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B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新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xxxxxxxx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讲课学时:24课堂研讨学时:8学分:2适用对象:经济学、经济学(实验班)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一、教学目标《新制度经济学》课程是以主流经济学分析方法来研究制度的形成、变迁以及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问题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分支。
新制度经济学主要涵盖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契约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四个流派。
在研究内容上,不仅研究产权,制度变迁,现代企业中的交易成本、委托—代理关系、治理结构,还广泛探讨贫困、腐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等经济发展领域的热门问题。
本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新制度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分析框架,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制度经济学前沿理论;课程注重案例教学和实证分析,帮助学生提升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如下目标:目标1:思想上,建立成本意识、竞争意识、产权意识和制度意识,面对宏观制度变迁、中观行业发展和微观公司治理中的现象和问题,能够抽象问题的本质,并借助新制度经济的认识观和方法论,寻求有效的解释视角和解决方案。
目标2:知识上,通晓新制度经济学四大理论分支——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契约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的认识视角和理论体系,了解不同理论和方法对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的价值、适用性和优缺点;目标3:能力上,掌握新制度经济学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分析视角和逻辑框架,能够借助新制度经济学提供的新视角和新方法,将主流经济学抽象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工具应用于对现实经济社会现象的解释。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结合课堂小组专题讨论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主要包括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概述、新制度经济学认识视角和研究方法介绍、新制度经济学应用案例展示以及经济社会现象的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研讨四个环节。
《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
《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鲁照旺编写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592 目录前言 (1594)简要说明 (1595)一、课程性质 (1595)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1595)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595)四、相关教学环节 (1595)1.制度经济学导论 (1596)1.1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596)1.2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596)1.3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1596)1.4制度经济学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 (1597)1.5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1597)1.6多学科、交叉性的制度经济学 (1597)1.7制度经济学与中国及世界 (1597)思考题 (1597)2.制度与惯例 (1598)思考题 (1598)3.制度与人类行为 (1599)思考题 (1599)4.文化与制度 (1600)思考题 (1600)5.强制性制度 (1601)思考题 (1601)6.法律意志与社会发展 (1602)思考题 (1602)7.政府、社会与法律关系 (1603)思考题 (1603)8.制度设计 (1604)思考题 (1604)9.制度的路径依赖与锁定效应 (1605)思考题 (1605)10.制度移植 (1606)思考题 (1606)11.古典博弈、进化博弈与制度变迁 (1607)思考题 (1607)12.国家、政府与权威 (1608)思考题 (1608)13.政府权力的来源 (1609)思考题 (1609)14.宪法、宪政与契约 (1610)制度经济学思考题 (1610)15.共和与分权 (1611)思考题 (1611)16.政府歧视、利益阶层与利益集团 (1612)思考题 (1612)17.政府与产权制度 (1613)思考题 (1613)18.自由民主制度 (1614)思考题 (1614)19.基本的人类价值及其相互依赖性 (1615)思考题 (1615)20.为什么需要民主? (1616)思考题 (1616)21.自由民主与工业革命 (1617)思考题 (1617)22.自由民主制度下新兴国家的繁荣 (1618)思考题 (1618)23.集权专制制度 (1619)思考题 (1619)24.专制自由与社会冲突 (1620)思考题 (1620)25.乌托邦的社会制度 (1621)思考题 (1621)26.中国的周期性动荡与集权专制制度 (1622)思考题 (1622)27.集权专制与自由民主交织的中国兴衰 (1623)思考题 (1623)主要参考文献 (1624)1593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594前言制度在人类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B
《材料腐蚀与防护》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2044903课程名称:材料腐蚀与防护/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Materials学分:2学时: 32 (课内实验(践):上机:课外实践:)适用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建议修读学期:6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系课程负责人:张晖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材料力学性能》等。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含出勤、作业)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教材:1、《材料腐蚀与防护》,孙秋霞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2、《金属的高温腐蚀》,李美栓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参考书目:1、《金属高温氧化和热腐蚀》,李铁藩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金属腐蚀理论及应用》,魏宝明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3、《腐蚀电化学》,曹楚南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4、《金属高温氧化导论》第二版,(美) 伯格斯,迈尔,佩蒂特编著,辛丽,王文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内容概述:本课程内容包括金属腐蚀与氧化的基本原理,影响腐蚀与氧化的结构因素,金属在典型介质中的腐蚀特点以及防护方法等,是一门理论性与实用性都很强的材料科学的焊接专业课程。
通过学习,应使学生掌握金属氧化、腐蚀与防护的基本特征及机理,了解环境因素对金属及焊接接头腐蚀影响的基本规律,同时进一步学习耐蚀合金理论和金属的耐蚀性。
从而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环境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焊接连接金属材料,并能够在焊接接头失效分析中应用腐蚀概念。
The course basically introduced the mechanisms and influenced factors on corrosion and oxidation properties of metallic materials, as well as the corro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otection methods. It is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rofessional course in materials sciences. Through the study, students should master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corrosion, oxidation and influence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metallic protection methods. Students should further study the basic theory of corrosion resistant alloys. Thus, cultivate students'ability to correctly use metallic materials for different corrosion environment, and can utilize corrosion concept in failure analysis.《材料腐蚀与防护》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44903课程名称:材料腐蚀与防护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Materials学分:2学时: 32 (课内实验(践):上机:课外实践:)适用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建议修读学期:6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系课程负责人:张晖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材料力学性能》等。
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B
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B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关于制度经济学的教学大纲B,旨在介绍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制度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掌握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3.培养学生的制度思维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应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制度经济学基础1.1制度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制度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1.3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主要派别1.4制度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分支的关系2.制度分析方法与工具2.1制度安排与契约理论2.2制度选择与成本分析2.3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2.4制度演化与规范3.制度经济学的应用3.1制度经济学与市场经济3.2制度经济学与公司治理3.3制度经济学与公共政策3.4制度经济学与社会发展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帮助学生建立起制度经济学的思维模式。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操作,应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讨论和互动,深入探讨制度经济学的应用场景和实践经验。
五、考核方式1.课堂表现(20%):包括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达能力。
2.期中考试(30%):考察学生对制度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3.期末论文(40%):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经济问题,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4.学习小组项目(10%):学生自行组成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撰写小组报告和展示。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教材:2.参考书目:七、其他要求1.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所了解。
2.学生需要主动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
《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B)
《无机非金属材料新进展》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2024023课程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新进展/Progress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学分:1学时:16(实验:上机:课外实践:)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建议修读学期:第2学期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系课程负责人:冉松林先修课程:专业导论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开卷考试,期末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1] 樊先平,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2] 张其士,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广州: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3] 宋晓岚,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内容概述:本课程是由本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教授或副教授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研讨课程。
通过各位教授或副教授讲授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及发展趋势,引导学生认识所学专业,感受学科魅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和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实现从中学向大学的有效过渡。
This course is a seminar course for the freshmen majored in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engineering. All of the teachers are professors or associate professors with different research background, they will introduce the new theories, new technologies and the frontiers of the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instruct the students to know the major, feel the charm of the major, excite the student’s curiosity, cultivate students’ positive thinking and good study habit. T he course helps the students have an effective transition from high school to university.《无机非金属材料新进展》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24023课程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新进展/Progress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学分:1学时:16(实验:上机:课外实践:)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建议修读学期:第2学期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系课程负责人:冉松林先修课程:专业导论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开卷考试,期末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由本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教授或副教授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新生研讨课程。
新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
《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二、课程目的和任务制度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介绍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利用正统经济理论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并去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门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理解制度的含义、构成和起源,掌握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制度的供给与需求等理论,了解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用于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
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结合中国及各有关国家经济现实进行制度分析,以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理论素养和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悉现代制度分析的基本工具与理论模型,透彻了解现实经济运行,把握中国经济现状与改革取向。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制度经济学无论在研究内容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和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新制度经济学所涉及的许多问题实际上就是政治、法律、政策问题。
制度经济学与政治学、行政学和法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新制度经济学与政治学、行政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其他非经济学科有很多交叉,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四、教学内容、重点、教学进度、学时分配(一)导论(4 学时)1、主要内容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定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2、重点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假定等;3、教学要求了解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定,掌握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I:交易费用范式(6 学时)1、主要内容交易费用的含义及其存在的原因交易费用的测量交易费用范式2、重点交易费用的测量交易费用范式3、教学要求了解交易费用的含义及其存在的原因,掌握交易费用的测量和交易费用范式(三)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II:产权分析(6 学时)1、主要内容产权理论概述三个层次的产权模型产权结构的效率产权与企业制度2、重点三个层次的产权模型产权结构的效率产权与企业制度3、教学要求了解产权理论概述,掌握三个层次的产权模型、产权结构的效率、产权与企业制度(四)制度的构成与制度的起源(6 学时)1、主要内容制度的内涵和制度的构成制度的起源制度的功能2、重点制度的起源制度的功能3、教学要求了解制度的内涵和制度的构成,掌握制度的起源、制度的功能(五)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6 学时)1、主要内容制度创新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制度变迁的轨迹与过程制度变迁模型比较2、重点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制度变迁的轨迹与过程制度变迁模型比较3、教学要求了解制度创新,掌握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制度变迁的轨迹与过程、制度变迁模型比较(六)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4 学时)1、主要内容国家理论概述国家模型国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经济制度变迁中的国家2、重点国家模型国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经济制度变迁中的国家3、教学要求了解国家理论概述,掌握国家模型、国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经济制度变迁中的国家(七)制度与经济发展(4 学时)1、主要内容经济发展理论中的制度因素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制度移植与经济发展2、重点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制度移植与经济发展3、教学要求了解经济发展理论中的制度因素,掌握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制度移植与经济发展(八)比较制度分析与经济转型(4 学时)1、主要内容比较制度分析的产生及其背景比较制度分析的研究对象和框架比较制度分析的方法及分析工具比较制度分析的微观基础及其与现实经济经济转型的制度分析2、重点比较制度分析的方法及分析工具经济转型的制度分析3、教学要求了解比较制度分析的产生及其背景、比较制度分析的研究对象和框架、比较制度分析的微观基础及其与现实经济,掌握比较制度分析的方法及分析工具、经济转型的制度分析五、课程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建议教材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第1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2、教学参考书[1]科斯诺斯《制度契约与组织》第1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2]孙经纬《新制度经济学》译第1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3]国彦兵《新制度经济学》第1版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2月[4]程恩福胡乐明《新制度经济学》第1版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年[5]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七、编制说明编制者:李媛媛组长:刘宇霞执笔人:李媛媛编制时间:2010年3月。
《制度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制度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制度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制度经济学研究制度在资源分配中的作用,其研究范式与主流经济学有较大区别,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使经济学科的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契约理论、企业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等理论,完善其知识结构、培养其能力结构。
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务或继续深造产生益处。
二、课程教学要求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基础,并能较系统地参加本课程的学习。
三、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四、课程教学(一)教学重点:1.掌握交易费用理论的内容;2.掌握产权的分析方法;3.对外部性、公共产品问题有深刻的理解;4.理解公司理论的相关内容;5.从契约经济角度分析公司组织等制度构成;6.掌握法律经济学的分析方法;7.从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角度理解制度的形成;8.掌握制度变迁理论;9.认识演化经济理论与新经济史学。
(二)教学难点:1.对制度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体系中的定位有深刻理解;2.学会采用制度分析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3.从交易费用、产权、契约、企业等多个角度理解制度的构成;4.理解中国制度变革中存在的问题;5.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演化的关系。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六、课程教学内容(一)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制度经济学的历史渊源(3)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定(4)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框架2.重、难点提示(1)重点:阐明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新制度经济学在经济理论中的地位。
(2)难点:学生要掌握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了解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类行的假定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为更加深入和具体地学习新制度经济学这门课程打下基础。
(二)第一章交易费用理论(6课时)1.教学目的通过对交易费用理论的教学,使学生理解交易的概念、加深对组织结构的理解。
制度经济学 教学大纲
制度经济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60610Z10课程名称:制度经济学/Institutional Economics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类专业教材:新制度经济学教程,袁庆明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教学参考书:1、新制度经济学(第二版),朱巧云、卢现祥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现代制度经济学,盛洪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3、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科斯等著,格致出版社2014。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制度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主要介绍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刚刚形成雏形,现仍处于完善和发展阶段。
所以,此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掌握较前沿经济理论方向。
本门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理解制度的含义、构成和起源,掌握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制度的供给与需求等理论,了解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专业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深理解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知识。
2.专业能力。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参考读物,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通过思考来解释和预测现实中的经济和社会问题;3、具备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对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发展前沿有所了解。
3.专业素质。
本门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用于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无。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经济学系《新制度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系《新制度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新制度经济学概论课程代码:ZX1031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学分:2学时:36(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4)面向对象:经济管理类专业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面向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主要讲授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契约理论、企业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制度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现实经济问题和制度问题的理解,也有利于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形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知识与技能:1.掌握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整体的理论框架;2.把握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如均衡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3.能用所学的基本原理,解释、分析现实经济中的各种制度现象与政府政策,并具备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要求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新制度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重点考核学生运用基本经济理论来分析与解决经济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校效果。
2.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3.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卷面考试占70‰1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新制度经济学概论》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第一章引论 2第二章交易费用理论 4 2第三章科斯定理 2第四章产权理论 4第五章契约理论 4第六章企业理论 4第七章制度基本理论 4 第八章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 4第九章制度变迁的过程理论 2 2第十章制度变迁的影响理论2 合计 324第一章引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背景、基本任务以及研究对象;熟悉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内容;辩证看待新制度经济学,并正确把握学习的方法。
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B
《复合材料学》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2024902课程名称:复合材料学/Composite Materials学分:1.5学时:24 (课内实验(践):0 上机:0 课外实践:0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建议修读学期:6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系课程负责人:李家茂先修课程:物理化学、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科学基础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总评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上课听讲等,占20 %)和小论文考查(占80 %)综合评定。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1.教材:尹洪峰,魏剑主编. 复合材料[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年6月.2.主要参考书目:[1] 周曦亚主编. 复合材料[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2] 郝元恺、肖加余主编. 高性能复合材料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3] 冯小明,张崇才主编. 复合材料[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4] 贾成厂主编. 陶瓷基复合材料导论[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5] 张锐主编. 无机复合材料[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3月.内容概述:本课程首先介绍了复合材料的历史及发展现状、分类、命名和复合材料的复合理论,接着介绍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
然后系统介绍了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增强体材料的种类和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应用和制备工艺。
最后详细介绍了材料复合新技术,包括原位复合技术、自蔓延高温技术、梯度复合技术及金属直接氧化技术等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复合材料的特性、选择和应用具有初步认识。
This course first introduces the history, development status, categorization, nomenclature and composite theory of composite materials. Second, this course presents the theory about interface. After that, the course introduces kinds and properties of the matrix and reinforcements, the properties, application and preparation processing of the polymer-matrix, metal-matrix and ceramics-matrix composites. Last, the course detailed discusses the related knowledge on some new technologie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such as in-situ compound technology, self propagating high temperature technology, gradient composite technology and directed metaloxidation technology. Students selected for the course will gain a rudiment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mposite materials.《复合材料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24902课程名称:复合材料学/Composite Materials学分:1.5学时:24 (课内实验(践):0 上机:0 课外实践:0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建议修读学期:6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课程负责人:李家茂先修课程:物理化学、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科学基础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方向选修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绪论、复合材料的界面、复合材料的增强体、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材料复合新技术。
《新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
《新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二、教学目标及任务1、本课程的地位及作用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
新制度经济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20世纪90年代才刚刚形成雏形,现仍处于完善和发展阶段。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不仅对于经济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对法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会不断地丰富经济学,拓宽经济学的领域,并且会提高经济学的解释力。
这门课程是向学生和其他对经济学有基本了解的人介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制度经济学这门学科。
科斯与诺斯都强调了新制度经济学应该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当中,新制度经济学为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及颇有价值的方法。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较前沿的经济理论方向,使学生了解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思想,使学生了解最基本的经济制度安排及有关的基本概念,使学生掌握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理解制度的含义、构成和起源,掌握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制度的供给与需求等理论,了解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最新发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知识;(2)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研究工具及其分析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用于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
(3)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参考读物,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通过思考来解释和预测现实中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三、学时分配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讲导论本章教学目的:通过该章的学习,学生要掌握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了解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类行的假定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B.doc
《管理经济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基本描述
课程名称:管理经济学(Managerial Economics)
学分:
学时:54 (课内实验(践):上机:课外实践:)
适用专业:经济学、管理学等经管类专业
开课单位:商学院经济系
课程负责人:陶善信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陈章武.管理经济学(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6.
[美] 麦圭根,莫耶,哈里斯.管理经济学:应用、战略与策略,李国津译.北京:中国工业机械出版社,2009 吴德庆,马月才.管理经济学(第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内容概述: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
它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借助于决策科学的各种方法和工具,指导企业决策者高效率地配置稀缺资源,制定和实施能使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经营决策,更有效地管理与客户、供应商、竞争者和互补生产商的关系。
本课程介绍基本的微观经济学原理,包括边际分析、市场竞争力、定价策略和组织分析方面的原理。
二、考核要求和教学内容重、难点
三、考核方式
试卷考核
四、大纲编写的依据与说明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综合该课程权威体系编写。
起草人:陶善信审核人:贾兴梅日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敏感材料》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2034913
课程名称:敏感材料[材]/Sentive Materials
学分:2
学时:2(实验:0上机:0)
建议修读学期:第7学期
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课程负责人:晋传贵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总评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上课听讲等,占20%)和小
论文考查(占80%)综合评定。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赵勇,王琦主编传感器敏感材料及器件(第一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参考书目:
[1]蒋亚东,谢光忠主编.敏感材料与传感器[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吴建平主编.传感器原理及应用[M].(第一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内容概述:
本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主要包括金属敏感材料、陶瓷敏感材料、半
导体材料、有机敏感材料、生物医用敏感材料分类,工作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敏感材料趋势、掌握敏感材料的分类、原理及应用,为将来该领域的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This course is 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 for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s.It is mainly composed of classification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metal sensitive materials,ceramic sensitive materials, semiconductor sensitive materials,organic sensitive materials and biomedical sensitive materials.Through learning of this course,it 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ensitive materials,grasp its classification,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and lay a certain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to engage in this area research in the future.
《敏感材料》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34913
课程名称:敏感材料[材]/Sentive Materials
学分:2
学时:2(实验:0上机:0)
建议修读学期:第7学期
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课程负责人:晋传贵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金属敏感材料、陶瓷敏感材料、半导体材料、有机敏感材料、生物医用敏感材料分类,工作原理及与传感器的联系。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各种敏感材料的工作原理,了解敏感材料分类、应用及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
【对应毕业要求】
1.4:能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
3.1:能够设计针对新材料的研发、应用和工艺改进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6.1: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对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6.2:能够评价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按章节列出内容要求学时等,实验上机项目要列在课程内容一栏)
《敏感材料[材]》总学时数为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32学时,实验教学为0学时;课程教学共有10章,具体内容及学时安排等如下表所示:
三、建议实验(上机)项目及学时分配(无)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回答问题等共同实施。
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辅以板书来加深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课程考核成绩采用平时成绩+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20%,平时成绩考核采用考勤、课堂回答问题相结合的方式;课程论文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80%,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赵勇,王琦主编传感器敏感材料及器件(第一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参考书目:
[1]蒋亚东,谢光忠主编.敏感材料与传感器[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吴建平主编.传感器原理及应用[M].(第一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七、大纲编写的依据与说明
本课程主要研究敏感材料的工作原理及其敏感材料应用,为本专业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理论和
实践知识基础。
本大纲是结合专业认证、审核评估及“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指导性培
养方案(2016版)”,并参考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关于《敏感材料与传感器》教学大纲拟订,经学院教学委员会审定。
起草人:晋传贵审核人:夏爱林审核日期:2016.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