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教案 生物的变异

合集下载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17章“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概念、变异的类型、变异的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变异的概念,掌握变异的类型及原因,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变异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

难点: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如不同品种的植物、动物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品种的植物、动物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提出问题:“为什么生物会存在变异?变异对生物有什么意义?”2. 基本概念:讲解变异的概念,解释变异与遗传的关系。

3. 变异类型:介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举例说明各种类型的变异。

4. 变异原因:阐述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变异原因。

5.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讲解变异如何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促进生物进化。

6.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7. 例题讲解:讲解与变异相关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8.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变异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2. 变异类型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3. 变异原因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4.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变异的概念及其与遗传的关系。

(2)举例说明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阐述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答案:(1)变异是指生物体在遗传基础上产生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差异。

变异与遗传密切相关,遗传为变异提供了基础,变异是遗传的表现形式。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7.2.5生物的变异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7.2.5生物的变异
-选择一个生物变异应用领域,如转基因技术、杂交育种等,进行资料搜集、分析、总结。
-撰写研究报告,分享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鼓励学生关注生物变异相关的新闻、科技动态,了解生物变异研究的前沿进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搜集相关新闻、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了解生物变异在科学研究中的最新应用。
(二)教学难点
1.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分,以及它们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机理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生物变异与人类生活、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合理利用生物变异为人类和社会发展服务。
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生物变异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章节主题。
5.结合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介绍生物变异在生物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6.强化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生物变异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7.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提供难易适度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学生在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需要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图表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
3.学生在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实验和调查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可能对生物变异与人类生活、生态环境的关系认识不足,教师应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变异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

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

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材,具体章节为第六章第三节《生物的变异》。

详细内容包括变异的概念、分类、原因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变异的概念、分类和原因,了解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及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概念、分类和原因。

难点:理解不可遗传变异与可遗传变异的区别及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品种的动植物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变异的概念、分类和原因,结合PPT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变异现象,如高产杂交水稻、抗病新品种等。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判断生物变异的类型及原因。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2. 变异的分类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3. 变异的原因4. 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变异的概念及分类。

(2)举例说明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答案:(1)略。

(2)如:杂交水稻的培育,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变异个体进行杂交,产生更高产、抗病性更强的新品种。

(3)图片中的变异类型及原因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变异的概念、分类和原因掌握情况较好,但对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案例分析。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和意义,理解变异的种类和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精神。

3.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其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生物变异的概念和意义2.变异种类和规律: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环境因素对变异的影响;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机理和特征。

3.变异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及重要性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重点:理解生物变异的种类和规律,掌握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

2.难点:理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机理和特征,探究变异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PPT课件2.有关生物变异的图片、图表、模型等教具3.教学视频或纪录片片段,展示生物变异的实例和现象。

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学生已学过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如基因、遗传等。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变异的原理和应用。

3.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身边的生物变异现象,以及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对生物体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认知,激发其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通过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变异的种类和规律,掌握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

3.巩固练习:提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变异概念的理解。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变异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5.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或查阅资料,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生物的变异现象,了解变异的原因和分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用的材料和设备。

2.准备幻灯片和多媒体设备。

3.复印相关的学习材料。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包含不同颜色的花朵图片,请学生观察并谈论不同颜色花朵的原因。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物种会出现不同颜色的花朵。

3.教师向学生介绍生物的变异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物种会产生变异?第二步:知识讲解(30分钟)1.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介绍生物的变异现象。

2.讲解生物的变异的原因和分类:自发变异、人工选择和突变。

3.讲解生物变异对物种适应和生存的意义。

第三步:实验活动(4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活动。

2.每个小组准备一些常见的植物种子和花卉,观察它们的外观特征和颜色。

3.小组成员自行选择一种植物,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如给予特殊营养、改变环境温度等。

4.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异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5.小组成员分享实验结果,并讨论造成变异的原因。

第四步:归纳总结(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实验结果,并进行归纳总结。

2.学生回答问题:为什么同一物种会产生变异?变异对物种适应和生存有何意义?第五步:拓展延伸(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方式,进一步探讨变异现象在其他生物中的表现和原因。

2.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3.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合作程度。

2.检查学生对生物变异的理解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评估学生在拓展延伸环节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变异的原因和分类。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年级:初中
课题: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的变异概念。

2. 掌握生物变异的种类和原因。

3.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变异对物种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物变异的种类和原因。

难点:理解生物变异对物种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生物书籍和图片资料。

3. 实验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用图片或实例引出生物的变异概念,并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的疑问。

二、讲解生物的变异(15分钟)
1. 讲解生物的变异概念和种类。

2. 解释生物变异的原因: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等。

3. 通过案例分析生物变异对物种的影响。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生物变异现象,如果蝇的眼色变异等,了解生物变异的具体情况。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教师与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生物变异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变异在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生物变异的案例,并做简要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了解变异对物种进化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案例和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的变异。

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

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

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材第六章第一节《生物的变异》。

详细内容包括:变异的概念、变异的类型、变异的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变异的概念,掌握变异的类型和原因,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变异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变异的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不同品种的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狗的品种会有如此多的差异。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物为什么会存在差异吗?今天我们将学习生物的变异现象。

2. 基本概念讲解变异的概念,展示变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变异的含义。

举例说明变异的类型,如遗传变异、环境变异等。

3. 变异的原因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变异的原因,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

分析变异原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如基因多样性的增加、物种的分化和新物种的形成等。

4.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讲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强调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

分析实例,如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说明变异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变异现象。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类型、原因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实例分析: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的区别。

举例说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分析为什么生物会产生变异。

2. 答案:遗传变异是由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遗传因素引起的变异;环境变异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导致的生物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改变。

初中《生物的变异》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的变异》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的变异》生物教案初中《生物的变异》生物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生物变异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

学生能够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学生能够掌握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变异现象的能力。

训练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发展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注生物多样性的态度。

强化学生保护环境、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物变异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具体影响。

如何将生物变异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物变异的实例(如不同颜色的花朵、不同形态的果实)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注意到身边的生物变异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变异的原因和意义。

2. 探究生物变异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类型(点突变、插入或删除突变等)。

通过动画或图解展示基因突变的过程及其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变异类型对生物适应环境的意义。

3. 探究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讲述自然选择和生物变异的关系,解释变异如何影响物种的适应和演化。

利用案例分析,探讨生物变异如何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模拟自然选择过程,体验变异在进化中的作用。

4. 联系现实生活,拓展应用分析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医学等领域应用生物变异原理的实例。

讨论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生物变异调控方面的潜力和争议。

开展小组活动,设计一项基于生物变异的创新项目,如环保型农作物育种方案。

5. 课堂总结与反思总结生物变异的基本概念、类型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生物变异的例子。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生物变异的小论文或报告。

初中生物生物变异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生物变异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生物变异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变异的定义和原因2. 掌握生物变异的分类和特点3. 探讨生物变异对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4. 激发学生对自然变异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教学内容:1. 什么是生物变异2. 生物变异的原因3. 生物变异的分类和特点4. 生物变异对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入生物变异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内容(15分钟)1. 什么是生物变异:生物变异指的是在生物种群中出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差异。

2. 生物变异的原因:生物变异的原因有自然选择、突变、基因重组等。

3. 生物变异的分类和特点:可以按照性状的不同进行分类,具有多样性和遗传性。

4. 生物变异对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变异可以促进物种的适应性和进化,也可以导致物种的灭绝。

三、讨论与实践(20分钟)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变异对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2. 观察实验:教师准备一些实验材料,让学生观察不同品种、不同环境下的生物变异现象,引导他们观察和总结结论。

四、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物变异的重要性和影响。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和作业,以检验学生对生物变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对自然变异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讨论和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热情。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教案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教案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一、课题:生物的变异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能够说明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训练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的能力。

(2)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小组合作、讨论,初步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

(2)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3)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三、教学重点:1.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五、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各种测量长度的工具。

教师准备:1.大小两种花生的果实。

2.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

3.准备几种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图片资料六、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教师展示大小不同的西红柿等实物,引出课题“生物的变异”,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放眼生物世界,不同种类的生物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有各种各样的差异,可见生物的变异是一种普遍现象。

(板书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任务一:探究一种变异现象1、提出问题:怎样区分大花生和小花生呢?(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图片得出)2、作出假设:花生果实长度平均值大的是大花生,花生果实长度平均值小的是小花生。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3、制定计划:【问题引导,自主探究】(1)能不能有意挑选个大和个小的花生?各取一粒可以吗?为什么?(2)测量花生果实时测量长轴还是短轴?(3)选择和设计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4)应当怎样记录和处理数据?(5)一个同学独立完成整个实验大约需要20分钟,怎样做能够节约时间?【展示交流,释疑解惑】交流后要注意强调:实验时应该随机取样,并且样本要足够大,以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初二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初二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初二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物的变异现象(2).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有遗传的变异和不能遗传的变异(3).说明变异的意义(4).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能力目标运用生物变异的知识,初步学会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校变异在生产实践上的应和转基因技术的知识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未来人类的影响.2.通过对具体变异现象的分析,了解变异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变异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对遗传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中的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通过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进行辩证观点的教育。

3.了解变异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实践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变异的类型及其意义,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难点:遗传的变异[教学过程]:一、引言: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

这节课我们首先从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开始我们新的问题的研究。

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

爸爸、妈妈的上眼睑是双眼皮。

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为双眼皮,另一个孩子为单眼皮。

即双眼皮的孩子继承了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叫做遗传。

另一个孩子的上眼睑与双亲不同,是不是也叫做遗传?若是遗传,为什么与父母的性状不相同?若不是,叫做什么? 与遗传现象伴随存在的另一种生命现象就是变异。

二、课题:第二节生物的变异(一)变异的现象与概念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提问,讨论: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是变异现象?根据同学们讨论,什么叫做变异?请做一个小结。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

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在上下代之间、子代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

提问:比较遗传和变异两个概念,两个概念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通过生物的生殖过程实现的。

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的相似性为遗传。

但是生物的后代不会也不可能完全与祖先一样。

八年级生物教案 生物的变异9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 生物的变异9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9篇生物的变异 1预期学习结果:●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能对同一种类的动植物外形特征的差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并做出解释。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谈话:上节课我们做了一个游戏,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甚至是谁家的孙子或孙女,但是有的为什么很难被认出来呢?2、学生讨论。

3、小结:我们并不是和父母一模一样,还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二、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

1、游戏:找找照片中这一家人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并记录下来。

2、学生仔细观察。

3、交流发言。

4、汇报课前围绕自己家庭成员特征调查的结果。

5、小结。

6、统计各组数据,汇总出全班的数据。

7、讲解:变异。

三、认识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1、提问: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吗?2、引导学生进行假设。

3、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插图。

4、汇报交流。

5、小结。

6、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关于三叶草的资料。

7、补充我国培育金鱼的历史,指导学生体会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利用。

四、了解变异的种类。

1、用课件展示介绍变异的种类。

(1)可遗传的变异。

(2)不可遗传的变异。

2、小结。

生物的变异 2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1)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

(2)基因重组的概念。

【解决办法】(1)通过出示基因结构变化(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示意图,加深学生对基因突变内涵的理解。

(2)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复习自由组合和连锁、交换定律,概括出两种基因重组的类型。

(3)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概念的运用达到巩固概念和知识迁移的目的。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基因突变的原因。

【解决办法】对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结合图解进行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白基因突变的原因——dna复制过程也可能发生差错,基因中个别碱基的变化,就会造成性状改变。

7.2.5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7.2.5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后代,C正确。

D.突变体的优良性状是可遗传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D正确。

故选B。

二、综合题
3.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下面是小丽家庭成员的关系图谱,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性状,是由相应的控制的。

(2)从家庭成员的关系图谱可知,(填“双眼皮”或“单眼皮”)属于显性性状,如果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那么,小丽父母的基因组成都是,小丽的基因组成是。

(3)如果小丽的父母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单眼皮。

(4)小丽的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小丽却是单眼皮,这是一种变异现象,这种变异是的变异。

【答案】(1)基因
(2) 双眼皮Aa aa
(3)不一定。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7.2.5生物的变异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7.2.5生物的变异

7.2.5生物的变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概述变异的概念和特点。

2.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3.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得到训练,并使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变异的概念和原因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教学难点】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课前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中国有句谚语“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你从这句话中能悟出什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生物变异的知识。

(板书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讲授新课一、变异的概念展示幻灯片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找出图片中的突出特征和差别;用安康羊的例子说明变异的概念。

变异的概念: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

二、变异的特点提问:同学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变异现象吗?展示幻灯片,变异现象无处不在。

例如不同品种的菊花;不同品种的玉米果穗;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大花生和小花生的果实种子大小不同。

变异的特点: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三、引起变异的原因展示幻灯片并提问,幻灯片中所讲的两个实例中的变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结论:引起变异的原因有两个方面:(1)遗传物质决定;(2)外界环境影响。

展示幻灯片实例,缺钾导致西红柿生长不好,这是环境对生物性状影响的一个例子。

提问:这种变异能遗传给后代吗?结论: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引起的变异。

如:人的眼睛的虹膜有褐色和蓝色、人的辨色能力有正常的和色盲等。

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不会遗传给后代。

如:断了尾巴的老鼠、温室里的韭黄等。

(1)遗传物质决定——可遗传的变异(2)外界环境影响——不遗传的变异四、生物变异的应用;展示幻灯片,从产奶量不同的奶牛中选择繁育出高产奶牛。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变异》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变异》教案、教学设计
2.归纳总结: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农业生产和人类疾病等方面的重要性。
3.拓展延伸: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变异现象,并撰写观察报告,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生物变异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1.观察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生物变异现象,如植物的不同花色、动物的不同体型等,并记录下来,尝试分析其可能的遗传性质和影响因素。
2.变异类型:教师介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类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变异的特点。
3.变异原因:教师讲解引起生物变异的因素,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4.变异的意义:教师阐述变异在生物进化、农业生产和人类疾病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变异的重要意义。
(3)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或新闻事件,引出生物变异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知识:详细讲解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在生物进化、农业生产和人类疾病等方面的应用。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使其在集体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命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生物的变异这一章节内容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等方面的理解尚显不足。此外,学生在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培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提交形式:以观察日记或观察报告的形式提交,字数不限,要求真实、准确、有深度。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设计:生物的变异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设计:生物的变异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设计:生物的变异生命不要求我们成为最好的,只要求我们做最大努力。

下面是为您推举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设计: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认识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2、明确生物之间存在差异是变异的结果3、知道自然界中有两种变异即可遗传的和不行遗传的变异能力目标: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情感目标:1、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2、能用科学的看法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对探究结果的商量,把握可遗传变异和不行遗传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缘由。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操纵又受环境的影响。

难点:1、把握可遗传变异和不行遗传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缘由。

2、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用具课件挂图小黑板多媒体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某同学一家三口的照片找出儿子与父母相同与差异之处。

儿子很像父母但又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为什么,这就是生物的变异。

自学提纲〔学生阅读课本40-43上面内容重点圈划记忆和思索并完成以下内容〕1、生物之间的变异是存在的2、区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行遗传的变异。

〔二〕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商量能举出变异的例子2、学生探究课本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让学生商量,教师提问学生,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

〔三〕精讲点拨由于任何性状都是操纵该性状的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基因组成相同的大花生〔或小花生〕果实的长度有长有短,这主要是环境引起的变异。

但环境引起的变异程度是有限度的,所以大花生〔或小花生〕的果实大小总在肯定范围内波动。

2、由遗传物质转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仅由环境引起而遗传物质未发生转变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

〔四〕课堂小结1、说出可遗传的变异,不行遗传的变异2、从现实生活中举出例子。

3、画出本节的学问结构图。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生物的变异》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生物的变异》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生物的变异》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生物的变异》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2.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大量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变异现象,理解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物的变异为什么会普遍存在?教材安排了“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活动。

通过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的步骤进行探究,并从取样、样品数量、测量方式、数据收集及处理等方面给出可行性建议,最后利用讨论题引导学生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分析,为学生得出合理结论做铺垫。

3.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概括归纳和判断能力。

因此,本节中各个结论的得出完全有可能建立在学生对大量实例和探究实验的分析推理之上。

学生身边存在很多变异现象,已具备这方面的感性认识。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是“测量花生果实长度”在八年级物理课中属于选学内容,绝大部分学生不会测量;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画出统计图,学生虽然在七年级下半学期学习过,但时间长了,好多学生已经忘记了,因此也需要事先对这部分的知识进行培训。

4.教法和学法教法:观察法、测量比较法、统计法、分析法、讨论法等。

学法: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来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

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目标】1.认识到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来研究生物变异问题。

3.能通过推理归纳总结引起生物变异的两种原因。

【评价任务】通过“创设探究情境”达成目标1。

通过“探究过程”达成目标2、3。

【材料用具】:每小组课前准备足够数量的大小花生果实(随机取样);测量工具(圆规、直尺、直角三角板、圆规);两色笔;统计表和坐标纸。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足够数量的大小花生果实,PPT课件,学案,将学生进行分组(六人一组,好、中、差混搭,男女混搭),复习测量工具的使用和统计图的画法。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7.2.5生物的变异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7.2.5生物的变异

7.2.5生物的变异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认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2. 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能力目标】1.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生物变异的事例,增强学生对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举例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难点:1.举例说出引起变异的原因2.变异在生产中的应用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准备图片、花生、尺子、适当测量工具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情景引入观看图片,引起兴趣讨论总结:生物存在变异现象图片展示“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提出问题“同样都是由一个母亲生出的猪仔为什么会不一样?1.变异的概念 1.观看图片,总结变异的概念2.积极发言,得出变异的普遍性1.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变异现象2.组织学生发言,你还知道哪些变异现象?2.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1.观看图片,分组讨论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实验(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分小组就花生的果实大小的差异这一内容,分别提出本组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假设。

(2)制定计划并实施小组成员围绕问题,制定实施方案,并分工合作进行方案的实施。

教师巡视,适当给予指导。

(3)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将本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和交流,并说明本组的实验结论。

3.小组分析讨论,得出结论1.图片展示“小熊和同学们在奶奶家吃花生的场景”的图片。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2.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强掉学生测量时注意事项,应尽量减少误差。

与学生一起分析处理实验结果3.出示思考题:①从花生果实在不同长度范围内的数量分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②如果小花生在肥沃土壤中,大花生在贫瘠土壤中,结果怎样?依据是什么?③从大花生选择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都是大的吗?为什么?3. 认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1.观看案例2.分组讨论3.小组交流总结:1、3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2、4是由于环境影响(太阳晒黑;受粉不足导致)引起的,不会遗传给后代。

生物的变异-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生物的变异-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生物的变异-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变异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的变异的类型和原因等。

2.通过生物实验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的变异,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3.让学生意识到生物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今后的相关学习中有所启示。

二、教学重点1.生物的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2.分析生物变异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1.生物变异的原因的理解与分析。

2.生物变异对自然选择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1.生物的变异指同种生物体之间的差异。

2.生物的变异的类型1)随机变异:是指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出现的某种变异是随机发生的。

2)有意的人工选择:是指人们通过有选择的繁殖方式来获得自己需要的品质与性状的变异,达到人类对生物的“改造”。

3)自然选择:是指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下,生物适应环境、适应生存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性状变化,为适应环境的生存而产生的变异。

3.生物的变异产生的原因1)随机变异的原因:基因重新组合、基因突变等。

2)人工选择的原因:人类对生物的需要和利用导致生物形态的改变。

3)自然选择的原因:环境和生存竞争的选择作用,优胜劣汰导致生物形态和生理功能的改变。

五、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生物的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原因等内容。

2.小组讨论,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3.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操作进行相关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六、教学评价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考试或测验,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点。

2.学生的表现与匹配内容的回答,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深入理解并掌握了相关概念。

3.通过设计生物实验,检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物的变异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5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变异的概念和特点。

2.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3.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得到训练,并使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变异的概念和原因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教学难点】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中国有句谚语“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你从这句话中能悟出什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生物变异的知识。

(板书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讲授新课
一、变异的概念
展示幻灯片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找出图片中的突出特征和差别;用安康羊的例子说明变异的概念。

变异的概念: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

二、变异的特点
提问:同学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变异现象吗?
展示幻灯片,变异现象无处不在。

例如不同品种的菊花;不同品种的玉米果穗;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大花生和小花生的果实种子大小不同。

变异的特点: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三、引起变异的原因
展示幻灯片并提问,幻灯片中所讲的两个实例中的变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结论:引起变异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1)遗传物质决定;
(2)外界环境影响。

展示幻灯片实例,缺钾导致西红柿生长不好,这是环境对生物性状影响的一个例子。

提问:这种变异能遗传给后代吗?
结论: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引起的变异。

如:人的眼睛的虹膜有褐色和蓝色、人的辨色能力有正常的和色盲等。

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不会遗传给后代。

如:断了尾巴的老鼠、温室里的韭黄等。

(1)遗传物质决定——可遗传的变异
(2)外界环境影响——不遗传的变异
四、生物变异的应用;
展示幻灯片,从产奶量不同的奶牛中选择繁育出高产奶牛。

分析原因:不同的奶牛控制产奶量的基因组成不同,通过人工选择可以将产量高的奶牛选择出来,这种奶牛含有控制高产奶量的遗传物质,经过繁殖,再从下一代中选择产奶量多的奶牛,最终可以得到高产奶牛。

展示幻灯片,通过杂交选择出高产抗倒伏小麦。

分析原因:通过杂交,低产抗倒伏小麦把抗倒伏的基因传给了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抗倒伏基因与高产基因组合到一起,可以产生高产抗倒伏小麦。

展示幻灯片,太空椒是在太空条件下,引起基因发生改变而培育成的新品种。

总结:生物界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根据变异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根据生物的变异特性,人们可以培育出各种生物新品种。

展示幻灯片,出示“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图片或有关录像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科学家的伟大和科技造福人类的实例。

课堂小结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梳理知识并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识,解答学生的疑惑。

学以致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一、变异的概念和特点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

特点:普遍存在。

二、引起变异的原因
(1)遗传物质决定——可遗传的变异
(2)外界环境影响——不遗传的变异
三、生物变异的应用
选育优良品种、培育新品种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