所以家长可以从这个方面去下手,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
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中国有句俗话“一岁看小,三岁看老,七岁定终生。
”由此可知早期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希望有所帮助!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篇1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一、家长对子女过于庞爱。
现在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心肝宝贝”,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的要求,好吃的留给孩子吃,好看的留给孩子用,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孩子提出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明明是错误的行为,却要百般庇护,从来不说“不”。
家长们特别是爷爷奶奶们更是把他们当成“小王子”“小公主”“小上帝”只要孩子提出的要求,都要想方设法地满足他们,使他们逐渐形成了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蛮横霸道,不会谦让,不能与人友好相处。
二、家长为孩子包办一切。
很多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
在上学的路上,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家长帮孩子背着书包,孩子们则吃着零食。
甚至在学校里也可以看到,家长们帮孩子打扫卫生,而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在谈笑,在追跑打闹。
在家里很多大人围着孩子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
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餐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
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三、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
现在的家庭一般一家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全家都视其为珍宝,寄几代人的希望于一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就显得特别突出。
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其设计好了将来,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所设计好的发展道路成长,很少考虑到他们的身心、年龄特点、兴趣等实际情况。
一些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知识,在家庭教育方面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
亲子关系常见问题有哪些?
亲子关系常见问题有哪些?1、父母在对待子女的方法上有问题,可能太武断。
有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方式不对。
或者一味严厉,让孩子反感,从小就有阴影。
另是种就是特别溺爱,放纵。
造成孩子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别人感受,长大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2、限制子女行为过分,父母不以理服人,而是粗暴制止。
3、多子女家庭有偏心,其他子女有意见。
4、子女行为与父母要求差异大,而又不愿意改正,父母也无能为力。
亲子关系改善的方法:1、父母应该做到对孩子要有高质量的陪伴。
陪伴孩子做功课及阅读,陪伴孩子去户外活动,陪伴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攻克难关,陪伴孩子接受和认识心理以及身体的种种变化,要全身心的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当中,要做孩子的好朋友。
2、父母要学会认真的倾听。
无论孩子说什么,父母都要有兴趣的倾听。
无论孩子说的话多么幼稚,多么重复,作为父母都要鼓励他大胆的表达,积极的说出自己的诉求。
在孩子表达时,父母要有认真的回应,要多说“是吗?是这样的吗?那还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要让孩子对父母一直有表达的欲望。
3、父母要平等对待孩子。
父母与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孩子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的,要给他们足够的尊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能无端的指责,年幼的孩子犯错是非常正常的,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
父母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将孩子作为宣泄自己情绪的渠道。
4、父母要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放手。
孩子从脱离母体之后,就处在一个逐渐远离父母的过程。
父母要能够指导,但是不要包办,要让孩子有学习成长的机会。
在未来的人生旅程中,孩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
董进宇:培养真正的人
第八章 家长测试及意义
21.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认为是处处关心孩子( ) 22.相信各种速成班( ) 23.认为孩子学习必须有人看着是正常的( ) 24.教孩子要诚实自己却在他人面前说谎( ) 25.认为一味的表扬孩子会导致孩子骄傲( ) 26.限制孩子玩,自己却经常出去玩( ) 27.当孩子不听话时常打骂孩子( ) 28.常在孩子面前评说别人长短( ) 29.认为孩子的缺点必须用批评才能改正( ) 30.常说:“你怎么这么笨?” ( )
亲子关系模型
1、教育的目的:培养真正的人。 2、教育的思路:引发孩子的成长动力。
1.爱 2.表扬 3.鼓励 4.确认 5.理解 6.陪伴 7.制定规则 8.批评
1. 自尊心 2.自信心 3.责任心 4.进取精神 5.学习兴趣 6.良好习惯
高压线:1、忽略孩子的存在;2、强迫;3、破坏性的批评 陷阱:1、有条件的爱;2、输不起的心态
第一章
生命之初
十一、孩子与生俱来的矛盾是:精神上的独 立与肉体上的依赖倾向。
十二、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精神供氧者”。
十三、孩子并不真的懂道理,而是按照父母 高兴的原则来做事的。
第一章
生命之初
思考题:请写出20条孩子的优点:
————————————————————— ————————————————————— ————————————————————— ————————————————————— ————————————————————— ————————————————————— ————————————————————— ————————————————————— —————————————————————
第七章 成年人学习的误区
三、博瑞智家长培训课程的要求
女儿11岁了,洗完澡还裸着出来……背后的真相扎心
女儿11岁了,洗完澡还裸着出来……背后的真相扎心导读:对于孩子的性教育方面提前的重视也不少了,像是会出现的孩子在多大的时候就不能再和异性父母一起洗澡,到了一定的年纪也是需要孩子独立睡觉了,对于性别意识也需要做父母的早早地给孩子传递些。
这些看来,在咱们所处的时代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如果家里面有11岁大的女儿,在每次洗完澡的时候都要全身赤裸着出来,做父母的会有怎样的感受?是会有父母都在场的情况下很尴尬,当时就会催促或是管教孩子不能这样不穿衣服。
或者在和同性别的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也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作为父母的您有想过吗?当女儿11岁了,洗完澡还裸着出来......,其实背后还有着其他的不为人知的原因,可能背后的真相扎心哦。
现在,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进入青春期的女儿还是喜欢洗完澡裸着在宝妈圈里是没事就比较愿意谈论孩子的话题,可以把自己拥有的宝贵经验、育儿心得跟周围的宝妈们分享,还能够有什么育儿上的困惑就跟大家聊聊、让大伙帮着出出招的。
这不就有一位宝妈和周围的宝妈聊了这么一个事情,就是最近11岁的女儿总是爱在洗完澡后就裸着出来,有好多次都是爸爸也在家的时候。
以前小的时候也没太关注这些事的,那时候就是会跟着孩子洗,帮孩子洗澡的,洗完后会给孩子披上浴巾。
现在孩子大了,也就让女儿自己洗澡,天气变得炎热起来,就会天天洗澡。
可是处在青春期早期的女儿会有了一些身体上的变化,这样的话,在家中的爸爸也会变得很尴尬。
你要是催促、管教孩子,她还会一个劲地说天气那么热,我就喜欢这样舒服。
管多了,孩子就会特别反感,要不就干脆说再也不洗澡了。
顿时家里的气氛就很尴尬,家里的每个人都很不愉快,这个洗澡的问题就成了家里的大难题。
宝妈也反思过往对孩子的性别教育问题,自己会感觉很多事情都是顺其自然的过程,从小到大孩子的洗澡都是我来的,也没想过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些男女性别的事,在学校里老师会做相应的教导。
孩子一直也是蛮听话的,就是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单因谬误例子
单因谬误例子
以下是 7 条关于单因谬误的例子:
1. 看到别人成功了,就说肯定是因为运气好啊。
就像小李开了家店生意特别好,咱就说那一定是他运气好选对了地方,难道就没有他努力经营、用心服务这些原因吗?
2. 班级里成绩不好的同学,就被认为是不认真学习。
嘿,小王成绩差,那就是他不认真呗,可也许他家里有很多事让他分心,或者他学习方法不对呢,咋能光说是不认真这一个原因。
3. 有人身体不健康,就说肯定是缺乏锻炼。
你说老张总生病,那就是不锻炼闹的呀,可也许他工作压力太大,休息不好,或者饮食习惯有问题呢,不能简单归结为一个原因呀!
4. 看到别人失业了,就觉得是这人能力不行。
哎呀,小张失业了,那肯定是他能力不够呀,难道就没有可能是行业不景气,公司裁员这些外部因素吗?
5. 一个团队比赛输了,就说是队长不行。
哇,这次比赛输了,那肯定是队长没带好呗,可也许是其他队员发挥不佳,或者对手太强呢,不能全怪队长这一个原因啊!
6. 孩子性格内向,就认为是父母太严厉。
那小孩性格内向,肯定是他爸妈平时管太严了啊,但是不是还有可能是孩子天生的性格,或者成长环境中其他因素导致的呢?
7. 一个项目没做好,就说是某个人的责任。
嘿哟,这项目没弄好,那肯定是负责的那个人不行唄,可也许是大家沟通配合有问题,或者遇到了不可抗的困难呢,哪能光怪一个人呀!
结论: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个因素就下结论,要全面、客观地去分析呀!。
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父母对孩子缺乏深入的了解很多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明,但是不够努力,如果加加油肯定可以成为三好学生。
但是如果父母只一味地催促孩子前进,但是却不了解孩子的难处,不去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不是良性的教育了,这是无用的压力。
2、喜欢对孩子的生活多做干预比如孩子比较自觉,已经想好了学习计划,并给父母汇报。
但在孩子做完学习工作后打算去玩,父母却又开始有意见了,认为孩子学习的时间太少,又多安排了几项任务,这种情况下,孩子只会带着愤恨和气恼去学习,既不会学到知识,还冷淡了亲子关系。
3、轻视或无视孩子的感受当家长轻视忽视孩子的感觉和情绪时,无论怎么讲道理,孩子都是在根据感受来本能的反应自己的喜怒哀乐,无论讲多少大道理,对孩子来说都是没有用的。
哪怕孩子当下屈服于权威服从家长,时间也不会太久,到了青春期,孩子会从服从转为叛逆的对抗。
4、家庭环境问题父母因为来自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等等,对孩子的照顾难免会出现左支右绌的情况,无法从容的照顾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程度也开始降低,亲子沟通也相对减少,对孩子突然的改变就会显得措手不及,因而容易发生亲子冲突。
5、父母和孩子价值观的差异追星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年轻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由追星引发的家长和子女之间的冲突比比皆是。
父母觉得孩子追星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耽误学习,而孩子却埋怨父母为什么不能发现自己偶像身上的闪光点。
亲子之间价值观产生的差异,导致了冲突的发生。
6、没有以身作则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会要求孩子这样做才是对的,那样做才是对的,但是父母本人在行为举止上却没有做到像他说的那样来去要求自己来,没有去像要求孩子那样来要求他自己去做到,这样的话就会导致孩子不仅不听父母的话,而且会跟父母起冲突。
孩子学习态度差,家长总是教不好怎么办
孩⼦学习态度差,家长总是教不好怎么办 孩⼦学习不专⼼,上课、做作业经常⾛神,或许不是因为学习态度的问题,⽽是遇到困难了。
⼩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孩⼦学习态度差,屡说不改,家长到底忽略了什么? 01 是态度问题,还是遇到困难? ⾸先,我们先来了解⼀下孩⼦学习态度不端正的集中表现: ①学习⽆计划:该学什么,该怎么学,该学到什么程度,孩⼦从来不做计划,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②经常拖拉:拖延时间是孩⼦偷懒的具体表现,如果学习态度⾜够端正,那么孩⼦⼀定能⾃觉完成学习任务。
③从来不做笔记:做笔记是⼀种常见的学习⽅法,⼀个学习⽤⼼的孩⼦,往往擅长做笔记,把其当作重要的学习资料。
④特别容易分神:不愿意专注学习本⾝,不能够安静⽚刻,总能给⾃⼰找到偷懒玩耍的借⼝。
以上这些是学习态度差的表现,当然,孩⼦学得不好不能全部归因于学习态度差这种主观理由,更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审视孩⼦的⾏为,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根源。
研究发现,世界上的超常孩⼦和弱智孩⼦只占2%左右,95以上的孩⼦在智⼒上并没有巨⼤差别。
可如果智⼒相当的学⽣在学习表现上出现较⼤差异,除了是学习态度的问题,更⼤的可能是孩⼦遇到了困难。
那么,孩⼦⼀般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导致他们⽆法专注于学习呢? 02 孩⼦的困难,都被家长忽视了 孩⼦学习有问题,家长总是觉得是孩⼦的态度出了问题,其实这有可能是种误导孩⼦的⾏为。
因为态度不好是孩⼦⾃⾝的⾏为,家长和⽼师只要管教到位就⾏了; 可如果是学习⽅法出了问题,或者是孩⼦在学习上遇到疑难杂症,如果家长和⽼师不能根据孩⼦的实际情况给出最佳解决⽅案,这就是不够负责的表现。
我们⼀定要客观看待孩⼦的学习情况,正视其遇到的问题。
①不会科学利⽤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尽可能学习更多的内容,从这能够看出孩⼦的时间观念。
如果孩⼦经常加班加点也忙不到点⼦上,学习的效果始终不佳,那就说明他们的⽅法出问题了。
孩子的问题源于成人
一、孩子的问题源于成人学校将各家各户的孩子集中在一起,用一个共同的模式将人类普遍的知识传授给所有的孩子,教学设计建构在教育观念、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之上。
成人在关于教学的组织结构中承担着社会职责,在这个职责的实施过程中无须将自己的人格状态完全展示出来,他可以根据职业角色的需要,演练一套职业的行为方式,去完成固定工作时间内的工作任务。
而家庭教育则不同。
首先,家庭无须为教育观念设计固定的课程,也无须设计实施课程的教学方法。
家庭是一个脱下了职业外衣的地方,每个成员都在家庭环境中自然地展露着自己真实的人格状态。
这就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二者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如果家庭教育跟不上,学校教育就无法达到育人目的。
大多数孩子的问题直接来源于家庭成员,即使孩子在学校教育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心情低落,如果家庭教育能够恰如其分地予以弥补,孩子的问题可能就会被消除。
孩子的问题源于成人孩子需要独立的成长过程,同时又依赖于成人,这时双方很容易发生冲突,尤其是成人对孩子的生命状态知之甚少的情况下,更容易将冲突积累成问题。
比如我们前面所提到过的周凯。
父亲对周凯看《流星花园》事件的处理不当给孩子带来了困境,这个困境由于学校的老师继续处理不当而更加深化。
这时候如果周凯的爸爸能够醒悟,即便不去找老师沟通,而是向儿子承认错误,并与儿子共情,告诉孩子:“《流星花园》本来是一个很吸引人的片子,大多数人都很喜欢看,可能老师和那些嘲笑周凯的学生也都看了,但因爸爸的原因以及老师的态度,使得全班同学认为看了《流星花园》是件不好的事,由此而谴责自己。
这种谴责使他们心理不平衡,就用嘲笑你来获得他们自己的平衡。
所以同学的嘲笑和老师的批评都不是你的问题。
”如果这样做,孩子就会获得一个精神支持,而且学会了如何思考这类问题,学会了遇到别人嘲笑的时候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而不是认为自己应该被嘲笑,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
自卑所造成的敏感,使他更加敏锐地去感受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这样就有可能把别人一般的、普通的言行都当成了嘲笑和攻击,进而产生精神压力和仇恨。
辩论赛“代沟的责任在父母”
主席,各位好。
今天我们的辩题是一个充满了生活气息的话题-代沟。
我方认为,代沟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层次。
第一,长辈于晚辈之间的理解与沟通不够。
我方认为在此一层面上,长辈于晚辈均有责任,但长辈的责任显然更大。
回忆我们的童年,每个人最初受了委屈,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必然是自己的父母,但是伴随着我们长大,最初的这种信任却因为代沟的产生而遭遇了严重的危机。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有原因的,而晚辈对长辈的心态从最初的信任发展为最后的不信任,促成这种变化的根源显然来自长辈。
当我们最初美好单纯的想法遭到父母的否决与嘲笑,当我们感受着父母因忙碌的工作与社会活动而对我们的冷落,当我们发现想和父母平等沟通的愿望是那样的奢侈,又有谁能说在于长辈关系上居于弱势的我们应该承担起更多的对于代沟的责任呢?说到这里,也许我们的长辈会觉得很委屈,觉得我们不理解他们的辛劳和对我们的爱,那么,让我们进入下一个层次的论述。
第二,亲情与爱的表达方式的错位。
我们知道,代沟往往存在于家庭成员之间,联系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纽带是亲情与爱,而我们也从不否认父母对于我们付出的关心与爱,但是,当这种关心与爱以不恰当的表达方式出现的时候,问题自然也会随之产生。
首先,很多父母认为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让其衣食无忧就是对子女爱的表现,但是请不要忘记,物质上的关爱永远也无法替代精神上的沟通与交流。
其次,我们承认很多父母并没有放弃与子女精神上的沟通和教育,但受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的家长在沟通之中不自觉地扮演起了一个高高在上的教育者的形象,而原本应该是双方面的沟通变成了单方面的灌输,而当子女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了对这种沟通方式的抵触之时,大多数的父母选择了火上浇油的方式来解决,于是偷看子女日记者有之,偷听子女电话者有之,让原本已经产生的关于代沟的矛盾更加尖锐化。
那么,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表达方式的错位呢?让我们进入第三个层次的论述。
第三,新旧文化背景于思维方式之间的碰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有问题,一定是父母有问题
01
俗话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家庭是影印机”,如果孩子有问题,应该改哪里?
当然是原件、复印件一起改。
原件是谁?
当然是父母。
在我课上的互动环节,有个妈妈说她的儿子有很多问题。
一听这话,我就知道一定是妈妈的问题更多,于是就让这位妈妈说说,到底孩子都有哪些问题?
她说,我儿子心不灵手不巧,数字1-9到现在都不会写,教过很多遍就是不会;画画四不像,涂色不匀,还把纸戳个洞,线条画得七扭八歪;他还爱着急发脾气,无理由就发火,爱激动。
比如,自己拧不开一个瓶盖子也气得直跺脚;出个石头剪刀布输了就耍赖,输不起,不让他耍赖他就哭闹发脾气;跟他玩躲猫猫,不让一下子找到,如果一下子找到他就哭闹着非要重来一遍。
02
你说这孩子问题大不大?
我问这位妈妈,孩子今年多大?她说,三岁。
我笑着跟这位妈妈说,你这样描述一个孩子,我还以为你的孩子十三岁了。
原来才只有三岁。
一个妈妈把一个三岁的孩子形容成有问题,这难道不是妈妈的问题吗?
一个三岁的孩子,所有妈妈认为他不正常、有问题的地方,正是他最正常、最符合年龄特征的地方。
只是这位当妈妈的并没有学习如何去面对一个三岁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正常行为,所以这些行为在她眼里变成了“不正常”,变成了“问题”。
在给父母授课的活动中,我遇到很多家长朋友,说自己有一个或几个让自己烦恼的问题要请教。
比如:我的孩子自尊心太强,考不了第一就难过。
我的孩子太腼腆,见人不爱主动打招呼,上课发言不积极我的女儿太爱打扮了,每天都要穿公主裙,还偷偷抹妈妈的化妆品。
我的儿子不爱换衣服,只爱穿他喜欢的那一套衣服,一直穿。
我的儿子有多动症,除了睡觉没有停下来的一刻,像打了鸡血。
我的孩子太“宅”了,居然能待在家里自己玩过家家两三个小时不找妈妈。
我的孩子太乖太安静了,乖得让我觉得像假的,怎么能让他正常一点呢。
我的孩子太淘气了,对什么都很好奇,怎么才能让他不搞破坏呢。
我的孩子太不爱阅读了,怎么才能让他爱上看书呢。
我的孩子太不遵守诺言了,说好出去不买玩具的,见了玩具就迈不动腿。
我的孩子太不爱吃菜了,个子总不见长高,怎么才能改掉这个坏毛病呢。
我的孩子太...,我的孩子太...
看看,在这些家长的眼里,孩子身上全是问题。
但能看到这些问题的家长往往很难看到自己的问题。
很多家长朋友在跟我交流时,都会郁闷地谈到孩子这样那样的问题,仔细审视这些问题却可以发现,这些大都是特定年龄段的发展性问题。
比如,孩子怕生、胆小不敢上台表演,孩子好动或者安静孩子护玩具不分享等。
这并不需要特别焦虑,然而,很多家长朋友却难以释怀,总觉得孩子不正常。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除了跟他们解释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之外,总是禁不住提醒他们: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你光盯着孩子的问题犯愁,却不去反省自己如何“制造”了这些问题,即使时能把某个问题压下去,也是“治标不治本”。
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你身上,而不在孩子身上。
不改变自己的内在,孩子的问题是不可能真正消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