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8课时水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预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模型的分类 一维模型:仅模拟水质参数沿空间的一个方向上的变 化,而假定其他两个方向上无变化。例如认为河流 中的污染物浓度沿水流的方向变化,而在整个断面 和河深方向上相同,则可以用一维模型。 二维模型:同时考虑沿水流方向和沿河流横向上污染 物浓度变化的模型。宽的河流不能认为在整个断面 上的浓度都相同;对窄而深的河流,可能模拟水流 方向和垂向上的变化,可以用二维模型。 三维模型:同时考虑水质参数在三个方向上变化的模 型。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较长时间的复杂运算。
(2)物理模型法。此方法是依据相似理论,在一定比 例缩小的环境模型上进行水质模拟实验,以预测由 建设项目引起的水体水质变化。此方法能反映比较 复杂的水环境特点,且定量化程度较高,再现性好 。但需要有相应的试验条件和较多的基础数据,且 制作模型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无法 利用数学模式法预测,而评价级别较高,对预测结 果要求较严时,应选用此法。 但污染物在水中的化学、生物净化过程难于在实验 中模拟。
6、评价结论
满足水环境保护的结论:
拟建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除排污口附近很小范围 外,整个水域的水质均能达到预定要求; 拟建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某个阶段,个别水质参数在较大范 围内虽不能达到预定的水质要求,但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之 后可以满足要求。
不满足水环境保护的结论:
地表水质现状已经超标; 污染削减量过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至于削减措施在技术和经济上明显不合 理。
S-P模式是研究河流溶解氧与BOD的关系
x (一维恒定流,忽略扩散)★(会算) c c0 exp K1 86400 u x x x D K1c0 exp K exp K 2 D0 exp K 2 1 K 2 K1 86400 u 86400 u 86400 u
第六章
水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预测
上节重点内容回顾
1、水体的概念 水体是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 、冰川、海洋等“地表贮水体”的总称。 它不仅包括水,而且也包括水中的等。悬 浮物,溶解物,胶体,底泥及水生生物。
2、水体污染的概念: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 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即水 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 学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 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 产中的作用。
(3)类比分析法调查与建设项目性质相似,且其纳污 水体的规模、流态、水质也相似的工程。根据调查 结果,分析预估拟建设项目的水环境影响。此种预 测属于定性或半定量性质。 已建的相似工程有可能找到,但此工程与拟建项目 有相似的水环境状况则不易找到。所以类比调查法 所得结果往往比较粗略,一般多在评价工作级别较 低,且评价时间较短,无法取得足够的参数、数据 时,用类比求得数学模式中所需的若干参数、数据 。
河流的三期: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
8、监测断面和采样点布设 断面的布设:
1、对照断面:在评价河段上游的一端,基本不受 建设项目排水的影响,以掌握评价河段的背景水 质情况。 2、削减断面:在污染物浓度变化不显著的完全混 合阶段以了解河流中污染物的稀释、净化和衰减 情况。 3、控制断面:在评价河段的末端或评价河段内有 控制意义的位置。
三、水污染防治措施
1,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措施 2,防止地表水污染 3,防止地下水污染
作业:
1、上游来水CODCr=14.5mg/L,Q=8.7m3/s; 一工厂污水排放源强CODCr=58mg/L, Q=1.0m3/s。如忽略排污口至起始断面间的水 质变化,且起始断面的水质分布均匀,则河水 CODCr是否超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判定(标 准为15 mg/L)
c、罗斯水指数
罗斯计算法要求值用整数表示,小数点以后的数 字全部进位。他将河流水质分为0~10共11个等级 。0级表示水质最差,10级表示水质最好。
评价参数 悬浮固体 mg/L BOD mg/L DO mg/L 氨氮 mg/L 合计
检测浓度 27 6.8 8.9 1.3
分级值 14 18 8 12 52
3、某河流的水温为25℃,求其饱和溶解氧浓 度。若其氧亏值为3.7mg/L,则其DO浓度能 否达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判定(标准为 3mg/L)
DOf=468/(31.6+T)
★(记住公式)
b、pH的标准指数
(2)综合污染指数法 a、内梅罗指数法
内梅罗指数常用的14种水污染指数的评价参数: 温度、色度、透明度、pH值、大肠杆菌数、总溶 解固体、悬浮固体、总氮、碱度、氯、铁、锰、 硫酸盐、溶解氧。 并将水的用途分为三类:
b、有机污染综合评价指数
1、混合过程长度确定
2、正常设计条件下河流稀释混合模型(零 维水质模型)
完全混合水质质量浓度:
c
cpQp ch Qh Qp Qh
★(记住公式)
整段河流:
3、一维稳态河流突发性排污的水质模型
在排污口处,突发性地排放质量为m的污染物,它 与河水迅速均匀混合,此时,不同流动距离,不 同时间下游各断面的水质可用以下公式表达:
2、一河段的上断面处有一岸边污水排放口稳 定地向河流排放污水,其污水特征为: Qp=19440m3/d,BOD5(p)=81.4mg/L。河流 水环境参数值为:BOD5(h)=6.16mg/L,B= 50.0m,H=1.2m,u=0.1m/s, K=0.3/d。 试计算如果忽略污染物质在该段内的降解和 沿程河流水量的变化,在距完全混合断面 10km的下游某断面处,河水中的BOD5浓度 是多少?
4、一维稳态河流连续排污的水质模型
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水质模型。假设一维匀质河段 ,定常排污,一级衰减,无其他源和泄露,可用 以下表达式:
当河流一维稳态模式,忽略扩散项,沿程的坐标 x=u×t, 代入初始条件 x=0, C=C0,则方程的解为 :
c c0 exp[Kx /(86400 )] ★(会算) u
权重系数 2 3 2 3 10
WQI=52/10=5.2 ≈6 查表6-15可知,该河段水质为污染状态为污染
第五节
水环境影响预测
一、预测方法概论
1、预测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数学模式法、 物理模型法和类比分析法。
(1)数学模式法。此方法是利用表达水体净化机制 的数学方程预测建设项目引起的水体水质变化。该 法能给出定量的预测结果,在许多水域有成功应用 水质模型的范例。一般情况此法比较简便,应首先 考虑。但这种方法需一定的计算条件和输入必要的 参数,而且污染物在水中的净化机制,很多方面尚 难用数学模式表达
3、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 ★
物理输移过程
污染物沉淀对水质来说是净化,但对底泥来说污染物 则反而增加。 混合稀释作用只能降 低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不能减少 其总量。
化学转化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中和反应,混凝和吸附
生物降解过程
影响因素:溶解氧的含量,有机污染物的性质、浓度 以及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二)湖泊和水库
每个垂线采样点的个数与位置
第四节
水环境现状评价
四、水环境现状评价方法
(一)数据统计方法 (1)、超标率
(2)、超标倍数
(二)污染指数法 (1)、简单指数法
一般水质因子★(记住公式) Si=Ci/C0i Si>1超标。
特殊水质因子 a、DO的标准指数
3、预测条件的确定
(1)、预测范围及点位 (2)、水环境影响时期和预测时段的确定 (3)、拟预测的水质参数筛选 (4)、地表水环境和水污染源简化:河流简化为 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和非矩形河流等。 排放规律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
二、水质扩散和水质模型
点源的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1)、混合过程段的长度确定 (2)、确定河流预测数学模式的一般原则 一般:零维模式、一维模式、S-P模式 一、二级工作等级:二维模式
5、BOD-DO模式(S-P模式)
在一维、稳态、均匀、无扩散的假定下,再做两 方面的假设: (1)在水质基本方程中的漏源项S,只考虑好氧 微生物参加的BOD衰减反应,并且认为这种反应是 一级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即S=-k1L。其 中为BOD一级反应衰减速率,L为BOD浓度。 (2)对河水中的DO而言,认为耗氧原因只是BOD 分解耗氧所引起的。BOD的分解速率等于DO的减 少速率。同时,河水中的溶解氧恢复速率与水中 的亏氧量成正比(亏氧量为饱和溶解氧浓度与实 际溶解氧浓度之差),这种复氧是大气复氧。
清洁区
分解区
腐化区
恢复区
清洁区
5.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对流和扩散混合
6、工作等级的划分
工作等级的划分的依据★
(1)与建设项目排污有关的判据: 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复杂程度 (2)与地面水环境有关的判据: 受纳水体规模、 受纳水体环境质量要求
具体,参照表6-1和6-2.
7、监测调查范围
其中, c0=(cpQp+chQh)/(Qp+Qh) D0=(DpQp+DhQh)/(Qp+Qh)
沿河水流动方向的溶解氧分布为一悬索型曲线,称为氧 垂曲线。曲线的最低点C称为临界亏氧点,此点的亏氧 量称为最大亏氧值。在临界亏氧点的左侧,好氧大于复 氧,水中的溶解氧逐渐减少;污染物浓度因为生物净化 作用而逐渐减少。达到临界亏氧点时,好氧复氧平衡。 临界点右侧,与之相反。 如果排入的污染物过多,耗尽溶解氧,有机物将在厌氧 菌的作用下生成甲烷,引起河水发臭。
一般监测或研究性监测等,也有按以下原则水质 水质取样垂线: ★
水深-取样垂线上样点确定:
在一条垂线上水深>5m时:在水面下 0.5m水深 处和在距离河底处0.5 m处,各采一个水样。 在一条垂线上水深1-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 取一个水样。 在一条垂线上水深不足1m时:采样点距水面不 应小于 0.3m,距离河底也不应小于0.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